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冠绝新汉朝-第2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也难怪,盖因这沙盘舆图虽还很粗糙,但其上有山有河,更有地面起伏,更有细小的白石,将幽州、冀州的范围圈了起来,用较大的石块嵌入其中,代指一座座城池,并且在里面插了几个旗子,这棋子不过巴掌大小,上面写着一个一个单个的字,如“王”、“段”、“宇”、“慕”、“陈”等。
在他身边,那张先生却用略带遗憾味道的话说道:“将军谬赞了,我不过是记着一个大概,这张舆图上的很多地方,其实有着偏差,也有错漏,那就是我能力所限,难以尽善尽美了。”说话的时候,他还在仔细打量着那沙盘的模样,伸出手挪动了一块代表城池的石块。
旁边的石勒却满不在意的道:“这一点问题,能有什么事?孟孙你就是太小心了一点!”
孟孙,正是这位张先生的字,他的名字为张宾,如今为石勒的谋主。
他听了石勒之言,不由摇头道:“行军攻伐,可容不得半点疏忽,说不定我在这舆图上的一点错漏,放到了战场上就是天大的疏漏,被敌人利用上了,那就是一场灾祸了。”
石勒却大大咧咧的说道:“你说的也有道理,但就咱们现在这点人手,想要搞清楚整个河北之地的局面,那也根本就不现实,能有个大概就可以了,想来那边也没有什么人会利用这种疏忽。”
张宾闻言,只是摇头。
这个时候,忽有一人从门外走进来,此人身材高大,虎背熊腰,皮肤白皙,走进来之后站定,比张宾足足高出了一个头,偏偏这人的脸上还有着年轻人才有稚气,只是在那颇显凶恶的眉眼的映衬下,这稚气却有些不太明显了。
他站定之后,轻蔑的扫了张宾一眼,然后对石勒说道:“叔父,这城中的老幼都集中起来,要如何处置,请你示下!”
边上的张宾,看了此人身侧的刀鞘一眼,发现上面还有尚未干涸的血迹,不由皱起眉头。
石勒此时才把目光从沙盘上收回来,看了看来人,点头道:“等会我去遴选一番,把那些身子壮实的都选出来,补充到军中,女人组织一下,让弟兄们快活快活,这些天他们吃了不少苦头,该舒坦舒坦了。”
那青年乃是石勒的侄子,名叫石虎,如今还不满二十,却已经生的比成年人还要高大,平日里作战勇猛,曾经两次在危难中解救石勒,所以深得石勒的喜爱和信任,如今很多事情,石勒都交给他去处理。
石虎听了石勒的话后,露出了一个笑容,伸出舌头舔了舔嘴唇,问道:“那老人和孩子呢?那老人咱们用不上,小孩按理说该带走的,但咱们最近急行军,不好带着这些累赘,不如……都宰了吧!也好给弟兄们练练手!”
张宾听到这里,摇了摇头,走上前来道:“不可如此,少将军,这些老人和孩子,留下来也不会有什么影响,便是汉廷的兵马得了他们,也编练不出新兵,何必妄动刀兵?”
“怎么没有影响?”石虎眉毛一挑,冷冷说道:“这些人留下来,就是祸患,那小孩子未来长大了,就是咱们羯人的敌人,汉人何等众多,而我羯人与之相比,就势单力孤了,留着他们未来就是敌人,他们长成一人,杀了我一名羯人,那便是今日我等妇人之仁的结果,就是害了族人!”
张宾听得眉头大皱,更有一种目瞪口呆的感觉,他仔仔细细的看着这个半大青年,仿佛第一次人士他一样。
石虎却不管张宾怎么看自己,而是对着石勒继续说道:“至于那些老人,更是留不得,他们一个个都不怀好心,咱们一走,他们肯定要给旁人泄露咱们的行踪,到时候那汉人兵马就更容易追击我等了,所以也留不得!”
“那照你的意思……”石勒眯起眼睛,淡淡问道。
“杀!”
石虎咬牙切齿,嘴角带笑,吐出了这么一个字后,跟着又道:“哪怕杀错了,也比留着强!”
“不可!”张宾摇了摇头,淡淡说道:“少将军此言大谬!”
