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靖康雪-御炎-第1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岳翻承认司马光的才华,但是对他极为保守的政治主张非常不满。把军兵以性命获得的战果几乎无偿还给西夏,视数十万将士和百姓的性命于不顾,将国家大义当成意气之争,这种人,如何值得朝廷的追封?虽然哲宗皇帝时追贬过司马光,但是岳翻依然不满意,上表,要将司马光从名臣名单里格除,列入误国之臣之列。
这是岳翻唯一一次对已死之人的发难,很多人都不太理解。包括赵桓也不是很理解,岳翻主政一向以温和着称,从未有过如此激烈的举动,之后岳翻细细讲述自己这样做的原因。赵桓才予以理解,但是还是没有把司马光真的列入误国之臣,只是吩咐史官把司马光的传记写得明明白白,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此时此刻,死者为大。咱们就不做这种事情了。
新旧党争给大宋带来的伤害大家有目共睹,而如今朝中自然也有当初新旧党人的后裔和支持者,时过境迁,当时的事情不需要再次出现,赵桓也绝对不允许新旧党争的出现,所以综合考虑之下,没有答应岳翻的全部要求。
但是河湟谷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高原上罕见的农业重地,土壤肥沃,高原部族谁占据了这里谁就能肥上一圈,大宋占据了这里却没能守住,一直引为憾事,如今这里被西夏占据,大宋若要重新确立对西夏的优势,就需要占据这里,打开通往西夏心脏兴庆府之道路。
宋金战争之前的西军极盛时代,曾经一度攻打到了兴庆府门口,但是方腊之变使得西军的梦想功亏一篑,之后西军就走入了下坡路,直到浴火重生的那一刻,但是之前西军大部分主力被抽调作为国防军的存在,所以实力不够,没有对西夏发动战争,西夏也很老实的没有犯贱,所以西军也不管。
这一次西夏撞在了大宋的枪口上,无论是赵桓还是岳飞,都决定要对西夏动手了,不然大军远征女真时,还要分出精力去对付西夏,那就不妙了。
岳飞以最快的速度抵达枢密院和吴用商量此事,岳翻把自己关在家里开始书写讨伐西夏的走着,为此战出谋划策,各大将开始厉兵秣马,雄心勃勃。
靖康四年三月十六日,大朝会上,枢密使吴用上表,就西夏寇边一事发表看法,主张立刻出兵征讨,乃至于“做灭国之准备”,西夏是“无耻之尤”、“务必灭之而后快,以告慰诸先帝在天之灵”、“以党项贼酋之首,供奉宗庙”等等,直言西夏之无耻和大宋必须要讨伐的必要。
宰相赵鼎就吴用的意见发表了一点看法,比如大宋目前的钱粮储量是否可以支撑一场灭国之战,打仗之前,我们要看看自己打不打的起,不是说打就打,打肯定要打,西夏无故犯边,不打,大宋威严何在?但是怎么打,如何打,打到什么程度,值得继续商榷,单单定义为灭国之战,大宋可有那样的钱粮储备?
说白了,一句话,没钱。
穷啊,穷啊,靖康三年的岁入虽然好过元年和二年,但是比起宣和年,已经是惨淡到了不能看的地步,大宋很多地方都被免除了税收,少数可以继续交税的地方也仅仅可以勉强维持朝廷的运转,更别说很多地方还需要中央出钱去修建,去维护,更别说对如今的大宋来说如同天文数字一样的军费开支。
维持已经很难,要行动起来,就更难,若要对西夏动手,只能从关中和蜀中调运粮食,但是关中和蜀中在第三次战争中消耗了全部的力量,百姓无力承担再一次的国战,至少还需要三年时间休养生息,大宋才能渐渐缓过来。
赵鼎表示,可以小范围反击,但是绝不可动辄灭国,大宋没有那个粮食储备,一旦打的胶着起来,没有粮食供应,西军会损失惨重的。
