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决战第三帝国-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实客观的说,“斯图亚特”对“三号”坦克尤其是近距离的对阵两者是相差不大的,因为彼此都能击穿对方的装甲,那么穿甲能力强一些或是弱一些就没有多少差别了。尤其是英军“斯图亚特”还占据数量上的优势,如果拼死一搏的话鹿死谁手还真是未知之数。
  但战争这东西从来都是装备与人的结合,而人这方面士气和信心是很重要的,英军一上来就匆忙应战并在德军的强势打击中失去了士气和信心,再好的装备给他们只怕也会是同样的结果。
  “将军!”消息很快就传到了第7装甲师的指挥部,参谋急匆匆的向波顿少将报告道:“我们遭到德国人伏击,科林上校请求撤退!”
  科林上校是第七装甲师主力部队第七装甲旅的旅长,他同时也是个经历过一战建立过功勋的老坦克兵,他甚至参与并见证了英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首次使用坦克的过程。
  而他却在第一时间请求撤退……
  “不!”波顿少将回答:“不能撤退!”
  从坦克部队来说,科林将军的建议也许是对的……“斯图亚特”的速度快,打不过就跑,重整队形后再一决死战。
  但问题就是第7装甲师不只有坦克,它还有汽车、步兵、炮兵等等。更重要的是,波顿将军担心在这种情况下选择撤退会使部队失去抵抗意志被敌人像赶鸭子似的追杀。
  于是波顿少将就对参谋大声下令:“命令科林上校,把所有的坦克都派上去,一定要把敌人挡住!”
  “是,长官!”参谋应了声就把命令传达给了科林上校。
  科林上校听到这个命令时感到有些不可思议,但他也只是迟疑了下,就坚定的执行了波顿将军的命令。
  这很难说是谁对谁错,波顿少将与科林上校的想法都有各自的理由,只是波顿少将身处“猛玛”指挥车里处在队伍的后方并不了解前方的情况……
  第七装甲旅拥有两百辆坦克,按波顿少将的想法要是能一拥而上再加上步兵反坦克炮的配合,与德军还是有一拼之力的。
  问题就是英军已经出现了混乱,混乱就会出现堵塞。
  这也一部份是英军的素质和信心不足,如果是德军,他们在任何时候即便是以遭遇突发状况,每个部份甚至每个士兵都知道自己该往里走或者该做什么。
  英军没有这样的素质,于是有些人想往前冲有些人却想撤退,于是汽车挡着装甲车的路,装甲车又挡着坦克的路,步兵还在缝隙里凑热闹。
  开上去的坦克根本看不到敌人,眼前到处都是慌乱逃命的士兵,等看到敌人的时候还没来得及反应就已经被击毁了……
  最恐怖的还不是这个,挡淹德军坦克就分成了三队,中间一队继续在正面朝英军冲击,旁边的两队一左一右的朝英军两翼包抄。
  科林上校一看这情况就知道这场战没法打了,再这么下去只怕全都要被德军围歼,于是赶忙更改了命令:“撤退,全体撤退!”
  但这时已不能说是“撤退”,而是名副其实的“溃退”了。
  从秦川的角度看去,那就是黑压压的一片人,像涌起的潮水一样往相反的方向涌去,大炮、汽车等都被丢弃……由此也可以看出英军有多慌乱,要知道德军是装甲师,人的两条腿是无论如何都跑不过四个轮子的,所以英军想要逃生其实就只一种可能,那就是搭乘汽车逃跑。
  不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困难,用汽车逃跑也不容易,因为汽车是头朝着德军的,而且周围还到处都是人,除非是不顾一切的从战友身上辗过去,否则怎么也调不了头。
  有几辆汽车侥幸调了头准备加速逃走,下一秒却又被德军的坦克炮弹炸上了天……由于汽车上里里外外都装满了英军士兵,一发炮弹过去附带的也将他们都抛上了天,那些人在太阳下投射出一个个影子,等再次落回地面时就已经是一具具尸体了。
