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血衣卫-任语丁-第1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友谅大军越来越近,逐渐进入早已布置好的伏击圈内,看着望风而逃的龙湾守军,所有人脸上露出欣喜,这似乎真的是一场唾手而得的胜利,所有人不希望打仗,不过是无奈之举,如果有吃有喝有大房子住,每天搂着女人喝着小酒吃着火锅,谁愿意去干这种下一刻是否有命活着的买卖,受苦受累冲锋陷阵的永远是士兵,至于能够享受的当然是那些手握生杀大权后面的指挥者。

陈友谅大船之上手放在桅杆之上,目光紧紧盯住龙湾方向,进军十分顺利,和自己所料不差,朱元璋主力完全放在金陵城门之上,更是用诡计阻挡自己顺水西下,那不过都是一些雕虫小技罢了,如今龙湾一失必然可以攻下金陵!

龙湾峰顶,红色大旗猛然打出,令旗就是命令,杀!胡大海第一个拍马而出,常遇春、华云龙、汤和等人纷纷杀出,伏兵四起,陈友谅的汉军彻底乱作一团,信心彻底被击溃,这不过就是一个别人早已布好的陷阱,而自己这些人傻乎乎的钻了进去。

“跑啊!”

“逃啊!”

“我的妈啊!”

“给我顶住,后退者杀无赦!”陈友谅挥动令旗,试图阻挡溃退的大军,毕竟从人数上自己占据优势,即便失去先机又如何,凭借自己的兵力还有装备自然可以与朱元璋一战,可惜陈友谅错了,虽然拥有太多朱元璋所不曾有的条件,朱元璋恰恰有的是人心,只见朱元璋手中双剑挥动率先杀出,这便是两人的差距,陈友谅只是躲在战船之上看着自己的兵士被一群饿狼蚕食手足无措。

陈友谅先锋大将张世雄原本就是倪文俊的旧部,早已对陈友谅心生不满,这次充当先锋多半是想趁机除掉此人,先锋听着好听,不过就是炮灰,所以很难搞得懂常遇春、胡大海两人为了争一个先锋官不可开交,当然以胡大海的聪明自然不会与常遇春硬抢就是,枪打出头鸟的道理胡大海自然懂得。

张世雄稳住阵脚,眼见朱元璋五路伏兵尽起,骑兵不停冲击自己这边防御,再看身在大船之上的陈友谅,迟迟不肯发兵,多半是已经怕了,隐约可以看到大船看看慢慢转向,陈友谅要逃,丢下自己这些替他卖命的兄弟自己逃了,眼看着昔日跟随自己的士兵一个一个倒在对方的铁骑长枪之下,火爆脾气的张世雄彻底怒了。

“奶奶个熊,跟着陈友谅没好日子过,老子反了!”

“反了,杀过去!”

“别让陈友谅跑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种被人遗弃的感觉在陷入龙湾的汉王士兵心底升起,都是有血有肉的汉子,张世雄带兵造反,多半是形势所逼,身后尚无援兵,眼前是凶猛的对手,选择反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张世雄自然是懂得时务的人。

愤怒的汉兵举起长枪对准原本的主子,陈友谅怕了,从这些人的眼里看到从未有过的愤怒,这种早已挤压在心底已久的愤怒终于彻底爆发,那根点燃愤怒的导‘火’索恰恰是因为自己的大意与自负,败了,彻底败了,战局已经无法挽回,陈友谅不想这种愤怒的情绪影响到战船上的士兵,一旦犹如瘟疫一样蔓延,那么自己所要面对将是灭顶之灾。

划船的兵士接到命令立刻全力启动战船,确发现原本看似十分容易的事情现在确是那样的艰难,潮水来得快退得快,此时恰好是落潮之时,大船早已搁浅无法行驶,陈友谅算到了涨潮可是完全忽略了落潮,他所看到的只是自己的辉煌还有高潮,以陈友谅绝不服输的个性又怎会想到认得一生同样有低谷。

陈友谅只得离开自己最钟爱的冲锋战船“混江龙”,由亲兵护着跳上一艘迎面而来的小舟逃走,带出来的百余战船身后只剩下不足六十,除了一些搁浅的战船之外,不少人直接开着船归降朱元璋。

朱元璋大喜,不仅彻底打败陈友谅,而且拥有了一支足以与陈友谅匹敌的水师,命令徐达、胡大海、汤和三人率领轻舟追击陈友谅残部,陈友谅一路不敢停留犹如惊弓之鸟逃回自己的老巢江州。

