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楚臣-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帮助他们修建石灰窑、指导他们烧制石灰,然后由左司从他们手里收购石灰,这样就能节省得开采石灰石、烧制石灰的人力。
  甚至所需的煤炭、铁料、石料、木料等物资,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跟有溪涧相通的山寨进行合作。


第一百六十四章 风声
  沈漾与三皇子找杜崇韬交涉数日,杜崇韬最终同意照三千精壮民夫的标准,额外拨给龙雀军钱粮,以便龙雀军在驻地附近自行招募民夫,满足修筑城寨、协助防守的需求。
  实际上就是额外每月拨给龙雀军三千石粟米、一千石豆料、六十石盐。
  周数、郭亮、高承源所部驻扎在襄州城东侧的牛首寨,这笔钱粮在三皇子及沈漾的主张下,自然是优先供给驻所左前部的李知诰及左司使用。
  有了这笔钱粮,韩谦才不需要额外再往荆子口及沧浪城贴补物资,甚至还能收拢一些山货,以弥补之前的亏空。
  韩谦不仅在沧浪筑城,荆子口那边也是同样建议李知诰先利用残存的巷道地基修筑百步或七八十步见方的小型围垒。
  李知诰擅治军、冲锋陷阵,不擅治理后勤,便索性将分得的两百多随军匠师、匠工,都交给韩谦统一管理。
  韩谦在荆子口,与山寨的合作模式,同样是派出匠师指导石灰烧制及煤炭、铁料的开采、冶炼,由左司负责收购,以此实际能节省掉大半的人力,使得相关工作能够快速推进。
  兵谏之后,韩谦一度担心李知诰对第一都的掌控会经历严竣的考验,毕竟龙雀军的基层武官,几乎都是由信昌侯府的家兵充任,理论上他们都是要效忠于信昌侯李普的。
  不过,事实证明韩谦的担忧有些多余。
  浙东郡王李遇统兵时,李普更多是从事辅助之事,而李知诰从十四岁时就编入营伍,最早是李遇身边的亲卫牙兵,十八岁则正式到第一线领兵,最初就是担任斥候哨官。
  大楚在金陵开国之后,北面的疆域大体确认下来,徐明珍、杜崇韬等将镇守北线,与梁军对抗,但南线的开疆拓土则持续到天佑八年才算是基本稳定下来。
  这一期间,李遇所部所承担的作战任务最为繁重。
  李知诰很年轻,但擅治军用兵,作战也勇猛,很得其伯父李遇的赏识,也是从队率一步步成长为都将——李遇调入朝中,不再领兵,而李知诰也离开军队,到州县担任法曹参军,又积累治理政务、刑狱方面的经验。
  周元、周数、柴建等人,确实是信昌侯府及晚红楼直接培养出来的嫡系,非李知诰所能控制,但信昌侯府的普通家兵,有很多则是李知诰在军中直接带出来的精锐悍卒。
  李知诰也有意将嫡系亲信,安排到他亲领的第一都,在此之前信昌侯李普及黑纱妇人,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也都想着尽可能加强第一都的战力,对李知诰这样的安排也没有提出异议。
  他们压根就没有想到李知诰会脱离他们的控制。
  这些将卒的眷属,都编入屯营军府,也不再受信昌侯府的直接控制。
  至于将原侍卫营五百精锐,编入第一都,也没有遇到什么阻力。
  毕竟临江侯府侍卫营从一百五十人扩编到五百精锐,是在李知诰手里完成的。
  这时候即便第一都有部分异议的声音,也就被李知诰很快压制下去。
