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品富贵(午后)-第2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支辽军再度杀向朔州。

宋九下令三军徐徐撤退,为时两个多月的所谓北伐山后再度草草结束。然而与前两次北伐不同,这次伤亡不重。相反的,整个山后一半地区让宋军打成了闲田与废墟。前后一共掳来了两万余户百姓,数量是上一次的两倍多。

并且胜州城屹立起来,再加上河东的神武城与偏关,东到雁门,形成一个长长的“L”形,随时能再度对山后数州发起进攻,辽国不得不派驻更多的兵力,这将进一步消耗辽国那一点点可怜的财力。

宋军成功地将两大名将钉在幽州与云州,那么给了其他各族叛乱的好时机。

不过也有一种说法,那就是萧排押未率大军之前,宋九当挟借所有兵力,一举而克,击败耶律斜轸。宋九得知后仅是一笑,能肯定击败耶律斜轸吗?就算击败,伤亡惨重,有那个必要?

实际整场风,非是在西北,也非是在山后……

耶律斜轸显然也意识到不妙,一旦被宋朝拖到比拼消耗的那种形式战斗,早晚会将辽国拖垮的。因此结集军队,对神武城等砦堡发起了数次猛攻。但这次他面临的几个砦堡与往日的宋军砦堡不同,特别是牢固。这样建堡砦花钱很多,然而它们一个个特别地牢固,堡砦并不多,河东新堡砦只有七堡砦,河西那边也只有十一个堡砦,还有一些小堡,那是控制在蕃人手中,与宋军关系不大。数量虽少,实际面积不小,里面储备了大量粮草与防御武器。耶律斜轸虽能打,然而辽军本就不长于攻城,攻了数次,耶律斜轸只好退兵,回去苦思他法。

宋九这才返回代州,哪里有他渴望要见到的人。

第四百五十九章小妾

“回来就好,”宋九搂着三女说道。

他眼里闪过一丝疲惫之色。

这一战要的是一种势,并不是想真正占有山后,尽管在这里作战,对宋军更有利。

至少这种势达到了。

接下来所做的,继续给辽国宋朝想继续侵吞山后的假象,那么风计划就可以正式拉开帷幕。

然而朝中大臣知道真相的人不多,知道的不敢说,不知道的还真以为宋九是想经营山后,被耶律斜轸击退,导致朝廷花了无数钱帛,甚至使今年丰收之年没有出现任何财政盈余,又死了数千将士。

于是又开始有人弹劾宋九,反对朝廷盲目的北伐。

这种浮躁的风气无伤大雅,然而让宋九感到很累。玉苹拭去眼中泪花,担心地看着丈夫,说道:“官人,难道两国非要一直打下去?”

宋九点点头。

“辽国皇帝让奴婢带口信给你,若是我朝制止辽东叛乱,他想同意陛下提议,两国议和。”

“那个皇帝这样说?”宋九感到很意外。

“是这样说的。”

宋九哑然失笑,爱好和平的辽国皇帝,俺喜欢。

不过他又问了一句:“他说话算话吗?”

玉苹摇摇头。

“辽国那个太后有的活,只要她活着,就有的打。”宋九看着北方的天际。

天已经冷下来,北风呼啸而来,带来阵阵寒意。天上黄云翻滚,入目苍黄一片,似乎天地都藏着无限的肃杀。

但北方之冷。非是在眼下,而是在遥远的一百年后,似乎从那时起,现在的暖冬将会变成寒冬,寒冷的天气最终造就了两个最顶盛的游牧民族崛起。若不收回燕云十六州。那边武器研发又一直陷入瓶颈中,那时候将是亿万中原人的恶梦。也许现在巴蜀百姓过着暗无天日般的生活,但在未来,试问在那几次大劫里,巴蜀有多少人能存活下来?

“我们进城吧。”

“好。”四女欢喜地随宋九进入代州城。

高琼迎了过来。

这一战高琼未进入战场,但他扮演的角色很重要。特别是组织之能,这让宋九十分赏识他。

宋九在玉苹耳朵里低语几句。

玉苹惊喜道:“由官人做主。”

她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一世还能回家,还能回家看到女儿成亲……

玉苹能回来,也是宋九的努力,若不是这个南来风计划。就不能生擒韩德威,就不能换回玉苹。但也要感谢赵匡义,若非他首肯,有这个重要的人质在手,宋朝未必仅换一个小妾回来。

宋九饱含深情,写了一份让赵匡义看了肉麻了半天的奏折,递到京城。表示感谢。

第一个看到的人不是赵匡义,它是由中书转给赵匡义的,于是张齐贤几人看得差一点要吐了。

但他们也不能否认,宋九家的这个小妾也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女子。

这是小妾,然而另一个小妾捅破天了。

赵元僖性格沉默寡言,与赵匡义有点儿不象,但与赵匡胤性格很相似。

这也没有关系,各人有各人的性格,赵匡胤性格也不坏。至于赵元佐废去事件中,赵元僖扮演了什么角色。大家都自动遗忘了。然而反过来说,若连这一关都过不去,以后赵元佐又如何做好皇帝,掌控群臣?

