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品富贵(午后)-第2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才是辽军敢深入的底气所在。

大半天后。萧挞凛看着萧孝友道:“你带着一拨人马,换下盔甲,装成平民模样,先行潜回我国,去请求皇太弟立发援兵。”

“恐怕来不及啊。”

这一来一去得多长时间了?而且辽国几乎将所有军队都带了出来,能征召到临时的军队,甚至时间充足,还能召到十万以上的军队。不过那得多长时间?

“以防万一,从这里到冀州、深州、祁州宋朝兵力都不多。”

“宋朝前线现在剩下的兵力同样不多。”

“是不多,可我们没办法将身后这数万宋骑甩开。甩不开,前面宋军出动,我们兵马越来越少了,会立即陷入包围圈。”

萧孝友不作声了。

实际不怕远,若是没有其他因素掣肘。让辽军甩开膀子逃,三天就能从澶州逃到易水河北,这还是带着大部队,否则还能更快,两天就能跑完这段苦逼的路。

也不怕沿途各个村寨城池关卡,这里多是平原地带,那怕多绕几十里路,对于骑兵来说,也不过大问题。

怕的就是缠上来,当年曹彬被耶律休哥缠上,一百来里路整整走了近二十天。宋九被辽军缠上,不足百里之路,浴血奋战了七八天,才逃出生天。

逃亡之路完成了一半,然而那一半得要多少天走完?

萧孝友沉默好一会儿说道:“我同意了。”

此人也是一个人才,不过这一战,辽军不知道死了多少人才。

他开始便装带着十几名兵士连夜向北潜逃。

不过他这一路同样苦逼,战国时匈奴人曾生活在契丹族所在地,匈奴灭亡后鲜卑崛起,三国时有宇文部活动在西辽河与老哈河一带,东到濡源(滦河上游),西到柳城(朝阳西侧),前燕慕容皩歼灭宇文部,随后逃散的宇文部牧民又与其他部族结成一个新的联盟,库莫奚。契丹便是从库莫奚脱离出来的一个种族。

因此宋人时常称契丹为匈奴人。

这说法也有些儿不对,只能说他们血脉以匈奴血脉为主,不过融了鲜卑,各种奚人,以及其他胡人的血脉,因此相貌有着显著的东胡人相貌,深目,多胡,高鼻……

萧孝友才开始还平安地潜逃着。

确实北方现在宋朝兵力不多了,不能到处驻兵,那样反不起效果,因此只能两头紧,一南一北。中间是空的,辽军大股部队来了,全部躲到建有高大寨墙的村寨,或者城镇中,辽军主力走了,全部出动,搜捕败散的辽军逃兵,一是仇恨,河北百姓与辽人可以说是个个仇深似海,二是厚厚的赏钱。

现在辽军就在附近,没有乡兵与百姓敢出来搜逃兵,因此才开始走得很平安,然而刚接近高阳关境内,就被宋军斥候发现了,还好他轻装前进,人又少,本人又聪明勇敢,一路厮杀,好不容易逃过了易水。那时他身边只有两个兵士了。

萧孝权不顾身上受了多少伤,继续一路狂奔,逃到辽国中京,将消息禀报,然后放声痛哭。可不久他就呆住了……权利也是毒药啊!

萧孝友一路狂奔,然而他走了没有多久,辽国军中就发生了大事。

萧挞凛前面刚睡着,后面便被一阵喊杀声惊醒。

难道是宋军夜袭了,他一骨碌爬起来。

与宋军一点关系也没有。

这样一路行军一路作战。宋军士气也会疲劳的。李继隆才没必要做那傻事呢。

然而辽军开始哗变了。

李继隆收到宋九的信,其中有一系列安排与建议。

明面上是建议,因为李继隆如今是三军第一主帅,在澶州城,赵恒赐天子剑,赐自对宋九起以下者全有调动之权。甚至军法处执,这个权利一直到赵恒收回来之前,李继隆明面上都握有一人之下,亿人之上的生死大权。

但李继隆也不是傻子,能当真吗?

