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达人秀-第1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跟在崇祯的身边那么久,经常见面,耳提面命之下,卢象升早就习惯了崇祯的惊人之语,以及时不时地就冒出新的军事新名词,比如战略纵深之类的,并能够明白和理解。
  。:8


第五百一十七章 升的太快

  这个时候,崇祯忽然停止了讲述,面露饶有兴致之色,笑吟吟地看着卢象升,意味深长地问道:“卢爱卿,你可知道,朕为何选你为辽东的都司之职?”
  卢象升被崇祯问得一愣,这么突兀而无厘头的问题,问得是那么没来由,使得他有一些摸不着头脑,更是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此刻,卢象升心中有一些不安,实在是,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自己升的也太快了,从一个从四品的大名府知府,一跃成为从二品的巡抚,可谓是连升四级!
  现在又要被任命为辽东都司,这可是正二品的存在,几乎是仕途的顶峰,乃是大明的绝对重臣了。
  在整个大明历史之上,除了建国之初,还有中书省之时,有着正一品的宰相之职,废除宰相制之后,再无活着的正一品的官员,更没有这样的实缺。
  当然,也不是没有例外,也不是没有特殊的存在,比如掌管宗人府的宗人令,就是属于正一品的官阶,但却是没有实权,仅仅是为了方便管理皇室宗亲而已。
  所以说,在大明的朝堂之上,最高的官阶也就是从一品,但也多是虚衔,纯粹的为了加官和赠官,只是一种荣誉而已,并无实职。
  比如三孤{少师、少傅和少保}和太子三师{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和太子太保},都是从一品的官职,有都与皇家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在大明的朝堂之上,实职的官阶,最高也就是正二品!
  显然,不过是一年多一点的时间,一下子就达到了官职的顶峰,将会使得无数人的眼红,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高处不胜寒,年仅二十九岁,就有这样的高度,卢象升又怎能不紧张?
  “皇上,臣不知~”
  犹豫了半天,卢象升这才缓缓地吐出这句话,神色是那么的不自然,而崇祯就好像没有发现他的神色变化,依旧自顾自地说了下去。
  “古往今来,戍边,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都是最不愿意述职的地方,不仅是因为边境的形势复杂,边将很难驾驭,主要还是在于那里的环境极为恶劣,常人很难忍受。”
  “尤其是像辽东,这样靠近极北的苦寒之地,环境更加的艰苦,更加的恶劣,自然而然地,带兵打仗,整肃军纪,也就更加的艰辛,作为主将,若是不能身先士卒,起着表率的作用,若是不能吃苦耐劳,恐怕很难带好军队,更不用说进行相应的军改了。”
  有着带兵经验,卢象升当然能够明白,并理解崇祯这番话的意思,主将身先士卒,和将士们同甘共苦,是同样的待遇,衣食住行一样,不搞特殊,很容易就能获得将士们的认可和尊重,同样也很难做到。
  只要做到了这一点,后面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这一刻,卢象升也反应了过来,明白了崇祯的真实意图,为何这么的絮絮叨叨,近乎于婆婆妈妈,不厌其烦地说出这番话,意思就是让自己提早有一个心理准备,到了辽东之后,环境将会更加的艰苦。
  毫无疑问,以自己创建天雄军的那种做派,和将士们同吃同住,到辽东进行军改,不仅要考验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做好得罪人的准备,还有就是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
  “是,皇上,臣明白了~”
  崇祯再次露出了赞赏之色,没有再在这个问题上继续纠缠,望向卢象升之时,脸上布满期待之色,转而说道:“好了,象升,你先回去吧,将这个小册子拿着,带回去,好好研究研究。”
  崇祯顿了顿,看到卢象升的神色有一些不自然,就好像看出了他的心思一般,猜到了他的顾忌之处,崇祯微微一笑,进而安抚了起来。
  “象升,不要有任何的顾忌,朕的这种想法,只是一个大概,只是一个思路,具体的细节,还需要你自己拿主意,进而完善一下。”
  “而且,你也没有多少的时间了,过了这个冬天,明年开春之时,你就要走马上任,在辽东进行军事改革试点。”
  “是,皇上,臣先行告退了~”
  看着卢象升离去的背影,消失在金色的暮色之中,崇祯有一些失神,而就在这个时候,始终都是闭口不言、站于不远处的冷晓磊,面露犹豫之色,似乎是藏着什么话,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皇上——”
  “怎么了,小磊?有什么事情吗?”
