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民国之铁血少帅-第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他对面坐着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的穿着元帅服的老人——保罗·冯·兴登堡,这位七十一岁的老人的年纪并不影响他的决断力。
  要知道今年1918年,在威廉二世的支持下,鲁登道夫先后发动了索姆河攻势利斯河攻势、埃纳河攻势、努瓦永…蒙迪迪埃攻势、香槟…马恩河攻势。
  虽然这些攻势往往都获得了初期的成功,由于后劲不足,最后都遭到遏制。
  但这并不妨碍体现他在战略战术方面的指挥能力,可以说,他是一位合格的德国总参谋长。
  现在这两名德国举足轻重的人物都在为一封来自东方的电报而焦头烂额,这传出去恐怕会吓得一批人掉大牙吧!
  威廉二世踱步了一会,才在兴登堡对面坐了下来,喝了口茶,这种来自东方的饮料深的他的喜爱,据说这还是东方大国的那个军阀特地收罗来送给他的‘极品铁观音’。
  这种苦中带甜的饮料,毫无疑问,比那浓郁的咖啡,更适合他这种五十几岁的老人。
  然后缓缓说道:“元帅可看完这封电报?觉得如何?”
  兴登堡抿了口茶,慢慢说道:“不知皇帝陛下以为我国现在的局势如何?”
  威廉二世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说道“我国现在正处于守势!”
  “何止是守势,陛下对我国局势看得太乐观了,经过上半年的战役后,我军迫不得已采取防御战争。
  其实这只是英法在等待美国援军的到来,想要一举歼灭我军,不然我军,哪能这么悠闲的布置好防守阵地,对面的美军已经汇集了三十万,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如果等他们开始进攻,我军现在的齐格飞防线都未必抵挡得住协约国军队的攻势。
  正如东方的那个冯少帅所言,我军的失败是必然的,只是时间早晚而已,如果我国还想崛起,不妨答应他的条件。”
  其实这些东西,威廉二世并非完全不知道,就比如美军冠绝世界的火力使得他们在进攻防御阵地时候,毫无疑问拥有巨大优势。
  而德军如果仅仅是战场不利还好,但是德军因为连场大战,战备物资已经不足,武器装备也略显窘境,光靠德国的兵工厂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他们不像英国,殖民地遍布世界,所以根本不担心战略物资,更何况现在有美国这个生产大国给他们提供武器装备,简直是源源不断。
  更重要的是,德国内部的布尔什维克思想弥漫非常迅速,这让他不得不防,要知道这所谓的布尔什维克整垮了数百万沙皇军队,就连沙皇都被他们杀了。
  作为德国历史上并不逊色于他父亲的皇帝,威廉二世并不是一个乾纲独断的‘独夫’,他在吸取属下意见这方面,显然并不逊色于威廉一世信任俾斯麦。
  所以兴登堡的话,让他陷入沉思,‘到底值不值得?’在激烈的思想碰撞下,为了德国的未来,他还是同意签订这份合约,并且暗地里下了个更疯狂的决定。
  等待在福州大帅府电报室的汉斯,接到德国发来的回电之后,立刻就转告冯庸了。
  于是,在1918年六月二十日,德国与中国东南自治政府签订了《德国与东南自治政府秘密条约》简称《南华密约》。
  这份秘密条约规定:德国无条件将占领的苏俄领土上的各种工厂设施转交给南华政府,并且将克虏伯公司、蔡司公司、日耳曼尼亚造船厂的各项先进技术与南华共享。
  威廉二世默许兴华集团在德国招聘技术人员的行为,要知道,这样做,无疑是将人才送给南华政府,可他不在乎!
  南华政府需要付出的就是,承担这些德国在华人员薪金。
  不过威廉二世和冯庸的明白,甚至心照不宣,德国付出的这些不仅仅是交好,更重要的是,德国在为以后做铺垫。


第两百五十一章 计将安出
  威廉二世用这些身外之物,为德国换来第二次崛起的机会,而冯庸也守信,战后不遗余力的扶持德国。
  这不仅仅是诚信,更是战略,中国需要一个欧洲强国作为自己的盟友,而战败的德国是最好的选择,没有之一!
