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路隋行-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掼,鱼俱罗足足使出了九成力气,满以为能将这团黑影活活摔死,不料这飞禽也着实了得,虽然猝不及防,着了鱼俱罗的道,被他一把抓住,大力掼向地面,却能于身子触地的一瞬间原地打了个盘旋,奋力挣扎着欲向院内那一排房中飞逃而去。
“畜牲,今晚你遇到了老鱼,算你命运不济,往哪儿跑。”鱼俱罗几乎使出全力的一掼,居然没能摔死对方,登时也急红了眼,不等那黑影展翅飞远,冲着它横推出一掌,掌锋过处,远在三丈开外的一棵小树也随之摇摆起来。
黑影被鱼俱罗掌锋击中,在半空中发出尖利的一声怪叫,头朝下直栽了下来。
鱼俱罗未等它落地,跨步向前,紧接着又出一掌,“啪”地一声劈中了黑影,但见那黑影像只断了钱的风筝一般,被鱼俱罗这一掌足足打出五六丈远,身子重重地撞在房檐上,随后径直落在了平地。
鱼俱罗走到房檐下,从怀中摸出火褶子划亮,擎在手中,俯身往地下观瞧,只见房檐下的地面上赫然倒毙着一只蒲扇般大小的蝙蝠,大张着嘴,露出两排异常锋利的毒牙。
“呵呵,好伙计,这几天可想死老鱼了,没想到你藏在这里。”鱼俱罗抬起一脚,将已毙于自己掌下的这只蝠王踢向房门处,冲房内高声叫道:“蝠王已死,你还不乖乖从房里滚出来?”
这时,宇文述也带着几名军士冲进院来,军士们手中的火把将这座小院照得如同白昼一般。
在火光映照下,一个女人耷拉着脑袋,缓缓从房内走了出来。
“如是尼,是你吗?你怎么是这副模样?”宇文述头一个认出了从房内走出来的正是曾与宇文老夫人在北齐羁押下共过患难的那位法名如是的僧尼,急切地问道。
“花姑,老鱼也没想到,你还是个出家的尼姑?”鱼俱罗只认得这女人就是石屋院的颖母花姑,听宇文述称呼她的法名,忍不住奚落她道。
花姑在众目睽睽下,并不理睬宇文述和鱼俱罗,弯腰从地上抱起死去的蝠王,亲昵地搂在怀中,喃喃自语道:“阿福,我就知道,你保护不了姐姐,你还偏不信,今日遇到了老魔头,你算是吃到苦头了吧。”
鱼俱罗和宇文述对视一眼,也顾不得花姑神志是否清楚,冲军士下令道:“绑起来,押着去见王爷。”
………………………………
第179章 冼氏女
仅仅用了两三天的时间,就将有重大杀人嫌疑的花姑缉拿归案,使得杨广难以自拔地陷入到了一种近乎亢奋的状态当中,他担心一夜间花姑就会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要么服毒自尽,要么被同伙灭了口,于是决定,连夜突审花姑。
他先找借口支走了满腥狐疑的宇文述,随后传命鱼俱罗带人押解花姑到石屋院接受自己亲自讯问。
讯问的地点就选定在了石屋院后院的上房当中,为防止泄密,杨广只允许鱼俱罗、张须陀和鲜于罗三人留在房中陪审,将其它的军士们无一例外地驱离了审讯现场。
鲜于罗自告奋通地充当起了刑讯手的角色,他不知从哪儿找来了一条皮鞭和一桶凉水,手拎着皮鞭,有意做出一副凶神恶煞的模样,站立在怀中仍抱着蝠王的花姑身侧,随时准备对花姑用刑。
“这只蝙蝠是你养的?你曾唆使它做过些什么,事到如今,还不从实招来!”杨广两手据案,坐在距离花姑两丈开外的地方,厉声问花姑道。
花姑连眼皮都没抬一下,仍低头望着怀中的死蝠王,嘴里喃喃作声,不知在嘟囔些什么。
临时负责笔录供词的鱼俱罗执笔坐在一旁,听杨广问得毫无章法,遂代他问道:“先报出你的姓名,年龄,是何方人氏,现住何处?”
