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第一强兵(鲈州)-第4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离抄起一柄弯刀,狰狞笑着,大喊一声:“砍了马腾!”
营内的士兵潮水般涌了上去,马腾身边那寥寥几个亲卫很快就被淹没在人潮之中,不久,马腾的痛骂、叱喝声也是戛然而止,一代强豪,最后还是死在了背后砍来的战刀之下。
但无论是杀戮者,还是先行一步的韩遂,都没有发现,就在变乱接近尾声的时候,一个娇小的身影正在暗处潜行着靠近过来,正好看到了马腾浑身溅血的倒在地上,被乱刀分尸的一幕!
这个小小的身影先是浑身猛烈颤抖,像是受了极大的刺激,却难得的没有发出任何声音。而是很快就恢复了镇定,深深的望了惨死的父兄最后一眼,就那么毅然决然的离去。离开的方向,正是马超的大营!
不久,西凉军营中火光四起,喊杀声震天,很快就惊动了驻扎在十里之外,兹县城中的徐庶、徐晃。二将闻讯大喜,当即点齐兵马,杀出城去,准备来一场趁火打劫,一劳永逸的解决西凉军这个强敌。
混乱与杀戮,成为了这一夜的主题,而这一夜,也成了中原大战最大,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转折点。
第八九四章连营夜战
夜空非常纯净,头上的星星明亮得几乎伸手可摘。不知是被大军的气氛感染到了,还是其他什么缘故,徐庶胯下的战马非常兴奋。一边奔跑,一边轻轻地打着响鼻,仿佛前方有什么好事在等着一般。
“石头,不要发出声音!”徐庶俯下身子,低声呵斥。他发觉自己的声音也有些颤抖,不是因为临战的紧张,这么多仗打下来,他早已不知道紧张为何物。那是一种渴望,对胜利的渴望,也是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无论是在颍川老家,还是在鹿门山下求学,这种渴望都不像今夜这般强烈,仿佛在烈日下暴晒过的干柴堆,随时都会迸发出灼目的火焰。
他长长地吸了一口气,以便自己能保持平静。同时,耳边传来很多沉重的呼吸声。徐晃和纪灵也在做同样的动作,潘璋和马忠也在调整呼吸。在这个璀璨的星空下,几乎所有人都失去了应有的平静。
以五万兵马在两个月的时间内击破三十万大军,这已经不是‘辉煌’二字所能形容的战绩了。再考虑到这一战很可能成为这场中原大战中,最至关重要的一个转折点,又有谁能安奈住澎湃的心潮呢?
被以各种手段降低到最小的马蹄声和脚步声如风过山林,快速向西凉军的连营迫近。
月光如水,星光如沙,照着壮士们雄壮的身影,将他们的影子映上山岩,映上树木。沿着边民用脚踩出来的道路扫过丘陵和草地。直到看见连营中闪动着的火光,听到随夜风传送而来的厮杀声。
“吹角!”徐庶压低头盔。挺起手中长枪。“呜……”角声如龙吟般在静谧的夜空中响起,随后,大军骤然加速,潮水般踏进敌军连营。
迎面飞来零星的羽箭,然后是惊恐的叫喊。先冲进敌营的是各营精选出来的骑兵,迅疾的马蹄声和长矛挑翻帐篷的声音成为了最为激昂的主旋律。
星星在半空中战栗,与闪烁的刀光交相映衬。随后,火光开始在连营中跳起。有人拎着裤子冲出营帐。试图寻找活路,却被长矛串起来,在火焰上烘烤。
按照出发前的计划,徐庶将部队分成了左、中、右三路。一路交给了徐晃、李乐,一路交给了潘璋、马忠,人数最多的中军部分则由他自己统率。
徐庶的计划很简单,左右两翼以制造恐慌为主。促使西凉军的大军尽快崩溃,中军负责正面推进,如果有可能,尽量将正在彼此交战的马腾、韩遂一网打尽。
西凉军的来路本来就很杂,没有韩遂、马腾这两个威望远超其他头领的人在,败军想重新集结都难。只要今夜把他们彻底打散了。这一仗就不会再有悬念。
骑兵的任务是探查敌情并制造混乱,为大军指明进攻方向。随后跟进的羽林军,几乎是清一色的长矛,在阵前成排的端起来,如同数把快速移动的巨大梳子。
