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决战第三帝国-第1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康拉德不由半张着嘴巴,然后缓缓点头说道:“这或许能行。将电视制导与近炸引信结合在一起,操控员只需要盯紧自己的目标,操作着E3飞向目标……”
  顿了下,康拉德又说道:“在此之前我们必须解决另一个问题,近炸引信极其敏感,我们在调整导弹姿态时就有可能触发它!”
  康拉德说的是对的。
  近炸引信的工作原理十分简单,就是发射出电磁波探测与目标的距离,如果距离在不断减小那就不触发,一旦距离变大就会在那一刻引爆,由此实现炮弹在与目标最近的位置自动引爆。
  这对运动轨迹没有太大变化的炮弹是没有问题的,但E3就不一样了……
  E3在飞行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调整飞行姿态,在这调整的过程中就有可能出现两者距离从不断减小转为增大,于是就过早的触发了近炸引信。
  “我们可以进行一些必要的计算!”汉娜说:“比如……E3需要九十秒的时间爬升到9000米高空,我是说,如果目标的位置在9000米的话,近炸引信就在最后一千米开启!”
  “说得对!”康拉德点头赞同:“也就是说,近炸引信一开始处于锁定状态,进入高空后再解锁,这样一来就会成级数的减少因为调姿而过早触发引信的错误!”
  接着康拉德又说:“不过它有个缺陷,有可能会被敌人无线电干扰而失去作用!”
  “是的!”秦川对此表示同意。
  这个缺点在V无线电制导时就存在而且没有解决,所以只是种过渡的方法,可以短期内解决无法对付高空目标的空白。
  “接下来就是你们的问题了,上校!”秦川对康拉德说:“你们是科学家,你们要找到更好的方法使E3能够自己调整姿态跟踪目标,比如为它安装微型雷达或是其它方式!”


第六百三十一章 方向
  秦川做为一名跨时代的人,他所能做的就是为这时代提出一个正确的研究方向使其少走弯路。
  比如将E3改为导弹……E3这种以火箭发动机为动力的想法是很好,因为它具有造价低廉飞行速度快等优点。但如果是有人驾驶的飞机,就不可避免的存在火箭燃料有剧毒高腐蚀性、飞行员过于危险以及没有足够的反应时间等缺点。
  这些缺点使驾驶E3的飞行员都要装上特制的防护服和氧气罩,即便如此还要抱着必死之心执行任务。
  而如果把E3改成无人驾驶飞机,这些缺点就基本不存在了……无人驾驶飞机实际上就是导弹,就像V其实就是一架能自动飞向目标的小飞机。
  这就是秦川在其中起的作用,将研发往正确的方向引导,使其不致于浪费太多的时间、成本,更重要的还是因为没有合适的装备反制B7而带来的战争损失。
  同样的,秦川提出的“微型雷达以及其它方式自动寻找目标”,也一样是正确的方向……秦川不知道怎么研发,但却很清楚这是正确的方向。。。
  当然,这时代的人对此会感到不可思议。
  “自动寻找目标?”康拉德瞪大了眼睛看着秦川:“你的意思是说,我们只需要把E3发射出去,它自己就会搜寻目标并击中它?”
  “是的!”秦川点了点头。
  “这是一个疯狂的想法!”汉娜不由笑了起来:“听起来就像……来自外星人的科技!”
  “这怎么可能?”康拉德问。
  “为什么会不可能?”秦川反问:“我们已经研发出V 这种自动驾驶系统,甚至可以用无线电控制它调整自己的飞行姿态不是吗?”
  “是的!”康拉德说:“可是这跟自动寻找目标还差得很远!”
  “那么……”秦川说:“我们为什么不能在V里安装一个小型雷达,这个雷达能搜索并选择其中一个目标,它能得到这个目标的位置,然后将位置与V的方向进行比对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康拉德点了点头,说道:“你是说……如果目标的位置在V弹头指向的左边,就自动往左边微调,否则就往边?”
  “是的!”
  “很有意思的想法!”汉娜带着一脸的不可思议:“而且听起来的确是可行的!比如……我们在E3的两侧机翼上分别装上一个微型雷达,这样它们就会测出自己与目标的距离,如果它不是正对着目标的话,两翼测出的距离必然会是一大一小,我们就必须做出相应的微调了!”
