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品富贵(午后)-第2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军在。诸羌就会震惮。特别是吐蕃人,必须要提防的,毕竟朝廷主要兵力一起到北方了。不过随着几员老将西下,问题不大了。
眼下的还是这个幽州路。会不会实现,现在还不能说有十成把握。不过休要说是平州了,即便兴中府这次宋朝也不会放过的。
所谓的谈判。仅是一个假像罢了,刻意让辽国困惑的。
宋九却在看财务报表。
朝廷在恢复燕云生机,安抚云中,却没有用兵辽国。
至于刚才谈判桌上所说的,宋九根本就没有当成一回事,谈能谈好吗?
然而停下来军事行动却是有原因的。
曹玮与李继隆都建议立即用兵。无他故,到了北方更冷了,朝廷想一鼓作气拿下辽东与辽国,得花很长时间,不但要拿下,还要将其安定下来。然而时间却会过得很快,一眨眼冬天就会来临。到那时候若是不将大局定下来,说不定会让北方局面变得更恶劣。
可是遭到宋九反对。
好几条原因,第一个便是后路的问题,若是燕云不安定,大军匆匆忙忙北上,会发生什么?史上辽兴宗出征西夏,这时的萧燕燕出征澶州,关羽的水淹曹军……
这都是深刻的教训啊。
大军出征前,务必使燕云整合。
这才能放心出征而后方无忧。
其次一个原因,那就是钱哪。
难怪有人说史上澶渊之战宋朝花了七千万缗钱。宋仁宗与西夏数年战争花了两亿多缗钱。
一场大大捷,然而赏赐,抚恤,以及安抚费用,将三司积余的一亿来缗钱帛一起花光了。
这还是在宋九精打细算。并且许多钱帛与布置提前就准备下去了的情况下,否则国库早就告急。
因此宋九只能等一等,一等夏税,二等各项国家的收益上来,才能发起新的进攻。只要能支持第二轮进攻,那么战后的赏赐抚恤钱也有了,那就是辽国东京上京中京的财富,甚至耶律隆庆提前将燕云的财富八成由官兵或各个豪强带到了辽国中京与上京。
只要将这两个城池攻下来,就不愁战后的抚恤赏赐与安抚费用。
然而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在大军行动时还要花钱大量费用,如粮草、武器、铠甲、各项物资……
放下账册。
宋九沉思。
不是军事安排,这个将由李继隆曹玮等诸将想去,主要还是民族问题。
也要感谢萧燕燕与韩德让,在两人治理下,以及学习宋九在女真的那些举措,自混同江往南,以及上京往南这广大的区域,也就是宋九计划中未来幽州直接管理与半羁縻地区,都开始了耕作,以及定牧,这为宋朝治理打下了基础。
不过有一个严重的缺点,那就是汉人比例占得少啊。九成是契丹人、奚、霫、女真、渤海,以及少量室韦与鞑靼人。这个问题若不解决,必留后患。
想了许久,宋九站起来,觐见赵恒,道:“陛下,恐怕明年老臣还不能致仕。”
“啊,”赵恒差一点将茶杯松到地下。
这次战役,明义后方总指挥是赵恒以及诸相,前线总指挥是李继隆与曹玮,实际无论前线或后线总指挥都是宋九。甚至很早之前的种种布置,都是宋九亲力亲为。
但宋九说过战后一年时间,他替赵恒将国事安定了,就要致仕了,并且还在李沆临终于当着大家面承诺的。
因此这一行大家比较愉快,没有任何大臣眼红宋九的功劳。
不过若宋九不愿意退,那就有些糟糕了,以他如今在文臣武将中的威望,谁能制服他?
宋九知道他想佐了,解释道:“陛下,非是臣不想退,而是臣将留在辽东,不然谁来,臣都不大放心。这里将来问题太多了。”
“不妥啊,辽东苦寒,你也渐渐快六十高龄。”
“臣知道,不过这里不安定,臣就是退下去也不放心哪。”
赵恒很感运,宋九在辽东不需要忌惮,这意味着不用多久,他就要离开相位。然而这样拼命,他怎好意思答应?
“不过老臣需要五个青年大臣来协助。”
“那五人?”
“第一乃是群牧判官王曙。”
“寇准的女婿?”
赵恒狐疑道,此人才不满三十岁,中了进士后寇准将女儿嫁给他,咸平中因政绩举贤良方正科,迁为秘书省著作郎,又为群牧判官,但别当真,这是给寇准的面子。
宋九点点头,又道:“第二人乃是济宁通判王曾。”
“大三元的那个王曾?”