只能说这个临时授到的权利,给了他指挥带来极大的方便。

宋九说是建议。实际得要将它当做命令。

于是李继隆执行,派李重诲前去喊话。

为什么派李重诲去,因为李重诲原是辽国重将,被杨业捉了过来才投降宋朝的,如今在宋军中得到重用,成为此次大会战六十几员重将之一。

若真排,他只在李继宣、杨延昭、田敏、荆嗣、魏能、孙全照、张凝、马知节、杨琼等十几员大将之下。当然,这十几员虎将无一不是赫赫有名的悍将,朝廷为了将来着重培养,也合乎情理。

但又在刘用、李琪等二十几员大将之上。位置大约在十八九位开始到三十五位之间,几乎与李重贵、李德钧相当。并且就在他前面还有数人,如石保吉、何承矩、高琼等少数人,要么沾了老子的光,要么沾了成名时久,不然他的名将还会更高。虽朝廷未说出来,不过大家心中都有数罢了。

余下的还有。如太原的石普,前线的高继勋,王汉忠,西北的裴济,河北的杨嗣。紫荆关的呼延赞,王显不能算,他老了,来救急的,这些人数量在李重诲之上的也不过十几人。

但就在这可怜的三十余将当中,包括王汉忠等人同样也老了,这次战后会陆续退下。

这样比较,可想李重诲如今的地位。

可他在辽国应当不能算是最强的将领。

此人出现,尽管萧挞凛骂他是降贼,辽国的屈辱,实际上会给许多辽将带来困惑。

至于那个悬赏令,活着的耶律隆绪肯定比死了的价值高,但不能说死了的耶律隆绪只值一文钱,这分明就是恶心人嘛。

有的眼光短,长松一口气。

若是宋军围攻上来,自家人乘乱将耶律隆绪杀死,可能性极大,但想活捉走,却是十分困难。

但有人却更加担心。

担心的事发生了。

一是似乎没有尽头的逃亡之路,饥寒交迫,每天都有大批战友倒在血泊中。一边却是高价的悬赏,以及一等国公的官爵。如何选择?

那是十万缗钱,如今财富达到这个数量的宋朝富人,最少能有四五千户人家,然而对于普通人来说,十万缗钱,特别是辽国那些苦哈哈的大兵,那是什么样的概念?

正在萧挞凛熬着带血丝双眼议事时,一群兵士却在密谋着劫持耶律隆绪。

没有成功,在萧挞凛指挥下,叛变迅速镇压下去。

然而为什么这支辽军在宋朝如此追杀下,还没有崩散,正是耶律隆绪呆在军中产生的凝聚力,如今自己手下兵士都敢劫持皇上了,那还有什么不敢做的,一时间士气变得更加低迷,并且军中充满了猜疑。

这一折腾,第二天很晚才起军,一路马不停蹄,迅速赶到胡芦河,再次遭到宋军的狙击,要命的是孙全照又带着骑兵从贝州赶上,从侧翼发起了强力的进攻。

杀到日暮时分,辽军才冲过胡芦河,在胡芦河北面找了几个联在一起的村庄,草草构建了一道防线。

这时,辽军已不足四万人了。

不过好消息就是终于将讨厌的那种重装骑军给丢了下去。而且宋朝骑兵也被丢下很多了。

非是轻骑丢下去很多,而是宋军此时也缺少粮草了,不得不将一部骑兵返回就食。而且就是减少了,以这部兵力足以将他们缠住。

第六天再次起程,杀向束鹿。

这是无奈之举。一是略略向西,从祁州杀向保州,那边路程差不多,可有许多讨厌的丘陵地带,但在北方还有不少宋军。他们多是步兵,后面宋骑死死咬住,他们想潜行根本不可能。至于那些逃散的兵士,天知道他们逃到哪儿了,或者有没有被宋朝河百姓用锄头给活活打死了。

而走山路意味着正好迎合了宋朝步兵所长。

这条路不足取。

还有从东边走,那条路不要说更远。那些个瀛州官兵让人更头痛。

所以继续走中道,自冀州跨过滹沱河,再冲向博野,然后或者自保州冲向长城口,或者自高阳关冲向黑芦堤,无论那一道防线成功冲破。就杀回辽国了。

第七天,大北继续北逃。然而变数出现,本来按照李继隆的想法,今天是打算让他们渡过滹沱河的,不过大家都忽视了冀州知州王屿。

萧燕燕入侵前,宋九做了许多布置,包括训练乡兵。拨出大笔钱帛让河北官员广建砦堡,以防辽军南下给百姓带来更大的创伤。王屿是一个有大志的人,再加上朝廷财力支持,主动训练乡兵,修城防。辽军南下,一边派出兵士支援瀛州,一边将百姓召入城中,甚至还继续大开城门,放百姓出去采柴御寒做饭。

