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冠绝新汉朝-第3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止的这句话,可是名副其实的大实话,别看他现在坐稳了代郡太守的位子,又是统领兵马,又是镇压诸家,还拿出很多利益果实出去,让众人分享,一副带头大哥的样子。
  但实际,接连征战,以及操练兵马,还有建造陈庄、工坊,进行矿藏勘探等等,早将他的积蓄掏空了,甚至于陈止还从彭城、下邳的陈家赊账,当然,他老泰山那边的杨家也给了不少的钱财支持。
  这些都是记账的,也有几出几归的利息计算。
  按照陈止的正常归化,等矿场和纸坊生意走正轨,陶窑那边也建设完毕之后,可以迅速积攒财富了,再加他从郑家、刘家手得到的诸多产业、土地,不光能维持代郡陈氏的建立和壮大,还能反过来反哺陈止的基业,令他的势力进一步稳固下来。
  不过,如果能额外的赚一些钱,又何乐而不为呢?
  关于这一点,其实陈止事先都与陈梓通过气了,这时再说一遍,也有告知束交、张亢的意思。
  另一方面,单梢砲的思路,其实与后世的火器发展有着一定的分叉,在陈止看来,有一点是点错了天赋点的意思,拿出去反而能够迷惑他人。
  毕竟火器发展这个事,陈止是颇为谨慎的,真要是彻底失控,那整个历史走向,真的是一片混沌了。
  现在,几句话将大概的心思交代了之后,解除了三个下属的心困惑,顺势说了一下心思想,让他们开始动笔书写,这请实衔的书很快搭了一个框架出来。
  紧跟着,陈止便整理了一下手里的东西,顺势寝。
  随后,他需要准备的,是微服出巡所需之物了,但在这之前,还有一件事要处理——
  第二日午,几名道士如约而至。
  随后,陈止驱散众仆,与几位道人在屋交谈,至于其内容,外人却是无从得知,毕竟连陈止最为亲近的书童陈物,也不得近身,只是在外等候。
  不过,事后据那陈物所说,几位道人出来的时候,各自感慨,说了些莫名其妙的话,尤其是那太虚子道人,更是一阵摇头,而后径直离开。
  自那日以后,便无人在代县,再见到过这位道人了。
  相之下,那位随着车队前来的张玄道人,倒是依旧还在城,只是随后的两天里,都闷在屋子里,没有见外人,连护持他同来的那些护卫,都难以面见此人。
  这里面,当然包括了那位蜀地霸主的兄长,李始。
  李始为了隐瞒身份,一直将自己伪装成护卫首领——虽然张玄不止一次的提醒过他,说陈止已经看出了自家来历,但即便是为了迷惑他人,减少麻烦,李始依旧如故,但私底下,张玄依旧还是对他以礼相待。
  不过自从那一日,与陈止在屋交谈之后,张玄甚至连李始都没怎么见,每日的餐食都是被送到里面。
  “不知小道长与陈止谈了什么,以至于这两日足不出户。”李始在门外踌躇,有心让人进去提醒,但想到张玄的本事,又有些犹豫。
  “小道长素有主见,不是我可置喙,只是我在来时,兄弟曾有交代,要与那石勒、王浚皆有联系,现在人都派出去联络了,两边虽然态度暧昧,模棱两可,但显然也各有其意,正该要亲自登门,以示诚意,虽有凶险,但我为弟兄,也是该做,若无风险,如何能够成事?但道长这边……”
  这李始在门外犹豫不决的时候,那屋子里盘坐在床的张玄,却猛然睁开眼睛,看了一眼床边地的几盏油灯。
  这油灯有七盏,成北斗形摆放,其五盏已经熄灭,唯首位两盏还有灯火。
  只是天色大亮,灯火之光丝毫难显。
  但张玄看着这两盏灯,却是脸色凝重,他掐指一算,最后摇摇头,走下床,来到桌旁,铺纸研墨,然后落笔书写起来。
  其人书隶,行云流水,转眼之间写成一篇,然后细细检查,最后点头封存起来。
  “师父曾言,胡当有运,北地生霸主,然于华夏无益,唯蜀地潜龙锁困之地,可保得几分元气,所以有心出山辅佐李氏,又说北地真运在胡,王浚等人不过为王前驱,是替胡人开道的,虽有陈氏崛起这个变数,但也觉得乃是前驱之一,或许是替拓跋氏铺平道路,时候一到,要退位,可我观那陈陈止气象,已成气候,再看其行事,更有章法,恐怕不是简单的为龙前驱,大概要多注意一下才是,只是蜀地距离燕地甚远,老师未必会重视。”
  这么想着,他已将那封信封好,然后拿着起身,推开房门,一走出去,正好见着在外面犹豫等待的李始,见了其人表情,马看出端倪,于是笑道:“李君不用焦急,如今代县事了,贫道在这里宣道,李君若有事,自可前去。”
  “小道长不走了,要留在代县?”李始本来听着前面,还松了一口气,等听完之后,却又满脸不解,“代县之事既了,何不前往蓟县?”