“正是。”
“那第三人呢?”
“第三人是端拱二年进士剑州知州张知白,第四人乃是今春状元将作监丞李迪。”
赵恒更感到不解,这四个人年龄最大者不过三十几岁,年龄最小的不过二十几岁,特别是李迪,今年才刚刚考中状元,为什么宋九看中了他们?
宋九心中大乐,史上称赞刘娥,可是忽视了刘娥启用的数个重臣,如仁宗初四大贤相,王曾、李迪与张知白,似乎还有一个杜衍吧,就不知道在哪里了,另外还有王曙、鲁宗道等名臣。不过不需要那么多了,然而这几人吏治之能还不及最后一人。
他又说道:“最后一人便是吕蒙正的外子通州通判吕夷简。”
第五百二十一章无耻
宋九挑选这几个人随他在辽东磨砺,自有用意。岁数不是很大,能吃得了辽东的寒苦,正是想上位的年龄,这些人既然能被称为宋朝名相,天赋不会差的,那么在辽东就有作为。
而且资历不高,到了辽东任职,不会感到委屈。
以他们天赋,再加上这段履历,以后上位会更快,他们陆续上位后,对辽东熟悉,那么会可能保持宋朝未来三四十年对辽东的政策都不会出现严重失误。
其实还有人选的,若让他挑,能适合来辽东担任他助手的官员最少能有三四十位,不过都岁数大了,反而让宋九陆续放弃。
这个问题不大,若是宋九不感到委屈,他坐镇辽东,就不会出现大问题,赵恒虽感到这几个人选的不解,仍爽快地答应。
诏书发出,五个“娃娃”接到调令后同样不解,去北方的有很多文臣,要么就是担任燕云各州的官员,这些官员无一不是宋九与寇准等宰执精挑细选的良臣,要么就是陪伴在皇上左右的,那都是大大佬。
他们凭什么来北方?
而且诏书上更古怪,让他们去幽州,可没有说担任什么官职。
难道让自己也陪伴皇上?自己那有这资格啊?
五个年轻的官员带着困惑与迷茫的心情踏上征程。
宋军完成了最后的布署。
总的来说,大家心情很放松,在耶律隆庆的带领下,辽国重新又聚拢了二十万军队,号称三十万大军。可能不止,可能不足。但这估计也到了辽国承担的底线。
若是从数量上来看,辽国还是不弱,人家是骑兵,又是人家的地盘。二十万骑兵足以能当四十万步骑结合的宋军了。
实际这支军队经过实战的人很少。
有,甚至包括一些释放回去的战俘,他们虽有经验,然而有几个还保持着士气,况且一个个虽释放回去,记录在案。不怕宋军打败他们来个秋后算账?
可能个人武力有了,战斗力支很让人怀疑,实战经验同样不多,而且整合起来整编的效果会更差。
再说将,辽国有将,还有不少能打的将领。然而帅才呢?这些年辽国也打了不少仗,然而主帅无非就是以耶律斜轸为主,然后用了一个萧挞凛。耶律斜轸死了,萧挞凛被宋朝斩杀了。
这个帅才可是致命的,不然宋九不可能花磨破了嘴皮子让李继隆先行去西北,让他熟悉军队,又将曹玮提前放到西北让他作战。以来培养他的领导才能与军事才能。
即便是大臣,能拿得出手的,全部让宋军杀掉或者抓了起来。
不过也害怕万一,这一战打好了辽军会灭国,但打不好,宋朝不会灭国,可辽国会生存下去,会再度壮大,甚至波及到燕云的统治。
于是广派斥候,潜入辽境察看。
宋朝一步步为再度进攻做着准备。辽国那边也有了动静。
先是景平营四州豪强权贵再度带着财富向中京撤离。
然后一些辽兵进驻,增加四州的防御力量,可是耶律隆庆又做了一件让宋九感到哭笑不得的事,他派人修葺了渝关。难道他也想以长城防守吗?
要知道如今长城早就残破不堪了,即便守住渝关。燕山也有许多道路让军队开赴到辽境,甚至随着港口停泊着大停船只,可以用船轻松地将军队送到辽国漫长的海岸线上。
不过这时候来了一个恶心的人。
听闻宋朝大捷,辽国危在旦夕,高丽派使者过来了,说是他们国王王讼听闻宋军大捷,派守在北面高辽边线上的大将康兆率领高丽几十万大军西上,配合宋朝击败辽国。
开始赵恒还没有想起来,十分惊喜的表示赞赏。
宋九问了一句:“那么战后辽东土地怎么瓜分?”
