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第一强兵(鲈州)-第1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不,子义将军也不好,他长得倒是很俊,可性子太凶了些,听说他在北海的时候,一个人追着上前贼兵打,漏了一个叫管亥的,被元直将军凑巧捉了,他就发了好大的脾气,好险就和元直将军打起来。”
“对啊,嫁人还是要嫁王鹏举,少年英雄,又有风流之名在外,哪家女子不爱啊?就怕貂蝉妹妹打翻醋坛子,不许咱们进门呢,嘻嘻。”
“杨柳你个死妮子,”貂蝉大嗔,跺脚道:“再胡说,看我不撕烂你的嘴。”
见貂蝉追过来,杨柳赶忙逃走,二女在人堆中钻来钻去,好像在玩老鹰捉小鸡,众女一边躲闪,一边打趣,嘻嘻哈哈的笑成了一团。
恍惚间,王羽有种时光倒流的感觉,好像回到了当初潜入司徒府,初见貂蝉时的那一幕重现了一般。
司徒府中的歌姬多半都是孤儿,要么就是被卖掉后,早就和家人失去了联系,都是举目无亲,无依无靠的可怜人。洛阳城大乱的时候,她们四散而逃,后来听到貂蝉的消息,就纷纷跑来投奔,得到接纳后,便一起跟来了泰山。
泰山大战那天晚上,在城头高歌的就是她们。
王羽对女孩子的八卦没兴趣,正想避开她们,不曾想有那眼尖的一眼瞥到了他,尖声叫道:“君侯来了。”
笑闹声嘎然而止,除了钗横鬓乱的貂蝉还在茫然四顾之外,众女齐齐蹲身施礼,轻声道:“参见君侯。”
王羽摸了摸鼻子,好不尴尬,好么,这架势,搞得跟后宫似的……
“小寿,你怎么会突然来这里,东莱不是出事了吗?”待众女散去,貂蝉小鸟依人般黏了上来,脸上的红晕未消,红扑扑的像是秋天的苹果一般。
王羽笑答道:“也算不是什么大事,说不定是场误会而已,文举公明天就会启程去东莱。若是可以不动刀兵就解决问题,说不定还会因祸得福呢。”
“这可不像是你的风格。”
“哦?那我的风格是怎样的?”
“你呀。”秋水般的眸光在王羽脸上一转,貂蝉娇声说道:“从来都是把人打得没有还手之力了,才会坐下来跟人谈判,要什么对方就得给什么,霸道得要命。”
在‘霸道’二字上,她加重了语气,似笑非笑的看着王羽,眼神中流露出的,却是化不开的柔情蜜意,此外,还带了点揶揄的味道。
王羽心里好笑,再怎么豁达开朗,也是女孩,吃醋是天性,“你又想拿张宁说事儿是不是?我不是跟你说了吗?那是一时……”
“一时从权,为了救国救民的大业,这话在洛阳的时候你就说过一次了。”貂蝉幽幽的叹了口气,“反正啊,你这风流豪杰的名声,算是天下皆知了,也不知啊。将来到底会有多少个姐妹。”
不等王羽出言解释,她展颜一笑道:“不过那样也挺好,人多了热闹么。”
能说的都被貂蝉说了,王羽讪讪的也不知道该说点啥,干脆把话题扯开:“你们刚才在说什么?”
“女孩家的悄悄话你也要问……”刚消退的红晕又涌了上来。再看向王羽时。貂蝉眼中带了一丝迟疑之色。
见她一副欲言又止的神情,王羽笑问道:“你不会真的想当红娘吧?”
“姐妹们一直在府中这么闲着,也不是个办法啊。”
王羽只是开玩笑,可貂蝉居然点了点头。很认真的回答道:“大家都很感激你不拿她们当……嗯,以前那个样子看,可就这么在府里当大小姐,她们也觉得不自在。嫁人也算是个出路啊,你别看她们刚刚那么说。其实呀,都是口不对心的。杨柳那妮子爱煞了子义将军,梦里面还念着子义将军的名字呢。”
“这样啊。”王羽乐了,“那不正好,你就帮她们做个媒呗。”
他不喜欢王允对待歌姬那种方式,可如果是女孩看上谁了,自己顺水推舟,也算是成人之美了。
“你啊……”貂蝉不无幽怨的看了眼王羽,知道他没听出话里的暗示。自己现在还没有正式名分呢,怎么好去给人做媒?
不过,男人就是这样,指望他们心细如发,也确实太过苛求了。女孩不动声色的转移了话题:“那其他人呢?”
