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下枭雄(高月)-第3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宜阳县是河南郡最西面的一个县,离长渊县只有五十里。是西去弘农郡的必经之路。
良好的地理位置使这一带的商贸比较繁华,官道上客商往来,络绎不绝。
这时,一队约五百人的隋军骑兵从南面风驰电掣般奔来,奔在前面士兵大喊:“前方人等闪开!”
官道上的人们吓得纷纷离开了官道,让出一条道路,隋军骑兵疾速冲过。向位于宜阳县的隋军大营奔去,大营就在数里外,已依稀可见。
隋军大营在宜阳县以北。是一座占地约八百亩的壁垒式营盘,这里是整个中原战役的隋军主营,也整个战役的指挥中心。
在大营中间是一片约两百亩的大校场。此时校场上喊声如雷,数十名将士正在进行骑射大赛,数万士兵分坐校场周围,为自己所在营将呐喊助威。
这是隋军的一个传统,早在丰州时便有了这种骑射比赛,全体将士无论军职高低,上至总管杨元庆,下至普通士卒皆可报名参加比赛,经过层层比赛淘汰筛选,最后二十人进入总赛。
这是士兵们的一种娱乐方式。几乎每个人都参与了比赛,因此大家都格外关心最后花落谁家。
不过现在并非是隋军的正式大赛,没有东路隋军和太原隋军的参与,这里只是西路隋军的一场娱乐比赛,尽管如此。还是激起了五万隋军将士的兴趣,纷纷赶到大校呐喊助威。
战马在规定的区域内疾奔,骑手们拉弓如满月,箭射如流星,向百步外的目标疾射。
比赛实行残酷的淘汰制,先是八十步外的草人。射不中草人咽喉者被淘汰,紧接着是木杆,百步外射不中木杆者被淘汰。
两轮下来,便只剩下了七八人,这七八人中,所有士兵都将注意力投向两人,一个是号称隋军第二箭的亚将谢映登,另一个是新锐箭手,年轻的校尉萧延年。
在隋军中除了天下第一箭杨元庆外,其他箭术高手也有不少,如苏定方、裴行俨、谢映登、王君廓、秦琼等等。
其中以谢映登的箭术最为高明,能百步穿杨,被誉为隋军第二箭,也就是仅次于杨元庆。
这次其他箭术高强的大将都不在大营,大家便以为谢映登稳操胜券,不料半路杀出一个年轻校尉萧延年,箭术不亚于谢映登,这便激起了数万隋军将士的强烈兴趣。
灰姑娘的故事往往更让人感兴趣,除了少数人之外,没有人知道萧延年就是宇文成都的儿子。
杨元庆也和十几名文职军官坐在看台之上,他发现萧延年的箭术比上一次更加精进,便笑对旁边的杨巍道:“胖三郎,我们打赌如何?”
杨巍挠挠头,有些为难道:“总管不是下了禁赌令吗?”
“呵呵!我这个打赌和禁赌令无关,你认为萧延年和谢映登谁会赢?”
杨巍想了想道:“虽然萧延年的箭法看起来很高明,不亚于谢映登,但他在经验和气势上还是略逊一筹,我还是认为谢映登赢。”
“那好吧!我就赌萧延年赢,如果我胜了,你老丈人送你的那只金丝珐琅瓶归我。”
杨巍的老丈人就是康巴斯,两年前回了撒马尔罕,杨巍的赌性也极重,从小就好赌,他顿时兴奋起来,“好!如果我赢了,你那两瓶极品大利蒲桃酒,给我一瓶。”
杨元庆微微一笑,“那我们一言为定!”
他们两人在上面打赌,校场上已经欢声雷动,骑射比赛已经进行到左右开弓,左右两边百步外各竖起两根手腕粗细的木桩,必须在七声鼓响之内左右开弓射出两箭。
谢映登一马当先,刚刚进入射击区,鼓声便快速敲打起来,‘咚!咚!咚。。。。。。’鼓声急促,谢映登早抽出两支箭,拈在手指上,左边一箭射去,箭力强劲。
但他等不到结果,转身又张弓搭箭,在疾速奔跑中一箭射出,在最后一声鼓响前连射两箭,冲出了射击区。
两边喝彩声如雷,两箭皆精准地射中木杆,谢映登眼角余光向后扫去,他要看看萧延年的如何。
萧延年紧咬嘴唇,心中略略有些紧张,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纵马而出,越过射击线的一刹那,急促的鼓声也响了起来,他也早抽出两支箭,一箭用牙咬住,在第三声鼓响起时,他张弓第一箭射出。
随即双手互换,身体转向左边,张弓搭箭,在第六声鼓响起时,又是一箭射出,动作熟练而潇洒,俨如行云流水,也一样精准地射中了两根木杆。
两边士兵顿时欢声如雷,连谢映登也忍不住喝彩一声,“漂亮!”
