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第一强兵(鲈州)-第3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次就是西部军事同盟,主导这个同盟的,正是侍从们所属的曹操势力。

比起青州的强势,西部同盟的问题要多得多。

首先就是董卓这个最大的障碍,这是个极大的难题,董卓的实力本来就比曹操更强,偏偏对曹操来说,光是搬开对方还不够,只有在解决对手的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吸取到足够的好处来壮大自身,才能拥有和青州对抗的资本。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曹操做了很多努力,拉了很多盟友,这会造就进一步的麻烦敌人消失后,若不能妥善处理与盟友的关系,很容易就反目成仇了。

青州同盟之前就出现过这样的问题,幽州大战之所以打的这么艰苦,同样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这是个无法回避,又万分棘手的麻烦,解决麻烦需要的时间和资源都是很可观的。

于是,第三个重大问题浮出水面,那就是时间!若不能在王羽从幽州抽身之前,完成西部联盟的整合,曹操的努力就只能是徒劳而已。在这样的前提下,军师郭嘉对北疆大战的极度关注,就可以理解了。

最后的一方,也是未知性最高的一方,江东势力。

在三方势力之中,江东是最弱的,要不是孙策本身的霸气外露,军师周瑜的运筹如神,加上他的对手刘表显露出暮气,天下人根本就不会将其与王、曹两大势力并论,而是会将其当做刘焉、刘表那种影响不到天下大局的地方势力。

和曹操一样,孙策能否加入逐鹿中原的角逐,时间同样重要,只有在王羽抽身之前拿到最够的筹码,孙策才能拥有这个资格。

而相对曹操来说,孙策的对手无疑要难对付得多:拥有地方豪强全力支持,全力抵抗的刘表;以及势力在淮南根深蒂固,背后又有青州支持的袁术,哪边都不容易对付。

因为三大势力呈现出的一强两弱的现状,曹操和孙策也开始有了联合的倾向。

孙策在江夏激战之余,犹自不忘陈兵大江之畔,皆以牵制蠢蠢欲动的袁术,为曹操的东线减缓压力。曹操在和董卓全线激战,兵力捉襟见肘的情况下,在亲自率兵解了宛城之围后,却还记挂着分兵攻打新野的张绣,以牵制刘表的兵力。

由此可见,北疆那场大战有多么重要,多么值得人关注,郭嘉拖着病体夙夜不眠,伫立中宵,只为早一刻收到北疆大战的情报,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天下,最终会怎样呢?”良久,有人发出了一声长叹,引得众人一片唏嘘,却没人能做出解答。

同时,书房内,曹操用一声叹息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争鼎天下,鹏举已占了先机,吾怕是难有作为了。”

曹操疲惫不堪的脸上,再添几分颓然神色,和日前接到居庸之战的战报,欣喜若狂的模样全然判若两人。

那时他的确很高兴,以他的眼光,当然能看得出,公孙瓒冒进会引发的一系列后果。如果和王羽易地而处,他很可能会做出全面收缩战线,放弃幽州,以易京为中心,扼守冀州北部战线的决策。

这是最稳妥的办法,因为青州军之前的布置,都是针对中路有幽州军配合的情况而设。现在公孙瓒惨败后,已经不再是助力,而是拖累,放在任何一个成熟的诸侯看来,都应该果断将其放弃,而非勉强去救。

别说救援行动风险很大,就算没有,救出一个桀骜不驯的盟友有什么好处呢?继续与其纠缠,耽误争夺中原的时间?

如果放弃幽州,北疆只需一名上将留守就可以了,于禁和徐晃都是不错的选择。少了一军,但在争夺中原,攻打洛阳的战事中,却可以借助吕布军之力,一增一减并不吃亏。

以骠骑军在北疆大战之初展示出的强悍战力,曹操没有半点把握守住洛阳,虽然他也和幕僚们商议出了一些应变之策,但那都是以失去洛阳以及兖州、豫州的领土为代价的。

若局势演变成那样,就算勉强从青州军的侵攻下撑下来,他还能再有什么作为呢?

