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品富贵(午后)-第1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刻罅耍泳┏窃斯闯杀竞芨摺:ε抡钥镓飞岵坏茫蛘叱泄僭辈唤隳系背梢换厥拢尉庞中戳艘患拢约涸诠隳献急秆芯恳谎锸拢坏┏晒Γ鍪枪隳弦荒曜钌傥掖瓷习偻蜱诺氖杖搿S中醋詈笠患拢蔷褪峭萍鲅贤┑H巫烁笔埂

王明沉吟道:“这个……”

“或者不做,我也打算不做的,太烦,做得好百姓能理解,若做得不好,百姓就会痛恨之。不过做了,就需要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

“转运副使啊。”王明摇头,又看着严桐,严桐显然不知道,继续在奋力书写。机会来了,要好好表现,那可是一个知县!但他也没有想到宋九推荐他为转运副使,甚至想都不敢想。

王明也开始写奏折。

他说了一件事,岭南地形复杂,运输过程中必然有损耗,因此以前南汉损耗是一石须交损耗八斗,后人也许对这个数量产生困惑,石是重量单位,不足百斤,按照宋斤只有八十斤。斗是体积单位,若是轻的粟一石能达到十斗,但那是唐朝以前的故事了,宋朝粮食多成了麦与稻或者米,麦稻还好一点,若是米就能惨了,一石勉强才七斗,广南出产什么,正是稻米,也就是损耗超过了税务,这是朝廷规订,到了下面能翻成三倍四倍。损耗必须有的,否则税赋不齐,可这太重了。于是王明在广州颁发了政令,一石损耗定为一斗,先将夏税征上来。究竟订为多少,请赵匡胤定夺。

宋九看到严桐在书写,于是又写了一封信给学子,指明方向。

严桐写完,宋九说道:“你回去收拾行装,随我去惠州,从现在起,你暂就是惠州的司户了。”

还有通判,但这个通判是监督知州的,南汉没这个职位,现在广南各州多数没有,潘美与宋九皆无权任命,因此先让他做一个司户。与知县权利差不多大小。

严桐乐颠颠地回去。

王明道:“这小子有福气了。”

然后又看着宋九。

大方向基本确订下来,两个转运使,各在各处,以后他们该怎么做,想到这里觉得很悲催。

第二百六十五章折腾

宋九说道:“王转使,我们各自找一个能吏,然后两边跑吧,一半在广州,一半在惠州韶州。”

只能这样了。

草草吃了晚饭,各自回去休息。

宋九回到房中,田氏正在与女儿谈心,看到宋九回来,懂的,也回去休息。小别胜新婚,宋九要动手动脚,怜儿说道:“不行,女儿在看着呢。”

“云儿,将万娘抱出去睡觉。”宋九猴急地喊道。

怜儿吃吃地乐。

第二天送走好几道奏折,宋九去惠州赴任。惠州离广州比较近,一天就到了。宋九迅速从原知州手中将政务接过来。

一路劳累,早早休息,第二天睡了很晚才起来。严桐乐颠颠地过来说道:“知州,外面好多百姓到了州衙。”

“哦,我出去看看,”宋九端着稀饭,大碗里还有几个咸鸭蛋,未上公堂,官服还没有穿呢。宋九也不想与百姓将距离拉得太远,便服出去,就这副形象,会更亲民一点,这样惠州百姓才能安心。

到了州衙门口,围了密密麻麻的百姓,前面是一些长者。

宋九咬着咸鸭蛋问:“你们一大早围着州衙,有什么不满意的事吗?”

“我们想要见新知州。”

“我就是。”

“你就是宋候?”

“我就是宋九,诸位别称喟什么宋候,就宋九吧,或者小九也行。”

严桐在后面乐了,那个百姓有这么大胆子。

“真是宋候啊,宋候,你为什么不坐胡床来,我们好出城相迎啊。”

严桐低声在宋九耳朵解释道:“知州。听闻你担任惠州知州,惠州百姓欢天喜地,准备了无数鞭炮,还有狮舞,准备庆祝你来惠州。还有人专门在城外几十里路的地方盯梢。看知州的胡床。没想到知州你骑马来了,百姓准备扑了一场空。”

宋九呵呵乐了起来。

百姓却开始欢腾了,听到确认后,又看到新知州这个平易近人的样子,许多百姓高兴地舞蹈。离广州太近了,但惠州却多是山区地形。让南汉剥削得苦。所以百姓听到宋九来,一个个开心万分。

