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达人秀-第1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除了朝鲜主将金日河的表现还算可以,可圈可点,其他人都不怎么样,不是逃回朝鲜境内,就是直接向建奴缴械投降。”
  。。。。。。
  听着崇祯的讲述,历数朝鲜以往的不是,对于建奴的消极态度,孙元化彻底就明白了,心里跟明镜似的,即便是朝鲜王这得答应这个条件,也很难获得皇上的信任。
  在以后的日子里,在皇上的算计下,恐怕朝鲜军将会沦为炮灰的存在。
  不过,孙元化想想也能理解,也难怪皇上对朝鲜的印象不佳,自从萨尔浒之战后,朝鲜的表现还真得不怎么样,面对朝廷的圣旨,要求朝鲜出兵协助,朝鲜王往往都是动动嘴皮子,一再的推诿,和拖延时间,罕有实际行动。
  否知的话,努尔哈赤的行动也不可能那么的顺利,也不可能攻陷那么多的辽东城池。
  这个时候,与孙元化想的不同,崇祯想得却是另一件事情,眉梢挂着一丝得意之色。
  只要朝鲜王肯对建奴宣战,哪怕只是不痛不痒的在边境搞一些动静,杀一些鞑子,建奴的一些寻常百姓,也足以给野猪皮制造相当大的难题,不得不分一些兵力,应对朝鲜很有可能的入侵。
  如此一来,野猪皮就不得不从辽东抽调更多的兵力,相应地,毛文龙的压力也会小很多,可以更加从容的离开建州,通过辽东水师的接应。


第三百三十九章 收复辽东失地(二十三)

  一念及此,崇祯的神情微动,转而问道:“对了,孙元化,接应毛文龙的战船,准备的怎么样了?”
  “启禀皇上,水师已经准备好了,战船就在鲸海〔日本海〕附近,随时都能接应毛文龙部,撤离建州,回到辽东。”
  “好,那就行,如此一来,朕就放心了。”
  崇祯回应了一句的同时,轻轻点头,神色很是平静,似乎没有了一开始对毛文龙的猜忌与防患。
  这个时候,不等孙元化做出进一步地回话,崇祯似乎想到了什么,突然说道:“对了,如果朝鲜王答应了朕的条件,出兵建州,向建奴宣战,不管朝鲜军弄出多大的动静,只要其一到边境线,吸引到野猪皮的注意力,你们水师就可以行动了,接应毛文龙部撤回来。”
  “是,皇上,末将领旨。。。。”
  孙元化回答的有一些犹疑,更像是错愕,转瞬间,他就明白了崇祯的诸多深意,心中就是一阵暗自腹诽,主要的还是不解。
  皇上提出这么一个要求,看似是想朝鲜军当炮灰,有意试探和为难朝鲜王,实则却是尽可能地吸引野猪皮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地分散鞑子的兵力,不仅是为了更好的收复辽东失地,更是在为毛文龙部减轻压力。
  之所以有最后一个猜测,一个最有力的证明就是,皇上将计划提前了,提早接应毛文龙部撤离,如此一来,皮岛军的折损势必会有所减少。
  相应地,皇上想要借助这个机会,尽可能地削弱毛文龙的实力,也会大打折扣。
  孙元化没有多嘴,没有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询问崇祯为何改变了主意,而是很识趣地离开了,执行崇祯的命令。
  看着孙元化离去的方向,崇祯的双眼却是黯淡无光,脸上露出思索之色,似乎是在想着什么,转瞬间,又清醒了过来,眸子里随即闪过几缕精芒。
  “小磊,传朕的手谕下去,告诉锦衣卫和东厂的负责人,让他们启动在朝鲜的暗探,动用在汉城的情报人员,全力促成此事,不惜代价地让朝鲜王李倧答应朕的条件。”
  “是,皇上,末将领旨!”