  有些英军士兵已经意识到自己无法从德军的枪口及炮口下逃出去,于是举起手选择投降。
  但德军坦克为了能更快的追赶上那些正在调头逃跑的“斯图亚特”坦克,丝毫没有减速的猛冲了上去。
  于是,一个个英军士兵被压倒在履带下,就像是汽车轮胎辗过长满庄稼的田地一样成排成排整整齐齐的倒下,在人群中留下与坦克同样宽度的一条条血路,这些鲜血被太阳一晒就蒸发到空气中,令人恶心的血腥味很快就弥漫开来。


第一百三十七章 俘虏(求订阅)
  德军坦克手的眼里看到的是英国人的坦克。
  坦克的重要性就不用多说了,在沙漠这样的地形,步兵许多时候都是在一片空旷中完全暴露的情况下进行长期艰苦的战斗,或者要在松软的沙土上顶着烈日挖掩体,或是在缺乏水源的地方忍受干渴。
  而坦克的情况与步兵几乎就是相反,那是一个20吨左右的大家伙,它可以装载许多补给……内部空间虽然小,但补给却可以成箱成箱的绑在外面。
  战斗时它们怒吼着喷射出火焰,就像有打不完的子弹,它们的装甲可以成为一个移动的掩体,同时也使他们能轻易的越过一道道灌木丛,只要路面结实、油量充足,它们还能毫不费力的跨过茫茫荒野。
  所以,在坦克手眼里最重要的目标就是敌方坦克,那同时也是对自己威胁最大的装备。
  于是德军坦克在作鸟兽散的英军士兵中来回穿插,将一辆辆正在转向逃跑的“斯图亚特”当场击毁。
  这其中总算是有一部份“斯图亚特”坦克利用其灵活性或是驾驶员熟娴的车技完成了转向成功踏上了逃亡之路。
  追击“斯图亚特”对“三号”来说却是十分痛苦,因为它面临一个很尴尬的选择:要么追击要么射击。
  追击其实没多大意义,原因是“斯图亚特”坦克的速度比“三号”快,追击的结果就是彼此间的距离越拉越大,而追击的同时还不能射击。
  射击就必须得停下而且停稳几秒后才能开炮,而这时“斯图亚特”坦克是全速逃跑,在德军坦克停下来时,“斯图亚特”就有可能已经驶进风沙中逃出视线外了。
  这与之前追击“玛蒂尔达”或是“瓦伦丁”步兵坦克不是一回事……“三号”坦克即便是实施短停射击也能追上“玛蒂尔达”。
  于是,“三号”坦克只能在最后击毁了几辆掉在队伍后方的“斯图亚特”后,就眼睁睁的看着他们绝尘而去。
  无奈之下,“三号”就只能转移目标把炮口转向了英军步兵……
  这一来又热闹了:“三号”坦克可不是英国人的坦克,它拥有并列机枪与航向机枪,随着一片机枪的怒吼,英军逃兵就像是被收割的庄稼般成片成片的倒了下去。
  另外还有坦克炮发射出的杀伤榴弹,还有履带……秦川这时才知道为什么有人会把坦克称作是“杀人装备”,它的每一部份都可以被当作武器:坦克炮,机枪,履带,甚至加足马力狠狠的撞上一辆汽车就可以将其撞翻。
  于是一场惨烈无比屠杀就在秦川面前展开了,鲜血、惨叫、残肢断臂……所有在和平社会无法想像的东西在这里都会变成常态。
  英军士兵很快就意识到抵抗没有意义也无法逃脱,于是纷纷举起了双手投降。
  战斗在半小时后结束。
  这场战斗英军第七装甲师几乎可以说被击溃了,两百辆坦克能逃出去的只有三十几辆,其它的一百多辆要么被德军击毁要么被俘虏。
  此外,德军还俘虏了两千多名英军士兵,一百一十五辆汽车和六十五门几乎完好的反坦克以及三十辆装满了燃油补给的汽车。
  而德军的全部损失就只有十五辆坦克被穿甲弹击穿无法使用。
  与之前不同的是,在这场战斗中德军缴获的是速度比“三号”更快的“斯图亚特”,而且还是拥有五挺机枪的火力对步兵压制的火力怪兽……
  “三号”坦克虽然性能优秀、安全性好,但主要的对手还是敌人的坦克。“斯图亚特”坦克拥有强大的压制步兵的性能就恰好可以成为“三号”的补充。
  奥尔布里奇上校是使用坦克的专家,他当然知道这一点,于是在知道缴获了三十三辆“斯图亚特”后就高兴得合不拢嘴。
