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达人秀-第1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崇祯的双眼微眯,身体略微翻动了一下,愈发显得慵懒。
  此刻,若不是周围的战船处于备战的状态,一副随时应对突然来犯之地的架势;若不是指挥舰上弥漫着若有若无的紧张气氛,几乎是每个士兵都睁大着眼睛,凝视远方,保持警惕;若不是身处辽河之上,不时地能够听到远方传来若有若无的炮声,谁也无法相信,崇祯的这副姿态,是身处危险之地应有的表现。
  随着冷晓磊的讲述,将辽东的形势汇报上来,以及孙承宗和袁可立等人的行动进度,崇祯的神色愈发的轻松而坦然。
  “皇上,根据锦衣卫和东厂的密探来报,近日以来,辽东的那些势族越来越活跃,频频接触朝廷的官员,不再仅限于辽东的将领和官员,开始派人前往京城,接触一些权贵。”
  “尤其是,随着建奴的处境越来越不妙,将会被朝廷赶出辽东,之前归附野猪皮的势族大商,纷纷临阵倒戈,有不少想要转投朝廷。”
  “为了洗清污名,为了获得朝廷的认可,为了能够顺利地重回大明,这些人可谓是使尽了手段,将一车又一车的金银珠宝和珍贵物品拉到经常,贿赂官员。”
  。。。。。。
  崇祯猛地睁开了眼睛,眸子里闪过一缕凌厉的光芒,转瞬就恢复了正常,脸上的那种慵懒、意兴阑珊的神采早已消失不见,却而代之的是无比的凝重。
  冷晓磊的话音刚落,怀着希冀之色的看向崇祯,等待对方的吩咐,皇上将会如何处理这件事情呢?
  毕竟,种种迹象表明,皇上非常痛恨那些毫无节操之人,尤其是对那些勾结外敌、卖国之辈,更是恨得牙根痒痒,从不会姑息,绝对是满门尽杀!
  然而,不管是崇祯的反应,太过于平静,还是接下来之言,都使得冷晓磊愣了愣,错愕了一下。
  。15


第三百八十三章 收复辽东失地(六十七)

  “小磊,不管那些辽东势族如何的活跃,不管他们与谁接触,任由他们去闹腾,不要有任何的声张,暂且不要理会,也要告诉曹化淳和洛养性他们,东厂和锦衣卫不要轻举妄动,只需暗中监视即可,留意有哪些官员参与其中。”
  “可是”
  冷晓磊有一些着急,刚吐出两个字,但一看崇祯那平静如水的眸子,带着命令的意味,顿时将后面的话语给咽了回去,露出心有不甘的神色,还是老老实实地回道:“是,皇上,末将遵旨”
  整个过程中,一直都在保持沉默的孙元化,相比于错愕和不解的冷晓磊,却是心中了然,看着风轻云淡的崇祯,眼皮就跳动了两下,神色愈发的恭敬,更多的还是莫名的敬畏。
  秋后算账!
  孙元化的心里浮现这四个字,对于崇祯的那番话,深深地知道,看似平静,看似古波无澜,看似人畜无害,一副毫不在意的样子,实则却是杀意凛然。
  看来,又要有一批官员遭殃了,皇上又有了动他们的正当理由。
  这是孙元化心里浮现的第二个念头,看向崇祯的目光,带着发怵的味道,实在是崇祯的这种阴人手段,不知道什么时候,暗地里来那么一下子冷刀子,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这个时候,随着崇祯的再次开口,正好验证了他的这种猜测,皇上并不是真得要放过那些辽东势族一马,而是另有打算,尤其是那些曾经投效过野猪皮的家族,更是“关照”的重点。
  “对了,小磊,传朕的旨意下去,告诉孙承宗和袁可立等人,在收复辽东失地的过程中,除了鞑子以外,不可骚扰当地的百姓,一定要贯彻朕制定的政策,不可扰民,不可激起众怒”
  俗话说,事出反常必有妖,崇祯不仅没有追究那些辽东势族的罪责,反而予以了一定的关照,保护他们的安全与家产,这本身就很反常,本身就说明了问题。
  恍惚间,孙元化有一丝明悟,大概猜到了崇祯的用意,为何那样做?