  冷晓磊答应一声,就要转身离去,却又被崇祯给叫住了。
  “对了,还有,小磊,让锦衣卫指挥同知李若珪,携带朕的旨意,让其立马赶赴关内,分别前往陕西和河南,通知洪承畴、孙传庭和丘兆麟,告诉他们,可以将那些灾民和招抚的乱军,混编在一起,分批送到辽东的宁锦防线,或者通过海路,由辽东水师运送,送到金州和复州两地,大军占领的区域。。。。。。”
  这个时候,金州城内,原知州衙门,大厅之上,刘兴祚来来回回地踱着步,满脸的焦急之色,更多的还是不安,更像是谋图大事前的紧张,而生员金应魁正在乐此不彼的絮叨着,建议的同时,更像是表达自己的不满,似在复仇一般。
  “将军,不能再犹豫了,要想顺利地将复州城交到袁大人的手中,为了避免更多的伤亡,您不能再犹豫了,必须在朝廷的大军到来之前,除去王丙这些汉族败类,甘当鞑子走狗之人。”
  “将军,难道您忘记了当初的那件事情了吗?若不是王丙的告密,将军的兄弟刘兴仁也不会被努尔哈赤杀害,更不会殃及复州城的两万多汉人百姓,遭到毒手。”
  “将军,若是不除去这些祸害,难保他们不会突然跳出来,向野猪皮告密,坏了咱们的大事。”
  尽管知道,王丙那些人再如何的蹦跶,也不可能威胁到自己所谋之事,毕竟,如今这种局面,大势已定,鞑子已经退出了辽东的东部区域,余下之人躲在辽东的西部区域,即便王丙告密,也无碍大局。
  可是,一听到当初的那件事情所引起的风暴,不仅险些让自己坠入万劫不复之地,差一点就身死,更是连累了自己的亲弟弟刘兴仁,还有两万多复州城的汉人,全都丢了性命。
  造成这样的结果,全都是因为王丙为了讨好努尔哈赤而告密,告发自己有归降大明之谋,一想到这些,刘兴祚就是怒意横生,眸光凛冽,杀意盎然。
  “金应魁,携带本将军的首领,调一队士兵,立马赶往王丙等人的府邸,将其满门全部斩杀,为那两万多人报仇,以告他们的在天之灵。”
  “是,将军,小的这就去!”
  这个时候,金应魁就要转身离去,似乎想到了什么,忽然停了下来,面露犹疑之色,有一些踌躇地看着刘兴祚,犹豫再三,最终还是沉声说道:“将军,在起事之前,有一人不可不防啊?”
  “谁?”刘兴祚径直问出,有一些疑惑的看着金应魁。
  “李——延——庚”
  几乎是一字一顿,金应魁缓缓吐出三个字,看到刘兴祚眉头微皱,几乎拧成了一团,有一些迟疑,不等对方发话,进而补充道:“将军,虽然李延庚一直非常支持您的谋划,重新回归大明,并协助刘兴治将军逃离辽东,与袁大人接头。”
  “可是,也不能就此忽略了一点,李延庚也是李永芳的长子,李延庚虽然为人正直,有强烈的正义感,也非常憎恨鞑子的暴虐。”
  “然而,自从其父走上了变节之路,就是一直在为虎作伥,替建奴卖命,可谓是忠心耿耿,当初的消息走漏,恐怕也和李永芳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最为关键的是,如今之时,虽然大势已成,但在这复州城内,仅就实力而言,也就是李延庚有这个实力,能够与将军一较长短,手握着建奴在复州城的残余兵力。”
  “起事之时,若李延庚突然改变了主意,临阵倒戈,奋力阻挠袁大人他们进城,虽然改变不了最终结果,却会引起袁大人的误会,以为咱们不是真心重归大明,有意纵容李延庚,将军不可因小失大啊~”
  “若是那样的话,可就坏了,咱们以前的那些努力,那些花费的心血,将会大打折扣。为了以防万一,不可不防啊。”
  渐渐地,刘兴祚的神色变得凝重不已,甚至于还有一些阴霾,似乎有什么顾忌,更像是于心不忍,犹豫了半天,这才缓缓张开了口。
  2


第三百四十章 收复辽东失地(二十四)

  “以李延庚所具有的实力,他手中握有的兵力,要想将其控制起来,不是不可能,也不是办不到,但却存在着相当的风险,现在这个时候,又不允许咱们轻易冒这个风险,已经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了。”
  刘兴祚语气一顿,稍稍停了一下,脸上闪过一丝复杂之色,若有所思地继续说道:“嗯。。。这样吧,本将军随后调整李延庚的城防,让其守在复州城的北门。”
  “将军英明,就算是李延庚中途改变了主意,生了二心,守在北门的他,即便手中有军队,但也不至于影响到袁大人的入城。”
