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逆流伐清(稀松)-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时候就不必藏着掖着了,朱永兴就是给那嵩壮声势、涨人望,给参与起事的人们增信心来的。至于起义,不过是竖旗传檄的事情,昆明的清军又不是瞎子聋子。估计已经在做准备了。

“那总督,那巡抚。快快请起。”朱永兴走下船,笑着先将那嵩搀扶起来,言语平易亲近,向众人显示出他与那嵩不同寻常的关系。

“诸位请起。”朱永兴又向跪着的人们高声说道:“吾未至元江时,已闻那总督陈述此地官吏军民之忠义,吾心甚慰。今至元江。特颁谕令,勿分军民老幼,皆可仰首观觇,低语谈论,不为罪也。”

那嵩身着明朝官服冠带。脸上因激动而微微泛红,他没想到朱永兴对他这么看重,一个劲儿地往他脸上贴金,又赶忙跪倒,呼道:“谢殿下恩典,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人群中爆发出激动的喊声。

几名护卫翻身上马,当先的是两名手持红色令旗的骑士,紧随其后的是四名并排而行的骑士,手擎着清道旗。个个都长得身材高大、虎背熊腰,身上盔明甲亮,看着煞是威风。

“殿下谕令,吾至元江宣慰,勿分军民老幼,皆可仰首观觇,低语谈论。”几名骑士放慢了速度,伴随着嗒嗒的马蹄声,齐声高喊着向前小跑,穿过城门洞,进入了城中。

喧哗声从街道两旁的百姓中响了起来,对这道比较奇怪的谕令,百姓们都表现出了惊讶的情绪。但片刻后又都伸长了脖子,期待的望着城门处。

“来了,来了。”道路两旁的百姓纷纷跪倒,点燃香烛,负责维持秩序的明军士兵也如临大敌,警惕的目光四下扫视。

有明一代,云南乃偏远之地,见宗室留守驾到,百姓遮道相迎,焚香祷拜,这有那嵩刻意安排的原因,更有在封建时代,存于人们心中的固有等级观念,以及对皇家威严的敬畏之心。

在封建时代,这种心理恐怕不为现代人所理解。但是在历史上,即便在朱由榔和他的眷属被押回云南昆明时,眼见皇帝蒙难,百姓纵观之,亦无不泣下沾襟。

一队手持旗帜的戎装甲士缓缓行来,穿过城门洞。旗帜过去之后,又有随行军士手持着令旗、戟氅、紫方伞、仪鍠氅等器物作为引导,缓缓行过,仪仗虽然经过了朱永兴的大力删简,但还是让百姓们颇长见识。

在两排亲卫的保护下,朱永兴头戴马鬃瓦棱帽,身穿纯绢大袖袍,腰系黄丝带,骑着一匹白马出现在城门处,身后是那嵩等臣僚。

百姓们瞬间的激动过后,都屏住呼吸,大睁着眼睛,望着宗室留守、世子殿下含笑而来,甚至还向周围的百姓们招手示意。

“殿下冲我笑了……”

“殿下冲我招手呢……”

“殿下相貌堂堂,英武不凡……”

百姓们交头接耳,议论声越来越大,情绪也越来越激动。

“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突然,人群中爆发出一声孤零零的喊叫。

这突如其来的喊声如同池水中投入了一颗石子,激起的水纹涟漪飞快的在人群中扩散开去。

“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祝殿下身体安康,中兴大明。”

“佛祖保佑殿下。”

……………

因为宗室仪仗的威严,因为固有的等级观念所造成的隔阂和恐惧,因为这一**狂热的呼喊声而烟消云散,一开始是百姓,他们笑着,欢呼着,后来连维持秩序的明军士兵也激动的身体发抖,振臂高呼。

朱永兴在伞下使劲挥舞着胳膊,鼻子发酸,眼睛湿润,这就是我的臣民,这就是纯真质朴的百姓。不管是汉族,傣族,苗族,还是其他民族,我还没有为你们做什么,但我知道你们希望我为你们做什么。今天,现在我要说,我爱你们,我愿用鲜血和生命来保护你们,我愿为你们的幸福生活而奋斗终生,让你们不受奴役,活得有尊严,有自由……

……………

第十八章元江城防

“想当年,皇上还是宗室留守的时候,宣慰元江,那事情,俺一辈子也忘不了。”若干年后,很多元江军民还对当时的情景念念不忘,对着小辈在不停的炫耀,“真龙天子就是真龙天子,那天阳光特别的足,皇上有真龙护体,脸上闪着亮晶晶的光哩!”