梳子后面是由三万泰山军组成的刀斧阵列。五千雷霆军则是游走于两阵之间,不间断的将一波波的箭雨洒向连营深处。
星光照亮这把支庞大杀阵的每一根齿。一波波从敌军中梳过,留下遍地的尸骸。仓猝迎战的西凉军完全没有还手之力,他们根本搞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入夜不久,中军突然就乱起来了,外围的西凉军既没有接到命令,也得到相关的消息,只是流言满天飞。
就在中军战事正酣之际,青州军又接踵而来,失去组织,人心惶惶的西凉军人数再多,也只是一群待宰的羔羊罢了。
他们抱着掠来的财物,哭喊着四散奔逃。但没跑几步就被一根长矛从背后追上,把已经染了血的财物再次染红。
黑暗中,少数悍勇的兵卒有心抵抗,却不知道该听谁的命令,也不知道敌人来了多少兵马,只能一手掩着袍子一手挥舞着马刀胡乱冲杀。
很快,他们就为自己的慌乱付出了代价。成排的长矛从人群中犁过去,耕地一样把挡在前面的一切活物割倒。只有腿脚最快的人才面前逃过一劫,可没等他们拍胸脯庆幸,一波箭雨又从黑暗中闪现出来,在箭阵之后,是数不清的刀斧重锤,将活人通成肉串,将死人踏成烂泥。
“呜呜……”角声响成一片,中间夹杂者伤者的痛苦的呻吟和濒危者绝望的呼喊。四处燃起的火光更加深了这种气氛的恐怖,十里连营宛如地狱,到处是露出獠牙的魔鬼。
战事波及的范围越来越广,连营里的火势也越来越大,几乎已经将黑夜照成了白昼。
按照徐庶战前的命令,潘璋这一路兵马的主要目的是切断敌军,令其首尾不能相顾,而非与已经组成建制的敌兵硬拼。但潘璋很快就忘记了徐庶的叮嘱,他太渴望在这场大战中证明自己的实力了,以至于不顾身边的危险。
“俺可不是只会偷袭、打闷棍的剪径小贼!”潘璋挺起长矛突刺,将一个跌跌撞撞冲到自己马前的异族大汉挑起来,甩向不远处已经开始燃烧的帐篷。
“俺也是能正面厮杀的勇将!”他的长矛在火光照耀下刺出一团璀璨的银花,所过之处没有一合之将。
在幽州大战中,王羽几乎抽调了青州的所有副将级武将,带去幽州建功立业,偏偏却将他和马忠忘在了一旁。潘璋相当郁闷,早知道就不跟着徐庶混了,从军两年,一天到晚的就是练兵练个没完,到最后功劳没立多少,连带着连世人评价的也降低了。
自己只是个酒鬼?只会打埋伏、暗算?少来了,自己也是堂堂英雄汉,打闷棍那是业余爱好。真正的本事也是丝毫不差的!
潘璋听见火焰在自己身边‘吡吡噗噗’,听着叛军、羌人、鲜卑还有很多说不上名字的西域武士在自己马前哭喊。听见号角声犹如龙吟。听见马蹄声伴着号角声在火光中吟唱。
他带领队伍,在敌阵中横冲直撞,把距离自己最近的地段反复梳理。当脚下再看不到站着的活人后,他拨转马头,带领左翼兵马横向往另一片连营推进。
那片连营保存得比较完整,透过火光,潘璋可以看到一伙羌人在快速整队。他不想给对方爬上马背的机会,带着数十亲卫。加快速度撞了过去。紧接着,耳畔所有杂音都完全消失,他只能听见自己的呼吸和心跳。
有一柄长刀迎面劈过来,砸向他的头盔。潘璋快速将手臂向前一伸,趁对方的刀刃没砍到自己之前将敌人刺中。锋利的矛刃刺透重甲,穿过肋骨,带着敌人的尸体从马背上飞出。长刀在半途中落地。潘璋手臂奋力横扫,将尸体重重地砸在人群中,将慌乱的武士们扫到一片。
“杀!”潘璋的精神更加抖擞,借着敌人的肩膀卸掉矛锋上的尸体。然后纵马冲向另一个衣着相对华丽的对手。
那个人是个小帅,被潘璋不要命的打法吓得连连后退,避开致命的一刺后。他骂骂咧咧地开始反击。手中弯刀贴着矛杆而来,快得就像一支受了惊吓的毒蛇。潘璋快速将长矛斜起来,利用粗大的矛杆挡开了这记攻势,弯刀砍进了木杆中,深逾半寸。
“啊……啊!”小帅口中发出狼一样的嚎叫。奋力拔刀。二人的距离是如此之近,只要将弯刀从矛杆上拔出来。就可以顺势抹断敌人的咽喉。但潘璋不给他任何机会,双臂猛然用力回夺,趁着对方也加力争持时,突然松开长矛,顺势就是一拳砸了过去。