花姑撩起眼皮,恶狠狠地盯了鱼俱罗一眼,依旧一言不发。
审讯从一开始就陷入了僵局。
“问你话呢,你说是不说?”过了足足大半个时辰,鲜于罗见花姑对杨广和鱼俱罗的问话始终充耳不闻,全然不加理会,挥动手中的皮鞭,喝问她道。
“先别忙着用刑。”鱼俱罗开口拦下了鲜于罗,提笔在手,冲着花姑说道,“你既不愿意开口说话,我家王爷仁慈宽厚,也不想为难你。这样,你只需报出真实的姓名和籍贯来,今夜便能安稳地睡上一觉,如何?”
花姑仍是沉默不语。
“王爷,别跟这不识好歹的娘儿们多费口舌了,我一通鞭子抽下去,不怕她不开口说话。”鲜于罗将皮鞭高高举起,跃跃欲试地等着杨广一声令下,手中的皮鞭便向花姑身上抽去。
杨广见这么干耗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又不屑用刑讯的办法逼问出口供,脑筋一转,遂向鱼俱罗等人吩咐道:“你们都先出去,我要单独问她几句话。”
“不行。深更半夜的,她如果伤着王爷,怎么办?”张须陀硬橛橛地反驳道。
“你们不放心的话,那就先把她的手脚都捆起来,再出去不迟。”杨广素知张须陀秉性如此,也不和他计较,只向鱼俱罗吩咐道。
鱼俱罗见杨广既不停审,又不肯轻易用刑,只得遵命,亲自动手,和鲜于罗一道将花姑捆了个结结实实,强行从她怀中夺下那只死蝠王,当做杀人的证据拿在手中,与张须陀,鲜于罗相跟着离开了上房。
上房中只剩下了杨广和花姑两个人,花姑手脚被缚,两眼直勾勾地盯着杨广英俊的面庞,突然仰面发出一阵浪笑,嗲声嗲气地冲杨广说道:“少东主单独将奴家留下,可是想要奴家好好陪陪少东主?你先把姐姐的手脚松开,姐姐今晚包你满意。”
杨广听得恼羞成怒、脸色涨红,手指着花姑,一时间竟气得不知该如何是好。
“姐姐知道你是位王爷,身子金贵。。。。。。”杨广越是恼怒,花姑的兴致越高,淫词浪语接连而出,浑然没把杨广瞧在眼里。
“你,你听说过‘雁巢’吗?”终于,杨广醒悟到花姑欲借挑逗自己达到干扰审讯的目的,开口反问她道。
“什么?你说的是外面屋檐下那个燕子窝吗?我告诉你,那不是燕窝,不能直接拿来吃的。”花姑脸上虽仍带着淫笑,一味地胡说八道,但明显透露出一分慌乱。
“不是小燕子做的窝,而是南飞的大雁做的巢。”杨广见自己说出“雁巢”,花姑果然有些心慌意乱,不知所云,心里越发有了底儿,一字一句地提醒她道。
“我听不懂你说的话。”花姑收敛起笑容,冷冷地答道。
“那么,关自在这个人呢,你想不想见见他(她)?”杨广一箭中的,紧接着向花姑射出了第二枝箭。
“你,他在哪里?”花姑瞬间便瘫软在地,再也笑不出来了。
“我要是你,这会儿就该开口说话了,免得说与不说的,对我们倒是无甚大碍,对你差别可就大了。”一旦在花姑面前赢得了心理上的优势,杨广的头脑更加灵光起来了,有意仿效着电视剧中审讯犯人常用的套路悠悠地劝花姑道。
“雁巢”本是当今南陈皇帝陈顼即位之初,为实现南北统一,对付北周和北齐而秘密设立的高级谍报机关,由南陈太子陈叔宝亲自掌握,凡“雁巢”中成员,可以随时随地晋见南陈皇帝和太子禀报消息,任何人不得阻拦。而杨广提到的关自在,更是“雁巢”中仅次于太子陈叔宝的二号人物,堪称“雁巢”中之头雁。无论是“雁巢”,还是关自在这个名号,即使在南陈,也仅有屈指可数的几个人知道他们的存在,尔今,身为南陈朝廷头号强敌的隋朝皇子,杨广竟然当着她的面儿接连说出了“雁巢”和关自在的名号,这不能不使花姑感到心惊肉跳、魂飞魄散。
“好吧,你要答应我一件事:在我说出我所知道的事情之后,你要允准我见一见关自在本人。”花姑用近乎央求的目光注视着杨广,绝望地请求他道。
杨广没想到她会向自己提出这样直接、干脆的要求,稍稍一怔之间,已被花姑瞧出了破绽,“咯咯”笑了起来:“少东主,你是在唬我吧?”