“儿子,别听你爹胡说。”一个少妇走进屋来,白了正说得来劲的丈夫一眼,“娘呢,当时跪得比较近,看得真真的,皇上当时脸上笑着,挥着手,却流眼泪了。”

“胡说,皇上怎么可能在百姓面前流眼泪?你眼神不好,定是看错了。”丈夫不干了,急眉瞪眼的斥道。

“才没有。”少妇瞪圆了眼睛,“当时俺和小梅跪在一起,俺俩都看见,皇上是流眼泪了。”

“小梅说话哪有准儿,成天疯婆子一样。”丈夫争辩道:“俺和爹当时都在那里,爹还看到皇上冲他笑,冲他招手呢!”

“皇上认识爹?”少妇撇了撇嘴,转头看了看外面,压低了声音,“还招手?定是欢喜过头,看差了。”

“嘘!”丈夫吓了一跳,赶紧做了个噤声的手势,“想讨打呀,让爹听见了还不敲你两拐杖。”

少妇咧了咧嘴,愈发低声道:“你们光看见皇上了。俺还看见娘娘了呢,两个哩,长得跟仙女似的……”

。。。。。。。。。。。。。。。。。。

“我流泪了,竟然在这种场合流泪了。”朱永兴利用挥手的动作,用袖子轻轻擦掉脸上的泪珠。

已经下马走入了那氏的豪宅,那如潮的欢呼声似乎还在朱永兴耳边次第响起。使他心潮澎湃,难以平静。

“殿下跋涉辛苦,先稍事休息,等到明日再见官员不迟。”那嵩在旁说道。

“不辛苦,那总督联络土司,筹措物资,修葺城池,那才称得上辛苦。”朱永兴含笑摆了摆手,说道:“时间很紧啊。那总督和吾说说,都有哪些人需要吾接见,各人的情况又是如何?”

“下官遵命。”那嵩微微躬身,伸手把朱永兴请进了厅房。

……………

石屏土官龙赞扬、龙元庆,纳楼土司普率,思陀土司李熙,溪处土司赵恩忠,瓦渣土司钱觉耀。纳更土司龙天正,八寨李成林。教化张长寿……降清明将高应凤、朱养恩、许名臣的心腹代表,以及秘密潜来的孙应科、赖世勋、马秉忠。

朱永兴不顾疲劳,一一接见,亲切慰勉,并表示论功行赏时要对土司及家眷进行册封,赐五品至八品官职。其眷可赐为命妇,着凤冠霞帔等等。他对反正明将则更为看重,并不提他们屈节降清的污点,只谈反正抗清的忠义,官复原职是应有之义。若有功劳还要加以擢升。

相对于各个土司,朱永兴对有意反正的降清明将及其心腹代表更为亲近争取是有理由的。降而复叛,这些人便等于绝了后路,清军不会再相信他们,也就没有再降之理。

而那些土司则不同,因为清廷为维系边地稳定,对这些地头蛇多采取安抚策略,投诚免死仍授长官副长官世袭的在历史上不在少数。除了象那嵩、王维祖这种领头造反的,其他人则可视形势来转换立场。

关键还是要看胜败,胜则应者云集,败则一哄而散。现实就是这么冷薄、势利、残酷,为了自己的身家,为了族人的安全,敢于舍生取义、杀身成仁,毕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趋利避害,人之常情。朱永兴并不准备用什么大义名分来让各方依附,他觉得用行动更有说服力,用不断的胜利更能争取人心。

夜已经深了,屋内依旧灯火通明,朱永兴与那嵩、吴子圣等人还在商议布置着元江战役的作战计划。

“九月二十五,是计划举旗起义的日子。在这之前,昆明清军不动,元江亦不动,就这么耗着。”朱永兴沉吟了一下,又补充道:“其实,准备工作已经差不多了,早几日晚几日也没有关系。但为了策应大局,还是尽量往后拖延为好。”

那嵩点头称是,他已经知道了明军的整个计划,先西后东,连续作战。这样的话,拖延起义时间对元江是有利的。如果提前举旗,便可能要面对昆明清军的全部压力,若滇西先动,则可以牵制清军。

“城防还要加强。”陈国公吴子圣想了想,笑道:“殿下所授之法,末将初时还不觉怎样,但每日走在城头,看着城墙的变化,越想越觉得威力奇大。可惜时间仓促,只能用土木构筑,若是用青砖大石,那绝对是坚不可摧。”

朱永兴对吴子圣的恭维淡然一笑,说道:“再坚固的城池,再完善的城防,也需名将指挥得当,方能发挥威力。陈国公,还有诸位将军,这元江攻防吾交给你们才能放心啊!”

