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冠绝新汉朝-第4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却是让陆谦心底大为感慨,要知道他们江左,如今提起石勒之名,不能说是心惊胆战,但多数人还是忧愁深重,就是担心这位自封的赵王,真要是没什么时候,那么一旦平定了石虎的叛乱,下一步定然就是南下江左,那可就没什么安宁日子了。
但听这幽州的年轻官员交谈,不仅任何畏惧,反而还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意思,连石勒这般枭雄,都随意点评。
尤其是听到王构那一句,更是感慨万千——
“他石勒就算是死了,下面的侄子和儿子争夺,也必然不敢有谋划幽州的念头,倒是咱们到时候该怎么?是支持一方,还是分化打压,或者干脆就趁此机会,直接拿下冀州?”
倒是陆建见这问题越扯越远,咳嗽了一声,便收住了话题,然后直言道:“我这叔父此番过来,其实就是为了这件事,那石勒之前侵占了徐州,而今内部动乱,朝廷便想着借此机会,将徐州夺回来,况且这也是为了都督着想……”
他既然是陆家之人,这些事是免不了的,不过张景生听着,就不免暗暗摇头了,毕竟当初石勒攻伐,你们毫无动静,白白把地让出去,现在又要抢回来,而且听这意思,还没有多少兵马可用,想靠着玄甲军支援,怎么想都不对劲。
第1165章 北乱南散,皆不成运
见几人议论开了,陆谦也就不再瞒着他们,说出了来意:“当下朝廷局势艰难,南有贼匪之患,北边则是胡人压境,朝中诸公对此都是忧心忡忡啊,只是我等兵力分散,还要放着南边的贼匪,这北边……”
“陆叔父……”张景生听到这里,忍不住点明了,“您是陆建的长辈,我等更是莫逆之交,也是亲如兄弟,那您也不是外人,那晚辈有些话,就想要说说。”
陆谦知道张景生的出身,乃是公侯之后,在这幽州年青一代的官僚中,算是首屈一指的,能力过人,见识也不凡,对方既然要开口,他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便做出了洗耳恭听的样子。
“这江南的朝廷兵力其实不少,只是多数集中在几个人手里,如今那石勒治下既有大乱,就是全局皆乱,那么江南朝廷只要出兵两路,一路自荆州北上,一路自金陵北上,则石氏首位不能相顾,更因其乱,而难以有效抵挡,到时便是不能夺回洛阳,亦可拿到徐州。”
张景生这话一说,旁边几人便缓缓点头,觉得很有道理。
这局面其实很清楚,石勒势力内乱,但地盘很大,从哪边攻打都行,毕竟对方还要打内战,既然如此,多打两个方向,反而更好,说不定还会促使对方分兵。
这一边内战,就要牵扯部分兵力,再一分兵,也不用打了。
只是陆谦却暗暗苦笑,知道此法看似可行,但那时在幽州的角度来看,因为幽并平三周,乃是都督府治下,宛如一体,陈止的权威深入人心,说一不二,他说一路攻伐,自然能凝聚力量,他说两路南下,那就都会尽心尽力,就算是兵分三路,那也是如臂使指。
江左朝廷却又不同。
“既然是自己人,那叔父我也不瞒你们,我等现在实在是不好出兵啊,一来是贼匪牵扯了王都督,二来则是江左那边兵马还在整编,尚未操练出来,否则焉能让石贼那般如意?”
陆谦说是这么说,但实际上他心知肚明,如今江左朝廷,也隐隐分裂成两块,东边的朝廷,和西边的荆州刺史、行军都督王敦。
王敦不希望朝廷出兵,而朝廷也不希望王敦出兵,朝廷出兵,可能塑造出一个政治上的强人,而王敦如果收复了洛阳,那可就有了更大的政治资本。
正因如此,才会陷入僵局。
看着几人脸上的表情,陆谦也知道,恐怕自己的话根本就没有说服力,便换了一个说法,提到:“万一朝廷大举出兵,反倒让那石氏的双方因此联合在一起了,岂不是弄巧成拙?”