使者大言不惭道:“以辽河为界,我高丽愿意替中国看守大门。”
“辽河为界哪……”老实的毕士安张大嘴巴,好大的胃口,一下子就将辽东九成吞下去。
寇准暴躁地喝道:“当初我朝攻打辽国,多次请求你们高丽帮助,然而你们军队在哪儿?不但没有军队相助,反而借助宋辽战争,大肆吞并渤海百姓。这才让辽国激怒,一度将你们高丽灭亡。如今看到辽国即将灭亡了,你们来出兵了,笑话笑话。”
这有一个前提,在宋九带动下,辽军也重视坑矿,居然找到大量的露天煤矿,以及一些铁矿。前段时间斥候前去秘密带着矿工去察看,还是一个优质的大铁坑,可能胜过宋朝已发现的任何铁坑,就在东京城南面,离出海口与辽河都不远。
它是宋九有意而为的。
对于辽东,依然有一部分人不感兴趣,太远了,得之无益,而且要驻兵,要派驻官员,要治理,甚至以后还会发生大量的战争,有了燕云,宋朝中原可以平安了,那没必要在辽东花费那么大的代价与精力。
无论哪里有没有可治理的基础。
于是宋九有意就让大家看到它的益处。
实际若是将辽东治理好了,渐渐归化,改牧为耕,宋朝未来最大的危险就化解了。要么就是乌古那边……
再说,捡果子也不能这么捡啊。
宋九也无言。
中国周边有两个最奇怪的地区,一个就是这个高丽,但不能不承认它真是一个奇葩,往后去有多少强大国家,金国,元蒙,明朝,清朝,然而它们的疆域不但没有减小,反而在扩大,从现在的长白山南麓(朝鲜境内的太白山脉),然后推移到图门江。若再往上说,从汉江一步步移到平壤,从平壤一步步移到鸭绿江。
然后还从太祖手中硬是啃下一半天池以及白头山。要知道为了他们,死了多少志愿军。以及搭上了革命接班人。
宋九想不通啊想不通。
况且你们想要原来高句丽的地盘,但你们高丽不是高句丽的种啊,乃是新罗与百济的种,与高句丽有麻关系?
不要将自己智商削弱了,宋九打断大家的话。道:“你叫徐熙来是吧?”
“小的正是。”
宋九想抹脑门子,赵匡义时那场风刮过了,辽国悲催了,高丽又开始在东边搞小动作了。正好宋朝内部巴蜀大起义,灾害又多,财政吃紧。无暇他顾,于是萧燕燕与韩德让便学习耶律阿保机,先安内,崛起前先征服五部溪、霫部、黑车子室韦与鞑靼,拉拢回鹘人,正好耶律阿保机的皇后是述律氏就是回鹘人。加上离得远没有利益的冲突,这样整个北方辽国环境变得好起来,这才专心对付中原。
因此以萧排押的弟弟萧恒德与耶律斜轸、耶律阿没里征召四十万军队,可能不足,可能有,反正一半是从辽东征来的临时杂牌军,打着八十万大军的名义。出征高丽。不过萧恒德与耶律斜轸死了,耶律阿没里随萧燕燕南征,在混乱中不知被谁击杀。然而那一战辽国却打出威风。
那时还不是现在这个皇帝,而叫王治,让他们的朴良柔为上军使,内史侍郎徐熙为中军使,门下侍郎崔亮为下军使,帅三军出战,结果被辽国打得落花流水,差一点灭国。
但考虑到宋朝会趁机发兵。正好王治派中军使徐熙来前来投降,于是萧燕燕退兵,甚至为了拉拢高丽,让他们以后老实一点,还赐其鸭绿江以东女真故地。也就是鸭绿江东,长白山脉(太白山脉)下方那一片几百里方圆的平坦地带。不然汉江与鸭绿江一大半还是辽国的领土。
敢使这个老徐同志又想来捞好处了。
“十年前不是你出使辽国,奉辽为正朔吗?”
徐熙来语塞。
这可是一个要命的问题,你们奉辽国为正朔,置宋朝于何地?
既然奉辽国为正朔,此时当救援辽国,为何落井下石,义在何处?
