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朝工科生-第5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场君臣小会,孔颖达也没必要玩弄一贯以来的“人设”,不但详细分析了武汉各行各业的专精人才培养已经初见成效,还列出了十几年以来的各项数据指标,和武汉比起来,传统的老师傅带徒弟的模式,根本没可能跟武汉的系统化培养相抗衡。
  将作监或许十年能发掘培养一个顶级大工,但在武汉,一年就能批量生产可能不那么全面发展,但是偏科专精到极致,数量成百上千的“次顶配”大工。
  鄙视工农不是人性,而是社会统治构成的需要,因为旧时代之中,孔颖达也好,长孙皇后也罢,一言概之:上位者,统治者!
  只是社会发展的偏差,在贞观朝被某条疯狗拉扯的无比巨大,社会分工的构成,超出了贞观朝精英的预料。
  帝国过度的扩张,自然而然地会让商业兴盛,而手工业、工业的极大发展,又进一步巩固壮大了这种兴盛,而其产生的最大结果又相当讽刺,进一步支撑刺激了帝国的过度扩张。
  如果能够碾压武汉,孔颖达自然是另外的说辞,直接让朝廷禁绝新学收束工商。但毫无疑问这是做不到的事情,当镇压不能万无一失地成功,收买就是自然而然的手段。
  儒门大宗师不介意把“工匠之学”请进来贡着,不但贡着,还好好贡着。
  这种手段,是他尽心尽力做事情的一点点“责任感”,在这一份“责任感”之外,毫无疑问就是七十七岁老汉的一点野心,一点念想。
  把天下各行各业各阶层的传承教育,统统都收归到一个衙门一个系统之下,你是巫祝之学也好,你是技工本领也罢,都统一在“教育”的大旗之下。而这一面大旗,显然是要竖立在某个衙门门口。
  这个衙门不是吏部,不是民部,自然也不是国子监或者这个寺那个宫。
  囊括如此驳杂如此丰富的教育门类,显然要成立一个方便统一管理,能够统筹计划的超级教育部门。
  而当这个超级教育部门成立之后,或许就会专门成立一个管理技工类院校的下属部门,又或许会专门成立一个管理开蒙幼学的下属部门,但不管是什么样的部门,总要有这样那样的官吏,总要有这样那样的资源分配。
  倘若有一天,朝廷需要建设一个堪比汉阳钢铁厂的超级工厂,那么,能够给朝廷统筹提供庞大技工团队,甚至能够直接打包建设一个全新工厂的超级教育部门,其功劳多的数也数不清,其持续十年二十年甚至一百年的看得见看不见的收益,同样不可想象。
  孔颖达并没有指望这个超级部门真的能够成为武汉教育局的放大版本,但哪怕它质量次一些,运转慢一些,效率低一些,凭借庞大的体量,在帝国中枢,注定举足轻重。
  


第七章 大舞台
  等到孔颖达把天下凡是需要用到“教育”的行当都囊括进来的时候,之前“看山是山”的李董,瞬间明白了后续一系列的神操作。
  换做从前,李董根本懒得搭理这种脑洞大开的狂想。
  毕竟搞教育投入的资金,远比打仗要多得多,不是说给草屋三间教书匠一个就完事儿了。再者,李董固然是喜欢把经典解释权从老世族手中夺过来,但凡事都有一个度,孔祭酒这个操作,已经过度,毫无疑问会影响李氏王朝的治统。
  只是早就没了当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欢喜的李董,也明白到了贞观二十四年,那当真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武汉,就是这大势中的洪流。
  孔颖达把武汉的“教育”毫分缕析,又比照了历年的发展数据,不但有武汉的,还有中国腹心地区的,是骡子是马,一眼便知。
  到了此时此刻,唐俭这才反应过来,知道这老东西所图甚大,但就是没想到大得没了边。
  就帝国现在的财政,可能支撑武汉那样的玩法吗?
  连养活整个洛阳都是绞尽脑汁,别说脑汁,连苍头黔首的**都绞尽了。
  而且武汉并非是先有教育再有产业,这是颠倒过来的,先有了武汉大规模的产业,但行业发展到了极限,自然而然地,就反过来促进教育形成产业。
  固然有张德在其中的作用,但“需求”,才是主要动力源。
  老唐这会子彻底明白过来,为什么孔颖达开了内部小圈子解释会、道歉会之后,各路国子监助教以及当世名儒,都选择了“原谅”他。
  这他妈换谁都选择“原谅”啊,帽子彻底变成王八绿也要“原谅”!
