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决战第三帝国-第1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德军此时有这样的部队的话,那就不需要考虑了,把这些感化部队送上去,也可以算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了。
  问题就在于现在德军没有这样的部队。
  正在斯特莱克将军犹豫的时候,参谋就给了个建议:“将军,我们可不可以派罗马尼亚部队或是意大利部队……”
  参谋还没说完斯特莱克将军就举手制止了参谋的话。
  这个想法斯特莱克将军也有想过,但很快就被他否定了。
  原因很简单,仆从国的军队是有“脾气”的,这其中尤其是意大利和罗马尼亚
  前者因为在非洲的殖民地利比亚被盟军占领甚至本土还有被盟军进攻的危险,国内“选边站”的声音甚嚣尘上,如果德军再拿意大利军队做炮灰……就给这些人找到了借口在政治上对德国十分不利。
  类似的还有罗马尼亚、匈牙利等等,这些仆从国加入这场战争的意愿不是很大,更多的是带着一种投机或是不想得罪德国的心理,国内反对的声音一直都存在,斯特莱克可不想因为马马耶夫岗而影响到“盟国”的“友谊”。
  想了想,斯特莱克将军就问了声:“‘多拉’部队准备好没有?”
  “‘卡尔’准备好了!”参谋回答:“但是‘多拉’还需要几天时间!”
  斯特莱克将军点了点头,说道:“让他们等几天!”
  传到第1步兵团那的命令就不是“等几天”这么简单,而是让他们利用所有的工具构筑更坚固的工事,尤其是通往二线的交通壕。
  “他们这是要做什么?”埃伯哈德听到这个命令不由疑惑的问了声:“构筑坚固的工事,还有通往二线的交通壕?这不是矛盾的吗?”
  这表面看起来的确是矛盾的,构筑坚固的工事是为了就地防御,通往二线的交通壕则是为了撤退。
  但秦川却明白这命令中隐含的意思。
  “多拉!”秦川只说了两个字。
  埃伯哈德不由“哦”了一声。
  应该说这个策略是正确的,如果说“多拉”巨炮用于摧毁斯大林格勒的建筑或是密如蛛网的地道起不了多大作用的话,那么轰炸马马耶夫岗显然更有意义,无论是在战术还是战略方面。
  当然,德军是不会把这个准备过早的暴露在苏联人面前的。所以,时不时的德军炮兵还会朝马马耶夫岗上打一排炮弹,或是偶尔还会有几架“斯图卡”战机俯冲下来朝马马耶夫岗投弹。
  但显然苏军就乘着这个时候加强了马马耶夫岗的防御。
  这里说的防御指的不仅是苏军在马马耶夫岗上构筑工事,更是苏军在附近增加了防空火力。
  这些防空火力大多是布置在伏尔加河东岸……确切的说不是东岸而是位于伏尔加河上的沙洲。
  伏尔加河的特点就是落差小水流平缓,一条长692公里堪称世界上最长的内流河,总落差只有190米。
  水流平缓的结果就是河流中有许多由流沙沉积形成的沙洲甚至可以说是面积相当大的岛。
  斯大林格勒与东岸之间就有几个这样的小岛,苏军将大量的防空装备和部队布设在这些小岛上为他们运输物资提供防空掩护。


第六百八十八章 勒希林
  在此之前,苏联人的防空部队显然忽略了马马耶夫岗,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他们大量补充了马马耶夫岗方向的防空力量。
  这可以从空中接连被击落的几架德军战机可以看得出来。
  其中一架执行轰炸任务的“容克88”型轰炸机被苏军高射炮重创……秦川以及德军士兵看着一朵朵黑色的云团在轰炸机周围冒起,“容克88”一阵无规则的晃动,然后左边的引擎起火在空中盘旋着,缓缓朝北面降去,身后拖着一股黑烟,接着轰的一声在远处炸开。
  尽管这时间很短暂,但飞机后方还是落下一个白色的东西……一名飞行员成功跳伞了。
  (注:容克8A4型有四名飞行员)
  也许是因为风向的原因,这名飞行员的降落伞竟然不偏不倚的朝马马耶夫岗飘来。
  苏联人显然也发现了它,于是高射机枪和高射炮甚至是各种轻重机枪都朝天上开火。
  斯莱因上校马上命令炮兵观察员引导炮火压制,仅仅只用了几秒钟的时间,一片炮弹就果然的砸在了马马耶夫岗上……实际上,马马耶夫岗是个方圆十余里肉眼都能看到的目标,炮兵早就设好诸元了。
  第1步兵团的迫击炮也加入了轰炸的行列,苏军的火力很快就被压制住,整整半分钟没有声响。
  降落伞飘过第1步兵团的阵地,那名飞行员平安的落在战壕后方数十米远的位置,降落伞上满是窟窿。
  几名士兵冲了上去,抬着担架,然后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将飞行员推到担架上就一阵猛跑,跑到战壕前就一个飞跃跳了进去。
  那名飞行员早已被吓得面色苍白直喘粗气,不过医护兵给他检查过后却发现他除了身上唯一的伤口就是跃进战壕时被石头刮破的。
  “你真是个幸运儿!”医护兵戏谑的拍着飞行员的屁股。
  “你说得对!”飞行员这时才回过神来,他看了看对面苏军的阵地,庆幸的说道:“我的降落伞已经失控了,如果再飘过去一点……”
  顿了下,飞行员又补充道:“谢谢,谢谢你们,如果不是你们,我肯定会没命的!”