  ……
  ……
  十二月中旬,梁军攻陷蔡州西南部的遂平城,寿州军被迫往东收缩,至此南阳盆地北线,完全暴露在梁军的窥视之下。
  这时候进入南阳盆地活动的梁军兵马,越来越多。
  杜崇韬迫于压力,将方城、唐河乃至宛城、新野等北线的守寨兵马都撤了回来。
  而对是不是放弃分别以李知诰、马循为首的左前部先锋军、右前部先锋军驻地,将兵马全部撤到汉水以南坚守,西北面行营内部发生激烈的争执。
  在这点上,韩谦与沈漾是有共识的,甚至与郭荣也是有共识的。
  对郭荣而言,要是西翼完全放弃汉水以北的防守,实际上是相当于将彻底放弃从西翼对梁军进行牵制,梁军仅需要往南阳盆地内部放置少量兵马,就能将其他的兵力,全部施加在寿州军的身上。
  这样的话,即便最终抵挡住梁军的攻势,今年寿州军的伤亡也将极其惨烈。
  这绝非安宁宫及太子一系,包括郭荣以及徐昭龄乃至金瑞等人在内,所愿意看到的。
  就沈漾个人而言,他也不愿因为朝廷内部的派系之争,致使楚军遭受重挫——西翼楚军聚集有一定的实力,不应该如此消极作战。
  而对韩谦而言,邓襄兵马其他方向都放弃掉,仅李知诰所部加上左司仅两千六七百人,要不想撤到汉水南岸,独力去守住丹江沿线,压力太大了。
  而他们要是撤到汉水南岸,那前期两个多月的筹备都前功尽废不说,他在邓襄地区的计划也将都成为泡影。
  不过,杜崇韬安排防务时,将嫡系的襄州军主力主要安排在樊城、襄州城,而将增援过来的客车安排在两翼。
  这种情形下,除了龙雀军有特殊目的外,其他像郑晖、夏振以及潭州节度使世子马循等客将,却都更希望能撤到汉水南岸,避免直面梁军精锐的锋芒。
  最终还是天佑帝的旨意打消西北面行营内部的争议。
  天佑帝是很想削寿州节度使徐明珍的兵权,那样的话,他不管废不废嫡,都不会引起难以控制的变乱,但他同时绝不愿意看到寿州军被击溃或被击灭,以致蔡、申、光、寿诸州皆陷落梁军之手,但帝国整个北线的疆域,将变得脆弱不堪,梁军随时能威胁到长江沿线。
  作为一手缔造楚帝国的天佑帝,头脑还是清醒的。
  他没有抱以寿州军与梁军两败俱伤的幻想,对西翼兵马消极应对梁军颇为不满,十二月底传到襄州的谕旨,更是严禁杜崇韬将兵马都撤到汉水南岸。
  这也终结了西北面行营内部的争议。
  不过,此时以潭州节度使世子马循为首的右前部兵马,都从桐柏山西麓的防寨撤回到枣阳,全力防守桐柏山与大洪山之间的缺口,防备梁军穿插到东面的随州去;而夏振见无法撤到汉水以南,也擅自率郢州兵放弃内乡城,西进形势更险峻的淅川城,与黄州司兵参军郑晖会合。
  这么一来,就将丹江下游约六七十里长的河道暴露出来。
  丹江从沧浪城(均县故城)流入汉水。
  沧浪城(均县故城)与外界主要还以水路相通,除此之外,就是沿丹江东岸以及汉水北岸,有道路向北通往内乡、向东通往樊城,但道路都相对狭窄险峻,梁军大股兵马轻易不敢闯进来,要不然的话,很容易会被包饺子。
  丹江从沧浪城往北,过秦岭余脉黑龙山之后,河道是南北走向,河道的西岸皆是崇山峻岭,但东岸有六七十里的缺口,主要是位于黑龙山与伏牛山之间、几十米到二三百米高度不等的丘岭地形,谈不上多险峻。
  没有东北角内乡城的庇护,梁军大股兵马进入南阳盆地内部,便能直接越过这一带的低矮丘山,饮马丹江,接下来就有可能切断沧浪城与荆子口的联系。
