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第一强兵(鲈州)-第3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靠拢。
袁谭虽是袁绍的长子,但在并州,袁阀的残余力量却都以高干的马首是瞻,高干不愿意想曹操靠拢。袁谭纵有几分动念却也无济于事。
因此,曹操这次与西凉叛军结盟,驱使其攻略并州,未尝不是失去耐心的表现。
青州强而司隶弱,开辟新战场,是分散敌人力量的不二法门。袁、高在并州,完全无法对青州产生牵制作用,典型的占着茅坑不拉屎,在中原形势日渐明朗,大战一触即发的节骨眼上,以曹操的战略眼光,当然不会容忍袁、高继续在并州打酱油。
就凭高干这股子傲气,想必他也不太可能投降青州,毕竟是杀父仇人么。倒是青州这边若是逼急了,他很有可能和西凉军达成某种协议,直接引狼入室,一拍两散。
这也是让贾诩觉得棘手的地方。
徐庶倒是没想太多,他策划了一场闪电战,计划就是速战速决,分兵三路,同时穿过滏口、飞狐、井陉、白陉等通道,对并州发动全面进袭,在袁、高做出有效应对之前,占领包括雁门关、晋阳、壶关在内的主要军事要隘。
如果计划能顺利达成,就算高干投靠西凉军,也造不成太大麻烦了。不过,这个计划也相当冒险,高干可不是草包,他入并州不久,老丈人袁绍就挂了,没得到多少助力,反而受了后者的牵累,在冀州损兵折将。
即便如此,他依然稳稳的占住了上党、太原,经营得有如铁通一般。无论是徐庶的袭扰,还是匈奴、鲜卑的侵袭,亦或地方势力的挑战,或许能将他闹得灰头土脸,但始终没能动摇他对上党、太原的统治。
一旦突袭不成,让高干感到绝望,很容易就将他推到西凉军那边去。
有这么个地头蛇帮忙,西凉军就不算是人生地不熟了,劳师远征的弊端会得到很大的缓解,对未来的并州战局,显然相当不利。
得知王羽在幽州的作为后,徐庶别提多高兴了,觉得这项策略简直就是为高干量身定做的。
你不是有傲气,不想向任何人低头吗?可以啊,自己的天下,自己去打,世界大着呢,只要有本事,还怕没有立足之地吗?
反正高干自己心里也应该很清楚,两大势力终究是要发生碰撞的。在那之前,他还可以居中取巧,利用双方各有顾忌的心态,挣扎求存。但那也不过是苟延残喘罢了,只要他一直呆在中间,终究还是会被碾得粉身碎骨的。
所以,徐庶来了个先斩后奏。
对于徐庶的自作主张,王羽倒没什么不满,这时代的通讯效率实在太低,做为方面统帅,徐庶本来就有临机决断的权力。他只是没想到,徐庶竟然把高干也给圈进来了。
这可是个王羽从来没考虑过的人选,但徐庶的自作主张倒是提醒了他,高干这个人。似乎还是有点本事的。
历史上袁绍覆灭后,袁谭、袁尚等人或战或降,都没能坚持几天,反倒是高干在并州很是折腾了一阵子,曹操遣李典、乐进攻之。不能下,最后不得已,只能亲率主力西征,这才算是解决了他,也算是个人物了。
如果能就这样解决高干,兵不血刃的取得上党、太原。对并州战局还是很有利的。西凉军兵马众多,行动速度就慢,如果并州问题处理得好,就可以抢在西凉军之前巩固上党、太原做为后勤基地,将战线推移到西河、云中、五原这些地方。
做为朝廷曾一度指派给归附的南匈奴的牧马之地,并州贫瘠已久。精华也只有太原、上党而已。西凉军得不到太原、上党,就没办法筹集到足够的粮草,只能靠关中、河东方面输送,这无疑会加重联军的负担。
当然,西凉军和幽州的杂胡差不多,他们的三十万大军,其实也是全民皆兵出来的。攻打并州,未尝不是抢地盘自用,只要他们不急于攻入冀州,缓步推进的耗费也不会太大。
但这样一来,无疑会为青州军的全面备战赢得了时间,而且还可以掌握开战的主动权,战事一开始,就居于相当有利的地位。
无独有偶,天才们的想法总是会不谋而合,在徐州。庞统也提到了同样的事情,他认为广陵陈家也可以尝试用这样的对策解决。
陈家和公孙瓒等人不同,支撑他们和王羽对抗的不是傲气,而是对权势的执着。看了庞统的信,王羽才知道。陈家可不是他印象中,纯粹的地方土豪,其家世也就比袁绍差了那么一两筹罢了。
若是有人用这个时代最正式的方法介绍陈珪,在名字前面,会有这样的一长串注释:广汉太守陈亹之孙,太尉陈球之甥,吴郡太守陈瑀、汝阴太守陈琮的从兄弟……
太尉陈球,王羽曾听柳毅提起,说此人也曾经以床弩杀敌,只是不知是他家传的,还是得到了什么人的传授,总之是相当煊赫的一门人。
想让这样的一家人彻底放弃地方上的权势,降格为普通的家族,性质和灭他满门也差不多了吧?所以,不到山穷水尽的一刻,陈家肯定是不会服软的。
现在他们到了山穷水尽的一刻吗?