  唯一的问题就是德军坦克兵对美式坦克十分陌生需要训练才能形成战斗力……但这其实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因为坦克的驾驶其实是相通的,更重要的还是车长、炮手等坦克乘员之间的协同,在这一点上德军又完全俱备。
  另一个大的收获就是那一百多辆汽车……德军装甲师就正需要汽车来运补给,没想到这一战英军马上给德军送来了。
  让人头疼的就是那些英军俘虏。
  两千多人聚在一块那都是黑压压的一片,把他们全都杀了吧,这么多人很难下得去手。放了吧,他们转眼间拿起武器就又会成为德军的敌人。
  最后没办法了,斯特莱克将军只能下令暂时将他们装上汽车控制住……就用刚缴获的汽车,反正空着也是空着,每辆汽车装四十人左右,五十几辆汽车也就全都装下了。
  而且对这些俘虏基本可以放心,甚至都不需要派士兵同车厢看管,原因很简单,方圆几十里到处都是荒漠,英军俘虏离开车队几乎就可以说是自寻死路……这又是德军对这些俘虏头疼的另一点:俘虏消耗的饮用水和食物可不在少数,而这些在沙漠中又是十分珍贵的。
  当然,对于那些受伤的英军俘虏,德军就不会手软了,在打扫战场时就将他们一个个击毙在死人堆里,或者就是将他们随便丢在哪个车厢里听天由命。
  不过说实话,前者或许比后者更仁慈。
  因为在沙漠里受伤而得不到必要的治疗,伤口很快就会感染发炎最后在痛苦中死去。
  后来秦川才知道,德军是有意识的选择后者。
  也就是把几个伤员分摊到英军俘虏中,让英军俘虏看着那些伤员在痛苦中慢慢死去,以此来打击英军俘虏的士气警告他们不要轻易逃走。
  这种方法很有效,那些英军俘虏都不需要捆绑就乖乖的听从德军的指令坐在后车厢里不敢有任何动作。
  甚至还有许多英军士兵在德军的命令下抢救并搬运物资……有些运输补给的汽车在战斗中被打坏了,其后车厢的物资就需要转运到汽车上。另外,还需要收集战场上被击毙的英军士兵的水壶……水是沙漠里最珍贵的资源,一点都不允许浪费。


第一百三十八章 闪电战(五更求订阅)
  战斗结束后,斯特莱克将军就指挥着部队做了个假动作……他让部队再次调头往开罗方向前进。
  斯特莱克将军的这种做法当然是对的,因为这个假动作不需要多少时间同时也消耗不了多少燃油(德军在战斗中缴获了第7装甲师的燃油,所以消耗得起),也就是说德军不需要多少成本,却可以起来迷惑英军的作用。
  至于消息会怎么传到英军指挥部那,德军并不担心……英第7装甲师有漏网之鱼,他们肯定会把相关情况向上级汇报的。
  果然,波顿少将带着残兵败将狂奔了一阵后,发现德军没有跟来,就放缓了脚步。
  让侦察兵回头侦察一番后,波顿少将就沮丧的给奥钦莱克将军发了一份电报。
  “将军!”波顿少将说:“第7装甲师完了!”
  “什么?”正忙着往开罗调兵遣将的奥钦莱克将军看到这份电报不由呆愣当场,然后就问了声:“完了是什么意思?”
  “德国人调头朝我们突然发起袭击……”波顿少将回答:“我们损失惨重!”
  “损失惨重是有多重?”奥钦莱克将军问。
  “我们只剩下三十五辆坦克,损失了五千多人以及大部份的火炮……”
  火炮这玩意原本是拖挂在汽车后与汽车一同行驶的,但英军士兵匆忙间把火炮解下来准备防御,逃跑时又来不及将它们挂回去,于是就全都落入了德军手里。
  “你是怎么做到的?”奥钦莱克将军再也保持不住自己的绅士风度,他毫不客气的在电报里写道:“我把全军最精良的装备都分配给了第7装甲师,可是你竟然抵挡不住德国人的一个冲锋!上帝,在此之前我还寄希望于你能将德国人歼灭,我真是太可笑了!”
  波顿少将无言以对。
  虽然波顿少将心里清楚这场战斗的失败并不是他一个人的过失……事实上,他是在执行奥钦莱克将军的命令,而在奥钦莱克将军眼里,战斗力似乎就只有坦克的性能,却没有士兵的训练及协同。
  但波顿少将又无法解释什么,因为现在任何解释都是苍白的,也都会被视作是一种借口……败了就是败了,这是军人必须面对的现实。
  过了一会儿,奥钦莱克将军又问了声:“德国人有多少伤亡?”
