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冠绝新汉朝-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很高明!
  没说‘书法过人’,也不是‘擅长书法’,而是‘善书法’,那至少也是登堂入室的水平。
  如果不是陈止过去有恶名的话,单就书法方面的评价,就足以让他站稳八品,甚至稍微运作一下,触摸七品也不是没有可能,可因为众多因素的影响,祖中正采取了保守立场。
  一篇品状成百上千个字,由中正写的也就寥寥几字,但真正关系到前途的,正是这几个字的评价。
  在新汉,对一个人的评价,关系到各方面。
  正常的情况,一些长者、尊者也可以给予后辈评价,就像张府晚宴中,张太公等人给众后辈评价一样,但这个评价并不具有官方认证。不过,中正品评的时候,会参考尊者评价,因此彭林等人当时才会那般在意。
  此时,关于陈止的六字的评价落下,祖中正又和陈迁说了几句,陈迁便顺势告辞了,而祖中正又回到棋盘前,直到深夜方才歇息。
  第二天他起来后,吃过早饭,正想着下午去那诸葛言的住处拜访,却先碰上陈迁,二人交谈几句后,就将陈止的品状装好,送去驿站。
  不过,午时一过,陈迁又急急忙忙的赶来,手里还拿着一个信封。
  “徙南,怎么如此匆忙?”屋里,祖中正还是坐在棋盘前面。
  “中正,这……这是彭城刚传来的一封品状书,还请您翻阅一下。”
  “哦?又寄来一封?早知道就不把陈止那封送过去了,我还想着这年底几天,也没别人家递书了,咦?”中正话说到一半,看了那品状书一眼,顿时愣住,然后抬头去看陈迁。
  “怎么又是陈止的品状书?上午不是交给驿站了么?不对,你说这是从彭城送来的?我离开彭城不过几日,那边连办事都不利索了?一个人的品状送了两遍,这可是不小的疏漏啊。”
  陈迁苦笑一声,指了指那封书信,道:“昨日彭城出了件事,中正怕是还不知道,您看了这封新的品状书就明白了,这并非疏漏,而是不得不传啊。”
  “哦?”祖中正一愣,低头再看,几息后眉头一挑,“有这等离奇之事?这首戒赌诗语言直白,正适合那些好赌之人,尤其是陈止这留诗立誓,这是佳话啊,而且这个白青竟然颠倒黑白,闹出了这么一出闹剧,自己名声扫地不说,也让那杨永难办了吧,结合在一起,已经有点传世特性了,这……”
  陈迁在旁听着,默默点头,心里真正留意起这个陈止来了。
  本来,陈迟找上门来托他帮忙,陈迁并不上心,但到底有血脉联系,彭城的老太公又新近故去,于情于理,陈迁都推辞不得,不过对那陈止就兴趣不大了。
  尽管陈止的书法也让他很是意外,甚至堪称惊艳,但总归要等见了人,才能真正夸赞,在这之前还是该做什么做什么。
  可新来的一篇品状书,却让陈迁从简单的文字中看到了某种手段,来了兴趣。
  他还在想着,却听那祖中正忽然一拍腿,说道:“这下麻烦了,有了这么个事,陈止的乡品评定,理应提升一个位格了,可品状书已经让人送去了,这次不改的话,下次就得等个半年才能再改了,总归不合适,干脆叫人把送信的叫回来吧,待我重写一书,只是那驿站的人,八成要抱怨了。”
  “也只好如此了。”陈迁也点头同意,这也是他一接到品状书,就急切赶来的原因,不过不是因为陈止,而是知道明年年初有吏部考评,无论是他陈迁还是祖中正,都得参与,这次的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离考评太近,就怕被有心人拿来做文章。
  得了吩咐,陈迁就安排起来,要将已经跑马的人追过来可不是简单的事,好在间隔不长,还来得及。
  祖中正也没有闲着,仔细看了这新来的一封品状书。
  “真是没想到,这次差点看走眼了,这个陈止,有点意思。”
  回到屋子里,他提起笔来,迟疑片刻,又在品状书的最后写下八个字——
  知错能改,书法精湛,定八品。
  “这样就行了,等把那封品状书追回来,驿站那边不好交代,先缓两天,再把这封送出去,这么短的时间,他陈止总不至于再闹出什么事来吧。”
  ………………