  原因很简单,皇上这是尽可能地降低收复失地的阻力,这是尽可能地削弱建奴,毕竟,建奴的诸多物质,武器供应,等等,很大一部分要靠那些辽东势族,为他们提供。
  不难想象,若是没有了这些辽东势族的依附和支持,即便是现在,无法予以建奴重创,但时间过得越久,建奴的民生将会倍加艰难。
  尤其是朝廷严格管控的物质,建奴很难再弄到手,自然而然地,就算野猪皮再如何的野心勃勃,想要在建州重整旗鼓,恢复实力,恐怕也是千难万难。
  显然,皇上做出的这番安排,就是为了稳住那些辽东势族,待到收复失地,鞑子被赶走,辽东之战结束之后,就是秋后算账的时候。
  踏踏踏
  这个时候,容不得孙元化继续深想下去,随着远方传来阵阵的马蹄奔腾之声,声音越来越大,思绪随即被打断,耳边更是响起哨兵的汇报,在这一瞬间,水师的所有士兵也随之警戒了起来,处于临战的一种状态。
  “元帅,袁大人他们的大军来了。”
  显然,水师将领早就习惯了这种场景,犹如条件反射一般,当即就做出了反应犹如演练了千万遍一般,动作显得很是熟练。
  即便有着哨兵的汇报,瞭望所得来的信息,来人乃是袁崇焕的部队,即便没有孙元化的帅令,水师还是进入了临战状态,就好像随时都有可能爆发一场大战,依旧摆出了攻击的架势。
  这个时候,崇祯已经站了起来,来到战船的西侧,凭栏而望,神色依旧平静,静静地等待着,看着越来越近的大军,淡淡的下了一个命令。
  “孙爱卿,打出旗语,让袁崇焕和袁可立过来见朕,但一定要注意,切不可暴露了朕的身份。”
  “是,皇上,微臣明白~!”
  孙元化脱口回了一句,神情有一些错愕,但更多的还是犹疑,但只是愣神了一瞬间,转而向着身边的士兵吩咐道:“传本帅的将令,告诉袁大人和满总兵,就说有紧急军情要找他们商议,非常的重要,速速前来战船上相聚。”
  不久之后,在一阵阵隆隆的马蹄声之中,大军正在通过桥梁渡过辽河的过程中,一叶扁舟离开了岸边,缓缓靠近崇祯所在的战船。
  看到崇祯的那一刻,袁崇焕和满桂惊得目瞪口呆,满脸的难以相信之色,有一些发愣的看着崇祯,一时之间,都快忘记了行礼。
  “微臣拜见皇上!”
  “末将拜见皇上!”
  两人异口同声地喊出这么一句话,连忙躬施行礼,双手抱拳。
  “两位爱卿,无须多礼,快快起身!”
  崇祯象征性地寒暄了一句,更是右手一挥,这个时候,似乎想到了什么,不等袁崇焕与满桂开口,爽朗的一笑,转而说道:“对了,水师的此次行动,掩护你们渡河,鲜有人知道是由朕亲自挂帅,知道之人,绝不会超过一掌的手指之数。因此,你们切莫泄露了朕的行踪。否则的话,在这辽河之上,尽管有着水师的保驾护航,朕的安全也要危险了许多。”
  “是,皇上,微臣遵旨!”
  “是,皇上,末将遵旨!”
  这一刻,袁崇焕和满桂早就从震惊中清醒了过来,已经接受了眼前的事实,相继回应了一句之后,正想要说些什么,却又被崇祯给打断了。
  “朕之所以将你们叫到这里,就是告诉你们,不用再赶赴沈阳和抚顺等地,你们的任务而是分成数支军队,沿着辽东的西部边境,一路向西北而行,收复和驻守沿途的各个关卡,阻止蒙古人进入辽东。”
  听到这番话,袁崇焕还未说什么,满桂顿时着急了,面有不甘之色,就想要争取进入辽东,与鞑子正面作战,却又被崇祯给摆手打断了。
  “你们二人,都是在辽东身经百战的老人,对于辽东的局势极为了解,更是清除女真人和蒙古人的作战风格,善于露野之战,而不精攻城。”
  “因此,凭着你们这四万多人,有着大量的火器配备,足以收复辽东西部边界的所有关卡,那些重要的军事要地,并能够守住。”
  “而且,攻克那些关卡之后,朝廷还会一定的支援,补充一定的红夷大炮,便于你们守城。”4


第三百八十四章 收复辽东失地(六十八)

  从一开始的心有不甘,对于崇祯的强行分派任务,袁崇焕与满桂还想试图争取一下,但是,随着崇祯的徐徐讲述,渐渐地,不管是摄于对方的身份,还是大局使然,两人都无法再反驳什么?
