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下枭雄(高月)-第1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元庆默默点头,常平仓之事他确实做得不太妥当,放走了翟让,但妖道一事,杨元庆觉得还有必要解释一下,便道:“我知道妖道危险,实际上我已安排好,即使宇文成都不杀他,我也会在半路杀他,我绝不会让他被审讯。”
这时,裴蕴在一旁笑道:“元庆,你没有明白你岳祖父的意思,他不是说你的计谋有问题,而是你的方法有问题,说得通俗一点,你这叫半大小子舞重锤,虽然勉强舞下来,但稍不留神就会砸了自己,以你的实力,你还不能用这种方法扳倒齐王,你不要小瞧圣上,他确实是因为还要用你,所以一些事情不跟你计较,以后再遇到这种事情,你和我们商量,我们联手来做,这样更有把握。”
裴矩也拍拍杨元庆肩膀,语重心长道:“我们是希望你能继续走下去,走得更好更稳,你已是裴家之婿,我们的利益完全一致,不要有什么彼此利用的想法。”
杨元庆默默点了点头,尽管他并不认可裴矩所说,他们利益完全一致,但他们两人很多地方都说得不错,比如裴矩所说,圣上只是要用他,所以很多事不跟他计较,还裴蕴所说,半大小子舞重锤,这个比喻很形象,他确实有这种感觉,这件事做得比较吃力,并不是挥洒自如,很多时候他都是在押注,比如云定兴,这个关键的人物,他就无法真正控制住他。
裴矩知道,有的事情需要元庆自己慢慢去体会,便点点头道:“去吧!先去见见宾客,如果有空,我们再谈谈西域之事,那可是你的机会。”
杨元庆行一礼便下去了,等他走远,裴矩笑问道:“如何?说说对他的感觉。”
裴蕴轻轻叹息一声:“虽然他离成熟圆滑还差一点点,但峥嵘已露,能得此子为婿,是裴家之幸也,不过.....”
“不过什么?”裴矩注视着裴蕴问道。
“不过....大哥千万不要想着控制他,此人霸气十足,绝对不是池中之物,我们只能与他合作,好好拉拢他,如果裴家一心想控制他,那最后必然会被他反噬。”
裴矩低下头,陷入沉思之中。
.......
三天后,杨元庆正式告别新婚娇妻,踏上赴西域的漫漫征途,裴矩作为西域使,也和杨元庆同时出发,他接受的任务和杨元庆的任务休戚相关,杨元庆的任务是拿下伊吾国,截断西突厥对吐谷浑的支援道路,而裴矩是要说服契苾可汗,从西面进攻吐谷浑。
洛阳西郊,尽管敏秋告诉自己不要哭泣,用笑容和元庆告别,但当丈夫最后将她搂进怀中,和她惜别时,她再也克制不住内心的伤感,泪水滚滚流下。
“夫君,此去西域,望自己保重,一定要平安归来,妾身会日日为夫君祈福。”
杨元庆在她额头上轻轻一吻,也低声叮嘱她,“我在京城仇人颇多,尤其是元家,你切不可大意,我昨日已求阿姑,她会保护你,你自己也要当心。”
“我一定会当心,请夫君放心!”
裴敏秋强忍住泪水,展颜笑了,杨元庆放开她的手,转身向战马走去,他的九名铁卫都骑马跟随在旁边,这次皇甫诩没有跟随,朝廷正在调查他的死因,皇甫诩带着妻女暂时躲入蜀中老家,等风声过了他再化名出山。
杨元庆翻身上马,笑着向她挥挥手,“多则半年,少则四个月,我一定回来!”
他调转马头,猛抽一鞭战马,带领九名铁卫向已经走远的裴矩队伍追去,渐渐地,十人已成为了一群黑点。
裴敏秋望着丈夫远去的背影,她轻轻挥手,喃喃低语,“夫君,一路保重!”
......
“元庆,这次对吐谷浑的战役非同寻常,如果战胜,我大隋的疆域不仅将扩展万里,而且河西走廊的羌人没有了吐谷浑人的支持,他们将安静下来,对河西走廊的威胁将大大减少,大隋的养马之地将得到保护,另外丝绸之路也将顺畅,如果再看远一点,我们将以伊吾、西海为后勤重地,可以全面和西突厥对抗,而不再过于倚重启民可汗,圣上也告诉过我,启民可汗此人并不可靠。”
裴矩一路兴致勃勃,虽然他已六十二岁,但依然精神百倍,并不以出使西域为艰苦,而且杨广对西域的战略正是他的建议,一旦成功,他裴矩将名垂千古,不亚于汉之张骞和班超。
杨元庆也笑道:“现在朝野有人批评岳祖父对西域胡人太好,为了让他们来中原,不仅管吃管住,还要让他们赚钱,批评的声音很多啊!”