  不“原谅”才是王八呢!
  按照孔老汉的布局,天下十道外加诸都护府、宣政院,每个道、府、院都设置中央直属地方分部,这也不也是“封疆大吏”?
  只是含金量不如州牧不如大都护罢了,仅仅是在教育界的一亩三分地闹腾。
  可即便是这样,嘴皮子一翻,那是多大利益?
  最重要的是,在皇帝看来,这事儿还真可以搞搞。
  皇后没有闹明白,但现在她却很高兴,因为孔颖达在起用女官上玩了猫腻,把起用女官和统一教育领域捆绑在了一起,形成了一个共同议案。
  要么下一次大朝会一次通过,要么都不过。
  孔颖达谋算教育领域一统江湖,其中就包括了女子教育,还准备正式筹办京畿女子学堂,基础么,就是长孙皇后让李婉顺搞的那些花头。
  纵然原本想要反对的人,看在天下十道及诸都护府、宣政院那些个地方教育一把手的位子上,什么不能忍?
  而中央搞了超级教育部门,品级怎么算?肯定是比照六部,一把手也是正经部堂大员,副手茫茫多,还怕肉不够分?
  这光景,原本跟着孔颖达修书的斯文人,哪里还要什么斯文体面,老子就是要做官,不但要做官,还要做大官,赚大钱!
  风向易转就是这么简单,上一次大朝会还是孔家二皮脸,但酝酿了没多久,“忍辱负重”的孔祭酒自然就要戴上好几顶帽子。
  什么“忠心耿耿”,什么“老成谋国”……能戴上的全给他戴上。
  有那么一刹那,李董甚至想给孔颖达封个带鲁带齐的爵位。
  但寻思着还是等孔老汉死了再说,死了能省不少事儿。
  此时京中“忠义社”“西秦社”等等社团也逐渐了解到了孔老汉的谋划,人在京城的李奉诫一时有些感情复杂。又是佩服又是感慨,只道自己还是太年轻太简单,有时候还很幼稚。
  “兄长,大朝会出了这么一档子事体,我辈当如何应对?”
  李奉诫入京从来都是声势浩大的,李狂人么,李江北么,名声不大才是奇怪。
  入秋还是热,李奉诫一身短袖短裤打扮,让宾客都是觉得怪诞,可瞧着友朋们热的满头大汗,李奉诫还觉得他们奇怪呢。
  “应对个甚么,这是好事,天下黎庶的大好事。”
  言罢,他用有些不确信的语气道,“就是不知道朝廷有多大的决心,倘使效仿江汉观察使府,这金山银海也不够填的。”
  不过朝廷只要起头,就相当于担当总纲,挑大梁的事情,就是朝廷来干。地方上固然会打马虎眼,可架子肯定要搭起来,地方打皇帝脸不算什么,打孔颖达的脸……那些个地方大宗师还没有这个胆量。
  陆德明尚且能够在苏州称王称霸,何况孔颖达。
  只不过李奉诫也清楚,想要地方配合中央如何如何,还时看钱,如果没有钱,就得看政策。
  办学招生培养教师,这是个十几二十年的长久规划,一时半会儿还看不到成绩,甚至李奉诫敢这么断言,促成此事的皇帝皇后以及国子监祭酒,绝对活着看不到出成果。
  不过凡事并非只有长远的收益,为存在而存在,本身也是一种好处。
  “兄长,不知道哥哥哪里是个甚么说道?”
  “他哪里愿意管外边的事情,武汉两百万人口,忙得没有空闲,还有心思来胡扯这些个鸡毛蒜皮?”
  说着,李奉诫便道,“进奏院当提举决议,响应大朝会。”
  “噢?这其中,莫非有甚么门道?”