  张玄笑言:“贫道此来,本是为了代郡,那蓟县却不在行程里面了,此处民风淳朴,又有诸多人口加入,还与边疆诸胡有着关联,贫道留在这里宣扬道门之法,也是为了能广大门楣,此事来前,也曾与老师提及。”
  听着这话,李始已明张玄决心,点点头,不复再劝,而是拱拱手道:“那我自蓟县归来,再来请小道长,咱们同回蜀地。”
  未料张玄却摇头道:“这不必了,李君还有些事要做,贫道帮不忙,无需相随了,感谢一路护送。”
  李始听着一愣,然后叹息道:“道长是打算在这里开坛立观么?”
  “也不全是,还是要看时局的。”张玄微微一笑,从袖子里取出一封信来,递了过去,“还望李君能将此信转交给贫道的师父。”
  李始接过信来,也不过问,点头答应下来,跟着又关心起张玄的打算,正好在这时,门外有小厮进来传城大事。
  “那位老法师在城外择了一处,要建一庙,宣扬佛教!”


第744章 一人之志可以拓天下!
  “人之一生,不过几十载,修身养性,也不过八十,生前钱财带不走,但其名却可以传世,我师传佛几人,诸师兄弟、居士各得其理,各有阐述,贫僧所得不多,却也知道要让中土也入轮回,就得名传天下,乃得其正,我等可死,但若佛名流传,这便是其位!”
  城中一酒馆中,人头攒动,皆听一老僧讲法。
  那僧人正是竺法伟。
  他端坐于上,见众人听闻,不由点头。
  这已经是他在代县讲法的第二天了,来往的多为代郡世家之人,这些人衣食无忧,又经历了战火威胁,一听说有佛家讲述,立刻就聚集过来,争相了解。
  今日的宣讲结束之后,老僧又道:“贫僧昨日就说了,要在此地讲学,而今既有居士提议,又有顾家公子支持,那便在那城外起一座寺院,传扬我佛之理,以开启众生智慧。”
  众人一听,纷纷叫好,又有几家的士人公子出言说要相助,可以提供土地与人口,他们也是知道的,但凡起佛院,少不了钱财相助,而且占地皆广,又有仆从、佃农相随,无意于一个小的田庄。
  酒馆角落,却有几人坐着,其中一人满面虬须,身子也不低矮,看起来该是个勇猛之士,偏偏他的皮肤显得白皙,又不同于一般的北地大汉。
  在这汉子的身边,坐着一名中年文人,也是满脸虬须,模样有诸多诡异、违和之处。
  只不过,众人都讲注意力集中在那讲法的老僧身上,以至于无人注意到这个角落的人来。
  与此同时,两人的身边,还有几人不动声色的坐着,隐隐将二人围在中间,把其他人排斥出去,让他们和其他人隔绝开来,于是他们低声说的话,旁人也听不清楚。
  此时,那第一人就在低语道:“但凡寺院,多数都是依山傍水,更有僧众护持,那中原腹地之处,还有些许寺庙聚成村落,有武僧护卫,有农人生产,以供僧人学法念经,寺中无事,便如安宁之乡,寺外有波折,则立刻就能组建一支兵马,外出征讨。”
  那中年人便点头说道:“既然府君这般清楚这些人的伎俩,何以还放任佛寺起来?我听说,连道门之人都有心在这里开设道观,这些人是只注重己利的,留着早晚都是祸患,若是有变,他们不仅难以为助力,恐怕还会有阻碍。”
  原来,这两人一个是陈止,另外一个居然是鲍敬言。
  二人都是乔装打扮,微服于此听僧讲佛,只不过说的旁人心神震动的佛法,在他们二人听来,却难以触动内心,更为关注的,反而是寺庙建立的问题。
