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冠绝新汉朝-第1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人刚才说话的时候,在细节之处颇有讲究,让人听着比较舒服,而且其人一开口,声音圆润,整个人更是给人一种温润之感,让人不自觉的就生出好感。
待得众人纷纷见礼,陈永就顺势开口了:“守一,你的名号,我是早有耳闻了,今日见了,果然不愧是我陈氏子孙啊。”他边说边笑,看着陈止,微微点头,一副满意模样。
陈止当然是连连谦虚。
接下来就是一问一答的环节,主要体现的就是同族情谊,气氛温馨而热烈,不时还有陈欢乱入,令谈话渐渐轻松、欢快,陈止、陶涯等人依次发言,并听取了长者陈永的教诲和意见,都表示受益匪浅。
实际上,陶涯等人也是乐得如此。
这陈永再怎么说,也是列卿之一,能来他的府上,对于这些没有出仕、只在部分地区有名望的士子而言,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就算是没有多少营养的闲谈,也是甘之如饴,因为这本身就是资历,以后在外,碰上什么事,就可以拿出来说,那谁谁谁位列九卿,我和他谈笑风生之类的。
事实上,他们这些人,一路走来,时间不长,但陈止的名声几乎呈现三级跳的趋势,近乎一天一个样,他们跟在边上而言市场被人提起,热度很高,超常达成了目标,这也是陈止不去参加杏坛论道,众人也果断跟随过来的原因,这里面自是有交情和友情的因素,但也夹杂着功利心,如周延、鲁靖等人看来,跟着陈止,比在杏坛论道上的名声收入要多得多。
比如这一入城中,就能见到陈永,便是优势了。
陈永态度和蔼,说着说着,忽然提道:“这次守一你过来,未来同殿为臣,乃是好事,是我陈家的喜事,这里也都是自己人,老夫也不瞒你们,如今正是我陈家大展宏图的时候,当多多提拔自家子弟,京城也缺乏人手,我就让几个家中的杰出子弟赶来,到时守一你得多多提点他们啊。”
这个消息,刚才在外面,陈迭就已经是提过了,所以陈止也没感到意外,又是一番谦虚,然后陈永就是一通夸赞。
在融洽的气氛中,这次会面圆满完结,接下来陈永就安排几个子侄招待陈止,布下了晚宴,自己则因为一点事入宫面圣去了。
“不得了,这随便说两句,都能进宫面圣,列卿之位、天子脚下果然是非同一般。”
席间,刘纲忍不住就感慨起来。
“这有什么,以后陈兄定是宫中常客啊。”陶涯微微一笑,看向陈止,“只看之前陈兄的定品,以及这征北将军的头衔,就知道是简在帝心。”
“是啊,真是羡煞旁人!”周延也在一旁笑着。
这时候,陈欢端着一杯酒走到陈止边上,客气的道:“族兄,我对你真的是闻名已久了,你乃是我陈氏年轻一代的翘楚,今日得见,不醉不归!”说完,当先仰头将那杯酒喝了下去。
顿时,边上就有几个人笑着叫好,又有唱行酒令的,气氛逐渐热闹起来,隔阂渐渐消除。
是夜,陈府载歌载舞,欢腾至深夜。
翌日,陈止一行人就被安排到了一座宅子里面,乃是陈永特地腾出来,让他们落脚的,乃是陈家的产业,就算是日后陈止在职位上有所变动,这个宅子依旧还是留给他用。
当然了,陈止身为太乐令,很快就会有专人过来,给他分配专门的官邸。
很快,等他们在宅院中安顿好了,太常那边又派了人来,和陈止约定了具体的见面时间,也就是陈止正式入职的时候了,还有几天的时间,让他安歇和准备。
这些琐碎之事暂且不表,却说那边左岳书院的齐直,在辞别了王布之后,第二天就来到书院,打算将自己面见陈止的事,上报过去。
不过,当他来到书院,抵达老师所住屋舍的时候,却发现这屋外为了一圈人,一个个都是精壮模样,一看就知道是精心培养出来的家丁护院。
“莫非是杨老太公来了?”
齐直对这场面也不陌生,见状露出喜意,然后就从同窗的口中得到了答案,正是那位老太公来了,正在里面和山长杨木谈话呢。
“那正好,我这正要有事禀报,不知道何时可以进去?”