  “孔祭酒这是要‘一统江湖’,往后那些个在野治学的,怕是也要受朝廷的管。昨日已经流传了消息出来,已有专管技工的衙门,还有专管女学的衙门。只这两个衙门,不知道要多少官帽子。”
  中央的官帽子,地方上想要染指的,肯定都是精英中的精英,等而次之的,就不必去惦记。
  李奉诫说要进奏院提举决议,为的就是给地方“末流”来个借口,怎么地也要跟着上跟着分一杯羹啊。
  倘若真让孔祭酒忙活一个比照六部的超级“教化”衙门出来,那地方上“小六部”就肯定也要跟着扩张。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嘛。
  而且闹不好这县级单位以下的教育单位,就要跟县太爷脱钩,就算有影响,那也是县太爷的天然权威,一县主官想要直接干预庠序教育,怕是不易。
  这里头肯定有毛病,比如说少了一县主官的干预,很容易演变成地方豪门吃受教育权利的独食。
  皇权难以延伸的地方,等于就是彻底把各种权力双手奉上,俨然就是遍地“封国”。
  所以如果解决这个问题,或者如何缓解这个问题带来的后果,就是中央大佬们接下来要考虑的事情。
  至于“进奏院”的院士们……背后金主怎么说怎么来呗,既然孔祭酒赏脸给了这么大的舞台,那还寻思啥啊,大声说出我爱你啊!
  


第八章 特进
  以国子监祭酒孔颖达为特进,检校教育总理……”
  宣旨的康德看着国子监几千号人,心中居然难得惊羡,二圣亲临国子监不说,凡是开府仪同三司的狠角色,全部到场。
  御赐“特进”比不上“开府仪同三司”,但按照品级,也是正二品。孔颖达在七十七岁的时候,用一种跳出人们想象的方式,混到了一个纯粹文臣难以企及的地位。
  新增的教育部还是草台班子,为了以示特别之处,没有设置尚书,而是设置了“总理”一职,孔颖达等于就是全盘掌控,大小一把抓。
  这也是皇帝皇后以示恩宠的方式,当然七十七岁的老人家,也根本不可能做到大小一把抓,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于是乎,一水儿的“副总理”位子晾着,晾在半空,不知道多少人眼巴巴地盯着。这是文臣的狂欢,几乎没有哪个武勋愿意去折腾,略微了解之后,就知道其中的辛苦和麻烦。
  与其在域中瞎鸡儿勾心斗角,还不如带着横刀马弓去戍边杀胡。
  教育部在天下十道及各都护府、都督府、行中书省、宣政院、宣慰司、内附邦国,都设有教育署,这个衙门受黜置大使和教育部双重领导。
  但也就是听上去是双重领导,实际上就是教育部自己的锅碗瓢盆,因为黜置大使是临时性的,几年来一回就很不错了。
  而这里也是李董埋的一个坑,眼下那些吃不到肉的,就会等着设置黜置大使的时候,分外努力……一次捞个够本。
  十年不开张,开张吃十年。
  等于也是给各道教育署悬了一把刀,过个几年就杀猪放血。
  至于黜置大使怎么来的?皇帝一言而决之。
  消息传遍京城,很快就传播到了河南、关中、河北……十天不到,全国权贵尽数知晓。
  孔颖达威震华夏!
  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超级部门,而孔颖达这个平日里出卷子批卷子的老头子,居然成了开山祖师爷。
  在宣州当刺史的颜师古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当真是呜呼哀哉捶胸顿足,你说他当时要是咬咬牙……挺过来,不就很有可能混个“副总理”当当?
  受刺激的颜老汉,于是就在宣州又搞了几个小娘,慰藉一下受伤的心灵,脆弱的肝肠。
  “我滴妈……孔老儿屌的没朋友啊!”
  武汉的某条土狗也是被shock到了,他为了小霸王学习机苦苦经营,折腾了这么多年,就寻思着先弄个“铁老大”出来。万万没想到三十来岁的张老汉还在猥琐发育的时候,七十来岁的孔老汉直接弄了个“教老大”。
  “这也太牛逼了吧!李二特么疯了吧!”