于是赵匡义给了赵元僖一个天大的机会,磨练吧。孩子,咱将开封府交给你,当成未来的战场。

应当来说赵元僖在开封府做得很不错。

尽管赵匡义没有册立赵元僖为皇太子,但为了磨练他,甚至默许了他在一定分寸下与大臣交往。

目前他做得不错,大臣们交口称赞,京城百姓也十分爱戴。

然而出事的却是他的家……

赵元僖正妻乃是李谦溥的女儿,长相一般,但品德还不错。

在他王府里还有几个宠妾,其中有一个宠妾张氏最为美丽,甚得赵元僖喜爱。

这时代赵元僖家是一个浓厚的时代缩影。

李氏可以对张氏表示愤怒,然而她是正妻,若妒忌过重,那是犯了七出之错。于是反而对张氏容忍了,张氏捶打仆役,一度打死了一个奴仆,李氏主动替其隐瞒善后。又默许丈夫去西佛寺越制替其父母招魂。

应当来说,李氏尽显大妇风范,张氏应当对其十分感谢。

可这世上有一种人,他们叫蛇,化做了老太太,就会讹诈扶她们救她们的恩人,化做了种族,就会成为一大堆棒子,化为小妾,就会成为一杯致命的毒酒。

张氏不但不感恩李氏,相反看着李氏的地位,一天比一天恨意浓厚。

终于那天她决定动手。

赵元僖进膳,张氏是不能落座的,必须要站在边上侍候,于是这给了她一个机会。

那是一把很巧妙的小壶。

那天晚上,张氏替赵元僖与李氏各斟了一杯酒。

李氏说道:“你也坐吧。”

“妾身那敢。”

让人宠爱的会是相貌,但让人感动的却是高尚的德操。赵元僖感动地说道:“咱们喝杯交杯酒吧。”

“大王,不能胡闹啊。”李氏忽嗔忽喜道。

“唉,古有张敞画眉,谁家没有闺房之乐,就连父皇也纵容着宋公胡闹,用若大的辽国西南招讨使去换一名小妾,况且本王乎。”

赵元僖强行拉起李氏的胳膊,举起酒杯,要喝交杯酒。

刹那间,张氏脸色变得惨白惨白,可赵元僖与李氏正是甜情蜜义之时,居然没有看到。

张氏劝又不知道怎么劝,更不知道如何制止,眼睁睁地看着赵元僖与李氏互换了酒杯,将那杯酒饮了下去。

当天晚上。张氏惊吓之下,在宫中胡言乱语,大呼报应。

这是指赵元僖当年对赵元佐施得那些手段报应,还是指赵匡义干掉赵廷美与赵匡胤父子的报应,没人知道了。

服侍她的奴婢们十分害怕。一个个又不敢通报给赵元僖。

这个毒药药性很慢,主要张氏是为了事后洗脱嫌疑的,因此直到第二天早上才发作。那天早上李氏正在服侍赵元僖穿戴,准备上早朝。

赵元僖感到很不舒服,派使者谒报请假,李氏急切请大夫来诊治。赵匡义听到后立即散朝,带着大臣来到许王府,这时候赵元僖还没有死,赵匡义呼其名,能微弱地回答。

然而不久,毒药药性彻底发作。赵元僖闭上眼睛。

赵匡义大悲,伏在赵元僖尸体上痛哭不止,左右大臣皆不敢劝。

哭也哭过了,赵匡义清醒过来,问御医为何而死,御医很快给了答复,中毒而死!

