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达人秀-第1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出。
借助战争,从而达到缓和国内的矛盾,以此削减朝鲜的平民矛盾,降低对土地的需求。
不难想象,若是自己等人说出这句话,隔墙有耳之下,一旦传遍朝鲜国内,不难想象,那些平民将会沸腾起来,矛盾将会进一步地激化,最终直指朝鲜王。
很显然,作为始作俑者,说出这种看法之人,他们的下场肯定会很惨,这也是他们心有顾忌之处,没有挑明的原因所在。
一路走来,行军的过程中,两人不是没有听说过民众对朝鲜王的不满,听到的民怨太多太多,几乎都是非常的直接,可谓是失望至极,对于之前的政变,评价之语,更是非常的尖锐,有的甚至还编成了歌谣,嘲讽的味道愈发明显。
“天下只是变了一个主人而已啊~!”
“嗟尔勋臣,毋庸自夸,爰处其室,乃占其田,且乘其马,又行其事,尔与其人,顾何异哉?”
“孰谓清时?今亦昏时。昔在昏时,爵人以贿。今在清时,爵人以私。”
。。。。。。
这一刻,随着一路所听所闻的浮现,李兴立与李曙心知肚明,一旦大王这种意图暴露于天下,为朝鲜百姓所知晓,不难想象,那是一个怎样的景象?
后果将会非常严重!
远不只是,大王的声望遭到重大打击那么简单,很有可能重蹈光海君的下场,被他人所取代,毕竟,盯着朝鲜王位之人,并不在少数,许多人都想取而代之。
而且,百姓的地位虽低,人微言轻,但是千百万的百姓聚在一起,发出同样的声音,表达反对之意,即便李倧乃是朝鲜王,在群情激奋之下,也不得不退位让贤。
否则的话,面对的将是强势手段,暴怒的百姓,最容易为人所蛊惑,为人所煽动,一旦被利用的话,将会再次演变一场政变。
这个时候,辽河套地区,林丹汗所在的地方,大营的左右两翼,依旧为明军所压制,大军动弹不得,犹如龙游浅滩一般,不得不为局势所屈服。
然而,相比于之前,察哈尔部虽然平静了下来,没有了那么紧张,不再是那么的剑拔弩张,大战一触即发的架势,却也弥漫着一股焦躁的气氛。
明军的军营之中,帅帐的周遭遍布着大量的卫兵,毫无例外,不管是负责巡逻的小队,还是负责警卫的兵卒,全都是在大帐的三米开外,很难听到大帐里面的谈话。
显然,帅帐里面正在进行一场军事会议,非常的重要,否则的话,大帐的周围也不会有这样的排场,警卫那么的森严,不准任何人靠近。
此刻,在帅帐里面,聚集着东西两路大军的全部主将,袁崇焕站于最前方,面对着众人,神色郑重不已,目光更是缓缓扫过每一个人。
满桂满脸的着急之色,最先按耐不住,抢先开口了。
“袁大人,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如果再这样下去,不出六七天,林丹汗非得和咱们死战不可。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察哈尔部虽然有一些粮草储备,虽然有一些牛羊可以吃食,但也架不住这样消耗。”
“一旦他们的粮草难以为继,不够生活所需,林丹汗绝对会撕破脸,不惜与咱们鱼死网破,也要摆脱咱们的压制。”
“而且,通过最近几天的观察,察哈尔部的士兵,明显烦躁了许多,情绪波动的非常剧烈,从上到下,都开始担心粮食的问题了。”
“现在的插汗,就像是一堆干柴,就是一个火药桶,很容易燃烧,一旦爆炸开来,那就是拼命,而导火索的关键所在,就是粮食。”
。。。。。。
渐渐地,在紧张的氛围之中,大帐里开始弥漫出一股战意,随着满桂的讲述,这股战意越来越强烈,在场的每个人都明白满桂的意图,其中的话外之音,不是担心那么简单。
c
第三百六十三章 收复辽东失地(四十七)
这位以主战著称的将军,有时候性格非常的激进,现在更是将其表现的淋漓尽致,想要对林丹汗宣战,一举将插汗灭了,除去这个威胁大明边境之人。
“满总兵。。。。”
袁崇焕缓缓吐出这三个字,声音是那么的轻,打断对方讲话的同时,更是摆了摆手,进而补充道:“满总兵,关于你说得这些,本官当然知道,尽管咱们一方占据了优势,掌握了主动权,可是,在死亡的威胁之下,粮草将要断绝之前,林丹汗将会殊死反击,咱们压制不了多久。”
“那。。。大人,咱们是否要主动出击?”