“什么大谬?”石虎狠狠的瞪了张宾一眼,他早就看这个汉人不顺眼了,“俺没读过书,和我叔父一样,你摆个舆图我等还能看懂,说些有的没的,就完全没必要。”
“既然没读过书,那就得多听旁人说话,否则焉能知晓对错?”张宾淡淡说了一句,跟着就对石勒道:“将军,我等的行踪根本就不是隐秘,阮豹的兵马,已经到了上谷郡之外,不日就将抵达,咱们入侵这上谷,又占了此城,劫掠了两日,也已经足够了,这么大的动静,哪里还要那些老人来告密?”
石勒点点头,而石虎却道:“就算如此,那些小孩子呢?留着难道不是祸患?”
张宾也不看石虎,对石勒说道:“将军此番劫掠上谷郡,可不是为了做流寇,上谷之后,便要南下,再过范阳,补充一番之后,就要直入冀州之地!然后占领井陉一侧,如此一来,与匈奴国尚有联系,可得支持,却又游离其外,不会被人撺掇了果实!冀州本就饱受天灾之祸,前些时日又有大灾,如今乱成一团,汉廷派去赈灾的官员守卫难顾,正是可乘之机。”
冀州,在幽州之南,与草原之间隔着一个州,和并州之间隔着一条山脉,对新汉王朝来说,算是靠近边陲之地,其实距离腹地已经不远了,但因为天灾**,而今却处于一个相对混乱的局面,正方便石勒施为。
他与那位文士张宾的计划,就是越过幽州,直接前往河北之地的冀州。
这个选择看起来冒险,因为幽州乃是边疆,外围皆为部族,无论是进攻还是离开,都十分灵活,而且有地方可以去,但如果到了冀州,这情况可就不同了。
等于一下子跳出了边疆的复杂局面,不用考虑整个草原的动向,开辟一个全新的局面了。
当然,如此一来也有风险,那就是距离新汉朝廷的核心所在更近,势必要更加刺激到新汉王朝。
不过,一来冀州本身混乱,对新汉朝廷来说,这个地方的重要性相对下降了,二来,就是石勒身份的特殊性,哪怕他跳出北方乱局,依旧还有着匈奴国大将的名号,是可以扯虎皮的,这也就多了一层护身符,真到了关键时刻,可以扔出匈奴国作为挡箭牌。
除此之外,那些个风险,就得石勒他们自己解决了,毕竟从来成事,没有一点风险、不经历任何波折,都是不可能的。
张宾顺势就说道:“这机会既要看将军您的个人之能,也要看整个局势,我等入那冀州,不是去劫掠的,而是要站稳脚跟,那就得有名声,杀俘本就不是好名声了,若是将那老幼一概诛杀,又有谁敢来投奔?少将军说得好,将军族人不多,那既然如此,更要招揽中土人,以弥补不足,若是一味只靠着族人,那广阔冀州,也仅有立锥之地,再无发展,早晚又是一个奔逃的结果!将军当初就是从冀州北走的,莫非心里就没有一点数吗?”
这话又提到了石勒的痛处,让他的神色有些不快,却又不得不点头道:“说的不错,这个是我没有想清楚,这样吧,老人小孩都先放了,等弟兄们舒爽之后,我们直接上路,尽量不要和阮豹的人照面,咱们直接却范阳郡!”
“不错,”张宾见石勒听劝,欣慰的点了点头,“王浚大军北上,幽州空虚,正是劫掠的耗时间,阮豹与王昌是王浚手下的两员大将,与他们交手,胜了不见得能有收获,反而要折损人手,败了于战略无益,耗费时间,咱们尽快离开,那范阳郡曾是燕王封地,底蕴深厚,燕王绝嗣之后,这里一度成为幽州中心,很是富庶,我当初建议将军您先入上谷,就是为了将幽州残留的兵将,引过去,制造空虚,然后在南下燕城,一股而下!”
石勒拍掌道:“他们怎么都不会想到,我的目的不是劫掠之后再回草原,而是南下冀州!这个调虎离山之计,当真是妙!”
………………
同一时间,在代郡的议事厅中,陈止与刚刚赶回来的苏辽碰了头,又叫上陈梓,指着一处沙盘道:“王浚引匈奴过来,是为了让他们给代郡增加压力,发展到现在,估计都以为这匈奴要劫掠一番就走,但我看他们是不打算北归了,兴许要南下!到时王浚在朝廷上,便要失分了。”
第589章 鲍君所遇何时变?