羌胡小帅只觉手中一轻,连矛带刀一起扯了回去,没等他从震惊中缓过神,一个拳头骤然在眼前放大,重重的砸在了他的面门上。
“嘭!”像是被砸碎的西瓜,他的脸上绽放出了万朵桃花,仰面朝天落下了战马。
潘璋一边收回拳头,一边顺手一抄,将长矛、弯刀一并回收、分开,然后用力将长矛掷出,刺倒迎面狂奔上来的一名羌族勇士,然后挥舞着弯刀,闯入了另一伙人群。为他的勇悍所慑,羌胡们不敢迎战,撒腿向黑暗中逃遁,潘璋从背后追上去,用弯刀扫落他们的头颅。
亲卫们紧紧跟上,用手中的长矛马槊为主将挡开羌胡武士刺过来的兵器。众人身上都受了伤,却咬紧牙关,不肯落后半步。这是一种心甘情愿的追随,追随着这样勇武的上司,他们即便下一刻就战死在沙场,也决不犹豫。
“文珪,且慢些,且慢些!”马忠却很着急,本来青州的三路大军齐头并进,是个整体,潘璋狂突猛进,已经和中军分离开了。虽说西凉军正在内讧,可能组织不起来有效的抵抗,但也难保马腾、韩遂将危机临头,不会握手言和,先扛外敌啊。
若真有万一,保不齐这里就会成为西凉军的突破口。
“只怕不够快,怎么还要慢?”潘璋平时对马忠的意见还是很重视的,但此刻他已经杀红了眼,头也不回的应了一声,只是奋力向前厮杀。
马忠追他不上,与中军脱离后,又很难与徐庶取得联系。只好自我安慰,想着或许西凉军不会这么快达成共识,即便意识到大难临头,也只会互相抽后腿的撤离战场。就算西凉军真的发动反击,在这样的环境下,也不可能一下就准确的找到这边的弱点。
就在这时,几根白羽突然从黑暗处飞来,将仓惶逃命的战马连同马背上的骑手射翻在地。
“呜呜……呜呜……呜呜!”凄厉的号角声撕裂黑暗,紧跟着,数以万计的战马从夜幕中冲出来,横闯向混乱的战场。
刹那间,敌我双方都是一愣。数息后,已经被杀得胆战心惊的羌胡武士如同见了大人的孩子,哭喊着急驰而来的战马跑去。
“变阵,变阵!前锋合拢,后军展开……西向,结鱼鳞阵!”马忠也在第一时间发现了战场的变化,疾声高呼,心下却是揪得紧紧的。怕什么来什么,西凉军的反击竟然真的来了,而且这么精准的打在了己方最薄弱的环节上!
事情,恐怕有些不妙啊!
第八九五章临阵部署
从垂陇城撤兵三天后,王羽率军抵达酸枣,与于禁、吕布汇合一处,随即召开了军议,对后续的战略部署做出安排。
“吾当率风火骑兵北上增援,留守部队仍然保持原来的状态,沿济、濮二水分别构筑防线。留守军团以保存实力为上,依靠地势城垒,延缓敌军进攻步伐即可,无须处处死战。若是万不得已,我军全面收缩至东郡,并由文和酌情判断,是否有必要发动民兵助战……”
按照王羽的布置,联军在目前的战线的基础上,要退回近百里,若是一路退回东郡的话,那就是近三百里了,这个让步不可谓不大。青州众将虽是凛然奉命,但心里多少有些郁闷,吕布更是直接把不爽两个字,写在了脸上。
鲁肃几次出使,对吕布的性格有了相当的了解,知道对方随时有可能发难,于是,见王羽吩咐完毕,连忙转移话题道:“主公只带骑兵北上,行军速度确实快了,可力量会不会少了些?西凉军骑兵众多,若元直果然受了挫折,或者离间失败,那就……”
突然修改整体战略这种事,怎么看都有些有始无终的意味,何况还是在理由相当不充分的情况下。
鲁肃无意质疑王羽的决策,但他觉得,四面开战,四面僵持,这样的局势无疑是相当不利的。若是不能调动足够的力量,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达成击破西凉军团的目的,那就变成添油战术了。
“曹操、孙策都是不容小觑之人。抽调这样的力量,差不多已是极限。再多,兖州这边就危险了。总之,此事我心中已有成算,不必再议!”王羽无意多做解释,越是这种局势晦暗不明之时,为君者就越应该拿出魄力来独断乾坤。
打仗当然要求稳,可多数时候,还是要冒风险的。若是自己想多了。杞人忧天,失去的也不过是些许优势,反过来,并州发生大变,这边能否及时增援,结果可就非同小可了。