“关自在他(她)并不姓关。。。。。。”眼看着即将功亏一篑,杨广脑袋一热,冲口而出道。
不知是杨广今天屡屡使用诈计得手,此时使将出来,越发像那么回事了,还是花姑本就知道关自在并不姓关,心中揣着鬼,方才只不过蓄意试探杨广的虚实,未等杨广继续说下去,她立马便说道:“我姓冼,名叫花儿,出身岭南俚裔。。。。。。”
………………………………
第180章 无处不在的关自在
第一道心理防线一旦被杨广攻破,花姑藏在内心深处的话就像是积蓄已久的洪水猛然间打开了一道闸门,滔滔不绝地喧泄了出来。
原来,花姑真名唤做冼花儿,出身岭南俚族部酋之家,在南朝还是梁朝之时,花姑的祖父便作为人质被送往梁朝帝都建康居住,并在那里成家生子,一直生活到如今。
当花姑十六岁那年,南陈当今的皇帝陈顼继位登极,一改其父对北朝只守不攻的态势,欲统一南北,恢复汉家江山,于是,组建了秘密斥候组织“雁巢”,花姑不幸被选中,成为了“雁巢”组织的第一批成员。
由于当时南陈的头号劲敌并不是远在关中的北周,而是占据关东的北齐,其时,北齐宫廷当中来自西域的胡人、南疆的蛮族众多,且颇受宠信,花姑出身岭南俚族,相貌自与寻常江左女子差别甚大,兼之花姑自幼出落得十分妩媚动人,又常随祖父和父亲出入南陈宫禁,谙熟宫廷礼仪、规矩,因此,花姑进入“雁巢”后不久,就被派往北齐都城邺城潜伏,刺探消息。花姑潜入邺城后,因缘巧合,结识了当地的一位平民女子冯小怜,并在冯小怜被北齐后主召入后宫为妃后,顺利地随她进入北齐后宫,成为了冯小怜宫中的一位侍女。
北齐后主荒淫无道,在一次与冯小怜结伴外出狩猎的途中奸污了花姑。此事被冯小怜发现后,便将花姑赶出了宫门,去侍奉已在北齐做了多年俘虏的北周权臣宇文护的母亲宇文老夫人。在之后的两年时间里,花姑与宇文老夫人相依为命,产生了深厚的主仆情谊。
在宇文护想方设法以不菲的代价从北齐人手中换得母亲重返长安之时,宇文老夫人便提出,要带花姑一同返回长安,冯小怜正巴不得花姑远走它乡,好让夫君彻底断了对她的念想,于是就答应了。
宇文老夫人笃信佛教,花姑长期跟她生活在一起,也渐渐信上了佛,因此,当宇文老夫人要求儿子在长安城中为自己建造一座安全牢固的宅院,并要设立家寺,诚心供佛时,曾遭北齐后主始乱终弃的花姑主动向宇文老夫人提出,愿皈依佛门,出家为尼,就这样,在石屋院建成后,花姑就成为了宇文护家寺中唯一的一位出家僧尼,取法名唤做如是。
宇文护母子相继死后,曾是宇文护亲信的宇文述接收了石屋院,为避嫌,宇文述本人甚至从未踏进过石屋院的大门,而他派来与花姑(如是)一道打量宅院的家仆胡六也是个色鬼,来到石屋院不久就和花姑勾搭上了。
在花姑时断时续的供述当中,有两处提及了关自在,因而引起了杨广的格外注意:
第一回,是在宇文老夫人已获准离开邺城,返回长安之前,花姑曾接到过一封署名为关自在的指令,命令她想方设法随同宇文老夫人一起返回长安,转而潜伏至北周第一权臣宇文护身边,等待进一步的指令;