萧燕燕看到冀州兵力空虚,便派一部来侵犯。结果被王屿从容击败。萧燕燕从瀛州撤军时,看到冀州似乎也不大好啃,便放过了冀州城。

现在支援瀛州的兵力也返回来了,听闻宋军在追杀辽国败军,王屿主动带领着数千禁乡兵杀到。这一战又打到日暮时分。逼得辽军到夜色降临,才仓皇地渡过滹沱河,草草扎营休息。

恶梦仍没有结束,第八天,辽军刚刚渡过唐河,宋军又杀了过来,要命的秦翰也带着诸将与许多轻骑,从前方堵杀过来。两军汇合,辽军大败。

这次不分昼夜了,且战且逃,到了第九天傍晚时分,才逃到了濡河。现在河北河流真的很多,从拒马河开始,能载入史册的河流就有拒马河,易水,鲍河,曹河,徐河,沈水,再到眼前这条濡水。

不过到了濡水,这里离边境真的不远了。

近三万辽军疯狂地扑向濡水。

忽视喀嚓喀嚓地响。

然而河中的冰块纷纷裂开,就象张开一张张凶恶的大嘴巴,一个个辽军迅速掉入冰窟窿里面。

“退,退。”耶律隆绪不由大叫道。

原因很简单,到了辽军快接近濡水时,宋军已经能大约判断出他们的逃亡方向,然后用火药炸,用火油烤,用斧头锤子凿,将周边二十多里的濡河冰块全部凿穿。

此时北方仍很冷,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功,北方河流冬天能在上面跑马,能溜冰,那不是一天冻出来的厚冰。可毕竟离新年不到十天了,最冷的冬天已经过去。

虽然前面河流再次冰封,然而冰冻得并不厚。

实际随着汴水漕运繁忙,百姓也自发地运用到这个原理,用粗糙的破冰船将冰每天都破上一遍,让冰始终冻不厚,用此延长航运时间,甚至在暖冬里,几乎漕运没有中断过,尽管那是商业性运输,与官府无关。

冰块凿开,再次冰冻,又是到了傍晚,根本无法辨认,于是辽军匆匆冲上去。一匹马加上一个人,那会有多重,况且又落在四个马蹄子上,压强会达到什么地步?再者,那么多骑兵冲上去,河里的薄冰如何吃得消。

眨眼之间,就吞噬了两千多辽兵,幸好耶律隆绪行动有些慢,不然连他也差点踏到河冰上,掉到河中。

这时曹玮带着定州兵马从西面包抄过来,杨延昭带着保州兵马从北面包抄过来,石普带着兵马从高阳关包抄过来。再加上后面的李继隆军队。

两万余辽军被重重围在边昊泊西面十几里处那个狭小的地域。

李继隆派兵士开始撒石灰。

在包围圈用石灰撒了一个圈子,外面还用石灰不停地写出一行大字:出此圈者必杀!

然后派人喊话:“不出此圈,每天宋军还停供少量粮食。出此圈,必杀,你们自己儿选择。”

说完了,还真扔了一些粮食,扔到圈子里。

辽军面面相觑,不过宋军前面一走,后面就被辽兵哄抢了。萧挞凛与耶律隆绪都感到苦逼了,这是干嘛,将两万多辽军当成猪养啊。

因此休息了三四个时辰后,到了四更时分,忽然集合大军向西突围。西路是“毛头小子”曹玮。而且只要冲破白城方向,那么接近北平寨下面的濡水也不深了,即便宋军将河冰凿穿,也能趟河冲过去。杀过去了,就是辽境了!