  打造这样的超级部门,对内部资源的消耗极大,按照现有的生产力,整个部门必定会出现局部过度臃肿,局部严重涣散的状况。
  但老张也清楚,有这么一个统筹解决教育事业的部门,从大唐全国来考虑,总成本肯定是大大降低的,假如真的是有心促进教育事业的话。
  帝国扩张的速度太快,版图也实在是太大,尽管已经有了信号机,但终究还是会受到天气的影响,偏远地区维持一个信号机基站的成本,并不比建设一个军寨来得便宜。而很多偏远地区,投入产出比是没法看的。
  漠北、西域、剑南、辽东……几乎都是赔本的鬼地方。要不是某条土狗费尽了心思满地打滚,这些地方也不会逐渐略有盈余。
  没有庞大的贵金属、奢侈品消费市场,没有庞大的金属冶炼、矿产开发、土木工程等行业的发展壮大,这一切都是妄想,最终也只是维持几十年至多一百多年的稳定期。
  两代人或者三代人之后,局面自然而然就会崩坏。
  人是怠惰的,尤其是安逸之后。
  认真琢磨了一下贞观朝廷的现实条件之后,老张也不得不承认,李董搞这么一个超级部门,也是合理合适的。
  和武汉不同,贞观朝廷想要组建一个庞大的官僚团队,绝无可能是工程技术或者其它什么技术官僚,但在文教领域,却是资源丰沛,完全撑得起来。
  而孔颖达这个特殊人物,不论是在两朝勋贵之中,还是在山东士族内部,都是有头有脸嗓门大,愿意听他唠嗑的人,绝对不在少数。
  教育部能搞起来,孔颖达的身份以及江湖地位,相当重要,甚至颇有点不可替代的意思。
  “使君,朝廷设置教育部,江西、湖北必有教育署,到时候……沔、鄂当如何应对?”
  “应对甚么?择其善者而从之,则其不善而改之。江西有房相,湖北有老叔,甚么人能翻出浪花来?”
  委派谁来做两地教育署的一把手不得而知,但不管谁来,也不可能瞎搞。朝廷现在的教育部,就是把武汉的教育部门十几倍放大,然后质量做得次一点。
  总得来说,还是粗放型的,指导意义在武汉这里几乎没有,反而是要颠倒过来,从武汉这里学习先进的制度建设。
  当然也不是说不会有教育署的一把手脑子一根筋,上来就要胡搅蛮缠,不折腾武汉不能够显示自己对君王的知遇之恩……但房玄龄和邹国公是死人?
  房乔反手一巴掌抽得当年温彦博半身不遂,官场中的当年见证者也还没死绝呢。至于邹国公,张公谨只要不是乱搞男女关系,哪怕当众把教育署一把手摁在地上殴打,最后也没多大事情,谁叫他老婆是琅琊公主呢。
  “以我之见,朝廷这是要止步‘河中’了。”
  会议室内,有个幕僚突然说道。
  “噢?何出此言?”
  有人反问。
  “这几年朝廷其实一直未曾停止用兵,只是形式不同。前几年经略‘河中地’,乃是举债度日,这些钱,是要还的。要是继续用兵,且不说士卒终有厌战疲惫的时候,这债只会越积越多。”
  幕僚言罢,看着张德,又对众人道,“如今‘河中金’‘西域金’‘天竺金’已然稳定产出,想要扩大产出,唯增补人手而已。但如今在河中、西域,人手再靠劫掠,已然效率低下,如北天竺诸邦国,开辟榷场远比劫掠要快得多,不但快,积累人手也更加充沛,矿场苦工怨言也要少一些。”
  实际上“河中金”的金矿矿山,已经发生过暴动,侯氏因为这一次暴动,一口气赔了四十几万贯,好在现在侯君集位高权重财雄势大,这点钱赔了也就是赔了,再者,也四十几万贯也不全是侯氏的钱,还有“合伙人”的。
  唐军亲自下场劫掠来的奴工,远没有奴隶贸易来的奴工好用,这是事实。
  听了幕僚的分析,张德寻思着,这个超级教育部门,居然还有收缩力量的用处?
  


第九章 无奈
  从苏州匆匆赶来的长孙无忌全程没有作声,当然恭喜孔颖达的时候,他还是到场的,只是返转家宅的时候,他才会哀叹一声。
  谁能想得到呢?
  想他长孙无忌两朝栋梁,当今国舅,先父长孙晟更是威名赫赫,长子长孙冲名震西方……结果他妈的沦落到给孔颖达做“下属”?
  “这几吧世道!”
  咒骂的长孙无忌在洛阳宅邸发狂,还用上了刚从苏州乡下学来的俗语,“戳恁娘……”
  只是中书令老大人还有别样的纠结,因为这一回起用女官……有他女儿。
  长孙大娘子直接溜到亲姑母那里请安去了,穿还是官袍。
  女官大司令治下五品女才人,掌管女子福利诸事,同样是过手金银如水,财帛如流,肥缺中的肥缺,羡煞人也。
  偏偏这种没事,让老阴货根本爽不起来,总觉得长孙氏到这个份上,当真是困难重重。
  他奋斗一生,临到老了,居然还要砥砺前行……真他娘的鬼扯!