  金应魁如此附和的同时,心中更是一动,想到了许多,瞬间明白了刘兴祚的另一层用意,这是在感念旧情,如果李延庚真得想要反悔,不想重归大明,而北门,正好方便李延庚离去,逃到建州,寻找其父李永芳。
  换而言之,总之就是一句话,刘兴祚这么安排,可谓是一举两得,不仅是对自己,还是对李延庚,都留下了余地。
  这个时候,复州城略微偏西南的方向,羊官堡,正在上演着一场攻防之战,然而,战斗还未持续半个时辰,就迅速结束了,随后就是蜂拥而上的大量明军,犹如密密麻麻的蚁群一般,很快就占领了整个羊官堡,并继续向北推进。
  在大军快速推进的队伍之中,稍靠前的位置,袁可立策马而行,郑芝虎紧跟在一旁,黝黑的方脸之上,散发着淡淡的疲惫之色,有一些担忧的说道:“袁大人,从登陆开始,加上之前的战斗,咱们已经不眠不休了一天一夜,如果再不做短暂的修整,让将士们稍作休息的话,恐怕他们就要坚持不下去了。”
  “而且,虽然刘兴祚的诚意十足,非常想重回大明,但是,即便如此,在未占领复州城之前,一切都还充满着变数,如果以疲惫之师,赶赴复州城,有着相当大的风险。”
  “毕竟,这里距离复州城还有几十里路,再这样赶路下去,将士们的身体就要吃不消了,劳师以远,可是兵家大忌。”
  袁可立没有立即作出回应,而是回顾了一下四周,看了看大军,相比而言,骑兵的精神面貌还好一些,没有那么的疲惫,但是那些步兵,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有一些人更是拖着武器,摇摇晃晃的跟着大部队。
  这一刻,袁可立明白,如果再照这样行军下去,队伍非垮了不可,恐怕刚一赶到复州城,至少有一大半的人因为疲惫、脱力而丧失战斗力。
  若是复州城真得有什么变数,原本大好的局面,恐怕就会因为自己的迫切,过于心急,而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似乎看出了袁可立的心中所想,为何这么着急地赶赴复州城,郑芝龙换了一种口气,颇为诚恳地转而说道:“大人,末将能够理解您的良苦用心,只要收复了复州,再占领永宁、旋城和岫岩,就能和毛文龙的镇江连成一线,如此一来,整个辽东的东部区域就能连成一片,彻底盘活起来,到时候,咱们就能在这里真正的站稳脚跟,但也不能操之过急啊~!”
  说话之间,郑芝龙一直都在留意袁可立的神色变化,看到对方神色微动,放慢了骑马的速度,更是流露出思索之色,似乎是在考虑自己的建议,心中就是一喜。
  “大人,现在看来,虽然越早占领这些地方,对朝廷越有利,袁崇焕和满桂他们所面临的压力也就小很多。可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样稍稍放慢行军速度,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儿?”
  “大人,您也知道,如今之时,毛文龙率军已经打到了合兰城卫附近,现在最为着急的莫过于野猪皮,越接近他们的祖坟所在地,他就越着急,压力就越大,就不得不从辽东抽调更多的兵力,进行回援,稳固老巢。”
  “郑将军,无需多言,本官自然明白这些道理,行动确实可以稍稍放缓,但复州城必须得尽快拿下,否则的话,将会影响后续部队的登录,无法展开全部兵力。”
  袁可立忽然开口了,打断了郑芝龙的讲话,更是停了下来,在郑芝龙微微一愣的时候,转头看向了另一侧的山东总兵张可达,命令道:“张将军,你率领五千骑兵,先行一步,赶赴复州城,接手复州城。”
  “此行的目的,你的任务不仅是先行探路,更是为了试探一下刘兴祚的态度,是否真的是想重回大明?”
  “若刘兴祚没有丝毫的抵抗,径直打开城门,将复州城的城防交到你的手里,就没有问题。”
  “同时,即便是顺利地接手了复州城,也不要急着控制整个复州城,和刘兴祚分而把守,各自负责一半的城防,接下来的所有行动,等本官率军到了复州城再讲。”
  听着袁可立的一个又一个交代,郑芝龙心中一动,为之恍然,袁可立之前的反应,不是被自己说动了,而是在想着补救之策。
  一念及此,郑芝龙就有一种莫名的失落感。
  等到张可达离去之后,袁可立一扬手,大军瞬间就停了下来,紧接着,对着旁边的旗令兵命令道:“传本官的命令下去,除了张可达的骑兵,所有的人马原地休息,埋锅造饭,明天一早,再继续行军。”
  “是,大人,小的领命!”
