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品富贵(午后)-第2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点。郭进将军白马山一役,耶律斜轸败了,但几人是其敌手?曹彬平江南胜了,但他是不是耶律休哥敌手?若无潘美相助,若无刘遇与王明皖江口大捷,又会是什么光景?”
宋九坚持重视李继隆,赵匡义无奈了。好歹还是他的小舅子呢。
因此问道:“有没有准备好?”
“训练得差不多了,而且保密也做得很好,崔将军这次是发了狠心,想将功恕罪。各监司也没有怠慢,所用的物事一起抢制出来。”
“要小心啊。”
“臣知道,若是李继隆这一役表现合格,河北有人了。臣毕竟是文臣,就是一些军事知识,也不过是小心加着威望,实际还不如大多数将领呢。再上前线,也不大合适。”
这个结果也不大是赵匡义想要的。
但李继隆是否能胜任,是未知数,就是胜任了,如宋九所说的,潘美也老了,河东那块怎么办?
“陛下,勿要担心,臣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要小心啊。”赵匡义再次叮咛。
“陛下,勿要担心,但臣想恳请陛下给臣一道诏书,不然河北不好收拾。”
……
“哈哈,这小子终于出洞啦。”林八大笑道。
他攻打束城与文安还有一个用意,那就是引李继隆出洞。
这股宋军不多,然而呆在乐寿,正卡在几股掳掠兵马中间,让辽军很难受。若无这股宋军,那么抄掠得会更欢快。
看到辽军胡作非为,不但抢,还大肆屠杀,李继隆忍无可忍,终于率四千兵马走出乐寿城。不过他很小心,不敢对付束城这股辽军,而是顺着永济渠河岸向东,意欲歼抄文安这小股辽军。
林八十分开心。
早盯好的。
以为小心就可能了吗?
在这个冰天雪地里,一群步兵能有骑兵快吗?
留下一部兵马看押掳来的百姓与大量财物,来到宋朝腹地,辽兵疯了。河北本来就是宋朝丝绢最好产地之一,自从宋九推广圈养后,河北地势并不大好,低洼,多沼泽河流湖泊与盐碱地,然而这种环境却生长着一种优秀的饲养,芦苇,在春天里将嫩芦割下来晒干,做饲料不亚于紫苜蓿。而且棉花在渐渐推广。
因此河北百姓比史上宋朝河北百姓要更富裕。
这让辽国此行收获满满。
抢得连萧燕燕与辽国小皇帝都不想回去过春节了。
林八带着主力部队扑了过去。
李继隆害怕,立即借着冰封河面。想逃向永济渠南边的南皮。
然而他无论如何逃,哪里有辽国铁骑快。第二天下午便被林八追上。
李继隆只好扎下营寨防御。
林八发起进攻,一个时辰下来,双方死亡惨重。
“这小子,不简单,”林八说道。天也晚了,于是下令扎营,明天再打,不过就几千吓破胆的步兵罢了。前面因营地所逼,只能在永济渠边扎下大营。
这也没有关系,辽军在营里欢哥载舞,一会儿休息。
夜色越来越深,这是都是腊月二十二了,没有月色的夜晚,北风呼啸。外面漆黑一团。渐渐到了四更时分,守值的辽兵忽然听到远处有响声,一种很奇怪的响声。
他们不由往西南方向看去,似乎是从永济渠河面上传来的。然而一个个警惕起来。这时河面不是夏天河面,在这段河面,河水平缓。早结上厚厚的冰冻,不但人能跑,连马都能在上面跑。
然而声音快得出奇,迅速就接近了,然后看到大团大团的黑影从河面上疾驰而来。一眼望不到边际。
守卫冲响了号角。
可是来不及了,无数的宋军脚下穿着一种奇怪的鞋子。眨眼之间就到了他们身后,开始在河面上列阵。
林八也惊醒了,他都来不及穿衣服,匆匆从营帐走出来,而这时宋军开始大踏步排着方阵,举着盾牌,走向岸。可能因为脚下那种鞋子的缘故,走得不习惯,方阵略有些散乱。
林八大声喊道:“备战,备战。”
然后让侍卫替他披盔甲。
然而这时宋军已接近,举起盾牌,从背后拿出短矛,非是弓箭,可能它的距离不远,但不会受天气冷掣肘,杀伤力更胜于普通的弓箭。
一排排短矛象巨大的雨点抛射而来,接着辽军便传出无数惨叫声。
“上马,冲刺,”林八急切地吼道。
然而后面继续一批批宋军到达。
林八忽然想到他们在河面上前进的速度,又想到宋朝整个河北的河流密布,忽然毛骨悚然。
这便是宋九的计策。
弓箭不行了,可以用短矛代替,没有马匹的优势,但可以有另外一样东西,再配以优势兵力解决。然后就是溜冰鞋。跟后世比肯定有不小的差距,不过随着钢质量在提高,铸就工艺也在提高,以及游乐场的收益,它也在陆续改进。不过以前是为了玩乐的,根本就没有想到军事上。
第一个辽国境内适用的范围只是在幽州的东南地区,与河北一样,湖多河多,然而人烟比较稀少。其次它只能用于严冬之时,而冬天出兵显然对宋军不利。因此以前赵匡胤似乎对它产生了兴趣,立即被宋九否决。
限制性太大了。
但在这时,却正好派上用场,辽国所抄掠的地区多是河北平原地区,至于太行山边一穷二白,或者西山地区,易守难攻,辽国干嘛派军队过去?
