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达人秀-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想到这些,洛养性就觉得心里发寒,不仅是摄于皇上的心胸狭隘,更是畏惧于那份耐心,只要瞄准了目标,皇上就像一条毒舌一把,极有耐心地躲在阴暗的角落里,伺机而动,给敌人予以致命一击!
  魏忠贤就是最好的例子,被皇上一点一点的收拾掉。
  “呃。。。那个。。。厂公,如此一来,咱们就能这样做了,秘密将人手派出去,还不能告诉他们任务?”
  “不错,洛将军,一定要注意保密,只要皇上未讲,就不能告诉那些厂卫具体的任务。”
  洛养性重重地吐出一口浊气,试图缓解紧绷的神经,但心里依旧沉重非常,叹息道:“这样的话,咱们护卫的难度可就非常大了。”


第三十一章 势大

  这一天,贾亦韬端坐在奉天殿之上,听着百官的朝议,更确切的来说,是两党之争,互相间弹劾,气氛极为的紧张,贾亦韬看似面色平静,不急不躁的样子,但心中早已愤怒到了极点,几乎怒不可遏。
  “启禀皇上,微臣要弹劾礼部尚书刘鸿训,刘大人出使朝鲜之时,贪污渎职,满载貂参而归,使得我大明颜面尽失,让藩属国以外,我朝官员尽是这等沽名钓誉之辈。”
  御史袁弘勋说完之后,锦衣卫张道浚等人不甘于人后,魏党余孽纷纷发难。
  “皇上,刘鸿训乃是朝廷的害群之马,不除不足以平民愤,不平不足以正国威,还望皇上严惩刘鸿训,将其捉拿下狱。”
  “刘鸿训海上归来之时,不仅是满载金银貂参而归,更是对沿途的难民置之不理,任由其是饿死于荒野,作为之恶劣,人品之下,不应该再存在于官场之上。”
  “不仅如此,皇上,由于刘鸿训贪婪成***壑难填,所载之物过多,致使船沉于大海之中,仅此一点,就该革职查办,流放千里之外,为朝廷戍边,方能赎其罪。”
  。。。。。。
  眸光闪动,贾亦韬一眼望去,看到一个个官员站了出来,面色虽然依旧保持着平静,但心里早已翻起了惊天骇浪,愤怒化作了骇然,震撼非常,不禁想起了朱由检残存意识的一再提醒,魏党不能一抹而尽,只能徐徐图之。
  之所以愤怒,那是因为百官的素餐尸位,党争大过于民生,大过于江山社稷;而骇然,是没想到魏党的势力远远超乎他的想象。
  贾亦韬尽量的让自己平静下来,却是一阵阵后怕,魏忠贤已经死去四个多月,但残留的势力依旧庞大不已,让人心惊,尤其是锦衣卫中居然还有魏党的存在。
  如果真的使用雷霆手段,将魏党一下子清除干净,贾亦韬不难想象,狗急跳墙之下,那些人肯定会做出疯狂之事,威胁到自己的小命。
  这一瞬间,一些信息如潮水般涌来,充斥在贾亦韬的脑海里,使得他愈发的清醒,短期之内,必须坚定地执行那个朱由检的既定方略,采用温水煮青蛙的方法,一点一点的剪除魏党。
  随着朱由检的记忆浮现脑海里,加上自己的历史知识,了解到的一些信息,贾亦韬的后背已经出了一身的冷汗,同时更加的佩服朱由检,登基之初,只有十六岁半的少年。
  那个时候,朝野遍布魏党,即便是现在,朝中的许多大臣也是魏忠贤的朋党,一个弄不好,操之过急,恐怕魏忠贤还未除掉,却早已朝野震荡,危及己身。
  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就能一点一点的剪除魏忠贤这样的阉党势力,就凭这份心智,这份老辣的手段,可以称得上是绝顶聪明。
  恍惚之间,贾亦韬的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凭着魏忠贤在朝野之上的势力,保持朝政那么多年,难道就真得斗不过崇祯这样的青瓜蛋子?
  呼。。。。
  暗暗长呼了一口气,贾亦韬不再乱想,而是偷眼打量了一下内阁四大辅臣,黄立极、施凤来、张瑞图、李国普之流,黄立极虽然辞去了首辅之职,但在魏党中依旧有很大的威望。
  作为抚国柱石般的存在,四人却是耷拉着脑袋,眼睛微眯,一副不问世事的样子,对于朝堂上的争执,甚霄直上的针锋相对,不管不问,不发表任何看法,仿佛是置身于事外的旁观者,一切都与他们无关。
  看着一个个内阁之臣,不管是东林党,还是魏党一派,全都是在五十岁以上,尤其是施凤来,更是六十五岁高龄,但这些人却是面色红润,精气神非常的很好,足可见他们平时很注意保养。
  窥一斑而知全貌!