尽管早已是蠢蠢欲动,心里很是兴奋,问出这句话之时,满桂还是保持着十足的恭敬之态,姿态放得很低。
“不行!”
袁崇焕毫不犹豫地否决了满桂看似询问的提议,不等后者在说什么,进而继续补充道:“满总兵,想必你也知道,英国公也有过交代,现在不是与林丹汗交恶,甚至于将其铲除的时候。”
“否则的话,一旦那样做,无疑彻底站在蒙古的对立面,将其彻底推向建奴的那一边,与咱们大明为敌,反而不利于朝廷以后在东北的策略,以蒙御蒙,以蒙制建奴。”
“可是,大人,现在的局势,您也看到了。。。。”
“哎——满总兵,不要着急嘛,听本官把话说完。”
袁崇焕摆了摆手,再次打断了满桂的讲话,看到对方老实了下来,真得不再言语,一副倾听的模样,这才缓缓地开口了。
“满总兵,各位将军,对于目前的局势,你们也知道,心里也很清楚其中的危急程度,而召开此次的军事会议,聚集各位前来,就为了解决这个事情。”
这个时候,随着袁崇焕抛出这番话,众人的神情不仅没有得到缓和,反而加重了几分,更是露出了不解和疑惑的表情,有一些愕然的看着袁崇焕。
无疑,要想化解目前的危机,在朝廷还未下达命令之前,只有两个办法,其一,就是给林丹汗送粮食,稳住对方,直至辽东的战事结束,收复全部失地;其二,就是按照满桂的建议,灭了插汗所部,一举铲除林丹汗这个不稳定的隐患。
第一个方法就不用想了,自己等人的粮草,都是定量供应的,哪还管得了林丹汗那些外族之人?
何况,以皇上那“斤斤计较”的行事风格,莫说粮草紧张,就算是充足无比,也不可能供应林丹汗的插汗所部,做那种养虎为患的举动?
至于第二个方法,从袁崇焕之前的种种言词来看,就已经否决了这个办法的可行性。
因此,在这一刻,众人的脑海里不禁冒出一个想法,袁崇焕究竟想要干什么?如何解决林丹汗这个麻烦?
话说来虽长,但这些念头却只是在众人的脑海里一闪而过,而袁崇焕的声音再次回荡在大帐之内,听得众人精神为之一振,面有喜意。
“各位将军,皇上刚刚传来一道密旨,还附上了孙督师的相关安排,从即日起,命令咱们,逐次,分批的撤离辽河套,秘密潜回辽东,协助孙督师和袁可立他们,收复辽东东部的失地。”
刹那间,气氛就变得轻松愉快起来,众人开心的就浮出了笑容,等待已久的事情终于到了,终于轮到他们出场了,前去征战,讨伐盘踞在辽东的鞑子。
这一刻,诸将喜不自胜,刚想要附和一番,却又被崇祯那郑重的话语所打断了。
“各位将军,你们要注意力,听清楚了,本官说得‘秘密’二字,还有‘逐次’、‘分批’这些字眼,并不是大军一下子全部撤离,解除对林丹汗的牵制。”
所有人的神情都凝固了,有一些发蒙,心里那是满满的疑惑,再次不解地看着袁崇焕,左良玉更是疑惑地问道:“大人,你这是何意?末将着实不明白,有一些听不懂了。”
显然,袁崇焕早就预料到了这种场景,并做足了准备,对答如流一般的予以回复,显得很是从容不迫。
“意思很简单,就是说,大军将会分成数股,分批次的返回辽东,秘密离开辽河套,撤离要在夜里进行。而且,撤离的次序也是有讲究的,先从外围缓慢进行,离开之时,还要弄同等数量的稻草人,伪装成兵卒的样子,让林丹汗轻易察觉不到。。。。。。”
渐渐地,随着袁崇焕的讲述,安排撤离的相关细节,有一些聪明之人,很快就反应了过来,明白了崇祯的用意,不仅仅是朝廷体恤他们的艰难,插汗越来越难以压制,还有更深一层的意图。
显而易见,有人欢喜有人愁,早回辽东之人,势必可以立更多的功劳,而不是像现在这般,犹如监狱里的狱卒,看压着罪犯,不仅没有什么像样的功劳可言,还是那么的枯燥无味。