杨巍叹息一声,“现在的后生可比我们当年强多了,这个萧延年颇有他父亲宇文成都的风采,还有秦琼的儿子怀玉也是一个将门虎子,只有十五岁,却武艺高强,不亚于他老爹,连我都败在他手上。”
秦琼的长子秦怀玉得父亲真传,武艺高强,今年已十五岁,从去年开始便一心想随父从军。
但杨元庆早已修改了律法,满十六岁方许从军,现在太原崇文馆读兵法,也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少年小将。
杨元庆得意一笑,“还有最后一项射金铃,如果萧延年和谢映登战成平手,但萧延年只有十七岁,而谢映登已二十八岁了,这种情况下,应该是萧延年获胜,所以你那只金丝珐琅瓶要归我。”
杨巍这才反应过来,半响他才恨恨道:“反正制定规则者是你,就算是谢映登赢了,你也会临时补充一个规则,都尉以上不算,那还是萧延年赢,跟你打赌,我还真是占了大便宜。”
杨元庆哈哈一笑,拍了拍他的肩膀,“我还不至于这样无赖。”
这时,一名士兵飞奔而至,在杨元庆耳边低语几句,杨元庆一怔,眼中露出惊喜之色,“人在哪里?”
“人已经在中军副帐了。”
杨元庆按耐不住心中的兴奋,无心再看骑射比赛,起身向中军副帐快步走去。
旁边谢思礼不知出了什么事,他见杨元庆表情有异,连忙起身跟了上来。
“殿下,发生了什么事?”
“徐世绩给我立下大功,在襄城郡全歼屈突通部二万人,抓获了屈突通。”
谢思礼一惊,也变得兴奋异常,“那这样一来,东线决战的时机就成熟了。”
杨元庆点点头,“现在就等秦琼的军队到位。”
两人一边说,一边快步向大帐走去。
。。。。。。
在中军副帐内,十几名亲卫目光冷厉地注视着坐在榻上的屈突通,屈突通脚上的绳索已被解开。
但双手依然反绑,眼睛被黑布蒙着,他正慢慢活动着被捆得已麻木的双脚。
此时他心中已经很平静了,他知道自己身处何地,既不害怕,也不担心,他已把生死看淡,他已六十余岁,就算死,也算寿终了。
这时,帐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帐帘掀开,十几名侍卫簇拥着杨元庆从外面走了进来。
杨元庆一眼看见了坐在榻上的屈突通,他和屈突通非常熟悉,当年平定汉王之乱,祖父杨素是主帅,屈突通就是帐下大将。
他后来在丰州自立后,杨广更是派屈突通率五万精兵进军关北,牵制住他。
杨元庆默默看了屈突通半晌,吩咐左右,“解开他的绳索,还有蒙眼布。”
几名亲卫上前,解开了屈突通手上的绳索,把他眼上黑布也摘掉了,屈突通眼睛微微闭着,轻轻地活动手腕,也不看杨元庆,一言不发。
“屈突公,我们别来无恙?”杨元庆微微一笑。
屈突通慢慢睁开眼睛,适应了一下光线,锐利的目光刺向杨元庆,冷笑一声,“原来是杨总管,我们确实是多年未见了。”
杨元庆也不回避他的目光,只淡淡道:“现在屈突公是我阶下之囚,你打算怎么办?”