“严查!”赵匡义凶恶地说道。

它并不难查。很快就找出疑点,赵匡义命王继恩审问张氏与赵元僖左右亲吏,张氏只得招供。

赵匡义大怒,命令缢杀张氏,并掘烧张氏父母墓,严刑其亲属于与赵元僖上的下人。

然而不久后,赵匡义改变了主意,将张氏家属流窜远恶之所,府上无关下人全部释放。

儿子死了,作为父亲很难受。

但想一想。连一个家都没有管好,出了这个妖蛾子,以后如何管理整个国家?不过这件事影响深远。

最先影响的便是宋九。

……

潘怜儿带着女儿来到太原城。

她与玉苹相见后抱头痛哭。

宋九静坐在一边,玉苹回来后,宋九很高兴。然而他还是狠心将玉苹留在代州城,直到两个多月,前方定落下来,才返回来相见。

因为这个该死的战争,多少人家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玉苹回来他很高兴,可想想其他人家的遭遇,他只能将这份喜悦压在心底,以正事为主,北方的事结束了,才回来团聚。

几个妇人低声说着话,宋九看着手中的邸报。

入冬后,耶律休哥忽然亲率大军,进攻遂城与梁门以及满城三处要塞,然而先后被杨延昭、魏能与呼延赞击退。

心情最不好受的是潘怜儿,辽军每一次进攻,都让她心惊胆战。

然而杨延昭因为这几战的表现,以及宋九关系,已经进入赵匡义视野,授予团练使之职。在史上杨延昭那么能打,以至死后前线百姓争相痛哭扶灵柩,也不过就是一个团练使。

但大家都不是太意在这次保卫战,耶律休哥仅是发起一次试探性的进攻。

宋九在山后的所做所为,必将迎来萧燕燕疯狂报复,只是不是现在,就不知道萧燕燕什么时候会再度南下了。

在山后宋军将防线稳定后,耶律斜轸陆续发起进攻,宋军同样也对辽军发起数次进攻,双方不时发生小规模的冲突与战斗。迫于宋朝防线前移,直接威胁到朔寰应丰东胜五州军,辽国也不得不筑堡砦转为防御。

但宋九看到更可喜的一面。

在这样陆续的冲突中,宋军有许多新兵迅速成长起来。

只要不陆续性地出现致命性的大败,这些兵士也逐步取代原先的老兵。

这些战斗,宋九全部交给了前线诸将指挥,他所做的又回到了民生上,甚至仔细地看了转移过来的山后百姓。当初手段很粗暴,然而一到宋境后成为宋朝子民,宋九又开始用怀柔政策使他们一颗悬着的心安定。

一方是天堂,一方是地狱,让山后百姓如何选择?

这才是让耶律斜轸头痛的地方。

山后同样是辽国输血所在,是向辽国输血,而非是辽国向他们输血,那么占领燕云还有何意义?

宋九放下手中邸报,忽然说道:“玉苹,明年元旦亲事日期延迟吧。”

宋小鱼无心无肺,甚至还想多在家呆上几年,潘怜儿却急切问道:“为何?”

玉苹回来了,让小鱼出嫁,喜上加喜,多好啊。

宋九将一份邸报递给潘怜儿,说道:“都是小妾惹得祸啊。”

第四百六十章小寇才是祸

“张氏患失心疯了,”玉苹叹息道。

若不是这个小妾,赵元僖必将是大宋九五至尊,那时候张氏就不再是小妾,最少也能落得一个妃子,美人。现在好了,什么捞不到,反而将自己与族人一起搭了进去。

自古以来,小三小四辛酸的上位史,发生了多少这样的奇葩?不过宋九未说,家中大三回来了,小四有了,还有大五大六等着自己交待,说什么小三小四呢。

但玉苹与潘怜儿会意了,如果按照宋九想法,请求皇上准许回去述职之即完亲,看看宋家小三的和睦,再看看自己儿子小三的忤逆,赵匡义能高兴吗?

潘怜儿道:“小鱼大了。”

小鱼高兴地搂着潘怜儿与玉苹的胳膊肘儿道:“我才不大呢。”

“你说不大,高将军望眼欲穿啊。”

准儿媳妇来了,高琼为了使这个儿媳妇高兴,那是随求随给,什么珍贵的河东皮毛啊,什么最好的河西骏马啊,只要小鱼要,高琼马上拿出重金去办来。

弄得玉苹都感到不好意思。

但相比于前两门亲事,潘怜儿对这门亲事最是满意。

然而这件事发生了,那只好继续等吧。

好在时间也不会太长,今年发生了种种事务,东面那也没有安排好,只好拖到明年了。明年风刮过后,宋九也不用再留在河东。

宋九在内治河东,赵匡义也在内治整个国家。

当然历史过于丑化他不好的一面,这时空可能还会丑化下去,无论那一夜的斧影,或者赵德芳兄弟的遭遇。以及赵匡义的虚伪,在这个时空他也休想留下好名声。

然而若论内治,赵匡义做得是很好,实际这几年东府首相决事,根本就不及赵匡义一人的多。

过了年。赵匡义从哀伤中走出来,他对度支副使谢泌说了一句:“朕爱惜金帛,宋公多言节流开源生财之道,非是朕与宋公爱钱也,而是为了宽民与赏赐。”

