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逆流伐清(稀松)-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马宝微微皱了皱眉,对这小辈的急切和失礼有些不满,但毕竟是同路而来,也不好当着众人说些什么。不过,他也感到庆幸,庆幸听了马惟兴的话,远路跋涉,前来投效,这份忠诚应该会让岷殿下铭记在心吧!

“杀敌立功的机会多的是,也不急在这一时。”怀仁侯却是不以为意地微笑回应,“岷殿下知道各位辛苦,也感念各位的忠诚之心,特命吾来迎候犒劳,请诸位安置好将士,先休养整顿。”

“多谢殿下体恤。”马宝也拱手致谢,原本对宗室留守还心存几分轻视,现在也尽皆收起。

“岷殿下请诸位前去腾冲,要设宴款待,还各有封赏。”怀仁侯吴子圣掏出一封书信,递给了爵位最高的马宝,说道:“其余兵将便在中和扎营休整,吾带来的这些人都熟悉岷殿下所定的各种规范措施。嗯,这些规范措施甚为有效,用不了多长时间,我大明又会增加数千精兵强将啊!”

马宝稍一迟疑,马惟兴便看了出来,赶忙抢着说道:“岷殿下有召,末将等敢不从命。等到了中和,我等便去腾冲拜见留守殿下。”

“如此甚好。”怀仁侯吴子圣点头微笑,又象是感慨地说道:“上天佑助,明祚不绝啊!岷殿下神授天纵,睿智英武,岂是可欺之辈?可笑清军竟敢轻率动兵,如今想全身而退怕是难了。”

马宝心头一震,这话象是感慨赞扬,又象是敲打警醒,看到马惟兴看过来的眼神,他似有所悟,笑道:“正是,正是,吴侯所说正是我等所想。岷殿下初入滇省,便大破清军,又有种种匪夷所思的手段,不是神授天助,有谁能够相信呢?”

宜川伯高启隆爵位最低,所以一直没有插言,只是微笑倾听,心中却是翻腾不止。岷世子已得先前投效的众将拥戴,大胜之后声威暴涨,再借着他们远道跋涉,需要休整的机会,这便要收拢他们的人马,进行重新整合了。尽管心中有些芥蒂,但高启隆却觉得没有什么反抗的手段,因为朱永兴的理由合情合理,根本没有给他们提供反对的借口。

况且马宝等人的军队远来疲弊,没有举旗反叛的力量,粮草供应也握在朱永兴手里。对于朱永兴的命令,他们好象只能听从。

除了马自德这个满脑子想着尽快立功,尽快袭爵的年轻人以外,马宝、马惟兴、高启隆都觉察到了朱永兴的大概意图,但又感到无力反对。这就是阳谋,借着大义名分,借着马宝等人兵将疲弊,施展出来,便无法破解。

“说起来这也成了习惯。”怀仁侯吴子圣和几个人谦让一番落座之后,继续说道:“岷殿下初入滇省之时,只有猛山克族的两三千精壮卫护,接着是从永昌和腾越州的逃难民众中挑选兵丁,然后是本侯和广昌侯、定朔将军带着疲兵撤至此地,以后呢,又有几支军队赶来会合。和诸位差不多,兵将都很疲弊,伤病者众多。”

“边荒之地,瘴疠丛生,这也是难以避免的事情。”马宝轻轻点了点头,附和着说道。

“是啊!”吴子圣表示赞同,说道:“岷殿下心忧情急,焚告上天,遂得救治之法,使伤病者大多得治。恰逢此时,清军来犯,岷殿下决意迎战,便只能分批抽调病愈伤好的士卒。这样一来,原来各将所属的军队便被打散了。到了现在,又补充进两千多俘虏兵,士卒的组成便更难以区分原来所属了。”

“可惜我等来得迟了,未能助殿下一臂之力。”马惟兴象是颇有遗憾地连连摇头,望着吴子圣说道:“不比吴侯爷,始终与殿下并肩作战,这论功行赏,也要再高升一步吧!”