  留县的事先放一旁,就说公案过后,第二日,陈止一到陈府,就是一番新光景,不说仆从、家丁如何奉承,就连几个兄弟姐妹也一一露面,过来给自己问好,显是想要交善和攀附,只是除了胖子陈罗之外,陈止只是礼貌以待,保持着距离。
  接着,就是和陈边等陈府的上层交谈了,又是对陈止的一番夸赞,然后就提到了王家的事。
  “止儿啊,琅琊王家如今俨然是北地世家之首,你和他们有交情,该早点告知我等才是啊。”陈边等人满脸笑容,却又谨慎的询问着。
  陈止叹了口气,也不隐瞒,就把前因后果说了一遍。
  “王奎,这人我知道,可是那王皿的名字,却没有听过。”陈远听完,眉头就皱了起来,“可听你所说,王奎对这王皿又十分客气,他王奎乃是琅琊王家的旁庶,能让他如此恭敬的,恐怕只有宗家了,但是这个名字……”
  彭城陈氏中,论交友广泛,就数这陈八爷陈远,可连他都没听过王皿之名,让其他人很是意外。
  最后还是陈边道:“从王奎的事情来看,这王皿肯定不简单,能被他看重,总归是好事,止儿你可得把握住,我们陈家,以后就看你的了。”
  众人接着一阵勉励,陈止从容回应,而后就谈到了对白家产业的处理问题。
  实际上,陈止一进入陈家,就感觉到了整个陈府的忙碌,从上到下都在行动,目标正是白家,这是一个家族对另一个家族的战争,涉及繁多,就算已经分出胜负了,但想将这个烂摊子收拾起来,也不是顷刻能够做完的。更不要说,还有其他几大世族盯着,想趁机分一杯羹。
  陈边与陈止商量了一下,说是准备一旦得利,会把收获的近一半拿出来,交给陈止,作为奖励。
  别看只是一半,那可是白家和其他几家累积多年的底子,就算陈家只能谋得部分,也非常庞大,要把一半分给陈止,那是十分惊人的了。
  陈止可以击败白青,但想要占领白家产业,没陈府出手是不行的,但陈府是多大的架子?上上下下多少人、多少双眼睛盯着,陈止独占一半,里面的含义已经很清楚了,族里没有怨言是不可能的,但都被陈边等人压下,这才做出决定。
  另一方面,陈止拿了这么多产业,必然需要人手经营,这些人还要从陈家的系统里出去,同样加深两边联系。
  对于分配问题,陈止丝毫也不放在心上,只是遗憾产业这么一分,以后利用副作用的机会就不多了。
  “这件事,我等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说服族中,你也知道,我们陈家宗族,不少人住在城外陈庄村,很多人也是靠着族产过活,血脉相连,认亲不认理,很多事情说不通。”陈边说完方案,就解释起来。
  陈止点头表示理解:“能得一半,其实已经过了,怎么还敢有怨言。”
  “不过,不过,”陈迅却笑道,“你不知道,若非你这事,他刘家也不愿意松口,咱陈家的矿场营生差点没了,就这一项,你拿一半,我陈老五没有意见。”
  陈远也点头道:“小七你前途远大,未来是我陈氏栋梁,可保陈氏安宁,给你一半是应有之意。”
  陈边则道:“止儿,你就不要谦虚了,这产业的事都交给我等,你的当务之急是平心静气,准备应对即将到来的筛选,这个才是关键,想来大哥在留县疏通、加上你昨日的佳话,定可让你得个不错的乡品,若能在筛选上再有建树,说不定还能更上一层楼。”


第97章 有才之士难请,当动之以情
  经过公堂一事,陈止声名鹊起,再加上陈家推波助澜,隐隐就要成为陈家的代表人物了,这样的根基,可以说等于是陈家的脸面了。
  这种时候,陈止的一举一动,都事关陈府声誉,如果他能在筛选上再放异彩,那对阖府上下而言,都是一件喜事。
  对陈止自身而言,也是一次养望的机会。
  陈六陈迂这时说道:“这次筛选,听说不仅有我彭城名士,以及你提到的书痴王奎,还有一位江东名士,那江南士族自从大汉光复之后,就一直占据主流,若能得到他们的认可,于你而言,是个不错的资历。”
  陈迂平时的交际圈子,有不少为学之人,和那些彭城名士也有来往,这方面的消息,在陈家众人里面堪称灵通。
  “江东士族的人么?”陈止听着,默默点头,他也知道,当年刘汉以南方起家,最初为了站稳脚跟,向南方士族做了不少妥协,直接导致了几个顶级世家的诞生。
  “不知道这位江东士族,是出自哪一家?”