  陈止听了鲍敬言之言,笑道:“这群人有其谋划,但也有其之力,这力我若不用,就是退给别人,北地多势,除了我这代郡,东边有王浚,西边有匈奴,北边是鲜卑诸部,南边也多了个石勒,还有那江都王,僧众、道徒或许不可信,但其力却是实实在在的,与其推出去,让旁人加以利用,不如留下来,让我就近监督。”
  “就近监督?”鲍敬言读出了一点味道。
  陈止点头道:“不错,以我当下的势力,根本无法根除佛道对人心的影响,与其将之驱逐,眼不见为净,倒不如拉到面前,就近了解,反过去加以影响,让这佛道两边的变化,变得可控,至少不是瞎子,否则的话,说不定我这边闷头种地,改天就忽然被人砸开了代郡大门,以无边民力,强行扭转此地之信了。”
  “哪里会有这么夸张的事。”鲍敬言只是觉得危言耸听,但话中的意思却懂了,“府君的担心也是正常,也很有道理,不过这些僧道两家的言论,鲍某却是不会赞同,当然,他们的论著,我是看的。”
  听着面前这人的话,陈止无声笑了起来,心里也生出了敬佩之意。
  与道人交谈之后,两天以来,陈止微服而行,以眼观气,见了很多景象,发现了不少人才,也都派人过去接触了,但给他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其实是这位鲍敬言先生。
  因为他在这位先生的头上,几乎看不到代表着气运的气柱。
  这当然不是意味着,鲍敬言没有未来。
  事实上,在原本的历史中,虽然他的著作没有流传下来多少,但名声却流传后世,其主张的思想,也保留了一部分下去。
  这样一个能留名青史的人物,在生前就算不是有大气运,至少会有所表现这就是陈止两天以来研究和观察得到的结果。
  那为什么,连陈物的头上都有不小的气运,而鲍敬言却没有呢?
  “信则有,不信则无。”看着面前那人,陈止心中感叹着,“在这样一个世界中,还有鲍敬言这样的人物,也着实让人意外,更让人敬佩。”
  这么想着,他的表情却逐渐凝重起来,目光转而落到了那正在讲法的老僧身上,心中签筒一动,名望金液蜂拥而出,凝聚双眼。
  下一刻,便见一道道金色气息,从在场众人的头上飞出来,聚集在老僧头上,凝聚成一朵金色的云朵,飘荡补休。
  隐约之间,陈止甚至在那云朵的上面,看到了重重人影,听到了阵阵低吟,好像有诸多佛主坐于其上,正在呼喊佛号。
  “事在人为,势为人聚,众志方能成城,这一个国家也好,一个教派也罢,都要有群众基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来一回,交相辉映,才能构建气运,稳固跟脚,所以这金色的气运,其实代表着的,不是教派学说,而是天下根本,乃是人心!”
  看着老僧头上的金云,陈止就知道,想要彻底驱逐佛家,其实并不现实,倒不如留下来,好好研究和学习其手法,伺机加以改造,方是可行方案。
  “这老僧刚才的话,其实已经破位露骨了,对于他们这些教众来说,一个人的生死荣辱,其实无关紧要,所求的是佛教本身生生不息,在中土扎根,让他们的思想传承下去,从而永恒!肉体会腐朽,功业会消散,但思想再怎么扭曲,依旧能活下去,就像是一种修行后的永生,当一个人思想成熟、成型,然后传入天下,就等于将自己的意志复制成无数份,覆盖了他人的头脑,如此一来,其他人所为,就是在践行此人的言行,这岂不就是永生位格?”