“要杀就杀,要剐就剐,我不会皱半点眉头。”
杨元庆沉思一下道:“好吧!我给你两条路,你自己选择。”
。。。。。。。(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cc 书包网cc)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四十四章 被迫抉择
【向无线的读者推荐老高的上一本书,书名《天下》,大唐盛世转折,怛罗斯之战,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已完本,在无线上可以直接搜索作者名高月】
………
隋唐两国都是一脉之源,对于彼此的大臣都比较宽容,只要不是侍奉过其他乱匪势力,或者宇文化及、王世充那样的逆贼,名节有污,一般都会给予重用)
对于屈突通这种经验丰富的名将,杨元庆首先是尽量拉拢,即使不放在军中,也可以放在国子学教授生徒,培养后备人才
杨元庆注视着他缓缓道:“第一条路,你本是隋将,因形势所迫而不得已降唐,我不计较你走了弯路,如果你肯归隋,我会继续重用你”
屈突通叹息一声,“我背隋降唐已是不忠,如果我再背唐降你,那就是不义了,不忠不义之人,我屈突通何以面对先祖”
“你这不是不忠不义,而是幡然醒悟,只有这样你先祖的在天之灵才会原谅你”
屈突通苦笑一声,“南北两朝十几国,先祖何以责我?”
他又深深看了一眼杨元庆,“唐帝待我不薄,我不会背叛他,你不用再劝了,说第二条路”
杨元庆叹了口气,“我不想让你走第二条路,你再好好考虑一下!我给你三天时间”
说完,杨元庆吩咐左右亲兵,“不可再捆绑,好好厚待屈突公”
他转身向帐外走去,尽管杨元庆也知道劝服屈突通的可能性不大,但他还是想尽力而为
回到中军大帐,谢思礼迎了上来,关切地问:“殿下,他愿意归降吗?”
杨元庆摇了摇头,“他说李渊待他不薄,不想背叛愿意一死殉唐,哼先帝待他也不薄,他为何不一死殉隋?”
“或许他觉得还有回唐的希望,毕竟他是唐朝兵部尚书,卑职认为唐朝一定会出重金赎他,不知殿下......”
谢思礼有些有点偏向于从唐朝那里获取足够的赎金,他知道屈突通对于唐朝的重要
但杨元庆在这个问题上却毫不含糊,“如果天下第一猛将李玄霸也在我手中那我宁可把李玄霸给他赎走也绝不放屈突通,李玄霸不过是一勇匹夫,能伤我隋军最多百余人但放走屈突通,却会成为我数万弟兄的噩梦,他若不降我必杀之全文字小说最快)”
谢思礼及时闭上嘴,不敢再劝杨元庆用屈突通换取赎金,杨元庆走到沙盘前,此时他倒并不关心屈突通怎么样,他关心的是东线战役
襄城郡之战是整个战役的转折点,这一战的胜利便意味着他可以收网了
杨元庆伏案写了一份收令,递给旁边亲兵,“以十万火急方式,立刻把它送给李长史”
一种不安的情绪笼罩长安皇宫上空武德殿广场另一边,两名宦官走在前面引路,在他们身后,四名身材健壮的侍卫抬着一架乘舆快步走过广场,向武德殿前的台阶前走来
李建成坐在舆上,眉头微皱,父皇有紧急事情召见他尽管宦官也不知是什么事,但他们却知道圣上的情绪很低沉,这便使李建成的心中有些不安,他隐隐猜到,应该是中原战局的情况不利
走到台阶前侍卫将乘舆小心放下,“殿下请小心”
李建成站起身快步走上台阶一路向殿内疾步走去,一名老宦官迎了上来,“请殿下直接去御书房,圣上正等候殿下觐见”
李建成见侍卫们都远远站着,他也不回头,直接不露声色问:“是哪里出事了?”
老宦官进近两步,低声道:“好像是襄城郡出了什么事”
李建成一颗心稍稍放下,只要不是军出事,他就不用那么紧张
走到御书房前,有宦官替他禀报,“启禀圣上,太子殿下已到”
“让他进来”
房间里传来李渊的声音,声音里透出无尽的疲惫,听声音,事态很严重,李建成深深吸一口气,稳住心神,走进了御书房内
房间里,几名宦官正忙碌地收拾一地的瓷片,水迹也已擦干,李渊正负手站在窗前,背对着门口,李建成吓了一跳,父皇竟然摔杯子了,这里面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他心中有些紧张起来,快步上前躬身施一礼,“儿臣参见父皇”
“你们都退下”李渊沉声道
几名宦官慌忙退了下去,李建成小心翼翼问:“父皇,是中原出什么事了吗?”
半晌,李渊才长叹一声,“刚刚得到消息,襄城郡再遭惨败,两万唐军全军覆没,连屈突通也被俘了”
李建成一惊,“是东线军队吗?”