  陈迂眉头微皱,接着才道:“听说此人一来,就与贵静先生论道,并未露面,但也有传闻,说他是陆家之人。”
  “陆家……”咀嚼着这两个字,陈止的脑海中闪过几道身影。
  陈边接着就道:“总之,止儿你不可放松,这两天就好生温习吧。”
  陈止点点头,他也需要时间阅读书籍,不光是陈家的馆藏,还有自己心中的诸多书册。
  与此同时,这彭城县内外,几大家族,这时也已经行动起来,对白家和其他几个档主的产业展开围剿,一时之间,暗潮汹涌。
  时间流淌,转眼就到了筛选的前一天,这天夜里,徐州北部,河防之侧,两军碰撞,金铁交鸣、杀声震天,最终一方溃败,另一方则紧追不舍。
  深夜,一队骑兵回营,为首的正是那朱守。
  他一回来,拨开大营门帘,大步流星的走了进去,脸上满是喜意。
  “陈先生诚不欺我!”
  摘下头盔递给亲兵,朱守来到大帐中央,看着那块沙盘,又拿出几张写满了字的兵策,露出笑脸。
  “王弥果如陈先生所料,选了这条路南下,而我眼观全局,处处争先,对付这蠢贼真是手到擒来,他的一举一动都在掌握中,一场突袭将他的人马彻底击溃,此贼自此不足为虑!赶紧上表朝廷,就说本将军大胜!”
  旁人听着也不意外,这两日为了表现自己的先见之明,这位主帅找到机会就要夸一夸那位陈先生。
  边上,心腹幕僚郑管不得不小心提醒道:“将军,贼首王弥尚未抓到,贼兵也未彻底消亡,现在就报捷有些不妥,另外陈先生那边,是不是也该有所表示?”
  朱守闻言,沉吟片刻,点头说着:“你也提醒了我,陈先生不能怠慢,这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人物,必须招揽过来!”
  郑管又忍不住提醒道:“将军,陈先生乃是世家子弟,恐怕不容易招揽。”
  “这是个问题啊。”听到这,朱守也冷静下来了,这时有几个兵卒进来,给朱守通报了溃兵的情况。
  朱守自得了陈止的兵策后,先是不屑一顾,等王弥率军突围,才让他重视起来,又阴差阳错之下,不得不吹捧陈止,跟着就依照上面的方法处置,没想到真有奇效。
  说来也巧,王弥是早有准备,早就派出了不少探子,渗透江淮郡县,但一碰上官府派出的细作,两边混淆,竟让官府的探子迅速抓住了踪迹,考虑到兵贵神速,朱守当即领着一队精兵迅速南下,提前埋伏。
  随着决战的爆发,王弥根本没料到,官府会这么果决、这么迅速,猝不及防之下,很快就溃不成军,彻底败下阵来。
  朱守率军追杀,等贼军化整为零,他才停下整顿兵马,留下一名将领继续追击,自己则返回营帐,进行新的部署。
  实际上,这次的局面对他而言,堪称凶险,他奉命扑灭王弥,却被对方突围,如果不尽快将之剿灭,一旦事情闹大,沿途郡县受到损失,朝廷的惩罚马上就要过来,官位难保。
  而陈止的一篇兵策,让朱守处处料敌于先,也让他意识到了价值,对陈止不再是单纯的基于局面不得不吹捧,而是生出了强烈的招揽之念。
  眼下贼军式微,他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正式招揽陈止。
  可郑管的一句话,宛如一盆冷水浇在头上。
  因为九品中正制的存在,世家子弟在仕途上颇为顺畅,相对的,寒门子弟只能争抢有限名额,很多寒门学子在仕途受挫后,会选择投身勋贵将领,做个幕僚,朱守的心腹郑管,就是其中之一。
  以朱守的身份,招揽一位寒门子作为幕僚,问题不大,可对方如果是世家子弟,还有才学的,那就不容易了,毕竟有本事的士族,自然不愁当官,何必来军中受罪?
