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朝工科生-第4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不过外界不太清楚这其中的水有多深,基本上每一个出来卖命的泥腿子,赚一贯的卖命钱,一半要上缴到敦煌宫。也就是说,卖命钱有一半是皇帝老子的。问为什么?因为皇帝老子批准你卖命,给了你机会!服不服?
肯定有不服的,不服的肯定死得快,花红赏金是没有了,抚恤金倒是有一笔。
当然钱入账敦煌宫之后,皇帝老子按照规矩,还会返还大概两成,这个两成,就是乔师望的。
有人羡慕有人怨恨,总之,有门路的就不想走乔师望这条路子。阿史那思摩又不可能私底下跟人搞小动作搞小联盟,被皇帝老子知道,死的人就不是别人,而是他阿史那思摩。
这也是为什么折腾了多年之后,恰逢这么一个好机会,老张在长安城重新闪亮登场,就会有一窝的世家豪门老铁过来攀交情,而其中又以驸马们为主。
跟皇帝老子比起来,江南子总算还要可爱一些不是?
第二十二章 等
“钱倒是好说,这人……上哪儿去弄恁多人?!”
见老张在办公桌前抓耳挠腮地看信,梅姬给他添了茶之后,才小声问了一句:“是程将军又来信了么?”
“正是。”
其实一开始李丽质也不知道程处弼跟张德这么多年还一直联系,在她看来,一个边地宿将,一个地方“诸侯”,八竿子打不着,搞不好还会被皇帝爸爸惦记。可偏偏程处弼跟家里人闹翻不说,还偷偷摸摸跟张德一直有联系。
若非两人都是人到中年的好汉,差不离就是时下流行的狗男女那点私奔破事。
隆庆宫之主震惊,四大宫婢耳朵太好听了一些时候,更是惊诧莫名。掰扯着手指头一算,合着十好几年前就“脑后有反骨”了?
亏皇帝老子还说程处弼是自己的冠军侯……
这不是冠军侯,这是冠军猴儿!
耍猴皇帝被瞒着这么多年,可见两个三十来岁的中年油腻大叔也不是省油的灯。
“又是要人?”
“不然你以为,老夫缘何跟那些个还留在长安的驸马吃饭?”
开春还没正经事干,还在长安京城瞎浪的驸马,不是废物就是宠物,圈子里面就是端茶递水地干活,相当不受人待见。
换以前,就算驸马全家老小被皇族揩油,怎么地也有“皇亲国戚”的派头。现在么,巨贾需要借驸马的那顶绿帽子时候,大概会买账。
“西域用人甚多么?”
梅姬好奇地看着张德,她小心翼翼地坐在一旁,隔着一点距离,大概就是看不见书桌上信笺内容。
确定怀有狗崽之后,四大宫婢就歇了下来,新晋宫婢是她们以前的副手。也有在内府局被训练过,遴选到各公主府时候,其最优者,自然是被隆庆宫之主截了下来。
不必伺候人,自然就要轻松一些,养尊处优,没几天功夫,那种多年揣摩的贵女姿态,比那些土豪之家的封君夫人还要气质到位一些。
“这不是多不多的事体,西域诸地,把全天下的人都填进去,都是不嫌多的。”
朝廷现在找到的方法,就是疯狂消耗民力来消化吞下去的地盘。不是什么狗屁地盘都会被朝廷盯上看中的,没有令朝廷垂涎的资源,要来何用?还不如听“九鼎”放炮还有个响。
更何况,除了资源之外,西域就是丝路的中转站,更是关陇的“门户”。地缘政治上砸多少人力物力财力,都是不需要动脑筋的事情。
现如今西域的主要工程,一是修路,二是修乌堡。修路自然是不必多说,但修路也只是加强草场和草场,绿洲和绿洲之间的交流,真正重头戏,全在乌堡上。
原本老张悄悄摸摸盖的信号机,都是选择在据点和驿站,现在“国有化”之后,朝廷的胃口就不一样,围绕信号机做文章,凡是有信号机的地方,都要扩大建成乌堡。
短期内投入极大,长期来看,就是彻底把西域消化干净。
围绕这一系列的工程,迁入引入大量蕃人、鲜卑人、党项人、羌人……不是无缘无故的骚操作。
而是混居杂居之下,想要统合这些杂七杂八的蛮夷,必须要有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天条”。
这个“天条”就是打上汉化补丁,听从唐朝的法律,遵从唐朝的习俗,跟从唐朝的脚步。
朝廷的塘报上,可能是寥寥数语“去其风貌”,背地里的东西,重修一本《蕃书》都绰绰有余。
帝国精英分很多流派,武德朝以来到贞观朝初期,都是世家豪门的精英为主流。但伴随着异军突起,地方“豪强”跟皇帝老子里应外合两相夹攻,老世族的溃败,以范阳卢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的暴力崩解为标志,时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曾经温彦博时代的那些路数,彻底被放弃不用。
国虽大,好战必亡。但唐朝已经不是“国虽大”的问题,它是国……超级大,我特么随便浪两下别人就灭亡了,我有什么办法?