宋九放下手中的大碗,做了手势让大家静下,说道:“诸位,你们也不要高兴太早。我不想做坏官,但也非是你们想像的那么好。比如吃。你们看我碗中,有咸鸭蛋,我也喜欢享受精美的食物。比如穿,这半年来妻子未来,我穿得马虎,但妻子来了,有人服侍。我也开始穿精美的丝绸。而且我很怕麻烦,宁肯不作为,也不想折腾后产生种种纠纷。而且我还有许多坏毛病,喜欢游山玩水,喜欢钻研一些旁门小道的学问,喜欢金钱,喜欢美酒……总之,没有你们想像的好。”

老百姓听他说大实话,一个个目瞪口呆。

宋九又说道:“但是前几天我看到飓风到来灾民的惨象,巡查了几十个州。也看到许多百姓贫困的生活,还是让我感慨良多。可想要好,想要惠州好想要广南都好,我办不到,仅能起一个引导作用。主要还是你们。既然诸多父老来了,我在此说几句话,诸位中有一技之长,不论出身,不论来历,那怕是番人,请来找我,我喜欢你们向我毛遂自荐,更希望有许多人才帮助我,众人拾柴火焰高,没有许多人才协助,我没那能力。还有,你们想不想更好?”

“想啊。”大家异口同声答道。

“不想我不作为,但想我就要提几个要求,第一个想要更好,想要这个家园更美,必须要用你们汗水去建设,第二想要更好,就会折腾,就会使少数人利益暂时受到伤害,这要请大家理解配合,我也尽量保证在折腾的前提下最大限度不折腾,在不折腾的前提下,减少折腾,减少更多人利益受到伤害。不过春雨润物无声,也会偶尔出现一两场暴风雨,因此变好了勿用喜,变坏了,请耐心等待,或与我商议。至于那个胡床,我是惠州的知州,一州事务就够繁忙了,但又兼着转运使之职,坐胡床不行了,只能骑马,除非我几个家仆是飞毛腿,能将胡床抬得与马一样的快。”

前面的百姓全部哄笑。

“我要说的就是这些,各位散去吧,让我先吃完这碗粥与鸭蛋,再来理政。”

老百姓多还不知道何谓折腾,但这样的开场白,从未见过听过,一个个喜滋滋地回去,忽然鞭炮声铺天盖地响起。

珠儿说道:“九郎,好多百姓欢迎你呢。”

怜儿逗着女儿也高兴地乐着。

“珠儿,你不懂,我不想这样,期望越大,失望才会越大,这是逼着我勤政。”宋九蹙起眉头说。鞭炮声越响,他越觉得苦逼,这是逼着他要拼老命啊。

这才是真实的宋九。

彻底颠覆了他在严桐心中伟大的形象,严桐呆若木鸡。

奏折飞快地到了京城。

奏的事务多,有许多举措动作大,赵匡胤于是将重臣召集,让他们看后进行商议。裁州并县问题不大,才多点人口值得有六十州二百四十个县吗?扣留税赋也问题不大,动作那么大,没有钱帛是不行的,不向朝廷请求支援就是好事了。至于岭南怎么做,既然将岭南交给数人,他们这个权利去做。做得好提倡,做得不好,立即派中使传旨中止。出海同样没有问题,并没有强行让百姓出海,仅是让他们联手自保。但就是一个免役法让众人有些犹豫不决。

赵匡义说道:“皇帝,臣弟认为不妥,广南也许没有多少衙前小吏,但放之全国,那是多少衙前,一一雇佣,必加税于民。”

一二三等户也是民,还是有实力的民。

赵普对宋九一直没有抱好感。

后来宋九被赵匡义揍了一顿后。态度稍稍缓和一些。但宋九没有附媚他,这个也不要紧,他是皇上的桃花,可他智慧隐隐告诉他此子对他敌意浓厚。不过赵匡义反对的,他便会支持。索性将二大王踩到泥巴里。不让他有还手之力。再者得到酸技术后,河北也在建琉璃作坊,快要投产了。有些人议论,这当口上自己也要表态一番。于是说道:“陛下,广南与中原不同,它禀程唐制。差役一是役,二是雇。其间贫富悬差巨大,商贾巨富可以跃扬于中原贾商之上。百姓衣食却都不能解决。若让这些贾商改商为吏,未必能做好。此法反而似是最妥。不过它与中原制度不同,因此下诏其他各道官员勿要佼仿,让广南试行。若妥以后在广南继续执行,若不妥,及时收回。”