吴子圣、李承爵等人赶忙拱手谦谢,纷纷表示不负殿下所托,必要以死相报。

朱永兴笑着摆了摆手,说道:“战元江,而不只战于元江。要把战场拓宽拓广,才能争取到足够的时间。所以,元江外围的险要之地亦要立寨设防,以土兵为主,以明军为辅,且战且退,以战代练。”

“殿下所言甚是。”那嵩见识了明军的战力后,自傲之心已经消减了不少,对手下土兵的战斗力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土兵久已未战,虽有陈国公等督促训练,战阵经验仍缺乏。当以小战磨练之。”

朱永兴含笑点头,继续说道:“敌后骚扰袭击的任务当由本地土兵承担,利用熟悉山林地形的优势,扰敌、疲敌、阻敌、困敌。在腾冲时,猛山克族和摆夷族相配合,便做得不错。吾会留下两百猛山克族勇士。他们对此颇有经验,再有土兵相助引导,当有收效。”

“当在山林隐秘处多设营地,多储干粮。”陈国公吴子圣参加过腾冲之战,对此也有了经验,补充道:“新运到的手榴弹极好,不需点火,使用方便,可多与袭扰部队。守城呢。用点火的旧式炸弹也可。”

“陈国公想得周到。”朱永兴赞了一句,说道:“还有地雷,派出一些明军指导,也在外围战中多加使用。吾还会留下一部炮兵,二十门轰天炮,如此防守元江,当更为稳妥。”

那嵩面露喜色,轰天炮的威力他在安南是见识过的。但为了尽量保密,朱永兴虽然答应了派炮兵助战。但一直没落实。现在,他的心可以放下大半了。

“还有一种小炮,机动性极强,最适在山林等复杂地形中作战。”朱永兴又给那嵩等人添了个惊喜,“给元江留二十门,只是弹药不多。便留下两个工匠,在元江制造好了。”

这种小炮更接近于后世的迫击炮,也是轰天炮的缩小版,口径小,重量轻。一人就能背起。只不过射程短,只有一百多米。

“多谢殿下。”那嵩原本对朱永兴先不倾力援助元江,却要移兵滇西作战,在心里还有些不满,但现在算是毫无怨言了。

留下炮,留下炮兵,就相当于朱永兴已经变相应允元江土兵以后可以拥有这些武器装备。制造起来不复杂,炮兵的学习和组建,那就要看那嵩等人的能力和见识了。

军事会议一直开到半夜,总算把全部计划都敲定落实。元江的准备工作本已做得很充分,计划中的一些更改和完善并不会耽搁太长的时间。朱永兴听了众将的陈述和汇报后,也做到了心中有数,可以比较放心地前往滇中与李晋王会合了。

朱永兴由那嵩之子那焘陪着,来到客房,四个身着傣家服装的女孩已在屋前跪迎,那焘招呼一声,几个女孩便进屋忙活起来。

“天色已晚,殿下请早些安歇。”那焘躬身施礼,告辞而退。

朱永兴走进屋子,但见陈设十分奢华,不愧是百年积累的那氏。屏风后有袅袅白雾升腾,知是沐浴之所。四个傣家女孩款款上前,给朱永兴宽衣解带,侍候他在屏风后的大木桶中入浴。

来到这个时代,朱永兴在争取改变别人的同时,也慢慢适应了不少当时的规矩。梦珠身边有几个同族的侍女,也是他的丫环,这种在后世看来有些香艳的侍浴在那时却是很平常的事情。而且,在磨乃的龙府,在陇川的刀府,都有过这样的情形。对于朱永兴这样尊贵的身份,这些侍女不仅经过挑选,都未经人事,且还兼有侍寝的职责,算是当时招待贵客的一个规矩吧!

只是侍浴是一回事,朱永兴也没想过要几个粗壮的男人干这种活儿的可能,那太令人不寒而栗了,可他也从没让哪个侍女来侍过寝。脱了裤子是禽兽,提上裤子不认账,朱永兴还做不来这种事情。近在咫尺的面庞,亲热缠绵的娇躯,睡过之后便能忘得一干二净,便能象什么也没发生似的安然离开,日后也无牵无挂,朱永兴自问还没有这样的铁石心肠,也达不到这么强大的心理。

水的温度很合适,微微发烫,正好能驱除身体的疲累。水中不知加了什么香料,闻起来让人觉得轻松惬意。在香雾蒸腾中,朱永兴长长地吐出一口气,微微闭上眼睛,任由侍女给他梳洗头发,擦洗身体。