新晋的帝国精英不管是跟从皇帝的还是反对皇帝的,在榨干最后一滴奴工血汗之前,都不会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不清。
在贞观二十二年皇帝累倒之前,帝国的财政,已经足够支撑全国大城市的小学教育。曾经大量的民间私塾,朝廷通过赎买的方式进行“国有化”。蒙师只要通过地方考核,就能顺利拿到“编制”,虽然薪水不高,但这个工作天然体面。
当然也不是没有疯子想要把这个业务推广全国各州各县,但毫无疑问,这个投入,就有点夸张。
只在大城市中进行这个操作的原因,无非就是朝廷要从这些地方大量抽税。
至于小学教育“国有化”会被吹成多大的德政多大的功绩,基本只看圣人可汗陛下的心情。
西域同样有“大城市”,至少政治上的“大城市”是有的。朝廷自然是要给予“福利”,而这些“福利”的背后,依然是帝国精英们的精心策划。
算计总归是要成本的,只是人力成本尤为突出。
当年博陵崔氏被“定点流放”,绝非是脑洞一开的结果。但西域这地界,把五姓七望全部填进来,也是不会嫌弃的。
谁叫帝国上下吃着碗里瞧着锅里,刚上了西域妹子,就瞄着河中小娘呢?
把妹泡妞需要的硬件有很多,要么长得帅,要么有气质,最不济,器大活好也是可以的。倘若这些硬件都没有,那就需要更硬的……开元通宝。
古来圣贤皆寂寞,因为他们没有钱。
大唐帝国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以及各路大小股东高管中层,他们以前可能缺钱,但至少这几年不缺。
于是他们选择做贤者的时间,一般都是完事儿之后。
只是大家都有钱,为了泡妞,争风吃醋也是在所难免的事情,这时候就要看各自的本领,各自的手段。
似程处弼之流的军汉,想法就粗暴的多,一条大腿抱到底,老子只负责无脑干仗,剩下的事情,就看哥哥您嘞。
十几年下来,老张别说绞尽脑汁了,连胆汁都被榨的一滴不剩。别的都好说,人力资源就是个无底洞。他既不能把青少年催熟,也不能把知识技能塞进成年人脑袋里,更不能把杂胡蛮夷突然就洗脑成汉人。
这种时候,“抢人”就是一场大战,而且还是帝国内部的狗咬狗。
梅姬的眼界格局虽说提高,但让她看穿其中的脉络道理,却又是对牛弹琴。
“眼下啊,只能再等一等,拖一拖了。”
有点小无奈,但对老张来说,他实在是变不出合格的人才继续输送到西域去了。
“郎君是要等甚么?”
梅姬只是随口一问,但老张的回答,让她娇躯微颤。
“等皇后效仿陛下故事,杀鸡儆猴。”
新官上任三把火,更何况,还是朝廷换了个大佬?之前皇后不声不响的,谁也不知道她琢磨甚么。
现在河中正式要开始清场,作为社团的“大姐头”,不给河中的小弟撑场子,说不过去吧。
只是撑场子要人不是?可河中环境又比较恶劣,偏僻不说刁民还多,保护费又不好收,看上去就很容易被人砍死的样子。
那末,“大姐头”把社团里面反对她的人塞去河中……也不是不可以理解嘛。
到时候社团开大会,“大姐头”只需要问一句话。
谁赞成?谁反对?