  汉娜的说法让康拉德和秦川侧目,先不说这种方式能否使其最终准确的命中目标,至少这想法已使“自动寻找目标”这种跨时代的理念从“不可能”转为“可能”了……它更容易做到,可以想像并不复杂,而且也的确会朝目标方向微调。
  过了好一会儿,康拉德才回过神来,然后感叹道:“哇哦,少校,你几乎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我以为自对V的了解已经够多了,但现在发现我们不过是刚刚起步而已。”
  秦川能理解康拉德的这种想法,这就像学习一样,学到的东西越多就会越发现自己有多无知。
  当然,在秦川眼里,他当然知道也一直知道V不过是刚刚起步,或者也可以说是原始。但对于康拉德来说,他以为已经掌握了地球上最先进至少是在这方面最先进的技术了,以为这就是V的终结了,然后猛然间发现其后还有这么大的发展空间等着他去探索、研究。
  “那么,其它方式又是什么?”汉娜带着期待的眼神问道。
  “你应该问我们为什么需要其它方式,汉娜!”秦川说:“就像我们用无线电制导容易遭到敌人干扰一样,这种雷达制导同样有可能遭到敌人干扰!”
  “是的!”康拉德点头说道:“用其它方式制导从某种程度来说就可以避免被敌人干扰,比如,我们可以根据目标发动机的红外线制导……这样在雷达受干扰时就可以换一种制导方式使其继续正常工作!”
  秦川听到红外制导一点都不觉得奇怪,因为此时的德国研究红外已经有段时间了,具体应该说是在三十年代,主要研究方向是夜视仪以使各种装备拥有夜战功能,磕磕碰碰走了许多弯路,最后终于赶在二战时为反坦克炮和坦克装上了夜间瞄准设备,据说还有一种单兵红外夜视仪,因为是在夜里使用的,所以被称作“吸血鬼”。
  不过同样因为装备时间太迟、规模不达而没有发挥多少作用。
  “少校!”接着康拉德就笑了起来:“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如果成功研发出这种装备,我们不但能阻止敌人的B7,还可以把它应用在其它方向,比如敌人的军舰、坦克等等,你真是太让我吃惊了,你是怎么想到这些的?它简直……上帝,我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形容了!”
  顿了下,康拉德就问着秦川:“少校,跟我们一起吗?”
  “什么?”秦川不明白康拉德这话的意思。
  “我打算把研发基地设在阿尔及利亚!”康拉德说:“就像以前一样!”
  秦川明白康拉德要把基地设在阿尔及利亚的原因,E3是用来对付B7的,而现在最常见到B7的地方就是阿尔及利……美国这轰炸机三天两头的就闯进阿尔及利亚肆无忌惮的进行轰炸。
  秦川看了看汉娜。
  秦川很想跟他们一起去,这一方面是因为阿尔及利亚显然比东线安全,另一方面他知道汉娜做为一个试飞员肯定也要参与这个项目的研究……就像研究V一样,无人飞机是由试飞员调试出来的。
  但是……
  “抱歉,我不能跟你们一起去!”秦川说:“我在那起不了什么作用,如果说能起到什么作用的话,就是做你们的警卫,而这个很多人都可以做!”
  秦川说是实话,就像之前所说的,他能提供的就是发展方向。
  汉娜脸上虽然有些失望,但还是点了点头表示理解…因为她同样也是一个为自己工作尽职的人。


第六百三十二章 斯大林格勒方面军
  当天下午康拉德和汉娜就启程赶往柏林,他们在柏林做些准备工作之后就会带一支研发队伍前往阿尔及利亚进一步开展对ME16的改进工作,改进方向当然就像秦川所说的那样,首先是进行近炸引信及电视制导结合,更进一步的就是雷达制导和红外制导。
  可以想像的是前者很快就能实现,因为那差不多就是为V1装上一个近炸引信,后者则需要较长的时间。
  秦川想的当然不是这个,他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就是汉娜道别时脸上的几分惆怅、几分无奈又带有几分兴奋。
  惆怅和无奈很好理解,这是离别应有的表现。
  兴奋对于秦川来说也能理解……从某方面来说汉娜是个工作狂或者也可以说是个典型的爱国主义者,这可以从她试飞事故被撞伤的最后一刻还用纸和笔画下事故原因以及担心B17的危机可以看得出来。
  所以,当秦川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之后,或者也可以说汉娜得到了她想要的答案之后,自然就会兴奋并对将来在阿尔及利亚的实验充满了期待。
  有时,秦川忍不住会这么想:汉娜这次不远千里的赶到巴库到底是为了见他,还是为了解决B17的危机,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秦川更偏向于第三个答案,因为汉娜在试飞事故认为自己再也醒不过来时,画下草图的同时又给秦川留了言。
  然后秦川又会想……为什么不是先给自己留言再画下草图呢?是不是把工作看得更重要呢?
