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楚臣-第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一个女娃子,不学着刺绣女工,专门折腾这些有的无的,满院子都是酸溜溜的怪味,还不知道白白糟践了多少钱物,少主回来,你要怎么交差啊?”虽然韩谦明确内宅以及钱铺、货栈事务都由赵庭儿负责,高绍等人回来也都遵从赵庭儿的指派,但赵老倌总是忍不住嘀咕唠叨,总觉得赵庭儿这么乱搞一气,会闯下祸事,也不像一个正经的女儿家样。
  “要不等公子回来,爹你跑过去说你来掌管后宅的事情?”赵庭儿没好气的顶了她爹一句。
  “你这女娃子,当爹的说你一句,也是为你好,你这样子,少主看到能喜欢?”赵老倌气得胡子直抖,“你看着挺聪明的一个人,怎么这次就糊涂了,你不留在少主身边,留在金陵主事,到最后这事是你能主的?你娘前两天,有没有找你好好谈过,过不了几天,少主应该就要回金陵了,你得在少主身上多用些心思了。”
  “爹,你在说什么?”
  赵庭儿不满的嗔怨说道,待要将她爹从院子里赶出去,却听得身后传来令她思念甚久、令她情思激荡的声音:
  “我觉得你爹这话说得很对……”


第二百零六章 重逢
  赵老倌讪然站在那里,他一起兴起教女儿媚主之法,没想到竟然叫突然归来的少主听到耳中,尴尬得恨不得想找道地缝钻进去。
  看着思念甚久的面孔,就站在垂花门前,赵庭儿抑住内心的激颤,嗔怨道:“公子!你回来便要取笑庭儿!”
  虽说金陵往后每拖一刻都将危机四伏,但这一刻站在自家的院子里,看赵庭儿将其收拾得如此雅致幽静,韩谦还是倍感亲切。
  他也知道踏进院子,意味着他这段休闲假期便结束了,接下来还是要应付金陵当下危机四伏的局面。
  站在葡萄藤下的赵庭儿,穿着半臂裙襦,露出雪藕似的纤长胳膊,粉绿的薄绫下,雪腻的肌肤若隐若现,脸蛋娇媚迷人,相比较去年相别时,身量似乎也拔长稍许,更显得亭亭玉立。
  看着赵老倌做贼心虚的想要溜走,韩谦将他喊住,让他安排杜七娘、杜九娘以及杜益君夫妇、杜益铭以及杜氏兄妹母亲杜周氏的起居。
  杜氏兄妹乃诗书传家,识文断字,学过医术,还知音律,虽然他们此时都名正言顺是韩家的奴婢,但韩谦怎么都不会将他们当成普通奴婢使用。
  韩谦让赵老倌给杜家人独立安排一栋院子居住,平时杜七娘、杜九娘在这边宅子里,听从赵庭儿、奚荏的使唤,杜益君、杜益铭兄弟两人则先安排到左司充当书吏使用,总之人尽其用,不养闲人。
  此外,韩谦又喊住赵老倌,问道:“海峥跟芸娘的婚事,你知道吧?”
  “知道了,贼俊俏的一个女娃子。”赵老倌说道。
  “海峥他娘对这桩婚事没有什么想法吧?”韩谦问道。
  林海峥的父兄早死,与寡母、寡嫂还有侄子林宗靖相依为命。
  芸娘乃是郢州石城县教谕之女,其父获罪受诛,还有寡母与年仅十三岁的幼弟,一并被韩谦赎出送到金陵,但此时的出身则都被贬为奴婢。
  韩谦还是担心林海峥他娘对这门婚事有意见。
  “能有什么想法,那女娃子哪里有半点配不上林海峥那个老大粗了?人长得俊俏,知书达理,虽然父亲因罪获诛,但好歹是诗书人家、名门之后,林家婆子高兴紧很呢。”赵老倌说道。
  “那就好,那你这两天帮着将婚事张罗起来,有什么缺的,都从我这边支给,搞得热热闹闹的,不要缺了礼数。”韩谦不是讲究礼数之人,却不意味着别人就不斤斤讲较,吩咐赵老倌负责将事情张罗起来。
  “好咧!”赵老倌答应着,将守在前院的杜家兄妹,先领往附近一栋空置的院子里安置下来。
  “……”赵庭儿歪着脑袋看向韩谦,说道,“公子似乎这次变了很多呢?”