第二十三章 再起高楼
想当年李董吞并突厥牧业之后东征西讨,武功盖世威风无比,凭借这股威风,也算是让国朝官僚们尝到了一点苦头。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官不聊生”。
要不是李董科举搞的“有声有色”,偶尔装逼“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估摸着就会有官场老油条喊出“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真正让官吏们过了几年舒坦日子,那都是迁都之后的事情。科举改制背后带动的教育扭转,受惠人群对李董的支持是相当强烈的。
“大推恩令”能够坚决执行坚决贯彻,没有一帮“货卖帝王家”的酷吏们疯狂咬人,这也是想也不要想的事情。
似钱谷这种江南“寒门”,数百年以来就是个土鳖,可现在摇身一变,居然成为皇帝老子的顶级忠犬。“荣宠如斯”……对天下“寒门”而言,太特么有吸引力了。
和世家豪门的威慑相比,还是皇帝老子的利诱更加让人欢喜。
再说了,跟着皇帝老子混,弄死世家豪门,自己的“寒门”牌头,不也就能够换一换了?几代人之后,谁敢说自己家里没有“阀阅”?
只可惜集权于一人的麻烦也让“酷吏”们有些忐忑,马上皇帝李世民的身体健康,始终是个雷,鬼知道什么时候会爆一下。
贞观八年性功能没有障碍,偏偏出现了不孕不育……
去辽东的时候仿佛还能空手打死老虎,回来之后居然要跟儿子比胖。
世事难料啊。
好在大唐这家夫妻店很有特色,长孙皇后也不是省油的灯。老公的这点家业,帮忙照看料理如何兴旺发达不至于,但不败家,就是胜利。
“令公老大人怎么说?”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赵国公府邸又开始热闹起来。洛阳北里常年堵车,摇晃的车铃声音,嘈杂的让坊间权贵纷纷骂娘。
京城的赵国公府邸外面,侧门处排队的四轮马车一眼望不到尽头。排第一的马车内,有个年轻人掀开帘子,小声地问伴当。
“郎君,赵国公还在会见左庶子。”
“于志宁怎地来了?”
嘀咕了一声,却听后头传来呼喝声,似乎是金吾卫的人,到了长孙无忌府邸这里,就开始组织人手清理地上的马粪牛粪。
不多时,一辆空荡荡的板车,就几乎装满了牲口的粪便。
那边白役忙着拖拽板车,后头金吾卫的人就背着个褡裢,到一辆马车前,就先作揖卖笑,然后开了个票,在上面盖了个章。
“官人安康。”
递一张票,就喊一句,倒也是不好让人发作。好在能坐马车的,都不是什么没地位的,只见帮当或者亲随收了票之后,就会摸出一枚新制的小银钱。
这是皇后理政之后紧急出的,一枚小银钱,大概就是一百文的样子。而在长孙无忌居住的街区,随地大小便的罚款,就是一百文。
不掏钱也不是不可以,服役即可。
一般人还真不敢拒收金吾卫递过来的票子,这是罚款单,上面印有马周写的“罚款”二字。
交钱都好说,不交钱,金吾卫的小卒子也不敢装逼,都是回去跟老大禀报这么个情况。
以前金吾卫难做,现在金吾卫却大不一样。马周为弘文阁大学士之后,等于就是皇帝的首席秘书,很多建议,都是马周提的。
而马周大部分时候,几近程处弼的样子,无脑盯着张德……
实际上金吾卫创收也是相当有道,仅仅是牲口粪便上的进账,一年也有几千贯。还不说金吾卫还管着洛阳城内大大小小的“公厕”,“公厕”出恭入敬在闹市是要掏钱的,你不掏钱也不是不可以,当街脱裤也不是天打雷劈,只不过就要交罚款。
当然了,跑的飞快或者尿裤,金吾卫也没辙。
似洛阳这样的大型城市,人畜粪便可以说是“海量”,而整个环洛阳地区,最大的地主不是别人,就是洛阳宫的主人李世民。
这些人畜粪便放在以前,有些精于农事的地主,还会主动掏钱承包或者赎买。现在基本上都是金吾卫转卖给“稼穑令”,“稼穑令”在绿色肥料上,常年不用愁。
可以说是双赢多赢的事情,唯一亏的,大概也就是环京城贫困带甚至是“无人区”的那些倒霉蛋。
和以前不同,金吾卫现在是“富得流油”的衙门,当然了,就是味儿冲了点。
即便不是在长孙无忌府邸旁边,一旁权贵还真不愿意得罪他们。有钱的衙门嗓门天然就要大,自古以来就是这么个道理。
清水衙门是什么?是屁啊。
“三郎,你倒是好脾气,这掏粪还掏上瘾了?”
