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逆流伐清(稀松)-第1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从这些事例上可以看出,海外华侨有着强烈的爱国之心,更希望有强大的母国作为后盾。因为,依靠别人终究是被动的,就象浮萍,只能随风流而动。赚到的财富亦是空中楼阁,为他人作嫁衣裳。
就算是排除政治权力,而只从经济利益考虑,与已经拥有半壁河山并且日益稳固的明朝政权搞好关系,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对于海外筹款,朱永兴嘴上说得谨慎保守,心中还是很乐观的。而且,在最早支持南明的暹罗,已经有很多华侨华商采取了实际行动,给予了明朝政府很大的帮助。当然,这些华侨也在商贸中赚到了利益,并且被承认了试行中的双重国籍,摆脱了“弃民”的帽子。
借力于四面八方,从别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寻求突破,这正是朱永兴所长。单从筹措物资钱财方面,就早已经把满清甩得看不到影儿了。
尽管朱永兴在生活上照比历史上的帝王要简朴得太多。但崇祯还穿过补丁衣服呢,却依然没有钱粮赈济百姓,支撑战争。所以,仅仅在这方面,群臣便异常钦佩,钦佩朱永兴能在惠民的同时。还能筹措越来越充裕的物资来进行跨海登陆。
山东战事作为北伐的序曲,虽然暂时还面临着物资供应的困难,但只要挺过这段时间,光明的坦途便会出现在眼前。这是很多人都能够预见的结果,这从战略的主动权被明军所牢牢把握,便能看得出来。
虽然短期内难以在山东继续增兵,但明军还有水师可用,渤海湾广阔的海岸线使他们可以进行有效的牵制和袭扰,为战局的稳定争取时间。
为了统一指挥水陆大军。匡国公皮熊带着一些年轻的参谋赶到了山东,组建了前敌指挥中心,使陆军和水师能够更有效地协调配合。
“魏将军,最快也要半个月,才会有第二批兵力投入山东,或许时间还有更长些。”匡国公皮熊在第一次军事会议上,便郑重地告诉了魏君重具体的情况,也就否决了魏君重要增加龙骑兵的请求。“在这段时间里,只能依靠现在的兵力。并在本地招募,来支撑战局。你要知道,现在不是兵力多少的问题,而是后方筹措物资的困难。”
“末将知道后方的难处。”魏君重犹豫了一下,解释道:“但以目前的兵力,确实难以扩大战果。最理想的情况也便是在胶东(胶东。名称来源于秦朝胶东郡,因处胶莱谷地或胶潍平原及其以东地区而得名,是东、南、北三面环海半岛地区)站稳脚跟,再向外掠地扩展便力有未逮。”
“圣上与总参谋部的意思也是如此。”匡国公皮熊指着地图说道:“不要求急攻猛进,能稳固占领胶东地区。便是胜利。陆军或许有些单薄,但满清要调集军队,也要花费时间。况且我军有水师助战,三大舰队的陆战兵力加起来亦有七八千,运用得当的话,也差不多够了。邓将军,你说呢?”
靖海侯邓耀点了点头,胶东地区三面环海,水师确实可以发挥极大的作用,使清军因为担心侧后方而不敢过于深入,“陆战队可以上岸助战,或者袭扰牵制,想必会使清军有所忌惮。”
“圣上殚精竭虑,四方筹措,我等也要为圣上分忧。”匡国公皮熊用手指在地图上虚划了一下,正是胶东半岛最东端的一小块,“哪怕是只占据这么大的一片,只要能坚持下来,圣上亦不会怪罪。”
“国公所言极是。”魏君重在地图上凝视半晌,释然一笑,说道:“末将要求增兵,亦是想扩大战果,或许能一举占领山东。若是以稳固地盘为要,依目前的兵力,再有水师助战,清军又能奈我何?不是末将夸口,这一师兵力,是精锐之师,能抵挡数倍清军。”
“精锐之师,亦是百胜之师。”匡国公皮熊赞赏地看了魏君重一眼,说道:“成军最早,胜绩最多,连圣上,亦是金口褒奖。山东呢,正是魏将军和邓将军再创辉煌之地。北伐之头功,非二位莫属。”
“另外——”皮熊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之前的计划还是要努力实现,从现在到明年开春,在山东至少要招募组建一个军,并要进行实战的锻炼。算算,还有**个月的时间,看起来充裕,可若要有意外,就无法向圣上交代了。”
“招募扩充一个军应该是没有问题的。”魏君重看起来比较有信心,但也说出了其中的困难,“粮草物资上虽有困难,但可以延缓一两个月再大量扩充。现在趁着清军尚未集结,末将以为应当继续攻城掠地,为以后打下基础。”
“于七的独立师何时能够组建完毕?”匡国公皮熊沉吟了一下,说道:“就算不能马上战阵厮杀,维持地方治安应该可以吧?”