第二回,则与第一回相距了足足有八年之久,也就是杨坚入朝执政,平息三方叛乱之初,那时,花姑已出家为尼多年,于宇文老夫人死后独自留在石屋院过活,她早就习惯了在长安城中每日礼佛进香,过着清静悠闲的生活时,却突然有一天接到了同样署名为关自在的一封指令,在指令中,关自在明确指示她利用石屋院建造得十分隐秘且空置已久的便利条件,以开设勾栏作为掩护,寻找、收留各路叛臣亲眷,相机送往江左。
从花姑提到的仅有的两回涉及关自在的事情当中,杨广敏锐地察觉出,关自在很可能是南陈布置在大江以北两处朝廷内所有暗探、斥候的总头目,不单是长安,即连与长安相距千里的北齐都城邺城,也在他的暗中掌握范围之内。这无形之中更加激发出杨广要缉拿关自在归案的决心。
而在长达一整夜的审讯过程中,唯一令杨广感到不满的是,无论他怎样威逼利诱,反复劝说,直到天色将明,花姑也不肯承认自己杀害了会真和尚。纵使杨广命鱼俱罗将那只死蝠王拿到她眼前,当场向她指出,经多次查验会真和尚的遗体,其脖颈上的两道致命齿痕与这只蝠王嘴里的毒牙十分吻合,花姑在铁证面前,仍保持沉默不语,决口不提与会真和尚之死有关的任何事情。
即便是这样,杨广在命人将花姑押下去,暂且关进后院一间厢房严加看管之后,独自坐在宽敞的上房中,将这两天从决定秘查关自在到擒获花姑的前后经过仔细在脑海里过了一遍,仍感觉心满意足:从安若溪一口回绝替自己充当内应,指点自己回过头细查石屋院时起,到当天傍晚在甜水路出口处邂逅王世充和何稠,意外地从王世充嘴里获知了石屋院的来历,牵出了宇文述,再到第二天,何稠在石屋院前院上房中观音造像后面的隔间里发现秘室,鲜于罗在秘室捡获花姑落下的竹哨,使得自己准确地推断出了花姑杀害会真和尚使用的手段,最令杨广感到有些飘飘然的是,自己果断决定登门造访宇文述,并成功地使用诈计诈使宇文府家仆胡六坦白了他与花姑的奸情,并交待出了花姑的藏身地点,尔后,在审讯花姑的过程中,自己再度使诈,诱逼着花姑供述出了极为重要的情况。
整个破案过程仅仅用了两天时间,就是几十年后的大唐神探狄仁杰比起自己来,想必也要逊色许多吧。
一天一夜没合眼,杨广却仍没有一丝倦意,整个人仍处在高度的兴奋之中。由于想到花姑极可能是头一位被查获的南陈“雁巢”成员,即便从她嘴里尚没有得到更多关于关自在其人的有效线索,但杨广坚信,仅凭自己能于短短的两天内将花姑缉拿归案这一点,就足以使父皇母后对自己刮目相看,不会再以为自己只是个牵头、挂名,坐享其成的皇子,而是有足够能力替他们分忧的大隋藩王。
于是,他好容易盼到五更的更锣响过,到了露门开启的时刻,在叮嘱鱼俱罗要倍加小心看守住花姑后,便急不可奈地带着张须陀、鲜于罗二人入宫求见杨坚,报喜去了。
………………………………
第181章 风波又起