这个时候,听着袁崇焕的交代,众人的心里不禁有一些唏嘘,朝廷的安排可真够缜密的,几乎将每个细节都想到了,所有的安排都是一环紧扣着一环,堪称无懈可击。
尤其是其中的一环,为了尽可能地阻碍林丹汗的骑兵,待到大军全部撤离之后,更是直接将辽河上面的全部桥梁捣毁,还有大明水师游弋在河面之上。
因此,林丹汗要想进入辽东的东部区域,就不得不绕一个大圈子,先进入建州,从建州迂回到辽东。
然而,若是真那样做的话,将会花费更多的时间,等到他进入辽东的时候,辽东的鞑子也该被消灭的七七八八了,林丹汗更加没有理由染指辽阳、沈阳等地了。
至于从大凌河或者小凌河,就近直接进入辽东,林丹汗要是那样的话,无疑是对大明直接宣战,要是那样的话,那就更好了,众人求之不得。
如果林丹汗做出这样的举动,大明就有充足的理由,一举灭了林丹汗的插汗,而不会让蒙古的其他部落忌惮,说些什么。
仅仅是想了想,脑海里闪过这些年,满桂就自己否决了这种可能,以林丹汗的秉性和才能,尤其是经历了这次的事情,无疑是给了他当头棒喝,一个提醒,意识到明军的实力有多么的强悍,已经是从前的明军了。
因此,林丹汗更加不可能做出这样近乎于愚蠢的举动,落人以口实,让明军有了充足的出手理由。
6
第三百六十四章 收复辽东失地(四十八)
不久之后,随着袁崇焕颁布完命令,一场行动在暗中进行,明军的阵容开始发生了细微的变化,并不是很明显,很难发觉,越靠近外围,外围的明军就好像得到了某种命令,纷纷开始了行动,显得是那么的诡异。
在这一眼望不尽头的阵容之下,插汗所部又很难察觉。
这个时候,在林丹汗的汗帐之中,也在进行着一场军事会议,与袁崇焕他们一开始的氛围略有不同,紧张之中,又有着几分压抑与焦躁,几乎每个人都是一副心绪不宁的样子。
“大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咱们的粮草已经日渐告罄,维系不了多久了,一旦所有的粮草用完,宰杀所有的牛羊之后,就不得不以战马为食。”
左翼大总管塔什海刚一说完,额哲不无担心的接话茬,满脸的忧虑之色,再无往日的飞扬之彩。
“是啊,父汗,再这样下去,咱们察哈尔就支撑不了多久了,难以再生存下去。而且,战马就是咱们蒙古人的性命,就是陪伴咱们蒙古人的最好伙伴,一旦失去了它们,无疑,更加难以与明军抗衡,就失去了最后一搏的机会。”
“何况,就算是这样忍耐下去,哪怕是宰杀战马,维系日常所需,可是,这附近的草原与小树林也无法养活这么多的牲畜如此之久,做饭的柴火虽不用担心,晒干的牲畜粪便就可以充当使用,但不能不为它们的吃食考虑啊?”
“现在虽是夏天,草木旺盛,但也耐不住这么多的牲畜啃食,附近的草原全都是光秃秃的,树林也渐渐消失,恐怕要不了多久,咱们的粮食还没怎么着,这些牛羊和战马就要饿死了。”
紧接着,虎鲁克寨桑也站了出来,神色也是那么的焦躁而凝重。
“大汗,若是再这样下去,耗到最后,等到将士们都饿肚子的时候,不仅是士气的问题,还有就是战力大幅度衰弱,咱们也就真得成为了砧板上的鱼肉,再无反抗之力。”
这个时候,面对众人几乎于咄咄之言,林丹汗终于开口了,不再保持沉默。
“谁说那些牲畜无草可食?”
此言虽不是平地一声惊雷,却也使得众人一阵错愕,心中翻腾了起来,不禁有一种想法,难道大汗的脑袋秀逗了?
方圆数里之内,所有的草木都被牛羊马啃食的干干净净,就连附近的一个小树林也消失的无影无踪,只留下一个个木桩子,证明着他们曾经存在过。
难道大汗傻了?脑袋秀逗了?亦或是在自欺欺人,掩耳盗铃,不愿意面对现在的困境?