  接着秦川又觉得自己有些好笑,不过两天的接触就变得有些儿女情长了。
  其实即便汉娜把工作看得更重些,秦川也能理解,因为这个工作的性质不一样,它关系着德国千千万万人的生存乃至德国的命运……就像秦川也决定留在巴库而不是跟随康拉德去阿尔及利亚一样。
  这可以说是处于战争状态中的一种无奈:无论什么事都必须以国家为重,个人利益是如此微不足道。
  不过秦川留在这也没什么事可做,因为外高加索的局势已逐渐稳定了下来。
  这主要还是归功于希特勒从后方抽调了三个保安师进驻外高加索,这三个保安师一个负责塔曼半岛,一个负责黑海沿岸港口,还有一个负责巴库。
  虽然保安师的口碑不怎么好,但他们毕竟是专业……这其中主要是对付游击队,德国国防军的士兵虽然能在战场上与敌人搏杀并一次又一次的击溃苏军,但对付藏身于百姓中的游击队他们就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了,因为他们不知道该把对方当百姓还是当军人。
  而保安师却是个中好手,他们的进驻就让第11集 团军的士兵脱离了繁琐的事务专心构筑防线,于是很快就走上了正轨。 
  苏军方面就是另一回事了。
  巴库油田的失守在极大程度上动摇了苏军继续这场战争的士气和信心,因为正如之前所说的……巴库油田占苏联的71。5%,巴库油田的失守意味着苏联战争机器至少有一半会停摆,于是战争能量、资源等各方面都会减弱。
  因此,斯大林在第一时间就赶往斯大林格勒召集从各方向败退至此的苏联军官开了一个会。
  “一些愚蠢的人争辩说……”斯大林冷冷的扫了分坐两侧噤若寒蝉的苏军将领一眼,说道:“我们可以继续向东撤退,因为我们还有广阔的领土、大量的土地和众多的人口,并我们总是有充足的粮食!”
  说到这里斯大林顿了下,然后加重语气继续说道:“这是在自我安慰,他们试图以这些理由为自己不体面的行为和撤退开脱。它们是彻头彻尾的欺骗,是虚假的,这种理论能做的就有一个,那就是帮助我们的敌人!敌人正全然不顾损失向前线增派越来越多的兵力,已经深入苏联腹地占领了新的地区破坏并摧毁我们的城市和村庄,强奸、劫掠、杀害我们的人民!
  所以,我们必须根除所有说我们可以无休止撤退的言论,根除所有说我们仍然有广阔领土的言论,根除所有说我们国家十分富有的言论,根除所有说我们人口众多的言论,根除所有说我们有足够粮食的言论!因为它们是谎言,是危险的,会削弱我们的斗志助长了敌人的威风。我们所有人都应该明白一点,如不停止撤退,我们就会没有粮食、没有燃料、没有金属、没有原材料、没有工厂、没有铁路!
  是停止撤退的时候了!
  我宣布,我们必须顽强的坚守每一处阵地和苏联的每一寸领土,直到流尽最后一滴鲜血,我们必须坚守我们的每一块土地,并最大程度的为它而战!”