魏君重苦笑了一下,说道:“于七抗清倒是坚决,可其手下良莠不齐,恐怕要经过一番整顿。顾大人便有所疑虑,希望能与国公尽快进行商议。”
“江湖习气吗?”皮熊对此并没有显出太意外的神情,只是微微点头道:“嗯,吾明日便赴栖霞,与顾大人商议,也见识下于七。”
……………。。
第二十六章提点
良家子弟,饷粮充足,待遇优厚,严加训练,军纪严明。这是明军早已经形成的扩军和强军的规范。
所谓的良家子弟,多数则是老实的庄户人家出身,他们更容易养成服从的习惯,更能够遵守纪律,也没有兵痞、兵油子的坏毛病。
在这一点上,于七的那些手下多数便不合格,会被排斥于军队之外。事实上,新组建的独立师也确实是这么做的。三百多名军官全部都是抽调而来,牢牢地控制着这三千人的军队。
对此,难免会引起于七等人的不满和猜疑,而说服和解释工作其实早就开始。在顾应慧等人来到山东之后,便首先对于七进行了劝导,使其明白,现在的明军不再是靠人数取胜,不再是靠个人的武艺,也不是什么人都被招募的军队。而纪律和组织,将是军队取胜的关键因素。
也许于七以前对此并不是十分信服的话,在新训练的数百火枪兵成功伏击了祖泽溥的督标人马后,他终于认识到了这一点。在简单、有效、有组织的火枪攒射下,武艺和骑术,甚至盔甲都已经不再是战场上获胜的主要原因。
而登陆明军的精悍,更让于七明白他手下那些成千上万的江湖好汉,在战阵厮杀中并不会起到多大的作用。当然,朝廷也向他表明,各人有各人的用处,正规军有正规军的打法,个人武勇也有他们的用武之地。
“侠以武犯禁,于将军想必对这句话是有体会的。”顾应慧已经是国安部山东局的局长,此时正站在高台上,与于七观看着新兵的训练,“圣上于潜龙之时,便痛恨扰民害民的恶行。不管是军队,还是地方,为此杀的人可不在少数。即便是兵少将寡之时,也绝不宽贷。”
“顾大人请放心,末将会严加约束手下,若有触犯国法。亦绝不庇护。”于七说得很痛快,但目光有些闪烁。
“于将军——”顾应慧脸沉了下去,加重了语气,“你现在是独立师的长官,这三千人马才是你的手下,以后将是一万,两万,直至扩编成一军之众。请问,除了朝廷任命。你又哪里来的别的手下?”
于七悚然一惊,立刻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赶忙补救道:“顾大人见谅,末将一时口快说错了,是警告以前的手下,要遵守国法,末将与他们日后再无关系。”
“不必如此绝情,朝廷也不完全是这个意思。”顾应慧轻轻摇了摇头。放缓了语气,说道:“遵守国法是肯定的。但不是要将他们怎么样,而是有安排的。比如象杨副将这样的,于将军可以推荐他们去讲武堂,或者从军;还有国安部,也要招募一些北方人;还有各地的衙门,也要招募差役。于将军完全可以因材推举。使他们减少日后触犯国法的机会。这样呢,对他们好,对于将军也好。另外,万岁还是很看重于将军的,也赞赏将军的旧部在山东战事中所立下的功劳。很快就会有恩旨予以褒奖。于将军可以借此将他们尽量安置妥当。”
“末将明白了。”于七稍微放下心来,试探着问道:“要不要末将备些土产礼物上贡朝廷,也表表末将的一番忠心。”
“呵呵。”顾应慧笑了起来,摆着手说道:“不必如此。万岁可不喜欢这样的虚礼,你若这样做了,反倒令万岁不喜。其实要表忠心,也很简单,安置好旧日手下,然后在战场上建功,便足矣。有些事情还需保密,我也只能透露一点,那便是在山东组建的军队日后要有大用,于将军好生去做,前途无量啊!”