岳飞的作战计划就没拿出来,他脸色发青,他认为他的作战计划有百分之八十的可能成功,但是这是建立在粮食足够的基础之上,没有这个基础,连正道御兵都做不到。
吴用和宗泽面色发苦,打仗,需要钱财,需要粮食,需要百姓支援,但是和金国的战争消耗掉了大宋几乎全部的力量,如今的大宋是一个大病初愈的病人,经不起大的折腾,虽然西军有足够的战斗力,岳飞也有足够的把握,但是,打仗,不是单单靠军队和统帅就可以做到的,没有粮食和钱财,军队就无法离开驻地。
赵桓面色凝重的看着赵鼎的奏折,郁闷的揉了揉太阳穴,他知道,赵鼎不是反对战争,而是在担忧,如果赵桓执意要打,赵鼎也一定会遵守他的命令,但是,之后该如何持续,一旦战争进入胶着状态,那可如何是好?赵鼎写着呢,打是可以打,目前他可以保证十万军队两个月的粮饷,之后,就没了。
堂堂大宋啊,亿万子民啊,十万军队的征战需求,居然只能保证两个月,赵桓真的是深刻的感受到了大宋如今的虚弱,越来越明白鲁达明知必死却依然执意要去的决绝,明白岳翻的苦楚,大宋,实在是经不起大的折腾。
夺回河湟谷地和河西走廊的确是正确的战略目标,但是所需要投入的钱财和精力,是大宋目前无法承受的,就算目前砸锅卖铁投入进去,等到回报开始出现的时候,大宋早就穷死了,所以,灭国之战,无法成行。
但是赵桓心里还有一丝执念,一点点念想,大宋夺回了太祖皇帝念念不忘的燕云,但是,还没有夺回太宗皇帝念念不忘的灵州,当初的西夏,还是大宋的领土,但太宗皇帝手里,西夏闹起了独立,这是赵光义一生的心病之一。
解决了第一个,当然也不能厚此薄彼,不去解决第二个,说到底,赵桓是赵光义的子孙,而不是赵匡胤的。
所以,赵桓把目光投向了一直没说话的岳翻,一直给他带来希望和成果的岳翻,一直以来都是他的百宝箱、智囊的岳翻。
“岳卿,此事,你有何看法?”赵桓放下手里的奏折,向岳翻发出了求援信息,朝臣们也似乎都习惯了赵桓有困难找岳翻的举动,“岳卿”是岳翻的专称,岳飞被喊做“岳将军”,此时,“岳卿”也是左右为难,想不出什么好主意,可是皇帝发问了,岳翻也不能不回答。
盯着满朝廷希望的目光,岳翻也觉得压力山大,刚刚从鲁达之死解脱出来的岳翻,心神俱疲,没那么多精力去考虑的那么完全,之前的确写了奏折,但是和岳飞一样,没关注粮食的问题,此时,才注意到自己的疏忽。
三百五十四西夏生命的倒数计时(二)
走出队列,岳翻向赵桓行礼:“陛下,此事,臣也非常为难,不打肯定不行,打的话,臣粗略的统计一下,估计只能保证十万军队两个月的粮饷所用,两个月,估计都不足够军队集结在战场上,更别提进军了。”
岳翻此话一出,赵桓便叹了一口气,足智多谋多智近妖的岳翻都无能为力了,看来如此大好的时机,就要白白错过了,朝臣们也是大为失望,连岳翻都解决不了的问题,他们也就真的没有办法了,一时间,朝堂里的氛围极为沉闷,尤其是军方大将,更是死气沉沉。
其实,要是真的不得不打,岳翻也不是没有办法,比如强征粮食,比如以战养战,但是这些办法有伤天和,能不用,就尽量不要用,要是用了,前者伤了大宋百姓之心,后患无穷,后者把党项人得罪到死,就算攻灭了他们的政府,游击队也少不了。
对于党项人牛皮糖的特性,女真人和后来的蒙古人都深刻的理解过,所以西夏政府可以存在那么久,和他们本身的贫困以及牛皮糖的特性不无关系,正是所谓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除了打算一统天下的蒙古人会花费时间去灭掉西夏,其余的国家还真没有那个想法。
后来蒙古人为了图方便把党项人杀得精光,也足以体现出党项人是多么的烦人,以至于蒙古人这样善于统治被征服民族的民族都决定要灭了党项族,一劳永逸。
岳翻不是没考虑过彻底灭掉西夏,大宋也不是没考虑过彻底灭掉西夏,神宗皇帝时代的五路伐夏就是如此想法,当时也得到了辽国的默许,西夏的灭亡似乎已经在情理之中了,但是情况突变,宋军惨败,西夏得以存活下去了。
