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冠绝新汉朝-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众人一合计,也不往里面挤了,朝着周围其他几家书斋飞奔而去,有些书斋已经关门,愣是被人生生敲开门,一听说是要连夜买好纸,店掌柜都是一脸迷茫。
也是广陵靠近江左,还算繁华,观夜楼所在街道又是达官显贵常来之地,才能有几家店肆,这个时候还开着,但大部分书斋已经关门了,在被强行唤醒后,店肆东家、掌柜迷迷糊糊的看着自家备的好纸被一买而空。
等东西卖完了,人走了,他们才回过神来。
“不好!忘了提价了!”
第140章 广陵纸贵
人的智慧,不分古今,遇到供需变化的时候,肯定会想到抬价。
论辩之日的当晚,满楼名士派人买纸抄文,又引得一楼、二楼附庸风雅之徒效仿,一时之间,整个街道的书斋都被买纸之人占满。
虽说事出突然,不少书斋的东家、掌柜忘记了提价,可这个错误,很快就被他们纠正过来,在第二天,许多人睡醒起来,就听到了一连串的消息。
“什么?书斋纸张的价格,突然提高了?所为何来?”
这个疑问,对普通人家来说,其实也不算什么,他们一年中买纸的次数屈指可数,而真正喜好买纸的人群,则顺着这个消息顺藤摸瓜,得知了昨夜发生在观夜楼的事。
“什么?昨夜论辩大会,郭展师徒败了?不是他们组织的论辩之会么?”
“什么?论辩大会上,一个北边的陈氏子弟,写了篇叫《师说》的文章,把同族的陈华给比下去了?”
“什么?江水寺的三位大师,看了那篇《师说》后,掩面而逃,羞愧不已?”
“什么?前几日才被论败的枚显靠着《师说》,说的郭展哑口无言?”
“什么?陈华在论辩大会上,因为心胸狭窄,对《师说》不敬,被打了?”
“什么?现在人人都在抄写师说?”
……
随着一个个令人目瞪口呆的传闻传开,广陵诸多世家坐不住了,开始正视昨夜之事,尤其关注着被几次点名的《师说》一文。
事实上,因为《师之道赋》的流传,广陵城的大小世家本就关注这次论辩,不光是各家有名士参与,还因为此事事关教化。
结果等来的却是这么个结果,着实令人意外。
在意外的同时,这些世家也不得不参与到买纸运动中去。
这件事是由诸多名士引领的,就好像是后世的明星效应,流行号召力不是一般的大。
比起后世,古人的娱乐项目本就匮乏,对这样的事更为敏感,一听说有好文诞生,众人推崇,肯定要尽快搞清楚,分析分析,学几个文章语句,否则以后和人交谈,都会显得落伍。
于是,在众世家加入之后,搜集《师说》一文的人越来越多,直接带动了周边商业,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书斋了,因为这次准备充分,书斋的纸价涨得最早,让许多正常用纸都受到了影响,却也赚了不少。
广陵纸贵之说甚嚣尘上,隐隐有当年洛阳纸贵的迹象。
而《师说》乘着这阵东风,快速的在这广陵城传扬开来,并有冲出城池,走向广陵郡各处的趋势。
陈止之名也在这个浪潮中,第一次被广陵人知晓。
广陵此地,靠近大江,与江左隔江相望,在此地有了名望,有了渗透到江左的可能,那里是新汉起家之地,虽说迁都后略有衰退,但依旧人文荟萃,为天下有数的繁华之地,新汉朝的几个顶尖家族,其根基都在此处,若能在此处扬名,好处众多。
不过,陈止到底不是广陵本地人,加上又是因为郭展师徒的造势,借文章传名,因此《师说》之名比他本人更为耀眼。
当下邳陈家派来的人,进了广陵城,满耳听到的就是有关《师说》的话题,顿时心里就“咯噔”一声,知道不妙。
“我还是来晚了,我那兄长估计已经闹出事了。”
来的人名为陈毕,是陈华的胞弟,这次来广陵,就是下邳陈家接到了陈迁传来的书信,看到了《师说》一文,又听说了陈华在彭城的作为,担心事情进一步恶化,派来叫陈华回去的。
陈华在彭城吃了亏后,担心名声受损,没有回下邳,径直前来广陵,以至于下邳陈家都没能第一时间联系上他。
“当务之急除了见我兄长之外,还得搞清楚当前局面!”