在这一点上,王羽和庞统倒是能达成一致,远远没有。陈家之前与青州为敌,用的都是借势的方法,自己不出手,只带着脑子和嘴巴去挑动其他人动手。
但若因此低估陈家的实力,认为他们和许攸一样,只会玩弄阴谋,那就大错特错了,陈家的真本事还没拿出来呢。
别的不说,就说那个陈球曾经一度使用过的床弩,在先前的战事中,就从未出现过。这时代的世家都讲究韬光养晦,有什么好东西都藏着掖着的,不为外人所知,冷丁亮出来,直接就吓傻一大片。
这些好东西藏久了,很可能就失传了,但那陈球与陈珪隔了不过一辈人,床弩的制作方法怎么也不可能失传了。
历史上陈登做为广陵太守,曾一度打退过孙策的侵攻,王羽现在想想,没准儿靠的就是床弩建功。这玩意可是防守利器,在沿江的几处要隘上,每个地方布置几架,江东军的船只恐怕都无法靠近渡口,更别说抢滩登陆了。
庞统倒是不知道陈家是否藏了这样的利器,但他也用相当确定的语气告诉王羽,陈家肯定还有杀手锏没用,如果现在就攻打广陵,必须做好动员两三万战兵,以及相应的辅兵,征战至少一年以上的准备。
如果放着广陵不管,在中原大战开打之后,就要做好相应的防范,以免被陈珪父子奇兵突出,打个措不及防。
相较而言,如果能以平北策的理念划定一个区域给陈家,让他们去当土皇帝,或许就可以解除这项麻烦了。
“这也算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了吧?当然,先得把这事办成了再说。”王羽美不滋的念叨着,觉得自己真是太英明了,随便想个招儿,适用范围居然这么广。
第八三一章花开两朵
“那可不好说。”也不知是不是受了田丰太多影响,诸葛亮现在隐隐有以诤臣自居的倾向,专门在王羽的兴头上泼冷水,“您现在有心栽下的两朵花都开了,开得还挺茂盛的,可您无心插下的柳,就很难说了……”
这段时间王羽关注中原更多一些,但是,北疆的风云激变,其实不比中原差多少。
汉军在弹汗山下筑城这种大事,不可能不倍受关注,消息象长了翅膀一样,霎时间飞遍了大半个草原。
鲜卑人的反应最大。
虽然弹汗山也是他们从大汉手里抢的,但胡人的作风就是,他们抢别人的天经地义,别人抢他们的就成了仗势欺人了。
弹汗山是鲜卑大单于檀石槐指定的王帐所在,是鲜卑人的圣地,现在汉军在弹汗山下筑城,准备长久霸占此地,如果让他们成功了,所有鲜卑人都会生活在耻辱之中,一辈子抬不起头来。
慕容锋适时提出了罢斗,再次团结起来,夺回圣地,他的提议得到了所有鲜卑部落的支持和响应。胡酋们倒不会拘泥于荣誉什么的,他们只是察觉到了,汉军此举或有某种重大意义,对他们相当不利的那种。
此外,汉军驱使着筑城的工匠,主要就是在幽州大战中的俘虏。攻打筑城的汉军,不但能解除接踵而来的重大威胁,而且还能解救族人,正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魁头明知慕容锋拉拢人心,继续削弱自己的心意,但也没办法违逆众议,只能打落了牙齿往肚子里咽,咬着牙同意了慕容锋的提议。时隔半年多,鲜卑再次拨乱反正,兴兵而起。
当然,这一次鲜卑大军的规模就比之前差得多了。
经过了幽州惨败和之后的内讧,鲜卑部众已经散得七七八八了。骂汉军的胡酋多得是第。但到了较真章的时候,那些骂王羽时,嗓门最大的家伙们,一个个都不见了踪影。
最后,只有慕容、拓跋两部,加上魁头的王帐。以及居住地距离汉境比较近的一些部落,响应了召集令,但老老少少加起来也不过七八万人,能上马作战者不过三、四分之一,回想一年之前起兵时的光景,当真是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没办法,剩下的人都被王羽打怕了,十多万铁骑都打不过两万汉军,现在再去,不是送死是什么?反正汉军是在弹汗山筑城,离自家的地盘还很远,就算有什么不妥。也是那些占了好地方的家伙先倒霉。
要不是西部鲜卑的燕荔阳、置鞬落罗闻讯从燕然山赶过来,这场会盟还真就成笑话了。
只不过对燕荔阳、置鞬落罗的到来,魁头等人也谈不上有多高兴,燕然山离得那么远,算算时间,这俩家伙哪是知道弹汗山被夺,来打汉军的?分明是听说中东两部鲜卑损失惨重,跑来争夺大单于之位的!