然而……

然而他们刚冲过圈子不远,曹玮便带着兵马从容应战,并且这时因为辽军被宋军拖得速度快不起来,有部分火炮用马匹拖到前线来。

近百门火炮齐射。

对陌生的东西大家都很畏惧的,结果无论萧挞凛如何下令,所有辽兵匆匆逃回圈子,甘心被宋朝当猪养。

辽国诸将仍不甘心,聚集起来商议。

然后辽军就没有动静了。好在宋朝也做得莫明其妙,每天继续往圈子里扔干粮,甚至突然发起仁慈心,又放里扔了一些棉被,石炭。

想保暖那是不可能了,但不会冻死人,想吃饱吃好那也不可能了,但也不会饿死人。

辽军想不明白,那就继续做一头半死不活的猪吧。

第五百十八章皇对皇

到了第十二天。

还有五天便是除夕夜。

忽然宋军又运来大量猛火油,浇在濡水上,然后点燃。

萧挞凛忽然放声痛哭。

他不会被当猪养,故作当猪养……这是为了拖延时间,等候濡水冰再结厚一点,然后兵士下马,拉马挺进濡水,拼命冲过濡水。

然而这把火将他所有希望都烧了。

其实这一战成也是辽国皇帝耶律隆绪,败也是耶律隆绪,自在澶州会战后,士气最旺盛时乃是萧燕燕自杀之时,可惜被李继隆曹玮敏锐察觉,果断放开通道,让了过去。

那时若是在边境开战,那怕宋军派出一百万大军过来合围,也逃走了。可是离边境太远,然而因为耶律隆绪的凝聚力,无论李继隆在后面怎么杀,辽军主力部队一直没有溃散,但败也就败在于此,若是辽军真四面八方逃散了,他们那时兵马还有不少的,宋军也就无法聚歼了,会让许多辽军成功逃回去。

然而主力一直围在耶律隆绪身边,李继隆只要咬住这支军队不放,余下的逃兵交给各州县的驻兵以及乡兵就可以了。

可是宋军也有了动静。

李继隆让兵士押着数千名契丹战俘来到前面,对辽军喊道:“我乃大宋河北河东陕西三路安抚招讨使兼三路兵马总部署。”

没办法,宋朝官职就象王妈妈的裹脚布,又长又臭,若是李继隆将他的所有官职说全了,还要说六七个官名。实际就是宋朝总攻大元帅吧。

他也不怕辽军放箭,原因同样简单。若是辽军这么做,他们就要考虑好全军覆没后,耶律隆绪以及萧挞等人的下场。

“请你们听好了,若是你们没有屠杀我朝百姓者,请快速投奔过来。我们会无条件将你们送回去,回家,就象他们一样。”

李继隆手一指身后的数千辽军降俘。

现在辽国三十万大军打着五十万军大军南下的旗号,然而究竟多少人,有多少辽兵逃回去,还没有弄清楚。实际若是将这路辽军歼灭。数量会进一步放大,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一部分州县被攻破后,宋军投降了,对投降与懦战,宋九是最恨的。因此这些人休想有好下场了,多被击杀。还有一部分那就是河东的战绩,这些辽军并不计入三十万辽军当中的。而且河东河西两路军队也打响了总攻山后的战斗。而能逃回辽军的兵士会很少很少。所以最后数字肯定不止三十万之数。

不过大约数字出来了,河东那边不管,仅是河北就击杀了十六万多辽军,其中各州县驻兵、衙役与乡兵、厢兵就斩杀了近四万辽军。

还有六万多降俘。

这个数字还要放大,毕竟大搜捕才刚刚开始。

老百姓可不管的。捉住了就用棍棒活活打死了,然而官兵不能那么做。

因此做了进一步甄别,有的屠杀了百姓,有的没有屠杀百姓,或者有的屠杀了百姓,然而没有问出来。问出来的,送到矿坑里进行劳动改造了,实际在路上宋九就提出一个建议。

宋朝矿业在扩大了,除了少数多外国掳来的奴隶外,多是真正的百姓在从事这一危险职业。对于罪犯。还是以前的宋律,一是笞杖,二是流配,三就是死刑。

正是因为这种制度,有的人死不足惜。流配又嫌太轻了,说不定一个大赦下来,又放出来害人,因此也被判成死刑。或者大多数因为赵恒量刑宽松化,仅是流配,这种制度依然不完善。因此宋朝建议,对一些屡教不改的惯犯,以及一些情形恶劣又不足判处死刑的罪犯实行三到十年劳动改造制度,送去官办矿坊挖矿改造,不得大赦,但若是表现好,可以减刑。并且改造过程中安全生活待遇与普通矿工等同,每月还发放一些薪酬,给他们自己花销,或者寄给家人。若是矿监为非作歹,可以上诉。

包括此次入侵的辽兵,有的辽兵十分凶残,然而若是投降了还要杀,对以后治理北方不是很有利,于是也执行这条制度。让他们改造好了,放出来依然能全家团圆,也让河北的百姓愤怨得到发泄。若是因塌陷而死亡者,国家也象对矿工那样,发放一笔抚恤费用给其家属。

宋九的提议得到大家同意。这种用犯人挖矿制与唐朝的犯人挖矿制有着本质不同,它还是以仁慈为主,而且矿坑业壮大,每年因此会死许多百姓匠户,其危险度甚至超过了出海的风险。

为什么坐看良民死,不能看人犯死?

然后剩下的就打算往北方遣送了。

为什么要这么做?