  知道夏振弃守内乡城的消息时,韩谦当时在襄州,急得直跺脚,但也只能当夜便马不停蹄沿汉水西进,经沧浪城,从黑龙山以东的丹江残道北上,带着左司斥候,赶到距离沧浪城六十里外的铁鳄岭。
  铁鳄岭位于丹江的东岸,往北不到十里,丹江河道在那里形成一个差不多九十度的大直角,往西拐入秦岭西南麓的崇山峻岭之中。
  铁鳄岭的主峰高仅六十余丈,但地形颇为险峻,站在山巅,眺望左右,有不少纵横交错的残道及荒废的村寨静静的潜伏在大雪之下,分布于从内乡城到黑龙山七十余里间的丘岭之间,并没有什么万夫莫开的险隘,能阻止梁军兵马进抵到丹江沿岸。
  韩谦站在铁鳄岭的主峰上,甚至还能看到身披黑色袍甲的一股梁军斥候,在不到二十里外的荒野游荡——从那里再往东就是一马平川、有两三百里纵深的南阳盆地。
  要是夏振还率兵驻守东北方向二十余里外的内乡城,梁军斥候是不敢这么放肆的在这一带活动的。
  朝阳照耀雪地,四周白亮,六艘乌篷船沿水而下,在铁鳄岭山脚下靠岸。
  看到李知诰跳下江滩,韩谦带着田城、奚荏等人,很快走下铁鳄岭,去跟李知诰会合。
  “都虞候怎么亲自过来了?”韩谦问道。
  “夏振这狗贼怯战,弃守内乡城,丹江这一段水道的侧翼都暴露出来,我担心梁军有控制丹江水道的意图,而襄州那边反应迟缓,便先率一营兵马过来有备无患,”李知诰他率兵马从丹江上游赶过来极快,说道,“没想到你我想到一处去了,你也早一步赶到铁鳄岭。”
  “我昨天夜里得到消息,便劝殿下去见杜崇韬,争取调高承源所部过来,但等不到殿下见杜崇韬的结果,我先赶过来察看梁军的动向,”韩谦说道,“你率一营兵马赶到,我倒是可以稍稍宽心,至少能睡两三天的安稳觉。”
  “你预判梁军会怎么打?”李知诰问道。
  “你要做好打硬仗的准备,”韩谦告诫李知诰道,“梁军进入南阳盆地,接下来怎么打,已经不是先锋将韩元齐能决定的事。我要是梁军主帅韩建,便令韩元齐不顾一切代价,先控扼丹江水道,之后与关中兵马夹攻荆子口。这么一来,其关中征集的粮秣、兵马,便能从武关直接沿丹水而下,支撑其南线主力在南阳盆地内部的作战!”
  李知诰点点头,他也是如此判断的。
  梁军进抵到樊城,虽然到南阳盆地北面的方城口都是一马平川,但也有三百里的陆路。
  特别是邓襄楚军没有放弃两侧山地险隘的情况下,南线梁军的补给压力会很大。
  另外,梁军此次作战,主要从洛阳以东的地区征集粮秣,要保证近二十万兵马以及差不多数量的民夫,压力依旧很大。
  倘若从洛阳以西的关中地区征集粮草,经潼关东进,再往南到汝州、许州,再从汝州、许州,运抵到前线,还是相当费事。
  只要梁军能够控制丹江水道,其关中南部的粮草,可以运到商州集结,抵达武关之后,便可以直接沿丹江而下,要省事极多。
  也只有那样,他们或能达成长期占领南阳盆阳的目的。


第一百六十五章 形势危急
  十数褐甲骑兵往铁鳄岭驰来,他们是赵无忌昨夜直接从襄城出发,往北面穿插、侦察敌情的人马。
  “除了已有两百余梁军,进驻内乡城外,还有两支梁军,各约五百人左右,正往内乡城进发,相距都已不足三十里。”赵无忌翻身下来,汇报过内乡方向的敌情,便摘下腰间皮囊,咕咚咕咚灌了一气,以解一路奔驰的饥渴。
  他们昨夜穿插到梁军控制的区域内,十分的艰险。
  赵无忌身后还有两名将卒,肩头以及腋下都被铁箭射穿,脸色惨白,他们在途中只能剪断箭杆,要等到宿营地才能拔出箭头止血疗伤。