  毕竟,如果林丹汗所统帅的蒙古军要是进入辽东的话,局势将会变得扑朔迷离起来,辽东之战,将会持续更长的时间,自然而然地,大明将会付出更多的代价,才能赢得这场战争。
  最为关键的是,从全局来看,没有人比他们更加合适,更能胜任这个任务,截断林丹汗进入辽东的最近入口。
  毕竟,自己等人所率领的大军离得最近,最容易拿下辽东西面的各个关口。
  脑海里快速闪过这些念头,崇祯的话音刚落之时,看到对方的脸上流露出不容拒绝的神色,袁崇焕与满桂只得认命,接受这个任务,相继做出了回应:“是,皇上,微臣遵旨!”
  “是,皇上,末将领命。。。。”
  轰——轰——轰——
  袁崇焕和满桂相继离去了,在一阵爆炸声之中,大桥被摧毁之时,数万大军分成好几路,相继向着西北的方向而去,伴随着的还有策马奔腾的呼喝之音,回荡在这郁郁葱葱的辽河两岸。
  踏踏踏。。。。
  不知是什么时候,崇祯已经坐回了那个睡椅之上,手里捧着一封密报,正在展读着,神色恬淡而平静,再无之前的慵懒、意兴阑珊之态,渐渐地,嘴里开始念念有词起来,伴随着的还有淡淡的冷笑,和那话语夹杂在一起,充满嘲讽与轻蔑的味道。
  “呵呵。。。。我的这个老丈杆子还真是打得好主意,现在是精明的很呐,朕不过十八岁,春秋正盛,绵延无期,现在就想将自己的外孙,朕的长子朱慈烺推向太子之位,眼光可真够深远的。。。。。。”
  尽管崇祯的念念有词很是模糊不清,宛若呢喃般的自语,站于两侧的冷晓磊和孙元化还是听到了个大概,看到崇祯的眉宇间浮现出的丝丝怒意,就知道,这封密报触动了一个帝王的敏感心弦。
  冷晓磊的神色依旧,宛若万年老木一般,站立在一侧,一副忠心可靠的模样,只听圣命,浑然不在意崇祯说了些什么,话里的内容意味着什么。
  可孙元化却不然,眉头微微蹙了一下,闪过一丝莫名的情绪,尽管也觉得国丈周奎太过于着急了一点,皇长子还未满周岁,此时就想拥立其为太子,委实过于仓促,过早了一点。
  毕竟,天有不测风云,即便是皇家之子,幼年之时,也很容易夭折,只是比寻常人家的孩童成活的几率大了一些而已,因此,在大明的历史之上,鲜有还未满周岁的太子。
  不过,话说回来,周奎做得也不算过分,谋求的也算合理,皇后之子,乃是嫡长子,当之无愧的储君,不二的人选,附和大明祖训。
  想到这里,心念一动,孙元化情不自禁地有了某种猜测,难道皇上。。。。。。
  然而,容不得孙元化深想,继续猜测下去,却被崇祯询问的声音所打断。
  “孙爱卿,你也算名家大儒,博览群书,通晓古今历史,又身处于辽东这个动荡的地界数年,你觉得,历代先贤的警世名言和祖训,相比于江山社稷的稳定和天下黎民的疾苦,哪个更重要?”