齐直的神色有些兴奋,那位杨老太公的身份何等尊贵,若能面见,留下好印象,自是受用众多,相比之下,他过来的本意都得退居次席。
那同窗则道:“要等一会,老师和太公正在交谈,颇为郑重,我等不好进去,得等里面召唤方可。”
第309章 太尉之位动人心
左岳书院位于洛阳以西的城外,说是书院,其实乃是一处庄园,最外围被围着,过去还曾在兵灾波及的时候,作为防御工事,所以内里的布置颇为考究,齐直他们所在的屋舍,就在庄园的深处的独院。
此时,这院子里里外外布满了人,多数都是训练有素的护卫,但也有齐直这样的士子。
齐直口中的杨老太公,就是三杨中排名最末的杨济。
说是最末,那也要看是和谁比,与前两杨比,他在最末,但比起其他家族之人,却是不可同日而语。
就是现在,杨济都还挂着一个安北将军、太子太傅的名号,这样的身份,就算他什么都不做,到了任何一地,都要引起鸡飞狗跳,就算是洛阳也不例外。
只不过,此时距离他抵达洛阳,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加上最近的洛阳经历了诸多变化,尤其是东海王的倒台和身死,诸多势力的洗牌,多多少少将杨济到来的影响力冲淡了。
即便如此,当这位老太傅来到左岳书院的时候,这个书院的上上下下还是提起了全部的精力,所有目光都集中过来,也都有着和齐直想通的想法。
不过,他们的这个愿望想要实现,却不容易。
哪怕是身为杨木直传弟子的齐直,也要恭恭敬敬的等在外面。
院子里的屋中,正有两人相对而坐。
其中一人年龄颇大,腰杆挺得笔直,虽然胡须半白,但依旧能看得出面庞棱角分明,配合着那双有神的双目,更给人一种英武有力的感觉,这人正是杨济。
在杨济对面坐着的,则是一名中年人,他的体格相对瘦弱,神色也颇为恭敬,正在低头说话:“当下的情况就是这样,广汉王有意兼任太尉和大司马,这件事朝中反对的声音不少,若是我杨家动用上下关系,帮叔父您疏通一番,这太尉的职位拿到,并非不可能。”
“太尉……”杨济微微闭眼,低头沉思了片刻,笑道:“这个位子当真是好大的吸引,就是老夫闻之,也不免心动。”
太尉主五兵,丞相总百揆。
丞相之权柄,就算对这个官职了解不多的人,也都是听闻一二,乃是百官之首,而太尉在很多时候,能够与之并称,足见其能。
自来三公,多有太尉之名,此官可掌武事,在王朝天下,这兵家之主可谓是定海神针,就算不说其能,单说此位意义,三公之一,人臣巅峰,得之必上青史,留名后世,就足以说明此官对常人之吸引,到底是有多大。
如今,那位得了太师之位,兼大司马之职,有掌尚书台的广汉王,也盯上了这个位置。
不说其他,就说这广汉王眼下兼任的职位,就已经可以称之为权臣顶配了,那大司马的很多职权,甚至还超过太尉,在兵事上的权柄更为广泛。
实际上,东西两汉的时候,太尉、大司马这两个同样掌兵的职位,多数不会同时存在,但自三国以来,两职多有并立,直到此时。
可即便如此,在众人眼中,太尉的名头,还是要超越大司马的。
杨济陡然听到有可能担任这般官职,呼吸也急促了许多,但最后却摇摇头道:“不过,此位得之,有害无益,或许还是取死之道!”
“怎么会呢?”杨木却抬起头,然后摇了摇头,“如今朝政不清,东海王殁、武乡侯隐,那其他几家都取得了不小的利出,尤其是琅琊王家,除了王理之外,那王导也终于出仕,而且有传闻说,他不是入尚书台,就要入御史台,乃至直接位列列卿都有可能,我杨家在北方若想壮大,最大的对手和阻碍,便是王家……”
“老夫知道你想说什么,”杨济微微一笑,伸出手指,在两人之间的坐席上指了指,“你觉得各家皆有所得,填一二官职空缺,但我杨家也得了一个列卿之位,只是暂时还未落实,最多不过一个月,就会有结果了。”
杨木还是有些不甘心,遂又说道:“但是,廷尉毕竟不是太尉!”