  最终,在心里犹疑的过程中,冷晓磊还是开口了,听到崇祯的连连询问,看到对方转过来的神色是那么的温和,这才语速平缓地再次问道:“皇上,不知道您是否记得,准备对江南的那些士绅动手,将以往的那些税收全都征收上来的事情?”
  “嗯,记得~”
  崇祯条件反射一般的回应了一句,轻轻点头,神色依旧平静无比,进而又问道:“怎么了?”
  “皇上,是这样的,如果进行相应的军事改革的话,虽然只是局限于辽东,但无法忽视的是,一定会对朝廷的其他军队产生影响,势必会影响到江南的军队稳定,难免会在军中引起一些恐慌情绪。”
  “而在这么一个档口,要是再强征回那些士绅的偷税漏税,如果其中的一些爱财如命之辈,与军中的勾结在一起的话,恐怕江南会出现。。。。。。”
  言虽尽,而意无穷。
  崇祯当然听出了冷晓磊的弦外之音,后面的未言之语,无非是兔子急了还咬人,事情一个一个来的好,可以减少许多的风险,也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毕竟,军中总会存在一些插科打诨之辈,没有才能,更缺少令将士们信服的威信,自然而然地,面对这种优胜劣汰的军事改革,什么承袭之类的都不管用,那些将领又怎么可能不急?
  一旦两者勾结在一起,狼狈为奸,一个有钱有粮,一个有兵,即便不能祸乱于天下,也会使得江南动荡不已,出现局部区域的sāo luàn。
  “呵呵。。。晓磊,放心吧,既然朕准备这样做,一定会做好万全的准备。”
  崇祯淡淡一笑,显得是那么的轻松,看向冷晓磊的目光,更是给人一种风轻云淡之感,一副十分自信的样子,有着充足的把握,进而又补充道:“别忘了,晓磊,对于那些江南士绅,咱们早就做了准备,莫要忘了朕的锦衣卫和东厂。”8


第五百一十八章 辽东局势大变

  经这么一提醒,冷晓磊顿时就想了起来,锦衣卫和东厂的爪牙,早就是广布于天下,密切监视那些偷税漏税的江南士绅。恐怕他们的一举一动,早就皇上的眼中。
  “何况,随着大明日报每隔一段时间的报道,那些江南士绅早就处于风口浪尖上,沦为文人墨客口诛笔伐的对象,虽不是过街老鼠,但也是相差不多,恐怕他们稍有异动,锦衣卫和东厂还未动作,地方的百姓就会先行举报,将他们给抓了起来。”
  “而且,就算是他们勾结在一起,想要zào fǎn,但那些最底层的将士,恐怕还不愿意跟着他们干,恐怕他们刚一接头,刚想举兵,就被人举报了。”
  就在这个时候,随着外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崇祯的话语戛然而止,两人的神情都是一愣,举目寻声望过去的过程中,大殿外传来锦衣卫指挥使洛养性那急切的声音,整个人也随之映入眼帘,快步走进了大殿之中。
  “报~皇上,辽东传来紧急邸报!”
  与此同时,崇祯正襟危坐了起来,再次恢复了属于帝王的那种不苟言笑之态,摆出一副镇定自若的样子,等到洛养性来到近前,站稳之后,不等对方开口,这才询问道:“洛将军,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你如此慌张?”
