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楚臣-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龙雀军能够设常平仓令,是龙雀军筹措军资的一个重要渠道,这笔钱除了本金外,利钱是要归入仓曹统筹安排的。
这是官府强行摊派的利钱,民间私贷要低一些,但也绝对低不了多少。
也是因为这个缘故,不到万不得已,没有谁愿意去借贷。
要不然的话,沈漾、信昌侯府李普以及李知诰他们会想不到去大肆借贷,以解燃之急?
借贷自然很容易,诸军加起来设有上百名捉钱令史,都恨不得有地方能将官给本金放贷出去,这样他们不仅能完成任务,还能到期后获得授爵,但是官定的年付六成利钱,除了真正想通过这个途径买爵的,有谁能承受?
信昌侯府及晚红楼非但不愿去借贷,甚至放贷是他们一项重要收入。
然而,这一切也意味着韩谦想要搞P2P,放出的利率太低,根本就筹不得到钱。
月给四分,折算年利率48%,这在民间只能算是相对合适的借贷利率,但这么高的利钱,通常都是有紧缺之事才借贷之,又或者有更高的利钱放出去,要不然当世还没有哪家愿意大规模承受这么高的借贷利钱?
……
……
不管怎么说,周元第一时间都想着要反对这事。
柴建、李冲等人听了也直皱眉头,韩谦昨日就浑无忌惮的要大肆扩张左司的势力,今日就想要通过临江侯府的名义,以借贷的名义一下子揽走三千万钱,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
唯有李知诰暗使眼色,叫他们稍安勿躁。
李冲想说什么,但看到三皇子听过韩谦的话后,只是有所迟疑的看向沈漾,并没有征询他们意见的意思。
李冲也明白过来,大哥是要他们不要急于反对,以免再次破坏掉三皇子对他们的信任,很显然三皇子是有意纵容左司扩张势力的。
所以三皇子更关注是此事可不可行。
他们这时候急于反对,会叫三皇子怎么看他们?
见三皇子征询的看过来,沈漾看了韩谦一眼,沉吟稍许,说道:“仅筹三千万钱的话,韩大人或许能兜得住。”
听沈漾这么说,杨元溥点头,跟韩谦道:“此事确实能成,你便放手筹办。”
李知诰微微蹙眉,但见沈漾都说可行,他此时也不便直接说什么。
柴建、李冲等人率侍卫营先护送三皇子回城,李知诰、周元、郭亮、张潜等人心里即便有疑虑,也都暂时按捺住,先告辞各自去忙手头的事务。
沈漾喊住韩谦,盯着他的脸,问道:“你似乎笃定认为三年内就会分出胜负?”
“既然先生认为我撑不住这么大的盘子,为何不跟殿下直接挑明?”韩谦笑问道。
“倘若以现状,我觉得你撑不过三年,但过去一年就发生那么多的事情,谁又知道未来三年能发生什么呢?”沈漾轻叹一口气,说道,“但愿左司势大之后,你能莫忘你父亲待染疫流民的赤诚之心?”
韩谦没有应沈漾的这话,只是朝沈漾拱手行了一礼,便翻身跨上马,在赵无忌以及女扮男装的赵庭儿、奚荏等人簇拥下,往秋湖山别院驰去。
迎着夕阳,乘马沿桃溪河东侧的便道往山庄,赵庭儿还是忍不住问道:“这么大规模的筹款,这么高的利钱,公子真能撑得住?”
“撑不住又能怎样?”韩谦眯眼看着已不再刺眼的夕阳,笑着说道。
“沈漾大人其实都觉得够悬,但为何要帮你说话?”赵庭儿问道。
“你觉得呢?”韩谦转过头来,笑着反问赵庭儿,又跟一旁侧耳倾听的奚荏说道,“这是我今天给你们出的题,你们要是能答上来,差不多就能独挡一面了。”
奚荏猜不透,却是皱了皱眉头,表示不屑一顾。
赵庭儿微蹙秀眉的追问道:“沈漾大人为何会觉得你判断三年内必出胜负?”
“很简单啊,沈漾先生觉得我们即便玩借新还旧的把戏,实际上也只能支撑住三年而已,”韩谦笑道,“所以沈漾觉得我认定三年内争嫡之事必出胜负。”
“原来如此啊!”赵庭儿恍然悟道,“三年后,三皇子争嫡胜出,左司不要说三千万钱,便是三亿钱的盘子撑不住,也是小事一桩,到时候大不了随便抄几个大户,自然就将帐给抹平了;而三年后,三皇子争嫡失败,一切皆成空,我们保命都成难事,谁还管得上撑不撑得住这盘子?或许沈漾先生也是如此认为,才没有跟殿下挑明吧?”