但没办法,形势比人强,燕荔阳、置鞬落罗两人有备而来。足足带了六万精骑,部众无数。就算魁头想拒绝,也不会有人在意他,草原人素来是以强者为尊的。
慕容锋和拓跋邻都是聪明人,看到燕荔阳、置鞬落罗这架势。不用人教,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当即提出倡议,推举置鞬落罗为主帅,燕荔阳为副帅,指挥这场鲜卑的复仇之战。
置、燕两个当然不会推拒,他们就是为这个来的。
强抢魁头的位置或许还会引起些猜疑和不满,但魁头无能,圣山都被人夺了,却毫无办法,自己做为和连大王的亲家,接管汗位,替所有鲜卑人出头第,不是顺理成章吗?
于是,在汉军的强力压迫之下,鲜卑人完成了檀石槐之后,空前规模的合流,近十万胡骑如摧城黑云般,压向了已被王羽更名为大青山的故鲜卑圣地。
在城堡还未完工的节骨眼上,单凭公孙瓒的数千幽州军可挡不住鲜卑人空前规模的反扑,王羽自然不会坐视不顾,当即集结了所有骑兵部队,再加上关平、胡才的六千步卒,出关增援,在大青山下拉开了阵势。
此刻战事正处于胶着状态,这一次鲜卑人学聪明了,尽管面对的不是青州军主力部队,但还是没有贸贸然的摆出围攻的架势,而是分兵多处,从各个方向不间断的发动试探性进攻,或者进行骚扰。
经历过幽州大战的险死还生,公孙瓒在锐气不失之余,更多了几分稳重。每过一天,城堡就离成功更近一步,鲜卑人都不急,他能有什么可急的?
今时不同于往日。从前做为大汉边军,公孙瓒和他的弟兄们过的是缺食少饷的日子,打仗必须得速战速决,战事延绵久了,大军就有断炊的危险,故而他打仗的风格就是猛打硬冲,宁可多付出点牺牲,也不想让弟兄们窝囊的饿死。
当年之所以被袁绍一勾引,就中计南下,吓得韩馥引狼入室,便宜了袁绍,也是公孙瓒穷的太久,被人拿住了要害,而非他真的无谋。
但现在他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反正后面有青州源源不断的供应,箭矢射不完,粮草吃不尽,他当然没必要冒险,只要见招拆招,稳扎稳打就可以了。
胡骑最怕的就是这种对手,对他们的战术足够了解,守的时候稳如山岳,攻的时候疾如狂风,犀利的骑射战法,更是让鲜卑人有如面对暴雨的侵袭一般,谁撞上谁倒霉。
战事延绵了两个多月,还谈不上分出胜负,但鲜卑人没少吃亏。昨天有人撞上了疾风骑兵,带兵的小帅被赵云砍了脑袋,今天就有更倒霉的,好死不死的撞上了吕绮玲的铁骑,整支部队被踩成了肉泥。
置鞬落罗一着急,出了败着,用声东击西之计,避过了风火骑兵。却撞上了关平和胡才的泰山步卒。
这场幽州大战,魏延一直都觉得自己最憋屈,其实关平比他郁闷多了,魏延好歹还一直处在战团中心,关平却连个胡骑影子都没看到过。
按说他负责守卫漂榆津。应该会遇到很多凶险才对,但这一连串的战事打下来,漂榆津处在最危险的漩涡中心,反倒是成了最安全的地方。
而正因为守卫漂榆津的职责,关平反倒是错过了至关重要的那场决战,这叫从投入王羽麾下以来。就憋足了劲要立功的少年将军情何以堪?