  要知道德国现在占领的苏俄领土可不是远东那些比较落后的地方,而是包括后世的波兰在内的精华西部工业区。
  这部分领土足足占了俄国工业力量的五分之二,不然德国也不会对它垂涎三尺了。
  有了俄国五分之二的工业力量,东南政府在硬件上足够超越日本了,而在软件上,德国一大批技术人员的到位足够支撑这些工业。
  克虏伯公司、蔡司公司、日耳曼尼亚造船厂的各项先进技术的传来,必定使得东南政府的造船业、飞机制造业、光学仪器业、兵工厂得到极大的发展。
  要知道克虏伯公司现在研制出来的210mm榴弹炮可是世界屈指可数的先进陆军重炮,而它的410mm50倍舰炮技术也是不逊色世界任何一个国家。
  蔡司公司的光学仪器就更不用说了,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和它媲美的。
  要知道美日在一战后都是靠着掠夺德国的技术成为不逊色于英法的军事强国,这些东西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东南政府的短板。
  可以说,这份合约短时间能够让东南政府成为不逊色于日本的世界二流强国,如果消化完这些东西,恐怕东南政府都能跟欧美掰腕子。
  签下合约的那一刻,冯庸整个人笑得跟茶花一样。
  在这个不巧的时候,汉斯说了句煞风景的话,“少帅阁下,这些东西恐怕不是那么容易运到远东的,要知道整个欧洲都把我国封锁了。”
  “不不不!协约国自然不会允许同盟国的船只和贵国互通有无,但是怎么会禁止同是协约国的我们呢!
  要知道我国可是派遣了大量劳工去支持协约国的,而我国只需要派遣远洋货轮从地中海进入黑海即可,而贵国将东西运到敖德萨,要知道那片,无论是奥匈帝国还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都是贵国的盟友,而敖德萨这片地区都在贵国的控制之下,难道贵国也搞不定?”冯庸怀疑的说道。
  ‘好吧!这个臭屁的东方冯少帅已经将什么都计划好了,看样子也不容许我们说不’汉斯心道。
  “汉斯阁下,现在不如谈谈贵国所需要的物资吧!我方准备在这次派遣货轮的时候一并将贵国所需的物资运送到敖德萨去,要知道,现在只有那个地方才是最安全的交易地!”
  “当然,我国也是这么认为的,我国皇帝陛下决定向贵方购买一千门民国十七式81mm迫击炮、两千挺马克沁重机枪、p18冲锋枪五千只、75mm野战炮两百门,不过我国现金流窘迫,所以暂时用金子来购买,不知可否?”
  “自然,以我方和贵国的的关心,这点小事自是可以的!”
  其实冯庸内心开心不已,从后世来的他知道,只有黄金才是硬通货,这也是为什么后世各个国家都争相设立黄金储备,以美国为首,所以这批黄金交易实际上是他赚大了。
  冯庸接着说道:“贵国布尔什维克思想已经到了即将爆发的地步,恐怕会危及贵国皇帝陛下。
  所以我方准备赠送一万只民国一八式半自动步枪给贵国皇帝陛下武装近卫部队,这批物资,预计月底能够送达,到时候希望贵国的东西准备好!”
  “没问题!”汉斯拍着胸脯保证道。
  德国是个高度集权的君主制国家,虽然比不了现在东南政府、冯庸一家独大的情况,但是也有超过各国的执行力。
  次日,
  “进来!”
  冯庸正在仔细思量,桌子上是特殊事务统计局送来的,关于川康那边的情报,包括哪些军阀喜欢的小老婆是哪个,都写得清清楚楚。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毫无疑问,东南军下一步的用兵对象是西南,如果想要一举拿下川康滇黔,那么必须要将他们研究透彻。
  西南局势可比东南来得复杂,滇黔还好说,唐继尧一家独大,可是川康这地方,从辛亥大革命开始,‘十国大封相’就没停过。
  就说最近的吧!先有武备系珠玉在前,后又国民党两派龙争虎斗,着实是热闹呀!