  贾亦韬深深地知道,就算是清除了魏党余孽,在未来的日子里,要想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改革,几乎是难上加难,要想将自己的想法实现,就必须加入新鲜血液,还要是青壮年,才能改变大明王朝的目前处境。
  毕竟,眼前的这些人都是既得利益者,或者是既得利益者的代言人,如此年龄,恐怕多是顽固不化之辈,要想让他们推行改革,阻力之大,可想而知。
  只有引进年轻官员,那些苦寒之士,入朝当官,大明王朝才能焕发新的活力!
  此刻,作为魏党攻击的对象,刘鸿训的处境非常的不妙,几乎没有反驳的机会,神色越来越难看。
  很显然,即便魏忠贤死了那么久,余威犹在,面对魏党的咄咄逼人,强势表现,一些言官低下了头,一些重臣保持了沉默,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
  一时间,大殿里的气氛充满了异样之感,魏党占据了绝对的上风。
  这个时候,贾亦韬轻咳了两声,刚想要说些什么,却被一个愤懑的声音所打断。
  “污蔑。。。**的污蔑。。。颠倒黑白。。。尔等是何等居心?”
  伴随着朗朗之声,工科给事中颜继祖缓缓走了出来,目光犀利的扫过御史袁弘勋一干人等,无视众人威胁的目光,上前一步,对着贾亦韬躬施一礼之后,这才缓缓说道:“启禀皇上,这些人全都是魏党一系,所讲全都是污蔑之词,刘大人绝非是如此之人。”
  此言一出,虽不至于平地一声惊雷,但也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谁也没有想到,颜继祖会在这个时候替刘鸿训说话,贾亦韬更是来了兴致,神色明显好看了不少,魏党还不是一手遮天。
  “喔。。。颜爱卿,你说这些都是污蔑,难道你手中掌握着证据,可以证明礼部尚书刘鸿训的清白。”
  “启禀皇上,说来惭愧,微臣并没有确着的证据,可以证明刘大人的清白。”
  颜继祖脱口而出回来这一句,看到那些魏党官员露出不屑之色,不等对方发难,紧跟着说道:“皇上,据微臣所知,了解到的情况,事实却是恰恰相反,刘大人并没有贪污之嫌,乘坐的舟船之所以沉没,乃是刘大人收留的难民过多所致。”
  “而且,尽管微臣没有确着的证据,各位同僚也是一面之词,没有铁证,说明刘大人就是贪官。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微臣请求,着刑部彻查当时的情况,如若刘大人真得有贪污之实,微臣不仅不会帮着辩驳,也要参上一本。”
  “朝廷是有法度的,总不能听信一些官员的一面之词,没有确着的证据,就要治堂堂二品大员的罪吧?”
  一番话下来,反驳的那些人哑口无言。
  这个时候,颜继祖的气势更盛,颇有风萧萧的味道,踱步而行,相继走过那些弹劾刘鸿训的官员身边,随之又抛出了惊人之语。


第三十二章 急流勇退

  “启禀皇上,据微臣所知,杨维垣、李恒茂、杨所修、田景新、阮大铖等一十一人都是魏党,这些人沆瀣一气,暗中勾结,污蔑朝中奸臣,从而谋取更大的利益。。。。。。”
  大殿里一片哗然,许多官员都是目瞪口呆之色,惊讶不已,顿时就有人打断了颜继祖的话语,斥责道:“颜继祖,这是**的污蔑,凡是要讲证据,如无证据的话,你这就是诋毁朝中重臣之罪!”
  “无耻之徒,满嘴胡言乱语,我等乃是请清白之身,与魏忠贤没有一点干系!”
  。。。。。
  面对杨维垣等人的指着,颜继祖却是放声一笑,一挥衣袖,浑然不在意,声音更是拔高了几分。
  “哈哈。。。事实胜于雄辩,至于清白与否,只需刑部调查,就可知事情的真伪,上有皇上做主,下有百官监督,各位同僚何必这么着急?”
  一语落罢,颜继祖转身面向贾亦韬,再施一礼,朗声的继续说道:“请皇上主持公道,着有司调查,若微臣所言有虚,甘当罪责!”
