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路隋行-第1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唐公,其实要让一个人开口说话,方法很简单,就一个字:杀。要使他真正体悟出生之宝贵,死之可怖,你就会从他嘴里要到你想要的东西了。怎么样,这位菩萨,唐公有没有兴趣来审上一审?”说到此处,杨素以长辈向晚辈传授经验的口吻向李渊说道。
李渊听得心惊肉跳,偏过头打量杨素两眼,简直不敢相信自己身边这位仙风道骨的清河郡公会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魔王。他对杨素邀他审讯菩萨避而不答,转而问杨素道:“那么,这伙土匪在龙门打劫又是为了什么呢?”
………………………………
第402章 一尊铜佛
五月,长安。
舒国公刘鲂在府中蛰伏了近一年之久,才渐渐恢复了些生气,开始在府中接待起客人来了。
尔朱绩率军叛乱未起就被平定,朱满月被逼自尽……接踵而来的一个个的坏消息已令刘鲂感到如坐针毡了,偏偏南陈派至他身边的那位保镖张仲坚又给他惹事,潜入晋王府窃取杨丽华笔迹时被人发觉,杀人灭口后不知逃到哪里去了,张仲坚身份的暴露,直接威胁到了刘鲂的安全。被逼无奈之下,他只得铤而走险,嫁祸于人,将张仲坚这股祸水引向了太子的宫僚卢贲,这才侥幸躲过了一劫。
对于刘鲂这样的人来说,他最擅长做的事便是如何在危险到来之前,趋利避害,为千方百计地保全自己,而不惜采取一切手段和伎俩。
刘鲂心里很清楚,在新朝局势稳定下来前,不到万不得已,杨坚是不会要了他这位昔日大功臣的命的,所以,他在极力撇清自己和南陈杀手张仲坚的关系之后,明智地采取了乌龟不出头的应对之策,以称病不出,闭门杜客的办法将自己和包括梁士彦、宇文忻在内的所有人隔绝了起来,以期望用这种方式求得杨坚对他的宽赦。
甚至,数月前,在他听说其盟友宇文忻重获杨坚起用,辅佐太子杨勇屯兵咸阳,以备胡患时,也强忍住了心头的跃跃欲试,没敢轻举妄动。
可这回的情形却不同了。
刘鲂掌心中紧紧地握着一尊鸽子蛋大小的铜佛,紧蹙双眉坐在自己的寝房内,不得不搜肠刮肚地琢磨起如何才能安稳地度过眼前的这场危机来了。
事情的起因就在当天一早,刘鲂起床后惊奇地发现,自己的枕边不知何时被人放了一尊铜佛,铜佛下还压着一张字条。
莫非是张仲坚昨夜潜回了自己府中?刘鲂惊慌之余,忙伸手拿起铜佛下的字条,凝神注目观瞧。
字条上只写着短短的一行字:“菩萨,天牢,戌字号。关自在。”
刘鲂握着字条的手不由自主地抖动了起来,他忙揉了揉眼睛,反反复复将字条上寥寥几个字看了多遍,这才发出一声长叹,颓然躺回到了床上。
关自在,这是一个令刘鲂一想起他来,浑身上下就不自在的名字。
早在两年前,刘鲂因顾及个人安危,不肯到前敌担任监军,迎战尉迟迥叛军而受到杨坚冷落后,他就通过广陵首富张季龄父子暗中和南陈朝廷取得了联络。
依当时的形势观之,北周虽在灭齐之后军力、国力得到了极大的加强,但南陈宣帝陈顼趁着北周朝内三总管发动叛乱之机,派遣大将吴明彻、萧摩诃渡江北上,一举攻占了江北要地胡墅,对北周犹保持着进攻的态势。做为受到杨坚冷落,又不甘心从此以后赋闲在家,仅仅做个富家翁的刘鲂,遂暗中打起了联络南陈,为自己将来留条退路的主意。
杨坚创立隋朝后,除了对前朝皇室采取了赶尽杀绝的高压手段以外,对凡是来自南陈境内、前来长安的客商也进行了重点清理,在这种形势下,张季龄不得不离开长安,返回广陵。
在他临行前,不仅将自己的儿子张仲坚托付给了刘鲂照料,而且告知了刘鲂一个秘密:除他之外,南陈太子陈叔宝在长安城内还安插着一位重要人物:雁巢的副首领关自在。