“是东线唐军,李孝恭的报告还没有收到,朕是收到了秦王的鹰报”
“父皇,这样一来,孝恭那边的军队就只有五万人了”
李渊的心情十分沉重,自从尉氏惨败后,李渊便意识到,双方的军队之比已经到了极为微妙的时刻,他们不能再经历一场失败
他们必须要一路胜下去,才能最终取得中原战役的胜利,可是他没有盼到胜利,却得到了再一次惨败的消息,这使李渊暴怒,砸碎了他最心爱的茶杯
暴怒之后,是深深的失落和疲惫,李渊走到沙盘前,凝视着颍川郡一言不发
李建成却极为不满道:“他怎敢擅自进攻襄城郡,父皇准许了他了吗?”
李建成指的是李孝恭,他对李孝恭支持二弟秦王一直不满,上次尉氏县之败,他怕自己的情绪影响大局,便隐忍不发,没有指责李孝恭
但这一次李孝恭竟然违反了事先定好的计划,擅自去攻打襄城郡,导致惨败,这使李建成再也克制不住内心的不满
李渊摇了摇头,“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朕找你来,是想和你商议一下,下一步我们该怎么办?”
虽然传统的说法是‘知子莫如父’,但也可以反过来说‘知父莫若子’,李建成很了解自己的父皇,本来二弟和李孝恭都提出撤军,但父皇坚持不肯,才导致襄城之败
现在父皇后悔了,但他又碍于面子不好主动提出撤军,这会显得他上一次决策的愚蠢,所以父皇把自己找来,让自己提出撤军,然后对大臣宣布,是太子坚持要撤军,他没有办法才被迫同意撤军
这时,李渊又意味深长地看了李建成一眼,叹息道:“哎上次朕若坚持撤军就对了”
这声叹息使李建成一愣,上次明明就是父皇不肯撤军,怎么又变成他‘若坚持撤军?’
心念一转,李建成忽然恍然大悟,原来父皇是想让自己替他承担上次不撤军的责任,否则这么重大的事情,他不把相国们召来商议,却把自己先找来做什么呢?
明白了这一点,李建成便知道自己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了,尽管这责任他并不愿意承担,但身为太子,他一样身不由己
李建成立刻歉然道:“父皇,上次儿臣不该坚持再战,儿臣有责任,儿臣建议父皇立即下旨撤军,保存实力”
李渊眼中露出一丝赞许的笑意,还是太子明白事理,肯替自己把这个责任担起来,作为一个皇帝,他当然不能承担任何失败的责任
李渊沉吟一下道:“朕马上召开军国会议,正式商议撤军,你也一同参加”
“儿臣遵旨,另外屈突尚书之事,也希望父皇不要放弃”
“这个朕明白,朕已经下令秦王,让他不惜一切代价救回屈突尚书”
时间已经到了第三天,天还没有完全亮,天光微明,给隋军大营抹上一层淡淡的青色,点卯已经结束,大将们各自回营,士兵也开始了一天的训练,这时,一名营门守卫士兵匆匆跑到中军大帐前,对亲兵道:“请禀报总管,唐军使者在营门外求见”
他取出一份名状,交给亲兵,亲兵立刻进了大帐,中军帐内,杨元庆正在批阅几份刚刚从太原送来的加急奏疏,亲兵在门口禀报,“启禀总管,营门外有唐使求见,已投下名状”
亲兵将名状呈上,杨元庆见上面写着‘唐骠骑将军,天策府记室参军宇文士及’,原来是他,杨元庆便点了点头,“带他来偏帐候见”
偏帐内,宇文士及背着手来回踱步,他心中感到十分焦虑、
宇文士及是受秦王李世民之派遣,来隋军大营找杨元庆商议赎回屈突通和史大奈之事
李世民给他施加的压力很大,让他务必说服杨元庆,把屈突通和史大奈放回,他愿意开出丰厚的条件
宇文士及心里很清楚屈突通对于李世民的重要,屈突通是兵部尚书,是朝廷中少数支持秦王的重臣,如果失去屈突通,对李世民而言,不仅是军事上的损失,是政治上的重大损失
至于史大奈,李世民也需要这名对他忠心耿耿的大将
只是他怎么才能说服杨元庆,宇文士及没有一点头绪,杨元庆又会开出什么样的条件?