杨坚今儿一早醒来,心情就异常得好:昨日,幽州总管阴寿和率军驻扎在并州的大将军虞庆则先后传回军报,称突厥出动从临榆关撤兵了,如此看来,沙钵略可汗摄图突然出兵临榆关,确如先前所料,不过是为了配合出使长安的处罗喉,进一步向大隋施压罢了,自己才任命卫王杨爽为行军元帅,率军北上,突厥人见好就收,竟然主动撤退了,如此一来,来自北境的威胁能够得到暂时缓解,使自己得以腾出手来,全力谋划、指挥对南陈发动的灭国大战了。
当他在武德殿中传见了一早就入宫求见的次子杨广,满怀惊喜地听杨广禀报了查破会真和尚横死案的前后经过,更是乐得嘴都合不拢了。
杨广自打穿越以来,还从没见过父皇像今天这样喜形于色过,禁不住趁机禀道:“儿臣连夜审讯花姑,她虽然交待出了她是南陈“雁巢”成员,却抵死不肯说出杀害会真大师的前后经过,不过,尔今人赃俱获,不由得她不认罪。据儿臣断定,花姑就是杀害会真大师的真凶,她用一枚竹哨唆使久经驯养的蝠王于深夜飞入大庄严寺方丈,趁会真大师熟睡之际,用毒牙咬死了他。”
北境突厥人刚退,南陈的奸细又被儿子缉拿,会真和尚横死案便得告破,真可谓是双喜临门,杨坚笑呵呵地望着杨广,心中一动:看来阿纵这小子可堪大任,中秋一过,便可替他张罗遴选僚属,派他出镇并州去了。
“你也劳累了一夜,花姑暂且就交给你大哥来继续审清问明作案详情,具折上奏,你先回府好好地睡上一觉,明日便是中秋佳节,你早些进宫来,朕还话要同你说。”杨坚慈祥地嘱咐儿子道。
杨广此时脑子里想的头一件事就是争取把鱼俱罗这位顶尖高手要到自己身边来领掌护卫,于是躬身向杨坚施礼道:“儿臣谨遵父皇圣命。前些时日母后驾临儿臣府中之时,儿臣曾向她禀奏,请父皇母后准许儿臣自行挑选开府亲卫,前此跟随儿臣一同查案之右翊卫别将鱼俱罗在查破此案的过程中多有勋劳,且又是儿臣府掾鱼赞的异母兄长,请父皇开恩,诏准鱼俱罗到儿臣府中领掌护卫。”
“此事容当后议吧。凡是跟随你查案有功之人,你改日单独上道奏折列明勋绩,朕一并封赏就是。”杨坚淡淡地答道。
杨广见父皇转眼间又恢复了往常的神情,心知召鱼俱罗入府之事急不得,也未再多说什么,向杨坚施礼告退,出露门回府休息去了。
精神一放松下来,浓重的困乏感立马就占据了杨广的身心,他一回到晋王府,连饭都顾不上吃一口,就一头扎进寝殿,扑倒在床上,呼呼大睡起来。
待至沉沉一觉醒来,已到了当晚定更时分,杨广有心起身去向长姐报喜,让她分享自己的成功和喜悦,孰料未等他开口唤萧萧、瑟瑟进殿来服侍自己洗漱、更衣,就见萧萧面现惊慌地先已经走了进来,见杨广睁着眼半坐在床上,萧萧草草地向他施了一礼,急匆匆地禀报道:“王爷快去看看吧,唐国公和丁三儿要把谢讽撵出王府呢。”
“啊,为什么?谁借他们这么大的胆子!”杨广乍听此讯,心头陡地直窜起一股无名怒火,横眉立目地冲萧萧喝问道。