一架马车前,帘子被车厢里的人掀开,露出了一张年轻的人,冲正在收钱的金吾卫小卒说着。
那小卒年纪不大,看上去也就是十五六岁,皮肤黝黑浓眉大眼,脸上一直挂着笑,整个人精神不说,还让人看得舒服。
“哎呀,原来是处侠哥哥。”
小卒连连抱拳,很是欣喜的模样,他笑呵呵道,“倒也不必我去掏粪,自有白役苦工。这光景,要在京城谋个差事,似我这等没进学的,不如此,又如何呢?”
“怎地不去海州郁洲投奔?”
“倒也不是不去,只是白身一个去了,不过是寄人篱下。等小弟混了点名堂出来,再去投奔,也能被人高看三分。”
“有志气。”
车厢内的年轻人连连点头,似是想到了什么,“多谢三郎提点。”
言罢,他唤了一声:“五哥,回转去吧。”
“郎君,就快排到我们了。”
亲随“五哥”似是有点不甘心。
只听车内年轻人道:“我程俊岂能如此钻营,便是钻营,也该有些底气再说。”
“五哥”听罢,点点头,便招呼了一声,马车脱离了队列,调转了方向,奔别处去了。
“郎君,适才那男孩,如此年少,就能在金吾卫谋个差事?”
“琅琊王氏子弟,只不过不是王鼒一脉的,三哥在西域如今有些文书,便是王氏子弟,有个战死了,便是这王三郎的生父。”
程俊说的并不真切,他还留了不少事情没说。之所以这个王三郎没办法投奔琅琊王氏现在的话事人王鼒,实在是王三郎的亲爹,往上数两代,都是庶出。王鼒疯了才会领这么一个“东西”认祖归宗,除非王三郎混出名头来。
而程俊之所以被王三郎触动,则是他自己也是庶出,虽然是程知节的儿子,可惜程氏跟以前大不相同,内部资源的争夺,伴随着程处弼的反出家门,发生了剧变。
琅琊王氏的后人,哪怕掏粪也秉持“自立”,他程俊又何必自持身份?
回望赵国公外面宛若长龙的队伍,程俊突然道:“五哥,我要去武汉求学,不知五哥可愿一起前往?”
“固所愿尔。”
第二十四章 无奈
河中西土,突厥人以为抵达了西海,直到遇上了一批自称“卡斯庇亚那人”的商队。这支商队大部分突厥人都不认识,唯有可萨部能够跟他们交流。突厥失去可汗之后,群狼无首导致整个族群形成了诡异的“共议”。
当年在西域实力强横的吐屯,以及族人保全非常完整的特勤、小可汗、设,共同决定了突厥的未来。
是战还是和,都要通过讨论,然后进行表决。
西突厥如今的残党,互相之间原本早就是杀红了眼,属于世仇。但为了族群延续,再大的仇恨,也要放一放。
咥力和泥孰的后人,能够一起讨论如何合作,别说唐人,就是突厥人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可萨部说这些‘卡斯庇亚那’诸部,亦是追逐水草,于‘大海’东南西游聚。诸位以为如何?”
“可萨杂种的话,如何能当真?”
“那……是要抢一把就走,还是在这里定居?”
“抢一把就走!这里离河中太近,那长孙冲就在木鹿,祆教、景教都在寻他庇护,如今二教门人,多愿拜其为‘护法主’。这波斯地……不能呆!”
“还要走?!我们都已经走了一千多里!不,是两千多里!再走,还能走哪里去?难不成,是要去攻打弗林国?”
“一定要攻打?我等游牧而已……”
“呵。”
争吵泛起之时,一个年轻的声音响起,“我们汗部,想去大马士革。”
“阿什利特勤,那个叫沙欣的疯子,根本不用听。我们之前借兵了给他,打了大马士革,然后呢?不过是弄了一些钱粮……这有什么用?”
“第二次洗劫大马士革,不是斩获颇丰么?人口子女也有四五万。还有那两条大河之间,也有三部投降,如今我们各部人口,也算不少。”
“都是波斯杂胡,要来何用?”