  “这就麻烦了。”朱守的眉头一下皱了起来,“那就一点机会都没有了?”他将目光投向身边几名幕僚。
  众人面面相觑,但都没有言语,这陈止就算招过来,也是和他们抢饭碗的,犯不着费这个脑筋,不过郑管却不一样,他想了想,道:“想要招揽这等人物,不能靠权势,也不能威逼,要以诚相待,以礼相待,动之以情。”
  “哦?”朱守顿时就感兴趣了,“先生有何教我?还请明言。”
  “将军,这事不能操之过急,您若真心想请陈先生帮忙,就必须持之以恒,”郑管也不卖关子,给出了建议,“简单来说,是先建立私交,以好友的关系接近,这样一来,就算招揽不成,也可以向他请教,您不要忘了,这次的兵策,也是因为那位的关系才能送来,未来将军若与陈先生成为至交好友,遇到困难求助一下,自然也能如愿。”
  “私交好友?”朱守微微摇头,有些不满足,但想了想,还是点头同意了,“这是个权宜之计,但可以一试,具体如何施行?我身兼军务,无法擅离职守,怎么和那陈止套交情?”
  郑管已有定计,就道:“当以礼相待,时常问候,眼下不就是大好时机?年关将至,将军何不备上好礼,遣人送去陈先生府上?这就是个好的开头,而且这两日我也略微了解了一下,那彭城陈氏的境况并不太好,以将军您的身份送礼过去,无形中也能壮壮陈氏声势,这就是一个人情,相信陈先生也会记得的。”
  “不错,不错,此计甚好。”朱守不由点头,跟着眉头又是一皱,“不过,这事也得控制一下,可不能传到青州来了。”
  郑管一愣,跟着就明白了自家主将的心思,笑道:“将军放心,送礼的时候,我们只和陈止先生说明兵策之助,对外就说是仰慕他的才学,这样一来,就算陈先生名声北传,其他将军、将领也不会往兵事方面去想。”
  “对,我能知道陈先生的事,这就是先机,不能让别人知道了,万一东平侯知晓了陈先生,也派人去请,我可是比不了他的。”
  “另外,”郑管这时候又出声道,“这次大胜,也不可提及陈先生的名字。”
  “这……”朱守一听,有些为难,他固然想守住秘密,不让旁人得知,可捷报上提一下名字,别人未必会注意,如果连写都不写,到时候陈止怪罪起来,不就伤了和气么?
  郑管知道朱守担心什么,就解释起来:“王弥此人背景复杂,本身也有出身,和一些江湖草莽、绿林贼子还有联系,万一事后有他的追随者要报复,迁怒陈先生就是祸事了,至于吞没功劳一事,也不必担心,只要年礼得当,再和他说清楚缘由,相信以陈先生的才智,必然清楚。”
  说完这些,郑管见朱守还在犹豫,就干脆提议:“若将军还不放心,不如由我亲自走一趟。”他是朱守的首席幕僚、智囊,真正的心腹,把话说到了这个地步,朱守也就点头了。
  “现在这就开始准备吧,”有了决定,朱守也不想耽搁,“送礼得投其所好,让人去徐州地界打听一下陈先生的喜好,赶在年前准备好,本将军先将那王弥擒拿,以竟全功!”