于七心中高兴,连连点头,转了转眼珠,伸手一指远方,说道:“那座宅院实在是——末将担心有人奏报僭越之罪,不如便将其作为圣上行宫,或许万岁会御驾巡幸山东,亲临战阵呢!”
顾应慧想了想,犹豫着说道:“此时非往日可比,万岁御驾亲征,恐怕不至如此吧?至于僭越之罪,本官倒未看出违反规制之处。”
“有备无患嘛!”于七忙笑着解释道:“末将知道万岁英明神武,不,是那个简朴爱民。听说现在的南京皇宫也不大,使唤的宫人不过数十。顾大人您想,末将不过一个总兵,却有这么一个大宅院,真的有些不妥啊!”
“万岁好象不追究什么僭越之罪。”顾应慧思索着,若按南京皇宫的规模,在江南豪绅中未必就没有超过的,但于七一番巴结之意,若是断然拒绝,恐怕也不妥当,“当然,于将军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小心无大错嘛,有些文官确实爱没事找事。嗯,那便先这么定下来,本官上奏朝廷,请万岁定夺吧!”
“多谢顾大人成全。”于七松了一口气,按照顾应慧透露的信息,他不会只是一个独立师的官长,而将会是一个军的指挥,大明现在有几个军,若论资历、官爵和战功,他是肯定没法和其他指挥官相比的,若想坐稳位子,而且日后加官晋爵,各方面的努力那是必不可少的。若是能讨万岁欢喜,一处宅院又算得了什么。
“月余之后,这支部队便要上阵作战了。”顾应慧的心情也好了起来,便给于七透露更多的信息,“按照一直以来的扩军规范,这支部队将是种子,打的仗越多,越有战斗力,便会扩充得越快。他们中的一些人现在是小兵,以后将会是军官,将会有机会进入讲武堂。当然,讲武堂也会派出毕业的军官来充实部队。于将军,给你的那些教材要好好学啊!”
“末将一直在用心攻读。”于七点了点头,一个讲武堂,一个书院,那是日后文官武将的标记,没有这个标记,恐怕仕途堪忧。
“这样便好。”顾应慧沉吟了一下,笑道:“于将军是个明白人,只要把朝廷的意思办好,几场军功下来,前途不可限量。”
“末将要多谢顾大人的提点。”于七诚恳地拱了拱手,知道朝廷的意思,知道万岁的想法,他确实要感谢顾应慧,让他不致于犯下错误。
…………。。
第二十七章攻势与牵制
山东处于清廷统治区的中腰部,一旦被明军完全光复,江淮防线的清军便处于腹背受敌的夹攻之下。而且,由山东入直隶,又能直接威胁京师的安全。所以,满清必然不会轻易放弃。
因为,放弃山东则意味着要大踏步后退,黄河(明代后期潘季驯治河以后,黄河基本被固定在开封,兰考,商丘、砀山、徐州、宿迁、淮阴一线,即今之明清故道)已经不算什么,沿运河北退恐怕要在直隶固守了。
不管清廷如何想维持目前的局面,整个战略的优势已经转向明朝,这却是不争的事实。
从兵力上讲,八旗在数量上早已无法支撑战局。而北方绿营虽然比南方绿旗要强悍,但出于对汉人的防范,使北方绿营的武器装备很低劣。虽然在无奈之下开始配发鸟枪和小型火炮,在数量和质量上却无法与明军抗衡。而且随着满清的势弱,北方绿营也有离心之向,谁也不愿为一个将要灭亡的朝廷卖命。况且饷粮的供应困难会越来越大,满清也只能用劫掠百姓来鼓舞士气。
从资源上看,在漕运被切断后,北方的生产环境又比南方恶劣,粮食、食盐等生活物资将愈显匮乏;而铜铁等军用物资,因为对倭贸易的断绝,以及南方产铜地区的失陷,也无法足额保证。这便使得满清大量制造火炮,变得困难重重。
在人口数量上,北方更是无法与南方比较。人少,无论是招募兵员,还是组织生产,或者是征收赋税,便没有南方来得雄厚。
至于其他方面。无论是内政、外交,满清都处于下风。对内,因为横征暴敛而民怨沸腾;对外,周边国家都倒向了明朝,也处于空前孤立的状态。
而明军又不只是在山东展开行动,在江淮、荆襄、保宁等地。不断加强的明军也保持着对当面清军的压力,使其难以抽调兵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满清能用于山东战场的人力和物力便显得很有限。
实际上,满清还没有意识到,明军正在依靠山东来控制渤海,而在这个战略包围圈中,直隶自然处在威胁之中,而辽东,又何尝不在明军的进攻范围之内?