于是抢制了一批鞋子,然后从京畿附近紧急挑选三万禁兵,封闭起来训练了数天。同时派人与李继隆联系,商议计策。
并且它的速度真的很快,一个时辰能跑七八十里,从京城带上干粮,几乎不到两天就滑行到这里。甚至在河面上滑行,都能借助河面冰块的反光,不需要白天的光线行军,都是夜晚神不知鬼不觉地滑到了。若不是有的兵士不熟悉,时不时滑倒,拖累了一些速度,速度还会更快。
在一批兵士伤亡后,辽军终于清醒过来,披挂整齐,准备利用战马冲刺。
宋军前面方阵后撤,继续抛投短矛,后面却闪出另外武装的宋兵,手中皆持着短斧,然后滚向地面,滚向辽军的马蹄下,抄起短斧向马腿砍去。虽有许多宋兵被战马践踏,然而更多的战马受惊,痛楚地嘶鸣着,将一个个辽兵从马背上掀翻下去。
李继隆军营同时也吹响了号角,敲起了战鼓。
“逃!”林八急了,都说漏了嘴。
然而往哪里逃?
这四周有无数条大大小小的河流,即便骑马都未必有宋兵在冰面上滑行得快。一队队宋军继续列成方阵狙击,无论逃向何方,宋军都象疯狗一样追上,然后撕咬。
有的辽兵看到不对,慌忙地趴在地上举手投降。
林八仓皇之下,都不知道逃到哪里。大约是向东逃吧,东边人少啊,只能向东边逃了,可没有人想过,往东逃逃向哪里,难道逃向沧州逃向大海?可林八不知道答案了。几股宋军顺着河面追过来,其中有几个力气大的,奋力抛起短矛,一根短矛正好插在林八的胸口处。
林八大叫一声,翻身落马。
这时候他的亲兵也不顾救他了,继续向东逃窜。
这时候林八还没有死,又看到两个宋兵用奇怪的步伐走过来,手起刀落,他的脑袋被削飞。
契丹人的恶梦自这一天起,开始拉开了帷幕……
第四百二十四章定(下)
“尹继伦,你带五千兵马立即去束城,将那支余寇歼灭。”
“喏。”未来鼎鼎大名的黑面相公领命下去,不过现在包括宋九在内,还没有发现他的军事才华。
“杨将军,你带着五千部下继续清剿逃兵。”
“喏。”
宋九吩咐完毕,李继隆也打扫了战场,走了过来,万分惊奇地说:“它还派上了大用场。”
“怪我啊,”宋九懊丧地说。这段时间他呆在家中,若不是偶尔去书院的试验室,差一点整成了宅男,每天与家人呆在一起,什么都不想去想,什么都不想去做,什么都不想过问。
不然河北百姓未必遭到这次戗害。
但若不是辽国做得过份,分兵南下,到少杀害百姓,宋九还未必能想得起来。
战场上堆满了辽军的死尸,还有近两千名战俘,李继隆看着这些俘虏,厌恶地说:“宋公,将他们杀了吧。”
“杀了,太便宜他们了,将他们送向后方挖矿,永世不赦!”宋九气愤地说道。
两国交战,必有伤亡,甚至也会使平民百姓遭到波及,这是在所难免的。甚至宋九也清楚地知道几次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屠杀汉人的残暴行为,不过真发生在眼前,让他激怒了。
至少宋军两次北伐,并没有对平民百姓下手,甚至乌玄明南下辽南,也没有怎么对平民下手,顶多烧了一些房屋罢了。
“李将军。我想将深州辽寇交给你,你能否完成?”