  在这个过程中,冷晓磊非常的有颜色,看到洛养性快步走了进来,他也从上方走了下去,快步而行,来到洛养性的旁边,径直取过邸报,折身而去,双手将邸报递给了对方,随之又展辉了原位。
  作为崇祯的近臣,不管是洛养性,还是曹化淳等人,对于崇祯在东北的谋划,都是知道一些,虽谈不上详细清楚,但也是有所了解。
  因此,很快平复了呼吸的洛养性,整理好思绪之后,这才神色凝重的缓缓说道:“启禀皇上,根据锦衣卫在建州的东北密探来报,种种迹象表明,如今的后金,非常的不太平,有着fēn liè的可能,东北的局势发生了大变,渐渐脱离了朝廷的控制。”
  “尤其是东海女真族和西海女真,过去虽然被努尔哈赤收服,被编为八旗军,但近日以来,随着后金的处境越来越不好,众多盟友相继离去,两个大的部族开始蠢蠢欲动起来。”
  “特别是东海女真族的各个部落,由于距离建州更远,被努尔哈赤吞并之时,保存的更加完整,因此,以东海女真族的表现最为显眼,最为肆无忌惮,皇太极已经很难再指挥得动。”
  “名义之上,虽然还在八旗的编制之中,虽然还是奉皇太极为汗,但实际之上,却已经脱离了出去,返回他们原本的聚居之地,皇太极根本就指挥不了,已经造成了既成事实,分离了出去。”
  崇祯还在阅览邸报的信息,但冷晓磊却是听得神色变了几变,同时心里深深地知道,洛养性回报的事情,带回来的这些消息,将会意味着什么?
  东北很有可能发生大变,而形势将会脱离大明的控制之内,愈演愈烈,直至一发而不可收拾!
  毫无疑问,逢此大变之后的后金,将会孱弱无比,皇太极的实力将会遭到重创,再也不是林丹汗的对手,再也挡不住对方的攻势,而林丹汗将会乘机壮大,吞并那些中小部族,进而将整个建州纳入他的势力范围。
  而这,是最糟糕的一种情况,也是大明最不愿意见到的一种情形。
  一念及此,冷晓磊侧头看向了崇祯,面露狐疑之色,心中暗想,对于这种突fā qíng况,又是如此急迫,皇上将会如何处理呢?
  毕竟,皇上不可能坐视林丹汗趁势壮大,吞并那些中小部族。
  当然,对于后金的困境,也并不是无解的难题,只要大明肯相助,皇上愿意卖给他们一批先进的火器,后金在东北的处境瞬间就会为之逆转,击退林丹汗,不在话下,更能平复东海女真和西海女真的叛乱。
  想到这些,冷晓磊立马摇了摇头,否定的这种可能,皇上绝不会答应先进的火器流落到他国,壮大皇太极的实力。
  这个时候,在两人的凝神注视之中,崇祯终于看完了邸报,神色也是凝重无比,看似在和两人说话,更像是在自言自语,表情有一些出神。
  “嗯。。。。朝廷虽然有天花源计划,早就想偷袭东海女真族和西海女真族,从而削弱皇太极的实力,减少女真族的人口。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东海女真族和西海女真族的背叛,独立出去,两者有着本质性的不同。”
  “采用天花灭绝女真族的话,林丹汗根本就捞不到好处,最起码,他无法兼并女真族,壮大自己,更不可能将女真族的地盘据为己有。”
  “除非他林丹汗悍不畏死,不惧天花之害!”
  听到崇祯的这一番言语,冷晓磊频频点头,一副深以为然的样子,而洛养性却接过了话题,先附和了一句:“是啊,皇上~”
  洛养性顿了顿,面露凝重之色,这才继续说下去
  “一旦东海女真族和西海女真族背叛的消息传开,势必使得后金朝野震动,皇太极的那些蒙古盟友部落,很有可能会相继背离而去,摄于林丹汗的威势,即便后金与我朝的议和成功。”
  “如此一来的话,真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仅会使得皇太极的那些蒙古部落盟友背离而去,建州女真的其他中小女真族部落,看到势头不对,后金大厦将倾,一定也会纷纷仿效西海女真和东海女真,转头其他部族,或者明哲保身。”
  “后金亡了就亡了,却不能便宜了林丹汗,任其趁势做大,朝廷必须有相应的遏制措施。”
  这个时候,听到两人的你言我一语,冷晓磊终于按耐不住了,忍不住地问道:“可是,皇上,这乃是后金的内部出了问题,咱们又能如何呢?难道,要将天花计划提前不成,以此遏制林丹汗的野心?”
