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决战第三帝国-第1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德军对斯大林格勒是志在必得,从上到下都是如此。
  秦川能理解他们这样的想法,毕竟从原则上来说,德军自打从哈尔科夫发起反攻起……事实上应该说从克里木半岛战役起就打得十分顺利,苏军总是一波又一波的被德军歼灭,即便是苏军兵力和装备都是德军的数倍也是如此,这也使得苏军在南面对德军的兵力优势正在消失,甚至在兵力对比上已经出现了逆转,也就是苏军在南部的总兵力弱于德军。
  当然,德军是在加上仆从国军队的情况下才会比苏军多。
  因此,德军官兵想当然的就会以为……拿下只有九万人的斯大林格勒并不是什么难事。
  但秦川却没有那么乐观,因为他知道斯大林格勒在历史上会成为名副其实的绞肉机,在连续五个多月的拉锯战中,苏德两军将会在这个城市附近伤亡两百多万人。
  不过至少有一点,秦川认为对这场战役是有利的……他在克里木半岛为德军攻下了塞瓦斯托波尔要塞以及刻赤半岛,使空军得以腾出手来增援南方集团军群提前发动进攻,这为德军争取到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
  简单的说,就是此时是六月,距离十二月进入寒冷的冬季有六个月而不是五个月。
  这一个月的时间能改变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结果吗?。。
  秦川不敢确定,因为他知道斯大林格勒战役从头到尾打的都不是一个城,而是德军对苏联两个方面军:北方有一个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不断的对德军实施拖延和消耗,东面有一个东南方面军像添油一样通过伏尔加河不断为斯大林格勒注入新鲜血液,其中东南方面军的炮兵还在伏尔加河的另一头炮击斯大林格勒而德军却对这些在河对岸的敌人炮兵无可奈何。
  所以,虽说最后德军是占领了斯大林格勒百分之八十的地区,但并不能保证一个月的时间就能占领所有地区。
  更何况,德军还掉入一个几乎无解的陷阱……从苏德战争爆发起,德军之所以能一而再再而三的以劣势兵力和装备击败优势的苏军,根本原因就在于德军素质好战斗经验丰富而苏军却是几乎没打过仗的新兵且指挥官基本是瞎指挥。
  但是,随着战局僵持在你来我往的拉锯战中,尽管这拉锯战还是德军占上风,但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个问题:
  德军有素质有战斗经验的士兵越来越多的在战场上牺牲,补充进来的是基本没有作战经验甚至训练都不到三个月的新兵……自从莫斯科战役之后,为了迅速补充东线的兵员,德军之前训练营的制度已经名存实亡了,因为新兵不再像以前一样先进入训练营担负二线或较轻的任务适应一段时间再进入一线作战,而是直接从后方就补充进了一线部队作战。
  也正因为如此,这次与德军一同进攻的部队里就有许多仆从国的军队,甚至就连霍特的第4装甲集团军里都有超过三分之一的罗马尼亚军。
  也就是说,由于人员补充跟不上损耗,德军的素质和战斗力是不可避免的降低。
  反之,苏联军队却因为在战场中得到了学习,他们的战斗力却在不断的提升。
  此消彼长之下,苏德两军之间战斗力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往后德军的战斗或许会越来越困难。
  当然,值得庆幸的一点是德军成功的拿下了巴库,这成级数的减少了苏联的战争能量。否则,或许连秦川也无法抵挡苏军迁至东面的工业恢复生产后有如潮水般的坦克海的进攻。
  “少校!”不知道什么时候斯莱因上校坐到了秦川身边。
  “上校!”秦川想起身敬礼却被斯莱因上校制止了。
  “你似乎是在担心什么?”斯莱因上校问:“知道吗?看到你这样的表情才是让我最恐怖的,因为你说的每一件事几乎都应验了!”
  “那只是巧合罢了!”秦川回答。
  “是在担心斯大林格勒吗?”斯莱因上校问。
  秦川点了点头:“斯大林格勒,与我们之前攻占的任何一座城市都不一样!”
  “是的!”斯莱因上校点头表示同意:“重点是它是斯大林格勒,一座以斯大林命名的城市,所以可想而知……斯大林会像保卫莫斯科一样保卫它!”
  “我有个疑问,上校!”秦川说:“我们有了莫斯科战役失败的经验,为什么斯大林格勒战役就不会像莫斯科战役一样?我的意思是说,为什么他们不会吸取失败的教训?”