所以,他一度很庆幸,直到王羽亲自领兵北上,引起了幽州的风云突变。

败麴义,驱齐周,两场大战打出了烈火铁骑的赫赫威名;也不知道是不是王羽的战绩刺激了他的部将们。

先是太史慈大发神威,五百壮士涉冰夜袭,在鲍丘水畔以寡击众,击溃了幽燕之地鼎鼎大名的乌丸校尉阎柔;其后纪灵在飞狐道,用两千步卒挡住了骞曼率领的两万胡骑的猛攻;紧接着,代郡又传出了赵云出塞,横扫弹汗山的消息。

郭嘉等到的,正是这一连串的捷报,或者说是噩耗,曹操看过后,顿时受到了极为沉重的打击,说话时,语气中已经有绝望这种情绪在浮动。

第七二三章郭嘉策谋

深深的看着面前这个自己称之为主,决意奉献全部忠诚的男人,郭嘉心中思潮起伏。

从各个方面来说,自己选择的这位主公,都是极为优秀的领袖。

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人面前,对方展露出来的一面都是全然不同的。

在所有人面前,他展示出来的是强烈的自信和威严;如果面前只有文臣、幕僚,从他身上看到的,更多的将是纳谏的虚怀若谷,以及高瞻远瞩的先见之明;换成武将的话,那股子浓浓的魄力与霸气,加上宽和的气度,能得到耿直的武将们毫无保留的忠诚。

而对自己……

郭嘉相信,眼下,主公表露出的这副有些软弱的神态,除了自己之外,天下间不会有第二个人有机会看得到,至少在天下未定之前是这样没错。

身为君主,不被人揣摩透彻,只让特定的人看到特定的一面,是很基本的素质,所谓的天威难测,就是如此。

袁绍发迹之前,在这方面也表现得很不错,所以才有那么好的名声。不过,自家主公在隐藏自己真实性情的同时,还能用表现出来的假象笼络臣下,就属于超越完美的范畴了。

做为当世最杰出的智者,郭嘉对自己的优、缺点都有着很全面的认知,对曹操的心思也是洞若观火,但不得不承认,即便明知对方现在的神态有可能是刻意做出来的,他心底还是有一股‘士为知己者死’的激烈情绪沛然而生。

就算是笼络,也是独一无二的笼络方式,曹操的做法满足了郭嘉的骄傲,这招示之以弱同样激起了他不服输的念头。可谓一举两得。

有念及此,郭嘉心里的疑惑也是更浓了。

天下群雄虽众,但相较于自家主公的完美,都有这样那样的不足:袁绍、袁术权谋有余,失之于骄纵;孙策霸气有余。却有刚则易折之忧;刘备性情坚忍,擅长寻找机会,但那股子不择手段的劲头,却让有洁癖者如郭嘉不得不敬而远之。

至于刘表、刘焉之流,从头到脚都透着一股宗室公卿的腐朽气息;吕布、公孙瓒不过是单纯的武人;陶谦、张燕则胸无大志……

唯一令他感到疑惑的,只有王羽!

曹操在年轻时代就被许子将评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起兵后,众多名士纷纷来投,其后也是一见倾心,忠贞不二,可见其作为君主的魅力和能力。

而王羽……

在他身上能看到吕布、公孙瓒的勇武、豪爽;能看到孙策那种与生俱来的霸气与魄力;在权谋方面。他虽然不擅长运用,但袁绍等诸多老谋深算的阴谋家设下的计谋却每每被他窥破,可见他在这方面也不是一无所知。

再加上类似陶谦、张燕那不合时宜的仁慈,对个人权力的漫不经意,以及和刘备有些相似的,那股子草根身上特有的坚忍不拔……

郭嘉也不知该如何置评。

或许借用青州人自己的评价会比较贴切望之不似人主!

这是诸葛亮屡次无语之后的经典吐槽,郭嘉通过各种渠道得知后。也是深以为然,对那位比自己更年轻的智者深感钦佩。

按照常理,人的性格和气质应该和经历有关,王羽身上君主的气质不足,可以归结为他从前受的教育和经历,但这样一来,他那完整而独特施政理念就无从解释了。

郭嘉将王羽的资料翻阅过无数遍,可任凭他想破头,也想不出,这么复杂的个性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同样的。任凭他搜索过记忆中每一个角落,参考借鉴历史上每一个有记录的典故,他也无法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为何这么一个没有枭雄气质的人,在争鼎天下的过程中。却比任何一个人表现得都更完美。

那位少年冠军侯,就是这么个颠覆人生观的存在。

自家主公在看人、识人方面已经很了不起了,更有荀彧这样的人才记录本帮忙,但在搜寻人才方面,还是落了下风。

主公不止一次当众叹息,青州良将何其多也,固然有借此鞭策群臣的想法,但未尝不是真情流露。

夏侯渊也是曹军中有数的大将,可独当一面却完全不能让人放心,就是一个诈败的战术而已,只要成建制的退下来,就算是成功,结果他生生的让人给打成了溃败,两万大军只剩了三五千残兵。