赵普支持,赵匡义“胆子小”,不敢再抗辨。其他官员更是不敢。

赵匡胤额首,然后又看着严桐名字,想了想也未问。相信他比伪汉官员好吧,若行留用,若不行,再罢去官职,同时也准了。不过做了一个修改,王明上书加耗一斗,赵匡胤说道:“广南百姓从水火中解脱过来,何忍重税于他们,改吧,改为鼠雀耗二升。”

税越轻对百姓当然越好。可是二升耗肯定不行的,那几乎等于无耗,官员损耗达不到标准,只好变着法子强行加耗,也就是一斗耗不会伤害百姓。二升耗反而多少伤害到百姓。

也不严重,各方面都在想办法使岭南由乱入治。

诏书再度送向岭南。

宋九在惠州开场白也传到京城。

赵匡胤听了微微一乐,可他忽然就想到许多,宋九说了几次文景之治非是无为而治,让司马迁曲解了,文景之治实际是一种清静治理。然后他又想到宋朝各州县的情况。

想到这里,他说道:“传口旨。”

将新进士刘寅等十人召来,又从书院里召来十名成绩好的学子。

去年录取的进士最多,经过一段磨勘后放下去,让他们与书院学子对比。这一比很糟糕,一个地方的治理涉及到刑事律法,农林渔牧,工商贸易,民俗民情等等,儒家经义里那有这些知识。相反,书院越来越专业化,许多课程就是教导这些实用的知识。同样的任用,起步点截然不同。进士抱着之乎者也一个个傻眼,学子抱着算盘在下面如鱼得水。

未必就是学子好的,有的进士也是人才,经过一段磨勘期后,他们同样能后来居上。但眼下确实差得太远。

再就是去年薪酬加上去,官员并没有裁减多少,反而让三司财政渐渐吃紧。因此今年让卢多逊知贡举,再次缩减名额,仅录取了十名进士,一个个还没有外放,在京城各部司里磨勘。

但这一放一收之间,影响很广,民间原先有许多读书人疯狂地读书,不顾一切,包括书院。收了之后,又有人丢下书院,十个进士,还是没办法玩。包括书院,许多学子也从经义中收心回来。

二十人到来,赵匡胤说道:“你们写一篇策子,讲为政之道与清静无为,不折腾的关系。”

说完就走了。

书院学子开始书写,这十个学子全部还是以前宋九学舍里那批一年级或二年级学子,听宋九说过一些,包括这个不折腾。

十名进士却是莫明其妙,难道皇上这段时间在读史记,受了司马迁影响,黄老思想影响,才出的这道命题?出题那就破题吧。一个多时辰后,二十篇策子到了赵匡胤手中。

进士的文章华美之极,还有几个才情好的全策尽用四六体,不过赵匡胤看后,一篇篇全部扔了。老子看的是政策,不是老子思想!

再看书院的学子,多少还是紧张的,有的学子试图用四六体,用得也不好,这个非他们所长,要么就是说得磕磕碰碰,但马上就看到可喜的亮点。

各有各的论证,有几篇策子还是不错的,其中一篇写到一条,非上命不力,为上者虑国泰民安,永保社稷万年。为下者未必,良吏不多,平庸官吏久迁无望,着重享乐,即有良政,变法曲改,多一政多曲改佳机,诏令变动不休,曲改机会更多,非为社稷,而为牛囊也。

还有一个策子让赵匡胤看得十分满意,为政者,一为自上,一为自下。令出益弊有之,益者以为当然也,弊者则怨怼,故自上者多引导,少变动,民自安也。有变则从下来,民众拥戴,顺应民意,政令更动则不民怨也。

赵匡胤将二十篇策子放下。

这件事有些大条了,难道将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全部推翻,全国推广书院那种模式?

与宋九无关,全国推广,恰恰是消除宋九印记。

不过若真的这么做了,会引起巨大的争议。然而两者差距又是这么地大,不可能当作看不到……

第二百六十六章太狠了

但刘鋹多少破坏了岭南的一些计划。

为了保命,刘鋹越来越无耻,用珍珠结鞍革马为戏龙之状,献给赵匡胤。这是宋朝,工匠地位仍然很低下,一般士大夫都耻于下厨,况且是匠活。宋九那也是匠活,但不能算是奇巧淫巧。刘鋹这不但是匠活,还是真正的奇技淫巧,再想想他的身份吧。赵匡胤将其戏龙珍珠鞍勒马拿给诸工官看,因为精巧,诸工官看后大赅,问这是什么人编织的,太厉害了。赵匡胤摇头,一个国君编织的事物居然将所有工官吓成如此地步,拿了一千五百缗钱偿其值,又说道:“刘鋹好工巧,以一伪国主身份,国人岂非不能习以成性,如移于治国,岂至灭亡!”