  这是秦川在现代研究德国历史时一直感到疑惑的地方:德国在莫斯科战役和斯大林战役的失败是何其相似,都是因为冬季的来临……如果说莫斯科战役是因为苏联人有意识的将德军引入纵深并进行坚壁清野的话,那为什么斯大林格勒战役还会犯同样的错误?至少,德国人会在冬天来临之前多准备几套棉衣吧!
  但这些全都没有发生,德国士兵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还是被冻得不要不要的。
  斯莱因上校不由叹了一口气,随手将手中还有半瓶的伏特加递给了秦川,然后望着远处正在夕阳余晖下的斯大林格勒,回答道:“贪婪,少校,因为贪婪。我们谁都知道自己物资不足,谁都知道用不了几个月寒冬就会再次来临。但是……所有都会想着:或许多运一点弹药就能把敌人解决了,就能获得最终的胜利了,于是宁愿运送弹药而不是用来御寒的棉衣!”
  听到这秦川就明白了,其实莫斯科战役就应该是这样的情况……要么是棉衣要么是弹药,德军高层指挥官选择了后者。
  “但愿这一次!”斯莱因上校说:“会与上次不一样!”
  “是的!”秦川拿起酒瓶猛喝了一口,说道:“但愿会不一样!”
  斯莱因上校当然不知道,秦川的意思其实是……“但愿与历史不一样”。


第六百五十三章 欺骗
  第2装甲师在国营农场整整休息了两天。
  其实也不能完全说是休息,因为他们要在这里构筑一道防线,南向面对斯大林格勒的防线。
  这在国营农场并不是件难事,因为这一带的土质还是很适合构筑防线的,同时也很适合装甲部队机动,平整而且干燥,除了几道纵横交错的用来灌溉的水沟之外,几乎可以任由坦克行驶。
  当然,因为不愿意辗坏蔬菜和小麦的原因,德军并没有让坦克这么干。
  甚至保卢斯还派了一个步兵团到国营农场来收割小麦……这是可以理解的,从德军来说在前线的小麦并不仅仅是小麦的问题,德军需要将小麦从哈尔科夫甚至更远的柏林运送到前线,运送一袋小麦平均需要耗费等重量甚至更多的汽油。
  从这方面考虑,这些小麦就是小麦加汽油,这还没算上节省出来的运力可以运送多少弹药,于是这价值就完全不一样了。
  补给和弹药一车车的从第集团军那运了上来,炮兵、坦克乃至第步兵团的中间威力弹都得到了补充,或许只要再过一天的时间也就是等部队有些弹药储备之后就可以正式对斯大林格勒展开进攻了……弹药储备是必须的,因为战斗一旦开打,弹药的损耗速度往往会远超补充的速度。于是,为了避免因为弹药耗尽导致进攻不连续使敌人有了喘息的时间,进攻前一般都需要一个基数的弹药储备。。。
  但是,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苏军抢在德军的前头先动手了。
  这天凌晨五点半,就在士兵们刚刚从帐蓬中钻出来聚在农场的水沟前洗漱的时候,突然远方就传来一阵阵炮声的轰鸣声,同时还有数十架苏式战机在空中盘旋,时不时的就朝地面实施俯冲轰炸。
  “雷诺克方向!”多米尼克说。
  “少校!”斯莱因上校朝秦川挥了挥手,于是秦川就意识到要召开一次紧急会议了。
  会议是在斯特莱克将军的指挥部内召开的,他指着地图对着一众聚在地图周围的军官说:“我们刚刚得到消息,苏联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以两个师的兵力沿着伏尔加河对我军防线发起进攻,与其同时,东南方面军及位于斯大林格勒的第2集 团军也配合他们发起进攻,我军叶尔佐夫卡和雷诺克一带的部队三面受敌!” 
  这是驻守在伏尔回河沿岸的德军部队不可避免的问题,它们所处的位置本身就在苏军的三面包围中……这也是要包围斯大林格勒的代价之一。
  “很明显!”斯特莱克将军说:“苏联人是想恢复与斯大林格勒的联系,他们甚至动用了空军!”
  这种情况是很少见的,原因就像之前所说的,苏联空军的实力与德国空军有很大的差距。
  “我们应该去增援雷诺克!”奥尔布里奇上校说:“他们距离我们只有十几公里!”