  很显然,颜继祖的这一建议戳到了魏党等人的痛脚,事实与否,根本经不起调查,一旦深入调查,事实必将浮出水面,他们将会在劫难逃。
  所有人知道,表面上,皇上看似放松了对魏党的打击力度,一副不再追究的样子,但事实却是,依旧对那些依附魏忠贤的官员痛恨不已。
  这个时候,御史袁弘勋、锦衣卫张道浚等人刚要说些什么,想要挽回局面,却被贾亦韬的话语给打断了,将他们到嘴的话语全都给堵了回去。
  “好,朕就准允颜继祖奏请,着有司查明事实,还有关人等清白!”
  说到这里,贾亦韬的话语一顿,眸子里满含意味深长的味道。目光不断在百官之间逡巡不定,有意无意间的来回扫视,进而又说道:“为了保证公平性,证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能够让百官信服,不仅刑部要彻查,锦衣卫和东厂也要收集证据,还有关者清白。”
  这一刻,不管是保持观望态度的那些官员,还是东林党,亦或是魏党余孽,听到皇上将要出动锦衣卫和东厂的那些番役,神色都变了变。
  魏忠贤把持朝政的时候,将这两个特务机构的职能几乎发挥的淋漓尽致,让人谈之色变,望而生畏。
  东厂可以越过三司大理寺、都察院和刑部,直接抓捕和审问那些官员以及平民老百姓,除了皇帝之外,不用向任何人交代和禀报,一群跳脱出法律之外的存在,拥有着许多的特权。
  锦衣卫也是如此,拥有着独立的司法权,唯一不同的是,他们针对的对象是官员和皇亲国戚,以及那些皇室成员,百姓不在监视的范围之内。
  不管是锦衣卫,还是东厂,一旦被他们抓住,关入独立的牢房,只要皇帝不强势过问,即便被抓的人死得不明不白,很是冤枉,那也是无处伸冤。
  仅此一点,足可见两者的权力之大,除了皇权之外,没有其他的衙门可以制约。
  那些最先挑事儿的魏党后悔了,东林党却面带些许的微信,尽管也非常畏惧这两个特务机构,但也难以掩饰他们那种发自于内心的幸灾乐祸!
  若是刑部调查的话,还有回旋的余地,影响调查的结果,但两个特殊部门同时运作,调查此事,使得魏党一派几乎丧失了暗箱操作的可能。
  很显然,此时的魏党余孽没有了底气,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刘鸿训的事情根本就经不起查。
  然而,世界上没有后悔药,更加让魏党一派不安的是,皇上虽然还未控制住朝政,许多事情受到掣肘,但锦衣卫和东厂都是直接听命于皇上,而他们在两个特殊机构的能量渐渐消失,几乎是损失殆尽。
  因此,在这么一瞬间,许多的官员失神了,听不到贾亦韬再说些什么,而是动起了急流勇退的念头,想要暂避风头。
  一时间,百官各怀心思,心里各自坐着谋划。
  散朝之后,黄府。
  黄立极、施凤来和张瑞图密会于书房之中,三个人都是忧心忡忡的样子样子,显得很是不安。
  “黄大人,你可千万不可能离开啊,京城里的这些同僚还要仰仗于你,主持大局,稳定人心,方可稳压东林党那些人一头。如果你走了,咱们在朝中的势力也将大幅度削弱,恐怕你老也无法安心地颐享天年。”
  然而,黄立极却是一阵苦笑,连连摇头,迎向施凤来那殷切的目光,缓缓张开了口,话语里充满无奈之意。
  “施大人,老朽今年整整六十,余生还有多少个春秋能够挥霍?”
  “圣意虽然隐晦,但已经十分明显,不难看出其中的苗头,对咱们这些官员非常忌惮,曾经依附于魏忠贤的官员都是打压的对象,又不断地抬高东林党在朝中的地位,这乃是大势所趋,虽不至于将所有的官员治罪,但也会清除大半,既然如此,迟早会问罪头上,还不如主动请辞,保全己身,回乡养老。”
  施凤来和张瑞图就像两根木头一般,虽然满脸的凝重之色,却未有任何的表示,而这一切却并不影响黄立极的决心,已经做出的决定。
  “两位大人,咱们同朝为官这么多年,黄某实不相瞒,老朽近日就会呈上辞官的折子,请求皇上放归,让在下回乡养老,以后也再不参合京城的这潭浑水。”
  很显然,不管是施凤来,还是张瑞图,谁也没有想到,黄立极会做出这样大的决定,不仅是之前的辞去首辅之职,这是准备自撸到底,不再为官。
  转瞬间,两人就明白了,黄立极并不是说说那么简单,真的是准备急流勇退,颐养天年。
  尽管知道黄立极说得很有道理,如今的皇帝迟早会对自己等人下手,但一想到自己刚当上内阁首辅才三个多月,施凤来就心有不甘,淡化了危险程度,沉声说道:“黄大人,令郎就职于锦衣卫,担任锦衣卫指挥通知,你看,能不能让令郎干涉一下锦衣卫对刘鸿训的调查?”