“你这种不负责任的心性,真是要不得啊!”韩谦哈哈笑道。
“明明是少主你心里就是这么想的,又赖到我头上来?”赵庭儿娇嗔说道。
“哼,你们都说信昌侯府千方百计要对左司加以控制,怎么会让你轻易得逞?”奚荏知道真要能从这渠道筹来钱款,韩谦绝不会筹到三千万钱就收手,看韩谦与赵庭儿主婢俩如此得意忘形的样子,忍不住出言打击他们。
“因势利导,势不可遏。”韩谦淡淡说道,只要左司还勉强有些用处,他并不觉得李普与黑纱妇人此时能阻止得了他什么。
第一百四十四章 无计
李知诰、周元连夜进城。
阴云密布,没有丁点星辉的苍穹,仿佛一只铁盖子密实实的碾压下来。
在信昌侯府比邻晚红楼的别院里,黑纱妇人、信昌侯李普、柴建、李冲、姚惜水、苏红玉乃至春十三娘等人,早已济济一堂,等着李知诰、周元过来。
几只大烛燃烧着,发出哔哔微响。
“韩谦此子,回金陵三四天便搞出这么多事,他种种举措,都意在不受这边的控制!他实在是野心太膨胀了!”周元走进屋内,心想信昌侯他们也应该议论很久了,便迫不及待将他的观点抛出来。
李普、柴建、李冲以及姚惜水等人都没有作声,他们早半个时辰都聚了过来,讨论出来的结论也是如此。
韩谦以左司名义在叙州的布局,在秋湖山别院的布局,在金陵城内的布局,他们都有验证,能确认韩谦并没有瞒他们什么。
然而恰恰如此,他们更清楚韩谦迫切要直接以临江侯府名义借贷三千万钱的目的是什么。
因为左司除了直属两百名精锐人马的开销外,还要养杨钦这帮人、要扶持杨潭水寨在叙州重建,要暗中扶持冯宣、赎买奚氏族人,特别是韩谦昨天又决定要将近三百名左司子弟直接供养起来。
这一切,以左司所控制的匠坊、船队、货栈的收支,是远远不能支撑的。
何况韩谦又在桃溪河上游搞筑坝建水库、添造一批水力器械,这诸多事,哪一件不靡费巨万?
韩谦要不能立时筹到钱,左司可能连下个月都支撑不下去。
此前韩谦同意他们将人手安插到杨钦所领的船帮之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韩谦他心里应该清楚维持一家拥有精锐武力的船帮,耗用有多大,他很显然是想由屯营军府直接负责船帮及重建杨潭水寨的开销。
但这一切,从韩谦提出左司要以临江侯府名义借贷三千万钱这一刻起,并且这笔钱由左司直接使用,很可能就已经发生的变化。
韩谦很可能就不会再同意他们这边插手船帮的建设、扩张。
真要能筹到三千万钱,韩谦怎么也能让左司支撑一两年的时间。
而韩谦要直接将近三百名左司子弟养起来,目的也很明显,就是尽可能减少他们这边对左司精锐的渗透控制,确保左司精锐对他个人的忠诚。
要不然的话,就没有办法解释,韩谦为什么要花费巨资,去养近三百名左司子弟。
难道匠坊真就缺这三百名少年做工?
结论很明显,关键是他们要做什么,能做什么?
李知诰坐下来,将腰间的佩刀往身后移了移,韩谦的态度,很显然是从察觉他们在范大黑身上做手脚之后,突然变得强硬起来的。
看来他们拉拢范大黑一事,已经触及韩谦所能容忍的底线了。
李知诰也不知道该说什么,难道责怨父亲他们太习惯暗中控制他人的那一套做法?