  不久之后,除了负责巡逻和警戒的士兵,所有人都进入了梦乡,有的人甚至于嘴里还咬着馒头,就那么睡着了,径直躺在火堆旁边的草地上。
  这一刻,看着眼前的这一幕,看着倒头就睡的将士,袁可立暗暗为之庆幸,还好现在还是盛夏,否则的话,在这气候本就偏冷的辽东,将士们若是像现在这般睡觉,非得出大问题不可。
  忽然间,似乎想到了什么,袁可立连忙对着身后的一名护卫吩咐道:“快,传本官的命令下去,入夜之时,在每个火堆里面,都撒一些驱除蚊虫的草药。”
  “是,大人!”
  一说到驱除蚊虫的草药,袁可立就十分佩服崇祯的细心之处,先见之明,相比于关内,相比于中原,辽东的蚊子极大,一旦叮咬在人的皮肤之上,不仅会起大包,还会瘙痒难耐。
  而这个时候,将士们最需要安稳的消息,才能养足精神,尽快回复体力。
  尽管这里都是军人,皮糙肉厚,吃得了苦,耐得了严寒,可是,辽东的这种极为恶劣的环境,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得了的。
  c


第三百四十一章 收复辽东失地(二十五)

  建州,合兰城卫附近的一个小部落
  “杀啊!兄弟们,为咱们的父老乡亲们报仇,这些鞑子都是野猪皮的最为坚定的拥护者,不论男女老少,不论老弱妇孺,都不能放过,通通杀了,都是死有余辜。”
  “建州的这些鞑子,最为冷血无情,无论男女,无论老少,上马就是一个屠夫,全都杀了,不要忘了,这些人也曾经残杀过咱们的妻儿老小,父母兄弟,现在不过是血债血偿。”
  “杀啊,为死去的亲人报仇雪恨!”
  伴随着阵阵的嚎叫,毛文龙率领着数千部众自草原中出现,疾驰之下,直奔不远处的小部落,有的士兵不断地挥舞着手中的弯刀,冲杀向迎面而来的女真人。
  锵琅琅
  刀剑交接的对砍之声,此起彼伏,很快就传来了各种惨叫与哀嚎,渐渐地,血腥味弥漫,越来越浓郁,小部落到处都散落着尸体,横七竖八,断臂残肢。
  “哈哈也让这些蛮夷尝尝被屠杀的味道!”
  “自从军以来,从未像今天这般过瘾,杀得真是痛快,一路走来,斩杀的女真人,没有上百,也有几十人,总算为家乡父老报仇雪恨了。”
  “不过,这还远远不够,我要杀光鞑子!”
  渐渐地,在各种嬉笑怒骂中,在充满血腥味的空气里,开始弥漫烤肉的味道。
  只见,一个个火堆旁,不仅有士兵围坐在那里,或喜或悲地讨论着,在那火堆之上,更是架着一只只肥羊,被炽热的火焰烤的“滋滋”冒油,香气四溢。
  “将军,你真是英明,这种以战养战的方法,咱们只需携带少量的干粮,一路之上,所有的补给,全都是从这些鞑子的身上获取,如此之法,不仅极大地减轻了咱们的行军负担,更是大大地改善了兄弟们的伙食。”
  “这些日子里,打仗虽然辛苦,孤军深入建奴老巢,虽然极为冒险,但这一切都值了,就算是战死在这建州,兄弟们也能瞑目,无怨无悔了。”
  “真是没有想到,建奴的老巢防御力这么低,几乎是不堪一击,一路走来,基本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阻击,轻而易举地就打到了这里。”
  陈继盛乐此不彼的唠叨着,双眼冒着精光,就像一只苍蝇一般,在毛文龙的耳边嗡嗡直叫,搞得后者眉头微微蹙起,隐隐有一些不耐烦。
  “陈将军,这没有什么好意外的,咱们乃是从朝鲜境内进入的建州,出其不意之下,再加上建奴多是以游牧为生,或是靠上山打猎为计,要么就是采摘深山老参,居住过于分散,咱们的行动,当然要顺利得多。”
  “不像是咱们汉人,多是群居,大部分都是生活在城池之中,尤其是边境之地,即便是那些大大小小的村落,也是环顾于城镇的周遭,若是遇到外敌来袭,防御力当然要强得多。”
  说到这里,毛文龙的话语一顿,似乎想到了什么,眉宇间流露出一丝担忧之意,忽然转移了话题。