“这真是要不小的魄力。”苏辽闻言点头,忍不住感慨一声,“这次入寇的匈奴贼首已经确定,就是那石勒,此人在匈奴国居将军之职,过去还曾随入朝廷,观了大礼,本以为能有改观,如今看来,毫无作用。”
陈梓则道:“石勒此人听闻有勇少谋,但也不是愚笨之徒,他曾是奴隶出身,以马匪起事,召集其族人,闹出了不少的风浪,是东平侯领军平定,当时其人就躲在冀州行事,现在居然有回去了,莫非是听闻东平侯回师的消息了?”
苏辽补充道:“对,这个是真事,当时我跟随老太公,还曾经接触过一些公文,上面提及了部分军情,说是这个石勒作战勇猛,在造反之后,倒是接连打了胜仗,很是有一番气象,这才能惹出东平侯,这位屠伯出手,可真是非同凡响,朝中早就有人称赞他,说放在当年,这苟晞也是韩信那等人物,所以石勒再厉害,碰上了屠伯也是被追的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最后兵马崩溃,不得不投靠匈奴,现在又有胆量回来了。”
“我看他之所以回来,不是有胆量,而是背后有高人指点啊。”陈梓这么说着,指了指那沙盘上的一片区域,“这冀州看着靠近中原腹地,其实正是混乱之时,比之幽州要更适合立足,因为幽州乃是王浚的地盘,已经梳理完毕,而关外、塞外又贫乏、困苦,还有诸多部族,人群之分十分明显,因而难以做大。”
“如此说来,这石勒实有自立之心。”苏辽和陈梓对视了一眼,便都朝着陈止看了过去。
陈止则笑道:“至少暂时不用担心匈奴人来威胁都城了,不过汪荃最近派人送了几个消息过来,说是草原上的部族,有了大范围迁徙的迹象,更有几个小部族,已经动身南下了,为了传递这些消息,还损失了几个潜伏很深的探子。”
陈梓也点点头道:“咱们只管代郡的事就行了,其他地方也插不进去手,那石勒既然现在在上谷,未来可能南下,那就让上谷郡、范阳郡,以及王大将军头疼吧,冀州的事就更轮不到我等说话了,当务之急还是准备应对草原上的南下部族。”
“这可未必。”苏辽却不愿意放过这个话题,“据我所知,先前冀州有难,守军近乎溃败,各个郡县自守,就是靠调动幽州和青州的兵马过去平叛的,幽州的王浚当时带着鲜卑骑兵,也击破了纪录反贼,那王弥过去的投奔的刘伯根,就是被王浚的人逼退,走上败亡之路的,至于石勒,更是被青州来的东平侯一路赶鸭子似的赶出塞外,若是冀州再乱,恐怕幽州、青州还要出兵,以王浚的性子,恐怕会逼着太守你领兵出去。”
“那也要他王浚能腾出手来才是。”陈止眯起眼睛,说出这么一句话来。
“怎么?莫非北方战局真的不利?”陈梓问了一句,目光在苏辽和陈止的身上扫过,随后注意到苏辽也是一脸茫然的看向陈止,这心里便有了猜测。
这段时间以来,陈止每每能报出一些旁人不知道的消息,按理说这些情报、探子,是归苏辽来处理的,偏偏因为准备的仓促,虽然大概的框架搭建起来了,有些探子也借着草原的鲜卑内战,已经混入到了其中,并且传回来一些消息,只是这些消息多数流于表面,纪录的只是各大部族中的变化,涉及不到鲜卑贵族、高层的动向,只能作为参考。
但陈止拿出来的消息,有的时候甚至能提前判断出鲜卑大族,乃至王浚兵马的动向,这等消息可以说是价值连城,就算是朝廷都要郑重对待。
所以,关于陈止还有另外一套情报系统的猜测,就在陈梓、苏辽,以及其他几名核心成员的心里扎根了。
在他们想来,这或许是陈止提早落过子,又或者是陈家、杨家在背后提供帮助,涉及到家族的隐秘,因此也不好过问,同样也用这个理由说服了自己,不再疑惑。
“嗯,你们要做好准备,接下来鲜卑部族的大举南下,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浪潮可能会比我们原本预料的,还要强横一些。”陈止说了这些,注意到面前两人的疑惑表情,就顺势解释起来——
“因为草原和东北,将要面临重新洗牌,鲜卑部族的强弱之势要有明显的变化,这一次,恐怕连王浚都无法控制局面了,他最多是保证幽州不被波及。”
“这么说,王浚要退守幽州?”苏辽和陈梓对视一眼,都从彼此眼中看出了惊讶,苏辽随后问道:“王浚此次怂恿鲜卑内战,为的是掌控鲜卑各部,进而威震草原,为何一战下来反而要退守幽州,除非此战结果,和他原本的预料彻底相反!”