带兵的是燕荔阳。
鲜卑诸部头领其实都有点血缘关系,置鞬落罗生了好几个女儿,其中一个嫁给了骞曼,于是就和王帐扯上了关系。另外,燕荔阳也是他的女婿,按汉人的习俗。燕荔阳和骞曼就是连襟,和王羽与赵云的关系差不多。
所以这次两家联袂而来,彼此之间团结得很。
置鞬落罗的声东击西之计,就是用非嫡系部队做诱饵,引开最强力的风火骑兵,然后让燕荔阳率领一支精锐部队进行快速突袭。他的要求不高,只要能打到筑城的工地。造成一定的破坏和杀伤就足够了。
老胡酋也是被逼急了,公孙瓒耗得起,做得稳当,但鲜卑人却耗不起。他大老远的从燕然山赶过来,在中部鲜卑的地盘上毫无根基,一开始还能仗着雄厚的兵力,压制慕容、拓跋诸部,等到战事迟迟不见起色,他的威信也开始大幅降低。
现在他一叫诸部出人出粮,大人小帅们就拼命叫苦、推诿。就是没人痛痛快快的答应。
怎么办?没办法,他只能尽快在战局上取得突破,于是才有了这个声东击西之策。
因为一直以来,汉军出战的都是骑兵,步卒只负责防守。置鞬落罗多少有些轻敌,觉得汉军骑兵这么厉害,步卒应该不会太强吧?
这也是慕容锋等人存心想看他倒霉,所以故意没提醒他,给他讲讲居庸城之战和东征之战中,汉军步卒的逆天表现。
结果,老胡酋悲剧了。
燕荔阳的五千骑兵正面与立功心切的关平、胡才两部六千步卒发生了碰撞……斩马剑的凶名再次扬威草原,比斩马剑凶名更甚的,是泰山步卒的狂暴!
关平阵斩燕荔阳,身先士卒,手刃了超过二十名胡骑,像是一把尖刀,狠狠的插入了胡骑的心脏,就此激起了泰山步卒的战意。
狂暴化的泰山步卒是相当可怕的,西部鲜卑的五千骑被杀得落花流水,在战场上丢下了两千多具尸体,而泰山军却只付出了数百人伤亡的代价。
这完全是一场击溃战,真正的正面对战只进行了几个照面,接下来就完全是逃亡与追杀了。
在十万人规模的大战中,这一仗算不上决定性的胜利,但胜负天平的偏转,却已经相当明显了。最明显的证据就是一直在辽东厉兵秣马,却迟迟没有展开军事行动的公孙度终于动了。
在这场战斗之后的第五天,也就是消息传到辽东的当天,公孙度率军离开襄平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狂突猛进,四天时间狂飙五百余里,在高句丽东川王高郊彘目瞪口呆的目光中,大摇大摆的出现在国内城之下。
高句丽人的国内城,其实就依着山势建的一座山寨,防御力不能说没有,对付来自胡族的挑战,还是可以被称作是坚城的,但对上同为汉军的辽东军,那就完全不够看了。
别说高郊彘完全没有防备,就算真有,他也挡不住公孙度的雷霆一击。国内城就此易手,高郊彘仅以身免,逃到了山里,想着等汉军退走,再卷土重来。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公孙度竟然直接在国内城旧址附近筑城,不打算走了。
高句丽人的心情,王羽和诸葛亮都不会在意,公孙度略微有些投机的心态,同样没必要计较。
正如诸葛亮所说,王羽有心栽下的两朵奇葩,已是迎春怒放,但他无心栽下的那两株柳还八字没一撇呢。
第八三二章当头一棒
如果说公孙瓒在大青山下筑城,引起了鲜卑人的垂死反扑,是幽州大战的尾声。那么,王羽和曹操搞的这些合纵连横的手段,就是中原大战的序曲。
近几个月以来,高干、张杨这些中间势力没少和两边的使者打交道,而他们的态度,自然也会随着西北两处战场上,战局的演变,而一直在变化着。一时为青州军的威猛战绩震惊不已,一时又对曹操的运筹之力惊叹万分,总之是很难做出最后的决断。
曹操借力打力,驱使西凉军东进,不但对并州起到了最后通牒的作用,同样对河内方面也是一种震慑。
高干虽然有些脾气,但袁谭可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贵公子,他不会真的顽抗到底,而张杨的性格本就偏软,随着年龄的增长,更是早就没了从前为国守边的豪情和魄力。在情在理,在西凉军大举东进的背景下,这几人都不会偏向青州才对。
不过,所谓人算不如天算,任凭曹操想破头,也不可能想得到,王羽竟然异想天开的折腾出了个平北策来,在他精心布置的计划中,戳出了一个洞来。
因关中大捷而来的喜悦一扫而空,凝重的气氛笼罩了曾经的丞相府,在城内一片狼藉的背景下,倍显苍凉。
“高干当真已经动身了?”程昱眉宇深锁,不知是第几遍的重复相同的问题了。
“千真万确!”