  看着被医护兵领下去的飞行员,维尔纳就吹了一声口哨,说道:“有时我真羡慕这些飞在天上的家伙!”
  “为什么?”面包师问。
  “因为如果是我们身处险境……”维尔纳回答:“他们肯定不会愿意用那么多炮弹压制敌人火力营救我的!”
  “我说他们会,维尔纳!”雅科普说。
  “什么?”维尔纳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
  “要不我们打个赌!”雅科普说:“你试试看?”
  士兵们愣了下,然后哄的一声就笑成了一片。
  驻守在战壕里不进攻也不撤退的日子,就只能依靠这样的小事情和小幽默打发了。
  当然,偶尔还会遇到一些罕见的情况……在敌我僵持的时候一批新兵补充进了第1步兵团。
  正如之前所说的,此时德军的训练营已经名存实亡,所以这批新兵是直接从柏林赶到就被丢到前线的。
  他们几乎被这场面给吓坏了,于是其中一些就偷偷的沿着战壕爬行,并将手高高伸过战壕的护壁,有时还会在外摇了摇以引起对面苏军士兵的注意……
  见此秦川只能暗暗摇头。
  许多士兵其实也看到了,但大家都心照不宣的不去阻止他们,因为这样的兵在前线往往生存不了几天,更糟糕的还是与他们协同的话还可能会被害死,所以让他们用这种方式回家未偿不是件好事。
  第五天,斯莱因上校那边终于下了命令。
  “十分钟炮击!”斯莱因上校说:“然后撤出阵地转移到二线,明白吗?”
  “明白!”秦川回答。
  “让士兵们做好防震准备!”斯莱因上校补充道。
  “是,上校!”秦川回答。
  虽然已经有过多次轰炸的经历,甚至轰炸强度可能并不会比巨炮小,因为航空炸弹的爆炸力度比起巨炮就有过之无不及,尤其是在非洲与美军作战的时候。
  但秦川还是忍不住对这款闻名于世的“多拉”及“卡尔”有些期待。
  随着几发红色的信号弹升上天空,炮声很快就响了起来……其实红色信号弹是完全没必要的,那只是为了让苏军误以为德军会发起进攻。
  接着就是大面积有榴弹炮炮弹朝马马耶夫岗倾泻。
  秦川等人当然没有心思观战,他们转身就沿着曲折的交通壕后退到了七百米后的二线。
  这主要是担心“多拉”、“卡尔”的精度不足误炸德军防线附近,其剧烈的震动就足以杀伤战壕里的德军士兵。
  接着秦川就大喊:“卧倒,注意防震!”