  现在的川康,以国民党熊克武、杨庶堪为首,熊克武掌军,杨庶堪主政。
  军队是维持政权统治的基础,而川康国民党势力却也有着龌龊,分为两派,九人团以熊克武为首,实业团是以谢持为首。
  九人团都是留学日本的同学、同乡,而实业团则是来自同盟会中四川高等学堂和通省师范学校学生以及四川教育界同盟会党人,试问理念不同,如何能够和平相处。
  双方围绕四川的军、民、财大权,展开激烈的争夺,不惜刀兵相向。
  虽然,日本军校出身的九人团在带兵打仗上,比实业团也好不到哪里去。
  可禁不住人家有日本方面的支持,别的不说,就说‘熊军’手里拿得金钩步枪,小口径山炮,虽然都是淘汰货,但比起曼利夏这种老货来说,那还是蛮强的。
  去年下半年,实业团被九人团压制得都抬不起头来,地盘不断缩水,差点就被扫地出门了。
  如果不是冯庸用大白菜的价,向他们出售的一批毛瑟98步,恐怕他们现在,是死是活都不知道。
  就是这样,东南与川康的实业团拉上了线,实业团本身就是亲近福建的,要知道,他们一开始就是在陕西组织了一个牧场,以实业为根据,吸收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伺机而动。
  所以他们对福建苦修内功、一招天下知的举动,颇有好感,谢持数次派人前来福州交流感情。
  这也为冯家在西南插下了一根钉子,就连今年东南大战缴获的北洋军装备,冯庸全都给了他们,好家伙!那可是足够武装数万人的轻重武器呀!
  作者 铁帅 说:话不多说,爆更继续!兄弟们加油!嗨起来!


第两百五十二章 钱风不正何以正天下
  要知道北洋军的武器装备,虽然是汉阳产得,但是比起国内其它军阀来,这些武器可以说很先进,要知道他们从列强那里购买的,都是市面上的淘汰货。
  有了这批汉阳造,实业团大肆扩军,手下差不多有八万人了,这不是那种拿着长缨枪的民防团,而是实实在在,以民国军制编成的正规军。
  这也让谢持胆子大了,一下子派了两个师,出兵西康,并且顺势拿下整个西康,建立以川西、西康为主的根据地。
  不过,西康、川东多是渺无人烟的高原地带,无论是人口还是经济,比起川西来,都略逊一筹。
  且不说,熊克武占据的以成都为主的川中,是整个川康地区最为繁华的地带,就是以重庆为主的川西,那也是个四通八达的地界。
  所以双方现在势均力敌,你来我往,打得不可开交。
  就形势来说,熊克武得到日本人的支持,谢持得到东南支持,算是平分秋色,但是日本人的支持可以从各个方向抵达成都,可东南只能通过陕甘边界抵达雅安。
  可见端倪,假以时日,东南的支持力度不一定能够超过日本,到时候,九人团和实业团谁胜谁负就未可知了。
  。。。。。。。。
  次日。
  “今天这是什么风,吹得你们二位呀!”冯庸笑道。
  刚进门的周世辅、王家俭却是一脸苦笑,他们对冯庸这副玩世不恭的样子很无奈。
  平时,冯大少帅都是一副智珠在握的样子,看起来颇具威严,可私下里,那叫一个变化莫测,时而顽劣、时而严峻,让人摸不清楚性子。
  当然,他们也不是第一个对此表示无奈的人,要知道人家蒋百里先生都说了‘少帅尚年幼,毋须拘谨,该放开的还得放开。’
  于是,冯庸索性就撇开了那般严肃,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整天耷拉着张脸,跟老头子一样,那叫怎么回事!
  原来是因为情势危急,他身为‘先知者’,不得已变个样子,扭转局势,让自己和家人能够在这个乱世活下去。
  可现在,冯家坐拥东南七省,虽然谈不上权倾天下,却也自保无虞,所以没必要向以前那般小心翼翼。
  如此倒显得他这个中国第一大军阀之子不堪造就,平白在所有人面前丢份。
  不说袁大头的大公子以前嚣张跋扈,就说原来他也是那奉天城里排得上号的,精气神也得壮起来不是!
  以他的年纪,有些盛气凌人,别人不会觉得有猫腻,倒是像老头子一般严肃,那给人的印象就过于迷离了。
  这样做也有利于他同这个世界相融合,虽然重生之事过于荒诞,但世界上什么人没有,保不齐露出马脚,被有心人发觉了,造成不必要的慌乱!