之前西军的辉煌时代一度把西夏打到了亡国边缘,可也没有成功。仿佛冥冥之中有一股力量在帮助西夏存活,一直到那所谓的上帝之鞭的时代,连上帝都被打了,西夏自然也就没有存在下去的必要了。
现在。是大宋刚刚浴火重生,重新走上兴盛道路的开端,西夏不可能没有察觉,或者说,正是因为西夏人察觉了大宋目前表面强盛内里极端空虚的状态。才敢如此明目张胆的进攻。
这就是西夏最讨厌的地方,或者说是西夏政府里的汉奸最讨厌的地方,西夏政府有不少陕西和蜀中的落第汉人士子任职,他们才是大宋真正的对手,土生土长,熟悉地理环境,心思缜密,还往往有些人真的具有相当的军事和政治才华,让宋政府不厌其烦。
这几年随着宋金战争和大宋的浴火重生,封锁边境的西军已经很久没有听说有士子叛逃入西夏了。赵桓的新政府刚在北京立足就召开了科举考试,号召全天下士子都来考试,刚刚裁撤了一大批老旧官僚的新政府十分需要热血的年轻人的加入,这也是一个机遇,说白了,如果不是在大宋没有前途,没有士子愿意叛逃入西夏。
激烈的竞争伴随着超高的淘汰率,不是每个士子都能做官的,高识字率对政府来说是好事,但是对民间读书人来说。那只能代表着竞争的激烈,一些运气不好以及才华不够的士子,无法做官,但是除了读书。什么也不会,不会营生,难以过日子,政府也不管不顾,强烈的愤怒之下,投奔敌国也就是难免的事情了。
这批汉奸有相当的素质。长期和官府打交道也让他们洞察了宋政府的本质,仁宗英宗神宗哲宗时代的宋夏战争中宋屡屡吃亏,就和这批人脱不开关系,而目前并没有士子进入西夏做官,也就是说,洞悉了大宋目前本质情况的,是一些很早以前就叛逃入西夏的士子。
这一次,可能只是试探,或者说是一场赌博,他们赌的就是大宋无力出动大军来对付他们,只能小打小闹,那样的话,他们就可以放心的纵兵抢掠,回到之前美好的日常生活中,因为之前被西军打得太惨,损失太过惨重,西夏根本无法靠自己的力量恢复实力,没有外部血液的接入,他们活不了多久。
这也是铤而走险,无奈中的求生手段了。
和西军打仗的时候大宋也把每年会给他们的岁币停掉,宋金战争期间和之后,赵桓完全废除了和西夏的一切条约,下令西军封锁边境,不给西夏任何东西,被宋军打得那么惨,还得不到任何东西,自身造血能力不足的西夏早就贫血了。
此时此刻,他们当真是铤而走险,但是偏偏,哪怕是放在几个月之前,总动员时期的西军也能凑出一批军队征讨西夏,但是如今确实不行了,军队出动没有钱粮,根本打不了仗。
看着岳飞他们一脸不甘心的模样,岳翻却突然的想到了之前来到北京投诚的辽东部族联盟,照理来说,干掉女真之后的辽东,他们没有天敌的存在,女真的霸权不复存在,大宋却不会直接派兵占领那些地方,占领也是几年以后的事情,当下,他们全盘占据了女真的全部遗产。
说遗产或许是有些早了,但是抢到了女真大部分的财富是一定的,大宋的一千战士全部战死,没有任何战利品被送回来,毫无疑问,都被这些部族的人拿走了,仅仅是一个完颜宗辅,哪里足够补偿?完颜宗辅的判决已经下达了,凌迟,古老而残酷的刑罚。
大宋本来不存在这个刑罚,早些时候五代十国的残酷刑罚都被赵匡胤废除了,彰显大宋的新气象,而赵桓决定对罪大恶极之人施以凌迟,也是下了很大决心的,目前的决定是,凌迟只对对国家造成巨大伤害的战犯使用,不适用于大宋律法。
所以,若要大宋为他们提供庇护,就要拿出最直接的诚意,一个完颜宗辅是不够的。
想到这里,岳翻立刻开口:“陛下,若是一场国战,臣无论是有多大的本事也无法提供西军足够的粮草,这不现实,大宋根本承担不起,强行出战,必然伤筋动骨,智谋之士不为也,但是若是一场中等规模的反击之战,打上三五个月,狠狠的教训一下党项贼人,或许臣还是有办法的。”
群臣精神为之一震,赵桓面色一喜,连忙开口道:“岳卿有何良策,快快说来!”