  韩谦亲自走过去看两名伤卒创口不小,着医官放下手里的酒精,改用精盐冲制的淡盐水清洗创口,然后再用蒸煮过的纱布包扎,以免伤口溃烂。
  军中有止血化淤的金创药,但所用都是名贵医材,难以普及,只有武官将领才得用。
  普通将卒的创口处理都相当的简陋,甚至简陋到直接以草木灰止血,以致当世很多战事,失败或溃退的主因是不受控制的伤病、疫病,而非直接的伤亡。
  韩谦知道酒精与淡盐水都能用于清洗伤口,也知道将卒保持个人卫生的重要性,只是无论是高纯度酒精、高纯精盐以及用咸水凝固油脂所得的胰子,左司都难以大量生产,因此这些方法暂时也只能在左司内部推广。
  梁军大举往内乡城进发,李知诰想要夺回内乡城等高承源率部增援的想法,就已然落空。
  “如此看来,都虞候只能利用这座残寨抵挡梁军的攻势了……”
  韩谦指着地形图上位于铁鳄岭北麓、距离江滩有四里地的一座残寨跟李知诰说道。
  这座残寨不大,废弃前是一座村落,但在地势上不仅背依铁鳄岭,北面还有一条发源于伏牛山、从内乡城西侧绕过来的河流汇入丹江。
  山水环抱,将残寨稍加整饬,唯有东面可以让梁军展开兵力进攻;而他们可以用战船对残寨进行增援,不用担心后路会被梁军截断。
  “邓泰,你立即持我将印,前往荆子口,令周通、郝子侠接令即刻率部赶来铁鳄岭与我会合。”李知诰招手喊来一名亲卫首领,依马签署军令后,又将腰间随身系挂的令牌交给他,令他即刻赶回荆子口。
  “高都将就要率部过来,铁鳄岭或应交给他们防守。”亲卫首领邓泰看了韩谦一眼,有些犹豫的跟李知诰建议道。
  “你他妈养了几年膘,这一战谁能打、谁不能打,狗眼瞎了都还能看不清楚?”李知诰这时候没有好脾气,劈头一顿骂,催促邓泰赶紧带人回荆子口传令。
  韩谦微微颔首,他此前也是担心李知诰不舍得拿自己的嫡系兵马去打硬仗,但李知诰不将守铁鳄岭的责任承担下来,而将是推给高承源,问题就会比较严重。
  倒不是说天佑帝亲自指派到三皇子身边为将的高承源不敢打硬仗,实是李知诰所率的第一都跟高承源所率的第四都,战力差距巨大。
  龙雀军五都兵马,第一都李知诰为都虞侯,他是信昌侯李普的养子,第二都以周数为首,他是信昌侯李普的家兵首领之一,第三都的都虞候乃是李铭升乃是信昌侯李普的族侄,这三人原本都是信昌侯府及晚红楼的嫡系。
  筹建龙雀军以来,第一、第二、第三都无论是选卒,还是在物资供给上,都是要优先高承源、郭亮为首的第四、第五都。
  而其中以李知诰为首的第一都战力最强,兵马人数也一直是满编,更不要说兵谏一事后,最精锐的侍卫营都打散编入第一都,甚至还拥有七百匹战马。
  从武关进入荆子口,路狭形陡,荆子口抢修出来的三座城寨,也相对坚固,梁军即便从武关强攻过来,压力相对要小一些,但铁鳄岭往北到内乡城,丘山地形则相对要平缓得多,楚军所能依赖的是一座寨墙单薄、又大片坍塌的残寨,仅仅靠守寨会非常的艰难,甚至需要主动出击,于相对狭险之地,殂击梁军,令梁军不敢窥视丹江,这就艰巨多了。
  ……
  ……
  梁军往内乡城聚集兵马的速度很快,入夜前聚拢到内乡城附近的马步军就已经超过三千,斥候还侦察到有梁军从新野、宛城方向聚集过来,暂时还难确定最终会在内乡聚集的梁军规模。
  这时候韩谦从沧浪城调过来的五百民夫,也是匆忙登岸,正马不停蹄的砍伐树木,修筑栅墙,堵住残寨的缺口。