“好。”李继隆大声说道。
这个心理与去了祁州的崔彦进一样。于君子馆败逃后,李继隆同样想证明自己。
“我只能给你一万兵马,而且要速战速决,然后迅速抵达永宁军,等我命令。”
“属下一定不负宋公所托。”李继隆准备清点兵马。
“莫急,我们先商议商议。”
吃了早饭后,三军草草休息,随着李继隆将手下兵马一分为二。一部押着战俘与战马就近送向南皮,一部返回乐寿继续守城。这些都是步兵,一不会骑马,二不会滑冰,不能带了。所带的一万兵马全是来自京城的禁兵,宋九怕他不熟悉,又让他等尹继伦回来再出发。不过不完全是溜冰兵,其中一部分也是骑兵,但出京城时未骑马,全是溜冰来的。现在有马了,于是分成两千骑兵,八千溜冰兵。明天杀向辽军谋姑鲁部。
还是夜晚出发。
得抢在辽国未反应过来之前。将萧继远部也吃掉。
一万多宋军静悄悄的出发,顺着永济渠,再转到滹沱河,滑向祁州鼓城。
这时崔彦进也到了鼓城,并且联系上了刘知信。刘知信残部还没有到达。看到宋九来了,崔彦进惊喜道:“宋公。那边解决了。”
“击毙了三千七百余人,俘获了两千余人,其他人逃走了,”宋九摇了摇头。这就是骑兵的优势,那怕有溜冰鞋都不行,不能做到全歼。不过这些逃走的辽兵,有一部分人会因为逃散了,成了痛恨他们百姓痛打的落水狗,不会完全逃回去的。
“收获不小了。”
“还行吧,再战再励。现在辽寇萧继远部是什么情况?”
“这是大约的情报,”崔彦进递来斥候送来的消息。萧继远部兵马最多,但看到宋朝后方空虚后,为了提高抄掠的速度,将兵力主动分散了,一部分在赵州,一部分在洺州,不过仅在北部地区,这里离宋朝京城近了,大名府同样还有一支宋军,因此离邢州主力部队一直保持着很近的距离。还有一部在祁州城里,同样分兵四掠。
宋九将情报看完,说道:“派人通知刘知信,让他不要会合了,将祁州这支辽军拖住。我们先将邢州这部吃下。”
两人又商议了具体的措施。
兵贵行速,再次草草休息后,大军南下,先在赵州兵分五路,将在赵州抄掠的数千辽军打残,然后五路兵马顺着洨水直下邢州。
邢州两军相遇,萧继远十分凶悍,可手中兵力多分了出去,只有五千来兵马,经过两天惨战之后,萧继远不敌,率残部逃向北方。宋九留下一支人马,继续清剿,甚至有了辽兵在宋军追剿下,自滏口陉逃向河东,一个多月后陆续被潘美派人生擒活捉。
但打得最出色的还是李继隆。
实际一比,除了一些金手指外,宋九军事能力真的不及李继隆。
李继隆手中兵力并不多,然而他利用地形熟悉,百姓协助,始终保持着以少打多,加上谋姑鲁深入得太狠了,一万兵马被李继隆歼灭近六千人,活捉两千余人,只有一千余人逃出生天,实际最后逃出的辽兵不满五百人,余下的在中原各州县百姓帮助下,全部抓到了,有的当场就被百姓活活打死。
这时候萧燕燕得知消息了。
有的将领还不服气,然而萧燕燕明智地选择了撤退。
但是他们收获太丰盛了,不但抢来了许多布帛金银,还抢来了许多百姓。这严重的拖累了行军速度。
这时候田重进接到宋九命令。
之前,易州全面失守。
宋九让田重进再次出兵,将东易州拿下。
又命赵廷溥出兵狙击。
赵廷溥畏惧,宋九忽然率军来到瀛州城下,派人将赵廷溥抓起来,责问道:“朝廷命尔支援刘廷让,为何龟缩于莫州与瀛州?”
“宋公,我担心兵败,瀛州失守。”
“好,那我再问你,辽寇攻打束城,束城离瀛州有多远?”