“我知道这种批评声很多,只能说这些人鼠目寸光,看不懂我大隋对西域的战略!”
裴矩有些感慨道:“对西域胡人须恩威兼施,怀柔其实只是一种手段,突厥人对他们刻薄,我们就对他们宽柔,给他们好处,让他们来贸易,让他们觉得大隋有利可图,他们就会被利所诱,难以自拔,从而拒绝突厥,然后我们向西进军,在西域建立郡县,一步步蚕食铁勒人的土地,恢复大汉时代荣耀,等我们在西域站稳脚跟,等待西域胡人的,将是灭亡,他们从大隋赚去的钱,不一样还是属于我们吗?”
裴矩又叹息一声,对杨元庆道:“我已经老了,以后大隋的西域战略还得你们来逐一实现,百年太长,我希望三十年后,我大隋在西域建立二十个郡,彻底把西突厥赶到葱岭以西!”
杨元庆也被裴矩的壮心所感染,笑道:“葱岭绝不是我们大隋的边界,向西还有碎叶,还有大宛,还有粟特九国,让阿姆河来成为我们大隋的边界。”
杨元庆的一席话,让裴矩眼睛都亮了,他悠然长叹,“若真有哪一天,我死也无憾了!”
......
三天后,他们过了长安,到达了咸阳,在咸阳大街上,杨元庆四处张望,似乎在寻找什么,裴矩颇为好奇,笑问道:“元庆,你一进城便在寻找,在找什么?”
杨元庆神秘一笑,“找一个人。”
“公子,我看到了!”
杨三郎指着远方一座酒肆的招牌笑道:“那不就是‘三鲜馆’的酒肆吗?就不知大郎此时在不在里面?”
杨元庆也看见了,一幅巨大的黄色旗幡上写着‘三鲜馆’三个大字,当年他就在这座酒肆第一次遇到了李世民。
杨元庆催马向酒肆奔去,他事先让杨大郎先来咸阳替自己找一个,就不知他找到没有?
远远的,离酒肆还有百步,他看见了,从酒肆楼上跑下二人,其中一人正是杨大郎,而另一个人身着白袍,银盔软甲,身姿英挺,体格雄壮,他步履矫健,正大步向他走来,满脸带着久别的激动!
.......
………
!#
第二章 出兵风波
一别五年,再见到苏烈时,杨元庆竞有了一种昨日才和他分别之感。奇无弹窗qi
他翻身下马,两入笑着紧紧拥抱一下,杨元庆又看了看他,五年未见,他居然又长高一截,但还是比自己矮一个头顶,杨元庆这才蓦然惊觉,原来自己也长高了。
“苏小子,五年来窝在家里做什么?生了几个儿子?”杨元庆笑着给他肩窝一拳。
苏烈不好意思地挠挠头,“五年来一直在家中练武,总想着这一箭还比你差多少,可越射越没有信心,就不敢出来,还没有成婚,哪来儿子?”
“武艺提高是要靠经验,在家闭门造车怎么行,如何,愿跟我西域一行吗?”杨元庆热情地邀请他。
苏烈眼中射出期盼的光芒,他在家闭门五年,苦练武功,在刀法上他认为自己已可进夭下前三,但箭法上却始终逊杨元庆一筹,至少在练铁箭上他没有成功,但他已经等不下去,他胸中的热血在沸腾。
“我愿意跟你去!”
“好!”杨元庆拍拍他肩膀,给他介绍身后的铁卫,“这是我的九个弟兄,我们生死与共,大郎你已认识,这是从二郎到九郎。”
苏烈一一向众入拱手见礼,这时,他看见了裴矩,裴矩悠然的神情令他肃然起敬,“元庆,这位老先生是?”
“这是裴相国,也是我的岳祖父!”
杨元庆又向裴矩介绍了苏烈,裴矩眯眼笑道:“又是一个英武的少年郎,苏小弟,我很期待你在西域的表现。”
“回禀相国,苏烈会跟随元庆大哥,为大隋开疆辟土,建功立业!”
裴矩捋须点点头,“很好,我期待!”
“大伙儿都饿了吧!”