“你快回去让你们国王快点退兵吧,陛下最反感你们这种出尔反尔的行径。想要得到辽东可以,就准备与我朝决一胜负吧,还莫忘记了,唐朝征你们那个小半岛之所以成功,乃是海陆并进,如今我朝船只技术远胜于唐朝。还有,你们哪儿寒冷,不过我们有了棉衣,不再害怕寒冷了。”
“你们不想被我朝灭国,敬请对辽东出军。但我还是敬奉一句,要考虑一下你们的百姓与你们自身的命运。若安份守己,我朝仍遵从你们与辽国的约定,长白山以下,鸭绿江以东的那块原本一直属于中原王朝的土地,既然辽国让给你们了,我朝仍同样这个疆界,以长白山麓与鸭绿江为界。长白山麓东南,与下方,鸭绿江以东,是属于你们高丽的领土。余下乃是中国土地。甚至会派使者去与你们划分详细的边界,树立界碑。”
宋九被他们恶心到了,而且他也不想对这个猥琐的种族用兵,没意义,不如未来某一天,他们还能替中国守一守大门呢。
不过前面将高丽使者打发走,后面宋九就下令,让孙全照带着三千兵马乘船急速去鸭绿江,至于鸭绿江东边的长白山脉,宋朝不大感兴趣,估计高丽也不大感兴趣。茫茫无际的大山,以及野悍的山区各部族,它不过属于辽国羁縻范围罢了。然而鸭绿江入海口处不能丢失,否则高丽人就会蹭鼻子上脸,大军直入了。而且现在对疆土观念不是那么严重,况且离宋朝那么远。
孙全照这是第二次去鸭绿江口,比较熟悉。
这事儿弄得宋九很不愉快,不管怎么说,宋朝对你们不错吧,即便几年前他们承认辽国是正朔,宋太宗也没有计较,相反还大肚地原谅他们的为难。
然而伐辽国时未得到助力,相反来捡果子,还让宋朝不得不分兵。
事儿也拖不得了,这是一个无比猥琐的民族。
说不定他们在失望之下,马上能派使者通知辽国。
于是宋军在五月中旬发起了总攻。
对辽东熟悉的石普、杨延昭兄弟,以及以前在辽东呆过的其他诸将,带着两万兵马,乘船抵达耀州,也就是后世的营口,这里在宋九计划中也会建设一个重要的港口,属于国内港,但不设市舶司。现在辽河水土还不算恶劣,若稍做浚通,辽河与其几大支流皆可以通航,甚至通航到辽国银州(铁岭)东北地区,而且这一带多是平原地区,河流密布,适宜种植,一旦开发出来,将有效的弥补了北方的粮食问题。并且也要感谢萧燕燕,在她经营下,已经打好了初步的基础。
这次石普率领军队正是从辽河溯流而上,切断辽东与两京的联系。随着宋军进入到渝关以北,攻达中京城下后,石普与孙全照兵力尽量会合,单独行军,将辽东拿下。
第二线曹玮带领着诸骑兵,将从檀州跨过燕山小径,直扑辽国兴化、归化,兵临中京。
不过这一部要稍晚一点动身。
余下主力部队再次分兵,李继隆兵向景州,马知节与秦翰率领军队由侧翼攻向石城、滦州,两军于平州会合,兵临营州,扑向渝关。
赵恒带着群臣,以及石保吉与高琼等大将殿后。
战事再度打响。
才开始一直不是很顺利,无论在滦州或者在景州,都遭到了辽军顽强反击。
不过幸运的是这两城城墙皆不是很高大。
陆续在十几天后,全部被攻陷下来。
接着两军会合,渡过滦河,兵临平州。
不久平州拿下,然而宋九做了一件有争议的事,杀土豪。三州城都有一些豪强仍没有撤走,带着百姓配合辽军反抗。
这将宋九激怒了,下令将这些豪强全部斩杀。然后将他们田宅瓜分给平民百姓,用来收买人心,平均财富。
后来李自成干的一套。
然而它很管用,得到了宅子与田地,迅速几州平民百姓被收买过来。
营州就是后来的昌黎,整个北方因为游牧民族的入侵,地名都乱了。昌黎在古代就是指唐朝营州,乃是朝阳。但不知道变成了这个营州。
这是辽国建立起来的一个小州城,原来在唐朝时仅是一个小县,规模不大。
因此闻听前面三州陆续失守,营州辽军迅速逃出了渝关。
然而到了营州,赵恒忽然放声大哭起来。
也难怪,他老子为了得到这个门户,亲自上阵,结果挨了辽人一箭,晚年因箭伤发作而死。如今这个门户可以说真正属于宋朝的了。
但还不能称为结束,至少闾山还早着呢。
不但闾山,即便形成门户还早着呢,真正的门户便是燕山山脉,这要沿伸到辽国迁州城北,还要拿下辽国的润州(秦皇岛)与迁州(山海关城)。