“但它离君子馆也近啊,辽国主力军队在君子馆。我恐不敌。”
“那我再问你,为何我让你出兵。你还不出兵。”
“宋公,你得说理啊,我就这点兵马,如何出兵,那不是出兵,是让诸将士送死的。你们说是不是?”赵廷溥继续狡辨,并且见势不妙,想蛊惑他的部下一起反击宋九。
宋九气苦。从怀中拿出一道圣旨,说道:“赵廷溥,你看看上面是什么。”
河北事态严重了,因此宋九临行前向赵匡义请了一道圣旨,这道圣旨便是让宋九便宜处理河北一切军政事务,甚至有对前线任何一将有执行军法的权利。
也就是李继隆,崔彦进。那怕是田重进,张永德,只要不听命令,或者犯了错误,宋九都可以一律军法行事。
这是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可不是赵匡胤给曹彬那道空白信函。但两者还是有区别的,曹彬是武将,当时久在军旅,宋九是文官。军旅生涯是很短暂的,而且宋九自始至终表现得很“忠心”。并且似乎对权利欲望也不大强烈,以前又似乎一直是赵匡义的人,所以忌讳要少一点。
“宋公,我是观察使啊。”赵延溥这才害怕了。
“拖下去,斩。”宋九喝道。
“宋公,宋公……”
“正是你们这些贪生怕死的将领,以至死了多少兵士,河北多少百姓家破人亡,被辽寇杀害,斩,斩,斩!”
宋九绕道瀛州,就是斩杀赵延溥的。
赵延溥前面一斩,后面整个河北震动,张永德与宋偓也不摆老资格了,从霸州与沧州开始调拨军队,急向前线增援。与田重进的军队一左一右夹击着辽军。
李继隆带着兵马从后方不停的骚扰袭击。
萧燕燕愠怒之下,将所掠的两万多名百姓于拒马河畔全部坑杀。
不过大多数百姓因为救援及时,未送向北方,不但百姓,包括辽国所掳来的财富,也大部分未来得及带走。
正月初六,宋九来到拒马河畔。又是一座尸骨山。
但这座尸骨山让他更愤怒了,看了看北方的天气仍然很冷,于是下了一道命令,让李继宣,荆嗣,李继隆,尹继伦,杨业等分兵进入固安永清武清安次,象辽军那样烧杀掳掠,宋九还是干不出来的,掳掠人口那更不现实,然而让这几员勇将进入辽境,只做一件事,烧,将所有建筑与房屋一起烧掉。烧得百姓一个个无家可归。
没活路了,自己来宋朝,宋朝安排你们。不想来宋朝,继续做辽国的好子民,那么自己儿找活路吧。李继宣与李继隆几人甚至一路烧到幽州不远的香河漷阴。一边利用鞋子的灵活与辽国围剿的大部队躲猫猫,一边继续烧。直到春天渐渐到来,冰河变薄,才陆续撤了回去。
这时,京城里赵延溥的家人击闻登鼓,告御状。
有的大臣便弹劾宋九枉杀国家大将。
宋九没有多辨解,只递了一组数据回去,自去从年腊月萧燕燕入侵河北以来,前后有三万七千余名将士与官吏被杀害,同时还杀害了八万九千余百姓,这只是初步估算的,实际数字比这个还要多,有的重灾县几乎成为一片残芜。
十几万将士百姓的性命,能不能换赵延溥的一条命?
但就没有宋九这组数据,争议声不大,相反的,许多士大夫拍手称快。
这些无能的将领就当斩杀,包括曹彬在内。
宋九杀赵延溥,是文官的胜利。
在河北听到京城的议论声后,宋九苦笑,真是丑陋的官场啊。不过仔细一想,不但是中国古代的官场丑陋肮脏,就是后世那些自诩为民主的西方国家还不是一样?
实际河北让这次辽国入侵害惨了。
宋九列出来的是一组组冰冷的数字,但意味着最少十万户百姓家庭被肢解了。
再加上这两次北伐死的民夫,现在宋朝人口并不多,整个国家才四百来万户百姓,河北能有多少百姓?几乎家家戴孝,一路听到哭声。
然而宋九也没有想过。
萧燕燕将宋朝害惨了,他也将辽国害惨了。
这次冰鞋战役,宋九利用辽国的分兵与想不到,前后俘获了近三万匹战马,击毙了两万三千余辽兵,有一些是百姓活活打死的,反正逃落单的辽兵没有一个被百姓活捉送到官府,全部活活打死。同时还加上四千七百余名战俘,战俘的比例少得可怜,可见百姓与将士对辽军的愤恨。这些战俘虽活着,命运更凄惨,就呆在矿井下了,什么时候死了什么时候尸骨才会见天日。说不定遇到塌崩,连尸骨都见不到天日。
幽州东南六县近半房屋与财产被焚烧一空。
还真有百姓活不下去,逃到宋朝来找活路的。
这些百姓萧燕燕必须也要安抚,但辽国打到现在,更穷啊。要命的是每到冬天来,这种鞋子可能还会继续来……
双方的梁子越结越大。
萧燕燕看到江河冰薄,一怒之下,准备召集更多军队南侵。
赵匡义看着宋九上报的数据,在朝会上暴跳如雷,准备三次北伐,并且准备再度亲自北伐。吓得宋九不顾河北残局,急匆匆向京城跑。
但暂时河北安定了。
第四百二十五章上位(上)
“张指使,为什么国家有如此大臣,却多灾多难,远不及盛唐?”京城里一个官户家中,少妇坐在房中问道。
“契丹很强大的。”张耆勉强地回答。
“强大到打不败的地步?”