杨济收了笑容,淡淡说道:“但是太尉和大司马的职权多有重叠。”
杨木听得这个语气,心中一凛。
杨济却道:“太尉是好,但你也不要被这个位置蒙了眼,若是老夫得了此官,我杨家就能安稳了?从来世家大族,虽然需要官职品阶的支撑,但家学也很重要,昔伯起公,乃以大儒之身,名传当世,方有家族长兴,况且我杨氏本就立下了计划,要按部就班的在朝中经营,毕竟是盛极而衰,宣武一朝之后,兄长先后退隐,就是为了防止被人皇猜忌,现在这种时候,本就是纷乱之时,我等又岂能主动走上前台,况且……”
说到这里,他忽然压低了声音:“太尉之位,此时得知无用,盖因兵权皆在大司马之手,广汉王不会分之,反而还要被其猜忌,你当其他各家,为何不取此位?真是家中没有威望之人?非也,无非是顺水推舟,老夫岂能上他们的当?若真的应下来了,权势没有到手,反而要成广汉王的眼中钉,何等冤枉?还是当先固本,只要家族根本不动,三公之位,早晚会回来的。”
杨木点点头,半天不说话,最后却又问道:“那叔父此番来洛阳,真是只为了悠儿的事?”
“这个自然,这才是头等大事。”杨济的脸上再次露出笑容,眼神也柔和许多,“老夫宝贝孙女的夫婿,当然要精挑细选,由老夫把好关,毕竟这孩子性子软,若是所托非人,那是要受委屈的。”
杨木闻言有些无奈,却也不敢多言,不过随即提了一句:“叔父这些天来,让伟兄去几个大族之中看过了,可曾有什么入得眼的人物?”
杨济摇头道:“未曾见到。”
杨木忍不住就提及:“叔父若不亲眼看看,如何能够放心?这些天也有些家族的子弟找到我这里来,其中不乏风度不凡者,背景也各有可取之处,若不然,您挑个时间,在书院中见见他们?”
“你这是替他们来做说客了啊。”杨济笑了笑,见杨木想要解释,就摆手阻止,然后说道:“别急着辩解,这并不是坏事,能见就见吧,我也想见见这年轻一辈的人杰,时间就由你来安排吧。”
杨木点头应下,他们这个层次的家族,挑选姑爷的时候,自是看重家世、乡品的,但同样也品性和前途,所以疏忽不得。
同时,这家族联姻,也是稳固世家地位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他们这些长辈难免上心,挑选的家族人选,亦有门道。
过去,杨家就曾与政敌联姻,化干戈为玉帛。
但此一时彼一时,因为新汉权势起伏,北方世家有崛起之势,山东以王家为首,而关中则诸族相争,杨家略占优势,这个时候,他们与王家之间的矛盾,可不容易化解,因为这不是政争,而是争运,谁能赢,至少奠定百年家运。
这种情况下,就算是联姻,也不会寻找王家,或者近似的家族,而是会选择稍小一些的,也方便杨家借力和控制。
“行了,正事就说到这吧,”杨济话锋一转,“老夫这次来书院之中,看这里颇为清净,准备住个几天,希望你不要嫌老夫麻烦啊。”
“这样的好事,我等自是求之不得!”杨木衷心说着,他为山长,当然也有经营书院的心思,杨济若能在此停住,好处诸多,“说起来,我有几个学生,一直仰慕您的学问,此时就在外面,叔父可愿见上一面,指点一二?”
杨济笑道:“你话都说了,老夫岂能拒之?让他们进来吧,老夫也和他们说说话。”
杨木致谢一声,就吩咐身边仆人,去呼几个弟子过来。
这人一出去,门外的齐直二人知晓,就当先一步走入,那仆人则又去召集杨木余下的学生过来。
“后生末学见过文通先生。”齐直和同窗当先拜见杨济,又见过老师。
杨木有些意外的问道:“齐直,你怎么来了,这几天不是身染不适,在家静养么?”
“回禀老师,我本在家中静修,但听说那入梦公子陈止,最近刚刚抵达,就在那镇上暂住,于是忍不住过去拜访,见过其人之后,就过来禀明老师。”
杨木还未说什么,杨济先露出感兴趣的模样,问道:“哦?可是那个斩杀小王子、气死匈奴王的入梦公子陈止?”