再看人家青州的……

太史慈把牵制战打成了击溃战,阎柔、齐周虽然逃得性命,但蹋顿却被吓得不轻,一直等到新年过完,他还在土垠裹足不前,两万铁骑,四万大军硬是被太史慈的五百水军给吓住了。

赵云更是了不得,十天扫平冀北,生擒王门,出塞后更是在十几万鲜卑大军的包围下进退自如,然后还抽冷子狠狠捅了对方一刀。

疾风骑兵出塞,并没有详实的情报反馈回来,当地的探子只是提供了一些相关的迹象,连赵云是否真的出塞都不能确定。

但郭嘉何等样人?论起见微知著的本事,遍数当世,能与他并肩的人也是一只手就能数过来,推测出事实的真相又有何难?

就连在袁术手下光有资历,没什么建树的纪灵,也在飞狐要塞男人了一把,硬是将两万胡骑的偷袭给挡住了。

再联想一下王羽收罗人才的方式,郭嘉一时间也有点心虚气喘,骠骑名录?蒙谁呢啊!

有见及此,郭嘉对曹操此刻的心情也是感同身受。不过他不打算说什么主公勿忧的空话,而是如实说道:“青州占了先机,这一点已是毋庸置疑,现在的形势也确实很糟糕,但光发愁是没用的,唯今之计,只有提前实施计划了!”

“提前?”曹操不由自主的重复着那个关键词,眉头越皱越紧:“只能如此了吗?李、郭虽然已经移兵西进,但距离你我事先商议的目标差得还远,若是董卓、马腾不能互相消耗,我军即便夺取关中,也只会卷入新的战局,这未免……”

郭嘉拟定的关中攻略,是极其复杂的一个大型计略,每个阶段和步骤针对的都是不同的目标,分解开来的话,至少有反间、离间、驱虎吞狼、瞒天过海、李代桃僵等等诸多计策。

如果一切顺利,不出现任何意外,在这个计略完成后,曹操将从与孙策、刘表、袁术比肩的一流势力,一跃成为能与青州正面抗衡的超一流势力。

其中的重点就是用马腾消耗董卓,待两者两败俱伤之后,再趁虚而入,在朝中反董势力的配合下,一举夺取长安,收编董卓的残部。如果情况允许,他甚至会进一步攻略马腾、韩遂的西凉叛军,将其剿灭或收服后,再将战略重心转回东线。

现在马腾按照计划出击了,但曹操付出的代价却太过沉重了一些,夏侯渊的南阳兵已经形不成战力了。如果按照郭嘉所说,提前动手,就会导致来不及对马腾造成足够的消耗,战后的局势会变得很棘手。

“现在其实是个好时机,我军主力南下,李儒、牛辅退而不乱,从战略态势上而言,西凉军用偏师牵制住了我军主力,陕县一带的防御必然松懈……牛辅无胆之人耳,全仗李儒出谋划策,然则,后者正带病在军中强撑,等到图穷匕见,关中大乱,消息传到,李儒心神必受重创,只要其病重不能理事,亦或身死,区区牛辅又何足为道?”

“届时,主公大可招抚西凉众将,收编西凉精锐,以扩充虎豹骑,对抗青州的风火骑兵……马腾被我军利用,当然不会善罢甘休,但也不难解决,主公大可假天子圣旨,高官厚爵以笼络之,再择一能言善辩的使者,以泾渭、黄河为界,将雍州北面的疆土尽数让予马腾,并申明共抗青州之议,必要时,可再提秦晋之议,彼必不与主公为难……”

郭嘉的新提议,是是将自己这边放在了弱势一方的位置上,然后削弱了先前那个连吞两个对手,独自对抗青州的计划后演变出来的。

用不着去看舆图,曹操也能推演出计划顺利实施后的战略态势。郭嘉提议让出的地盘,包括了大半个雍州,以及河东,连带着还默认了马腾军对并州的进攻权。当然,从字面上来说,河北也在其中,这个盟约就相当于两家平分天下的意思。

好处就是可以安抚马腾,各取所需,等到王羽对关中发动全面进攻,两边也可以携手抗敌;坏处就是这一仗的收益大大减少,只得了小半个雍州,连富庶的河东都让给马腾了,要是王羽在幽州失手,两家反目,还有养虎为患之嫌。

弊大于利,思考片刻后,曹操得出了结论,同时他也很纳闷,以郭嘉的精明,怎么会提出这么短视的提议,难道也是被王羽在北疆的凶猛震慑到了?