“这倒未必,”王构笑眯眯的接话道,“他石氏这次可不是寻常的家族闹腾,实有你死我活之意,若是那石虎成了,整个势力都要改天换地,可若是石虎被镇压下去了,此族也要内乱一阵子,无论如何,都要衰弱下去了。”
说到这里,几人不由对视一眼,都想到了陈止的那篇文章,目前看来,几乎所有的事都在按照文章中的进程在发展。
而经过了最初的震惊之后,现在就连幽州内部的官员,在兴奋之余都有了一点恐怖之感,越发感到自家那位主公可以说是高深莫测了,平时但凡陈止出现的地方,哪怕离着很远,他们都不敢大声说话,甚至连呼声都下意识的压低起来。
现在再想到那冀州的局势,石虎固然是反叛了,而江左朝廷,则是王敦的跋扈,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发展着,那么按照正常的思路,岂不是说只待幽州做好准备,一路南下,就能扫平冀州,甚至更进一步……
想到此处,几个年轻官员都忍不住呼吸加快起来。
更进一步是个什么情况,他们可都是感到由衷的恐惧,毕竟刘氏天下已经几百年了,早就深入人心了,难免让人多想一些。
就连陆谦都有些察觉,但他马上就说道:“这次请几位过来,其实就是想要让你们相助,能在都督那边美言一二,也好让他能够应下出兵之情……”
还不等陆谦将话说完,张景生就摇摇头,直言不讳的道:“这怕是不成,如今北地都要休养生息,短时间内不会起刀兵,更何况江左想要收复的乃是徐州,离着我幽州太远了,远水难解近渴!”
“并非真要打到徐州,”陆谦赶紧解释起来,“只要幽州做出出兵之态,那石氏必然胆战心惊,调配重病防御,那时我等便可以顺势出兵!”
“让王都督行之,岂非更为合适?”张景生看了王构一眼,这般说着。
陆谦出的主意,乍听之下,似乎与他之前的提议没有区别,只是将王敦军换成了玄甲军,当然,实际上按着玄甲军的名头,确实只要做出一个攻击姿态,石氏就要胆战心惊,甚至局势更加混乱。
只不过,张景生也知道,当前这个时候,如果幽州出兵,有很大几率能拿下冀州,乃至继续南下,将那司州、兖州、青州也撕扯一块下来。
但是想要治理就不容易了,毕竟一场科举过后,得了大批生力军后,那并州和平州的官场,却还没有填满,在官吏和治理上更存在不少问题,现在如果再得个冀州,未必是好事。
不过这些都扯远了,听着那陆谦的请求,几人对视一眼,最后还是应了下来。
等陆谦告辞之后,陆建就过来向几个人道谢,随后更是问王构道:“那王都督与你也算同族,此事若是王兄有他念,也是理所当然的。”
“陆兄多虑了,”王构摇了摇头,正色道,“王家之中,也并非所有人都同意这般做法。”
陆建听了,终于放下心来,但跟着他们却又忧愁起来。
“只是这事要如何对都督提起?”
和过去不同,他们几人现在的身份,可不是什么客卿之流了,而是陈止的属下,虽然因为家族背景,加上跟随的较早,如今算是陈止亲近的人,尤其是最近这些时间,更是经常能与陈止见面说话,但若说提及这兵家的事,依旧不合适。
张景生却笑道:“此事倒也不是不能说,毕竟冀州出了这般变故,都督必然是有其应策的。”
其他几人听着,不由点头。
第1166章 玄不可往,而王可北上
几日之后,陈止从并州回返,再次坐镇幽州。
张景生等人倒是信守承诺,果然将陆谦的请求传达了过去,陈止当时也没有说什么,却是答应了那陆谦的面见请求。
消息传回去之后,陆谦自是大受鼓舞,急急忙忙的就准备起见面事宜,而且还将同来的几个同僚聚集起来,要一起商讨对策,推测陈止会问什么,自己等人又要如何回答。
不过,等真正面见陈止的时候,这些准备却全部都没有派上用场——
当陆谦怀着兴奋之情,在引领之下,见到了陈止之后,马上就恭恭敬敬的行礼,口称“冠军侯”,随后就开始攀关系——这里的关键,自然就是和陈止有着师徒之名的那位琅琊王了。
“我也是很多年没有见过王上了,不知他如今可好?”