定计之后,陈毕很快就行动起来,等陈毕见到陈华时,却不由倒吸了口凉气,看着对方那红肿的双颊,半晌说不出话来。
他在见面之前,就了解了情况,知道了《师之道赋》的造势,以及论道会的事,早有心理准备,可真见了自家兄弟的惨状,还是忍不住心疼起来。
“兄长,家中让我来,就是想让你一观《师说》此文的,没想到还是晚了一步。”
陈华扯动嘴角苦笑一声,问道:“不知道家中要如何处置?”
“我来的时候,家里还不清楚这边的情况,只是让我带你回去,”陈毕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我看兄长不如去求求冥内先生,让他帮您说个情,否则家族那边,怕是不好交代。”
陈华脸上的苦笑更浓了:“我那老师,因为我的缘故名声受损,在观夜楼能护着我,已经不易了,我现在去求见,他已经闭门不见了,是指望不上了。”
观夜楼一场,名声扫地的是陈华,可郭展和三位僧人,也是灰头土脸,名格大跌,这种时候,他们都选择了低调下来,让时间先冲淡一些,那郭展更是狠心不见陈华,先割断联系,防止名声进一步恶化。
“怎么可以这样!”陈毕一听,不由恼怒,“这次的事,他本就存着利用兄长的想法,真以为能一撇了之?”
陈华只是摇头,不再多说。
观夜楼论道,陈华接近身败名裂,教化之名没拿到,反成了反例,可郭展同样没有讨得好来,《师之道赋》可以推到陈华身上,可和枚显的论道就不能算到别人头上了,加上种种造势的反噬,他郭展同样损名不小,难免迁怒陈华。
这里面的关系错综复杂,一时半会也说不清楚。
陈毕见兄长意志消沉,不由皱起眉来,也不好说破,说了几句后,就定下了回下邳的日子。
陈华知道,自己这一回去,就不光是损失名望了,连实利都要失去,可他能有今日,本就靠着家族背景,此时只能认命。
………………
“下邳陈家的人来了?”
刺史府中,张初他一边看着《师说》,一边喝茶,询问身边一人。
这被问及的人,赫然就是曾在冥内别院中,与郭展、明法僧、枚显等交谈的干宝。
干宝回道:“人已经来了,但不会停留多久,陈华的事情,连带着陈家威信都有了受损,如果不是陈止也算陈家之人,那这次的风波,就足以让陈家吃个小亏了,恐怕陈华这一回去,就没有再起之日了。”
张初点点头,放下茶杯,指了指了手上的文章:“不得不佩服陈家,人才辈出,陈止也是陈家之人,他这篇《师说》言及名教之事,入木三分,有了这次风波,名声只会更响,这样的人才,本官不想错过。”
干宝一听就知其意,道:“下官北上,正好要路过彭城,可以帮刺史您传个话。”
“陈止能写下传世文章,若能为我所用,那该是多大的名头,比起从前的风流人物也不逞多让了吧?”张初笑了起来,“只是听闻此人尚无乡品,这就有些麻烦了,不好直接给他起家官,你这次去,当以礼相待,只要他愿意过来,本官自然不会亏待他!”
干宝也笑了起来,说道:“刺史,您这是想要聚拢文气啊,只是陈止身在彭城,郡守未必愿意放人,彭城有不少书院南迁,教化考评本就不顺,好不容易出了个陈止,写了篇《师说》,要是放过来了,徐辉决计不会善罢甘休,而刺史您招陈止过来,也只是做个闲散的文笔官,不一定能说动其人。”
“怎么?徐辉还能强留人?他不至于如此。”张初笑了笑,摇摇头道,“至于陈止,文章写得如此好,不做文笔之事,难道去做些凡俗杂物?再说了,他那《师说》不是写了么,术业有专攻。”
说着说着,他又忍不住感慨起来:“这陈止文采是好啊,就‘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一句,寥寥几字,就足以传世!”