这时帐外传来杨元庆的声音,“宇文参军在帐中吗?”
“回禀总管,宇文参军已经等候多时”
第四十五章 不为我用
杨元庆掀开帐帘走了进来,宇文士及慌忙站起身,深深施一礼,“宇文士及参见楚王殿下。”
杨元庆第一次见到宇文士及是在仁寿四年,他从丰州返京,狠狠收拾了贺若弼的三个儿子,随后遇到了太子杨昭,宇文士及和南阳公主当时也在。
这一晃就过去了十三年,他杨元庆已年近三十,宇文士及也从一个风流倜傥的年轻才俊变成了中年大叔。
尤其杨元庆和宇文家族这十几年的仇怨纠缠,使他对宇文士及的印象也并不是太好。
不过宇文士及是唐使,代表李世民而来,和他本人没有什么关系。
“宇文参军请坐!”
杨元庆笑眯眯请宇文士及坐下,他也坐上榻,一名亲兵端了两杯茶进来,宇文士及连忙接过茶杯,欠身道:“请殿下恕我冒昧,能否让我先探望一下屈突尚书?”
杨元庆本来还想和他寒暄几句,不料宇文士及竟急不可耐地进入了主题。
杨元庆脸上的笑容消失,端起茶杯淡淡道:“屈突通是隋军战俘,我和李世民的交情还不至于到随意探望战俘的地步吧!”
宇文士及一呆,心中暗骂自己不会说话,又连忙道:“请殿下原谅我的冒失,我不该仓促提出这个要求。”
他取出一封信,双手呈给杨元庆,“这是我家主公给楚王殿下的亲笔信,请殿下过目。”
杨元庆接过李世民的亲笔信。打开看了一遍,信中李世民的语气很谦虚,先是感谢他从高丽手中救回关中士兵,随即希望隋唐两朝保持仁义,战争归战争,不因战争而废人伦。
在信的最后提到了屈突通和史大奈,李世民以极为诚恳的语气呼吁他。‘恳请殿下放二人归唐,以聚人伦之礼,慰其妻儿之思。’
杨元庆看完信。随手放在小桌上,微微叹一口气道:“我能理解秦王对自己部下的关爱,隋军是仁义之军。不会虐待战俘。”
他随即令道:“把史大奈将军带上来!”
一名亲兵飞奔而去,杨元庆又对宇文士及道:“很抱歉,史将军似乎脾气不太好,为了保证他的人身安全,我们对他做了一点人身限制。”
宇文士及更关心的是屈突通,他嘴唇动了动,最后克制住了,先见见史大奈再说。
片刻,几名士兵将史大奈带了进来,只见史大奈肩上有伤。脸色十分憔悴,但双手却被反绑。
史大奈进帐刚要大骂,却一眼看见了宇文士及,心中愣了一下,顿时明白过来。这是秦王来救自己了,他眼睛一红,感动的泪水几乎要滚落出来。
他单膝向宇文士及跪下,高声道:“请宇文参军转告秦王殿下,史大奈忠心于他,宁死不屈!”
宇文士及点点头。“我一定转告殿下,也请史将军不要做无谓的反抗,保重自己,秦王殿下一定会想办法救你回去。”
杨元庆一挥手,士兵立刻将史大奈带了下去,杨元庆这才淡淡笑道:“按理说,隋唐之间的停战协议中有交换战俘这一条,直接让宇文参军把史将军带回去也无妨,不过这样一来,我就无法向弟兄们交代了,这样吧!既然史大奈是突厥贵族,我们就按照突厥人的规矩,唐军可以赎他回去。”
宇文士及大喜,只要杨元庆肯开这个口子,等会儿谈屈突通就容易了,他连忙问:“不知殿下需要我们用什么赎他?”
杨元庆想了想道:“隋唐将领之间用什么价码赎身,我们也没有具体规矩,以后有机会两边的兵部再坐下来定一定规矩,现在史大奈既然是突厥特勒出身,那我们就按照突厥人的规矩,可汗赎百万头羊,叶护赎二十万头羊,特勒是八万头羊,看在你们秦王的一番诚意上,我再让一让,五万头羊,可以赎走史大奈。”
宇文士及心中暗暗估算一下,五万头羊价值十万两银子,秦王给自己的开价是一万两银子,现在居然是十倍的价钱。
他心中暗暗叫苦,却又无可奈何,只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