  士兵们当然知道防震是什么……身体尽量不要与地面接触而是用四肢撑着,这样从地面传来的能量就只有一小部份传进身体而不致于震伤内脏。
  或许是给前线部队更多的准备时间,又或许是“多拉”部队准备不足,秦川等了好一会儿还是不见炮声有什么异样,于是就忍不住从战壕里爬了起来往正被炮弹轰炸得满是尘土的马马耶夫岗望去。
  结果就在这时,天空中就传来一阵异样的呼啸声,是炮弹的呼啸,但更大声,更像是V1在空中高速飞行发出的声音。
  秦川刚想缩回头却已经来不及了,只听“轰”的一声巨响,地面一阵剧烈的晃动,以至于秦川都无法站稳差点跌倒在战壕里,让人感到奇怪的是马马耶夫岗上爆起的烟尘却并没有多多少……原本秦川还以为这么大的一发炮弹炸开应该会有一团类似蘑菇云一样的东西。
  后来才知道,“多拉”发射的是一种被称为“勒希林”的钻地弹。
  德军设计“多拉”是用它来对付法国的马其诺防线的,而马其诺防线又大多是地下工事,这就要求它的炮弹必须有钻地功能。
  “多拉”发射的这种“勒希林”炮弹就可以穿透8米厚的混凝土并在地下爆炸。
  也难怪维特斯海姆少将会想到用这些巨炮来对付斯大林格勒的地道。


第六百八十八章 勒希林
  在此之前,苏联人的防空部队显然忽略了马马耶夫岗,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他们大量补充了马马耶夫岗方向的防空力量。
  这可以从空中接连被击落的几架德军战机可以看得出来。
  其中一架执行轰炸任务的“容克88”型轰炸机被苏军高射炮重创……秦川以及德军士兵看着一朵朵黑色的云团在轰炸机周围冒起,“容克88”一阵无规则的晃动,然后左边的引擎起火在空中盘旋着,缓缓朝北面降去,身后拖着一股黑烟,接着轰的一声在远处炸开。
  尽管这时间很短暂,但飞机后方还是落下一个白色的东西……一名飞行员成功跳伞了。
  (注:容克8A4型有四名飞行员)
  也许是因为风向的原因,这名飞行员的降落伞竟然不偏不倚的朝马马耶夫岗飘来。
  苏联人显然也发现了它,于是高射机枪和高射炮甚至是各种轻重机枪都朝天上开火。
  斯莱因上校马上命令炮兵观察员引导炮火压制,仅仅只用了几秒钟的时间,一片炮弹就果然的砸在了马马耶夫岗上……实际上,马马耶夫岗是个方圆十余里肉眼都能看到的目标,炮兵早就设好诸元了。
  第1步兵团的迫击炮也加入了轰炸的行列,苏军的火力很快就被压制住,整整半分钟没有声响。
  降落伞飘过第1步兵团的阵地,那名飞行员平安的落在战壕后方数十米远的位置,降落伞上满是窟窿。
  几名士兵冲了上去,抬着担架,然后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将飞行员推到担架上就一阵猛跑,跑到战壕前就一个飞跃跳了进去。
  那名飞行员早已被吓得面色苍白直喘粗气,不过医护兵给他检查过后却发现他除了身上唯一的伤口就是跃进战壕时被石头刮破的。
  “你真是个幸运儿!”医护兵戏谑的拍着飞行员的屁股。
  “你说得对!”飞行员这时才回过神来,他看了看对面苏军的阵地,庆幸的说道:“我的降落伞已经失控了,如果再飘过去一点……”
  顿了下,飞行员又补充道:“谢谢,谢谢你们,如果不是你们,我肯定会没命的!”
  看着被医护兵领下去的飞行员,维尔纳就吹了一声口哨,说道:“有时我真羡慕这些飞在天上的家伙!”
  “为什么?”面包师问。
  “因为如果是我们身处险境……”维尔纳回答:“他们肯定不会愿意用那么多炮弹压制敌人火力营救我的!”
  “我说他们会,维尔纳!”雅科普说。
  “什么?”维尔纳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
  “要不我们打个赌!”雅科普说:“你试试看?”
  士兵们愣了下,然后哄的一声就笑成了一片。
  驻守在战壕里不进攻也不撤退的日子,就只能依靠这样的小事情和小幽默打发了。
  当然,偶尔还会遇到一些罕见的情况……在敌我僵持的时候一批新兵补充进了第1步兵团。
  正如之前所说的,此时德军的训练营已经名存实亡,所以这批新兵是直接从柏林赶到就被丢到前线的。
  他们几乎被这场面给吓坏了,于是其中一些就偷偷的沿着战壕爬行,并将手高高伸过战壕的护壁,有时还会在外摇了摇以引起对面苏军士兵的注意……
  见此秦川只能暗暗摇头。
  许多士兵其实也看到了,但大家都心照不宣的不去阻止他们,因为这样的兵在前线往往生存不了几天,更糟糕的还是与他们协同的话还可能会被害死,所以让他们用这种方式回家未偿不是件好事。
  第五天,斯莱因上校那边终于下了命令。
  “十分钟炮击!”斯莱因上校说:“然后撤出阵地转移到二线,明白吗?”