让谢泌上陈郊祀赏给军士之数。

这几年灾害连年,江淮两浙陕西多涝旱之灾。产生大量流民,朝廷不禁百姓流浪,可这么多流民聚集在一起,难免有些不法之举,赵匡义又让韩授、潘慎修等八人分路巡抚,招集流亡。使其安定,有冤狱者立即处理,有可以惠民者,许以便宜行事,不用奏报,当场就给朕办了。若是有官员不胜任,苛刻不抚百姓者。立即上报朝廷。

当年的太平州南唐降官魏羽因为才能,渐渐走进赵匡义视野,他上书请求朝廷推行勘磨制度。

谢泌又上书说磨勘之名,非典训也。

于是改磨勘京朝官院为审官院,幕职州县官院为考课院。

有司上书,天下考课当以河东为第一。

赵匡义看到宋九不辞劳苦,始终奋战在第一线,心中感动,称喟宋公,大家还不明白吗?

既然北伐“失利”。也不算败得很惨,牺牲兵士数量不多,前线还赢得一些有利的局面,这就不能与岐沟关之战相比,那么也好召回来了。

张观上书。说扬州民多缺食,请免残税。赵匡义惊讶地问:“去年已免贫民秋税,怎么有残税存在?”

去年收成好,国家收入巨增,虽然河东花了不少钱,但本来就打算用国库与内库盈余支出的,可实际用度比赵匡义预想的要少,于是赵匡义罢贫下百姓秋税。

张观无奈地说出一个真相:“细民多奸滑,或以佃户托名贫下,侥幸罢减,但真正贫民却有残欠。”

他说得很含蓄,也就是各地豪强利用手中的关系,将产业寄于佃农贫困户等下,逃脱税务,张观不敢说豪强,那个麻烦会很多的,于是改称细民。这些豪强乃是征税大户,他们不交税,税务巨减,官员怎么办?于是只好继续征贫困百姓的税,不然亏空太大,不好向朝廷交待。

也就是朝廷在惠贫民,到了下面贫民未惠及,却惠到各个大户身上。

若是平庸皇帝一定会大怒,赵匡义只是再三叹息,这个问题没那么简单!大半天后说道:“两税罢减,朕无所惜,若实惠及贫民,虽每年放却,朕也不恨也。今州县城郭之内,则兼并之家侵削贫民;田亩之间,则豪猾之吏隐漏租赋,虚上逃帐,此甚弊事。安得良吏为朕规制,使无惠奸,无敛贫,称朕之意乎?”

“陛下仁爱也。”

“河东那边如何?”

“宋公威名赫赫,无细民敢胡为也。”

“还是用人哪,为何天下仅有一九卿!”

张观咽住了,大半天说道:“象宋公这样的名臣,千古也罕见,非明君不见此等良臣,有一个足矣了。”

“这样吧,你替朕草诏,诸道知州通判限一个月内,如何平税赋,招辑流亡,惠恤孤穷,窒塞奸幸,以及民间未便之事,悉数写上,共为一状,上奏朝廷。如果他人他官有所见听,别上疏论,朝廷再委中书舍详定可否,若可采取,当议旌酬,若是苟务因循,必申惩责。”

有司又上奏油衣帟幕有数万段破损不堪用,欲毁弃之,赵匡义令人煑浣,染以杂色,制旗帜数千面,以示宰相:“有人对朕说所谓节流,非是裁减官员无用兵士那么简单,真正节流之意,就是去掉不必要的浪费,数万段油衣,价几千缗钱,虽破损不抵原价,悉数毁之亦为可惜,朕令人制数千面大旗,最少也挽回一半损失。仅是此项,就足以让几十户人家衣食无忧。何至如此?”