  “我想上级也会这么做的!”斯特莱克将军回答:“因为附近就只有我们一个装甲师!不过……他们可能会派我们去增援叶尔佐夫卡而不是雷诺克,因为那个方向是苏联人两个师,据说有许多坦克!”
  于是情况就很明白了,叶尔佐夫卡才是真正需要第2装甲师增援的地方,那里距离国营农场有二十公里。
  但秦川却沉默不语,过了好一会儿,秦川才说道:“将军,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增援叶尔佐夫卡!”
  “为什么?”斯特莱克将军疑惑的问。
  “我认为叶尔佐夫卡不是苏联人的主要目标!”秦川说:“他们似乎有意把我们调往那里!”
  “你的意思是说……”
  “叶尔佐夫卡我们曾经去过!”秦川说:“那里纵横交错着许多峡谷,还有干涸的小河床以及沟壑,这样的地形并不适合坦克这样的机械化部队作战,苏联人为什么会选择从这里突破呢?”
  “或许他们是为了能够从三面实施打击!”斯莱因上校说:“要知道苏联人还有炮艇以及渔船,一旦歼灭了我军驻守在那的第297步兵师,那么他们的东南方面军就可以源源不断的从伏尔加河另一边运送过来配合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对我军发起反攻。就像我们与第集团军的配合一样!”
  斯莱因上校这话说的有道理,因为德军在进攻卡拉奇港时用的就是这方法,第2装甲师从岸上进攻,第集团军从河面强渡。
  “或许是这样!”秦川回答:“但苏联人却在这方向用上了飞机,而且数量还不少……这似乎就是在告诉我们,这里就是在他们的进攻重点。这或许不能说明什么,然而,正如之前所说的,叶尔佐夫卡一带地形复杂不适合机械化部队运动,苏联人难道就没想过,他们从这登陆上岸很容易遭到我军反攻吗?”
  闻言几个军官不由愣住了。
  秦川说得对,叶尔佐夫卡地形复杂机动困难,雷诺克一带却地势平坦,这使得德军装甲部十分适合从侧翼朝雷诺克发起反攻,而位于叶尔佐夫卡的苏军坦克甚至还寸步难行只能以龟速和散乱的阵形应战。
  “少校,你是说苏联人是有意把我们调到叶尔佐夫卡方向?”斯特莱克少将问。
  “是的,将军!”秦川回答。
  “少校!”奥尔布里奇上校笑着说道:“你把苏联人想得太聪明了,如果他们是美国人、英国人,那么或许会用这样的欺骗手段,但是苏联人……”
  军官们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苏联军官就别说欺骗了,一直以来都是被德国军官耍得团团转。
  但是……正因为这样,苏联人一旦用一点手段,就很容易让德军上当。
  斯特莱克将军又问了句:“少校,如果苏联人的目标不是叶尔佐夫卡的话,你认为会是什么地方呢?”
  “科特卢班!”秦川指着地图说道:“那是我们防线的中点,然后沿着公路往南,直至国营农场一路平坦……这不仅适合装甲部队突破,而且还会将我们全都包围在科特卢班以东!”


第六百五十四章 进攻
  秦川这么一说,军官们基本就相信了,因为如果按这个思路走……之前会出现的问题比如叶尔佐夫卡地形问题以及雷诺克容易遭到攻击而使苏军再次被切断的问题都不存在了,苏军会歼灭科特卢班以东几个师包括第2装甲师在内的德军,在与斯大林格勒取得联系的同时还能获得29公里长的防御纵深。
  “有意思!”斯莱因上校摸着下巴说道:“这么说,苏联人变聪明了!”
  “不!”斯特莱克将军像是想到什么似的,说道:“不是苏联人变聪明了,而是我们不知道自己的对手……我昨天接到情报,苏联方面已经由朱可夫接手了斯大林格勒两个方面军的指挥!”
  德军军官们不由骇然抬起头,接着面面相觑,脸上都露出慎重的神色。
  秦川可以理解他们的这样的表情,原本他们就有些担心斯大林格勒会打成像莫斯科保卫战一样的战役,现在苏联人又把莫斯科保卫战的指挥官朱可夫派来指挥斯大林格勒战役,这当然会让他们心下发寒。
  “将军!”就在这时,几米外的通讯员拿着电话对斯特莱克将军说道:“隆美尔将军电话!”