钟繇手捻长须,不厌其烦的答道:“青州那所谓的平北策,最精彩的地方就在于不问出身,不计前嫌,只要愿意奉汉朔为正统。就能得到青州方面的支援,在边关之外打出一片新天地来。当年楚汉争雄,高皇帝分封诸侯,放权极为爽快,故而得诸侯全力相助。打下了大汉的四百年江山,今日这平北策,似乎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早在曹操兴兵西进之前,朝中士党就有很多人与他暗中联络。虽然开始的时候,袁绍的势力更强,怎奈袁阀的根底深厚。有的是门生故吏帮衬,朝中这些大员们即便投靠过去,也很难保住现有的位置。
所以,先后击败黑山贼和袁术,雄踞兖、豫的曹操就成了最佳的选择。
钟繇就是朝中亲曹派的代表人物。历史上在曹操攻杀李傕、郭汜,占领关中之后。本人还是专注于中原战场,受曹操委派,留守关中,全权处理军政大事的正是钟繇。
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在,关中都是被曹操当做大后方的,他对身负留守大任的钟繇自然不是一般的信任。光是有能力、名声,还不足以令后者登上这个位置,关键还是得有具备足够说服力的功劳。
仗着在朝中的便利,以及人脉的深广,在曹操西进之前,大多数的情报往来,私下串联都是钟繇一手主导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曹操和马腾的联盟,正是钟繇从中运筹,牵桥搭线。
钟繇的外甥郭援是袁绍尚在时。委任的河东太守,在袁绍败亡后,没底气去河东上任,故而一直在袁谭手下混日子。如今曹军之中有关并州的情报,同样是钟繇通过郭援辗转得来。
“元常此言未免过了吧?”程昱一脸阴沉。对钟繇的赞誉很是不感冒:“边关之外,尽是蛮荒不毛之地,名为定北,实则流放,只是那公孙瓒为王羽所救,公孙度又为其所迫,故而不得不从罢了,哪里谈得上有什么吸引力?”
他抖抖袖,略带尖锐之意诘问道:“令甥在并州也是掌军之人,真就不知要利用身份之便,将其中利弊向袁、高分说清楚呢?”
程昱的功利心很强,投曹之后,本意也是力争上游的,谁想有了一个郭嘉还不够,现在又多了一个钟繇。虽然还没有定论,但形势很清楚,钟繇很快有机会独掌一方之权了,这叫程昱如何忍得?所以,程昱一得到机会,就会给这位后来居上的竞争对手添点堵,挑点刺。
面对程昱的咄咄逼人,钟繇倒是显得很平静,既不为自己辩解,也没有反唇相讥的意思,始终围绕着平北策的话题进行分析。
“说是不毛之地也不尽然,否则塞外诸胡是如何生存的呢?何况这一次,青州不仅仅是空口说白话,一方面在战略布局上,有着视天下为一盘棋局的气魄,可谓高屋建瓴。另一方面,在细节上的准备也确实太充足了。”
钟繇叹口气,望向两班文臣之末,道:“吾等只是耳闻,伯方却是亲见,当世情景,伯方想必此刻还历历在目吧?”
满脸疲惫之色的凉茂闪身出列,满脸苦涩的答道:“元常先生所言甚是,世人皆言骠骑将军有鬼神莫测之能,若非亲眼目睹,茂也是不信的。但当时,辽东太守的态度转变实在是……唉!”
在公孙度与王羽会晤之后,凉茂便在回辽东的路上提出了请辞。公孙度打定了主意向东北发展势力,自然也没心情继续留他,例行的挽留几句,见他去意甚坚,也就随他去了。
当然,公孙度事后也让柳毅向王羽报备了了此事,毕竟凉茂是他带去参与会谈的,听了不少算是机密的信息,如何处置,总要让王羽做决定才好。
王羽诸事缠身,又哪里有工夫处理这种小事,凉茂这人他既不知其名,在会谈中也没看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