在这种时候,王羽宁愿舍弃一些优势。来换取心安。
王羽平时为人相当随和,但百战百胜的战绩在那儿摆着,关键时刻,还是能得到麾下文武的由衷信服的。他既然这样说了,其他人也再无异议,开始商讨起留守的具体事项来。
骑兵北上后。主力军团还有五万左右的步卒,加上吕布军。魏延的隐雾军共计八百人,并不是集结在一起的,而是分布在广袤的战线上,发现战机后。才开始集结作战,并不计入整体战力。
将领之中。吕绮玲、赵云、太史慈等人都是骑将,肯定是要随行的。留守的大将只能是是贾诩、于禁这一文一武。只是兖州的两道战线绵延数百里,一名主将肯定是指挥不过来的,必须得另遣上将,出镇一方。
在这里,王羽微微有些犯难。
按众人之意,把张辽调过来是最合适的,于禁擅守,张辽擅攻,两人东西呼应,也算是很默契的组合了。但王羽还是想将张辽留在东线。
张辽、黄忠的两万军本来已经分了兵,由黄忠率军攻打巨野,歼灭夏侯渊的残兵,张辽率军南下,和吕布一起对付孙策。可转攻为守之后,这项举措就有些不合时宜了。
王羽指示二将尽快合兵一处,若有机会,就尽快拿下巨野城,若不能,也无须冒险,尽快后退,稳固东平、鲁国战线,不要给敌军突入青州腹地的机会。
黄忠的用兵风格相对稳重,和于禁的风格很相似。让他防守,他就会收敛自己的攻击欲望。改变战略后,兖州战场的局势会变得异常复杂,战机和陷阱往往会同时出现,以黄忠的稳重,他肯定不会轻易冒险。
那样一来,东线这两万兵马就变成死兵了,起不到牵制的作用。所以王羽还是想将张辽留在东线,同时对徐州、兖州两处战场起到促进作用,最后只是将李斌从东线抽调了回来。
李斌武艺不错,胆魄也足,但作为一方镇守大将,经验、资历还都有所欠缺。
其实在王羽心中,最中意人选是太史慈,这家伙有勇有谋,在军中威望也高,接手这项任务是最合适的。不过太史慈自己却是推托不迭,说自己只喜欢进攻,不喜欢防御,让他闷守的话,时间稍长,肯定会出大问题,还不如跟在主公身边,去狠杀西凉人的锐气呢。
王羽想想也是,让太史慈出镇的话,时间稍长,他肯定是要冒险出击的。而孙策已经带兵到了兖州,万一让这俩人对上了,谁能保证历史不会重演?
思来想去,王羽的目光最后落在了关平身上。
“末将恐怕当不了这项重任。”关平表现得满心惶恐。他不是没担当的人,但有些事,不是他有信心,有勇气,就能取做的。
关平的推拒令王羽颇有些意外,但他很快想明了其中关窍:“坦之,莫非你是担心那刘玄德,不敢与之对敌?”
“末将不敢。”关平坦然答道:“末将虽然愚钝,却也不是那朝三暮四之人,与刘将军的情分,在泗水河畔便已断了,又岂会念念不忘。只是末将虽是这样想,可人言可畏,万一第被人拿来做文章,末将身败名裂是小事,若是乱了军心,坏了主公大事,那末将就万死莫辞了。”
情报司拿到刘备的情报,比寿春之变稍微早些,原来自从在徐州战败之后,刘备就一直靠着袁术的掩护,隐藏在淮南一带,替袁术做些见不得光的隐私事。比如用各种手段,威逼利诱的拉拢地方豪强,刺探情报什么的。
刘备毕竟是有才能的人,虽然身边除了简雍这个老伙计。已经没剩什么人才了,但仅以个人之力。他依然有着很良好的发挥。因为他手段高超,被拉拢的人不是死心塌地,就是被他灭了口,所以青州情报司也没抓到他的把柄。
在三家分荆的那场大战中,刘备在袁术进攻江夏时,暗地里也做了不少工作。或许就是那时和江东有了勾结,最后在寿春配合周瑜,将袁术一举拿下。
刘备重出。这两年干的又是这样的勾当,关平没法不多想。他肯定是不会叛离青州,但他和刘备的关系摆在那儿,平时没事,一旦有人针对这一点,施以计谋,放个流言什么的。事情就不好说了。
所以,他宁愿不争这个功劳,也不想因为自己坏了大事。
“男儿立世,顶天立地,俯仰自得,坦之只须问心无愧即可。何须顾虑人言?你可与子敬同行,镇守定陶、成阳一线。除非你自承贪生怕死,不敢去,其他理由,本将一概不接受!”