  斯特莱克将军别有深意的看了军官们一眼,然后就接起了电话。
  “是,将军!”听了一会儿,斯特莱克将军就回答道:“不过,我们对此另有想法!”
  一小时后,第2装甲师就开始紧张的整备,然后浩浩荡荡的朝着叶尔佐夫卡方向开去。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小伊万诺夫卡朱可夫的指挥部……朱可夫之前就与斯大林格勒取得了联系并让他们配合空军侦察位于国营农场德第2装甲师的动向。
  话说要做到这一点说起来简单但真做起来却不容易,因为德军在完成对斯大林格勒的半包围过程中就一路切断大林格勒对外的电话线,这其中包括横跨伏尔加河至东南方面军的电话线也被炸断了。电台又因为在战斗撤退中丢失、损坏、故障等原因居然没有一台可以使用,结果使斯大林格勒与外界暂时失去了联系。
  不得以的情况下,斯大林格勒只能通过广播电台与外界进行简单的两次联系,直到东南方面军冒着德国战机猛烈的轰炸封锁为斯大林格勒送来了两部电台。
  通讯方式持缺乏和落后一直都是苏联军队的行动缓慢、指挥不畅的原因之一,在这场战斗中造成的结果,就是朱可夫能得到的信息和情报十分有限,因为它无法完成整条情报链。
  比如对第2装甲师的侦察情况,应该是侦察到第2装甲师离开国营农场,行驶在前往叶尔佐夫卡的路上,接着在叶尔佐夫卡发现德军坦克参战甚至确定是第2装甲师……这样才能证明第2装甲师已经上当了。
  但以苏联通讯设备的情况是根本做不到这一点的,这其中尤其是在德占区的侦察……有线电话被切断,无线电台根本没有,即便是有人侦察到途中没有坦克经过无法将情报传出去。
  原本朱可夫还希望以空中侦察机的侦察来确保这情报链的完整,但这个希望很快就落空了,因为德军很快就派出战机打下了苏军三十几架战机并再次夺取了制空权。
  于是,朱可夫只能在电台前来来回回的踱着步,焦急的等待着前线的消息。
  终于,叶廖缅科满脸喜色的抬头向朱可夫报告道:“朱可夫同志,叶尔佐夫尔的电报,发现敌人大量坦克投入战斗,估计是敌人的第2装甲师!”
  “嗯!”朱可夫点了点头。
  朱可夫忌惮的就是德国人这个第2装甲师,在此之前他仔细查阅过这个第2装甲师的资料,知道这个装甲师是在北非沙漠中一路征战过来的,战斗经验丰富而且装备精良……这指的不仅是这个师装备了大量的“四”号坦克,更是其步兵大量装备了被德国人称为P43的冲锋枪和火箭筒。
  前者可以有效的大面积杀伤苏军步兵,后者则可以在近距离上击穿所有苏军坦克装甲。
  于是,所有苏联军队在这支部队面前都显得不堪一击。
  这也是苏第4集 团军和第2集团军败得这么惨、这么快的原因之一……第2装甲师在这场战斗中充当锋利的枪头,突破第4集团军之后就如入无人之境般的左突右冲,就连刚刚生产下线的装甲列车都无法挡住他们哪怕只是一会儿。 
  而这个让朱可夫恨得咬牙切齿的第2装甲师,却正好挡在朱可夫要突破的重点……国营农场上。
  于是,朱可夫当然要想办法把它调出去,将其在叶尔佐夫卡拖住甚至用炮火封锁住它回援的路。
  第2装甲师上当了吗?朱可夫不敢确定,因为他知道这个师在战场上的表现十分灵活,通常只有它骗人的份而没有别人骗过它的战例。
  “朱可夫同志!”叶廖缅科又拿着一封电报报告道:“齐姆耶夫同志报告,他们遭到敌人顽强的阻击,无法继续保持攻势!”
  齐姆耶夫是进攻叶尔佐夫卡方向的第84步兵师师长,与它一同进攻的还有第坦克军的一个坦克团。
  又犹豫了一会儿,朱可夫就意识到自己这次行动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因为如果因为有疑心就下令部队撤退而什么都没做的话,一直急着催促自己进攻的斯大林肯定会问及原因,到时他就无法向斯大林交代。
  所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句话才是正确的。
  有时候甚至并不是怀疑,像斯大林之前的催促并不是怀疑什么,而是担心斯大林格勒的安危。
  但仅仅只是这样就会给朱可夫心理上造成莫大的压力,于是在关键时刻就会做出错误的决定。
  “进攻!”朱可夫咬了咬牙下令道:“目标科特卢班!”