这样北方的门户才能形成。
辽军让出润州城,将兵力集中到迁州负隅顽抗。
攻打了三天未拿下来之后,秦翰献策,带着潘惟正以及数千兵士爬上燕山迁州西侧的几个山峰,将火炮架上齐射。再由高琼率领兵士乘小船,绕道迁州后方,三路夹击,血战了一天后,才将迁州拿下。
打扫战场后,赵恒带着大军徐徐出了迁州,他长舒了一口气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这才是关外。”
第五百二十二章第三十七计(上)
第三十七计,疏水计。
适度地利用国家或者军队的情况,制造一些七分真三分假的几乎可以乱真的假像,使敌人产生误判,从而进入我军设计当中,最终打败敌人。
其道理就象疏通河水一样,将河道依据水往低处流的特点竣深竣阔,将河水引入新河道里,河水迅速进入大海,便不会泛滥成灾了。
……
宋军有些麻痹大意了。
随着迁州拿下,数万铁骑率先扑向锦州城下。
但后方的主力部队却不得不一步一个脚印,攻打辽国的来州、隰州。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若是将这支宋朝主力骑兵吃下去,宋朝将严重缺少骑兵,没有了骑兵的宋军,到了关外能做什么?
而且宋军兴师动众而来,如今两国换了一个形式了,不是辽军亡,就是宋军败。耶律隆庆迅速集中了所有兵马,兵分三路,扑向了锦州。
兵力很多,也未指望过会能隐蔽消息,因此只有快。
十几万骑兵,甚至还夹杂着一些各部族的丁壮,几乎达到了二十多万人,从四面八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向锦州。
主将是马知节,副将是李继宣,都监是秦翰,先锋是田敏与张凝。
五人都是冠绝一代的勇将。
然而敌人数量太多,而且到了国破家亡时刻,三军士气一起激励起来,弥补了战斗经验、建制混乱的不足。
要命的是一股大部队杀向安昌城,将要从南方将宋军一起包围。
马知节力敌良久,看到不妙,下令立即撤退。
好在这些都是骑兵。逃得比较快,正当辽军从南部拉开包围圈时,宋军杀到了,撕开了一个个缺口,逃向南方。不过在两军夹击下。宋军损失惨重。
耶律隆庆骑在马上大喝道:“追!”
这道命令没有错误,这支宋骑杀惨了,只顾逃命。好的前景便是在辽军一路追赶下,可能导致这支骑兵能将宋军大营冲散,从而大捷,不好的前景便是让这支宋骑及时逃出生天。而宋军大营做好了准备。但那也无妨,停下来再准备第二场决战。
一路追下去,几万宋骑被杀得惨不忍睹。
就在辽军眼看要上演一场奇迹之时,无数宋朝步兵从五指山杀了出来,倚据六州河将辽军一切两半。
这便是疏水计。
不要以为宋军就可以轻松拿下辽国了,战场上翻盘的战局不要太多。例如淝水之战,东晋是什么样的羸弱兵马?赤壁之战,凭借刘备那支败兵,以及东吴那些江南兵,又如何与曹操的军队相比?
在关内还好一点,不管怎么说,那些汉人虽亲近辽国。但没有韩德让那样的人物带领,很难让他们愿意为辽国拼死奋战。然而出了关外,天时地利人和,皆不利于宋军。若弄不好,就会再次发生赤壁之战与淝水之战那样糟糕的结果。
所以宋九很小心,正好辽国派了使者。
宋朝大臣发出两种声音。
有一个前提,相比于汉唐,宋朝确实在变得内敛。与赵恒无关,而是赵匡胤开国之初便制下的国策。
不愿意伤及中原百姓利益,而去做无意义的开边。因此大渡河以西,金沙江以南,一挥手不要了。
这个政策给宋朝成为一个富裕王朝打下了基础。
就包括赵匡胤收复数国,也是打一国休息几年再打。这样百姓便不会因为战争而产生多大压力。
对宋朝这种政策辽国同样知道,那怕是宋九都不能改变。如北河套,实际宋朝能派官兵进驻了,然而至今继续羁縻,没有官员前去,没有士兵驻扎。
但对于平滦景营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