  “明白!”秦川回答。
  “让士兵们做好防震准备!”斯莱因上校补充道。
  “是,上校!”秦川回答。
  虽然已经有过多次轰炸的经历,甚至轰炸强度可能并不会比巨炮小,因为航空炸弹的爆炸力度比起巨炮就有过之无不及,尤其是在非洲与美军作战的时候。
  但秦川还是忍不住对这款闻名于世的“多拉”及“卡尔”有些期待。
  随着几发红色的信号弹升上天空,炮声很快就响了起来……其实红色信号弹是完全没必要的,那只是为了让苏军误以为德军会发起进攻。
  接着就是大面积有榴弹炮炮弹朝马马耶夫岗倾泻。
  秦川等人当然没有心思观战,他们转身就沿着曲折的交通壕后退到了七百米后的二线。
  这主要是担心“多拉”、“卡尔”的精度不足误炸德军防线附近,其剧烈的震动就足以杀伤战壕里的德军士兵。
  接着秦川就大喊:“卧倒,注意防震!”
  士兵们当然知道防震是什么……身体尽量不要与地面接触而是用四肢撑着,这样从地面传来的能量就只有一小部份传进身体而不致于震伤内脏。
  或许是给前线部队更多的准备时间,又或许是“多拉”部队准备不足,秦川等了好一会儿还是不见炮声有什么异样,于是就忍不住从战壕里爬了起来往正被炮弹轰炸得满是尘土的马马耶夫岗望去。
  结果就在这时,天空中就传来一阵异样的呼啸声,是炮弹的呼啸,但更大声,更像是V1在空中高速飞行发出的声音。
  秦川刚想缩回头却已经来不及了,只听“轰”的一声巨响,地面一阵剧烈的晃动,以至于秦川都无法站稳差点跌倒在战壕里,让人感到奇怪的是马马耶夫岗上爆起的烟尘却并没有多多少……原本秦川还以为这么大的一发炮弹炸开应该会有一团类似蘑菇云一样的东西。
  后来才知道,“多拉”发射的是一种被称为“勒希林”的钻地弹。
  德军设计“多拉”是用它来对付法国的马其诺防线的,而马其诺防线又大多是地下工事,这就要求它的炮弹必须有钻地功能。
  “多拉”发射的这种“勒希林”炮弹就可以穿透8米厚的混凝土并在地下爆炸。
  也难怪维特斯海姆少将会想到用这些巨炮来对付斯大林格勒的地道。


第六百八十九章 添油战术
  “多拉”只是巨炮的其中之一,除此之外还有三门“卡尔”及六门“伽玛”……这些原本是用于进攻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的巨炮在那没发挥作用却在斯大林格勒大显神威。
  一发发炮弹狠狠地砸在了马马耶夫岗上,每一次撞击都会造成类似地震一样的晃动。
  类似“勒希林”这样的钻地弹虽说主要是用来对付地下工事而马马耶夫岗上的苏军工事却是地面工事,但这却并不阻碍炮弹对苏军杀伤。
  原因是这些钻地弹钻进地层内爆炸虽说不能产生大量的弹片杀伤位于地表的人员,但其能量却几乎都被地面吸收,其产生的震动已足以将周围的苏军活活震死。
  所以,当德军再次占领了马马耶夫岗的时候,看到的苏军尸体大多都没有外伤,而是七窍流血而死。
  当然,德军派上去占领马马耶夫岗的兵力不多,只有两个排……事实上,德军一开始还抱着犹豫的心理,他们不知道苏军驻军还有多少人幸存,担心两个排不足以占领这个山岗,但很快就发现这个担心是多余的,驻守其上的苏军即便没有被震死也都被震晕而毫无反抗之力了。
  这样一来,马马耶夫岗的控制权就再次回到德军手中。
  这对苏军来说绝不是个好消息,因为二十分钟后德军巨炮再次发出怒吼,几发巨大的炮弹在中央渡口炸开……这一回,这些巨炮使用的就是榴弹,其炸开的样子即便是身在伏尔加河东岸指挥东南方面军的赫鲁晓夫都为之震撼。
  从这方面来说,这些巨炮还是起到一定的作用的,比如在打击苏军的士气上……苏军士兵会忍不住想,如果让这样的巨炮一发接着一发的朝斯大林格勒猛轰,那么斯大林格勒会怎么样?能守得住吗?