说到这里,他和陈梓对视了一眼,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如果真是如此,那这北方的局面真的要变天了,四方联军好大的阵仗,却没有镇住慕容鲜卑,那这一族可真要一飞冲天了。
陈止也不隐瞒,他还需要两人为接下来即将到来的乱局,制定好预案。
“具体的战况还不清楚,不过当下围困慕容棘城的高句丽已经退兵,段部鲜卑已经撤围,只剩下宇文部的人马支撑,除此之外,因为王浚的大部还未抵达棘城,所以只有王昌的几千前锋在场,与宇文部的人马一同围城,两边加起来,兵力不过五万。”
兵力不过五万,想要围困一座大城,而城中兵马也有几万,是十分艰难的,这个结果几乎已经注定了。
苏辽和陈梓不由惊叹起来,这在他们想来,实在是不可思议的事。
陈梓跟着就道:“按着正常的打法,慕容部就算拼光人马,也只能勉强支撑,都未必能击退三部联军,更不要说还有王浚的大军姗姗来迟,虎视眈眈,这种迟上一步,其实也是一种压力和战法,结果却让敌军主动撤围,说明是用了计谋,离间了几方。”
苏辽也点头,他们很清楚,四方联军本身就存在不少问题,这一点先前也和陈止分析过,但不该立刻就爆发,除非有导火索。
“如果慕容鲜卑反败为胜,那这等以少胜多之战,就算是在华夏历史上也不多见,名望必然如日中天,这大小部族都会过去投奔的,毕竟比起王浚,一个鲜卑人自己的强权,更让他们有归属感,如果慕容部还能保持一定的实力,再加以反击,那宇文部和段部鲜卑必然也要受到重创,依附于他们的部族就会遭受动荡,其中哪怕只有两到三成南下,对幽州都是个不小的冲击!”
陈止跟着就道:“不止如此,慕容得胜,更大的是未来势力的变化,这个部族强势崛起,原先较为安稳的边疆环境,就不复存在了,他过去将鲜卑人当做自己的打手,挑拨他们内动、彼此消耗,用的是异论相搅的法家权术,只是更为野蛮直接,自己作为仲裁者为持平衡,各方都要向他靠拢,他后院稳固,才能肆无忌惮的向中原、高句丽等地进军,若是后面存着一个怀着敌意的鲜卑霸主,那这幽州便成了四战之地,还少了可战之兵,当然要先稳固地盘了,而且对朝廷的需求也会增大,丧失一定的独立基础。”
“但这也改变不了代郡的情况,”陈梓却是插了一句,“王浚现在毕竟没有损兵折将,势力犹存,即便有所损失,他整个幽州的兵力,对比咱们代郡,还是绝对优势,若不是顾虑您的背景和朝廷的态度,那恐怕直接就是泰山压顶一样的攻势!”
陈止却摇摇头道:“谁胜谁负,有的时候不是看谁的兵多,兵家本就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更何况王浚与我并非单纯的兵家之争,当务之急,是让当城的五千人,在未来面对诸多部族的冲击时,多得些经验,只有战场才能练出强兵,而代郡这后面的三千多人,也得加紧操练了,这样在王浚有动手念头的时候,或许可以凑出一万可战之兵!对我而言,这便足矣!”
陈梓刚想再说,但想到眼前就有一个慕容部的例子摆在跟前,还真不好反驳。
苏辽这时却道:“这般消息,可以说是战场的第一手情报了,局面瞬息万变,太守是如何掌握的?”他毕竟负责这部分,还是忍不住问起来了。
陈止沉吟了一下,才道:“我在这己方都有眼线,身居高层,又有特殊的传讯渠道,详细的情况,不好泄漏太多。”
确实不好泄露,因为十二生肖折纸这东西,根本就难以解释。
苏辽见陈止不愿多说,明智的转了话题,说道:“鲍君如今出使王浚,被其人软禁起来,就是因为王俊有恃无恐,是以是肆无忌惮,现在吃了这么大的亏,顾忌要有所改变了吧?”