张季龄嘱咐刘鲂,自他走后,关自在便是刘鲂与南陈朝廷之间的联系人,刘鲂如有需南陈助力之事,尽可通过张仲坚与关自在取得联系,关自在自会设法满足他提出的任何要求。
由于刘鲂脚踏两只船,并不一心一意指望南陈朝廷给他带来荣华富贵,在与南陈朝廷暗中勾搭的同时,将自己更多的希望放在了与一干前朝宿将结成同盟,反隋复周的大业上,所以,一直没有主动与关自在联系过。
虽则如此,刘鲂出于好奇,偶尔也向张仲坚询问过关自在的一些情况,诸如关自在在南陈朝廷中的地位、他在长安是以何面目、身份示人的等等,从张仲坚的回答当中,刘鲂凭借着自己多年在宫中摸爬滚打积累下的经验料定,张仲坚多半并不受关自在直接掌控,而是通过其他人才能联系上关自在。甚至,刘鲂还怀疑,张仲坚压根就没见过关自在本人。
不过,张仲坚也向刘鲂泄露出一些关于雁巢和关自在的重要讯息,譬如南陈宣帝陈顼笃信佛教,南陈太子陈叔宝小名就唤做佛子,而雁巢做为陈叔宝亲手掌握的一支重要隐蔽力量,除陈叔宝在该组织内以佛子的称呼自居以外,包括关自在在内的几位首脑人物大多取菩萨作为自己的代号。
当时,刘鲂听张仲坚说到此处,禁不住笑着问他道:“哦?雁巢里没有鸟儿,只有佛子和菩萨居住其中,倒也有趣。你可知,这座雁巢里住有几位菩萨?”
“菩萨能有几位,最多两三尊就了不得了。”张仲坚白了刘鲂一眼,逞能地答道,“我还知道,副首领称做大菩萨,除此之外,还有一两位护法,也称做菩萨……”
关于杨素在东都擒获南陈重要密探菩萨,并交由唐国公李渊押解回京的消息,刘鲂虽平时足不出户,也早从家人口中得知了。今天关自在突然留下这么张字条给自己,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出于小心起见,刘鲂已将字条销毁,并把字条上的内容牢牢记在了心里。他反复思量良久,终于领悟到了关自在写信给他的真实用意:要他把手中这尊铜佛托人带给关押在天牢戌字号牢房的菩萨!
莫名其妙,明明已打探到了杨素捉到的这位菩萨被关押在何处,为何不派雁巢中的手下将这尊铜佛带给牢房里的菩萨,反找到自己这个外人身上!刘鲂不免对关自在如此行事感到深深的不满。
当然,刘鲂也明白,关自在既然找到了他的头上,那么他就非把这件事办成不可,否则,不说别的,关自在只要再写那么一张字条,悄悄地放到皇上、皇后,抑或太子的枕边,自己煞费苦心,自闭于家中长达近一年时间换来的一线生机瞬间即会化做乌有了。
………………………………
第403章 灭口
三天后。
被太子杨勇留在长安,帮着自己审理“菩萨”一案的新任陇州刺史李渊一早便得着禀报,称被关押于天牢戌字号里的南陈要犯“菩萨”吞金自尽了。
李渊闻报后,立即赶往东宫面见太子杨勇报告这一突发情况,同时传命封锁戌字号牢房,令仵作前去验尸,查明“菩萨”的死因。
他还是死了!李渊在骑马赶往东宫的路上不禁感叹道。
杨素欲故伎重施,恫吓“菩萨”供出其同伙的企图在他身上落了空。他和杨素押解着“菩萨”回到东都的当晚,杨素就当着“菩萨”的面儿一气连铡了四名在龙门打劫过李渊的土匪,可“菩萨”丝毫没有被吓倒,只向杨素提出要他立即释放其他的劫匪,否则他至死也不会供出一个字。
杨素听他肯开口求自己释放其同伙,大喜过望,当场便释放了其他的劫匪,和李渊一道将“菩萨”带至他府中一间密室,听他招供。
“菩萨”言出必行,不用杨素严刑拷问,就痛快地供出了自己的真实姓名和此次南行的目的。
“我叫萧无垢,江陵人氏,此次奉了大菩萨关自在之命,紧急返回建康,面见新皇,接受新的诏命。在龙门设伏打劫官军出自我的命令,其目的是为了吸引你们的注意力,为我创造通关南下的良机。”
然而,当杨素目光灼灼地再往下问,“菩萨”萧无垢便再不开口说话了。
饶是如此,在听到萧无垢此次南下,是为了回南陈帝都建康面见新皇陈叔宝领受诏命,杨素仍感到一阵窃喜,认为自己一番功夫没有白费,真的捉到了一条大鱼。