  动摇了苏军必胜的信念及坚守的决心之后,接下来的战斗就更容易了。
  但其实苏军士兵完全没必要这样想。
  原因是这些巨炮的炮弹并不多……“多拉”炮弹35发,“卡尔”75发,“伽玛”02发。
  这是由巨炮的炮弹很难运输而柏林至斯大林格勒的后勤困难决定的。
  这其中“多拉”巨炮炮管的寿命甚至只能勉强达到50发……其实至00发就会有炸膛的危险了,但由于“多拉”十分昂贵且在前线更换炮管基本不可能,所以使用维护手段并冒着危险再打50炮弹被认为是值得的也是应该的。
  不过苏联人不知道这些,所以他们会产生些恐慌那也是必然的。
  罗季姆采夫就是其中之一。
  他在之后又组织了“惩戒营”对马马耶夫岗发起了两次进攻。
  与之前类似,攻下马马耶夫岗并不困难,甚至可以说是德军主动将阵地让出来。
  但要驻守马马耶夫岗却是办不到,原因是德军随时可以用巨炮将马马耶夫岗“清空”。
  这其中罗季姆采夫也想过各种战术希望能回避德军巨炮的威胁。
  比如,只派出少量部队进攻马马耶夫岗。
  这个战术似乎是正确的,因为德军如果使用巨炮轰炸的话,就会为这少量苏军浪费弹药。
  但在这方面罗季姆采夫是完全想错了……要知道守在马马耶夫岗上的德军是第一步兵团的士兵,他们装备的是P43,即便是只有一个班、两个班,但他们的火力却比苏军一个连还要强得多。
  于是,罗季姆采夫派出的小部队根本对德军构不成威胁,德军三、两下就轻松的将其打了回去。
  再比如,罗季姆采夫希望能同样的用火炮的方法将德国人从马马耶夫赶下去……
  这想法本身没错,德国人可以用火炮加少量步兵驻守的方式控制马马耶夫岗,那么苏联人同样也可以。
  问题就在于德国人火炮的威力在某一时刻爆发出来的威力远不是苏军那种野战炮可以比拟的。同时苏军兵员素质和单兵装备也远不如德军,于是一次又一次的偿试又一次又一次的失败。
  无奈之下,罗季姆采夫只能把情况向崔可夫报告。
  “我认为直接占领马马耶夫岗的方案不可行,崔可夫同志!”罗季姆采夫说:“主要原因是马马耶夫岗已经被德国人的炮火锁定了,任何占领马马耶夫岗的行动都是毫无意义的!”
  崔可夫一直都在关注马马耶夫岗的战事,所以他很清楚罗季姆采夫说的是实情……罗季姆采夫当然不是懦夫,但这并不代表可以让他带着他的部队做无谓的牺牲。
  然而,明白是一回事,能否放弃又是另一回事。。。
  “罗季姆采夫同志!”想了想,崔可夫就回答道:“马马耶夫岗的重要性我想不用我说你也清楚,我们没有其它选择,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将它重新控制在我们手里!明白吗?”
  “是,崔可夫同志!”罗季姆采夫无奈的放下电话。
  其实这个结果他是知道的,因为这关系到斯大林格勒的补给问题,丢了马马耶夫岗这场仗几乎可以说不用打了。
  想到这里,罗季姆采夫只能咬了咬牙,说道:“那就只有一个方法了!”
  罗季姆采夫的方法也是个笨方法,但在战场上往往就是笨方法有用,这方法就是实打实的与德国人拼,打阵地战。
  在这种情况下要打阵地战,首先要排除的就是不能再让“惩戒营”上了,如果继续让“惩戒营”上,就还会陷入之前的那坑,要么被德国人少量部队打退要么就成批被炸死……其实几次冲锋下来,一千人的“惩戒营”已经所剩无几了,想用“惩戒营”打也没法打。
  罗季姆采夫想的方法就是……让近卫第3步兵师与德国人硬碰硬,也就是枪对枪、刺刀对刺刀。
  罗季姆采夫相信,近卫第3步兵师也是精锐,对阵德国人并非完全没有机会。
  当然,为了避免一次上去太多兵力而遭到德国人轰炸,罗季姆采夫决定在马马耶夫岗采用“添油战术”。


第六百九十章 笨方法
  所谓的“添油战术”,就是指使用小股部队逐次攻击的方法,就像给油灯添油,一次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