  “少帅!我们是被这东南的钱风吹来的,这风吹得有些变化莫测!”
  “什么?你的意思是我东南金融市场有问题?”
  冯庸并不迷茫,周世辅说得意思很浅显,当然,相对于他来说。
  ‘金融市场?’这个新鲜的词引起了他们两的关注,其实这个词并不是没有出现过,只是在中国很少有人用,自然就不常听见。
  “其实也没那么多道道!就是我东南的钱有问题!”周世辅用平凡的话解释了他的来意。
  而王家俭顺势说道:“少帅,就全国来看,市面上以‘袁大头’为主,另外还有很多外国铸造的银元,都叫“大洋”。
  其中日本人的“龙银”占据了五分之一的市场,墨西哥的“鹰银”、英国的“执叉银”、荷兰的“妇女执花银”等合起来才占据五分之一的市场。
  另外,法郎、英镑、美元、马克、日元这些外国纸币在我国也是多有人用,远的不说,就说我们政府的外汇都是用的美元。
  不同的银元购买力和汇率也不一样,这就给我们政府工作出了难题,现在我们财政部门暂时用美元作为交易货币。
  原来地盘小,所以好管理,但是现在吧!我们就是把财政局所有人都用上,一人监管一种钱都应付不来!”
  冯庸点了点头,一说钱,他就明白这个症结了,民国的货币是所有朝代里面最混乱的,民不聊生也有钱的一部分功劳。
  自清光绪十五年开始,清政府统一铸造银元,但是民间受铜钱、白银、金子三类‘货币’的影响很久,所以清政府的银元反响平平。
  辛亥大革命之后,提倡去旧出新,就钱这方面,银元才真正起到主流货币的作用。
  由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不同意,矛盾颇深,更何况,铸钱这是一个一本万利的事情,谁都想干,所以各地纷纷铸钱,你要说他私铸,那也不是,人家打着为国铸钱的名义。
  再说,你中央政府也管不了他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索性给了所有铸钱的地方军阀官方名分。
  这样一来, 银元就变得五花八门了,就我国自己铸造的大概有二百多种,而外国银元也有三、四十种,可见其一般!
  样式差不多,统一为圆形含银钱币,但是这个重量、含银量可针灸差别大的,试问百姓喜欢什么?当然喜欢含银量高的。
  可是没办法,地方军阀强制使用他们铸造的大洋,这就让民怨无法抒发,一直憋着,等到适当时候,战争由此而起。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14年,这个时间,正好是我们的袁大头总统当政。
  同年2月7日,袁大头用大总统的名义宣告全国,实行《国币条例》及《国币条例施行细则》。
  里面的主要内容是规定钱币的铸造发行权属于民国政府,也就是北洋政府,至于原来的各种自己国家的银元,由民国政府兑换并改铸。
  在刚开始实行这份条例的时候,为了不造成民间的纷扰,或者说大的动荡,所以暂时允许这些大洋的价值等同于国币1元的价值。
  毕竟世界上最能扰乱人心的东西,莫过于钱了,每一种钱的发行都伴随着血雨腥风!


第两百五十三章 威武‘袁大头’
  《国币条例》规定国币种类有银币4种壹圆、中圆、贰角、壹角、镍币一种五分、铜币五种二分、一分、五厘、二厘、一厘。
  而这种钱最大的特点就是,正面刻印我们袁大总统的侧面头像,还有发行年号,背面铸嘉禾纹饰与币值。
  所以民间也称这种大洋叫做‘袁大头’。
  当年钱币的换算关系和后世的一样,都是十进位制,1元等于十角,一角等于十分,一分等于十厘。
  袁大总统的《国币条例》,受到全国各地方的响应,天津造币厂首先铸造,南京、广东、武昌等造币厂也陆续铸造发行袁大头银元,倒是一呼百应!
  嘿嘿!能不答应吗?相比于铸钱这种财源滚滚的好事,各地军阀更在乎自己能不能活下去,要知道,世界上最可悲的事情,莫过于有钱没命花。
  这是建立在北洋军强大的实力之上,谁要是敢说一个不字,北洋政府就有了讨伐的理由,就这个档口,没人愿意当出头鸟。
  ‘袁大头’的流通不仅仅是北洋军实力的证明,更是百姓的认可,要知道,看一种钱的好坏,首要看含银量,其次看外观。
  而‘袁大头’的外形很漂亮,妥妥的圆形,就跟天上的太阳一样,钱上雕刻的图案也很新颖,最重要的是,它具有明确的重量和成色,容易识别。
  这也就是为什么袁大头银元在短时间内流通全国,因为老百姓喜欢并且接受呀!