  高承源率百余扈卫稍晚些先赶到铁鳄岭,第四都的一千五百将卒主力乘船而进,最快也需要到明天这时才有可能抵达铁鳄岭。
  “内乡梁军强攻铁鳄岭,武关梁军不可能没有动作。”
  圆月照空,梁军一队队马步兵分散往铁鳄岭逼近,李知诰脸色铁青的站在残寨北面一处高地,看着这一切,他跟匆忙下马来见的高承源说道。
  “我暂时不能回荆子口,只能请高都将前往荆子口,主持那边的防事。”
  李知诰再调一千精锐过来,留在荆子口还有两营加上以张保为首的襄州军一营精锐,守住荆子口应该足够了,毕竟梁军在武关的兵马也不是特别的多,但他担心自己不在荆子口坐镇,身为杜崇韬嫡系的张保未必能照他的安排坚守住城寨不退,才请高承源紧急赶去荆子口坐镇。
  高承源是天佑帝身边的人,张保倘若敢不听从号令、有所异动,高承源斩之,杜崇韬也无话可说。
  李知诰这实际上也是要与高承源换防,让高承源率部去守荆子口,他将第一都精锐调出来,在丹江东岸打这场可能会比较血腥的防御战。
  梁军这些年南征北战不休,战斗力相当强悍,高承源也不逞强,暂时先将近百侍卫留在铁鳄岭,他仅带着十数人乘马走残道赶去荆子口坐镇。
  高承源暂时将大部分护卫留在铁鳄岭,如此安排,也是担心梁军有可能趁夜对铁鳄岭残寨发动突袭,到时候李知诰手里仅有五百将卒,不足以抵挡——高承源留下近百侍卫,也是精心选拔出来的精锐。
  李知诰手里能用的兵力太少,只有六百人,担心贸然出击会陷于险地,决定守住残寨等后续的援兵调动过来,看局势发展再作其他的决定。
  安排好这些,韩谦也没有留在铁鳄岭协助李知诰守寨,一方面是李知诰指挥这样规模的战事,还不需要他留下来指手画脚,另一方面已经有一部分梁军斥候,往黑龙山东麓穿插过去。
  绕过黑龙山就是沧浪城,在他率左司斥候回去之前,他在沧浪城只有六十奴兵、近三百名民夫能用,韩谦担心沧浪城有失,连夜乘船率领田城、奚荏等人沿丹江而下,回沧浪城去。
  韩谦午夜时分赶回到沧浪城,果然有百余名梁军斥候马军,从黑龙山与汉水之间的狭道穿插进来,在沧浪城东面的雪地里逡巡不去。
  经过一个半月的抢工,也随着后续聚拢过来的精壮民夫增加到八百人,韩谦还是在丹汉之滨,抢筑出一座百步见方的土城。
  土城虽小——或许叫城寨更为合适一些——寨墙夯土筑成,底部厚达六尺,八尺,寨墙收到顶部也有三尺厚,人马避入城寨之中,除非梁军造攻城器械,此时倒不怕百余梁军斥候敢强攻过来。
  看到梁军今日在内乡城聚集的速度之快、兵马之多,有些出乎意料,韩谦写了一封信,着林海峥乘船赶回襄州城交给三皇子及沈漾,除了第四都高承源所部已经沿汉水西进,明天上午就有可能经过沧浪城外,他希望三皇子、沈漾能将第五都郭亮所部一千五百兵马,也从襄州城东的牛首寨调出来西进,尽可能接近沧浪城,以防止需要西线援兵时,距离太远而鞭长莫及。
  韩谦进城后,将奚昌召过来询问情况。
  “几小股梁军在入夜出现在城外,但看到我们守备严密,除了绕城纵火烧毁一些营帐外,倒没有其他动作……”奚昌也是紧张了小半夜,之前他手里仅有六十名编训一个半月的奴兵可用,实在不知道有多少的战斗力,就怕韩谦留在铁鳄岭,他靠这点奴兵,守不住沧浪城。
  韩谦与田城、奚荏率领四十多名左司精锐斥候回来,奚昌却是放宽心,至少今天能睡一个安稳觉。
  这时候外面传开一阵喧哗,韩谦蹙着眉头问奚昌:“是怎么回事?”