李昉心中诽谤不己,天下那么多事呢,谁有空管得那么细,还不将人累死啊,但只能说道:“陛下万机之外。圣智高远,事无大不上,咸出意表,天生五材,陛下兼而用之。物有万殊,陛下博而通之,虽在细微,无所遗弃,非是臣等可以比拟的。”

这个马屁拍得好,赵匡义哈哈大笑。甚是自得。

又有司调退材为官员之薪,赵匡义亲视,挑其中能用者择出,分赐宰相枢密三司,又对李昉说道:“此虽甚细碎,然山林之木。取之极费民力,仅是用来烧锅,亦可惜也。”

李昉只好说道:“古人以竹头木屑皆可充用,正在于此,唯惭臣下不克尽副天心。”

面对这样的皇帝,做为中书首相若才能稍逊一点,会很悲催。如此时的李昉……

然而只要有本领的,马上就会得到重用。

如京西转运副使虞部员外郎卢之翰与前书院子弟许州司户卫孝恭共同上书,以潩水时常泛滥成灾,侵许州民田,请自长葛县开河导潩水分流,合于惠民河。役成,潩水不再危害许州民田,百姓欢呼,立即加卢之翰为户部员外郎为陕西转运使,以卫孝恭迁为卢之翰原职。

于是很多名臣陆续择出。这为未来宋真宗时咸平之治打下了基础。

但缺点很多。

只要敢说,敢做,若说得对,做得好,立即上位。因此许多官员没有才干,或者稍有才干,便浮躁起来。

雍邱县尉武程上书,希望赵匡义减后宫嫔嫱。

赵匡义呆在深宫,对外面情况不是很了解,这一上书还真以为民间说他后宫养宫嫔太多了,十分委屈地对宰相们说道:“程疏远小臣,不知道宫闱中事,内庭给使从黄门到嫔嫱一共不过三百人,皆有掌执不可去者。你们应当知道。朕以济世为心,视妻妾似脱屣,恨不能离世绝俗,追踪羡门、王乔,必不学秦皇汉武,作离宫别馆,取良家子以充其中,贻万代讥议。”

李昉同样哭笑不得,说道:“陛下俭仆,中外所知,臣等家人蒙承皇后召见,备见宫闱简约,程微贱,动辄狂言,宜黜削以惩妄言。”

赵匡义道:“朕说过不以言而罪人,但念程不知尔,怪罪。”

不以言而罪人,那就果断放大炮吧。

宋九离开枢密院,西府剩下王显,张逊,寇温。

实际离开西府时,宋九隐隐感到有些儿不大好,然而在后世寇准名气太大了。自己又指导了很长一段时间,相信应当没事吧,于是没有再多想,便离开京城。

但问题就来了。

宋九在,以宋九为首。

宋九不在,那么就以王显为首。

以前宋九在,王显纯是打酱油的,况且还有一个张齐贤辅助,如今宋九走了,张齐贤去了东府。难道王显再将事务交给才三十出头的小寇吗?

于是硬着头皮处理事务。

本来他才能不行,又打了那么多年游手好闲的酱油,怎能处理好事务?

若是宋九在,我是枢密副使了,上司没有做好,那就委婉的辅助吧,这样大家你好我好。

然而寇准就不行了。

宋九在,他深受宋九之恩,都敢抢权利抢着做事,况且是王显。

于是天天大嘴巴乱喷,喷得王显十分难受,怎么着,俺还是你上司呢。

两人先是在西府吵,吵来吵去吵到赵匡义哪里。

寇准索性挑明了说,你是西府首相,但没有才能,尸位素餐,何德何能在这个位子上一坐就是十年时间!

真相是不是如此呢?

能说王显没有能力,有能力,他领兵作战那是一流名将,然而到了西府处理军中大政就不行了。是人才,没有用对地方。但在西府有没有作用?有,宋九在他是很好的挡箭牌,因为西府权利被宋九得到加强,王显是赵匡义府上的人,有他在,赵匡义永远就会对西府放心。而且王显也自觉,从来不与谁去争功劳。

就象张宏与温仲舒,若是让宋九选择,宁肯愿张宏留下,也不愿留一个温仲舒。他们才能差了,但省事儿,大不了自己多担待一份。象温仲舒噬恩人,宋九能不能提防?

宋九下去,暂时赵匡义也未想通这个关节,两人论理,是王显的错。于是赵匡义责怪王显,王显不服气啊,俺凭什么让一个毛头小子,又是下司天天训话,于是百般狡辨。赵匡义无辄了,王同志,你下去吧。

寇准赶走了王显,然后回顾,不行啊,还有一个人呆在俺上头呢。

张逊。

他也算是半个晋王府旧人。能力比王显稍强一点,当然,肯定不及寇准。

呆俺上面可以,但你得有本事呆俺上面。

然而以小寇的性格,时间久了,宋九也没有本领呆在他上面。除非宋九一步步地退让。

张逊也不服气啊,你这个大嘴巴弄下去王显还不够,还想将俺弄下去啊,于是两人奏事,一个朝东一个朝西,最后水火不容。

赵匡义不由地头痛。

倒底得用谁啊?

想来想去,还是用小寇吧。若用小寇,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