一是拉拢。

释放部分兵士回去,俺们宋朝仁义了。

二是宣传。

这些人都被吓破了胆,一旦回去会宣传起来,会让北方各部产生害怕而不敢应战。

三是大义。

不要问为什么那些人在挖矿,为什么要屠杀平民百姓?也如同斥候潜入辽境宣传那样,宋朝皇帝爱护老百姓,是好皇帝。

“回家……”不知多少辽兵几乎在热泪滚滚而下,这个词对他们来说,太震憾了。

“从这里到易水还有一百来里,若是走得快,明天上午就会到达拒马河之北。过了拒马河,让他们带上狼烟,点燃狼烟,你们看是不是如此。相信你们大约距离能目测出来吧。”

李继隆说完,押着战俘下去。

辽军扎营所在,还有几个小土丘,虽不高,但足以抬远人类的视线距离。辽军还在上面建了几个小塔楼,观看宋军动静,连土山上的树木同样也砍伐下来,做了栅栏。

果然第二天上午时分,易州方向传出大团浓烟。

若走路是得要走一百多里。沿途有一些树林,一些湖泊,不过拉成直线了,这里离拒马河也不过六七十里路,看人是看不到了。但看狼烟还是没问题的。不然古代也不会花大钱去建烽火台。

不可能因为这个,辽军就会全军投降。李继隆也没有刻意去劝降,大家拖着吧,马上陛下就到达了。

而且萧挞凛又造谣,说是几千降俘实际早被宋军屠杀,那烽火是宋军烧的。

可是无论他怎么说。军心进一分离散。

此次南下,辽军兵力多,宋朝提前为了减少百姓伤害,坚壁清野,非是所有辽兵都杀害宋朝百姓,不是他们不想。而是未给他们机会,至少这次他们不是百姓的刽子手。而且占的比例不少,这部分兵士渐渐动摇了。

他们也有父母,也有妻儿,也想家,也想回家……

李继隆没有管他们信不信,离开了军营。前去迎驾了。

第十五天,除夕前两天,赵恒带着大部队来到军营。

此刻,河北前线最少聚集着三十万大军,仅是这一地区兵力就快接近了二十万人。

后面还有,他们配合着民夫,押着大量物资也在向前线靠近。

今年黄河水势不小,毕士安花了很多钱帛,终于将王明的治河工程竣工,起到了部分作用。至少去年没有河决,然而内涝是避免不的了。

因此于辽军发起进攻前,打着平稳粮价的口号,运了许多粮草,调向河北各州县。但是河北路南部地区,与北部无关,也包括大名府与澶州,贝州,博州、德州等地。

当时寇准还竭力反对,与宋九闹了小矛盾,救灾欢迎,可运的粮食太多了,这也救得过火了吧。莫要忘了,虽救了河北灾民,这些粮草还是从百姓身上敛出来的。

这话儿说得有些不对,今年虽黄河水势不小,这两年全国粮食总的来说都是大丰收年。特别是东南,在宋九带动下,又开垦出许多圩田围田,这些高产田的增收,造成全国粮价低廉。

因此夏天的大肆购粮,也是调节粮价,实际是节费了国家费用。若是此时全国征粮,看看粮价会涨到什么地步!

不能怪寇准,当时寇准同样蒙在谷里。

于是现在发挥了作用。

尽管钱用得三司官员感到心寒,可这时候不用钱,那么钱用来干嘛?封禅,拜神仙!

当天赵恒休息。

而且军队渐渐到齐了,目标不再是眼下这两三万辽军了,而是燕云,甚至更北方。因此要重新编制,以及制订详细的计划。

可怜的。

即便是宋九,当时制订的计划也不过是借着萧燕燕的心态,顺势而为,让辽军深入到澶州腹心地区,然后围歼。至于后面怎么办,宋九也不敢想啊。

这个必须现在就制订好。

第二天,赵恒亲自来到前线,秦翰到辽军大营前面喊话:“贵国皇帝听好了,我们陛下要与你见上一见。”

说着退后,人不多,仅是宋九、张齐贤几个宰相,以及荆嗣等几名勇将随身保护。

这次几乎所有大臣一起反对,不过宋九反问了一句:“萧燕燕与辽国皇帝多次亲自侵犯我朝,为何陛下在军前与他们皇帝见上一面,都不敢?”

情况不妙,立即撤回来就是。

其意义不是赵恒是否见面,也不是为了表示一点儿小尊重,能利于逼降耶律隆绪,而是让赵恒心态变得更积极,思想变得更进取。

如此宋朝政策也会随之变得不那么保守。

大家只看到澶渊之盟带来的城下耻辱,至于那点钱帛真的不能计较。或者看到澶渊之盟,带给宋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