“这也要我管?”其实貂蝉是故意找话题,想着多点相处的时间,但王羽却没察觉出来,女孩的要求让他很挠头。想了想,他干脆一挥手:“这样好了。让她们都去给你帮忙。”
“啊?”这回轮到貂蝉愣神了。
“反正她们都读过书,脑筋也很灵活,与其闲着,不如到刺史府帮忙,嗯,其实书院那边,文姬可能也需要人手,你问问她们自己的意愿,然后跟文姬商量着分派好了。”
王羽越琢磨,越觉得这个主意很妙。貂蝉这些姐妹,在诗词歌赋上下的功夫,比很多正经读书人还多,功夫下到了,造诣自然不会差。如今的青州一切都方兴未艾,多些人手总是好的。
“可是……”
“别可是了,就这么定了,”拍拍女孩的香肩,王羽随口问道:“我现在要去见母亲,你要不要一起去?”
“嗯……啊?”貂蝉像是如梦方醒似的,先是一愣,随后身体剧烈的颤动了一下,随后退出老远,红着脸,拼命摇头:“不,你自己去吧,你自己去好了。”
“这又是怎么了?”眼看天色太晚,王羽也没空深究,摇摇头先行离开了。
貂蝉红着脸站在原地,怔怔的望着王羽的背影,连刚才飞快消失,此刻又如同幽灵般飘过的众姐妹都没注意到。
“恭喜妹妹了。”
“有,有什么好恭喜的?”貂蝉没了适才笑闹时的泼辣劲,身影低低的,闷闷的。
“君侯去寻夫人,还能是为了什么?肯定是好事将近了呗?”
“就是,就算君侯不说,夫人肯定也会提醒他的,夫人她呀,早就急着抱孙子了。”
众女七嘴八舌的说道。
“对了,刚才君侯说的,是不是认真的呀?我们真的可以去幕府做事?”比起向姐妹打趣,女孩们更关心另一件事。
“当然是真的,我现在不就是在帮忙吗?”貂蝉还没从突如其来的幸福中缓过神,下意识回答道:“小寿他啊,就是个很特别的人。”
“那可好了,咱们以后也是掾佐了。”
“那以后可不能叫貂蝉妹妹做妹妹了,应该叫令君了吧?”
……
王羽的到来让王母很意外,以至于她看起来有些手足无措的感觉。
“羽儿……不,是该叫鹏举了,你……”
“母亲,您这是怎么了?还像以前那样叫孩儿就好了。”王羽也被搞得很紧张。
这一世的父母,对他来说都和陌生人差不多,与王匡的接触是从军务开始的,相对容易,怎么与娘相处,他就没什么头绪了,所以他想拉着貂蝉一起来,却莫名其妙的被拒绝了。
想到貂蝉,他有了主意,干脆把对歌姬们的安排当做了话题。
王羽说,王母听,紧张慢慢消退,气氛变得和谐起来。
看着英武逼人的儿子,王母的心绪飘忽,儿子,真的变了。
王匡老来得子,溺爱的未免有些过,等发觉时已经晚了。自打儿子渐渐长大,心性却一如既往,老王匡眼中的失望怎么也掩饰不住。虽然他没说什么,但王母也是非常自责。
她总觉得责任在于自己,甚至认为自己是扫把星,不然为什么儿子离家之后,突然就变了呢?所以,王羽回来后,她一直不敢单独见儿子,见了面也不敢多说话,生怕一不小心就把儿子给变回去了。
然而,俗话说的好:儿行千里母担忧,母子之情又哪是那么容易割舍得下?王羽每次都不仅仅是出行,而是要去打仗,他每次出门,王母都是一阵阵的心惊肉跳。
上一次作战是在家门口,可王羽一样不让人省心,他居然带队从天上飞进了敌营!