  “刑部那边还好说,咱们还能动一些手脚,锦衣卫和东厂那边几乎是无能为力,现在只有令郎能够左右锦衣卫的调查结果。如果朝廷真的查出一个好歹来,坐实事实,咱们在朝中的实力将会大幅度削弱,不仅御史袁弘勋、史褵、高捷本和锦衣卫张道浚被问罪,杨维垣和李恒茂那些人也将保不住,最轻也得落得一个罢官为民的下场。”
  很显然,施凤来与张瑞图早就商量好的,前者刚一说完,后者紧随其后。
  “是啊,黄大人,尽管你已经无心留恋官场,想要归乡养老,但看在往日同僚之谊的份儿上,就让令郎干涉一下锦衣卫的调查结果。”
  “可是,两位大人,就算我儿黄蘅若有那么大的能力,可以干涉到锦衣卫的调查结果,但还有一个东厂呢?”
  黄立极的眉头微皱,并未给予明确地回答,反问了这么一句之后,施凤来却是兴奋地说道:“嘿嘿。。。阁老尽管放心,只要刑部与锦衣卫的结果一致,就算东厂那边调查出了真相,二比一的情况下,就算不能扳倒刘鸿训,但也能将水搅浑,最不济也能保住袁弘勋那些人。”
  “好吧,两位大人,那老朽就让蘅若试一下,影响锦衣卫的调查结果。”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尽管知道这样做不合适,那是让儿子犯嫌,但黄立极也不得不答应。
  毕竟,就算辞官归故里,但也要留意朝廷的最新动向,两个还在做官的儿子也需要施凤来和张瑞图这些人的照应。


第三十三章 赤裸裸地绑票打劫

  乾清宫之中,贾亦韬端坐在那里,曹化淳侍手而立,恭敬地站在对面,还有洛养性,也在一旁,低头不语,一同听着贾亦韬的训斥。
  “曹化淳,自从魏忠贤身死倒台之后,一直以来,都是由你负责清理魏党余孽的事情,相继除掉五彪中的四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成果斐然,朕非常满意。”
  “可是,这些人不过是魏党的一小撮,外围的爪牙,真正的朋党羽翼并未剪除多少,魏党在朝中的势力依旧非常庞大,让朕忌惮,时常有掣肘的感觉,无法做到政令畅通。”
  此刻,曹化淳心里发苦,但也不得不陪着自责的笑,暗自腹诽,不是皇上你让奴才放缓节奏,不要操之过急,免得让那些人狗急跳墙,心生反意。
  即便如此,曹化淳也不能明说,这一切都皇上你的过错,而是露出一脸的苦瓜相。
  “启禀皇上,正如圣上所言,魏党一派,在朝野的势力极为庞大,牵连甚广,自从魏忠贤死了之后,这些人更是抱团取暖,很难分化瓦解,从中查到他们的罪证。”
  不得不说,曹化淳是一个妙人,很有语言天赋,善于表达,委婉的点出和提醒贾亦韬之前的交代,更确切的来说,是那个崇祯皇帝朱由检的叮嘱。
  贾亦韬挑了挑眉毛,没有再在这个问题上纠缠,而是目光在两人之间来回打量,同时朗声说道:“想必你们已经知道早朝上的事情,等一会儿之后,立马启动东厂与锦衣卫的情报系统,将刘鸿训之事给我调查清楚。”
  “是,皇上,奴才这就去办!”
  “是,皇上,末将这就派出锦衣卫最能干的人手,前去调查!”
  “先等一下,不要离开,朕还有交代。”
  贾亦韬叫住了两人,同时将目光投向了曹化淳的身上,语重心长地说道:“曹化淳,刘鸿训之事看似不大,不过是牵涉到言官的弹劾,但对清除魏党一派极为有利,将是一个不错的突破口,不容有失。”
  “是,皇上,奴才明白了。”
  躬身回答之时,曹化淳心里很清楚,皇上这是要有大动作了,一旦国丧举行完毕,将天启皇帝下葬,借助刘鸿训这个契机,就算不能将魏党全部清理干净,也要除去一多半。
  紧接着,贾亦韬的目光变得极为犀利起来,盯着洛养性,冷冷地问道:“洛将军,朕将锦衣卫交给你,也有一段时间了,锦衣卫里面怎么还有魏党存在?”