其实。早在天启年间,大学士孙承宗督师蓟辽时,便有与现在相似的战略计划。以陆军为正兵,水师为奇兵,收复辽东,这在当时是很有创见的。特别是登陆作战,更是孙承宗收复辽东战略之重要组成部分,其战略构想是调集登州(今山东蓬莱)、莱州(今山东掖县)、天津之水师经过渤海、辽东湾。从辽东半岛登陆。上陆后,先占据金、复、海、盖四卫。再向辽阳、沈阳进攻。
如果说当时的孙承宗因为练兵未成而无法实施他的战略构想,那现在的明军却是有这样的实力。只要能稳固胶东,使明军有控制渤海的基地,凭借明军的强大水师,便可以进取辽东,将满清主力困于关内。
即便是不采取这样的激进计划。而是步步为营,先复京师再取辽东,那山东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视。以登、莱、烟、威等地为海军基地,明军也可以跨海进攻象旅顺、大连这样的辽东重地。
当然,明军的保守目标是暂时稳固胶东。但这并不是指在军事行动上的畏缩。从开始在登州地区登陆,并与在栖霞起事的于七所部会合后,明军的陆师主力便迅速南下,连克莱阳、莱西,而水师陆战队则从青岛登陆,向北攻击,攻克即墨后与陆军在莱西会师,从而完成了对胶东半岛的横断。
随后,陆军向西攻城掠地,拓展地盘;陆战队则与于七所部义军向东,光复处于包围中的胶东地区。
由于明军登陆山东的行动迅速而突然,山东清军在初期完全处于下风,征剿于七的督标和绿营在平度与明军进行了一场交锋。七千对一万,无论是装备,还是人数,清军败得毫无悬念。
明军趁胜进攻,清军接到祖泽溥之令,稍加抵抗便退往淄川(现淄博)。这已经是属于济南府的管辖,在与济南派出的数千援兵会合后,才算是稍微稳住了阵脚。而明军则光复了潍县(现潍坊),从而控制了山东内陆腹地通往半岛地区的咽喉。
在清廷接到山东总督祖泽溥的急奏,并做出调派禁旅八旗和直隶绿营前往山东作战的决定后,另一封急奏却使这个决定被暂缓执行了。
镇海伯杨彦迪率领的第二分舰队,在完成载运陆军登陆的任务后,直驶天津,于六月七日在大沽口外布列,向清军炮台进行了猛烈轰击。
清廷对于天津地区的防御是进行过一番加固的,比如添设大沽海口水师,南北两岸各建炮台两座,安放火炮四十门;在海口设置三道拦河铁链,配置铁戗,安设木栅,连成巨筏;为加强翼侧的防御,又在北塘地区整修了炮台,火炮有十二门,对北塘以北的营城亦设兵防守。
但从火炮数量威力,以及水师的舰船大小规模上,清军无法抵挡。在上百艘明军大舰巨炮的威慑下,清军大沽海口水师不敢出海作战,而是龟缩于白河之内;依靠着炮台和拦江工事,阻挡明军水师。
炮击持续了大半天,明军水师依靠着火炮的射程优势,占据了上风,摧毁了两座炮台。随后,十余艘军舰于下午,乘风潮之势直入白河内,乘着夜暗,曳倒拦江铁戗四架,斩断第一道拦江铁链,并以千人的陆战队利用舰炮火力作掩护,向海口南岸进行了强行登陆。
这是一次猛烈的佯攻,或者说是牵制和袭扰,向清廷显示出天津的防御并不是固若金汤,明军如果加强兵力,增派军舰,是可能突破防御,或者占领天津的。
虽然清廷得到天津方面的急奏,认为这是对山东战事的配合,目的是牵制援军的数量,以及到达山东的时间,但依然不敢轻视。
这便是水师的作用,往往不在于取得多大的战果,只要向敌人证明能够切实威胁到其要害之地便达到了目的。
第二十八章离心之象
大沽口历来便是中国明、清海防要塞,位于海河入海口处。西北距北京约一百七十多公里,东濒渤海,西邻海河平原,隔河与塘沽相望。
“地当九河津要,路通七省舟车”,大沽口素有京津门户、海陆咽喉之称。早在明永乐二年成祖朱棣建都北京后,便在天津筑城设卫,于大沽海口筑墩设炮;至清代,置大沽协镇营;到了明军光复江南之后,又建大沽南北炮台、炮位,防兵从两千增至八千。