“当局者迷,主公,此事您应该跳出局外来思考。”看出了曹操的疑惑,郭嘉微微一笑,左手一拂在桌案上摊开一张舆图,伸出食指在上面某处轻轻一点,意味深长的提醒道:“与其和马腾争一时之利,误了时机,莫不如退一步,同样有海阔天空!”

曹操循指急看,开始还疑惑不解,但顺着郭嘉的思路想想去,很快就豁然开朗起来。

须臾,他脸上愁容尽消,抚着郭嘉的肩背,大笑道:“奉孝啊奉孝,你果真是吾的子房啊!便从此议,明日军议后便开始行动!青州谋臣良将虽多,但有人可及奉孝耶?鹏举呀,你我的胜负还远未分明呢!”

第七二四章兄弟齐心

初平五年,新年没在家里过的人特别多,诸侯们都在四处征战,没时间,也没那个心情,王羽在幽州,曹操在南阳,孙策则是在柴桑迎接了新年的来临。

对孙策来说,这一年有个相当喧闹的开始,一切都起源于曹操飞鸽传书,送来的北疆军情。孙策没像曹操那样,和周瑜这位军师自行商议,而是趁着群臣来贺岁之时,来了个集思广益。

“曹孟德传北面的消息过来,我看呐,存的就不是什么好心。”周泰是水贼出身,性子直率,说话也不会拐弯抹角。

“还能存什么心?无非是让咱们打得狠点呗。”陈武撇撇嘴,全不在意的接茬道:“现在他在南阳搞得很狼狈,要不是咱们把黄祖给打蔫了,搞不好刘表已经出兵北上了。不过让他得点便宜也是没办法的,在公在私,咱们都得先收拾了刘表再说。”

提起两家宿怨,老将韩当深有感触:“可刘景升这老儿不好对付啊,他虽进攻无力,但防守起来却是步步为营,咱们打了这么多长胜仗,却始终难以迅速达成突破,好容易攻下的城池中,粮草都被焚烧一空,正是坚壁清野的战法,难,难啊!”

当年孙坚大战荆州,刘表每战必败,最后只能龟缩不出,饶是孙坚兵锋犀利,却拿这只乌龟没办法。后来黄祖的暗算有偶然因素,不过,就算孙坚避过了那场伏杀,也不太可能攻下荆州,打到最后,只能粮尽而退。

归根结底,还是得到荆州豪族支持的刘表防守功夫了得。现在江东虽然兵强马壮,但对上荆州,依然没有压倒性的优势,能不能报仇确实很难讲。

“不然还能如何?”随着话题的偏转,加入争论的人越来越多。吕岱嚷嚷道:“难道撇开仇人不理,渡江攻打袁术或者广陵吗?现在陈珪父子和咱们还算是盟友,要是攻过去,那就不一定怎么回事了。万一渡江后被他们出卖了,那大伙还不得死无全尸?”

他是广陵海陵人,本为郡中县吏。后来因为得罪了郡中豪强而避祸江东,在孙策渡江后,投效军前,很快得到了重用。虽然算是因祸得福,但提起当年的旧事和仇人,他依然气不打一处来。而他的仇人不是别人,正是陈珪。

“诸位,诸位,我江东据有地利,大可据险以守,从容经略荆南、江东,休养生息。任中原群雄自相厮杀,正是他强任他强,我自巍然不动的道理。待天时有变,敌劳我逸之时,再趁势图之,岂不更为稳妥?何必急于一时呢?”

眼看话题越来越偏,连私人恩怨都要卷进来了,张昭坐不住了。他如今年近四旬,在孙策的幕府之中,算是年纪很大的。说出来的,自然也是四平八稳的持重之言。

他说这话也不是全为打圆场,而是发自内心。

自孙策与王羽约战落败,周瑜设计全取江东之后,江东军内部一直有一股令人不安的气氛。往好了说是锐意进取,往糟了说,那就是浮躁。

孙策本人倒还好,那一战之后,虽然沉默了好些天,搞得大家担忧不已,但很快便恢复了正常。尤为令人欣喜的是,那场挫折就像是磨刀石,磨去了这位少年豪杰身上令人惧怕的锐气,代之的是沉凝的气度。