诸臣称是,楚昭辅也说道:“是啊,一样的工学,匠学,不一样的结果。”

这时他很思念宋九,有宋九在三司打点,他多舒服啊,整天吃吃茶,吹吹牛,OK了。现在又交给王判官,自己也不得不辛苦。

刘鋹在国内多用毒酒赐臣下,来到宋朝后,他很乖,甚至早朝或者其他宴请,他比谁都先到,有一天赵匡胤幸讲武池,从官未集,他又第一个先来。赵匡胤看到这人的无耻,不由地好笑,高兴之下便赏给他一杯酒吃。

刘鋹怀疑,举着酒杯大哭起来,说:“臣承祖父基业,拒违朝廷,劳动王师讨伐,罪固当死,是陛下没有杀臣。今看到天下太平,愿为大梁布衣,以全陛下生成之恩,臣不敢饮此酒。”

其实一部分是他干的坏事太多。心虚的,一部分也是因为孟昶之死。

赵匡胤哈哈乐道:“朕推心置人腹,岂有此事。”

将酒杯拿过来,一口喝下。再替他勘酒,刘鋹大渐。但有这样的国君。会有什么样的臣工?因此赵匡胤产生了怀疑。

此事过后,赵匡胤又下了一道诏书,经岭南挑选之后还不行,留用的伪官必须写一道书策,取书判稍优者,授上佐、令录、簿尉。上佐就是各州知州,令录就是县令与录事参军司户等职,薄尉就是一县主薄与县尉。也就是岭南逐步挑选淘汰后,还要经过朝廷看其书策,才能留用为正式官员。

岭南逐步走向正轨。

但还不能称为正轨,宋朝能让百姓归心的主要还是东部地区。如严桐所说,西部地区影响力很弱,包括宋九去邕州,百姓只是好奇,并没有表示什么欢迎。

不动便罢,一动必然会伤害一些人的利益。

特别是这几个月拿掉许多南汉官员,包括原广州知州邓存忠。说官,多半是太监。邓存忠也是一个太监,他心中不服气,然后利用他在邕州的影响力,与原来南汉旧将周思琼,麦汉琼,大臣乐范等人挑唆邕州与容州周边诸生熟蛮,鼓动了两万多蛮兵攻打邕州城。而且此人十分机灵,未攻打之前,将所有道路一起封死。不让广州得到消息。

接着两万多军队攻向邕州,范昱也不好惹,主动率军出战,一箭射中其胸口,未死。仍督促手下力战,将叛兵打败,然后及时将城外百姓掩护着进城。他手中的土兵太少了,不足千人,没办法,只好守城,又派使向广州救援。

前后派出十五使,才将消息送到广州。岭南太大,人烟又稀少,邓存忠将道路封死,广州过了好些天才得知。但这是两万多蛮兵,还要得集中兵马,准备后勤。

本来广州诸官员忙得一团糟,这更是乱上添乱。尹崇珂大怒,说道:“我亲自前往讨伐。”

赵匡胤在京城也听到这件事,派中使李神佑前去督战。

等到尹崇珂率军前来,邕州已被围了七十多天。尹崇珂手中兵力也不多,但主要没有百姓配合,邓存忠虽兵多,并且还是勇悍的蛮兵,成不了气候。迅速被尹崇珂击败,正好杀鸡赅猴,尹崇珂率军追剿,包括这些汉官一起诛杀,以及一些桀骜不驯的蛮部,也带着兵马攻了进去,一一催毁。这次叛乱反而给了潘美宋九一个大好机会。

严桐说钦江,钦州此时也不大好弄,多是蛮人,汉人极少极少,不敢对其开发,怕生起民变。这次平叛,正好将余威延伸到雷州半岛与钦江三角洲。但蛮人依然是广南头号难题,这次是他们主动叛乱,若不主动,打是不能打,怕激起蛮人一起叛乱,哄也不行,越哄越嚣张。

这是岭南官员的事。

朝廷没有太在意,南汉那么多军队都灰飞烟灭,况且几个小蛮部。仅是下诏将受诏的范昱召回京城养伤,为了嘉奖,让民夫用肩舆将范昱抬回来。

而且这一年是宋朝多事之秋。

先是黄河又决于郑州原武县,几百里之地顿刻成为汪洋。

黄河够烦的,汴水又来凑热闹,接着汴水决于宋州谷熟县。谷熟县决口填上,宋城县又河决。整个宋州淹没了一半人家。宋州就是应天府,那是宋朝最重要的地区之一,也是重要的商业与经济粮食地区之一,几万户百姓。