陆谦便道:“王上英武而多断,乃是难得的明主,又有都督您在后背支持,深受我江左世家拥护。”
陈止点点头,笑道:“如此便好,我亦能安心了。”
见两边的关系似乎亲近了几分,陆谦可不想浪费了这个气氛,马上就趁热打铁,想要传达江左朝廷的意思。
没想到,陈止直接摆了摆手,说道:“你的来意,我已经知道了,不过这件事,我是无法答应的。”
干脆利索的回答,让陆谦事先准备的说辞,全部都成了空,以至于他只能满脸不解的问一句:“这是为何?”
因为太过惊讶,这语气上难免就重了一点,可等一句话说完,他又意识到自己是在与谁说话,于是赶紧松下口气,又有些为难的表情,说道:“都督只需传言一句,说是要支持朝廷,然后说要出兵,便可行之。”
陈止却摇头笑道:“正使想的确实有些浅了,陈某人虽然不会自傲,却很清楚此时我在北地的分量,这一句话说出去,可不是单纯就是个侧影,如今这草原内外,三州周边,乃至那冀州之内,便有很多人时刻关注着我这边的动静,这话一旦一说,真个就是一片大乱,甚至冀州因此而崩,朝廷可有能耐收拾局面?”
这话自是有夸张的成分,但也并非毫无道理,因为无论是陆谦,还是其他人,都十分清楚,朝廷的打算,根本就不是北伐收复失地,而且他们也根本没有收复失地的条件,不光兵力不够,内部的相互制约,更是严重的问题。
但陈止的话,核心还是一点——
朝廷根本就对北方的土地,没有任何的想法,至少江左朝廷如此,既然是这样,陈止如果登高一呼,造成北地混乱,朝廷拿走了一隅之地,那剩下的乱局谁来收拾?
如今石勒势力分裂,对陈止而言最好的结果,就是这种分裂长期存在,让他们相互消耗,尤其是算上还未完全消散的河间王等势力,让他们相互撕扯、攻伐。
等玄甲军重新扩充完毕,修养生息好了,一股而下,接连吞并,那些小势力本身还有建制,能一定程度上维持治下的秩序,这就省去了重建的消耗,可以迅速变成战斗力,总好过北地再乱吧?
正是由于这一点,陈止一下子就把双方这次见面的基调给定好了,陆谦就算是巧舌如簧,也难以说动,最后只能苦笑。
倒是陈止最后问了一句:“我与琅琊王有师生之名,他既然承认了我的爵位,又予以尊待,那我亦不该放着不管,只是幽州距离江左实在太远,便是想要相助,也着实是爱莫能助……”
陆谦听着这番话,倒是有些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这背后到底是何用意,可等他听完陈止的下一句话,却忍不住倒吸了一口气。
“……若是王上愿意,可以来我幽州,自可万事无忧!”
此言一出,莫说陆谦,就连跟着他同来的同僚,以及这都督府的一众官吏,也是眼皮子直跳,感到太过具有冲击力了。
这背后的种种隐患、忧虑,自是无需多说,而陆谦当然不可能答应下来,他甚至都未必敢将这话传递回去,只当是陈止拒绝南边请求的场面话。
只是这话既出,这后面当然也就没了进一步恳求的余地,陆谦便苦笑告辞。
等回到住处,就召来同僚,谈及此事。
“这必是推脱之言,他陈都督在北地说一不二,若是王上来了,他二人谁人为主?”