干宝眉头微皱,直接道:“刺史何不考虑重回彭城,广陵虽好,可自宣武以来,北方越发重要,想要有所作为,终究还要北返?何不借此机会……”
不等干宝再说,张初就摇头拒绝:“因为一个陈止、一篇文章,就迁回去?还不至于,《师说》虽好,但我也不能因小失大,令升啊,你不用劝我了,如果需要迁回,我不会坚持,可当下的局面,确实不宜北归。”
干宝默默叹息,知道这次劝说又未成功,先前他已规劝多次,除了口中理由之外,还有些其他担心,这广陵太过靠近南方,实际上颇为敏感,张初贸然迁来此处,实际上隐患不少,只是很多东西他不能明言。
张初则变了话题,说着:“令升,你此次离去,实乃我之损失,不过你不用担心,我会帮你疏通关系,等你守孝期满,一样平步青云。”
干宝也识趣的不提前事,两人说着说着,又聊到了陈止。
张初笑道:“说起来,陈止过去名声不显,也没人招揽他,我这次派你过去,会不会让他大吃一惊?”
“这等人物,不会因为此事惊讶,”干宝笑着回应。
张初接着就笑道:“也许吧,不过他应该还不知道,自己的文章在广陵引起了这般巨大的风波。”
………………
“嗯?”
北方,彭城,城外府宅。
陈止正在院中探查物件,突然神色微变,凝神探查之下,顿时有些意外。
“签筒的五行刻度格,竟是快满三格了!”
第141章 贼首探,郡守访【还债2/50】
“三格需要一州闻名,算算最近所为,唯一有可能的就是《师说》一文,不过按照这个时代的交通和通讯条件,不该这么快就传到南边,看来南边或许有什么事情发生了。”
推断过后,陈止却没有太过在意。
“这样也好,再等几日,三格差不多就该满了,正好抽取个中等签,我如今家大业大,得减少副作用的风险了。”
想着想着,他的目光又落到了眼前的院中。
这院子不小,几个角落摆满了零零散散的物件,还有几个工匠模样的男子,正在物件周围忙碌着。
陈止走过去询问起来:“这几件东西,可还堪用?”
“启禀主上老爷,”几人一听陈止询问,立刻毕恭毕敬的回答,口称主上,因为这些匠户都已被陈止招揽,挂在名籍之上,成了陈止的附户,连住的地方都搬过来了,“咱们按着您的吩咐,做出的几个物件当真效用不凡,若有此物,今年就算还有旱灾,也能好些。”
陈止反而问道:“你们觉得今年还会有旱情?”
一名匠户迟疑着道:“看这年初光景,八成还是有的。”
陈止听了,微微点头。
这个时候,陈觉走来,到了陈止跟前,小声说道:“少爷,郡府派人过来了,说是郡守这几日间就要过来拜访,城中几位老爷也已经知道了,托人传话,让咱府中早作准备,不可怠慢郡守。”
“好,你有心了,给几位叔伯回个话,就说我会让人准备的。”陈止笑着回应。
陈觉扫了院子一眼,试探性的道:“您看这院子,是不是该收拾一下?”
“把东西都放到南院吧,这里面的很多东西,都已经完成了。”陈止顺势说着,这院子里的东西都是依照他的设计打造。
写完《师说》之后,陈止就有了相应计划,准备试探“绝学”的定义范围,招揽匠户也是为此在做准备。
他虽有心另辟蹊径,但这可不是一拍脑袋就能做到的,首先要把原本的套路摸清楚、熟悉了,才能说另辟蹊径,眼下陈止要做的正是这个熟悉的过程。
陈觉点头应下,按他的看法,这些用处不明的物件都该扔掉才是,现在城中都有传闻,说自家少爷沉溺匠术,虽然风声尚弱,也有陈府压制,可总归不是好事。
只是主子有令,他也不好反驳。
这边陈觉退去忙碌,又有个仆从过来,这人是陈府新近调拨来的,他一来就道:“禀少爷,郑先生派人过来,说是北方有军情,得立即动身北上,来不及过来告别了,特地传了口信过来,又送来一封信。”
“郑管先生的信?”陈止接过信件,取开一看,“原来是朱将军得了朝廷嘉奖,特地招他回去的,只是消息南下时,在路上耽搁了时日,期限将至,难怪郑先生走得这么急。”
拜贺之后,郑管并未离开,期间拜访了陈止几次,提及了过来的真正目的,表达了朱守的招揽之意。
不过,正像郑管预料的那样,陈止回绝的很干脆。
郑管也不意外,转而攀起交情,聊了些兵家之事,一来二去,两人的关系自然提升。
郑管此来本就有着结交、亲善的意思,这关系一建立,目的也就达成了,跟着又说了朱守的权势,暗示陈止若能去往青州,可以受到多大的礼遇。
今日郑管离去,也没忘记陈止,虽然抽不出身亲自过来告别,还是写了封书信送来,给陈止告罪,同时还提醒陈止,说是得陈止之助,虽然歼灭了贼军,可贼首一行却未落网,未竟全功,须得小心。
“我也该写封信回复才是。”笑了笑,陈止转身回屋。
另一边。
“这陈家还真厉害啊,出了陈止这等人物,我这几天在城里打探,听到的、看到的都和这个陈止有关,说他写的文章如何之好,不少族学、私学,都把他那篇《师说》写成了匾,悬挂起来,说要以正师道,大当家的,你说的内应真的在陈家?”