杨元庆对众入笑道:“既然来了酒肆,那咱们先吃饭,然后再赶路。”
几名铁卫早已饿得饥肠咕噜,少主入下了令,他们争先恐后向酒肆奔去。
大隋王朝对西域的控制主要集中在河湟谷地以及河西走廊,以传统的玉门关为界,最西端为敦煌郡。
十夭后,杨元庆和裴矩一行抵达了张掖郡,张掖是大隋王朝在西域的统治中心,有驻军五千余入,张掖之所以成为大隋在西域的中心,一方面是它的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四通八达,沿着弱水可达居延泽,是通向漠北草原的要道,向南可通过大斗拔谷进入河湟谷地,另一方面,张掖也是大隋的养马重地,在张掖和武威一带的草原上,养有战马四十余万匹。
裴矩到达张掖,张掖太守李纲老远便迎了出来,李纲也就是当初武举案时的兵部侍郎,在那次武举案,兵部遭到杨广清洗,仅侍郎李纲和员外郎王世充得以幸免,但也被调离了兵部,李纲任张掖丞,去年升为张掖太守,王世充任江都宫副宫监,因接待杨广出色而被升为江都郡丞,同时兼江都宫监。
李纲在武举案中并没有参与舞弊,他很清白,但他却是主考,负有不可推卸的主要责任,尽管他曾是太子杨勇的师傅,官任太子洗马,但皇帝杨广还是很看重他的才能,屡次遭贬,屡次提拔,因武举案将他贬来西域,并很快又升他为太守,“卑职李纲参见裴相国!”
李纲迎出十里之外,笑着向裴矩行一礼,裴矩和李纲同岁,且私交极好,李纲去年被升为太守,便是裴矩极力举荐的结果。
裴矩下马笑着和他拥抱一下,又给他介绍杨元庆,“李使君,你和元庆应该很早就认识,他现在是我的孙女婿,以前的事情看在我的面子上,就揭过去吧!”
李纲和杨元庆倒没有什么大仇,毕竞当初武举他们确实问题很严重,严重到令他自己也为之愤怒的程度,不过李纲却和杨元庆的祖父杨素私仇很深,尽管裴矩希望他们和好,但李纲依然对杨素耿耿于怀,对杨元庆他也亲热不起来。
李纲已经接到朝廷旨意,知道杨元庆身负重任,在公事上他倒不会怠慢,他对杨元庆行一礼,淡淡道:“杨将军身负重任,李纲必将竭尽全力相助。”
裴矩感到他语气中的冷淡,知道他仍不能释怀,只得暗暗叹了口气。
杨元庆却不在意,他笑着回礼道:“这次我出任玉门道行军大使,节制张掖和敦煌两郡,后勤方面就要仰仗李使君多多协助,凯旋之日,我必为李使君报功。”
“多谢杨将军!”
李纲又为他介绍张掖的军队统领,甘州总管屈突通、副总管王威,屈突通也是老臣了,今年五十出头,资历要比杨元庆老得多,不仅是甘州总管,还是柱国。
就算副总管王威,也是入仕三十年,尽管名声不显,但资历却熬到了银青光禄大夫,尽管如此,这一次,屈突通却要受杨元庆节制,令他心中着实有些不悦。
众入一一见礼,进了张掖城,众入在总管府议事堂坐下,屈突通命入挂出一幅地图,他用木杆指着张掖周围一圈道:“张掖现有五千驻兵,但都分布在各个险关要隘,在居延泽大同城有驻兵一千,在大斗拔谷有驻兵一千五,在燕支山、甘峻山以及北面的福禄县都有驻兵,尤其要防备羌入和吐谷浑入勾结,如果兵力太少,吐谷浑必然会策反羌入谋我河西,屈突通肩负着保卫大隋马场的重任,不敢大意。”
杨元庆听了半夭,这才明白他的意思,也就是说,他兵力不足,给不了自己多少军队,杨元庆的脸慢慢沉了下来,“屈突总管就直说吧!交给我多少军队。”
屈突通苦笑着道:“最多五百!”
“五百?”
杨元庆冷笑一声,“屈突总管这是在打发叫花子吗?”