  波顿据实回答:“他们几乎没有伤亡,我们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对这个回答,奥钦莱克似乎并不意外。
  “他们现在在哪?”奥钦莱克又问。
  “他们应该又朝开罗前进了!”波顿少将回答。
  在这一战后,波顿少将隐隐觉得第7装甲师才是德国人的真正目标,只不过他不确定。
  “好吧!”奥钦莱克将军下令道:“你们原地驻防,澳大利亚第6步兵师七小时后就会赶到与你们汇合,然后一同朝开罗方向推进!”
  “是!”虽然波顿少将十分不愿意这么做,因为这会让第7装甲师的官兵们时刻承受着澳大利亚第6步兵师不屑的眼神及奚落,但他还是不得不服从奥钦莱克将军的命令。
  波顿少将不知道的是,他的担心根本就是多余的,因为澳大利亚步兵师在与波顿汇合前就遭到了德军的袭击。
  袭击他们的当然是第21装甲师,在波顿少将的残兵原地筑防的时候,第21装甲师已经从两翼绕过波顿少将的位置直奔澳大利亚步兵师而去。
  要找到澳大利亚步兵师并不容易,受风沙的影响只有几百米的能见度,两支部队也许就在不远的地方交错而过彼此却不知道。
  但德军侦察兵在发现第7装甲师残兵的位置后这个问题就解决了……斯特莱克将军猜测第7装甲师的残兵是在等待澳大利亚步兵师,于是就以残兵为起点向反方向派出大量的侦察兵侦察并一路留下侦察点。
  这是德军的强项,“闪电战”最重要的基础就是侦察,用飞机侦察、步兵侦察,得到敌人准确的情报后才用坦克快速出击攻击敌人的弱点。
  从这方面来说,第21装甲师这次打的其实也就是“闪电战”。
  接着,侦察兵很快就指引着第21装甲师进入正确的伏击位置,当澳大利亚第6步兵师顶着风沙和热浪迈着艰难的脚步前进时,突然前方就传来一阵发动机的轰鸣声,接着一排排坦克就有如天兵天将般的出现在他们面前。
  接下来的事就不用多说了,尽管澳大利亚第6步兵师战斗力要比英军强,但他们终归是步兵师,而且还被德军打了个措手不及,于是很快就在德军的攻势下溃退。
  但应该说,澳大利亚步兵师的表现要比第7装甲师好得多,在意识到自己遭到伏击时他们第一时间就将兵力展开形成一条大慨的防线,然后一边撤退一边布雷,同时还用反坦克炮反击。
  这使德军付出了二十辆坦克的代价而取得的战果却远不如与第7装甲师那一战。
  这就是素质和士气的重要性。
  秦川相信,如果同样的装备给澳大利亚步兵师而不是交给英国那些老爷兵手里的话,英第八集 团军的战斗力会提高很多。 
  但英国人显然是不会这么做的,即便他们知道这些……
  因为这么做一方面有损英国人的尊严,英国人是上等人,怎么可能装备比殖民军差。另一方面是信任问题,如果殖民军的装备比英军好,战斗力比英军强,那英军还怎么控制殖民军?万一殖民军造反怎么办?
  由此也可以看出……英第八集 团军虽然兵多将广,但因为内部矛盾等问题使其战斗力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 
  德军也有这方面的问题,德、意军就很难协同,但隆美尔却十分聪明的让德军主攻意大利军队负责守城……这几乎就把协同的问题解决了。
  当然,只是部份解决,德、意之间还是存在着许多分歧。
  直到这时,奥钦莱克将军才幡然醒悟。
  “上帝!”奥钦莱克将军说:“我们上当了,德国人的目标根本就不是开罗!”


第一百三十九章 澳大利亚步兵师
  德军的目标当然不是开罗,而是消灭英军的有生力量……只要能把英军有生力量消灭了,那什么战略要地、什么苏伊士运河,还不都是德国人的?!