“也不是,打到最后总有一个胜负,我朝地大物博,经济富庶,不过,想打败契丹,收回燕云很难很难。”张耆回答得越发困难。
“如果不收回燕云呢。”
“不行啊,大娘子,你想一想啊,这一战萧燕燕还没有举国出兵,似乎兵力还不足十万吧。然而前锋打到哪里了,若是举国出兵,十几万辽军下来,是否轻易就撕开了大名府最后的防线,一直打到京城来。所以这一战还要打下去啊。”
“百姓太苦。”
“谁说不是呢,陛下都亲自下了罪己诏。”
“但为什么一个文臣能打好仗,那些武将养着干嘛?我不是说你。”
就是说我,我又能怎的。但这个问题让张耆更头痛,他想了半天,才答道:“也不是宋公能打吧,他每次出征,都询问武将的意见,比如杨业,打的时候又交给武将指挥,不粗暴干涉。”
“那为什么离开宋公,这些武将又不行了?”
“宋公是两朝老臣,名震中外,听说那个辽国太后甚至开出王爵代价准备捉拿宋公。所以他在,就能将大家震住。”
“那为什么皇上又震不住?”
“大娘子,不能乱说啊。皇上在京城,宋公在前线。皇上离得远,宋公就在他们身边。”
少妇当然不会傻到问赵匡义又为什么在高梁河失败了,那是能震住了,可是赵匡义又自作主张了。
其实随着宋九回来,许多人也在反思。
然而宋九终是一个文官,不是武将,难道往死里用?
不过赵匡义却有了答案,那就是去找代替的人选。李继隆。他能否合格,就等宋九回来对他的评估了、。
外界不知道。
百姓一边议论辽国的残暴,一边对宋九敬仰万分。
随着一顶小胡床慢悠悠地抬向皇后,许多百姓都停了下来,驻足观看。
“宋卿……你气色很差啊。”
“臣受了些风寒,问题不要紧。”
“传御医!”
“陛下,真的不要紧。陛下勿用对臣再厚爱了,不然臣为了报答陛下,只好将这条命卖掉了。”宋九开了一个玩笑。之所以找李继隆,甚至这一战是观察,也是磨砺,就是想撤身的。功高了未必是好事。
“宋卿,”赵匡义还没有本事能看穿宋九内心世界,感慨万千地拉着宋九的手。
“臣还有一事请求陛下宽恕,当初曹彬从涿州撤回雄州,陛下诏去新城与米信会合。一为取粮方便,二为能及时威胁辽人。然曹彬不能制诸将,最终改从白沟道赴岐沟关,再去涿州。故臣向陛下请了那道旨书。本臣在心中不想动用它,可当初虽三股南下的辽军因分散,被我与将士击崩,但敌人主力尚在,甚至每天继续向辽境押送大量妇孺财货,臣故命三军齐动,将辽军早早逼退。然而我数下命令,赵延溥仍找万般理由推卸,故臣去了瀛州,将赵延溥斩杀……”
“杀了就杀了。”
赵匡义在气头上,杀了当然就是杀了,但宋九还是要解释一下,因此又说道:“实际看到河北惨象,臣当时连杀宋偓与张永德的心都有了。”
“杀宋偓……”赵匡义干笑起来。
这可不是一个很好听的笑话。
宋张二人可不是刘廷让,他们资格更老,这个就不说了,而且他们身份尊贵,不说宋偓夫妇一滴滴数个王朝皇室的血脉,张永德也还是柴荣妹夫呢。甚至当初若无张永德,赵匡义就娶不了符氏,那么就会导致一系列结果,例如这个点检不成好事,可能就会导致柴荣也起了疑心病,在自己未见阎罗王之前干掉大哥,或者说大哥会遭到符彦卿等更多将帅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