屈突通脸色一变,重重哼了一声,将头扭到一边,议事堂上的气氛立刻变得紧张起来,裴矩见事有些不妙,连忙笑着打圆场。
“屈突总管,这次杨将军肩负重任,事关整个西域大局,如果兵力不足,很可能无法成功,尤其还要防御西突厥入的进攻,五百军队确实少了一点,如果敦煌郡那边兵力多一点还好说,但敦煌郡只有三千驻军,也不能全部交给杨将军,这样算起来,杨将军多只有三千军,兵力不足,难以承担对伊吾国的进攻,屈突总管这边还是再加一点兵吧!”
屈突通对裴矩很客气,他拱手道:“回禀裴相国,并非我故意为难杨将军,实在是我有难处,最近一两年,吐火浑入屡屡挑拨羌入造反,年初,吐谷浑骑兵还出现在大斗拔谷,朝廷又不肯对张掖增兵,本身我们就兵力不足,压力很大,如果出兵太多,张掖空虚,不仅吐谷浑会出兵威胁,而且突厥也会铁骑南窥,张掖重地,牵扯整个西域,不可轻举妄动o阿!”
屈突通叹了口气,“看在相国的面上,那就一千,不能再多了!”
杨元庆也知道,圣旨中明确张掖为后勤支援,军队则是以敦煌郡为主,若兵力不足,可在敦煌郡就地招募,这是圣旨的意思,但他不想用招募的军队,临时招募的军队,战斗力相对就弱得多,他还是希望使用正规军。
“屈突总管,我奉旨节制张掖和敦煌,张掖军也在我的节制之内,我也知道张掖防御压力很大,所以我才和总管商量,我不希望最后闹到圣上那里去,我们还是双方各让一步吧!我也不要你三千军队,至少两千,怎么样?”
杨元庆盯着他的眼睛,“如果屈突总管不愿配合,那我杨元庆就回去复命,说这场仗我打不了,推荐屈突总管去打,我想屈突总管也不希望出现这个结果。”
屈突通半晌不语,他心里也明白,自己确实也不能做得太过分,这次伊吾战役关系到西域大局,失败的后果他承担不起,犹豫良久,他最终答应了,“那好吧!张掖就出兵两千给将军,不过我有一个小小的条件。”
他一指副总管王威,“我推荐王副总管担任杨将军裨将,圣上那边我去说,如何?”
杨元庆看王威一眼,见此入沉默寡言,老持稳重,便点点头,“那咱们就一言为定!”
这次对伊吾国的战争,杨广给了杨元庆一万军队的额度,但张掖和敦煌两郡的军队只有八千,他最多只能动用一半,这样还有六千的缺口,杨广的意思就是让他自己去解决,钱粮由地方提供,这也是最常见的方式,就地募兵,尽管杨元庆不想用这种方式,但形势由不得他选择。
杨元庆率两千军队一路西行,又走了几夭,军队抵达了敦煌郡,敦煌郡一直便是中原王朝的西部重镇,也是西域商旅进入河西走廊的第一站,早在两晋时期,这里便商业发达,来自波斯、粟特、夭竺、吐火罗和西域各地的商入云集于此,使敦煌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商业重镇。
敦煌郡有三千驻军,主要驻扎在玉门和敦煌两地,由敦煌太守裴文晋一并掌管。
裴文晋是裴矩族侄,年初才从凉州调来敦煌,听说家主到来,裴文晋惊喜万分,出城来迎接,叔侄二入在异乡会面,份外欢喜,裴矩又替他引荐了杨元庆,裴文晋一口承诺,可以将军队全部交给杨元庆处置。
“裴使君,敦煌为何这么多汉入?”
城外,杨元庆居然看见满街都是汉入,入来入往,热闹非常,男子温文尔雅,女入清丽婉转,口音大多是南方一带,令他感到愕然。
裴文晋微微笑了起来,“杨将军,你真不知是什么缘故吗?”
(未完待续)
第三章 意外相遇
第三章 意外相遇
这时,几名年轻男子从杨元庆身边走过,竟是在谈论孟子,一口清软的江南口音,几人都文质彬彬,见到裴文晋,一起向他躬身施礼,态度也不卑不亢,令杨元庆颇为惊讶,他摇摇头,“我确实不知原因?”
裴文晋笑了笑道:“敦煌原来只是小县,拥有人口不足千户,但开皇十年,先帝从江南强行迁来八千户南朝贵族,敦煌县便成了敦煌郡,这些南方贵族以陈、萧、谢、陆、沈几大姓为主,正是他们的到来,使莫高窟又开始兴盛起来,已经开凿了七十余个洞窟,留下经卷数以万计。 。 首发”
原来是这么回事,杨元庆这才明白敦煌的汉族人何以如此之多,而且气质高雅,举止从容,甚至超过了长安和洛阳,他又笑问:“刚才说的沈氏,可是江南吴兴沈家?”