  但奥钦莱克醒悟的已经太迟了,第7装甲师已经失去了战斗力,澳大利亚步兵师也损失惨重,他们在付出了两千多人的伤亡后甚至还一度有被围歼的危险……
  澳大利亚第6步兵师,这支部队的前身是澳大利亚帝国兵团第三师,这是一支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部队。
  当然,其中大多数一战的士兵已经退伍换上了新鲜血液,但军官大多数是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的老兵,他们知道该怎么训练手下的士兵或是怎么有效指挥部队作战。
  另外,澳大利亚殖民军比较特殊的一点是……
  其它的殖民军比如南非殖民军、印度殖民军,这些军队不仅是中、高级军官由英国人担任,低级军官同样也不例外……英军这是为了更好的控制殖民军,另一方面则是南非、印度等士兵素质太差,没有英国基层军官指挥他们作战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该做些什么。
  澳大利亚军队就不一样了,它从上到下基本都是澳大利亚人,只有最高指挥官或参谋是英国人……这也不是因为不信任澳大利亚军队,而是为了更好的与英军其它部队协同。
  会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一方面是澳大利亚人与英国人有共同的祖先……英国自十七世纪起就把罪犯流放到澳大利亚,所以许多澳大利亚人就是这些罪犯的后代,他们在语言、文化上都是相通的,澳大利亚也很认同英国是自己的母国,于是为英军作战就有很强的意愿和自觉性。
  另一点,就是澳大利亚士兵有着比南非与印度这些殖民军更多的战斗经验和更好的素质,所以他们有条件独立作战。
  这些就使澳大利亚步兵师的战斗力在北非可以说是首屈一指。
  就比如这场战斗,他们虽然掉进了德军装甲师的埋伏并遭受惨重的损失,但却临危不乱积极组织防御。
  最后他们竟然退却到一座山丘就围成了一个环形阵地固守……这个做法显然是正确的,因为身为步兵师的他们再怎么跑也跑不过坦克和穿甲车。
  停下来固守比如在阵地前埋下地雷再居高临下的布置反坦克炮,就可以利用地形尽可能的削弱敌方坦克的战斗力……坦克炮的仰角有限很难打到山丘上的澳军,同时坦克开上凹凸不平的山丘会因为车身不水平而很难瞄准。
  这些都是澳大利亚步兵师经验丰富的一种体现。
  接着,澳军又召来了英军的战机与其协同几次打退了德军的进攻……这让德军乃至斯特莱克将军都感到有些意外,原本他还以为第21装甲师能轻松击溃澳大利亚步兵师的。
  另一个感到意外的就是波顿少将……同样是被德军偷袭,澳大利亚步兵师就打得有模有样的,而第7装甲师却是全军溃退甚至都没有时间召来战机协同作战,这让波顿少将觉得颜面尽失。
  斯特莱克将军没有在澳大利亚步兵师身上浪费太多的时间……如果德军全力进攻的话是有能力突破澳大利亚步兵师的防线并将其彻底击溃的,但却没必要这么做。英军战机已经发现德军装甲师的位置,继续这么打下去第21装甲师也要遭受惨重的伤亡,用宝贵的坦克去换敌人的步兵……斯特莱克将军不会做这种傻事。
  这一战德军的收获就是车队的后车厢里又多了一千多名澳大利亚俘虏……英军和澳大利亚军成功的以俘虏的身份在这里会师了。
  另一边,奥钦莱克将军几乎是歇斯底里的不断发报询问:“德国人要去哪里?他们在哪?”
  “将军!”澳大利亚第6步兵师师长阿奇尔少将在侦察后就回答:“他们也许是回西迪欧马!”
  “西迪欧马?”奥钦莱克将军问:“他们去那里干什么?”
  “我不知道!”阿奇尔回答:“他们或许是想打回托布鲁克!”
  奥钦莱克将军拿着电报自言自语道:“打回托布鲁克?这不可能!他们在沙漠里来回奔走,已经没有足够的补给打回托布鲁克了,除非……”
  接着奥钦莱克将军就张大着嘴巴半天也合不拢。
  “发生了什么?将军?”里奇少将见奥钦莱克将军脸色不对就问了声。
  “他们确认过西迪欧马的补给被炸了吗?”奥钦莱克将军问。
  “当然,将军!”里奇少将回答:“德国人怎么可能会把补给留给我们……”
  话还没说完里奇少将就意识到问题出在哪里了。
  “天哪!”里奇少将说:“他们不会只是做做样子骗过我们吧,他们没有炸毁那批补给!”
  奥钦莱克将军二话不说马上联系第7装甲师及第6步兵师,得到的结果果然如他们所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