“正是!”齐直赶紧恭敬回应,不敢有一点迟疑。
“他来京城,是过来当官的,得了一个征北将军的头衔,又承了太乐令之位,”杨济言笑了起来,“我为安北将军,他为征北将军,也是有缘,你叫齐直是吧,说说,此人如何?”
齐直赶紧诚惶诚恐的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讲了一遍,其中就提到了陈止当众弹琴的一事,而且为了给杨济增加印象,他将王布的一番分析也说了出来,当然了,在这里都成了是他的分析和想法。
果然,杨济听闻,先是指着齐直,对杨木说:“你这个学生不简单啊,思虑周详啊。”
杨木也有些意外的看着齐直,但还是点头致谢。
第310章 临到上任练琴忙【第三更】
齐直自然是心中欢喜,觉得果然是给这位老人家留下了好印象,他的那名同窗,则有些惊疑不定的看了过来。
夸赞过后,杨济自然而然的说道了陈止:“照你这么说,这个陈止是有本事的,一个太乐令,是难不倒他的,我记得他是下邳陈氏之人吧?”
杨木却不能肯定,又看向齐直,后者会意,上前解释道:“陈止并非下邳人士,乃是彭城陈氏出身,但这两陈本是一家。”
“哦,这么说来,也是陈氏之人,这也是个大族,只是最近衰落了,”杨济说着说着,忽然问道,“不知道,这个陈止可曾娶妻?我刚才听你提到,他是游学中途接了敕令,就直接来了。”
在新汉一朝,官员若是得了官职,前往赴任,在家眷方面是有一些选择的,这个时代可没有后世的通讯和交通条件,可能一次赴任,再回来就是几年后了。
有鉴于此,所以按照官职、任期的不同,一些官员是可以携带家眷同往的,尤其是京官更是如此。
正因如此,杨济听闻陈止是在游学的中途,接了敕令后,就直接过来洛阳,接掌职位的,似乎无需考虑家眷,一般这么做的人,都是孑然一身者,是以才会有这么一番询问。
那齐直听了,也是一愣,但旋即还是回答道:“据我所知,那陈止未曾娶妻,盖因此人蛰伏之时,父母早亡,又时常以纨绔之相显于世人,是以无人问亲。”
他这一口气说下来,心下难免狐疑,要知道,之前王布随口一言,就曾经让这齐直生出疑虑,也曾想过杨老太公的事,但旋即又觉得,这般门第,那要找姑爷,怎么也得是门当户对才是,陈家虽有底蕴,但现在早就过了巅峰,再加上陈止本身又不是下邳嫡系,乃是彭城陈氏,这家世就又低了几分,不该被杨老太公看在眼中。
“听老人家这口气,难道还真动了心思?”
齐直心里嘀咕着,就有些摸不清杨济的念头了,但又不敢发问。
到是他的老师杨木,问出了心中疑问:“莫非,叔父你有心与陈家联姻?”他没有什么忌讳,一个是血亲叔父,小时时常请教,另外两个是自己的学生,朝夕相处,有如父子。
问了之后,他又道:“陈氏一族固然底蕴不浅,如今又有人位居列卿,然此族早已过了鼎盛,中枢虽官宦传承不绝,但人数日少,如今只看朝中,算上那陈止,也不过只有两三人尔。”
这话就是在提醒自己的叔父了,刚才好说的好好的,选婿得看诸多条件,这家世也不得不考虑,一个略小的家族,固然容易掌控,但也得考虑这个家族的前程。
当下世家,在朝中的势力,并非只看官品高低,还要看涉猎的范围,陈家在中枢的人少,哪怕有一位太仆,但没人帮衬,也是势单力孤,政令传达起来难免会有掣肘,得和旁人结盟互助,这就是个变数。
不过,杨木也不会否认,至少当下和陈家联姻,并不是什么坏事,反而有很多优势,只是在他的心中,还有更好的人选。
“你无需担忧,我只是询问一二,并非就要下决定,这事也得征询悠儿的意见,她虽然性子软,但也有主张。”杨济笑了笑,简单解释了一句,但跟着又道,“不过,陈家根深叶茂,也是有名的世家大族,也是可以列入选项的。”
听到这里,那齐直边上的同窗回过神来,赶紧说道:“太公、老师,好叫两位得知,我最近听闻,那陈太仆发出了召集令,说是让家中杰出子弟,在近日都来洛阳,若是两位有心,不如到那个时候,派人过去一看,正好看看这陈家之中,有没有俊杰。”
“还有这事?不错,你这个消息好,你叫什么名字?”杨济笑着询问。
那人登时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赶忙回道:“回禀太公,学生祖沿。”
杨济点点头,对杨木道:“祖沿?嗯,好,覃之啊,你的学生都不错。”
对面,祖沿后退两步,朝齐直看了一眼,露出笑容,他总算也抓住了这次机会。
这边,几人话音落下,门外传来淅淅索索的脚步声,正是杨木其他的学生到了,这些人听到消息,也是急切赶来,却已经慢了两位同门几步。
随后,这屋中众人交谈起来,气氛融洽。
不过,他们并没有注意到,本来站在屋子角落的一名年轻护卫,这时候缓步离开,这是要给别人换岗了,但随后他在却来到屋外,走出院子。
在不远处,正有一名青衣丫鬟等候在那里,模样清秀,扎着两个小辫,她一看到年轻护卫,立刻挥了挥手,然后小声的喊道:“十一哥,这边!这边!”