徐达收复太平、采石矶,胡大海趁机攻下信州,汤和取下袁州,几乎不费一兵一卒,守将纷纷投降,陈友谅一时众叛亲离,彻底失去争霸天下的资本。

第五百二十章殉葬

英雄再无对手,这一刻眼神中透出从未有过的迷茫,朱元璋终于走到人生的最后一刻,没有人清楚此时想着什么,是天下,还是曾经的那些记忆,是曾经恨过的对手,还是留恋纵马天下的岁月。

哭声阵阵,白绫遍布,里面一直没有动静,值夜太监担心出事,放轻脚步来到近前,朱元璋躺在那一动不动,用手一摸,身体发凉,吓得连连后退,门外有侍卫把守。

“皇上,怕是不行了。”

“够奴才,你有几颗脑袋,快去叫太医。”

太医连连摇头,此时的朱元璋已经没有任何气息,跪在地上,“圣上归天了。”

“圣上归天了。”

喊声阵阵,从皇宫内城一直向外,传遍整个皇宫,皇城哀声一片,此时,天上的雨突然晴了,皇城门口跪着几个妃子,不停用手擦拭泪水,根本不知道,一场灾难即将降临在这些可怜的女子身上。

“父皇。”

“皇祖父。”

一直守在门外众人终于可以进入,跪地痛哭,其中多少眼泪是流给别人,朱允炆哭得伤心,经历过失去亲人的滋味,那种感觉,就如同心被人瞬间掏空了一样。

“皇上有旨。”

太监尖着嗓子从里面走出,没有人清楚,朱元璋在最后时刻留下旨意中写了什么,难道是继位之君的人选,这一刻,所有人目光瞬间被太监拿在手中金色布卷吸引。

“朕自得天下,遵从仁义礼贤,时不敢忘,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侍二夫,朕若离去,后宫妃嫔尽数殉葬。”

“殉葬!”

旨意念出,众人张大嘴巴,没有想到圣旨上会留下的是这样的命令,在古代殉葬制度一直存在,周时盛行,后秦时因为太过残忍,以人陶取代,到了汉代又有复兴,没有想到这位大明开国之君会做出这样的安排。

“皇上,皇上,臣妾。”跪在一旁几名得宠妃子,一下子瘫倒在地,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最终会是这样的结局。

“拿下。”

左右侍卫快速出现,一瞬间,皇城成为人间地狱,整个皇城里的妃嫔,和朱元璋有过关系的不下几百人,年纪大的已经是头发花白,其中还有几个刚刚得过宠幸暗自庆幸,没有想到厄运瞬间降临。

“你们干什么?”

后宫之中,尖叫声一片,侍卫闯入,按照太监登记的名册,样貌、年龄一一比对,这些宫里的记载极为详细,那一晚皇上宠幸过哪个妃子,甚至是宫女,都有详细记载,为了就是以后核对皇子身份之用。

“皇上有旨,后宫妃嫔殉葬。”

一人瞬间倒地昏迷不醒,“主子,主子。”一旁丫环连声呼喊,倒在地上妃嫔,看年纪不过二十左右,生得花容月貌,可惜就要香消玉殒。

“走开。”

侍卫上前,不容分说,两人架起向外就走,只留下坐在地上一脸愕然的小丫头,多半还没有弄清,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朱元璋此举虽有些残忍,倒也符合男人的心思,一旦自己死了,后宫里这些年轻的妃子,如何守得住冷床,难免出去和男人鬼混,一世英名因此丧,这是朱元璋所不能容忍,索性来个痛快。

白布吊起,下方跪着十几个宫里的女人,一个个浑身发抖,“验清楚了?”

“一个不差。”

“动手。”

“放过我,求求你,放过我。”

侍卫一脸冷漠,皇命难违,有圣旨在,这是任何人无法改变的事实,两人合力抓住,直接挂在上面,一张娇俏小脸顿时变了颜色,双腿不停乱踢,随着时间过去,舌头伸出老长,眼睛睁大,死相恐怖。

“样子太丑,我不想这么死。”

“贵妃,不要难为我们。”

那人冷哼一声,在后宫地位不低,不仅如此,朝中几位王爷都是他生的,就凭这一点,地位就是其他人所不能比。

“我死了之后,你们也休想有好日子过。”

那人犹豫一下,“取毒酒来。”

朱元璋留下的旨意只是杀死殉葬,至于用什么方式并没有交代,白绳吊死最是常见,可惜,死相太过难看。

一声叹息,看着眼前毒酒,不由得流下两行泪水,“皇上,想我十六岁入宫,服侍左右多年,罢了,既然皇上嫌下面寂寞,臣妾随你去了。”说完一扬脖,毒酒喝下,身子一震缓缓倒下。

“难道我们不应该阻止这场悲剧?”