“不管怎么说,这个自称‘卡斯庇亚那’的地方,打还是不打?”
“此地毗邻‘大海’,应该打!唐人愿意帮忙造船。”
那年轻的声音再度响起,让整个营帐都冷了下来。
每每作战,总有唐人的影子在闪烁。他们不知道这是在“饮鸩止渴”,可是唐人关键时候,真的好用。
“不怕你们笑话,河中已经传来消息,安菩的骑兵,离我们也不过是一千多里。”
“什么时候我们突厥人,竟然会因为有人出现在一千多里之外,就开始惶恐不安了?”
有人幽幽地来了这么一句,可是营帐忽然进来一阵风,吓得说话的人以为有人进来,猛地回头看着门帘,惶恐的神色出卖了他的内心。半晌,发现只是一阵风,他竟然是松了口气,然后擦了擦额头上冒出来的冷汗。
营地外面,偶尔会有洞箫的声音传出来,也有柳笛、骨笛以及各种胡琴。战士们会弹琵琶的极多,五弦和六弦的琵琶都有人弹,只要有人弹琵琶,便有人跳胡旋舞。
酷爱跳胡旋舞的人,多是唐朝来的雇佣兵。
这些河北刀客的骑术未必有多好,但是冲锋时候极为讲究纪律。往往一二百骑比得上突厥仆从军的两三千骑,而且他们的装备都不差,有些西突厥老人眼熟,知道这是唐军旧年边军的顶配。
只是这些四五十岁的老突厥,却也并不知道唐朝内部发生了什么。更加让他们理解不了的是,唐朝来的雇佣兵,用箭极为疯狂,一人双马,往往一次追杀,能射出五十支箭以上。
更加让老突厥羡慕嫉妒的是,这些人用的箭,规制统一不说,比突厥人祖传的箭矢都要好得多。
“如果要动手,可萨部要瞒着。”
“派一个‘千夫长’过去。”
“郡王殿下那里还了驼队,还能先赊一些绢布收买。”
“眼下不过是刚刚春天,刚过完冬天,这些‘大海’附近的杂胡,想来牲口也没什么膘。抢一把,也没收买赚头。”
“抢人。”
一人突然有些无奈地说道。
“也只能抢人了。”
“今年人头价钱高,西域那里,图伦碛的价钱已经到了一百贯。”
“一个?”
“一个。”
“是修路吗?唐人修了好多的路。”
“有修路的,还有修城的。”
突厥人对乌堡的概念不深,都是把乌堡称呼为“城”。
整个西域边陲,大大小小的乌堡,都是围绕绿洲做文章,数量有一二百个,小的可能只能十几个人,其实就是个堡垒。但这个堡垒很有用,能够储藏粮食和淡水,侦查的作用极高,还能警戒叛乱。
“过了此地,沙欣说有一座山。之前劫掠大马士革,是绕道了。这一回,还要绕道吗?”
“过了这座山,就是两条大河,那里能种地。之前已经让人去试着买了地,能种糜子,一亩能存不少。”
“能有一石吗?”
“不止,有两石。有漠北农官的学徒过来,可以请他们帮忙。”
“要价怎么样?”
“不是问他们要,是跟‘刀王’开价。”
“姓王的还管这个?”
“那些漠北来的,都认‘刀王’,他是北地游侠大龙头,而且门路很广。你们身上这些战甲,就是他让出来的。”
此话一出,整个营帐又是一阵沉默。
很多东西,都让突厥人感觉无比别扭,可是,又无可奈何。
“要是能种地,就能养活更多人。”
“两条大河周围,部族太多了,波斯故地,哪里那么容易停留。”
“之前杀败的那帮疯子,也想争夺两条大河。”
“就是来让我们皈依他们那个什么教的?”
“正是。”
“呵。”
冷笑一声,一人长吁短叹:“不管了,先占了地盘再说,唐人要是再来赶……”
呛的一声,这个突厥大汉拔出了身上的精钢腰刀,狠狠地斩在了桌子上,削去了一个桌角后,目露凶光恶狠狠地说道:“我们就再走就是!”
“……”
“……”
整个营帐内的气氛,糟糕了极点,直到第二天,各部招呼了勇士,准备用兵,这时候的心情,才好了不少。
第二十五章 放下屠刀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