事实也的确如此,当李渊受杨素所托,押解着萧无垢回到长安时,杨坚得到消息后,也对这位半道被擒的南陈要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但诏命太子杨勇亲自主审此案,还应杨勇之请,特地把已下旨调往西北陇州任刺史的李渊暂时留在了长安,帮着杨勇审理此案。
由于萧无垢自称是奉关自在之命,从关东南下,欲返回建康的,因此,杨勇会同李渊,将审问的重点放在了逼迫萧无垢供出关自在在长安城中的藏匿地点,以及他的乔装身份上面,然而,无论杨勇和李渊软硬兼施,使出何种手段,萧无垢始终不肯供出关自在的任何情况。
待至后来,李渊向杨勇献计道:“莫不如有意放出风去,将萧无垢在南返途中被抓的消息透露出去,引诱其在长安城内的同伙前来营救于他,咱们在天牢暗中埋伏下人手,以便到时将其同伙一网打尽。”
杨勇反复思忖,觉得除此一路,的确也无法可想,遂点头允准了李渊所献的诱蛇出洞的计策。
出乎李渊意料的是,消息刚放出去不到四五天的功夫,萧无垢就突然死在了牢房之中。
“会不会是关自在在听说萧无垢被朝廷捕获,担心他供出自己,指使人潜入天牢杀人灭的口呢?”杨勇在东宫正和左仆身高颖、将作大匠刘龙等人商讨营建新都的构想,见李渊突然来到东宫,忙把李渊让至侧室,皱眉听罢李渊关于萧无垢死讯的禀报,脱口问李渊道。
“按常理说,天牢内外看守森严,萧无垢被捕获的消息放出去以后,太子殿下您又调了三百名禁军埋伏于天牢四周,随时准许抓捕前来劫牢的匪类。这种形势下,萧无垢又怎么会被关自在灭了口呢?”在来东宫面见杨勇的路上,李渊已在心里排除了萧无垢被灭口的这种可能,因此当即向杨勇提出了质疑。
太子杨勇近来可谓是春风得意,宇文忻率领数千人马,出奇不意地攻占了突厥境内的重镇云州,切断了沙钵略西讨阿波的退路,进而直接影响到了东面的战局演变,为杨广派军接应被困五原城的杨爽大军安然撤回雁门关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杨勇身为率军屯兵咸阳,统筹指挥西北对突厥战事的最高统帅,于战后自然当仁不让地把宇文忻的大半功劳尽皆算在了自己头上,也因此受到了杨坚的赞赏,一改之前对自己这位长子守成有余,进取不足的印象,将杨勇之前佐参朝政改为了佐掌朝政。虽然仅有一字之差,但朝中文武都能揣摩出这参和掌一字之变背后蕴含的深意:太子掌朝的时代即将到来了。
杨勇作为朝中、宫中仅有的几位了解长安城中还有个南陈秘密谍报机关――雁巢存在的要员之一,自然在萧无垢身上寄托了很大的希望,指望能从他身上找到查获关自在的突破口,好将雁巢一网打尽,彻底拔除南陈插进长安的这颗钉子。他要表弟李渊留下来帮自己审理萧无垢一案,除有拉拢李渊入太子党的原因外,也的确有自己忙不过来,而考虑要颇受母后独孤伽罗信赖的李渊替自己拉套、出力的因素。
也正是由于李渊以往给人留下了精明、稳重的印象,因此当他不久前建议自己采用引蛇出洞之计,放出萧无垢被抓的消息时,杨勇未加多想,便点头允准了。
可如今弄巧成拙,萧无垢还是只字未招供便死在了天牢,这不能不使得杨勇对李渊的办差能力产生了一丝怀疑:李渊曾受母后差遣,率千牛卫驻扎于杨广的晋王府守护长姐杨丽华,结果晋王府屡屡出事,此次他又办砸了查案的差使,今后还要不要拉他入自己的太子党呢?
当日晌午,仵作验尸的结果出来了:萧无垢是吞金自尽。
杨勇、李渊二人在东宫那间侧室里,望着仵作呈上的那尊被萧无垢吞进腹内,要了他的性命的铜佛,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一个人:关自在。
同时,令二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这尊铜佛又是什么人传递到处于重重监护下的萧无垢手中的呢?