朱允炆实在看不下去,其中有几位年纪稍长的妃子照看过自己,印象极深,算起来,也是自己的家人,难道真的要用这种方式去对待自己的家人。

“你是皇太孙,说话的分量自然是我们这些人所不能比。”晋王不以为然,并非冷血,那些殉葬的妃子之中并没有自己生母,马皇后早在几年前已经病逝葬在皇陵之中。

“三皇兄,话不能这么说,如果有更合适的办法,为何不能?”燕王上前,身形魁梧,虎步龙行,声势不弱。

晋王哈哈大笑,“不要忘了这是父皇的遗愿,我们这些做皇子的如何能违背父皇的愿望,那些孝义难道都忘了不成!”晋王不忘趁机反咬一口。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燕王眉头一皱,看着眼前剩下的最后一个妃子倒下,侍卫快速跑动,“大人,按照记录核对完毕。”

人已经死了,再多说也是无益,燕王很聪明,此刻,不仅是留在京城的这些皇子,还有身后的大臣,所有人都在看着,这个时候表现出的孝义最是能够打动别人。

随身太监再次走出,众人齐齐跪倒,太监双手捧着圣旨,动作极为小心,这一次又是什么,所有人一瞬间露出期待目光。

“天佑大明,福延邻邦,公主嫣,识大体,贤明聪慧,赐婚朝鲜国主世子李芳果,建不战之邦。”生命逝去的最后时刻,朱元璋的心里还想着安稳邻邦的大事,朝鲜与大明一水之隔,堪称是大明的门户。

当然只是大明附属而已,明初时以高丽国自称,当时的国王为王颛,朱元璋得天下建大明,昭告天下,同样派出使者持书前往高丽国发布喻告,高丽国王第二年派使者贡品入朝,请求封号。

朱元璋应其之请,于洪武三年遣使持金印文诰,封王颛为高丽国王,从而确立了两国的宗藩关系,贡献数至,元旦及圣节皆遣使朝贺,岁以为常。

洪武七年高丽国王颛为权相李仁人所弑,李仁人拥立权臣辛旽之子辛禑为王,遣使来明入贡,明太祖却而不受。直到洪武十八年,朱元璋见辛禑地位日益稳固,才不得不正视既成事实,加给辛禑高丽国王封号,并追谥王颛为恭愍王。

洪武二十一年四月,高丽东北面都指挥使李成桂发动兵变,除李仁人,囚禁了国王辛禑,十月辛禑让位于子昌。次年,李成桂废辛昌,拥立王颛之后王瑶。

洪武二十四年王瑶让位于李成桂,王氏自五代传国数百年,至是绝。二十六年,李成桂遣使来明,贡马九千八百余匹,明太祖回赐纻丝绵布等近二万匹,赐名朝鲜。

公主嫣为何人,朱元璋最疼爱的女儿,没有想到最后时刻会远嫁朝鲜荒野之地,朝政不稳,就算是身为国王,时刻面临被杀危险。

嫣儿不嫁。

公主嫣得到消息,有如晴天霹雳,失去父亲,不仅如此,母妃同样跟着殉葬,一下子失去两个最亲的人,还不够惨,身为公主之身,离开熟悉的皇城,远嫁到朝鲜,宁愿一辈子留在这里,永远不嫁人。

第五百二十一章争执

大明天子太祖皇帝朱元璋驾崩,只是生前为了能够选一个合适的继承人大费周章,如今朱元璋归天,留下一个大大的问号!

聚集在这里的朝臣还有一众王爷最关心的就是册立新君一事,谁才能成为大明的第二位天子,朱元璋眼中最合适的人选。

“怎么还没来!”

留在外面的人足足等了几个时辰,还是不见遗诏从里面拿出,顿时有人开始着急,不仅急,同样累,平日里这些王爷养尊处优,这一次算是拼了,留在雨中几个时辰,如今在这里又站了几个时辰,开始有人挺不住。

皇城左右都由侍卫把守,一个个长剑在手,面色冷峻,朱元璋的尸身被人安放在皇城之中。

“诸位王爷,可入内观瞻。”

“刘公公,可还有圣旨留下?”

那人连连摇头,“圣上只留下这两道圣旨,几位大人可以作证。”指的是几位老臣,圣旨的内容就是一人起草。

“不错,当日圣上着急老臣前来,留下这两道圣旨。”

“怎么会这样!”