  “不行~现在还不能这样做。”
  崇祯脱口而出,摇了摇头,立马否定了冷晓磊这看似询问的建议之语,更是补充道:“即便后金真得被灭,被林丹汗吞并,也不可能将先进的火器卖给皇太极?否则的话,带来的危害将会更大,贻害无穷。”
  3


第五百一十九章 以蒙治蒙

  “那,皇,接下来该怎么办呢?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林丹汗趁势做大,成为第二个皇太极吧~?”
  “呵呵。。。。”
  崇祯突兀地淡淡一笑,隐隐带着嘲弄之意,嘟囔道:“林丹汗的野心是足够大,但他有皇太极的才能吗?”
  冷晓磊知道,对方并不是在嘲弄自己,而是对林丹汗的鄙夷,很是看不这位蒙古大汗。
  这一刻,听到崇祯的这句自言自语,洛养性和冷晓磊的心同时产生了一个疑问,既然皇如此看不林丹汗,丝毫不将其放在眼里,又如何这么忌惮呢?
  似乎是看出了两人心的疑惑,崇祯再次开口了。
  “当然,林丹汗的兵力过多,地盘过大,实力过强,还会对大明造成很大的麻烦。”
  “虽然林丹汗无才无德,能力一般,没有一代帝王应有的表现,最多也是一个枭雄,对大明还构不太大的威胁。但是,有一点不得不说,对于大明而言,林丹汗还是有着一大妙用。”
  这个时候,崇祯卖了一个关子,成功的勾起了两人的好心,对于他的后面之语,愈发的期待起来。
  “相对而言,虽然统一的蒙古对大明的危害最大,但事情总有两面性,有弊有利,只要林丹汗统治辽河套的大部分蒙古部落,在与大明交好的情况,那些游牧的蒙古人能更好的遭到约束。”
  一语点醒梦人,冷晓磊和洛养性顿时为之明悟。
  崇祯的意思不难理解,以往之时,大明在北方的戍边之策,无非是“以蒙御蒙”和“以辽御辽”这二种,以对抗为主,而现在,皇正在提倡新的戍边观念,以蒙治蒙。
  当然,这不是崇祯独创,而是有着前车之鉴。
  试想土默川的“三娘子时代”,不因为,三娘子友好大明,连带着蒙古的顺义王也老实了许多,约束麾下的部族,不准骚扰大明的边境。
  这,是最初、最原始的“以蒙治蒙”之策。
  不同于汉人,乃是群居的种群,以农业为生,以蒙古人为代表性的游牧民族,居无定所,即便是大明的军队占领了那些草原,也很对那些游牧民族有效治理,还不如让他们自己管自己。
  这个时候,似乎是想到了什么,洛养性的眼前一亮,忽然说道:“皇,末将这里倒是有一计,未尝不可以遏制住林丹汗的发展势头?”
  “哦~什么计策?”
  随着崇祯问出口之时,冷晓磊也来了兴致,跟着看向了洛养性,等待对方的后面之语。
  “皇,你怎么给忘了?您在东北的亲家,可不止林丹汗一个,还有科尔沁部落的兀鲁特部呢~”
  一瞬间,两人洞悉了洛养性的意思,知道他想要说什么,接下来之语,更是验证了他们心的猜测。
  “兀鲁特部落的起步虽晚,实力还不足以和林丹汗对抗,但俨然是成了东北的第四大势力,不是不能和林丹汗一较长短,阻挡林丹汗的攻势,进一步发展。”
  “既然如此,东北的局势之变,已经无法更改,后金的倒退已经无法避免,那朝廷何不成全兀鲁特部,让博尔济吉特·明安吞并那些小部族,从而取代后金的位置。”
  “算林丹汗心有不满,不愿意看到兀鲁特部落的趁势做大,但有着朝廷的支持,林丹汗还不敢乱来。”
  。。。。。。
  这个时候,随着越来越多的观点被抛出,冷晓磊和洛养性终于明白一些事情,一些难以理解的做法。
  当初的时候,朝廷的大军将林丹汗的部落困在辽河套之,两路大军东西夹击,南北布有雷区,完全有实力将其一举歼灭,一劳永逸,一次性解决林丹汗这个大患。
  然而,皇却是力排众议,坚决地要放林丹汗一条生路,不仅仅是两者之间的同盟关系束缚,还有是皇的“以蒙治蒙”思想,尽可能地稳住东北的边境,为关内赢得更多的时间,抵抗天灾。
  毫无疑问,现在看来,崇祯当初的这个决定有多么的明智!