反正朱永兴还穿着他自己设计,梦珠亲手缝制的内裤。在陌生女人面前完全袒露身体,这个他还没适应过来。

洗得差不多了,朱永兴象往常一样摆了摆手,挥退了四名侍女。他自己脱了湿内裤,擦干身子,穿好衣服,才让侍女们进来收拾打扫。

茶好。这茶碗也不错。朱永兴坐在书案前,觉得睡意并不浓烈,边喝着茶水,边想着整个反攻计划,看是否有疏漏。在滇西打开局面,最好是能拥有向四川渗透的通路。并在西面对昆明具有了牵制;在元江挫败清军,使昆明在南面也有了威胁,并使安南基地有了安全可靠的屏障。

这两个目的如果都能达成,那自然是两全其美。如果在滇西有差池,那就灵活转身,力保元江,使安南基地不受战火摧残。这样还是能向广西发展,夺取出海口。如果都不顺遂,就只能回军猛攻安南郑氏。夺取升龙,在红河出海口去看海了。

外有清军,内又根基不稳,陷于和安南人的战争泥沼,那可真是最下策之举。朱永兴思虑再三,觉得万不可能走到那个地步,但心中还是有那么一丝隐忧挥之不去。

战争啊,变数是始终存在。哪有会有万无一失的时候。朱永兴苦笑着自我开解,挥退了屋中的侍女。躺在床榻上慢慢进入了梦乡。

……………

第二天,朱永兴吃过早饭,便在那嵩、吴子圣等人的陪同下,视察元江城防,一个山寨的棱堡结构。

欧洲在中世纪晚期发明了棱堡,棱堡通常会被修建成五角星的形状。因此能从一边墙上往另一边墙角射箭(不是往自己脚下射)。对于已有城堡和不便修成棱型的要塞,则在原城墙上往外伸出三角形突台,在突台上一样能对另一边的墙角射箭。而且三角形突台没有正面,因此也没有侧射死角。

这种城郭的建造方式,是当代早期著名的法**事工程师沃邦元帅所创。特征是利用尖角的形状的“棱堡”减少周围的防卫的死角。亦可预防敌人左右来袭时的炮火,再利用半月形状的堡垒来掩护大门以及护城桥梁的作用。

火炮的出现,曾经使中世纪的城堡战术成为过去,但是多面棱堡出现后,并且配备上火炮后,将使攻城变成一种近乎绝望的工作。长期围困再次成为攻城的主流手段,直到更野蛮的二十四磅开山炮出现,攻城战术才有所改变。

历史上,国人也曾吃过棱堡的大亏,郑成功收复台湾先不用说,尼布楚的上万清军也只能用饥饿和疾病来瓦解俄军,要知道当时尼布楚的守军不过只是几百半兵半商的老毛子而已。

而元江的城防改造,则是在朱永兴画出图纸后,那嵩和吴子圣等人因地制宜,使用土木进行堆砌夯造,使城墙多出了无数锯齿形的突出部。

朱永兴站在锯齿形的突出部上面,扶着垛堞走了一圈,又伸出拇指,测量了一下和邻近突出部的距离。嗯,不到百米,在火枪的射程之内。由于时间紧,尽管那嵩召集了数万民众参与修建,但锯齿形突出部依然修得不够大,不够长。换而言之,能在上面的防守兵力不会太多多,侧射的火力也就不够猛烈。

但这已经是尽了最大的努力了,朱永兴自然不能苛责,甚至对在短时间内能够完成这么大的工程量,感到了惊讶。

“元江军民能众志成城,皆是那总督平日爱民恤民之功。一声令下,应者云集,令吾感佩。”朱永兴望着远处依旧在辛苦劳作的百姓,对那嵩赞赏有加。

“殿下谬赞了,下官实不敢当。”那嵩心中高兴,直觉得这钱财和精力付出得值,脸上却还故作矜持,躬身谦谢。

朱永兴微微一笑,迈步走回城墙,手指城门之内说道:“那里修得也好,虽简陋却实用。”

在安沛时,朱永兴曾用过此招,在城门内用砖石木料围出一块区域,起到类似瓮城的作用。诱敌入城后,四下齐射,可尽歼敌军。而元江则更为完善,是用土坯和砖石垒起的。

“此乃殿下巧思,下官在安沛观战时所学。”那嵩谦逊,同时也恭维了朱永兴。

朱永兴又把目光转向了城墙内的木制架子上,共有两层,铺着木板,人可在上行走。

“那里已经掏出了射击孔。”吴子圣贴近解释道:“平时堵住,战时掏出。与城墙上的防守相配合,便如殿下所说的立体火力。”