  “公爷,邹国公邀公爷过府一叙。”
  “张公谨这是作甚?”
  眉头微皱,但还是吩咐道,“且先去通禀,就说老夫随后就到。”
  亲随听了吩咐,却没有立刻动身,只等着主人继续说话。
  果然,长孙无忌又招了招手:“苏州带来的特产,备上一份,送给琅琊公主。”
  “是,公爷。”
  等亲随离开之后,长孙无忌更是感慨:“公爷……京城这攀附阿谀风气,当真是愈演愈烈。甚么人都称‘爷’,甚么鬼都叫‘大人’。哈……”
  而此时在邹国公府上,李蔻换上了一身男装,气质依旧犀利,举手投足还是沙场征战的厉害,饶是秦琼和尉迟恭,也是暗暗佩服,都道一声女英雄。
  李蔻负手而立,略微有些不安地看着老公:“张郎,陛下欲让我出任宫卫长官,此事……如何回绝?”
  “这真是麻烦的事,老夫也说不好啊。”
  张叔叔也是感慨,扭头看了看秦琼,“叔宝,可有甚地说法,好回绝了皇帝?”
  “你回绝了皇帝又如何?倘使皇后再来请呢?”
  “这……”
  三请四抬然后回绝,也得分人。皇帝那里其实还好,但眼下“掌权”的是皇后,而皇后是女人,找了阿姊前来商量,只说体己自家人的好话,这人情如何回绝?皇帝那是公事,皇后就不好说是公事,虽然对大多数外臣来说是,但对琅琊公主这个皇帝姐姐而言,那就细分不得。
  “嘿!这世道,忠臣不好做,奸臣也不好做!俺看还不如修仙去罢!”
  尉迟恭很想骂骂咧咧,要不是还有个公主在场,他真是要骂娘。
  说话间,外间来了人通禀,说是长孙无忌到了。
  “嘿……这老货,从苏州回来,这一次倒是不声不响的。”
  “他日子也不好过。”
  张公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整个厅堂内的人都是安静了下来。谁敢说长孙无忌日子不好过,放以前那都是不可想象的。
  可权贵之中,长孙无忌如何也上位不了,这是现实,让顶级精英闲赋在家小十年,怕是龟毛都长了出来。也就是长孙无忌,还能忍受得住。
  尉迟日天换位思考,便觉得自己要是混成李靖那德性,不如死了算了。
  来了之后有没有客套寒暄,长孙无忌拱拱手,自顾自寻了个座位,他从来都是喜欢“太师椅”,整个人容易瘫在里面,爽得很。
  张公谨家中的扶手椅又是典型的“沙发”,软垫用了天鹅绒,很是舒服,长孙无忌入座之后,整个人便毫无形象地半躺其中:“甚地事体,还要让老夫走一趟?”
  “你是国舅,帮忙说项一二,蔻娘久不掌兵事,这宫卫的差事,如何当得起?”
  听到张公谨的话,长孙无忌眼皮都没抬一下,反而懒洋洋地回了一句:“老夫家中的大娘成了女才人,这光景老夫也想着让她辞官,你看是不是也帮忙开口啊。”
  “……”
  “……”
  大厅内又是安静了下来,长孙无忌这才继续道:“这光景甚么能说,甚么不能说,你们不知道么?还来折磨老夫,你们也好意思。”
  “这不是你‘德高望重’么。”
  张叔叔厚着脸皮如是说道。
  见张公谨这幅嘴脸,长孙无忌猛地从“沙发”中钻了出来,坐直了身子,盯着张公谨看了好一会儿,这才往旁边轻轻地啐了一口:“呸!”
  “……”
  “……”
  吐槽归吐槽,但能够把一群利益不同的勋贵“团结”在一起,这事情也是没谁了。
  也没人吐喷皇帝皇后带头乱了“纲常”,反正最大的纲常就是把皇帝伺候爽了。皇帝爽了,那就没有纲常上的问题。
  此时众人心思都不知道飘到了哪里去,老魔头这光景内心也在叫苦,当年玄武门搞事儿的时候,他的确算个军头,而且朋友也多,论实力,还真没有怕了秦王齐王的。李世民上位既有他自己的因素,但谁敢说没有背后大兵们的利益?
  真要是狗急跳墙,李世民认怂退缩“顾全大局”,就算尉迟恭能咬牙挺住,后头一窝的大兵说不定就要砍了秦王脑袋,跑李建成那里“请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