听出王羽正设法挑起话题,王母也勉强打起了精神,试探着问道:“羽儿啊,蔡家侄女娘见过了,模样周正,也知书达理;蝉儿呢,人长得好,性格也活泼,都是良配,娘听你话里话外这么一说,你自己应该也是喜欢的……”
“是,母亲。”
“这样的话,不如趁早把喜事办了好不好?”王母轻声道:“你父亲就你这么一个儿子,现在你又做下了这么大事业,早点成亲,也好让上上下下都放心。”
没预料到会引出这样的话题,王羽稍一迟疑,见老娘脸上又露出了紧张神色,这才急忙应道:“就依母亲,这几日孩儿也许要去东莱走一趟,无论成行与否,都麻烦母亲安排了。”
“瞧你这孩子说的,娘心里高兴着呢……”
第二三一章故事重提
王羽要大婚的消息传出去后,赢得了全军上下一致的拥戴。
少年英雄是个让人津津乐道的传奇,勇冠三军,每战必身先士卒的统帅也让人景仰。不过,这只是对于普通士卒来说的,看在眼光长远者眼中,这可算不上什么好事。
刀枪不长眼,再勇武的人,也无法保证每次都能从激战中全身而退,青州目前的格局不算大,却潜力无穷。而这一切都是靠着王羽的个人魅力,一旦他出了什么意外,恐怕转眼间就是分崩离析的局面。
大婚也许改变不了主公的性格,但这无疑是成人的标志,多少也会让他收敛一些,要是一切顺利,等到一年后,如果能再多个继承人出来,那就再完美不过了。
所以,消息一经传出,全城都沸腾起来,新年的喜庆气氛本就浓郁,这下更是一发不可收拾。
贾诩、田丰联袂来见,道了声恭喜,贾诩对王羽的也是决定赞不绝口:“这个时机刚刚好,正好可以借着广邀宾朋的机会,将徐州之事做个定论。”
“哦?”王羽揉了揉笑的有些发木的脸,愣愣的看着贾诩,有些纳闷,自己娶妻的事,跟徐州怎么又扯上关系了。
“正如文和所说,”看王羽的神情,田丰就知道他没反应过来,笑呵呵的附和道:“主公身为一方诸侯,婚丧嫁娶,乃是大事,在情在理,陶恭祖都须得走这一趟,徐州的几大豪门再怎么没眼色,阻挡的话也是不好说出口的。”
“原来如此。”王羽点点头,自己这也是化家为国了,所以娶个媳妇都能搞出这么多说法来。
贾诩犹豫了片刻,突然开口道:“主公,虽说好事成双的口彩比较好,不过,那位小天师……”
“她?还是不要了吧?”王羽大摇其头。
这件事贾诩不止提醒过一两次。从大局考虑,为了更好的把慈善堂控制在手中,把张宁变成王家的女人是最简单的办法。
多娶个女人倒没什么,反正王羽自己又不吃亏,何况对方还是个漂亮女人。可问题是。一看到张宁那副圣女的架势。有什么兴致也被打消了。
大婚对王羽只是走个过场,他现在的心思都在东莱和幽州,无暇旁顾,不过。对蔡琰和貂蝉来说,却是了不得的大事,王羽可不想找个煞风景的回来误人误己。
“这件事以后再说,反正各地都设了亭长,有他们盯着。也不怕慈善堂搞出什么猫腻来。”
“这倒也是。”贾诩点点头,对王羽的说法表示认可。
各地的亭长多半都是重新委任的。历次战役中,泰山军积累下来了不少伤兵,有些伤愈后,也不适合再上战场了,王羽不愿意抛弃他们,正好借着入主青州的机会,将他们委任成了基层的官吏。
亭长是乡官,秦、汉时在乡村每十里设一亭。亭有亭长。掌治安警卫,兼管停留旅客,治理民事,多以服兵役已满期之人充任。
这个制度保证了朝廷的政令可以下到基层,社会底层的声音也可以向上反馈。不过。早在几十年前,这项制度就已经名存实亡,世家豪强彻底取代了亭长的作用,奠定了之后两千年的地位。
在和田丰、贾诩讨论政务的过程中。王羽发现,除非他把后世那些社会哲学的理论拿出来。否则,他提出的新政措施,在前朝都能找到先例。
省去了解释的麻烦之余,他心中也不由暗自赞叹,继承了春秋百家理念的秦汉,确实是华夏历史上不可逾越的两座高峰,无论文治还是武功,都远在其后两千年的岁月里的诸多王朝之上。
以目前这件事来说,有了这些退役士兵在基层,黄巾之乱这种事,就完全不用担心了。
这些亭长的忠诚度足够高,又在战场上出生入死过,眼睛雪亮,身体虽然不适合激烈的战斗,但对付两三个蟊贼无赖却也没啥问题。张宁若真有异动,也许能瞒过个别的几个亭长,但不可能瞒过全部,根本不可能如当年的张角那样四下串联起事。
除了监控之外,好处还很多,随着新政的展开会慢慢凸显出来。
王羽的信心越来越足,不需要搞什么超前的制度,只要把前朝应用过的好东西捡起来,再加上点改良,以及对朝堂势力的制衡,他就能重新打造一个强盛一时的帝国出来。
正遐想万千时,一个高大雄壮的身影突然出现在门口,此人四下张望了两眼,然后快步向王羽走了过来。
“子义,你怎么舍得回来了?”见是太史慈,贾诩换上了一脸揶揄的表情。
“打又不能打,退也不能退,就那么僵着,着实让人不耐烦。”太史慈摆摆手,大咧咧道:“正好文举公从东牟回来的路上吹了风,身体不适,不好继续赶路,末将就领了这信使的差事回来了,刚好赶上喜事,还真是凑巧呢。”
“你是知道文则不在,所以才溜回来的吧,还说什么凑巧。”贾诩嘴巴不饶人,毫不客气的揭对方的短。
“前线确实没什么军情,再说,文则兄也没有恶意,就是唠叨几句呗……”一听于禁的名字,太史慈紧张起来,嘴上虽然还很硬气,但声音却是越来越低,眼神也开始飘忽,那神情让人看得直发窘。
王羽抬手拦住贾诩,笑道:“好了,子义你回来也好,你去过辽东,对那边的情形应该更清楚些,辽东军容如何?果如传言中所说么?”