  “我哪里有变?”韩谦在自己的身上打量好几下,说道,“鼻子还是鼻子,手还是手。”
  韩谦以往意志坚定到近乎残酷,他有什么意愿想要贯彻下去,甚少考虑他人的想法,而他这次主动安排林海峥的婚事不说,竟然还关心起林海峥母亲的意愿来,这是赵庭儿以往所想象不到的。
  赵庭儿看到奚荏提着一只包袱从前院走进来,讨好的帮她接过包袱,问道:“奚荏姐姐,公子这次在襄州,到底遇到什么事情了?”
  虽然每隔一段时日传回金陵的信函里都有提及荆襄的战事进展,但淅川血战的残酷、惨烈以及范大黑逝世对韩谦内心的冲击,却是很难用寥寥数笔描绘出来的。
  所以赵庭儿此时很难说清楚韩谦身上的这种改变。
  “他有变吗?”奚荏看了韩谦一眼,反问赵庭儿道。
  见奚荏什么都不肯说,赵庭儿撇了撇嘴,探头往外张望了一眼,见弟弟赵无忌在前院正吩咐二十多奚氏少年如何斥候左右,便想着等弟弟闲下来,好好问一问他们去荆襄这些日子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韩谦稍作休息,洗漱过换了一身便服,这时候高绍、林海峥、奚昌、郭奴儿、林宗靖等提前返回金陵的众人,也都得到消息赶过来参见韩谦。
  “高绍,你安排人到殿下那里知会一声,便说我已经回金陵,待稍稍洗漱过,便去参见殿下。”韩谦让高绍派一个人先赶去郡王府,跟三皇子那边通禀他已经返回金陵了。
  韩家大宅,也只是普通的宅院,会客的堂屋除了靠北墙的主座,两侧只能摆了六张坐案,韩谦便站在中庭听高绍他们汇报金陵城这段时间的近况。
  这段时间左司主要还是维持现状。
  除了匠坊、货栈、钱铺及察子房外,提前随高绍、林海峥他们回金陵的兵房斥候,这时候也都许了假期,返回屯营军府与家人团聚。
  在三皇子及沈漾的亲自关照下,对伤亡将卒的眷属也进行了抚恤。
  将卒伤亡后,照军府所行“兄死弟袭、父死子继”的部兵制规矩,高绍、林海峥会同兵曹,也已经选了一部分伤亡将卒的子弟补录到左司兵房、察子房,充当斥候及察子。
  加上韩谦从刑徒兵、山寨募兵新招募的一批精锐,兵房、察子房规模实际要比最初要扩张许多。
  不过,匠坊、货栈以及钱铺的扩张,实际在年初梁军大举南下的消息传到金陵后就停滞下来了。
  韩谦暂时也没有打算对左司所属的匠坊、货栈及钱铺进行更大规模的扩张,想着暂时保持现状为好。
  而待林海峥这个月底成婚后,韩谦想着他带家人迁往叙州,与季希尧一起将叙州的船场、织造院、煤场、铸铁场、种植园等事负责起来。
  同时,韩谦会将奚昌等人编入叙州船帮。
  这两块的事务,跟左司没有直接的牵连,可以说是属于韩家的产业;即便将来三皇子要安排其他人接手左司,也接手不到这两块事务。
  左司之外,李知诰、周数两人奉命率部驻守均州外,但龙雀军的其他兵马,在高承源、郭亮等人的率领业下,都已经返回金陵。
  这部分兵马也已经解除战时编制,返归屯营军府,而这段时间,屯营军府也都将所属的屯田都分配到每户兵户头上了。
  听高绍说起来军府的最新情况,忍不住一愣,问道:“军府的田都分下去了?”
  “这是沈漾大人回到金陵这一个月内所一力推动的事,”高绍见韩谦神色有些异常,不确定地说道,“有什么不对吗?”