“微末功劳,不值一提。”吴子圣笑着摆了摆手,说道:“别的不敢奢望,只要岷殿下准我同去安南,便心愿已足矣。”

“岷殿下欲去安南?”马宝吃了一惊,瞪大了眼睛。

“皇上巡狩缅甸,岷殿下也要弃国……”马自德嘴快,话脱口而出,旋即又觉得不妥,赶忙闭紧了嘴巴。

“非是弃国,而是立足安南,进取广西。”吴子圣郑重地说道:“另开辟战场,这也是陛下之意。安南郑阮两氏……”

云南由晋王李定国和赵王白文选主持,慢慢恢复实力,以牵制清军;东进安南,讨伐不义,夺地以为根据,然后进取广西,伺机夺取出海口,打通与其他抗清武装的联络……

令人意想不到的布置计划,但理由和根据却又条理分明,令人不得不刮目相看,钦佩备至。听着吴子圣复述朱永兴的分析判断,马宝等人脸色各异,心绪翻腾。

第九十四章思考方法

战争中,心存侥幸是十分危险的事情。作为指挥官,更不能只根据自己的猜测,押上千万士兵的生死。但侥幸却又是每个人心中难以革除的弱点,谁没有过这样的心理呢?

清军还没有动静?赵王白文选听了咸阳侯和广昌侯的报告,陷入了沉思。是贼心不死,准备再战;还是因为撤退的路线有分歧,而举棋不定?

“据侦察刺探,清军似乎做了撤退的准备。”咸阳侯祁三升继续说道:“一队清军带着辅兵顺原路返回,想是要加强后路防范,并为大军撤退作接应。但清军还加强了东面的哨探,不知道是不是有向龙陵撤退的意图。”

“这么说,清军就是要撤退,只是还没有确定最后的路线。”白文选抬头望着咸阳侯,得到了赞同的表示后,又想了想,说道:“敌人举棋不定,那就别逼着他们选择,磨一天就多损失一天,咱们拖得起。清军显然还不知道咱们的兵力得到了加强,只看到了你们这两千兵马,那就继续让他们以为咱们也战损不小,只有这些机动兵力。”

“那是不是停止侦察和骚扰,让清军的压力小一些。”广昌侯建议道。

“不,之前怎么做的,现在还照旧。”白文选很快做出了决定,“还要更积极一些,让清军觉得我们是在虚张声势,用威吓逼迫他们撤兵。那个,岷殿下是怎么说的来着,要象一只会打洞的小动物,钻进敌人的脑袋里,捕捉对方的思维方式,仔细倾听——”

“仔细倾听脑波的声音,沿着敌人的思维轨迹一路追寻下去。或者完全把自己当成敌人,要替敌人想得周到细致,才能更准确地掌握敌人的行动趋势,做出最正确的判断。”蜀世子刘震将朱永兴的话复述了一遍,尽管其中有不少新名词他也是理解得模模糊糊。

“哈哈。”白文选和咸阳侯、广昌侯都不由得笑了起来,白文选点头赞扬道:“到底是年轻人啊,这记性就是好。”

“赵殿下过奖了。”刘震有些不好意思地摸着头盔,嗫嚅道:“死记硬背罢了,其中有很多不懂的词儿呢!”

“那就多向岷殿下讨教。”白文选以长辈的口吻训导着刘震,“到了安南更应该多学多问,日后才能前程远大。切莫以为袭了爵便沾沾自喜,骄狂放纵。”

“岷殿下要让我跟随去安南?”刘震心中一阵狂喜。

白文选却不再说了,而是和咸阳侯、广昌侯认真商议了一番,把计划又加以完善,方才各自离去,分头行动。

……………

半个时辰的雷暴雨过后,乌云变淡,显出了云后灰蒙蒙的太阳。路旁的树木丛林比平时更加青绿,一阵风吹过,水珠就象一阵骤雨似的从树叶上落下来。

马蹄声由远而近,几十骑人马奔驰而来,溅起了无数的泥浆水花。

马宝有意放慢了速度,与马惟兴并骑而行,马惟兴知道他有话说,也不吭声,只是靠近了一些。

“岷殿下——”马宝斟酌了下字眼,说道:“睿智聪慧,整合各军的手段十分高明啊!”

“嗯,那营寨扎得甚有章法。”马惟兴并没有直接说自己的意见,而是委婉地说道:“厕所就有好几个,伤病隔离,医药得当,又干净整洁,想必休整的时间会大大缩短吧?”

马宝淡淡一笑,说道:“确实如此,伤病得医,军心稍定,倒也是你我之愿,只是以后做事可要仔细小心啦!”

“岷殿下倒似个仁厚的性子,俘虏大多不杀,又让刘震袭爵,颇能收拢人心。”马惟兴沉吟了一下,说道:“不过,马兄所言甚是,岷殿下甚为精明,不是可欺之辈啊!”