“传言怎么说的,某不知道,不过,辽东的军容比我去那里之前想象的可强多了……”转换话题正合太史慈心意,他感激的看了一眼王羽,开始讲述起这两年在辽东的经历来。
“早先的辽东太守是公孙昭,此人在辽东算是一方豪强,但却是个无能之辈。他在位时,辽东人不但被高句丽、夫余、乌丸这些大部落欺负,连南边的三韩部落,也时不时的会越过边境抢掠一番,这人没别的本事,就是窝里横。一到外面就软了。”
一说起公孙昭,太史慈就气不打一出来,显然对当初辽东的状况很不满意。
这两天王羽也做了些功课,对这个时代的辽东不再一无所知。汉代的辽东疆域,差不多覆盖了后世的辽宁大部。以及朝鲜北部。
高句丽盘踞在后世的吉林一带。再北是夫余,向西则是东部鲜卑和乌丸的地盘。至于朝鲜,差不多以汉江为界,将汉四郡与朝鲜南部的三个小部落分开。这三个小部落分别是马韩、弁韩、辰韩,合称三韩。
汉朝强大的时候,这些乱七八糟的原始部落都规规矩矩的,到了东汉末年,汉廷已经顾不上辽东了。这些部落也抖起来了。
“后来公孙太守上任……”太史慈突然一拍脑袋,“对了,说起来,公孙太守与主公您还有些渊源呢。”
“他和伯珪兄是亲戚?”
“当然不是,辽东那边姓公孙的多着呢,哪能都是亲戚啊。”太史慈稍作纠正,然后神秘兮兮的说道:“公孙太守的官职,正是败在主公手下的名将徐荣保举的,他们的交情看起来不错。说不定公孙太守这次是要为徐将军报仇呢。”
“还有这种事?”王羽惊叹,这世界可真小,随便几个人扯一扯就能扯上关系。
“可不,说起来,公孙太守用兵也很犀利呢。”
太史慈的讲述不是很系统。完全是想到哪儿说到哪儿,好在他爆出来的料足够劲爆,倒也没人跟他计较,连贾诩、田丰都听得津津有味。一边的黄忠、方悦也都被吸引过来了。
“他上位后,先杀了公孙昭和其他百余家豪强立威。消息传开后,高句丽人以为辽东内乱,有机可乘,于是兴兵犯境。结果,公孙太守早有预料,在玄菟边境设下了埋伏,待高句丽人入境之后,伏兵四起,打了他们个措手不及!”
说到打仗,太史慈眉飞色舞起来:“高句丽主力部队当场战死了五千多,余者皆溃,取得了大胜,公孙太守却不肯罢休,带着三千轻骑,长驱直入,一直追到了纥升骨城,破城之后,将那里搜刮一空,然后一把火烧了个精光。”
纥升骨城是高句丽的王帐所在,算是都城了,公孙度防守反击,毁人国都,也算是扬威于域外了,王羽听的也是心潮澎湃。
“高句丽人被打怕了,待辽东退兵之后,都不敢回老家,而是向东移了两百里,又建了个城,叫丸都的……高句丽被收拾得服服帖帖了,公孙太守却不肯罢休。年初的时候,乌丸人趁着白马将军去洛阳勤王,蠢蠢欲动,大军离了白狼山,想去幽州搅事,结果……”
太史慈一脸的幸灾乐祸,“被公孙太守来了个黄雀在后,直接抄了他的老窝,也是一个鸡犬不留,烧成白地,听说丘力居那老货一听到消息就口吐白沫的昏过去了,然后就一病不起,哈哈。”
他说的开心,王羽却开始皱眉了。
这个公孙度比想象中还要猛,手下一共只有几千骑兵,却把两个凶残成性的邻居收拾得这么惨,魄力和兵法都是上上之选啊,也就是此人在辽东,若是在中原,没准儿他就是第二个公孙瓒!