“婢子也是听公主身边的珠儿说了一嘴,好像是方才丁三儿悄悄地跟在谢讽身后去侍奉公主用晌后饭,发现谢讽趁娘娘不注意,拿走了一幅公主练字用的绢帛,便向唐国公告发谢讽窃取府中财物,唐国公当即就命人将谢讽捆了起来,从谢讽身上搜出了一幅公主练字用的绢帛。婢子因念着谢讽是王爷亲自召进府中当差的人,着急着前来回王爷一声。”萧萧平时瞧着柔顺寡语,当此紧急时刻却显露出一副灵牙利齿来,寥寥数语,已将事情的前后经过禀报得十分明白。
“谢讽人现在哪里?”杨广披衣下床,从闻讯赶来的瑟瑟手中接过长衫穿上,也顾不得梳头、洗漱,披散着头发就往殿外跑。
“王爷当心,公主已传命将谢讽带到后院上房,她要亲自向谢讽问明究竟……”瑟瑟在身后忙不迭地答道。
杨广一头冲进杨丽华日常起居的后院上房时,见谢讽被五花大绑地站在房间当中,长姐杨丽华面若冰霜地正向他问着话,李渊手按佩刀,丁三儿手中拿着一幅写有字迹的绢帛,两人俱对谢讽怒目而视。
杨丽华抬眼见杨广来了,皱皱眉头,冲他说道:“阿纵,你来得正好,他是你召进府来的,还是由你来问问他,是受何人指使,为何要窃取我的这幅绢帛吧。”
听长姐的话对谢讽似乎也隐含敌意,杨广心里一沉,走至谢讽面前,沉声问道:“想不到煌煌江左世家子弟,竟是个鸡鸣狗盗之徒!说说吧,你窃取这幅绢帛是做什么用的?”
谢讽脸色红一阵、白一阵,但觉羞愧难当,直恨不得找个地缝一头钻进去,今生今世再不出来见人,张张嘴,只含混不清地吐出几个“我”字,却再也说不下去了。
“王爷,我瞧着谢讽多半是受歹人指使,混进王府的探子,想着法儿地窃取公主的笔迹,欲行不轨之事……”丁三儿自认为今天立下首功一件,有意在杨广面前逞能道。
这个丁三儿,单单是小肚鸡肠,暗中给谢讽使绊儿也还罢了,偏偏还要落井下石,给谢讽头上再安一顶暗探的帽子,当真是可恶!杨广转过身,瞪了丁三儿一眼,反向他问道:“你说他是受别人指使,来窃取公主的笔迹,可有凭据?”
“这……”丁三儿求助地看了身旁的李渊,张口结舌地答不上来话了。
“王爷,公主,谢讽出身江左世家,眼下朝廷正与南陈交兵作战,为防万一,依在下之见,还是尽早将他驱逐出王府的好。”李渊根本不纠缠于细枝末节,直接向杨广提出了处置谢讽的意见。
………………………………
第182章 先见未见得明
李渊说得入情入理,既指明了在朝廷与南陈交兵的条件下,再将这么一位有偷窃行为的江左人氏留在王府当中甚不妥当,又给了杨广足够的面子,只要把谢讽赶出王府,并没有更加严厉的处罚。如果不是杨广事先上网查阅过谢讽以后会成为自己的尚食值长,对他下意识地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那么即使谢讽烹制的美食再合乎杨广的口胃,他多半也会听从李渊的建议,毫不犹豫地将他轰出王府的。
杨广没有立即表态,从丁三儿手中要过谢讽窃取的那幅绢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