“呵呵。”马宝自失地一笑,说道:“皇明宗室终是出了位有担当的、有气魄的人物,我倒是有喜有忧,真是好笑。”

马惟兴沉吟了一下,压低声音说道:“这也不足为奇,原来的兵将许是另有安排,你我等人日后的前程就要看岷殿下是否赏识了。若是得他看重,定然会再与兵马;若是他不满意,就只好顶着空爵混日子了。”

马宝点了点头,这有些无奈,但并不是完全没有希望,只能是态度恭谨,好好表现了。

“此时正是用人之际,马兄素有猛将之名,当无忧也。”马惟兴劝慰了一句,又说道:“岷殿下欲去安南,我等若能随行,建功立业当不在话下。听怀仁侯所言,岷殿下似也有此意。”

“此正与我意相合。”马宝笑了起来,和马惟兴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

在朱永兴的计划中,云南将由晋王李定国和赵王白文选主持大局,而有封赏权利的朱永兴自然成了香饽饽。为了整个抗清大局着想,他自然想把那些与李定国或白文选有些芥蒂的将领带走,比如广国公贺九义,汝阳王马宝等人。还有就是那些史载的降将,朱永兴也想带在身边,防患于未然。所以,通过怀仁侯的口,对马宝等人做了些暗示。

中和至腾冲不过几十里路,马宝等人各自带着十几个护卫,时至中午,终于赶到了腾冲城。

与马宝等人的想象不同,腾冲城的守卫似乎很松懈,城墙上只有寥寥的士卒,城门处的兵丁也不过二十多人。而城墙下的大空地已经成为了校场,成千的士兵在呐喊操练。再远远望去,几座营寨的影子也依稀可辨。

怎么把士兵都撤出城了?还有,城门口的士兵中有两个胳膊上戴着“宪兵”字样的袖标,那又是什么意思?马宝和马惟兴对视一眼,心中疑惑。

城中的士兵确实不多了。主要是大胜的消息一传开,或自动离开、或强制疏散的腾冲居民便纷纷返回。为了不与民争房,朱永兴便下达命令,大部分的军队都移驻城外的营寨。

城门处出入的人不少,多是平民百姓,盘查也不是很紧。清军初入云南,这里又是边远之地,剃发令并未实行。所以,清军想派细作,困难不小。而且城中百姓都有登记,家中来了生人要报告审核,客栈更是有士兵坐镇看管。

第九十五章初印象

引领马宝等人的明军军官上前说明情况,拿出通行牌,城门守卫肃然敬礼,但动作明显有些生疏。令马宝等人又有些惊愕的是,这些士兵敬礼却与以前不同。挺胸抬头,右手手掌朝下,指尖触碰太阳穴。

一行人入了城,直至腾冲县衙,这里的戒备显然要比城门森严许多,士兵都穿着整齐,握刀持枪,凛然而立。有守卫军官进去通报,不大一会儿,易成便带着两个书吏迎了出来。

“在下长史易成,恭迎汝阳王等大驾,请恕下官未能远迎之罪。”易成满面笑容,执礼甚恭。

“易长史客气了。”马宝急忙还礼,说道:“本来应该是晚间才到,只是我等急于拜见岷殿下,是以来得匆忙,倒是失礼得很。”

“早来更好,殿下也是急切想见到诸位忠义大将,还说到时要出城相迎呢!”易成伸手相让,“请进,诸位请进。”

马宝等人谦让了一下,便随着易成进府,眼见朱永兴未出来相迎,估计是不在府里。至于他们的护卫,自有易成的随从前去安置。

进了府中,不等他们开口,易成已经说道:“殿下早上便出城去了军营,不过,这般时候也快回来了,还请诸位稍等片刻。”

腾冲县衙虽然陈旧,但主体建筑还算完整,朱永兴和梦珠等人住在后面,外面则是召开会议的地方,还有府中警卫的住处。

易成将马宝等人直接引进后宅的会客厅,又命人奉茶送水,简单聊了几句,便告了声罪,去安排酒饭。

“好茶呀!”易成一走,几个人立刻随便起来,马惟兴舒服地往椅中一倒,翘起了腿,惬意地叫道。

“确实不错。”马宝也赞了一句,说道:“那郑家原是马帮,一直做茶马生意,而今投效殿下,这好茶倒是不缺的。”

“这郑家也是个有眼色的,与那蛮夷猛山克族差不多,危难时相助,有如雪中送炭,殿下岂能不抬举一二。”马自德说话有些酸溜溜的,既有些羡慕,又有些嫉妒。

“慎言。”高启隆急忙提醒,“听闻殿下深宠猛山克族之公主,这蛮夷二字日后可不要乱说。”

马自德撇了撇嘴,什么公主,一个蛮夷族长的女儿罢了,听说长得很是美艳,恐怕这就是殿下宠之的原因吧!