  “民夫闹着要回山寨。”奚昌说道。
  韩谦白天从沧浪城调五百民夫前往铁鳄岭,当时这些民夫并不知道战事迫近,但到铁鳄岭看到梁军兵马,也有不少民夫骚动,但李知诰此时在铁鳄岭手里有六百精锐,却是能将这些民夫弹压住。
  韩谦没想到沧浪城这边的三百民夫,也闹着想要回各自的山寨,蹙着眉头跟田城、奚昌说道:“你们前去安抚这些民夫,便说梁军仅仅是袭扰这边,无力攻城——这边暂时也没有船舶送他们过河,待梁军退后,许他们归寨歇息,到时候每人再赐五升盐,绝不会亏欠他们。”
  沧浪在丹水以东、汉水以北,而绝大多数的山寨都位于丹水以西或者汉水以南的崇山峻岭之中,这些民夫要乘船渡过丹江或者汉水,才能各自回山寨;当然,不管是哄是骗,韩谦这时候都不可能放这些精壮民夫离开沧浪城的。
  韩谦奔走一天一夜都没有阖眼,杂琐之事由田城、奚昌他们去负责,他回屋脱下衣甲躺到床上,想着最迟梁军明天午前就会对铁鳄岭发动攻势,要是沧浪城这边没有什么威胁,他还得去铁鳄岭看战事发展。
  韩谦迷迷糊糊间听到外面钟鼓大鸣,蓦然间惊醒过来,有些迷茫的坐起,便听到田城在外面通报:
  “有大股梁军进逼过来!”
  “大股梁军,到底多少,怎么可能有大股梁军来攻沧浪城?”韩谦又惊又疑,拿火折子去点灯,仓促间将油灯碰倒在地,砸了一个粉碎。
  这时候天光微亮,韩谦顾不上太多,匆忙穿上袄衣,将铠甲刀弓拿在手里走出房间。
  这时候奚荏也是刚刚穿好衣裳,匆忙过来帮韩谦将甲衣穿上。
  “差不多有四百多梁军,我们安排在黑龙山东南麓的三名斥候都没有回来禀报,应该是遇害了!”田城说道。
  “这么多梁军?”韩谦吓一跳。
  左司精锐斥候人马还是太少,除了留范大黑率领一组人马留在铁鳄岭听从李知诰的指挥外,韩谦担心守沧浪城的人手不足,将大部分斥候都收拢回来,仅在沧浪城东北方向的黑龙山里留了三人,没想到都没能及时赶回来报信。


第一百六十六章 重赏之下
  韩谦爬上屋顶,在熹微的晨光里,看到黑压压一大群马步兵朝沧浪城进逼过来,人数只会在四百往上,不会低于四百,他背脊窜起一股寒气,还以为梁军有可能趁夜进攻铁鳄岭,没想到沧浪城却成为他们第一个进攻的目标。
  韩谦往北面看去。
  有黑龙山阻隔,他看不到铁鳄岭,但黑龙山西侧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