岳翻开口道:“党项贼此番的举措,无外乎是之前被西军打得太惨,自己已经无法恢复本身的实力,国内还有一些从大宋叛逃出去的无耻奸佞作祟,知道了大宋目前虚弱的真实情况,所以打算占占小便宜,他们也是在赌博,就是再赌大宋无力讨伐他们,就算是有力量,也要放在对付女真人之上,绝对分不出精力来对他们。
所以,他们在赌,而一旦被他们赌对了,咱们就永无宁日了,他们会认为看穿了大宋的虚弱,会变本加厉,咱们到最后还是不得不战,这就是一场必须要打的战斗,务必要把西夏打的连他娘都不认识!才能争取足够的时间。
目前唯一的问题就是大军出动所需钱粮,考虑到此战的规模,不需要出动绝对的戍边精锐,只需要从关中本地调兵就可以,规模也不用太大,若是有良将统帅,两三万兵马也就足够,这样一来,大军集结所需要的粮食就可以省下,剩下的部分,也不需要大宋自己出,咱们刚刚拥有了一批“智虑忠纯”的臣子,怎么能置之不管呢?”
岳翻的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而群臣听完了岳翻的话,也瞬间明白了一些什么,赵桓立刻把目光放在了赵鼎的脸上,赵鼎也随之明悟,随后露出了苦笑:“鹏展,人家刚刚投诚,咱们就把心思打到人家身上,是不是不太好呢?”
岳翻正色道:“相公此言差矣,这些部族最是明白物竞天择之说,也更明白有得必有失一说,他们接受大宋的庇护,享受大宋子民之福,就必须要付出些什么,武威王以性命为他们扫除了女真之威胁,他们难道连一些牛羊马也不愿付出?那么多战利品本该属于大宋,属于武威王,但是咱们一点点都没看见,区区一个完颜宗辅,可入不得我眼!”
这话说的对!鲁达在天之灵,看着他们呢!
赵桓为岳翻的话点赞,立刻就定下了基调:“岳卿所言有理,赵卿,这件事情,你就去和那些部族首领商议一下,若要投诚入大宋,得到大宋的官位,成为大宋子民,赋税是必不可少的,更别说武威王立下如此大功,自然战利品无数,大宋悉数赏赐给他们,他们就不该表示一二?”
不错,赵桓已经深得帝王厚黑术之精华所在!
老实本分的赵鼎看了看精明过人的岳翻和突飞猛进的赵桓,不由得苦笑着摇了摇头,正打算争取一下的赵鼎,一转头又看见了军方大将们通红的眼睛,枢密院属官们不善的神色,浑身一哆嗦,也没敢说半个不字,只好应诺:“臣必不负使命,两三万人之战,臣,必让辽东部族出力不可!”
恩,这才是真正的宰相,岳翻点赞!
沐浴在大宋文明之光辉下,又如何能不付出一些代价?这些家伙吞掉了女真几乎全部的财富,定然是脑满肠肥的状态,不出些血,怎能抚慰大宋君臣饥渴的肠胃?所以,敲诈一些牛羊马,敲诈一些钱财作为此次作战的军用物资,自己再提供一些粮食,两三万人的战争,其实也就那样。
岳飞立刻把自己的奏折呈上:“陛下,此战是西军之责任,臣既为西军总帅,责无旁贷,臣已拟好作战计划,原本是为十万人准备,虽然现在只有两三万人,后续灭国之战也就没有必要了,但是前面反击之战,还请陛下阅览,臣请往长安,坐镇指挥,必叫党项贼军片甲不得还!”
三百五十五西夏生命的倒数计时(三)
岳翻的策略自然是没有问题的,赵鼎只是因为自己的节操值太高所以难以启齿而已,其实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大国和小国之间的来往,完全不需要有什么心理负担的,只要竭尽全力的为自己谋利益就可以了,至于其他的,管他死活?