两次河决,戗害有多大。

赵匡胤只好下诏救济灾民,非是几千户,这是几万户的百姓,楚昭辅听到这些消息,头发都急白了。

但危机还没有解除。

到了九月,秋雨仍然绵绵不绝,黄河水越涨越高。又出了事,黄河从澶州决堤,向东汇于郓濮,澶州河南到郓州、濮州三州又有无数百姓受到水灾,无数民田被淹。

比起后来北宋两次大河决,这些事故什么都不是。

但这时就发生了一个故事。

前年时开封判官姚恕因事务拜谒赵普,正好赵普在宴请客人,二赵之争人人皆知,他的门房更知道,也知道赵匡义牌面上的几个亲信。包括姚恕。此人乃是赵匡义手中的得力大将。

爱屋及乌,恨屋也及乌,门房冷笑一声,不搭理他。赵普羞侮他还行,一个小门房也来羞侮。姚恕怒极,拂袖而去,门房这才禀报。赵普听到后立即派人道歉。这个争也是放在下面的,表面上不能做得太过份,人家好歹是开封判官,常参官。若连自己的门房都上去打脸,传出去未免有些不好。

仆人追上去,若是赵普追上去还也罢了,关健是仆人,并且仆人说话态度也不大诚恳,姚恕更怒。你不理我我也不理你,没有理睬,扬长离开。赵普大怒,给了你面子,你得识相一点。弄不死赵匡义还弄不死你吗?正好朝廷让杜审肇知澶州,择澶州通判,赵普便说道:“陛下。可以让开封判官姚恕前往。”

赵匡义一听不妙,在京城自己还能保护,放到地方上就是赵普的天下,弄不好就成了第二个冯瓒,因此反对。反对无效,让赵匡胤派到澶州。

赵匡义暗中叮嘱,你下去后得小心一点,别人任何一人不能相信,不然就会落得不好的下场。姚恕听从了赵匡义建议,于是在下面很小心。赵普捉不到把柄也无奈,平安了一年多时间。

因为这几年河灾不断,所以赵匡胤下了一道诏书,若有灾害必须向朝廷反映,好做及时处理。黄河决于澶州。可能是姚恕自己不小心,也可能不仅是澶州,还有郓濮二州灾情,一时无法统计,没有及时反映上来。

若是前者必须要处理的,若是后者情有可愿。

不反映朝廷也知道了,但因为有姚恕,一切不同。赵普便将诏令说出,挑唆了几句,赵匡胤也未想到其他,其中还有他的舅舅杜审肇呢。于是十分地不高兴,派大臣去处理查问。

中使下去后,说罪行严重,于是将杜审肇罢官归私宅,姚恕坐弃市。诏书是赵匡胤发出的,这些年也处死了许多官员,例如今年右千牛卫大将军坐监陈州仓贪污受贿弃市处死。但按照程序官员也有一个上诉的机会,若是有理了,还能放过,甚至有时赵匡胤还将这些官员召到中庭对质询问。

若那样姚恕就不会死。

他是赵匡义手下得力大将,赵匡义必会营救的,也不当死,若因为工作失误就要处死,那宋朝一年得处死多少官员?朱元璋也不敢这么做。

处罚是逃不掉的,连老国舅都罢了官,况且姚恕,可顶多是流放沙门岛。

中使下去了,他不这样做,说弃市了,姚恕不服,不服可以,直接让卫士将姚恕扔到黄河里。这才是真正的死不瞑目。

几天后,一个老百姓在黄河下游淤泥里看到一个穿着大红朝服的官员死尸,吓坏了,禀报官府,这才将姚恕死尸打捞上来。

姚家人听闻后,放声大哭。

然后闹到开封府,赵匡义闻听叹息一声,给了姚家一些钱,然后默不作声。

这是一个堂堂的五品官员,整个宋朝五品以上的实差官也不过八九百人,这中间还要包括武将。说弄死就弄死了,其原因仅是没有理睬赵普下人的道歉。

再看看赵匡义怂了。

宋九在巴蜀连死都不怕,生生逼得王全斌与他打赌。在府州让杨业老婆用刀架在脖子上,眉头都不皱一下。三斗国舅王继勋,但看看宋家呢,稍稍一逼,那怕皇上给他门前插十戟,还是乖乖地将琉璃技术交出来。

然后再看看澶州案,赵匡胤的亲舅舅杜审肇后来复职为骁卫上将军,不过赵匡胤让他致仕了。王继勋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