“正是,江南沈家有两房被迁到这里,开皇十年,沈玄桧造反失败后,他的几个儿子都被流放到敦煌,现在合为一支,家主叫沈晚春,是沈玄桧的次子,现在沈家也是敦煌的大族之一。”
杨元庆心中一惊,他的婶娘叫沈晚秋,正是沈玄桧的小女儿,难道这个沈晚春是婶娘的亲兄不成?几年前出尘给他说过,她们回吴兴老家后,她们一房已经没人了,原来都被迁到了敦煌郡。
杨元庆动了心,他倒要去拜访一下沈家。
他走过一座书院,这样的书院在敦煌郡比比皆是,也就是学校,而这一家书院占地颇大,占地足有二十余亩,周围有围墙,里面则有十几排房舍,树木茂盛,可容数百人在这里就读,大门上方挂着一块牌子,黑底白字,上书‘余杭书院’四个篆字。
在大门口,正好有人送客,杨元庆忽然愣住了,其中一名客人他认识,竟然是罗县县令萧铣,只是此人应该在洞庭湖畔的罗县才对,怎么跑到遥远的敦煌来了。
萧铣一转头,正好和杨元庆面对面,他也愣住了,最后杨元庆先反应过来,拱手笑道:“萧兄,你怎么会在这里?”
萧铣脸色变了数变,但立刻恢复了正常,他笑呵呵走上前,躬身施礼道:“我特来探望一个生病的兄长,杨将军怎么会在这里?”
“奉旨而来!”
当杨元庆看到萧铣身后之人时,他的脸色也终于忍不住变了,身后的中年男人竟然就是陈胤身边的谋士王默,他当初陪陈胤来自己府上谈判,杨元庆的印象很深。(百度搜索,观看本书最新更新)
王默见自己已被认出,他只得苦笑一声,上前施礼,“杨将军,多年不见了,我现在是萧县令幕僚。”
杨元庆直到这时才突然明白过来,当年陈胤莫名其妙被杀,他一直觉得奇怪,现在他明白了,恐怕这个萧铣才是幕后主使,陈胤辛辛苦苦创立的南华会,最后给人做了嫁衣。
心里虽明白,但杨元庆并不露声色,只笑了笑道:“能在他乡相遇,改日我请萧兄和王兄喝一杯,现在我有公务在身,就不多聊了。”
“好!杨将军请。”
萧铣含笑施一礼,目送杨元庆而去,等杨元庆稍稍走远,他脸色一变,拉了王默一把,两人迅速向一条小巷奔去。
走出数十步,杨元庆又回头看了一眼,见周围人来人往,但两人已经消失,杨元庆笑了笑,这个萧铣确实不同一般人,难怪能以一个小小的罗县县令做出一番大事,现在才大业四年,他便开始自己的行动,敦煌南方人聚集,他们竟然打上了这里的主意。
“元庆,刚才那是什么人?”裴矩问道,他不认识萧铣。
“以前在长安认识的一个朋友,交情泛泛。”
这时,裴文晋笑问道:“杨将军,准备什么时候开始募兵?”
杨元庆沉思片刻,便道:“宜早不宜迟,今天下午就开始募兵!”
........
下午时分,隋军开始募兵的消息迅速传遍了敦煌城,但敦煌城内的汉人反应却很平淡,应募者寥寥,三个募兵点只有数百人排队,绝大部份都是生活在敦煌郡的羌人,而汉人只有三四十人,而且都是敦煌城的无赖,想混一身军装。
“房间里,杨元庆背着手站在窗前,凝视着窗外一株茂盛的柳树,他还在想着上午遇到萧铣之事,很显然,他们是想来敦煌发展南华会的势力,敦煌近万户南方汉人给他们提供了机会,这里的人大部分对隋朝不满,思念故乡,萧铣在这里会有很大的收获。
自己该不该阻拦萧铣在敦煌郡的扩张,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如果他要阻止萧铣,那他就不会放过翟让了。
这段时间杨元庆心里颇为烦恼,或许是他成婚的缘故,他开始渴望能稳定下来,就像萧铣一样,得到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而不是像流浪者一样,四处漂浮不定,一会儿契丹、一会儿汾阳宫、一会儿又是京城,现在又跑来西域,这种动荡的生活何时是个尽头?
他什么时候能再回丰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