“建水磨之事,你有几分把握?”信昌侯李普问周元。
周元有些疑惑。
李知诰也是困惑,不知道父亲他们之前讨论出来什么来,怎么突然问及这事。
“我们核算过,真要在年前建成五十座水磨,以日舂千石米,差不多每年能为军府新增上万石米粮的收入……”信昌侯李普说道。
李知诰明白过来了,父亲是想要仓曹或者工曹去控制这笔借贷,然后额外补贴钱粮给左司,以达到控制左司,限制韩谦权势不断滋长的势头。
很显然以当前的形势,他们需要左司的存在。
特别是三皇子及沈漾都明确支持韩谦的情形下,他们必须要有合理的借口,才能制止韩谦以左司的名义,去直接控制这笔巨资借贷,以致左司在屯营军府之内,成为一支不受他们控制的独立势力。
周元苦涩笑道:“建成五十座水磨房,理论上是能日舂千石米,但山中溪河流势,受雨水时节影响极大,真要费力建成,每年能新增两三千石米粮的收入,就顶天了,哪里有韩谦说的那么好。”
周元能主持工曹,即便不是杨恩一流的人物,但也知工造之事。
这事是韩谦给他挖的坑,他还必须要跳,要不然的话,难道他真要拱手将工曹之事让出去?
要知道韩谦能在龙雀军内部成势,匠坊起到关键作用。
就是他们为了能从匠坊获得相对廉价的石灰、青砖、石炭等物资,每月要拨上千石米粮给韩谦——这笔钱粮不仅令韩谦能从屯营内部雇佣上千劳力,一年多来还支撑秋湖山别院内部的建设,也支撑左司体系的扩张。
真要将工曹之事让给韩谦主持,还不知道会有多少钱粮受韩谦的掌控,不知道其中又有多少钱粮让韩谦挪用去支撑左司体系的扩张,到时候将更难以制之。
李知诰也算是明白了,父亲他们是实在挤不出直接供养左司的钱粮,当前的形势却又离不开韩谦已经初步建成的左司体系。
“父亲是确定要力争龙雀军入冬前参战?”李知诰问道。
“嗯,”李普颇为无奈的点点头,说道,“陛下今天召我进宫,我已经说过这事,陛下虽然没有直接首肯,但令少监大人跑去枢密院,将最新绘制的荆襄形势图拿过来……”
李知诰暗暗叹了一口气,要是陛下都属意龙雀军从西线增援,而他们要防备安宁宫及徐氏暗中动什么手脚,就更离不开左司前段时间在江鄂一线所做的部署了。
总之他们短时间内,不大可能直接拉拢杨钦等人为他们所用。
而有范大黑前车之鉴,韩谦更不可能容他们插手船帮之事。
而就算集结五千将卒出征,离开金陵之后的补给由枢密院供给,但出征前将卒的兵甲寒衣等,每一样都是大笔的开支。
说到底还是他们这边的势力太弱,支持者太少,以致更突显出韩谦的不可或缺来。
周元瞥眼往姚惜水看去,欲言又止,柴建却是怒目瞪看过来,周元讪笑一下,有些话终是憋在肚子里没有吐出来。
李知诰心里一叹,心想这时候真要动这心思,将惜水送过来去,能肯定韩谦一定会接纳?
姚惜水眼睑微垂,似乎都没有看到周元与柴建的小动作。
“我们保持沉默,左司未必能搞出多大的声势来!”黑纱妇人这时候开口说道,“还有诸多事,还是等这次出征之后再说。”
李知诰心想也是,现在还是全力保这一次的出征不出岔子最为要紧。
即便是职方司赵明廷这次在韩道勋、韩谦父子手里吃了这么大的亏,但此时他也是亲自赶到寿州去,亲自盯住梁国在光寿北面的动静,暂时也没有时间找韩谦清算过节。
……
……
冯翊被关在宅子里数日,就厌气得不行,趁着他父亲到衙门应卯,他跑到祖母跟前撒泼打滚,好不容易求得同意,出宅子透气,但也答应不去找韩谦,三皇子那边的差事也都暂时先拖着不去应卯。
身边有四名甩不掉的扈卫贴身跟着,冯翊也无法去晚红楼快活,跑去近日名声渐盛的小樊楼,但看到小樊楼新捧的几位头牌姑娘不过尔尔。
浮言浪语、俗媚不堪,却还一个个声称红丸未失,冯翊实在提不起多大的兴趣,他便要了一间临街的包房,唤了一名琴师、一名乐伎,坐在窗前看着楼外人马如龙、听着略带嘶哑的小曲,心想偶尔过一过清心寡欲的这小日子,倒也有悠闲。
他也是到这时候,才能将四名扈卫赶到外面的廊道里守着,得些清闲。
“你这《庆善乐》弹得有些不地道啊,小樊楼的乐师,什么时候这么水了?”冯翊静下心来,便听出琴师手里拨出的调子有些偏得厉害,但他也不恼,没有像以往那般直接将人赶出去,而是歪着脖子问道。
“冯三公子可真是雅人啊,我还以为这曲庆善乐,我已经练得够好了呢,看来以后这琴师,我不能扮,破绽太大!”琴师哂然一笑,将身前的古琴推给身边的乐伎边弹边唱。
冯翊嘴巴张开来,盯住琴师好一会儿才依稀从眉眼间看出他确实是韩谦:“你,你,怎么变了个人?”