  韩谦摇了摇头,说道:“没什么,照朝廷的法度也应该如此。”
  大楚的屯田,分两种形式。
  一种就是纯粹的军方屯田,负责屯田的都是现役将卒,由军方提供耕地、耕牛、种子等生产资料,并向将卒提供口粮及兵饷,进行集中生产,最后耕种所得都归为军资。
  另外一种就是军府的兵户屯种。
  天佑帝崛起江淮时,就将所得的大量田地划入屯营军府,再将这些耕地分给江淮军的将卒及眷属,也就是军府的兵户进行耕种。
  军府兵户相比较普通平民,虽然能分得一部分田地,但除了要承担一定的田税外,还要承担从役时所需兵甲的配置、修缮,承担比普通平民徭役更繁重的兵役。
  龙雀军屯营军府最初设立时,情况特殊,一方面是大批的染疫饥民缺乏基本的自救能力,一方面是第一批划入军府的现在耕地极为有限,还需要自行组织大规模的人力、物力,围造湖堤、开垦圩田,这都不是分散的兵户能够完成。
  而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当时需要严格控制疫源的传播。
  因此韩谦及他父亲在《疫水疏》里最初所建议龙雀军采取的屯田方式,介于两者之间,将卒及眷属虽然划归军府兵户,但同时划归到军府名下的耕地,却没有直接分配到每户兵户头上,而是进行统一的耕种、工事营造以及物资调配。
  事实上,这也使得龙雀军的屯营军府以及上万户兵户,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都始终处于一种高度的组织状态之中。
  这也是龙雀军战斗力比别人想象中来得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韩谦不清楚沈漾是没有意识到这点,还是纯粹觉得凡事都应遵守朝廷的法度,又或者是他纯粹贯彻天佑帝的意志,才决定将军府所属的耕地都分到各户兵户头上,将桃坞集军府内部之前的那种高度组织性打散掉。
  当然,这么做也有一种好处。
  那就是信昌侯府及晚红楼以往通过对军府事务的深度渗透,对龙雀军的强控制力,也随之被削弱了。
  恢复到正常的屯营军府制度,龙雀军所属的兵户,平时都在军府所分配的田地上正常耕作、艰辛的维持生计,通常只会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兵户会被轮流征入现役,承担修筑道路、城池、防卫以及作战等军事任务。
  而到底哪部分兵户会被征调,征调到位到归哪位将领统领,都将纳入郡王府左右护军府的管辖之中。
  这么做的好处,就是保证天佑帝赐给三皇子的兵权,将更好的集中在三皇子个人身上,抑制下面的将领擅权。
  沈漾随三皇子回到金陵,第一时间便推进这事,可见他就算不知道信昌侯府及晚红楼的真正秘密,但还是尽可能进一步压制信昌侯府一系人马对龙雀军的控制力。
  不过,沈漾的意图,也有可能是天佑帝通过沈漾推进的意志,并不会完全得到实现。
  将卒恢复正常的轮戍,正常情况下每三到四个月便要轮换一批,无论是保持军队必要的战斗力,还是将领与寻常将卒的亲近疏离,都将促使统兵将领不断加强嫡系私兵的战斗力及待遇。
  要是军中最精锐的战斗力,还是被少数将领掌握在手里,那沈漾的意图也就随之破产了。
  韩谦不能说沈漾缺乏远见,实是大楚当前的现实情况以及仿效前朝诸制之间的严重脱节,不是个别人所能逆转的。


第二百零七章 王府气势
  “桃坞集耕地有限,兵卒解除现役,并没有足以得到养家糊口的耕地,沈漾大人是怎么解决的?”
  韩谦在路途悠然自得的闲逛了一个多月,金陵很多近况都要重新梳理,坐在那里对他所关心的问题,逐一询问高绍等人。
  桃坞集军府过去两年时间内筑堤新垦圩田,再加上往北侧新开垦出来的山田坡地,总共也就十五万亩地左右,而桃坞集军府辖有一万二千余户兵户,要是每户仅分得十二三亩地,以当世的耕地产量,是远不足以养家糊口的。
  每家兵户的基本耕地,至少还需要提高一倍,才勉强够养家糊口。
  “陛下归京后,除了从桃坞集军府迁六千余户兵户填入均州,还直接下旨将龙华镇以东五万余亩田地,直接划入桃坞集军府……”高绍说道。
  “哦!”韩谦点点头。
  他这时候倒是能确定这一切原来都是沈漾在贯彻天佑帝的意志,暗感如此安排下,留在桃坞集军府之内的兵户,每户差不多能分得近三十亩耕地,养家糊口却是没有什么问题了。
  当然,新划入军府的这些田地,之前依靠生活的田主、佃户,被驱赶出去之后,会得到怎样的安置,命运会变得何等的凄惨,这则是韩谦他们暂时无暇去顾及的事情。
  这也不是韩谦他们所能顾及的。
  “凝香楼胭脂铺子到原临江侯府之间的宅院,也都并入郡王府了,大人这时候再去见殿下,必然会被此时的郡王府吓一跳。”林海峥说道。
  “这不过是题中应有之义而已,有什么好咋呼的?”韩谦笑道。
  “除了大量的金银珠玉外,陛下还下旨将城东秋浦河南岸、距离桃坞集军府仅十余里的一处猎苑,赏赐给殿下,作为郡王府所属的田庄、猎场以及帐内亲卫的驻营。这处猎苑除了占地广达五百余顷外,还有九百余户官奴婢,一并成为郡王府的私产。而母凭子贵,天佑帝还将北蒲县一处二百余顷的庄田赏赐给世妃,”林海峥说道,“沈漾大人、郑大人他们都有不菲的赏赐,偏偏我们这边丝毫不见动静。”
  虽然韩谦警告过大家不得有怨言,但这时私下里没有外人在,林海峥还是难以抑制心里的不平之气。
  换作其他时候,韩谦会忍不住训斥林海峥,但想到王文谦、文瑞临这样的人物,都认定他心里有怨气,实在也不怪林海峥他们想不开,抬头看了林海峥一眼,说道:“怎么,叫你迎娶芸娘还不够,是不是还要再赏一房小妾给你?”