  一时间,孙元化沉默了,并不是被崇祯那看似轻飘飘的询问给难住了,而是和自己的固定思维,经过儒家经典熏陶而形成的理念,做起了天人相隔般的斗争。
  毕竟,圣人之言,孔孟之道,儒家历代先贤的著作,一直是他们这些读书人奉为的经典,做事的准绳,现在拿这些与江山社稷和天下黎民相比,自然使得孙元化迟疑了,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似乎从未想过孙元化能够回答自己,崇祯看了一眼孙元化,随即目视远方,淡淡地继续说道:“不知道你的心里如何想的,但对朕而言,大明更重要,大明的黎民百姓更重要,只要有益于大明,只要有益于大明的百姓,不管是什么学说,并没有什么三六九等之分,更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别,实用最重要。”
  “而且,朕想,大明的历代先皇,每个人都有留给后人的训示,尤其是对继位者,这也就形成了大明祖训,这些先人的初衷,为得无非就是,大明能够长久的兴盛强大下去,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富足的生活。”
  “因此,在朕看来,大明的诸多祖训,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也是大明历代帝王的初衷,只要于大明有益,只要于大明百姓有益,能够让大明持续的繁荣昌盛下去,不管是什么办法,都是好法子。”
  。。。。。。
  随着崇祯抛出一句句惊人之言,孙元化的心里早就翻起了滔天骇浪,波澜滚滚,双眼瞪得大大的,眼珠子圆鼓鼓的,都快突了出了,震撼地看着崇祯,一脸的难以相信之色。
  这一刻,孙元化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崇祯的不按常理出牌,思维的跳跃性,犹如天马行空,尤其是这份不循规蹈矩的心性,丝毫不将历代先贤放在眼里,乖张的心性,让人为之咋舌,心绪难以平静。
  尽管心中不忿,对于崇祯话里对圣人的不敬,有一些不满,但孙元化却无可奈何,又无法反驳,只感觉心里憋闷的慌,就好像喉咙里卡了一个东西,咽不下去,而又咳不出来,异常的难受。
  毕竟,皇上挟大义而来,以江山社稷和天下黎民为依据,去置疑圣人先贤,而这一依据,又是圣人和先贤口口声声所强调的,正如那句话,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思绪转念间,孙元化又想到了一点,反而明白了崇祯为何会有这样的想法,悖逆祖先,毫无将祖训放在心上,而是选择性地去执行祖训。
  回溯历史,纵观大明的历代皇帝,不难发现,都有着悖逆祖训的血液因子,尤其是在“立嫡不立长、立长不立幼”这一条上面,有着深入骨髓的抗拒心理。
  2


第三百八十五章 收复辽东失地(六十九)

  尽管大部分的皇帝最终都贯彻和执行了这个祖训,但历代的立储风波还是不断,尤其是万历时期,更是闹得最大,持续了十几年之久。
  想到这里,尽管从某种程度上找到了解释或说法,孙元化的脸上还是布满疑惑之色,很是不解崇祯的这番言辞,目前为止,皇上只有一个子嗣,尽管皇后和田贵妃又怀上了龙种,却难保他们诞下的就是皇子,现在这个时候,皇上不该有有所偏爱才对啊?
  然而,即便孙元化想破了脑袋,又怎能明白,崇祯这个有着现代人思维的帝王,心里究竟打着什么主意?
  岁月如梭,时光如白驹过隙,时间一天天过去。。。。
  随着袁崇焕与满桂率领大军撤离辽河套,返回辽东,随着所有的大军全部就位,一个个辽东西部的关所被控制,辽东以西的区域,顿时风起云涌起来,大战一触即发。
  渐渐地,驻防于辽东的明军,形成了一个进攻画面,所有的明军自东南的方向进发,以辽河所形成的弧线,多路大军同时行动,形成一个弯月的进攻态势,兵锋直指沈阳、凿河等地,一点一点地逼近抚顺等地。
  齐头并进之下,形成一股泰山压顶的态势。
  沈阳城。。。。
  三面环敌之下,黑压压的明军严阵以待,陈兵于东南西三个方向,十几门红夷大炮全都集中在城南,距离沈阳城两里地的地方,依次排开。
  城墙之上,阿敏神色凝重地看着明军的阵营,伴随着一波又一波的冲杀之声,在火铳的鸣响“砰砰”之中,图伦语气低沉的说道:“二哥,不能再这样让将士们冲锋了,实在是明军占据着压倒性的优势,不管是兵力数量,还是兵器装备,再加上大量的火器从旁相辅,只会让将士们白白牺牲,根本就到不了明军的营地。”
  然而,阿敏就好像没有听到一般,依旧固执地下达着命令,随即就有小队的士兵冲杀而出,向着另一个方向的明军攻取,回应他们的还是“砰砰”枪声,以及“嗖嗖”的箭雨。
  “图伦,看来明军此次真得是来者不善,准备充足,谋划了许久,单单是士兵的军事素质就要远超于以往,强了许多,不管是排兵布阵,还是在相互配合方面,都非常的熟练,默契无比。”