“琴师韩谦见过冯三公子。”
韩谦站起来装模作样的揖了一礼,走到窗前走到冯翊对面,自己倒了一杯酒,小口饮着,看着楼下的车水马龙,感慨道。
“要是余生都能像冯三公子今日如此悠闲,人生还真是不错啊。”
“我是想过去找你,但我父亲派人看得太紧,我根本就脱不开身。还有,我父亲也说了,你那边以货易货,这亏我们冯家暂时也认了,但要是我去找你们,我冯家便只能去找赵明廷,说冯家的货被人打劫了……”冯翊讪笑着解释道,表明这几天并非是他刻意要躲着韩谦不见。
“你父亲真要敢这么做,那冯家的货船以后大概就不要想能顺顺当当出金陵啊,”韩谦笑道,“当然了,我不会做让你为难的事情,要不然,我哪需要这般模样来见你?我过来见你,主要也是殿下惦念着你啊,让我过来问问你,心思有没有变?”
冯翊心说,还是不要惦念为好,讪笑道:“瞧你说的,你还不能懂我?我听说你们现在的动静很大啊,龙雀军都要出征了。哦,对了,你们在乌梨巷又办了一家钱铺,又是怎么回事?”
“除了代殿下过来问候你,我主要还是为这事过来找你,”韩谦将筹贷之事细细说给冯翊听,说道,“大家的安生日子都还没有过上几年,市井寒民手里到底是没有多少余财,这事你要是帮着暗中鼓吹,功劳便不能算小。即便你暂时不便到殿下跟前应卯,我想殿下也不会觉得你心思有变。”
“我怎么会变心思?”冯翊讪笑着,“只是我父亲安排人跟着,我实在没有办法找人去说这事啊。”
“所有收过来的钱粮,钱铺每月都要如数返给四分利钱,很多人都觉得这次是殿下实在太缺钱,以致想到这法子饮鸩止渴。你即便劝别人往钱铺放钱,也可以说是给殿下喂毒酒,你怕你父亲数落你什么?再者,你只需要让更多人知道这事,议论这事便行,并不需要你明里劝……”韩谦笑道。
“你不会卷了钱粮就走吧?”冯翊贼兮兮的盯着韩谦问道。
“那也跟你无关啊,”韩谦笑着说道,“对了,你家府上年初买了一个叫郭雀儿的三等家奴,却是机灵懂事,很受你家外府管事的喜欢,你可以将郭雀儿留在身边,要是有什么事急着联系我,可以找他代劳。”
“你说那个长得黑不溜湫,大家给他起绰号叫小乌鸦的家奴?”冯翊嘴巴张了半天,怎么都没有想到韩谦筹建左司,竟然第一个将密探安插他家里去了?
“你别这么一惊一乍的,我这也是不得已而奉命行事,”韩谦说道,“你有看到我身边的那两丫鬟,有谁是我能睡的?他娘连摸着屁股都不行,你与熙荣至少还尝过滋味。”
“……”冯翊嘿然干笑了两声,但回想起来,春娘的滋味确实是够销魂蚀骨,相形之下,身边的几个丫鬟以及晚红楼、小樊楼里的所谓头牌,真他娘都是庸脂俗粉。
第一百四十五章 骗局
“你想想,您老一大家子,大冬天的烧饭、烧水、烧取暖炉子,一个月怎么也得烧六七百钱的柴炭,你从货栈领四百钱的煤饼回去,看够不够烧足一个月,要是不够,您老回头冲我这脸啐唾沫……”
“要是煤饼够烧,以后每个月的利钱,你就拿煤饼抵。要不是不够烧,您老下个月过来,我这脸不光给你啐唾沫消气,钱铺还将利钱实算补足给您老,第一个月的煤饼也算白送给您老……”
“当然,这利钱,你老选煤饼或钱,甚至米粮以及其他咱货栈有的货物,都可以,咱呢,都不会强求。之所以拿煤饼、米粮、腊肉、布匹、茶叶甚至酒、药等物折算利钱,一方面是我们的折价,要比您老到市面上去买便宜,优惠要让给您老,同时也更是告诉乡亲们,我们货栈钱铺,收钱是实实在在去干事情的,实实在在有以钱生钱的法门,这才能按月付利钱给大家啊……”
“咱左邻右舍的,我们这货栈、钱铺什么规模、什么派场,你老从年头也都看在眼底。咱现在有底气将三皇子临江侯的名号打出来,也就是确有其事……”
“您老要是担心受骗,可以亲自到凤翔大街临江侯府前看告示,再决定要不要将钱投进来……”
“你将钱贷给其他人,怕赖账,您老觉得三皇子会赖您的帐?”