朱永兴抿嘴微笑,元江城防让他放心,再加上城外的数道战壕,足以给清军好好地上一课了。

“如有时间,城东北还要加固。”朱永兴觉得可以稍加提点一下,因为历史上清军的主攻方向便是那里,“还要防备红夷大炮的轰击。嗯,这个任务也可以交给袭扰部队,让他们尽量在路上寻机毁炮。”

“殿下放心,若清军用红夷大炮轰击,我军可在城头铺草袋棉被,以作抵挡。”吴子圣显然有所准备,很有信心地回答道。

“陈国公及诸位将领战阵经验丰富,各种准备极尽周全,元江可无忧矣。”朱永兴由衷地表示赞赏,在那嵩等人的陪同下,沿着城墙继续巡视。

边走边指指点点,众将不断地介绍着元江的城防,朱永兴含笑颌首,表示十分满意。

“战事一起,城中及四郊百姓便疏散转移吧!石屏至元江的村寨民众也要劝其避乱,以收坚壁清野之效。另外便是要注意保密,作战计划不可轻与他人知晓。大竹菁之伏便是——”朱永兴本来是随口叮嘱着,但却蓦然停下脚步,脑中闪过一个名字,脸色立时变得凝重起来。

第十九章景东会师

想起来了,朱永兴终于想起历史上是哪个土官告密,引导清军绕行别道,避开了大竹菁的伏击。这是个隐患,但因其罪未显,现在除之却多有不便。

“殿下——”那嵩见朱永兴脸色变幻不定,久久不言,不免心中奇怪,轻声唤道。

哦,朱永兴下意识地应了一声,神智慢慢回复,心中有了个模糊的定计,不禁狡黠地一笑。他摆手挥退了无关人等,只和那嵩、吴子圣等人聚在一个锯齿部的突出上,低声商议了起来。

土官龙世荣吗,殿下昨日并未见到啊!而且,沐天波随永历入缅前,认为前途不测,而先人宗祀不可不继,便把其两个儿子分赘各土司。其长子沐忠显便娶了土官龙世荣的三女儿,入赘龙家。次子沐志亮入赘的那家,是自己的女婿。难道岳父会出卖女婿,反而投靠清军?

那嵩心中陡然腾起了惊涛骇浪,看向朱永兴的眼神都有了变化。是与不是,岷殿下此计可行,既能试出龙世荣之心,又可能给予清军打击,依照而行,并无什么损失,倒是大有益处。

计议已毕,朱永兴觉得心情大畅,隐忧原是如此,一朝解除,脸上立刻露出了轻松的神态。

那嵩偷偷给陈国公吴子圣使了个眼色,落后了几步,待吴子圣凑近,低低的声音问道:“国公,殿下果有通神预卜之能乎?这龙世荣乃是黔国公长子之岳丈,殿下亦未曾见到,怎知其有投清之意?”

陈国公吴子圣微微皱了皱眉,低声说道:“殿下不轻言,但言之必中。他说清军由东北而来,便多半如此;他说龙世荣要投清。咱们便小心提防。至于通神预卜,此万不可对外宣之。只须记得,神授天眷,不是虚言。”

那嵩沉吟了一下,连连点头,拱手道:“受教了。受教了,多谢国公。”

……………

来的时候大张旗鼓,走的时候静静悄悄。朱永兴觉得元江已无疏漏可补,胜算颇大,便在黄昏时分偷偷出城上船,沿江缓进,向滇中行去。

水路虽好,但却难保万一。所以,在联络通讯方面。朱永兴授意建立了两个途径,一是元江水道;一是陆路快马,也就是他当初率军由腾冲至安南所走的道路。

既然是要三军联动,协同作战,互相之间的联络通讯自然非常重要。为此,朱永兴还让那嵩、吴子圣等人预备一套应急之法,即狼烟或烽火,以免元江万一被围时。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

雨季结束的迹象已经越来越明显,这从元江的水势便能看得出来。尽管江水在逐渐变浅。但明军所乘坐的船只都不是什么大船,有从安南抢来的,有从元江借来的,还有一部分新造的,在江水中航行,还是绰绰有余。

三日后。船队在西舍与李晋王派来的部队会合,此地已经是景东辖境,水上航程已经走完了大半。

在景东,将要汇集的兵力有晋王李定国所部一万三千余人,朱永兴率领的安南明军七千余人。各土司的助战土兵五千余人,再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