第745章 江都使姓桓,七品一万二
  翌日,风和日丽,陈止又在城中微服,只是这次却没有那般顺利了,只是游览到了一半,就碰到了代郡的世家子,将他给认了出来。
  顿时,便是一阵围观问候和请教,陈止见状索性也不隐瞒,撤去了伪装,与众人交谈起来。
  因城中聚集的多为求学之人,说到后来就不免扯到经义之说,陈止便又发表了一番见论,又与人解惑,最后又是一番勉励。
  等这一圈折腾下来,已是日头西沉,这才与众人拜别。
  等他回到家中,却忽然得到一个消息,却是彭城陈家又有人来,这带头的还是与他关系甚好的陈罗。
  说起陈罗,也有一番折腾,其人先前秉承家中老父之命,已经来到代郡,却因战乱关系,被陈止派出去联络,后来又接到一连串的消息,索性就留在了外面,最后归于彭城,前后又来了代郡几次,前后奔波。
  这次再来,隔着老远,陈止就看到其人身形瘦了不少。
  “七哥,唉,七哥,总算是见到你了。”陈罗见了陈止,立刻就从马车上翻落下来,一路小跑的过来,“我这次来,一路上可是得了沿途之人的关照,但那冀州着实凶险,若不是你派去的武丁厉害,怕是咱们车队都要陷落在流民之中了,那我可就是咱们陈家的大罪人了。”
  陈止刚想问,何以这般言罪的时候,就看到了远方,那被人搀扶着蹒跚下马的身影,以及那已然隆起的腹部,不由楞在原地了。
  下一刻,一股奇特的联系,从那妇人的腹中传来,让陈止的心灵一阵悸动,仿佛心弦被一只白嫩的小手拨动。
  陈罗在旁笑道:“这次是家中听闻北地战兵消弭,便让我护送着嫂嫂过来,虽有波折,但好在都是有惊无险,如今嫂嫂已然安然送来,咱老八也得好好享享福了,听说七哥你已署理代郡,上下之人皆拜服,那我可要在这里好好逛逛了!”
  陈止却已无心听此人谈论,却是迈开步子迎了上去,对面,杨悠丰腴的面孔上,已经露出了惊喜的笑容。
  当晚,郡守夫人抵达的消息,就传遍了大街小巷,当时就是一阵鸡飞狗跳,而等到了第二天,各大世家便都纷纷行动起来,好不热闹。
  随后的几日,代县也都在纷乱中度过,先是唐家窑开张,开始烧煅,随后又是矿场立起,已然出矿,随后又有纸坊扩产,几家分销。
  在这片纷乱之中,段部鲜卑的段匹磾被解除了软禁,庾亮、张央被遣送回去等等消息,就好像是大河之中的水滴一样,似乎毫不起眼,却还是逃不过有新人的注意,尤其是张景生等人,都就此向家中寄出信件。
  于是,代郡便在这一派热闹腾腾的气氛中,逐步步入了正轨,只是其下暗流,却也越发汹涌起来。
  时光飞逝,秋去冬来,经历三九严寒,春意复萌,代郡这片土地,在安宁的表象中,迎来了新春的到来。
  平兴二年的春天,与往年相比,似乎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对北地的人而言,却有太多事发生了,同时各方势力,经过大半年的修整和酝酿,也渐渐散发出一股子硝烟味道。
  “使君,过了前面那条小溪,便就入了那代郡境内了,到时候咱们可就都能得安宁了,不管是那些羯人,又或者流民,都不敢踏入代郡半步!”
  崎岖不平的土地上,一支骑兵小队不急不缓的前行,为首的却是一个身着粗布衣服的老牧民,他背上背着长弓,腰间悬着长刀,肩宽体壮,一副孔武有力的样子,但说话的时候却尽量压低声音,对着身边一人说着。
  这人也骑着马,虽甲胄在身,却还是透露出一股文雅之意,尤其是他不带盔,而露冠,长须垂胸,随风而动。
  听着那牧民介绍,此人却笑问:“吾等一路过来,唯独在那祖济阴所领之地上,得见流民低顺、羯人避让,便是这般,也是要有祖君精兵镇压、巡查,方能将那贼兵震慑住,但凡兵卒过去,往往故态复萌,怎么到了代郡,这群贼兵反而就老实了?”
  那老牧民便道:“使君有所不知,还是那陈代郡辣手,自半年多前,他在代县刊印诸多书册,引得北地向学之人皆传其贤名,这……”
  他还待说着,却见那长须儒雅之人摇摇头道:“雕版拓印之书,实乃取巧之物,书经此法而成,多污损、错漏、重影,虽名传北地,实不足道哉,你只管说清楚陈止所为,不用为他吹捧。”
  那老牧民一听,赶紧点头称事,然后唯唯诺诺,看着面前这人,满脸惧色。
  他虽偏居一隅,但实乃朝廷眼线,其实消息灵通,而且看似粗犷,其实心思缜密,否则这次也不会选他出来做向导了。
  这老牧民是知道的,面前这位名为桓彝的使臣,如今乃是江都王面前的红人,否则也不会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就从近乎白身,靠着王者青睐和自身积攒的名声、人脉,一跃而成正七品的三骑都尉。
  一年时间,便是正七品,而且得的骑都尉,虽只是江都王为他讨要来的,并不能真的伴随皇帝左右,但很多中央名义下达的命令,就可以直接让这桓彝出马。
  其人在江都王都督府中的位置,却是左主簿,也是个实权位置,而且此人还相当拼命,老牧民就知道,这位功曹主簿今年刚得一子,名为桓温,却根本不管不顾,得了上令之后,第一时间就带人出使,直往代郡而来!