杨勇随后传命,命屈突通率领禁军将看守天牢的所有人等尽行收监拘押,挨个审问清楚是何人胆敢冒着诛灭九族之风险,私自传递物品给萧无垢。结果,未等屈突通率人赶到天牢抓人,一名名叫贺十三的领军府辖下的军士便在天牢小院内自己那间小小的宿房内服毒自尽了。
就在贺十三显出原形,服毒自尽的同时,他家中的妻子儿女仿佛从人间蒸发了一样,都失踪了。
查案查到此时,杨勇和李渊都不得不承认:自己败在了关自在手下。
………………………………
第404章 会琳和尚
时光荏苒,日月穿梭,转眼就进入到了开皇三年的初春时节。
半年前,突厥王子雍虞闾告访并州,不仅给杨广带来了可贺敦宇文般若送给杨广的成婚贺礼――一只极为珍稀的猎鹰“玉爪”,而且明确向杨广发出了突厥和隋两国罢兵休战,重归于好的讯号。两个月后,杨坚诏准杨广在河北道治下择地与突厥重开互市的旨意一下,杨广就向率军驻守白道州的雍虞闾发出邀请,请他再次入关来并州与自己会商重开互市的相关事宜。
在杨广的提议下,雍虞闾同意,就在并州东南约三十里处的马邑开设一座互市,以利两国官府和边民互通有无、进行贸易。
之所以没将开设互市的地点定在关外,而是选择在了与并州相距仅三十里的马邑,杨广其实是有着他自己的一番考虑的。
自从虞孝仁给他带来了前朝王子宇文阅有可能被宇文般若掳至突厥境内,图谋日后打他的旗号反隋复周的消息以来,杨广遂命虞孝仁率领骠骑营一营人马出关打探宇文阅的下落。但是,近两个月过去了,虞孝仁等人却一无所获。
将互市地点选择在并州郊外的马邑,既利于向突厥一方展示大隋与其重修和睦之诚意,更为重要的是,互市上会有来自突厥境内各地的商户来此贸易,杨广可随时微服私行,亲自到马邑了解突厥境内的各种动向,包括打探宇文阅被掳至突厥境内的下落,为日后采取相应的行动做好准备。
雍虞闾对杨广提议将互市地点定在关内并州郊外的马邑也甚感意外,未假思索,便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此次突厥主动提出与隋朝罢兵和好,果然不同于以往各次,直至开皇三年年初,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突厥铁骑从未踏入关内一步。虽然其间杨广派出斥候出关打探,加之他多次微服私访,在马邑互市上打听来的消息都表明,突厥五位可汗内部确实产生了不小的纷争,直接导致了沙钵略可汗改变了对隋朝的态度,专心解决突厥内部的纠纷,但是这毕竟是突厥勃兴五六十年间,与中原王朝保持和睦相处最长的一段时间,身为出镇北境的藩王,杨广打心底里希望这种和平的局面能够一直保持下去。
“玉爪”交给安若溪喂养也有半年多的时间了,自幼生长于江南乡下的萧厄非但对“海东青”这种力能搏狼的猛禽没有丝毫畏惧,反而越来越喜欢上了安若溪精心喂养的这一对猎鹰,在寝殿闷极无聊之时,常命安若溪携一对猎鹰到晋阳宫后苑的草地上观赏“玉爪”和“黑将军”猎食取乐。
杨广本人虽然对这只极为罕见的玉爪金眸的“海东青”甚为喜爱,然一来嫌其系宇文般若所赠(杨广终难忘却出现在自己婚礼上的那名刺客,很是怀疑背后主使便是宇文般若),二来政务丛脞,加之杨广有感于亲眼目睹突厥铁骑的骠悍,不顾腿上有伤,坚持每天都要和骠骑营将士们操练骑射之术,根本无暇分身饲弄鹰犬,平日里反而不如萧厄和这一对猎鹰亲近。
这一天正是二月初二,龙抬头的日子。按照河北一带的民间习俗,杨广作为河北道行台尚书令,在龙抬头的当天,要在一早代表朝廷亲自到刚刚建成的并州大兴国寺上柱头香,尔后奔赴并州城外田间地头,主持春耕大典。
半年多前,杨广试图通过实施“引佛出山”计划,吸引来自天台山的神秘“菩萨”北上并州,结果无功而返。经受杨广所托,主持遴选大兴国寺住持的行台左仆射张威举荐,杨广会同王韶、张衡等人面试,最终择定了一位曾于战乱时流落至突厥境内的有道高僧,法名唤做会琳的,做为并州大兴国寺住持及河北僧监的人选,呈报给了父皇杨坚。