众人的脑海里刚刚冒出相同或类似的想法,林丹汗的声音再次响起,目光更是缓缓转移,若有所思地看向两个方向。
“怎么会没有草源呢?”
林丹汗颇为突兀的再次反问了一句,似乎也没有想过众人能够予以回复,紧接着继续说道:“在咱们南北的两个方向,不是有得是草地吗?完全可以在那里放牧,让牛羊吃食。”
“可是,父汗,那里可是明军布置的雷区,太危险了。。。。。。”
额哲的话音戛然而止,心中为之一动,脑海里有一丝明悟闪过,似乎是想明白了什么,脸上的神采闪烁不已,双眼亮晶晶的。
这一刻,作为为数不多的文臣之一,也算得上足智多谋,贵英恰也反应了过来,忍不住地赞叹道:“妙——大汗这一招真是妙不可言,让袁崇焕无话可说。”
“如今这个时候,周围数里之内,再无可放牧的区域,既然如此,任凭那些牛羊牲畜觅食,前去雷区吃草,亮袁崇焕也不能说什么。”
“而且,如此一来,放出一部分牛羊,让它们前去雷区吃草,不仅可以为咱们趟雷,也可以试试明军的态度,是否真得有吞并察哈尔部之意?”
。。。。。。
渐渐地,所有人都明白了林丹汗的深意,不再觉得那番反问之语有什么奇怪之处。
同时,众人还想起了之前的一个提议,刚被明军围住的那番言语,牺牲牛羊这些牲畜,破去明军的雷区,从南北两个方向突围而去。
很显然,大汗当时虽然反对,有着诸多推辞,但内心却早就认可了这个提议,并暗中筹谋,等待着这一天。
这一刻,众人明白了林丹汗的良苦用心,为何将计划拖延到现在,才准备付诸行动?
原因很简单,在最初的几天,乃是明军神经紧绷的时候,监视地非常严格,很容易就会查到己方的意图,并毫不犹豫地予以制止,哪怕是付诸于武力?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有的小队想要借助羊群,先行趟出一个小道,却被明军的炮火所阻止了,羊群还未进入雷区,就被一通炮火所炸死。
现在不一样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明军早已起了掉以轻心,不再像刚开始的那般紧张,严密监视。
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随着附近的草地越来越少,有一些牛羊脱离族群,三三两两地,跑到雷区啃食。
结果不言而喻,那些耐不住饥饿的牛羊,全都被炸死了。
一念及此,众人的心念一动,有了某种猜测,大概知道了林丹汗想要具体怎么做,而后者接下来之言,正好验证了他们的心中所想,心里也变得舒畅了许多。
“在这几天里,可以圈养一些牛羊,饿着它们,不给任何的草叶,就这样饿个一两天,然而将其放入羊群之中,饥饿的催使之下,就会三三两两的跑到雷区。”
“这样做个四五天,等到明军麻木之时,习惯了这些牛羊引起的爆炸,雷区遭到一定的破坏之后,就放出更多的牛羊,到时候。。。。”
渐渐地,随着林丹汗的讲述,众人明白了他的高明之处,这样做的话,不仅可以一再的试探明军,更是在麻痹对方,至于会不会遭到明军的阻挠?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当然不会,毕竟,明军的阻挠方式就是炮击,而三三两两的牛羊,根本就不值得炮弹轰炸,若是那样的话,代价也太高了。f
第三百六十五章 收复辽东失地(四十九)
辽东,海州。。。。
这一天,不断地有大军正在集结,驻扎在海州城的周遭,一眼望去,黑压压一大片,根本就看不到边,感觉到处都是明军,密密麻麻的,场面异常的威武壮阔,而气势逼人。
在海州城内,原知州衙门的后衙之内,客厅之上,孙承宗与袁可立并肩坐在上座,左右两侧坐满了武将,还有一些人站在那里,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了他们两人的身上,期待的神情之中,又蕴含着些许的兴奋之意。
此刻,大厅上一片寂静,在诸将那越来越灼热的目光之中,孙承宗与袁可立彼此对视了一眼,轻轻一点,微微一笑,显得是那么的默契,前者更是缓缓开口了,虽然老迈,却是老骥伏枥,自有一股莫名的气势,让众人心悦诚服。