陈止笑道:“不错,鲍君的境遇,马上就要转变了,可能就在今日!”
第590章 走与撤与溃,土崩瓦解
“报~~”
拖着长长的尾音,一个骑手从前路上飞奔而来,他胯下骏马穿过了丛林,从一名名兵卒的身边略过,一直抵达这支军队的中心。
这里是庞大军队的心脏所在。
王浚坐在马上,看着那匆忙翻身下马,连站稳都顾不上,便直接冲过来的骑手,脸上越发阴沉。
这个时候,有亲兵过去阻拦,却被王浚挥挥手说退,就让那人靠近了过来。
他自然知道这人的来历,这是他特地安排的传讯之人,看他的这个样子,可见是前线又发生了什么大事!
“什么事?”
坐于马上,居高临下的王浚,冷冷的问道,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他已经碰上太多的糟糕事,整个人的脾气十分暴躁,多说两句就会忍不住训斥他人,为了压制火气,这话越说越短。
那人快步来,到了王浚的跟前,却顾不得平时的规矩了,急切的话脱口而出:“启禀大将军,棘城那边又有大变!宇文部经历大败,损失惨重,七个族中头领,已经有五个败退,余下两个近乎全灭,宇文乞得龟在乱军之中不知去向!”
好在他还知道这个军情的敏感性,没有说得太大声,而是压低了声音,尽量只让王浚听到,最多是身边的王赶等幕僚一并听闻。
“你说什么?”
王浚一愣,整个心里掀起了滔天巨浪,情急之下差点就从马上直接摔下来。
“你给我把话说清楚!”
后面这句话,他近乎是用吼的。
骤然听到这个消息,其中冲击可谓巨大,要知道王浚自从一天之前得到了消息,都顾不上让兵马好生修养,几乎是连夜赶路,就是为了扭转大势——
随着消息陆续传来,棘城围城的局面被破,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不光是高句丽的兵马一走了之,连段部鲜卑的骑兵,也已经提前返回,余下的段部兵卒,同样也在撤离。
这种局面下,棘城外的兵马,就只剩下王昌和宇文部了,其中王昌的先锋部队,人数有限,指望他在城外与小股敌军交战尚可,长期围城那是远远不够的。
最终还要靠着宇文部的人马才行,王浚就指望着宇文乞得龟能多撑一段时间,等自己带着人马过去,重新合围慕容棘城,将这一场仗打到最后。
但现在传来的消息,无意于晴天霹雳了。
如果连宇文部都已经惨败,那棘城的合围之势就彻底不复存在,便是自己带人过去了,局面也不见得能有多大的扭转,反而又能陷入陷阱。
况且,高句丽走了、段部鲜卑撤了、宇文部败了,那这四方联军也就已经名存实亡了,他就算是过去,又有什么用处?
想到这种可怕的后果,王浚如何还能沉得住气?
他的呻吟,甚至惊动了众人。
周围的亲兵和不远处的一些兵卒,就都循声看了过来,但很快又都自觉的转过头去,只不过亲兵还好,毕竟是见得多了,一个一个也都谨守本身,转过头去就目不斜视,观察着周围,守护着王浚的安危,但那些寻常的兵卒可就没有太高的觉悟了,随说碍于身份和王浚的权威,他们不敢太过靠近,但一个个明显是心不在焉的,不时就要往王浚这里看上一眼。
但这些个细节,王浚却已经全然顾不上了,他直接从马上翻身下地,三步并作两步的来到那报信骑手的跟前,伸手一抓,就将那人的领子抓住,脊椎一挺、筋骨震颤之下,尽力爆发,直接就将骑手给凌空提了起来,将脸靠近,沉声问道:“你再说一遍,棘城那边的战况如何?”
那人顿时哭丧着脸,心里着实感到委屈万分,心想我就是个报信的,又不是我攻破了宇文部的大军,何必拎着领子?
但他也清楚王浚的担忧,不得不硬生生忍者嗓子眼的不适,就开口说道:“大将军,我只是个报信的,王将军让我传的话,就是那么一句,再多的我也不知道啊!”
“你不知道?不知道,你来干什么?就是要告诉我这么一个消息?要你何用!”王浚平日里也颇有涵养,毕竟是统领两州的人,知道为上者不可喜怒形于色,得多让人揣摩自己的心思,才能有威严,过去也有心维持这般形象。
但涉及到整个的战略,却也是顾不得许多了,有些气急败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