  “海峥不是这个意思,海峥就是觉得……”林海峥脸涨得通红分辩说道。
  “觉得于我有亏?”韩谦笑着问道,“我都还没有回金陵,你们怎么就知道我一定有亏呢?我们是殿下的人,要相信殿下会对我们有所安排的。”
  林海峥心想或许是如此。
  这时候派去见三皇子的人赶了回来,三皇子得知韩谦已经归京,便迫不及待的召他到郡王府去见面。
  韩谦换上官服,便带着林海峥、田城、高绍以及老工师郑通等人,骑马赶往凤翔大街。
  将凝香楼胭脂铺子以西的宅院都划入郡王府,新的院墙建得又高又厚,新的郡王府相比较以往的临江侯府要气派得多。
  韩谦跨进郡王府,才知道原临江侯府部分此时都划为郡王府的内宅,而新圈进来的宅院,则作为三皇子处理公务、商议军机的公厅以及护军府、亲事府、帐内府以及沈漾、郑晖等人统率诸曹署理事务的公所。
  到这一刻,三皇子在京城之内才算是真正拥有自己的势力及立足之地。
  沈漾、郑晖、信昌侯李普、张平、郭荣、李冲、周元等人都在府里,陪着三皇子说事。
  “韩师一路游山玩水,可是把我给等急了。韩师再不回金陵,我可就要派人去催了。”杨元溥得报韩谦过来,便迫不及待的跨出公厅大堂迎出来,难抑兴奋地说道。
  也不管韩谦在数步就揖身行礼,杨元溥上前亲热的挽住韩谦的胳膊,请他往大堂里走去。
  看到三皇子待韩谦的亲近样子,林海峥等人心里才好受些,心想这才不枉大人为三皇子所谋划的一切。
  “韩谦也不敢贪恋山水,实是山水留人,”韩谦笑着说道,“此外,左司一直都想重新核准江州往荆襄一带的地图,这里面涉及到堪舆演算,仅凭书上所学已是不足,我没有办法纸上弄兵,需要实地走一趟,才能吃得准,没想到在途中竟然耽搁了近一个月。”
  三皇子五月初就随天佑帝返京,此时已经是六月底,算下来韩谦差不多有近两个月没有见到三皇子。
  此时三皇子的身量又长高稍许,也结实许多,倒与沈漾一般高矮了。
  大半年的军旅生涯,令三皇子也饱尝艰辛,变得更加成熟稳重,脸上都几乎看不出他作为十五岁少年应有的稚嫩之气。
  而除了沈漾、李普、郭荣等老熟人之外,韩谦看到三皇子身边还有几个他以往不识的新面孔,经介绍,才知道他们主要是沈漾举荐进郡王府任职的官员。
  其中曾任侍御史的王琳名望最为显要,韩谦以往也听过他的名字,王琳乃是润州王氏子弟,其曾祖父王焕章在前朝宪宗年间曾入朝为相。
  即便前朝后期,藩镇割据地方,崇武抑文,所谓清流的衣寇世族受到压制,但像王氏这样的衣冠世家,在江南的影响力依旧不可小视。
  听说王积雄早年都有意攀附润州王氏。
  王琳幼年就颇有文名,很早就举荐入朝为官,后因弹劾外戚徐氏侵占民田得罪徐明珍,反遭安宁宫一系的官员打压,贬为京兆府所属的小吏,名声更显。
  韩谦没想到王琳此时得沈漾举荐,竟然进郡王府担任记室参军,暗感王琳或许也是天佑帝所属意的人物吧?