  洛养性的嘴张了张,喉咙发干,额头的冷汗涔涔的冒出,一脸的难言之隐,刚想要说些什么为自己解释,却又被贾亦韬给打断了。
  “朕也不难为你,也知道你的难处,没有证据的情况下,也不好动那些人,差不多都是朝中大臣的儿子。正好,刘鸿训之事,不仅是曹化淳调查魏党的突破口,也是你清理锦衣卫内部闲杂人等的契机。如果再做不好,朕要你们又有何用?”
  “是,皇上,末将明白,知道该怎么做了。”
  连连答是的同时,洛养性的后背满是虚汗,浸湿了衣衫,回话之时,就连牙齿都在打颤。
  在这个时候,似乎想到了什么,贾亦韬露出恍然之色,轻轻拍了拍脑袋,兀自的喃喃道:“我怎么把这茬给忘了?”
  贾亦韬再次看向曹化淳与洛养性,目光变得玩味起来,循循道:“对了,你们两个不仅要调查清楚刘鸿训之事,还要全面启动京城内的潜伏人员,给朕严密监视所有的官员以及家人。”
  闻听此言,曹化淳与洛养性一阵的错愕,一脸的懵逼模样,不仅是意外皇上的这个要求,更是觉得很难做,毕竟,京城的官员何止千千万万,怎么可能每一个都监视?
  很显然,贾亦韬从两人的表情猜到到了他们心中所想,脸上闪过一丝尴尬之色,进而补充道:“那个。。。不要曲解朕的意思,朕所讲的那些官员,而是指四品及四品以上的。”
  “凡是那些官员的家属,不管官大官小,只要涉嫌犯罪,证据确凿,无论罪大罪小,却都逮起来,投入东厂或锦衣卫的大狱之中。”
  “不仅如此,还有那些皇亲国戚,如果他们的子侄触犯了国法,祸及百姓,全都抓起来,投进大狱。”
  两个人再次傻眼了,被贾亦韬给弄蒙了,曹化淳与洛养性彼此对视了一眼,前者迟疑了一下,有一些吞吞吐吐的说道:“皇上,这样做是不是有一些杀鸡用牛刀了?毕竟,那些纨绔子弟多是一些小罪,或是打架斗殴,或是调戏女子,并无大过,就算是问罪,是不是应该交给京兆尹衙门啊?”
  “朕不是说了吗?不管罪大过小,总之一句话,只要他们闹事儿,触犯到过法,就全都给朕抓起来,投入大狱之中。”
  贾亦韬说得很是坚决,不同反驳,随即又说道:“当然,将人抓了之后,先关在那里,不要用刑。”
  此刻,曹化淳与洛养性的心里那是满满的疑惑,彻底被弄糊涂了,不知道皇上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暗自猜测,难道皇上要整治那些权贵的奢靡风气?
  然而,这种状态并未持续多久,贾亦韬就解开了他们心中的疑惑。
  “东厂和锦衣卫的大狱装满人之后,你们就散播消息出去,隐晦告诉那些人的家人,要想不让他们的子侄吃苦受罪,遭受皮肉之苦,就拿钱赎人,以作惩戒,如若再犯,加倍罚之。”
  刹那间,两人心领神会,反应了过来,皇上这是**裸地绑票打劫啊,不同的是,不像那些劫匪荤素不忌,而是专挑官员与皇亲国戚下手。
  同时,曹化淳与洛养性也明白,皇上这是真得被逼急了,朝廷实在非常的缺钱,否则,也不会出此下下之策,一定会为后人所诟病。
  “当然,你们也要记住了,凡是大奸大恶之人,弄出了人命,决不可轻饶,给再多的银子也没有用。”
  “是,皇上,奴才遵旨!”
  “是,皇上,末将领命!”
  “还有,你们一定要见机行事,摸清那些官员的大概家底,然后再让那些官员交罚金。至于清廉官员的子侄,就不要罚金了,将他们关一些日子,打一顿板子,惩戒一下,就放了吧。”
  呼。。。。
  曹化淳与洛养性心里长松了一口气,下意识的彼此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的眸子里看到了同样的想法,还好皇上这样做有下线,否则,非得被唾沫星子淹死不可。
  就在这个时候,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传来,紧接着就是张彝宪的那一副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