“正是这番道理,我等一路过来,见这幽州富庶,更有精兵良将,皆虎狼之气也,若不是有冠军侯镇着,哪个能下达命令?这若是王上来了,怕是难以服众啊。”
“况且,我等南方世家,有王上在那江左,也可顺势为之,若是王上北来,那江左之地可就没了主心骨和根基了。”
……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说着心里的担忧和顾虑,却是听得陆谦连连点头,觉得很有道理,而且有一个根本的问题,他是很清楚的,那就是无论琅琊王与陈止的关系有多亲近,他们江左人士,都不会将这位王上放走的。
所以在徘徊了几日,确定不可能得到承诺后,陆谦最终还是告辞了,不过他虽然没有得到江左朝廷想要的,却还是有收获的,就是为陆家筹谋了一番,尤其是有陆建,以及陆映的这个关系——陆映当初可是与陈止一同游学的好友。
借助这些便利,又看到了幽州的富庶和安稳,陆谦当即就有了新的想法,等他回到了南方不久,那一个个陆家的人便先后到来,准备在这幽州北地,也开一个分支,算是留个后手。
而另一方面,有关陈止拒绝的消息,在江左流传之后,很快就引来了负面评价,尤其是陈止让琅琊王北上幽州的提议,更是引起了不少人的警惕,以至于在这后续的时间里,江左朝廷虽然还在官面上,保持着和幽州的联系,却在私底下慢慢减少了直接往来。
至于主导这一切的,正是琅琊王氏。
这些变化,当然逃不出幽州情报机构的探查,但陈止看了回报之后,却好像丝毫也不放在心上,只是说道:“江左朝廷,聚集世家,乃是集过往气运之大成,自有一番定数,无需多问,我等且先经营自家,静待时机。”
至于是等待什么时机,陈止并未明说,一时之间,引得不少人思绪连篇。
第1167章 局明几分,何人定制?
在很多人看来,如今的天下局势,已经到了混沌将明之时
本就是天下大乱的格局,按照过往的经验,那肯定要有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割据和攻伐,然后才会有人收拾河山。
当然,在很多人的心里,还是难免觉得,这个最终出来收拾河山的人,大概还是姓刘,这都不是忠心之故,而是很多人经历了之前的种种,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定式。
不过,现在的局面确实比较复杂,原因就是朝廷其实有了两个,两个之间还相互对立,彼此都想要削弱对方的正统性,再加上很多地盘已经被其他人实际掌控,也在刻意的削减、甚至丑化朝廷的名声,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朝廷的威望越发跌落,在很多地方,甚至呈现断崖式的跌落。
与此同时,各地的不同势力相继崛起,各领风骚,看起来颇有一番东汉末年、群雄并起的局面。
“但那是以前!”
茶馆之中,众多听客未作一团,听着最里面的那个富态书生说着话本。
“在那幽州尚未出兵之前,这天下之间,可以说是群雄纷争,只可惜啊,他们生不逢时,与陈都督生在同时,这便没了机会,诸位且听我来分说,那南北东西的两家朝廷且不说,就说这各方的那些个群雄,也都是叫得上名号的!”
那听的人里面,就有人起哄道:“黄生,你倒是说说,都有哪些人!”
这个被称为黄生的人笑道:“正要说与诸位,却说这原本的群雄,多数都是汉家,但也有那胡人,咱们平州就有一家。”
原来,这茶馆是位于平州的一个县城里面,这平州本来是胡人居多,汉家较少,但自从科举开启,便有不少士人来此,这士人往往还有仆从、佃户,带着一并过来,中原称之为闯,慢慢的这各个县城里,汉家人的比重都增加了很多。
而茶肆、酒馆,往往就是他们喜好聚集的地方。
“你说的可是那宇文氏?”人群中,又有人接话了,跟着就发出了嗤笑,“那宇文部不知好歹,当年他们走投无路,冠军侯好心将他们收留,没想到这群人终究是喂不熟的狼崽子,最后还要噬主,结果却葬送了部族!”
“这位兄弟说得好!”马上就有人笑了起来,“听说那宇文部如今的贵族,都被拉到矿山去挖矿了,也算是求仁得仁。”
又有人冷哼道:“没将他们都宰了,已经算是便宜他们了!”
不过,无论是什么态度的人,都能品味出他们话中的那一缕自豪,因为如今这平州,他们汉家人,哪怕只是佃户和农夫,那也是一等一的上等族人,只要没有作奸犯科的,都可以参加科举,未来有做官的机会。
相比之下,那些胡人想要参加,可就困难的多了。
而他们在这城中,其实族群人数还不算多数,却一个个都格外自信、不会畏惧,就是因为各地皆有玄甲军的兵营,只要发生了胡汉纷争,那么不用多言,都会向着汉家之人,除非是那些入了编户齐民的胡人。
“兄台说的不错,”那黄生这时开口了,微微一笑,“只是却非宇文部族,此部当年为冠军侯守门,便已将命脉交出来了,后来还敢反叛,完全是自寻死路,其势本就是幽州延伸,算不得一家,在下这次要说的,乃是那平州东南边缘的一家。”
有人马上就明白过来。
“段部?”