赵鼎这样节操值满满的宰相在大宋朝还真是不太多,赵鼎对自己人很温和,对外人似乎也不强硬,所以和那些部落的首领们相处的比较愉快,让他去做这种事情还真是有些勉强了,但是朝廷里没有更有资格和能力的人出面去做这种事情了。
岳翻自己被岳飞拉到了枢密院,也不管身为东府二把手的岳翻是否应该避嫌,照理来说迁都以后,东府和西府都不相互参合了,但是东府二把手岳翻偏偏又是闻名天下的名将之花,为政从军都是一把好手,于是大家也就不避嫌了,直接把岳翻拉到了枢密院里面。
枢密院的一把手吴用还曾经是岳翻的属下,虽然如今时过境迁,但是吴用仍然认同岳翻的能力和远见卓识,岳翻告假回家的时候皇帝所送来询问的事情,就有一部分是枢密院难以抉择的问题,宗泽也和吴用相交深厚,非常赞赏岳翻的才华和品行,加上岳翻和宗泽一样,也是从文臣转职为武臣的,只不过现在他的才华太高,不用来治国太浪费了。
即使如此,枢密院上下也一直认定岳翻的军事水准非常高超。加上岳翻本人傲人的战绩,人们都很信服岳翻做出的决策。皇帝也就不多说什么,其余东府的职官没这个本事就乖乖的该做什么做什么,仿唐贞观例,文是文,武是武,两不相干。
再者说了。朝廷里那么多需要文官处理的事情。重建,改建,契丹遗民等问题,足以让所剩不多的文官们焦头烂额,他们可没有闲心思去参合军务,赵桓把政务交给赵鼎去全权处理,就带着岳翻一起到枢密院商议军机,很有当年赵光义的架势。
“总而言之,这不是一场灭国之战。大宋没有灭国之战的物资准备,即使有这样的军力,也没有物力,军力要建立在物力之上。没有物力支撑,军力再强也发挥不出来,所以,诸将必须要谨记一点,此乃反击战,不是灭国战,务必严格按照既定目标执行!
执行任务时。我不管你们用什么方法,但是任务一旦成功结束,你们就要立刻停止进军,转为就地设防,绝不可冒进一步,否则,即使有功,定斩不慑!”岳翻手里拿着一根长棍,很严肃的对众将发布最重要的指令,威严的气势让赵桓非常满意,不由得点点头,继续听着枢密院的计划。
吴用站出来,站在岳翻的左边,拿着长棍指向了西北:“党项贼人目前还是试探之战,被张宪将军反击一次之后,已经没有继续进军,而是就地驻扎,呈观望之态,我猜想,他们也在犹豫不决,是要继续进军,还是停止前进,但是按照分析,继续进军的可能性极大。
枢密院已经下发指令给张宪将军,令其就地设防,只许守,不许攻,其他无关紧要之地可以丢弃,造成我军军力不济之假象,引来党项贼更大规模的进攻,尽可能的将其国内的机动兵马抽调一空,而张宪将军目前的任务就是保住几处战略要地不失,不让党项贼长驱直入,在岳飞将军抵达长安之前,不可擅自妄动。
岳飞将军集合主力准备好作战之后,党项贼是否增兵进攻也就是定局了,那时,无论党项贼是否增兵,我军的主要目标,都是把这支来犯之敌,一口吃掉!诸位,宣和年末的大战之中,西军曾长驱直入党项贼国境数百里,几近抵达兴庆府,在这些地方也设立大量城堡,作为防御之用,而现在,这些城堡就是咱们全歼这些党项贼的制胜法宝……”
吴用侃侃而谈,军事能力一览无遗,诸将仔细地听着,赵桓和岳翻也在仔细地听着,听到有些争议的地方,岳飞和宗泽会站出来进行质疑,吴用会着重指出自己这样做的目的所在,宗泽的军事水准不算太高,往往不能发现问题所在,岳飞却是天生名将,一眼看出吴用战略部署的缺失所在。
吴用估计西夏政府军最多不过十万之数,抽调出来作战的兵力最多不会超过七万,这是极限之数,岳飞却认为这是小瞧了党项人的战争发动能力,党项贼人虽然建立国家,设立和大宋差不多的政治制度,但是他们的本质还是蛮夷,没有脱离部落制度,各个豪族大姓本身具有的私兵数量是超乎想象的。
正规军损失惨重,但是豪门大族的私有力量并没有太多的损失,党项皇帝只要肯付出代价,一狠心,几万军队拿得出来!
西军攻伐党项贼之时,屡屡击破之,但是实际杀死的党项军队数量,并不算太多,若西军要对党项人发动灭国之战,二十万军队,党项人绝对拿得出来,不是灭国之战这样的程度,十万军队,对党项人来说,虽然伤筋动骨,却也不是拿不出来,咱们不能太小看党项人。
女真人西征的时候为何不顺手灭掉党项人?那个时候党项人已经被咱们打得很惨了,就是因为党项人不仅穷且刁蛮,而且还有相当的军力在手,女真人觉得得不偿失,这才放弃了党项人的作战计划,大宋富的流油,用手摸一把都黏糊糊,党项人一棍子打下去只能打出屎来,你说你是打大宋还是打党项?
吴用设计的作战计划虽然有理,但是力度明显不够,很有可能竹篮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