从这个角度来说,倒算是因祸得福了。

但武将们却远没有泰然处之的意思,继凌操当场战死之外,邓当、孙规皆受了重伤,调养了几个月后,虽然保住了性命,却都落下了残疾,孙规废了一条胳膊,邓当则是再也站不起来了。

虽说将军难免阵上亡,孙策也没吝啬,对凌、邓二将的家人极尽抚恤恩赏,还破格的提拔了邓当的妻弟年仅十六岁的富陂人吕蒙接替了邓当的位置,但并肩作战的同僚或死或残,武将们的心里肯定不好受。

仇恨,带来的不仅仅是高昂的战意,也使得众人的目光牢牢的盯住了青州,反而将荆州这个对手放在了次要位置。

这是个很危险的信号,实际上,从江东逆袭荆州,本就不占优势。水战对地利的依赖性更强,荆州对江东有顺流而下的优势,而且这个优势是始终存在的。

就算一时占了上风,打得荆州军不敢冒头,但若放松警惕,还是会出大事的,刘表,可不是那种随便揉捏的对手,当年的孙坚,已经用自己的生命验证了这一点。

张昭生性沉稳,原本也不赞同孙策北上中原,与王羽争锋的策略,趁着这个机会,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引得文臣们纷纷颔首发言,表示赞同。

“子布言之有理,古人论守天下,言道:兵者凶器也,圣人亦不可妄动之,更曰:守险不如守德,我江东既有天险,若再修德政,待境内清平,山越不为祸患,再举兵北向,岂有不势如破竹之理?”引经据典者,正是吴县名士顾雍。

说起来,此人与王羽还有些瓜葛,他师从蔡邕,学问是极好的,蔡邕到了青州后,还一度托人传信给他,邀他同去泰山书院做学问。

但顾雍学到了老师的学问,却没学到后者淡泊致远的心性,一心扑在了仕途上,先后在周昕、许贡、孙策麾下任职,在众人之中,资历也算是很老的。

“自江东与荆州开战以来,士卒死伤狼藉,民众流离失所,所得却不过鄂县、下雉等数县之敌。不能得土地,安民生,纵使百战百胜又有何益?故以雍之见,不若遣使襄阳,两家罢兵言和,若主公意有不甘,大可向刘使君索要钱粮,彼势窘力穷,当无不允之理。”

“元叹此言甚善。”张纮一拂长须,也随声附和道:“如此一来,幼平等几位将军的顾虑也可消除了,我军不轻动。自然不虞会被人利用,正如当年西秦坐拥崤、函之险,坐观六国自相削弱,终得天下之势,轻主公慎思之。”

文臣这边的意见基本一致。都赞同罢战讲和,休养生息。

在这一点上,江东和青州倒是比较一致。这不是巧合,战争之中,文臣没多少发挥的余地,除非能迅速占领大片新领土。那又另当别论。

江东和荆州的仗打了小半年,虽然优势很明显,但始终没能转化成实地,反倒使得刚刚安定下来的江东内部有了不稳的迹象。各地山越蠢蠢欲动,袁绍的余部,前丹阳太守周昕也活跃起来。

周家兄弟三人。都曾为袁绍效力,周昂、周喁都在曹操与袁术的争斗中起到了一定作用,公孙越就死在前者手中,后者虽先后败于孙坚、袁术之手,但为曹操争取了一定的时间,令得后者能在彻底击败黑山贼后,从容迎战侵攻而来的袁术。

周昕比他的两个弟弟坚持的时间更长。对手从孙坚、袁术变成了孙策,依然屡败屡战,锲而不舍。在孙策平定江东之前,他本依附于王朗,但后者攀上了高枝后,很干脆的舍弃了会稽郡,周昕只能自行逃亡。

本来已经没了声息,但孙策平定江东后,不待休整,便立刻挥军猛攻江夏。于是就给了周昕喘息的机会,不知得了什么人的帮助,现在此人又有了死灰复燃的迹象。

如周昕一样的还有不少,他只是最出名,动静也最大的一个而已。

对外久攻不克。内部隐忧重重,文臣们普遍认为,现在到了该修内政的时候了。

武将们对这样的言论当然很不满,可比起口才,他们远居下风,实在争论不过对方。而且他们也不担心,因为他们有个相当霸气的主公,任由这群酸丁说得天花乱坠,只消主公一句:“吾意已决,不必再议。”就只有闭嘴的份儿。

所以,他们也不争辩,只是将目光投向孙策,期待着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