那年轻护卫顺势就走了过去。
“怎么样了?老太爷和五老爷是怎么聊的,可曾说到小姐?”
那年轻人听闻,也不迟疑,就把刚才在旁边听到的一些话说了出来,当然了,能做这种近身护卫的,都是懂得进退的,知道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否则主家的秘密就都传出去了,所以他谈到的,只有最后关于那位“悠儿”小姐的内容。
“彭城陈家的入梦公子?真的假的,老太爷真的提到了这人?”那丫鬟露出了意外、惊喜的模样,“是那个写下《师说》、文武双全的入梦公子?”
“正是此人。”
丫鬟松了一口气,说道:“这就好了,若是能有这位公子为姑爷,那就好了!”
年轻护卫听到这里,欲言又止,最后还是没有说什么。
小丫鬟则是摆摆手,笑道:“十一哥,辛苦你了,你先回去吧,省的大管事埋怨,小姐把姐姐留在身边,让我过来照料太爷起居饮食,过两几天太爷回城,我就得把消息告知小姐,也好让她安心,你是不知道啊,老爷这次硬逼着小姐出嫁,她一直闷闷不乐,虽然跟着老太爷出来了,但太爷公也答应老爷,说是在洛阳会给小姐找个夫婿,你也是知道的,老爷马上就要当大官了,在家里说话越来越顶用了,太爷也不好落他的颜面……”
这丫鬟说着说着,忽然一捂嘴,呸呸两声,又道:“你看我,老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又议论老爷了,真是该死,十一哥,你不会跟别人说吧?”她做出了担心委屈的表情。
年轻护卫无奈的点点头,便就离开了。
那丫鬟则是转身,蹦蹦跳跳的回去了。
很快,城中诸多勋贵、世家就得到消息,说是那位安北将军杨济,将在左岳书院设宴,宴请年不过三十的青年才俊。
几天之后,洛阳之中,热闹纷呈,很多人都猜到了这背后的用意。
各家议论纷纷。
“这老杨家的,还真是过来找姑爷的不成?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难道对那太尉之位,真没想法。”
洛阳城北,慎独书院之中,正有一方脸大嘴的男子,一边饮酒,一边说着,他年约五旬,身宽体胖,坐在席上,却显得格外安稳。
若有朝中之人在此,当可认出,此人正是中书令荀遂,有传闻说,其人不日将升迁中书监。
自东汉末年以来,中书省权柄日高,掌诏令,分尚书之权,总掌禁中书记,能草拟诏令,可见权柄,正因如此,对文采的要求也相当高,这位中书令荀遂就是例子,他在出仕之前,就是这慎独书院的山长,同时还有另一层身份,为那颍川荀氏出身。
颍川荀氏,在曹魏之中,乃是顶尖门阀,等魏国被新汉吞并,宣武皇帝为了安抚和拉拢北方士族,同时制衡日渐壮大的南方世家,对荀氏多有优待,加上荀氏自身也深谙明哲保身之法,所以这荀氏,如今也算是第二梯队中的佼佼者,并且还有上升势头,所以也有心竞争这北方顶尖门第的心思。
“三叔,此事暂且不议,眼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