  接着,斯大林就着手在斯大林格勒组建斯大林格勒方面军。
  现时还命令各方面军和集团军各自组建属于自己的“惩戒营”和“阻截队”。
  “惩戒营”和“阻截队”是什么就不用多说了……
  前者就是将犯有罪行或是逃跑乃至有怯懦表现和思想的士兵组建成一支部队(注:方面军组建1到个惩戒营,每营800人,集团军组建5到10个惩戒连,每个连150到200人),然后把他们部署到最危险的区域…事实上有时不仅仅只是最危险的区域,这些地方更多的是一些没有战略意义的地区,也就是纯粹将这些士兵部署在那送死或是执行一系列的自杀式任务。
  用斯大林的话说,就是“让他们用鲜血洗刷对祖国犯下的罪行”。
  现代网络有种言论,就是斯大林没有枪毙多少逃兵……这话的确是,这些逃兵只是被送到“惩戒营”里然后被赶上战场而已。
  后者,也就是“阻截队”,按斯大林的命令就是“在发生恐慌和擅自后撤时就地处决恐慌制造者和懦夫!”
  有人简单的认为“阻截队”就是在部队冲锋时在后头架起机枪射杀逃兵,其实“阻截队”的权力要比这种部队的权力大得多使用的装备也好得多,朱可夫就曾经在集团军的阻截队里装备上了坦克,同时“阻截队”甚至可以逮捕最高统帅部的某些将军。


第六百三十三章 茶
  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方向紧锣密鼓的做准备的时候,巴库的秦川就迎来了一个好消息……他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
  就像之前所说,外高加索这片地区因为有高加索山脉在北面挡着西伯利亚寒流,又有黑海吹来的温暖的海风,所以气温十分温暖,这就使外高加索地区十分适合作物生长,这其中尤其是茶叶……苏联91%的茶叶都来自外高加索。
  当秦川看到山上种植着一片片绿油油的茶树后,当然不会放过自己久违的爱好,从山上采摘一头盔的茶尖叶,又借了饮事班的一口锅就翻炒了起来。
  茶香很快就吸引了周围一众官兵好奇的围了上来。
  “少校,这些树叶竟然是食物?”维尔纳看着锅里炒着的茶叶,咽了下口水说道:“而且味道似乎相当不错!”
  “我认为至少会比黑面包强!”面包师抬头看了看离营地不远的茶山,一脸疑惑:“可为什么……苏联人种了那么多这种树,却要吃黑面包?”
  秦川一边翻炒着一边回答道:“因为这不是食物,它是茶!”
  “茶?”士兵们满脸的疑惑。
  “就像……”秦川解释道:“类似咖啡的一种饮料!”
  这么一说士兵们就明白了。
  秦川虽然爱喝茶却没有炒茶的技术,据说茶叶的加工需要揉、卷、发酵、烘干等操作,不过这似乎不是大问题,战场上当然不会有那么高的要求,随便炒上一会儿就出锅了,秦川迫不及待的抓上一撮放在杯子里,然后再倒上些刚煮沸的开水……霎时一股浓郁的茶香就回荡在鼻喉之间。
  秦川要的就是这种味道,来自家乡的味道,这能让他回忆起现代家里的那个小花园,他总是坐在那一边品茶一边看着报纸,这是他忙碌的一天里最清闲的片刻。
  士兵们也有样学样,各自泡了一杯茶,然后带着狐疑的表情像喝农药一样小心翼翼的品尝着,但很快他们的态度就变了。
  “似乎不错!”面包师一边贪婪的感受着茶香一边点头道:“有股特别的香味,少校说得对,的确有类似咖啡提神的作用!”
  维尔纳喝了一口也点头道:“虽然没有咖啡的浓香,但我认为它至少比人造咖啡要好得多!”
  前线很少有配给咖啡,就算偶尔能得到些咖啡也是人造咖啡。
  与别人不同的是,阿尔佛雷多对它大加赞赏:“我认为它要比咖啡好多了,我很意外,苏联人居然会喝这东西,我以为他们只会喝伏特加!”
  “它不是苏联的!”秦川回答:“它是中国的!”