众人俱是眉头一皱,以圣上谨慎个性,后继之君这样的大事,绝对不会没有任何交代,如果没有,试问有谁会愿意放弃,到时只会打得天下大乱。

“诸位王爷。”

“走吧。”

晋王第一个进去,接着是燕王,一众皇子进入之后才轮到朱允炆,接着是朝中重臣,朱元璋面色安详躺在那里,此刻就跟睡着了一样,确实太累了,一生勤勉,凡事皆是亲力亲为,尤其是面对明初那场乱局,朱元璋力挽狂澜,迅速恢复大明国力,这一点着实让人敬佩。

早有负责宫中礼仪朝臣等在那,按照规矩,众人磕过头依次走出,泰道:“诸位王爷,几位大人,今圣上仙去,国不可一日无君,册立新君之事刻不容缓!”

“不错,应该立刻由皇太孙继位处理国事!”

晋王冷笑,看了一眼说话的了两个人,明显都是太子府的人,“此言差矣,父皇生前并未立储君,又何来继位之说!”

齐泰道:“先皇早已册封允炆殿下为皇太孙,按照礼法,只有储君才能以太字而称,先皇之意已然明了,诸位王爷难道想要违背先皇之意不成!”

宁王道:“齐大人,虽有此事,父皇不过是念旧,给允炆侄儿一个皇太孙的身份,始终未有定论,难保日后改变初衷另立别人也说不一定!”

“不错,一国之君,岂能如此儿戏。”

这一刻,这些王爷反而站在一起,太子府这边势头明显被对方压制,论辈分,这些是皇叔,论人数,对方更占优势,就算讲的是道理,没有圣旨,任凭齐泰如何说,最终都是没有意义。

朱允炆上前,“诸位皇叔,你们未免太……”后面的话并没有说出,多半是欺人太甚之类的话,只是没有直接说出罢了。

晋王看着一脸不悦的朱允炆冷笑一声。“就算你为皇太孙又如何,先皇事先声明留有遗诏,如今并无遗诏,叫我们这些人如何相信!”

齐王道:“不错,空口无凭,如何能够令人相信!”

“都给我闭嘴!”站在一旁的朱棣难掩心中悲愤,这些皇子之中要属朱棣跟随朱元璋时间最长,当日数次北伐,父子二人并肩作战击败北元主力,如今眼见父皇离去,这些人在此争吵不休,不由得怒上心头高声喝止。

朱棣道:“先皇刚刚离去,你们就在这里为了继位之事争吵不休,先皇在九泉之下看到你们如今这样如何能够瞑目,枉你们身为先皇子孙!”

朱棣虎目含泪,朝中几位重臣连连点头,这些争辩无可厚非,只是在这样的场合下,未免太过失礼,此刻,朱棣的表现无疑为自己加分。

晋王咳嗽一声,自知失礼,“父皇仙去,何人不心痛,四皇弟是否想过,如果没有遗诏留下,这天下究竟何人来掌,就算本王不争,不代表别人不动心思。”

“皇太孙,应该立刻把林大人找回来。”齐泰眉头深锁,皇城内的局势越发微妙,尘埃落定之前一切都有可能。

“一切交由齐大人。”

此时的朱允炆依然深陷于失去亲人的痛苦之中,反而忽略了这一点,身边只有一个齐泰,人微言轻,何况,一旦出现其他状况,根本没有适合的人去办。

齐泰点头,转身在随行而来的心腹耳语几句,那人点头,离开外皇宫直奔太子府,林风前往秦王封地查案,算算时日已经回来,迟迟不归,必然是其中出了问题,幸亏太子府里有小何这些人在,自然有办法最快速度找到林风。

几匹快马从后院牵出,小何几人飞奔上马,出京城,快马加鞭顺着官道扬长而去。

皇城前,众人聚在那,迟迟不肯离开,这个时候,谁都不能走,留下来就有希望,除了晋王、燕王、皇太孙之外,其他王爷各怀心思,索性把这趟水搅浑,就算没希望做皇帝,至少要跟着得好处。

“三皇兄,千万不能便宜了别人,灭了我们王爷的威风。”此刻,晋王身为王爷之首,无疑呼声最高,剩下的那些王爷中,除了几个和燕王交好的之外,其他都归入晋王阵营,唯独朱允炆那边,冷冷清清,只有齐泰几人。

“诸位皇弟放心,皇兄绝不会亏待你们。”

晋王面露笑意,如果没有遗诏留下,整个局势变得对自己有利,就算燕王心里不服,同样没有办法,至于朱允炆,根本不放在眼里,无权无势,不过是仗着自己出身太子府,得过先皇疼爱罢了。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不如召集群臣上殿,择贤而立,燕王以为如何?”