“此是殿下府邸,确当谨言慎行。”马宝将马自德的神态看在眼里,深恐他得罪了朱永兴而连累他们,也出口提醒。

马自德垂下头,作为晚辈,虽然心中有些不服气,但也不敢顶嘴冒犯。

厅中沉寂下来,各人或是轻啜茶水,或是东张西望,或是低头沉思,一时也没有什么话题。

“就是放在厅堂屏风后的桌子下面的,怎会找不到?”

“真的没有,奴婢仔细看过,要不也不敢劳动公主殿下。”

“不可能啊,要是找不到,殿下会不高兴的。”

…………

一阵女子的说话声从厅外传来,脚步声越来越近,已到了厅口。马宝等人听得真切,脸色各异,不由得纷纷起身。

梦珠带着个侍女走进客厅,显是没想到会有好几个人在此,不由得一愣,迟疑道:“你们,你们是——”

马宝等人也是迟疑,不知该如何称呼,还是马惟兴反应较快,拱手一揖,说道:“在下淮国公马惟兴,拜见公主殿下。”

“叙国公马宝,拜见公主殿下。”马宝把在下两字省略,报的还是原来的官爵,毕竟还没有领到敕旨、印信,在外面说说可以,别人恭维也行,在这里就不好这么拿大了。

“汉阳王世子马自德,拜见公主殿下。”

“在下宜川伯高启隆,拜见公主殿下。”

称呼小有不同,也代表了各人的态度和心理。马宝是不太好意思在一个女人面前自称在下,马自德则是有些瞧不起梦珠。马惟兴和高启隆的态度倒很端正,规规矩矩,没有丝毫逾越。

“哦,原来是远道跋涉而来的汝阳王等忠臣良将。”梦珠露出笑容,还了一礼,说道:“岷殿下接到书柬时喜不自胜,说诸位能帅兵至此,使他有泰山之助。不是说晚间才到吗,岷殿下还要出城相迎呢!”

马宝等人心中立刻舒坦了许多,对梦珠的观感也有些许改变。

“是我等心急前来拜见,又岂敢劳殿下相迎。”马宝恭谨地答道。

梦珠点了点头,四下看了看,说道:“易长史呢,怎不见他作陪,倒让诸位在此枯坐。”

“易长史去安排饭食,想是我等来之匆匆,未能提前准备。”

“原来是这样。”梦珠露出恍然之色,笑道:“这后院人手太少,殿下又不在,除了易长史,还真是没人合适作陪,可不是怠慢诸位啊!”

马宝又躬身答道:“我等未觉有怠慢之意,想这后院,岂是随便能入的。我等能在此茗茶歇息,已是万分荣幸。”

“那诸位请宽座,我取些东西便走,冒犯之处,还请原谅。”梦珠伸手示意众人落座,她带着侍女径自去了屏风后面,悉悉索索一阵翻找,时间不大,又转了出来。说了几句客气话,便走出了厅房。

马宝等人这才松了口气,各自坐回原处。马惟兴率先笑了起来,说道:“美艳倒是所言不虚,只是这言语谈吐,倒也得体大方。”

“耳濡目染,又有殿下教授,倒也不出乎意外。”高启隆附和道:“比那汉家女子更多了几分洒脱之气。”

马自德也有些后悔起初之言,但又不好转变得太快,只好讪笑不语,端起茶杯喝茶掩饰。

又过了一会儿,易成走了进来相陪,谈来聊去,气氛逐渐热烈起来。

“宪兵啊,那是殿下在军中新设的兵种,也就有那么两三天。主要是维系军纪,处理军中的违纪事件。嗯,还有衙差的功能,维持治安。”

“军礼,也是大胜之后刚刚实行的。手掌向下表示捍卫国家,触碰帽檐或太阳穴表示敬意,挺胸抬头显示军人气魄。殿下说这样的军礼干净利索,以后全军都要如此。”

…………

第九十六章各有安排

战争的胜利,永远是来自每个普通人的奋战,没有一个个英雄的个体就没有英雄的团体。所以,朱永兴力争给普通士兵尊严,给他们实惠,除了军礼改革,他还有很多政策要实施。

接风的酒菜并不算是丰盛,但没人会在乎这个。作为代表朝廷的宗室留守,朱永兴亲自把盏布菜,这本身就是一种荣耀和抬举。而且朱永兴的心情看起来相当的好,笑语殷殷,令人如沐春风。当然没人知道,朱永兴的好心情还来自于刚刚取得的一项新武器的成功。

“诸位将军似乎有些拘谨啊!”朱永兴呵呵一笑,扫视了一圈,说道:“莫非是嫌酒菜不丰,条件所限,时间又仓促,确实有些慢待了。”