  秦川说的没错,苏联的茶叶是在一六三八年由蒙古传入俄国,开始种植茶叶则是在一九零一年。第一片茶园,就是在外高加索地区的索契……外高加索温暖的气候适合种植茶叶,然后很快就传遍了这片地区使其成为全苏联的茶叶基地。
  秦川决定,闲暇时一定要多弄些茶叶随身携带,有一天,如果还要像驻守霍尔姆一样在冰天雪地里作战,能喝上一杯热茶就会是件赏心悦目的事。
  接着秦川很快就发现自己落后了,因为德军士兵已经一个个摘下头盔迫不及待的跑向茶山,只不过他们似乎并不知道该如何采摘茶叶,将那些叶子一把把的往头盔里抓。
  除此之外,德军的伙食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这部份倒是沾了保安部队的光……原因就不需要解释了,保安师进驻后就会完成对苏联百姓的统计,然后要求他们向德国“交税”。
  外高加索地区并不贫穷,事实上他们与苏联其它地方比起来可以算得上富裕……两边靠着海,一边是黑海一边是里海,中间靠着山,再加上气候宜人,于是打渔、种植、养殖等都可以谋生。
  在此之前,他们生产的粮食大多都要支援苏联前线,于是一平均就只能啃黑面包了。
  不过现在也没有多少区别,如果说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他们原本用于支援苏军的粮食变成支援德军了。
  这样一来部队很快就吃上了白面包、蔬菜以及外高加索地区盛产的柑桔,甚至有时还能吃上羊肉。如果不是里海及黑海里偶尔还会看到苏联潜艇活动的身影,这外高加索地区就像是个与战场隔绝的世外桃源。
  不过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
  这天傍晚曼施泰因就把斯莱因上校和秦川叫到了他的指挥部。
  而秦川和斯莱因上校已基本能猜到曼施泰因找他们是因为什么了。
  果然,当曼施泰因见到他们的时候,就起身走上前分别与斯莱因上校和秦川握了握手,然后递上一封电报说道:“上校、少校,我很抱歉,这是隆美尔将军的电报!”
  电报的内容当然不用说了,当然是要求第一步兵团归建。
  “我已经找不到把你们留在这的借口了!”曼施泰因说:“虽然我很想这么做,但是你们明白,我不能这么做,战场需要你们!”
  “是的,元帅阁下!”斯莱因上校挺身道:“我们理解,这是我们的宿命,不是吗?”
  “不!”曼施泰因回答:“这不是你们的宿命,你们建立了不世功勋,获得一点休息时间和享受是应该的,所以……是帝国亏欠了你们!”
  顿了下,曼施泰因又说道:“当然,在部队面前我是不会这么说的!”
  秦川明白曼施泰因这话的意思。
  在军官间私下的谈话里说这样的话不会有什么问题,但在部队面前如果也这样说……则有可能会影响士气,因为士兵们就会想:既然是帝国亏欠了我们,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理所当然的有些特权或是犯点事找回这种“亏欠”呢?
  所以,在士兵面前,任何时候都不会有国家亏欠他们的情况,虽然事实并非如此。
  接着曼施泰因就带着两人走到地图前,并在地图上指着一点说道:“第21装甲师在这,齐姆良斯卡亚,你们可以搭乘火车到那,不过要做好几天内就投入战斗的心理准备,因为那里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第六百三十四章 齐姆良斯卡亚
  齐姆良斯卡亚是一个距离斯大林格勒一百多公里的小城,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东临顿河,这使它可以沿着顿河构筑一道防线使其成为一个进攻或是防御的基地。
  当然,此时的德军已经往东突破了苏军在一带的顿河防线,所以齐姆良斯卡亚就成了二线集散地,工兵用最快的速度修复了在战争中通往齐姆良斯卡亚的公路和铁路,德军的物资和兵力源源不断的被送到这里然后再开往前线。
  两天后第一步兵团就搭乘火车赶到了齐姆良斯卡亚。
  一到这里就感觉画风变了……入目到处都是被炸得残破不堪的房屋,有的显然是被火烧过一片焦黑,地面坑坑洼洼的到处是弹坑,这里显然进行过一场你来我往的恶战,德军进攻炸一遍,苏军进攻又炸一遍,反反复复就成这个样子了。
  如果说还有什么地方是平整的话,那就属街道和公路了。
  但街道和公路的平整也仅仅只是相对而言,它们就像是乞丐身上满是补丁的衣服,这里一块那里一堆的缝补起来,有些地方干脆就用木板架在弹坑上勉强使用……显然,这些都是工兵为了省时间干的好事。
  不过这似乎不能怪他们,这一方面是因为弹坑太多了,另一方面则是随着战线往前推进,工兵更重要的任务是前线的工作而不是后方。
  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