  这样一个人物,老牧民哪里敢得罪,被其一点,赶紧就换了一副腔调,说:“那代郡陈府君麾下,号称有武丁一万两千人,皆私兵,又有鲜卑七部归顺,人称七品义从,皆骁勇善战,但凡有羯人与流民入寇代郡,被武丁或者七品义从围住,那就从来没有好果子吃的!不是死个一半,就是被抓起来,扔到矿场,拼死劳作!生不如死!”
  “哦?”桓彝眯起眼睛,“武丁一万两千人?不是说只有八千么?还有那七品义从又有和缘故?为何以七品为名?”
  老牧民早有准备,就道:“八千武丁只是对外号称,几个月中,那陈氏又招募许多乡勇,放于乡间守备,时而换防,而那代县和当城两地的大营,各自维持着四千武丁,看起来就好像只有八千,其实还有四千,散落各地。”说着还在观察桓彝表情。
  桓彝闻言,却不动声色,点头后继续问道:“那七品义从之名呢?”
  “却是去年七部归顺之后,却有两部头领存着他念,有心再叛,谁知陈府君料事如神,早就安排了人手,那边人一动,便被捉拿,主犯十九人当日晚上就被押到代县,第二日当众处死,枭首示众,而后陈府君恼怒鲜卑言而无信,降而复叛,盛怒之下,直接将那七部鲜卑围住,最后按照远近亲疏,重新划分七品,一品最高,可享中土之人待遇,而七品最低,其实为诸多矿奴组成。”
  “还有这等事?这些郡王那边可都没有消息。”桓彝眉头紧锁,品味着七品之名,却是隐隐感到有些不妥,“这种划分,你说还有矿奴,莫非就是代县那被陈止圈下来的煤矿?”
  老牧民就道:“不仅如此,听说陈府君麾下的道君,又在桑干河畔找到了一处矿藏。”
  “又是一处矿藏?桑干河畔?”桓彝心中一动,“还是煤矿么?”
  老牧民却摇头道:“这个小老儿就不清楚了,不过听闻似乎不是煤矿的样子,对了,就连那代县的矿场,听说也不光出煤,好像还出铁!”
  “出铁了?”桓彝闻言,眼中一亮,嘴角不由上扬,但旋即收敛,他点点头道:“行,你先带路,咱们先入了代郡再说。”
  那老牧民顿时不再多言,在前面引着路。
  其实代郡与冀州也有官道相连,只不过因年久、时局混乱,因而早就一片破败,而且中途还有被流民占领的地方,若没有人带路,一头撞上去,就算是一队精兵,也是双拳难敌四手。
  有这老牧民的引领,一行人才能绕过诸多危险之地,而今已经是最后一段路程了,因为按着其人说法,只要进了代郡,便是安全了。
  此人在前面带路,桓彝等十几骑就跟在后面,那桓彝正思量着此行使命。
  “朝廷的敕令已到,要给那陈止实封将军的名号,准许他开府建牙,但郡王的意思,却是要以此借兵,三个月前与石勒决战,结果郡王兵马损失惨重,而今想要东山再起,就得靠着那陈止的兵马了,除此之外,还要让陈止让出单梢砲,把矿场利润分出一半,这些事都得想办法才能做成,主要还得等王浚那边的配合,想来有内外压力,郡王又有大义,那陈止是无从拒绝的……”
  他这边还在想着,忽听前面的老牧民欢呼道:“到了,代郡已至!”
  桓彝寻声看过去,视线穿过两棵大树,顿时豁然开朗,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宽敞而平整的一条大道,一路延伸出去,直到远方的尽头!


第746章 负命而来,先来个推荐
  一行众人,看着这条宽敞的道路,久久无语,过了好一会,那桓彝才点头称赞道:“这路真是宽敞、平整,果然是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