“您老再想想看,你拿这一万钱去买地,城外上等的水田,一亩地都不管够吧?就算能拿下一亩水田,您老交给佃农耕种,打算收多少租子?两石谷够多了吧,能舂一石二斗精米不?但是您老将一万钱投到咱钱铺,每年的利钱你可以直接折成精米领走,那就是五石精米。您老自己算算,里外差多少?”
“您老狠狠心,投十万钱过来,每年利钱就是五十石精米,你去找前门周老爷打听打听,他也是正而八经的八品老爷,朝廷一年给他的官俸,能有五十石精米不?您老将钱交到咱铺子,您家就相当于养了一位八品老爷吃官俸啊!你从哪里找这好事去?”
将货栈面向兰亭巷第一栋临芷兰街的院子,打通临街的院墙,拿到京兆府市令照帖、新设立的钱铺便算是运营起来。
不过,真正大张旗鼓,韩谦还是在各方面都做好很多准备。
芷兰街虽然是比巷道要宽阔许多的街道,是南城的主干道之一,却是泥路,每到下雨天就泥泞不堪,沿街也多为旧式的坊院,没有打通形成鳞次栉比的街铺格局,街巷深处的院舍也皆破旧,没有几家深宅大院,但钱铺要与货栈比邻,韩谦只能在钱铺自身多做文章。
钱铺前的芷兰街,左司自掏腰包,铺出一段四五十步长的麻石街面,还将桃坞集一座残庙里的两樽石狮子搬过来装点门脸,夯土院墙还更换为青砖白灰墙,加花岗岩门洞、琉璃瓦深檐、覆铜大门,一下子叫钱铺在芷兰街气势不凡、鹤立鸡群起来。
而挑选出来的钱铺伙计,经过一定的话术培训,穿绸戴巾,也个个仪表非凡。
仅仅如此,还远远不够。
不计算南北衙的驻军,金陵城中人口虽说有近五十万,但官奴婢以及诸府上的奴婢就至少占了一半。
再扣除官吏及南北衙两军大小将领及眷属以及宫里的宦官、宫女,金陵城里的普通民众数量,实际也就在十一二万左右。
大楚初创不过十三年,而十年前金陵城还笼罩在战火之中,绝大多数的金陵民众,还没有忘记战争的创痛。
之后为维持北线经年累月的战事,朝廷对税户苛敛极重,同时物价腾贵,这都使得金陵城里的普通民众日子还十分的清苦,手里头并没有多少余财。
兰亭巷、乌梨巷、靠山巷三条巷子,密密实实住了二百多户人家,钱铺开业最近就是将影响铺及三巷,但从这三条巷子人家拢过来的钱数,总计都不到二十万。
可见要筹贷,还得要从富户、大户乃至官户身上动心思。
韩谦他们属于三皇子一系,在金陵的权贵生态圈内,目前还处于被孤立的状态,韩谦此时也不指望晚红楼会帮他宣扬此事,那冯翊、孔熙荣的作用,就变得更加重要。
大楚开国十二三年,甚至大部分的官吏都急着置办田宅,都要养奴仆、奴婢,手里都还没有多少余财,就算韩家一年前养二十名家兵及眷属都捉襟见肘,每个月都是紧巴巴的过日子,偶尔有些钱粮节余,都要留着应急,都没有宽裕到能放出去吃利钱。
不过,掌握朝廷财政体系的户部、盐铁转运司乃至度支使以及执掌皇家内库的太府寺,这四个部司的官吏一定要比其他部司的官吏,要滋润得多。
特别是盐铁转运司,除了于要津矿山设卡收受过税,官盐的产收储运销皆受其辖,除了淮东盐场以及金陵部司外,盐铁转运司所遣的盐吏更是遍布大楚所属的五十一州、三百余县。
韩谦并不需要冯翊、孔熙荣去鼓动多高级的官员入彀,只需要帮他将筹贷之事,在这些仅官阶仅八九品的低级盐吏及部曲眷属间宣扬,就足够了。
这也是冯家能够影响到的圈子,而这些低级官吏对争嫡之事也不会有多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