  “陈兄弟,说实话,我并不担心咱们接下来的行动,会遇到什么样的抵抗,担心的还是,咱们的回程之路。”
  “将军,难道你”
  陈继盛忽然打断了毛文龙的讲话,明白了对方担心的是什么,皇上的承诺,将会有辽东水师在鲸海接应自己等人撤离,若是皇上的承诺不算数,亦或是接应的时间点无限期延长,自己等人可就全完了。
  可是,陈继盛刚刚吐出这五个字,看到毛文龙那制止的眼神,似乎暗示着什么,转瞬就反应了过来,这才想起来,自己等人并不是铁板一块,其中存在着锦衣卫或者东厂的番子,有一些话不便当众而言,否则的话,那就是引火烧身,平添不必要的麻烦。
  一念及此,陈继盛话语戛然而止的同时,随之转移了话题,即便还是那么的大大咧咧,显得很是粗犷,神色中也散发出淡淡的担心之意。
  “是啊,将军,咱们越深入建奴的腹地,时间拖得越久,野猪皮对咱们的行踪就越了解,相应的围追堵截将会越发的充分,若是不能按照原先的计划撤离,从鲸海返回皮岛的话,恐怕就危险了。”
  “若是按照原路返回的话,即便是能够杀出重围,冲破建奴的一次次围追堵截,咱们也将是损失惨重,一个弄不好,可就真得埋骨于建州了,落得个全军覆没。”
  陈继盛的声音越来越低,几乎只有两人听到,不是因为陈继盛的焦虑与担心,而是担心这些话语被周围的人听了去,而影响军心。
  毕竟,不管是将领,还是士族,尤其是正在第一线作战的军队,格外在乎后方的主帅和君主的态度。
  一旦传出这样的言论,士气势必会大受打击。
  “也不知道承禄他们那边怎么样了?有没有太大的伤亡?行动顺不顺利?”
  听到毛文龙喃喃自语般的连连发问,担心养子毛承禄那一路大军的情况,陈继盛也是不无担心之意,接话道:“将军,让毛承禄统领你的亲军,从另一个方向直插赫图阿拉,是不是太过于冒险了?”
  “毕竟,不管怎么说,那支大军虽是您的亲军,一直都是由毛承禄统领,但是,那支亲军的组成太过复杂,其中以女真人居多。”
  “将军,不是末将置疑那些人对您的忠心,而是他们这次面对的敌人非同一般,不仅仅是战场上相遇的敌人和对手,更是他们的同宗同族之人,其中更是有不少的老弱妇孺。”
  陈继盛的话语戛然而止,毛文龙却听明白了话里的意思,所指之处。
  毕竟,按照汉人的思维,按照通常的情况,面对同宗同源之人,战场之上,各为其主,可以毫无顾忌地出手,斩杀对方,然而,面对那些同宗同源的那些老弱妇孺,难免会心生仁慈之意,不忍下手。
  而陈继盛所担心的,就是这一点,或许那些亲军的女真人不会临阵倒戈,不会背叛,但难保他们不会在行动中放水,故意走漏消息。
  如此一来,另一路大军的处境可就非常危险了。
  “放心吧,陈将军,既然本将军令他们自成一军,由承禄统帅,那么,我就不会怀疑他们的忠心,更不会怀疑他们会背叛大明,即便是所面对的乃是女真族的老弱妇孺,他们也不会有丝毫手软。”
  就像是自言自语一般,毛文龙念念有词的说完这番话之后,转而看向陈继盛,语气颇为郑重地提醒道:“陈将军,就像是你说得,他们是女真人,和咱们汉人不同,即便是自己的亲人,他们手中的屠刀也不会有任何的停顿,他们更加信奉强者为尊的法则。”
  “说的也是,他们这些游牧民族,不管是女真人,还是蒙古人,亦或是其他种族,对于亲情之类的,都很淡漠,不像咱们汉人看得那么重。”
  陈继盛露出若有所悟之色,听得频频点头,忍不住地附和了一番,这才反应了过来,女真族乃是蛮夷之辈,刚理伦常的观念很淡,几乎到了微乎其微的地步。
  6


第三百四十二章 收复辽东失地(二十六)

  这一天,荒岛之上,中心位置的一座大楼之中,崇祯正在倾听着冷晓磊的汇报,神色是那么的恬淡而自然,不喜不悲,古波无澜,甚至于有一些慵懒,就好像是在听无关痛痒的事情。
  “启禀皇上,袁大人他们已经完全控制了金州和复州,并不断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