对会琳和尚早年曾流落于突厥境内的一段经历,张威和王韶两位仆射之间还产生过一些歧异。王韶以突厥和大隋虽然目前交好,但毕竟突厥虎狼之邦,不可对其掉以轻心为由,向杨广指出,会琳和尚流落突厥境内长达十多年时间,难保不会是从突厥上层领受了某项秘密差使,充当卧底的突厥斥候,为稳妥起见,不宜举荐他为并州大兴国寺的住持,更不宜将河北道治下十九座州府境内的所有佛教事务交给他来掌管。
对此,张威反驳道,会琳和尚本是齐人,年轻时在东都白马寺剃度出家,后因战乱,被迫流落至突厥境内,他寄寓漠北本为生计所困,且此次前来应招时已主动报出了自己的这段经历,似乎不宜怀疑其应招的诚意。更为重要的是,会琳和尚和被皇上、娘娘奉为国师的会真和尚是同门师兄弟,佛法造诣明显高过其他来应招之僧人,且在雁门关内外一带享有祟高的声名,举荐他来住持大兴国寺并掌管河北一带佛教事务,不仅极为有利于朝廷的弘佛大计,而且能有效减少来自各地世家豪右的阻力,实为千里挑一之人选。
杨广居中端坐,听两位仆射辩争了多时,总算弄清了居官为人一向谨慎小心的张威为何极力举荐会琳,而向以果敢擅断的王韶反而对会琳和尚出任大兴国寺住持持保留意见了:王韶之言全出自于公心,对会琳本人并无半点偏见;而张威大抵是因为会琳是会真国师同门师兄的关系,才执意要举荐他为住持人选的。
即便如此,张威所说的其中一句话深深打动了杨广:举荐德高望重的会琳和尚作为河北僧监,能够有效减少来自各地世家豪右对重倡佛法一事的阻力。这对自出镇以来饱受河北一带世家豪右强大势力所困扰的杨广来说,太重要了。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才使得杨广最终决定,向父皇杨坚举荐会琳和尚做并州大兴国寺的住持和河北僧监。
………………………………
第405章 底层的力量
杨广最为关心的便是各地佛寺虽一座座修建落成,到时却没有那么多的僧尼入寺修行、事佛,因此尽管私心里被张威的言语所打动,仍在面试时请教过会琳,他一旦被确定为并州大兴国寺住持兼河北僧监,如遇世家豪右阻挠其门中奴仆、客户出家修行,将如何应对?
会琳当时合掌微微一笑,答道:“佛说:世间诸事,有果必有因缘。世家豪右不愿投入其门下的僧人重返佛寺,是担心其门下人丁的流散,而非反对人事佛。而出家修行之人,究其事佛的根源,也可分为多种:虔心向佛的固然有之,但并不占多数;大多数人或为生计所困,想入寺混得个温饱,譬如贫僧当年就是如此;也有犯奸作科之辈,为躲避官府而被迫出家修行的,等等,正所谓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然贫僧皈依我佛近三十年,其间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关内关外、华夏异邦,所见所度之人成千上万,颇知人心向善实为人之天性,这一点并不因其尊卑贵贱而有所不同,故而贫僧在以往宣弘佛法时,既可向贩夫走卒、士庶百姓解说佛理,传授其经义,也能与异族胡酋、世家豪右讲说佛义,劝其诚心向佛,积年累月下来,我视众生皆为心善向佛之人,而众生无论贵贱皆视我为传经弘法之人,彼此间已没有主仆、尊卑的区别。王爷方才问贫僧,对世家豪右拘束其门中奴仆、客户返寺事佛一事如何应对,贫僧只能应以佛门大开,普度众生,众生既有归佛、事佛之心,何人能拒其于寺门之外乎?”
他侃侃而谈,杨广却听得似懂非懂,才欲再问,陪坐一旁的张衡已从会琳的话中瞧出了些端倪,借向会琳发问,点拔杨广道:“和尚说了许多的话,是想答复晋王殿下,您已在百姓心目中被视做佛的化身,只要您出面,世家豪右就不会阻挠其门下奴仆重返佛寺的,是这个意思吗?”
“施主言重了。佛就是佛,僧就是僧,佛为僧之主,僧为佛之仆,又怎可混为一谈?”会琳因嫌张衡把话说得太明,忙合掌自谦道。
“那,您为何不依然做一名挂单和尚,云游各方,点化众生,反倒来和诸僧争这个住持之位呢?”张衡听会琳话说得过于冠冕堂皇,激起了他的促狭之心,有意刁难刁难他,笑着又问道。
“概因贫僧自谓做得这个住持也。”会琳也绝,淡淡一句话噎得张衡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