  很快,这种北洋政府发行的货币,在国内金融市场上,成功取代了清朝的龙洋,成为流通领域的主要货币。
  这也从侧面体现了袁大总统的政绩,这个货币改制让全国百姓都知道有他这么个人,就算是他死了,只要‘袁大头’流通,他的名字就会一直留在百姓心里。
  说实话,北洋政府并不足以震慑全国军阀,真正震慑全国的是袁大总统这一个人,他就相当等于战略性武器。
  所以在他活着的时候,‘袁大头’只有一种分量,也没人敢去乱搞。
  就算在他倒台之后,这个货币一时间也没人敢动,虎威犹在。可他死之后,各地军阀再也按捺不住,一时间,造币厂林立,所有军阀发行的银元的分量都不一样,规格不一。
  这能够得到百姓的认可吗?当然不能,可它为什么还能流通,因为各地百姓在军阀的强制要求下,不得不使用这种劣币,不用就得杀头,谁敢忤逆?
  钱币混乱导致金融市场动荡不安,这也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不便。
  早在福建政府成立的时候,财政部门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众人发现少帅冯庸,无论是在什么场合,都使用美元作为支付货币,所以他们也就想当然的采用美元作为暂时交易标准货币。
  可这毕竟不是长久之道,现在的东南自治政府等同于一国,货币乃一国经济之命脉,怎么能控制在别国手里。
  “你们的意思是?”冯庸当即问道。
  既然周世辅和王家检二人会主动提出这个问题,那就说明他们已经有了应对的办法,不然也不配身居高位不是!
  “经过我们财政部和政府的同意协商,决定正式制作并发行属于我们东南政府自己的货币!”
  说到这,王家检和周世辅不禁眼巴巴的看着冯庸。
  冯庸却是一脸懵逼,几秒之后才反应过来,然后说道:“既然这样,那就由财政部起头成立一个中国华夏银行,由华夏银行掌管发行货币的职责。”
  而这点恰恰也是周世辅二人来找冯庸的真正目的,毕竟这东南是由冯家说了算,发行货币这么重大的事情,还得有个人拍板不是。
  虽然平日里,冯家父子很宽容,把大权都放手给他们,可为人臣子,该尽到臣子的本分。
  “这样,到时候我发布一则通告,公务员和军人强制性作为华夏银行用户。”
  毕竟这是东南自治政府自己开办的华夏银行,总不能光靠印钱发钱吧!还是得有自己的收入渠道。
  而作为军人,他们的收入毫无疑问是最为稳定的,而他们的忠诚就不用说,只要冯庸一声令下,保证所有人都是华夏银行都是铁杆储户。
  所以冯庸决定,以后华夏银行的储蓄用户都是政府公务人员、军队人员。
  至于百姓就交给其它股份制私有银行,当然这个也得有,他的心里已经有了计较。
  偌大一个东南,总不能只有一个公有银行吧,这不利于金融业的发展,一味地公有制并不代表就更好,只有两者兼容并蓄,才能真正促进经济的发展。
  这是经过后世检验的真理,要知道后世的大开放之前,国家还是一贫如洗,可开放之后,不到几年,就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可见其一般。
  当然,私人银行的成立不是一件小事,这年头,成立银行并不是件好事,要知道老百姓根本就把钱存在银行。相比于银行,他们更相信自家的火炕或者夹墙,没有用户的银行就是个表面货,光是亏损都能压死人。
  这其中就需要有人带头,并且打破老百姓的顾虑,东南七省的公务员的家属,就是一个好选择,有他们带头去银行办业务,百姓必定会蜂拥而至,到时候还会缺储户?
  不过这很严肃,要知道东南这么多公务员的家属,全都存钱在一家银行,一旦有什么事,必然会让东南翻天覆地。
  所以必须要找一个信得过的人,而这个人,冯庸已经选定了,就是曹百万,作为东南商业协会会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