  郡王府记室参军设有二人,李冲、王琳任之,掌奏疏书檄等机要之事。
  记室参军,与节度使度的掌书记一样,看上去品秩不高,但地位极为关键,相当于机要秘书,非等闲人居之。
  论声望、文名乃至资历,王琳担任郡王府的记室参军都是绰绰有余的,看王琳眼瞳里也藏有踞傲之色,韩谦上前揖礼道:
  “韩谦见过王大人。”
  “韩大人有礼了。”王琳仅仅微微颔首,便算是还礼。
  韩谦心想或许是三皇子以师礼待他,令王琳心存不屑、不爽吧?
  他仅是微微一笑,又依次给其他人揖手见礼。
  除了王琳以及其他沈漾等人所举荐的儒士,三皇子还选拔了十多个粗通笔墨的有功将卒进入郡王府担任各公厅的胥吏,以后大家都将主要集中在郡王府的东院署理公务,算是将三皇子开府的气势撑了起来。
  沈漾作为天佑帝钦点的皇子师、郡王傅,也将正式全面辅佐三皇子统领郡王府内外大大小小的事务。
  韩谦看了信昌侯李普一眼,不知道他心里是什么滋味。
  桃坞集军府之前的高组织性被拆散后,不仅将卒的征调、统领之权,被收归左右护军府,工造、仓储等事也被收归到郡王府诸曹管辖。
  而到郡王府层面,沈漾、郑晖、郭亮、高承源乃至王琳等人的掌权,都从各个层次限制住信昌侯府一系在郡王府的影响力跟控制力。
  说到底信昌侯府及晚红楼以往所经营的势力,相对整个庞大的帝国而言,还是太弱小了。
  以往三皇子无依无靠时,身边没有一个值得信任的人时,突显出信昌侯府的力量格外的重要跟强大,但此时已经是今非昔比。
  这么说来,韩谦觉得自己也不应该感到失落。
  同样的道理,一旦天佑帝有意往三皇子身边倾斜更多的资源,他在三皇子身边的作用以及地位,都不可能再像以往那般突出跟重要。
  此时韩谦更头痛的则是另外两件事。
  天佑帝对信昌侯府必然也是有所警惕的,但天佑帝对信昌侯府的“大计”或者说“野心”,到底知道多少,知道多深,甚至有没有察觉到晚红楼的存在,这是韩谦这时还很吃不准的。
  比起这点,更叫韩谦头痛的事件,则是天佑帝显然并不会认为老天留给他的时间其实很有限。
  这样的话,天佑帝就会照自己的节奏,一步步安排废嫡之事,而不喜他们这边再有任何激进跟冒险的行为。
  等下一次局势陡转直下,可能就是彻底崩坏之时,他不能表现得太激进、太昌险,在那之前,他能或者能建议三皇子做哪些事情跟部署?
  韩谦心怀忧虑的随三皇子及沈漾等人走进大堂,毕竟他此时也猜测不出在当下的局势下,安宁宫及徐氏会有什么应对,会不会铤而走险?
  相比较这些,韩谦对他个人有没有赏赐,能得多少赏赐,实在不太在意,但他的这种心境,显然不是别人能理解了的。


第二百零八章 世妃
  到大堂坐下,韩谦说起他这一路的所见所闻,又将他初步核准的荆襄地图,以及这一个月来游历荆襄等地的游记呈献上去。
  比起当世儒士著书立说但求言简意赅的传统,韩谦写游记更像是一个话唠。
  过去大半年,韩谦一直都在研究荆襄的形势,对风土人情、山川地貌乃至物产人口、天文水利等情况都相当熟稔,这一个多月的游历,更主要是对以往所学进行实地勘测、验证,对一些有误的信息进行勘谬,进行更详尽的调查了解。
  韩谦所写的游记,也是事无巨细,将相关信息都抄录下来,七八万字,厚厚一叠近两百页纸,差不多抵得上一名文士毕生的著述。
  对此,王琳等人是不屑一顾的。
  《左传》有云,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
  著书立说,被诸多儒士视为毕生所追求的三大不朽成就之一,每写一字都要斟酌许久,哪里能够想象韩谦一个月草草写就七八万、厚厚近两百页纸,就敢献到殿下跟前?
  更令他们不解甚至不爽的,则是三皇子对韩谦所献的游记如获至宝,不顾众人坐在堂下,便细细翻阅起来。
  “元溥随父皇回京,沿途听父皇说及荆襄诸多事,颇有不思所解之处,得韩师此书,元溥很多地方真是豁然开朗起来。”杨元溥抬起头说道。
  韩谦只是微微一笑,说道:“在沈漾先生以及王大人面前,韩谦只是班门弄斧而已。殿下欲知天下之事,还需要多找沈漾先生、王大人请教才是。”
  正聊着天,这时候有名宫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