“正是那段部。”黄生轻轻点头,“诸位且先莫失望,觉得乃是小生胡说,那段部按说也有一番气象,段疾陆眷病死之后,段匹磾为其首领,本也有左右逢源的机会,奈何并州事直接便将其人下住了。”
这人说完,人群中就响起了欢快的笑声,然后有人就道:“那我就知道了,你接下来必然又要说那并州匈奴、草原的拓跋与慕容,但这都是老事了,谁人不知?也要你来介绍?”
黄生听着也不恼怒,反而点头道:“正是这几家,除此之外,还有那远遁漠北的柔然部,但听着诸位,却是没有多少兴趣的,那咱们今日就不说这些了。”
便又有人道:“那是要说中原群雄?是说河北石氏,还是蜀地李家啊?”
“也不说这些,”黄生这么一说,不少人都惊讶起来,随后就听他道,“咱们今日且说科举,不知诸位可曾听闻,那第二次的科举,明年便要举行了。”
“自是听说了。”
马上就有几个人回复,多数还是书生打扮。
那黄生就笑了,说道:“既然如此,那诸位可知道,此次科举,是要分科目的,诸位可是想好要考哪一科么?”
“还要分科目?”几个人对视了一眼,都是满头雾水。
黄生轻笑点头:“自是要分的,你们去学馆一问便知,这却不是我可以置喙的,今日提起这个,其实还是为了讲一讲这科举之事,对南边中原各方的影响。”
说着,他顿了顿,才对周围的人说道:“诸位既然不愿意听那群雄之事,那不如就说说群雄地盘上,因为这科举事,而起的一些趣闻。”
他这么一说,果然有不少人感兴趣起来。
“哦?早就听说你是从南边来的,见多识广、博闻强记,那边说说吧。”
在众人的起哄声中,这黄生喝了一杯水,清了清嗓子,这才说道:“若说科举的影响,便要由近及远,先从咱们身边的说起,想来在场也有不少人,乃是从冀州迁徙过来,当知道这科举事,在冀州那掀起了多大的波澜。”
“不错,”人群中就有人接话,“那石勒在冀州倒行逆施,又有许多羯人杀人成狂,坏田造庙,逼着很多人背弃祖宗,但凡有些志气的人,无不痛恨此举,得知都督倡导科举,便纷纷来此。”
“正是如此!”黄生点点头,然后笑道,“其实不止如此,诸位只是看了这两年的影响,却不知那冀州已经有不少宗族,看出都督府倡导科举,乃是长久之策,于是已经从族中挑选出读书种子,让其他各房供养其读书!诸位可知道此举意味为何?”
马上就有那精明的人明白过来。
“这是那宗族大姓,想要更进一步,成那世家啊!”
第1168章 观天下势之洼
那黄生所言,其实不只冀州之事,实际上在幽州更有不少宗族、大姓行之。
而且,比起远离都督府的冀州,幽州的宗族先天占据优势,那冀州的宗族根基在冀州,人口、分支、田产等等众多,自然不能说走就走,只能先培养几个读书种子出来,让他们北上幽州,先得幽州户籍,好好科举。
“这些读书种子只要能通过科举考出成绩,那么族群便可以动用族中资源,好生供养一番,让他们在幽州开枝散叶,打下了基础后,再逐步转移钱财。”
说到这里,黄生忽然笑了起来,他问道:“诸君,可曾记得,先前有不少家族,因为幽州压制世家之策,而举族南下,很多便入了冀州,如今这群人却是最为后悔,只是他们再怎么痛心疾首,亦是无用,盖因这一举一动,皆在密谍司记录着,其族中之人,是科举无望了。”
他说着的好像是唏嘘的话,但话语中反而有一种幸灾乐祸的味道。
这茶馆里的众人也都明白缘由,很多人轻笑起来,却也有一二人表情木然,显然和那些南下的家族有些关联,心里正在担忧。
黄生说着说着,便又道:“说完冀州,就该说那司州,司州本为天下中心,朝廷重镇,为真龙盘踞之处,但如今却是龙去城空,被几家分得,而且因地处中央,实为四战之地,州中百姓多有流离失所之人,不过大体还是富足的。”
这馆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