  顺着阿敏的目光望去,听着他的这番言语,图伦心中一动,顿时明白了阿敏的这番怪异举动,让士兵犹如自杀般地冲向明军,这是在试探明军,从而获得更多的信息。
  心里闪过这个念头之后,图伦微微蹙眉,并未点破阿敏的意图,而是接话道:“二哥所言甚是,以往之时,明军的火器营多是独立作战,配合其他的军队行动,现在却是和其他军队混合在一起,换火药之时,由弓箭手进行阻击,替他们赢得更多的时间,以便尽快地换好弹药,确实要比以前的明军强很多。”
  “而且,最为关键的是,以前的明军火器营,手中的火铳都是打一枪就需要换火药,而现在的火器,却可以连续发射,少的一次打出三发,多得足足有十几发。还有就是,换火药的时间,明显缩短了许多。”
  “如此火力之下,莫说是咱们最不擅长的攻城战,就算是空旷的露野之战,铁骑可以任意驰骋,可以任意冲刺,将骑兵的优势全部发挥出来,也不是明军的对手。”
  在图伦如此说的过程中,正在冲锋的骑兵就好像被割麦子一般,一片片的倒下,根本就走不进距离明军二十米的范围之内,就连那些战马,也被打的就像筛子,在嘶鸣之中,轰然倒地。
  阿敏的神色早已发生了变化,不再是那种凝重,也不是那种愤怒般的铁青,而是无力般的绝望,宽厚的大掌紧紧握起,又缓缓松开,如此循环往复。
  “图伦,走,咱们先回汗庭,再商议一下。”
  不久之后,汗庭之中,阿敏与图伦兄弟二人站在那里,宏大的大殿之上,弥漫着一股近乎于压抑的紧张氛围,谁也没有言语。
  似乎按耐不住这股压抑的气息,又或者不习惯这种寂静,图伦终于按耐不住地开口了,打破了这份沉默。
  “二哥,不能再等了,趁着明军还未到齐,还未形成合围之势,必须放弃沈阳城,离开这里,如果再这样下去,恐怕再难离开,也无法给明军以重创。”
  就好像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图伦的这番话,打破了阿敏的最后一丝幻想,不得不接受此时的现实,如今的后金铁骑,在明军的火器之下,已经是昨日黄花,再无两军交战的那种优势可言。
  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
  这是属于女真人的神话,也是他阿敏的骄傲所在,更是自信的源泉,能够与明军一较长短的凭借。
  然而,此时此刻,神话破灭了,骄傲遭到重挫,随着火器的出现,尤其是种类繁多的火铳,不仅威力巨大,还得到了极大地改进。
  尤其是火铳的最大弊端,火药的装填与发射过程过长,这也是女真铁骑的优势所在,全力疾驰之下,明军的火器营只来得及射击一次,就被女真人的弯刀所斩杀。
  可是,这一弊端却得到了极大地改进,进一步地完善了火铳!
  三眼铳,迅雷铳,四眼铳,连子铳,十连子铳,集束火箭。。。。。。
  在战场之时,这些火器简直就是女真人的噩梦,最大的天敌,战马的速度虽快,又有高超的箭术,可奈何,明军的火器射程却在数十米,有得更是达到了一百多米,骑兵根本就不占任何优势,箭术更是用不上。
  不难想象,后金的铁骑一阵冲锋,在距离明军还有五六十米的路程之时,对方的火器悍然开火,一阵密集的射击,己方就是倒下一大片,先锋军队死伤大半。
  最为可恨的是,刚刚靠近明军的火器营,还有二三十米的距离,战马一个飞驰,只要几个呼吸的时间,就能冲进对方的阵营,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明军的弓箭手却出手了。
  如此这般耽搁之下,改进之后的火器,明军的火器营早就装填好了火药,再次密集扫射。
  如此循环往复之下,女真人的铁骑成为了活靶子,只有挨宰的份儿,却无力还击,更无法攻进明军的营地分毫。
  “图伦,准备一下,今晚趁夜而行,借助黑暗的掩护,咱们撤出沈阳城,星夜赶路,离开辽东这等是非之地。”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4


第三百八十六章 收复辽东失地(七十)

  “好,二哥,我这就去准备。。。。。。”
  闻听此言,图伦心中就是一喜,轻轻松了一口气,连忙回应了一句,转身离去之时,神色变得和阿敏很是相似起来,黯然之中,又带着浓浓的落寞之意。
  就好像刚刚还是衣食无忧的富家公子,一夜之间,就成为了穷困潦倒的乞丐,那种巨大的心理落差,身份的“华丽丽”转变,让他感觉心里闷闷的,有一些无力地迈着步子,背影带着萧瑟之意,缓缓离去。
  沈阳城偏东南的方向,沙岭镇。。。。
  周围驻扎着大量的明军,星星点点,大小不一,遍布十数个营地,大有泾渭分明的味道,而在沙岭镇的城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