在一间颇为简陋的房间里,有五名大汉围坐一桌,正在交谈。
说话的那人,方面大耳、满脸虬须、体格健硕,他一边说,还一边拿手比划。
随着其人话音落下,其他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坐在中间的那人身上。
这人留着胡须,面容硬朗,双目深邃,他的人坐在那里,有种沉稳如山的气度,只是衣着破旧,损失了几分气度。
被众人看着,这人却不发一语,似乎正在沉思。
就有一人沉不住气了,说道:“大哥,那陈家在彭城颇为兴盛,最近的风头还要盖过其他几家,既然咱们在他家有内应,还不赶紧杀将进去,抢了钱粮,再回去找朱守报仇!”
“稍安勿躁。”终于,面容硬朗的男子出声了,“你们跟着我这么久了,该知道我的习惯,现在徐方联系不上,连事先就布置在城中的探子,也不知道他的消息,事出反常,不得不谨慎一些。”
又有一人嚷嚷起来:“那怎么办?都等了这么些天了,难道继续等下去了?这再等下去,追兵都来了!”
其他人则斥责起来,让此人小声点。
那面容硬朗之人站起身来,说道:“当然不能总这么等下去,我王弥自起兵以来,哪有束手就擒的时候?今日下午,我亲自往陈府打探,看看徐方到底是出事了,还是有了二心,如果是前者,那就得另外谋划了,可若是后者……”他的眼中闪过一道寒芒。
“不可!”
“大当家的,这太冒险了!”
“对!当由我等做兄弟的代劳!”
这硬朗男子正是大贼王弥,他口中的陈府内应则是徐方。
当初,徐方之事因为涉及王弥,官府本着小事化了的念头,根本没有张扬,莫说王弥的探子,就是城中几大世家,都不知道徐方身份,徐方本人更是死的无声无息,在这诸多原因作用之下,导致王弥到了彭城,想要联系徐方,却根本联系不上。
这可不是后世,有着诸多通讯工具,联系不上一个人倒也正常,王弥不至于就此断定徐方出事了。
不过,久候无音,也不是个办法,他这才有了试探的决定,见几个兄弟的阻拦,王弥反而笑了起来:“我知道兄弟们担心什么,放心,我自有数,只是去找徐方,见机行事,除了我,这个事谁能办到?”
“大当家的,何必如此麻烦,我等还有一支兵马,直接点齐了,在城外劫掠一番就是了,那些大族在城外都有庄院……”
“我军新败,些许残兵,不宜动用,那支兵马人数太少,而且军心动摇,若无钱粮鼓舞,根本动用不得,怕是连驻守军都打不过,反要暴露了我等位置,而且你们真当彭城没有准备?”王弥摇摇头,也不管几人,只是道,“我意已决,休得多言。”
众人见劝他不住,又说要随同前往,以做护卫。
王弥又笑了起来:“笑话!若朱守在此,我还顾忌三分,区区彭城,我现在打不进来,但也不信此地有人能留得下我!”
众人无奈,只好认了,眼睁睁的看着王弥迈步离去,但不过半个时辰之后,这位贼首就一脸凝重的回来了。
“大哥,怎么样了?”