第98章 城外书院院中人
  就在彭城内外,各方皆动的局面下,种种变化正在酝酿,而时间终于来到了贵静筛选之日。
  一大清早,位于城郊的贵静书院内外,就人来人往。
  “三国乱世,让私学大为兴盛,贵静书院也是这股私学浪潮中的一员啊,这场筛选过后,过了祭灶之日,接着就要到岁旦了,都是平静日子,可以安心看书为学了。”
  陈止与陈物从陈家的牛车上下来,看着面前的这座书院,不由感慨,在来之前,他也从陈家的渠道,了解到了这座书院的一些情况。
  贵静书院,说是书院,其实和一个小村无异,离陈家在城外的宗族聚居地陈庄不远——陈家在县城里有几个宅院,可这么一个庞大的家族,旁系众多,因此在城外还有村寨。
  贵静书院也是一样,书院的那位山长本身就是地主,名下地契不少,良田连绵,进项众多,才有财力支撑书院运行,让里面的学生脱产读书。
  而且,这贵静书院名声极大,除了一些有资质的寒门弟子主动过来求学外,还有城里城外、周围郡县的世家大族,将自家的子弟送过来为学。
  仅彭城一县,在贵静书院为学的世家子弟就有三十多人,如那彭家的彭林、彭棋,就曾经在这里求过学,当年也曾是这书院中的风云人物。
  不过,这贵静书院在整个徐州地界名气不小,也不是你把人送过来,就会收下的,还要有一定的考核和考量,所以这书院中的陈氏子弟数目稀少。
  陈止、陈物这一主一仆径直走入了书院,看着沿途屋舍的外廊上,不少的少年、青年正在论道、看书,洋溢着青春和学术的气息。
  “这家私学的气氛真不错,从衣着来看,有不少寒门学子,这也是他们获取学识的途径之一。可惜,我上辈子死的太早,否则凭我在军中推行的考举之法,潜移默化中,也能提前为科举布局,最后却没来得及施行。”
  陈止心中遗憾着,不过三国乱世,让世家坐大,社会环境摆在那里,就算他真的长寿,也未必就能实现,这一点他心中也有考虑。
  私学的风气,从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就逐步兴起,步骘、隗禧、向朗等都是代表人物,发展到如今,随着玄学兴起、儒学失控、百家复萌,各个学说侵蚀各地的私学,百花齐放之势逐步出现,贵静书院就是以法家为主,但同样也扯着儒家的旗号,倒是对玄学有些敬而远之的味道。
  陈止一边想着,一边向里面走去。
  这沿途的人见他一身华服,就知道是世家子弟,而今日出现在这里的陌生面孔,多数都是来参加的筛选的,因此没人感到意外,最多是看上一眼,就干自己的事去了。
  很快就有名青衣小厮过来,询问了陈止的来意,得知是来参加筛选的,就让他出示名帖。
  这些事,陈家早就安排好了,陈止一示名帖,小厮就毕恭毕敬的在前面引路,引着陈止朝书院里面走过去,只是走到半路,忽然转头看向陈物,满含歉意的道:“好叫陈少爷得知,这筛选只有您能进去,下人要在外面等候。”说完还给了陈物一个抱歉的眼神。
  “到底是书院培养的小厮,这么一番作态,谁都不会怪罪。”陈止对这个规矩并不反对,就跟陈物交代了几句,自己随着小厮一路前行,很快就来到了一处独立院子。
  这院子占地颇大,位于书院村寨的中间偏后,院中除了屋舍,还有假山、亭台,不过看得出来都被损毁过,应该是几年前兵灾留下的痕迹,在假山一侧,乃是一处开间,摆放着一排排的坐席和矮桌,粗略一看,有三十多张,不用问也知道,就是那筛选考核之处了。
  陈止不是第一个来的,他来到的时候,已有十几人聚在这里,三三两两的形成一个个小团体交谈着,他还在其中看到了刘纲。
  这位刘家子一见陈止来了,面露喜色,就要过来攀谈,但有人比他还快。
  “七哥,你总算来了,早上我本想去找你,但是父亲说不能扰乱你的思绪,因此就和六哥先过来了。”
  和陈止打招呼的人,乃是他这一辈排行第十的陈玄,原本和陈韵颇为亲近,但在陈韵失势后立刻划清了界限,他的父亲就是陈家六爷陈迂。
  陈玄的身边跟着一名青年,留着胡须,神色稳重,这人名叫陈署,在陈止这一辈排行第六,是陈罗的亲哥哥,也是陈五爷陈迅的大儿子,在陈家已经有些威望了。
  他们二人这么一叫,周围的人也都留神过来,一道道充满审视味道的目光落在陈止身上,上下打量,多数都露出了诧异和疑惑的神色。
  “这陈止和过去确实有点不一样了。”
  “肯定是要不同的,我上次参加张府晚宴就知道了。”
  “昨天的白家案你们听说了么?那首戒赌诗已经开始流传了。”
  “白老虎都败在他的手里,啧啧,不得了。”
  “就不知道,这人的学识能否像他的手段一样,不过学问不比其他,必须得苦读方可。”
  ……
  如此对话在院子各处响起,身处话题漩涡中间的陈止,则神色如常的和两个堂兄弟交谈,过了一会,刘纲终于抓住空隙,也插话进去。
  这位刘家杰出子弟的行为,令不少观望的世家子弟都疑惑起来。
  “刘纲看来和陈止交情不浅。”
  “难道刘缈他们已经接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