两人目光相对,燕王淡然一笑,“一切全听三皇兄安排。”论实力,两人最强,论人脉,晋王自认胜出一筹,一旦最终没有结果,只能用这种方法,得百官拥戴者为君。

“允炆侄儿以为如何?”

朱允炆站在那,心里清楚,明摆着是对自己不利,就在这时,一阵盔甲撞击声传来,众人回身,正是长兴侯耿炳文。

“侯爷。”

耿炳文为开国老将,地位极高,就算是朱棣这些人同样极为敬重,此时,突然出现,难道是和立新君一事有关不成,所有人清晰记得,这几日召见的唯一军中将领就是这个人。

“皇上,老臣来迟了。”

耿炳文单膝跪地,盔甲在身,这样的动作都是极为困难,老泪横流,一日前,朱元璋叮嘱的那些话犹在耳边,国不能乱。

“侯爷节哀。”

朱允炆快步上前,耿炳文点头,老将原本就是太子府旧臣,随着耿炳文出现,朱允炆这边阵营终于出现一丝转机。

耿炳文一脸悲伤,被人从地上搀起,“谢皇太孙,皇上早有预感,日前宣我入宫,就是为了策立新君一事。”

“哦!”

一阵惊呼,话锋一转,没有想到,最后出现的耿炳文身上带有先皇遗诏,晋王眉头一皱,这样的决定未免太过草率,就算这长兴侯为人耿直,难免有私心,又是太子府的旧臣,一旦从中动手脚,岂不是便宜了朱允炆。

“先皇遗诏一直在侯爷手中?”

耿炳文哈哈大笑,“老臣虽糊涂,倒也不会做这种事,先皇有交代,待发丧之后,取出遗诏,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宣读新君人选。”

“这样!”

众人各怀心思,也就是说要等到七天以后才行,遗诏究竟在什么地方,大殿还是寝宫,或者是其他容易被忽略的地方,只要可以提前找到,就可以占据先机,毕竟没有人真正见过遗诏的内容。

第五百二十二章先兆

官道上,几匹快马向前飞奔,并非是从京城出来的小何等人,为首一人,样貌俊朗,腰跨弯刀威风凛凛,正是林风,身后跟着李虎、陆俊,还有紧随其后的柳二娘,柳二娘马前跟着随行而来的程英。

书接简短,这些人应该留在陆家,调查秦王被杀一案,不想遭遇离奇诅咒,最终消灭凶魂,解开陆家心结。

所有一切,都是一个贪字,恰如程英说的那样,邪巫将陆家带到这里,然后在上游水域下巫,等着陆家人相互残杀之后再行收魂为自己所用,可惜,没有算到这一点,陆家家主提前动手。

邪恶的力量不停渗透,隐藏的矛盾瞬间爆发,陆家旁支开始不满主家,这在陆家几乎是让人唾弃的恶行,毕竟,主客有别在陆家延续了几百年,一直相安无事,虽然主家拥有更多的权力,同样承受更多的责任。

装疯的那个人自尽而亡,用邪恶的血激发凶魂力量,随着凶魂消散,一切随之结束,陆俊心地善良,恰恰是这一点,巧妙化解掉潜在的危机,剩下的那些陆家旁支并没有被赶出陆家。

程英带着陆家人赶到水源上游,一看吓了一跳,整个水源泛出青黑色,里面是一层小虫,不停游动,没有想到,这段时间,陆家人喝的就是这种被人下了巫术的水。

“交给我。”

程英划破手指,血落在水里,那些小虫似乎极为忌惮,速度不停加快,快速聚在一起,试图利用这种方式对抗巫师的圣灵之血。

程英从小生活在祭坛,修炼巫术,体内的血拥有净化功效,对这种带有邪念的毒虫极为有效。

“好了。”

青黑色消失,原本只是普通的水虫而已,只是被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罢了。

“程姑娘救了陆家,陆俊感激不尽。”

“这些都是应该做了,还好发现的早,等到了炎夏,这种毒虫就会大面积爆发,到时陆家真的要遭灭顶之灾。”

岁月更替,春去秋来,就是如此神奇,林风站在高处,感叹天地之美,放眼看去,满山树木,就算是那些平地,同样尽显绿色,没有人会想到,就在一千年后,这里将会成为秃山,数不清的高楼拔地而起。

陆俊上前,“还未感谢大人,如果不是大人在,陆俊怕是同样要死在诅咒之下。”

“陆兄弟,是否留在这里?”

陆俊摇头,“我原本就不想做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