“殿下言重了。”马宝得了敕旨和印信,心情显然要比其他人更顺畅,笑着答道:“倒是与殿下同席,确有些受宠若惊之感。”

“大可不必如此。”朱永兴举杯示意,轻啜了一口,感慨道:“自吾出缅入滇以来,众家将领不畏形势之恶,纷纷赶来会合。特别是汝阳王、惟国公、汉阳王世子、宜川伯,千里跋涉,更显忠心哪!只是吾虽想让诸位多休息几日,可清军仍未退去,少不得又要辛苦诸位。”

马惟兴目光一闪,拱手说道:“我等本来已经来之迟迟,深悔没有建功之机,殿下若有驱驰,又岂敢言辛苦二字。”

“正是,正是。”马自德也急着表示忠心,“殿下已经大败清军,他们还不知死活,合该我等立功,应将其全部歼灭,方显殿下赫赫威名。”

高启隆微微一笑,说道:“殿下已胸有成竹,我等愿唯马首是瞻,助殿下成就入滇第一全功。”

朱永兴看似很欣慰,连连点头,说道:“好,好啊,不愧是千里来投的忠义之将,吾心甚慰。明日诸位便随吾出征,击败清军,共建中兴之功。”

众人都举杯相祝,喝罢一轮,马宝试探着问道:“听怀仁侯说,殿下决意东去安南扎根立基,然后进取广西,不知我等可有效力之处?”

朱永兴沉吟了一下,模棱两可地说道:“这个事情还要与赵王商议,吾虽属意诸位,但精兵良将若皆随吾去安南,这云南怕是没有了牵制清军的力量。况且陛下还在缅甸,也需兵将驻扎边境以为震慑。”

“赵殿下与晋殿下的手下良将众多,应该不缺我等这样的庸将。”马自德说完这话,见马宝等人注目瞅他,立时觉得又说错了话,嘿嘿一笑,又补救道:“末将的意思是,是我等在殿下的指挥和点拔下,才能够更好地建功立业,为中兴大明尽绵薄之力。”

说得乱七八糟,功利心太强,还需要好好磨练哪!朱永兴脸上依旧是如熙的笑意,说道:“感谢诸位愿助吾一臂之力,此事以后再议,总会让大家满意才是。”

马宝等人稍微放下心来,也知道最后是否如愿还要看随朱永兴出兵作战的表现,这是给了他们一个立功的机会,可何尝不是朱永兴观察考验他们的一道习题。

酒宴过后,朱永兴和马宝等人在客厅落座,喝着茶水,谈论了一些明日出兵作战的事情。然后朱永兴发下印信,让亲兵队长杨国骧派人送马宝、马惟兴、高启隆去各自军营中任职,以便尽快让他们熟悉所率之兵将,并做好出发的准备。至于马自德,朱永兴则另有安排,温言慰勉了一番,派人送他去别处安歇。

提前出征作战,朱永兴觉得略有些仓促,但新武器给了他信心,还有一个则是一直未使用的象兵。

白文选所部前来会合时,部队中有十二头战象,而土官刀白龙也有象兵,加在一起有二十多头战象可供使用。只是朱永兴先前采取的战术并没有适合战象发挥的地方,所以,一直被弃而未用。

据说,战象在冲锋时可达到三十千米每小时的速度,而且冲锋并不能简单地被装备长矛的步兵方阵化解,这一点与骑兵有所不同。战象冲锋的威力在于它们巨大的力量。它们冲垮敌人的阵型,践踏敌方的士兵,挥舞长牙破坏厮杀。

即使敌方有没被冲垮的军队,但至少也会被战象的冲锋驱赶到一边,或者是在其压迫下后退。除此之外,战象通常并不需要与敌人接触就能引起恐慌,在它们的冲锋面前,敌人往往会因为恐惧而望风披靡。骑兵在战象面前也不能幸免,因为没有经过特殊训练的战马不熟悉象的气味,很容易在大象面前受惊。

由于象的厚实皮肤,再披上铠甲,就使得在战场上杀死或者击败战象极端困难。而战象高度和重量的巨大优势对它们的骑手们起了可观的保护作用。

但是战象也是一柄双刃剑,使用不好也会对己方造成巨大的伤害,在经受数创或者驭手死亡的情况下,战象会发狂。它们疯狂地奔跑,一视同仁地引发战斗双方的伤亡。

历史上战象失败的战例大多数都与烟火有关,还有记载说猪是对付战象的有效武器,老普林尼记载:“战象对最小的猪的尖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