王羽的回应干净利落。只是问道:“怎样,你去。还是不去?”
关平的脸一下涨得通红,压抑着激荡的心怀,高声答道:“关平何幸,得主公以国士待之?岂敢不效死力?”
“很好!”王羽没什么可不放心的,关平是重义守信之人,父兄家眷都在河北,从哪个角度来说,他也没有重投刘备必要。若是关羽也重出江湖,倒是还有那么点小危险,可关羽失踪已久,失踪之前,未必不是看清刘备为人,冷了肚肠,重归刘备麾下的可能性很低。
就算再有万一,不是还有鲁肃、李斌制衡么?冒点小风险,激起一员大将的潜力,这桩事还是很值得做一做的。
于禁的防区自然是封丘、酸枣,至长垣这一带。于禁用兵少了几分机变,但有贾诩在,王羽倒也不怎么担心,真正让他为难的是如何安置吕布。
吕布也是典型的善攻不善守,如果有可能,王羽倒是很想把吕布、高顺拉到并州去,然后把赵云留下。但吕布可不是那种能乖乖听话的人,他一心要和曹操算前账,王羽先前劝不动,现在因为退兵之事,吕布心中又添怨气,自然更没辙了。
想了又想,最后王羽将吕布安置在蒲城,做为一支机动兵力,让他自行判断如何作战。魏延当然还是要跟着的,以保证两军协同作战时不出问题,另外也能在关键时刻,劝上几句。
当然,私下里王羽也是反复叮嘱,让魏延千万盯紧了,莫要让吕布行险。
吕布对王羽的安排没有什么不满,却提出了一个被王羽忽略的环节:“河内要怎么办?”
大战之前,在吕布的力劝之下,张杨已经打定主意,准备投靠青州了。若是没有刘表那件事,开战时间延后到夏秋之际,王羽应该可以对河内完成接收了。
可现在开战时间提前了,张杨在河内又做不到一呼百诺,虽然也很努力,但距离河内易帜依然是遥遥无期。
王羽的防御计划中没有河内,显然是有放弃河内,将其当做缓冲区的意思。吕布却对这件事有着一种异乎寻常的责任感,不能不提。
“河内么,”王羽捏着眉心答道:“我军现在也是鞭长莫及,还是让张将军自己看形势的好,若不能坚持,他可以早做打算,退往青州,先前答应他的待遇不变就是。”
“……也好。”吕布想了想,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于是再无异议。军议就此结束,众将各归其位,开始调兵遣将。
一夜无话。
第二天一早,王羽正要率军离营北上,贾诩突然从营中追了出来。
“主公且留步!”他摇摆着肥胖的身躯,竟是健步如飞,三摇两晃便追到了王羽马后。他手中拿了封信,却不急着递给王羽,而是左右看看没有旁人,压低声音道:“主公,大事不好!元直三日前的飞鸽传书,我军趁西凉军内讧夜袭连营,先胜后败!如今并州局势已是难以收拾了!”
“什么?”
第八九六章时也命也
贾诩手中的密信其实是两份,一份是徐庶飞鸽传书送来的密报,同时送来的还有情报司初步的调查。两封信上的内容大致相似,却有很多细节不尽相同。
徐庶的信中先是为了战败而请罪,更多的内容则是对具体损失加以说明,并且对并州战场的局势走向做出自己的见解和判断。情报司的密信之中主要说明的,是那一场夜战中,影响到最终结果的一些细节。
两封信先后看过,对这一仗也就差不多有个整体的概念了。
“元直真的败了?不会是什么人送来的假情报吧?”太史慈匆匆赶至,满脸无法置信的神色:“明明就是夜袭啊,西凉人当时也应该在内讧不是吗?这种仗会打输?怎么可能?”
并州战场虽然由徐庶全权掌控,但每隔一段时间,徐庶都会把近期采取过哪些策略,背后有何种思考,记录成信,发送至黎阳汇总,然后转达给王羽,让他最后把关。
所以,此战前的形势,和徐庶具体出击的时机,太史慈的心里基本上也有数。他怎么想都想不出,到底是发生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