“各位将军,根据情报显示,虽然野猪皮率领着大部分兵力,返回了建州,只是留下了莽古尔泰和阿敏在辽东主持事务,但我军接下来所面临的战斗,并不会轻松多少。”
“明面之上,此次辽东之战,看似进入了尾声,事实却是,接下来的战斗将会异常的惨烈和艰难,很有可能会面临莽古尔泰和阿敏的拼死阻击。”
“因此,在这两天里,本官与袁大人商量了一下,调整了一下作战部署,并获得朝廷的同意,大军虽然还是兵分两路,但南北两路大军的目标稍作改变,行动路线也有相应的调整。”
“南路大军,也就是本官统领的辽东军,依旧沿着辽东的西南、西面边境,逐一收复,并控制住辽东西部边境的个关卡,一一拔除鞑子在附近的据点,减缓收复沈阳、抚顺和铁岭等地。”
一时间,大厅里的气氛变了,变得有一些古怪起来,更是有一些将领窃窃私语起来,但声音不大,而孙承宗就好像没有看到众人的反应一般,对于那些窃窃私语更是熟视无睹,依旧自顾自的讲述着。
“至于北路大军,也就是袁大人率领的山东兵,变动要大一些,不再沿着辽东北面的失地,先控制通向建州的通道,而是目标向南转移,攻克辽阳以及周边的地区。”
霎时,除了袁可立意外,众人为之哗然,议论的声音更大了,参将黄龙脸上布满浓浓的不解之色,更是按耐不住的说道:“督师大人,如果这样的话,改变北路大军的行动计划,也就意味着,盘踞在沈阳、抚顺等地的建奴,无法将其一举斩杀,很容易会逃回建州。”
这个时候,作为投诚之将,刘兴祚也开口了,紧接着附和道:“是啊,大人,现在乃是绝佳的机会,不管是兵力,还是武器装备,我军都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几乎可以碾压。”
“只要控制了辽东的西南、西边和西北的各个关口,完全可以在辽东斩杀莽古尔泰和阿敏统领的八旗军。”
“若是能够消灭了这股鞑子,末将可以保证,在未来的十年之内,辽东的北部边境,将会稳定无比,野猪皮再无力进犯大明边境,袭扰辽东。”
一时间,其他的一些将领也跟着纷纷附和了起来,表达相同或类似的观点。
“是啊,大人,只要斩杀了莽古尔泰和阿敏的这两股鞑子军,辽东的北部边境,至少会有十年的稳定。”
“大人,剿灭莽古尔泰和阿敏所部之后,无疑,将会重创建奴,使得野猪皮实力大损,再也无力控制他的那些蒙古盟友。”
“大人,无疑,现在乃是绝佳的机会,莽古尔泰和阿敏他们,绝对是一支孤军,等不到任何的援兵,野猪皮的主力全都被朝鲜军和毛将军的皮岛军所牵制,牢牢地束缚在建州,脱不开身。”
。。。。。。
很显然,孙承宗与袁可立早就预料到了,会出现眼前的这一幕,反对的声浪很高,他们的神色依旧,还是那么的镇定,脸上始终挂着风轻云淡一般的笑容,和煦地看着你一言无一语的诸将。
渐渐地,众人终于意识到了一丝不正常之处,这才想起,不管是孙承宗,还是袁可立,他们都是主战派,对于建奴的态度很强硬,在如此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不该心慈手软,不应会做出放虎归山这样的决定。
很快,大厅里再次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看向孙承宗和袁可立,目光灼灼,一秒都不忍离开,等待着对方的解释。
在众目睽睽之下,孙承宗和袁可立再次相视一笑,这次,却是后者缓缓开口了,话语里充满不尽的自信,脸上挂着不一样的神采。
“各位将军,你们都是久经沙场之人,应该都知道,围而歼之,若是小股敌人,自不必说,这是最好的做法,倒没什么。”
“然而,莽古尔泰和阿敏就不一样了,他们虽然分守不同的地方,却各自有着万人的部众,还都是骑兵,要是还采用‘围而歼之’的这个方略,即便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咱们折损的兵力也会大幅度增加。”
“若是暂缓收服辽东北部区域的各个关卡,不斩断辽东通向建州的通道,虽然有着野猪皮再次进犯辽东,支援莽古尔泰和阿敏的风险。”
“但是,同样地,也等于给了莽古尔泰和阿敏一个后路,心存侥幸之下,对于活着的渴望,莽古尔泰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