  “是,朱可夫同志!”叶廖缅科应了声,然后朝后喊了声:“进攻!”
  参谋和通讯员立时就忙开了,各自用电话七嘴八舌的向前线传达进攻的命令。。。


第六百五十五章 科特卢班攻势
  在一阵炮弹和火箭炮的啸声中,朱可夫的科特卢班攻势就展开了。
  实际上苏军的科特卢班攻势并没有攻进城里,原因很简单,苏军是希望能用最快的速度突破德军的防线切断科特卢班东部德军与其主力的联系同时与斯大林格勒取得联系。
  因此这场战斗讲究的就是速度。
  在这样的考量下显然是不能以科特卢班城为进攻节点,这一方面是因为巷战更耗时,另一方面则是巷战不利于坦克部队作战。
  朱可夫定下的实际突破口是科特卢班郊外两里的39。7高地与库兹米希之间长达五公里的路段……占领高地就可以保护苏军侧翼的安全,同时在高地下方还有一个孔纳亚峡谷,苏军可以利用高地和峡谷构筑一道防线阻挡来自德军主力压力,然后苏军就可以放心的切断并吃掉科特卢班以东的德军。
  计划是很完美,但现实却很残酷。
  战斗一开始进行得很顺利,近卫第一集 团军司令莫斯卡连科亲自在前线指挥部队作战。 
  首批投入进攻的部队有配属近卫第一集 团军的近卫第38师、近卫第39师,以及坦克第军。 
  近卫第38师负责进攻39。7高地以及牵制科特卢班的德军,近卫第39师负责占领并沿着孔纳亚峡谷驻防,阻止一切有可能的从西面而来的德军的威胁。
  坦克第军是这场战斗的主力,它负责用最快的速度沿着两个近卫步兵师开辟的通道往斯大林格勒方向穿插,接着从侧面对科特卢班以东的德军发起突袭。
  从这方面来说,苏军的战术已渐渐成熟了,因为在这战术上已经可以看到一些德军“闪电战”的影子……虽然苏军永远也不会承认,但他们其实也一直在研究和学习德国的战术并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这很正常,甚至可以说天经地义,只不过因为苏军没有制空权而且通讯装备较落后所以学得都不是很像,战斗力也大打折扣。
  39。7高地半小时后就落入苏军手里……这个高地上只驻守一个营的德军部队,苏军集中炮火对其进行一阵猛轰,然后用两个团的兵力对其展开轮番冲锋,在付出五百多人的伤亡后,就全面占领了39。7高地。
  孔纳亚峡谷的占领也很顺利,这道峡谷是南北走向的,德军需要的防线是东西走向的,所以这道峡谷基本无人驻守,如果说有的话就只有德军在公路上设下的两个哨卡。
  只不过这两个哨口却给苏军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麻烦,因为哨卡设在交通险地,德军用机枪和50迫击炮驻守在一面是峡谷一面是峭壁的路口上,苏军几次冲锋都无法突破,直到一辆T34坦克隆隆的开了上来才解决了问题。
  接着坦克第军稍稍停留集结了下兵力,就朝国营农场推进。
  苏坦克第军由一个坦克旅一个步兵师和一个摩托化步兵师组成,总兵力两万三千人,坦克80辆。
  这兵力不算多,但第军军长帕韦尔金却一点都不担心,因为他得到的情报是在国营农场只有敌人一个步兵团在防守,并且那里的地形还一片开阔十分适合坦克部队作战。尤其是德国人的防线还是朝向斯大林格勒的。
  也就是说,第坦克军不但兵力装备占优,还是从敌人的后背杀上去。。。
  事实上,在通过39。7高地两个关卡后,地形就已经渐渐开阔起来。
  在一辆T34上指挥的帕韦尔金认为自己应该谨慎些,于是就拿着步话机下令道:“减缓速度,后面的坦克跟上,组成战斗队形,我们要一次就把他们击垮,明白吗?”
  “是,帕韦尔金同志!”
  坦克按照帕韦尔金的命令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