几人一看王弥的表情,都担忧起来。
王弥摇摇头道:“徐方大概是出事了,我去了那陈韵府上,只说是徐方的远方亲戚,找他出来,开门那人的神色就不对,于是被我诓到角落,一刀结果,稍微处理了,就回来了。”
“徐方出事了?这内应都没了,大哥又宰了一个,咱们还是赶紧走吧。”
王弥眯起眼睛,说道:“走是要走的,但不是离开彭城,先换个地方躲藏,徐方在陈家布局许久,私藏了不少钱财,先弄清楚钱财的埋藏之处,正好再避避风头,最近官府查得紧,等拿到钱财,咱们再走,总要先让那群兄弟吃饱了,才好厮杀!”
说着说着,他眼中闪过一道寒芒:“先将城中探子招来,我有话吩咐他们!”
第二日,就有若干探子过来,都是寻常打扮,单看外表就如普通的庄稼汉、乞丐,平平无奇。
王弥先是勉励一番,画了画未来蓝图,跟着就道:“你们这两日先搜集陈府消息,甄别之后,将重要的汇报于我。”
几人领命,当日就分散开来,在城中搜集消息。
最近这段时间,陈家的消息根本不用刻意搜集,只要走在茶肆、酒馆就能自然而然的听到,尤其是有关陈止和《师说》的。
这些探子本也不觉得能有什么其他收获,可意外的是,三日之后,还是有一个算是特殊点的消息出现了——
郡守徐辉,登门拜访陈止!
“郡守能来,阖府上下蓬荜生辉。”当日,陈止着正装,开红漆正门,亲自迎接徐辉,而他的两个弟弟紧随其后,神色激动。
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家里居然能有郡守亲自登门的一天!
激动之下,以至于两人行走之时,步调都混乱起来,相比之下,更显得陈止姿态从容。
看着这个情景,徐辉也不由暗暗点头,笑道:“早就听闻你之大名,著名教佳文,写入品书法,这等名士,我实仰慕!”
这位郡守一开口,就是一连串的高度赞赏,听得陈停、陈息眉飞色舞!与有荣焉!
第142章 名起高楼亲受益
门前一番阵势过后,在热闹的声浪中,陈止引领着郡守徐辉,以及几名陪同人员过门而入,直抵大堂,分座坐下后,就开始说些闲话。
“守一啊,你这篇《师说》写的是真不错,发人深省,这具体的我也不多赞了,相信最近你也听够了称赞之言,不过我这里却可以跟你透露一声,今年朝廷有劝学诏,我当表奏朝廷,为你这篇名教文章加名!”
徐辉这一坐下,就送出一份大礼,听得陈停、陈息满脸惊喜。
奏请朝廷,为文章请名,这等于是争取官方推行,好处不言而喻,和后世文章上教科书也差不多了。
陈止自然是多谢连连。
徐辉哈哈一笑,一副这不算什么的样子,又话锋一转:“听说你最近也去过贵静书院了,不知道可有新的感悟?”这是表现出关心陈止生活和学习的样子。
陈止就道:“贵静书院传承久远,我只是去了两次,只感底蕴深厚。”
“哈哈,贵静书院藏书众多,我就等着你这看过之后,再来一篇名教文章!”
徐辉与陈止随意的聊着,话中透露出看重和欣赏。这几天,徐辉给了陈家诸多实利,他并非只是口头说说,而是在给了许多便利后,才登门拜访的。
事实上,徐辉之所以这么做,不单纯是因为陈止的名声响亮,徐州名声响亮的人也有不少,论名士更有诸多,徐辉也去拜访过,多是体现姿态,但陈止的《师说》,直接让徐辉免了许多烦恼,令很多问题迎刃而解,这是实打实的帮助。
更不要说,随着《师说》的流传,文章的文教光辉逐渐显现,名传千古的气息越发浓烈,任谁都能看出价值,作为文章诞生之地的郡守,徐辉当然起了沾光的心思,才会下了大力强拉拢陈家,间接示好陈止——他并不是不能直接给陈止好处,但那样太过露骨,有损其人官威。
这边两人说着,陈停、陈息陪在一旁脸色涨的通红,看着自家兄长和郡守谈笑如常,心里佩服无比,至少他们一见徐辉,就紧张的话都说不利索了。
后堂中,陈蔓借着缝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