但是当明军的舰队用佯攻进行袭扰后,清廷发现塘沽的防御力量和体系还是不够完备。因为要防守的地方并不只是一小块,其中包含着大沽北岸、南岸、草头沽、石头缝、南滩等,这些地方都是构成大沽要塞防御体系的一部分。
况且,对于登陆作战来说,如果有现成的港口设施,固然能够加快运载兵将和物资上岸的速度。如果没有,也并不是无法克服的困难。
换而言之,明军可以选择天津和塘沽作为突破口,也可以选择其他地点登陆。当然,威胁最大的是天津,但其他地区也不容忽视。而且,在明军大规模登陆成功之后,如果只凭天津的驻兵,便显得兵力有些不足,或者是防御纵深不够了。
这样分析下来,调拔禁旅八旗赶赴山东,京师的安全就难以得到切实的保证。而京师一动,带来的不只是军事上的影响,而是政治上的全面被动。对于目前孤立的形势。以及内部的不稳,满清还是看得比较清楚的。
所以,满清不敢置京师的安危于不顾。而在山东进行押上全部筹码的一搏。或者说,清廷改变了调兵的地方,从宣府和山海关一带抽调兵力,以增援山东。
虽然同样是增派兵力,但从京师和从宣府、山海关是不一样的。起码在时间上,要晚上一些,这无疑给明军争取了在山东稳固的时间。
而在另一方面。尽管受限于粮草物资,明军继续大举增兵有些困难,但筹集物资的工作一刻也没停。便可以使明军采取加油战术,以每十天两千人的规模向山东投入生力军。
能够夺取并占领控制渤海湾的基地便是胜利,而如果能在山东吸引并消耗清军的力量,也不失为一个有利的策略。就凭满清目前的财力人力。明军只要与其进行持久的消耗战。便足以拖垮满清。
明廷已经意识到了战争要最终获胜的重要的一点,便是不能给满清调整喘息的时间。使其在漕运断绝后,只能为支撑战争而采取横征暴敛的手段。民怨沸腾,正是明军要充当解放者,受到拥护支持的关键因素。
事实上也正如朱永兴等人的预期,在攻掠山东的过程中,散布于胶东各地的于七所部配合明军,使得战事发展极为顺利。比如栖霞的郝晋、莱阳的宋番宋琬兄弟、宋继澄父子。还有即墨黄培等等,或制造混乱。或开城响应,激烈并耗时的攻城战在初期几乎没有发生。
等到明军水陆大军会师,截断了胶东半岛与山东内地的联系后,那些被孤立的县城便无心死守,纳降、归顺者比比皆是。
当然,这也是在整个逆转后的大形势下,满清内部人心开始涣散的一个体现。而这样的状况并不只限于山东,突然发生在怀庆(曹河南沁阳地区)的叛乱,令满清更感震惊。
河南怀庆地区紧靠畿辅,邻接秦、晋、齐、楚,属“四达”之地,驻守武将为河北总兵蔡禄。蔡禄与已经反正投诚的襄阳总兵官杨来嘉同是原郑成功的裨将,率部投降清朝,特赐给左都督,从优提拔,出任河北总兵官。明军光复大江以南后,蔡禄便接到了国安部秘谍所携来的杨来嘉的策反信,开始着手准备发难。他偷偷制造鸟枪,购买骡马,并在国安部密谍的指导下,命兵丁以捕鱼为名,身披铠甲而行,实则是军事演习。
虽然计划中蔡禄的起义要等待合适时机,但由于有人告密,清廷得到了其要举事的紧急奏报,立刻派出内大臣阿密达领护军赶赴蔡禄驻防地怀庆(河南沁阳),“详问蔡禄捕鱼之由”,实则要缉拿问罪。
这个情报被国安部获悉,立刻通知了蔡禄,使其能够提早准备,紧急应变。等到阿密达率领护军到达怀庆东郊时,突然遭到了蔡禄父子及其侄儿蔡鼎席等人所率兵马的伏击,在箭矢、鸟枪、火枪的攻击下,护军损失惨重,阿密达受伤而逃。
而蔡禄等人击败阿密达后,立刻带领起义官兵携着府库粮草辎重突围,趁着清廷围剿大军未至,进入了太行山据守。
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