“水军呢?辽东的水军规模如何?打过什么仗?”对方骑兵用的再好,王羽也不担心,先不说胜负的问题,单说两边的距离,就已经是天堑了,关键还是海军。
“这倒是不清楚,不过辽东的大船很多,早在很多年前,就有人乘船与东莱这边往来了……目前,辽东的船队除了东莱之外,还会去渤海和乐陵国采买粮食,另外就是去三韩。”
“去三韩?”
“是,带方、乐浪那边山地太多,不利大队人马行动,抢了东西也不好往回搬,走海路就更方便些,反正那三个部落也没多大能耐,派去一两千人,就能把他们打得哭爹喊娘了。走一趟,也能弄不少粮食,所以,这两年辽东船队走三韩走的很勤。”
王羽不关心公孙度抢劫三韩部落的道德问题,他只关心辽东的水军规模:“一两千人?辽东的船队一次能承载这么多人?”
“总共有百多艘船只吧……”
太史慈显然事先也做了些准备,他扳着手指数道:“东沓那边的港口,有六七十艘,平郭那边,也有四五十艘,其中,能载五十人以上的大船约占半数,若是都集中起来,一次运送三千人应该不成问题。”
王羽看过舆图,知道东沓是辽东南部的一个小县城,位置在后世的旅顺一带;平郭则是辽东的第二重镇,是人口最多的一个地方,位置在后世的盖县、营口一带。从东沓的位置出海,南下可至东莱,东行就是朝鲜半岛;平郭主要对应的则是河北一带。
从这两个港口的存在,王羽就能推测得出,汉代的海运和辽东,远不像自己曾经认为的那样落后。
放在从前,他会为此感到自豪,可现在么,他就只能头疼了。
不知怎地,在太史慈无意间提起徐荣后,后者临别时说的话,便清晰的浮现出来,有点小麻烦?这个麻烦不会是因为……
见王羽半天没出声,贾诩知道他在思考,于是代他问道:“孔北海前去交涉,结果如何?”
“哦,文举公让某带了两封信回来,一封是他出使的过程,另一份是柳毅的密信,说是必须让主公亲自过目。”太史慈连忙解开丝绦,从怀中取出两卷竹简来。
王羽扫了一眼,先接过那份所谓的密信。他心中那没什么来由的预感越来越强,在这份密信中,应该可以得到答案。
以他的水准,看这种竖排的骈文是有点难度的,好在他不需要整体浏览,只要辨识某些关键字就可以了。
一眼扫过,关键字果然映入眼帘。
“果然……”
“主公?”见了王羽的举动,贾诩已经若有所觉,但田丰不知前事,却觉得有些纳闷。
他对公孙度也没多少了解,可从太史慈的描述中,他看到的分明是个有魄力,有见识的诸侯,怎么可能为了所谓报仇,兴兵犯境呢?
何况,公孙度派军队来东莱设立营州,是春夏时的事,那会儿王羽跟徐荣还没开打呢,消息传到辽东,更不知要到什么时候,他能未卜先知不成?
“几位都看看罢……”王羽将竹简递给田丰,叹了口气,顽固老头说话真是不尽不实,这哪是什么小麻烦,分明是大事故吧?还因祸得福呢,我怎么就没看出来,现在怎么才能因祸得福?
第二三二章顺水推舟
想化敌为友的办法不是没有,公孙度在辽东很霸道,却不是目空一切的人,他知道辽东不可能跨海与王羽对抗,所以,并没有占着营州不走的打算。
实际上,就在孔融出使之前,营州的柳毅已经开始安排撤军的事宜了,开春之后,海上的风向一变,他就可以启程返航。
不过,清醒的人,比那种莽夫要难对付得多。
公孙度若是非要霸占营州不走,那还真就没啥可怕的。青州这边只要在陆地上发动进攻,一直保持攻势,却不彻底攻下来,让对方不断增援,消耗对方的实力就可以了。
就辽东那点家底,消耗几千人,就已经算得上是伤筋动骨的重创了,公孙度再顽强,也坚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