  不然的话,一旦杀死了林丹汗,灭了他的部落一二十万人,。势必会扩大战争,辽东之战没有那么快结束,自然而然地,一旦陷入长期的战争之,本滨临崩溃的大明财政,将会瞬间崩溃,何谈抵御天灾,赈济灾民?
  结果也是,西北的民乱也来越厉害,进而波及到山西与河南,最终重蹈历史的覆辙,摆脱不了历史的魔咒。
  这是崇祯心的想法,不禁暗自感慨,如果当时因为战胜而高兴过了头,扩大战争,势必陷入历史的那个恶性循环,大明的军队在围剿乱军与抵御后金来回奔波,被搞得焦头烂额,直至精疲力尽,最后灭国。
  呼~
  崇祯暗暗长呼了一口气,收拾了一下心情,暂时压下沉重的思绪,刚想要说些什么,却听冷晓磊问道:“皇,既然皇太极的实力遭到了重创,后金已经沦为了末流小国,那朝廷的天花计划还要继续吗?”
  “当然要继续,为什么不继续?”
  完全出乎冷晓磊的意料,洛养性也很意外,谁也没有想到,崇祯的回答是这样的,后金弱到如此,都已经对大明构不成威胁,皇为何还要亡人家国、灭人家种呢?
  “西海女真和东海女真的背叛,从后金分离出去,正好给朕了一个光明正大的理由,即便是与后金议和成功,哪怕是结盟,朝廷再对西海女真和东海女真用兵,皇太极也无法说什么,只能对大明感恩戴德。”
  刹那间,洛养性和冷晓磊的脑海里闪过一抹亮光,恍然顿悟了,明白了崇祯为何这么决绝?为何非要坚持天花源计划?
  原因很简单,之所以亡人家国、灭人家种,是不想给女真族东山再起的机会,哪怕只有一丝?
  当然,这也是在报仇,更是在雪耻,自从努尔哈赤的“七大恨”,建立后金以后,tú shā的汉人百姓,太多太多,足足整个女真族的总人口的数倍有余。
  出来混的,总是要还的~
  洛养性和冷晓磊看向崇祯的目光有一些负责,有时候嬉笑谩骂,不拘小节;有时候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像是一个地痞流氓;有时候妙语连珠,满嘴惊人之言,让人心生膜拜之意。。。。。。
  这一刻,从崇祯的身,两人看到了一种侠义之气,快意恩仇,有恩报恩,有仇报仇,恩怨极为分明!


第五百二十章 第一次

  东南沿海。。。。
  澎湖岛,海风猎猎,空气之,透着阵阵的寒意,又夹杂着淡淡的咸咸的味道,而在澎湖岛的东面一侧,在点点的星空夜色之下,旌旗招展,人影晃动,福建巡抚熊灿,据东而站,皎洁的月色映射之下,神情是那么的肃穆而凝重,一丝不苟。
  “洪都司,你们那边准备的怎么样了?”
  熊灿的话音刚落,站在一旁的洪先春走了来,同时回道:“大人,末将这边全都准备好了,澎湖列岛之,凡是接近tái wān岛的岛屿,都有咱们的士兵,正在登船,只要朱元帅那边一有消息,夺去了tái wān岛的那几个海港,这边的大军会立即前去支援,进行登岛作战。”
  这一刻,熊灿的神色明显缓和了许多,但心里还是紧张不已,更多的还是莫名的兴奋与激动,实在是,今夜的行动太重要了,直接关乎到东南沿海的未来局势走向,关系到大明在东南沿海的统治威望。
  简单的来讲,是一句话,只要拿下了tái wān岛,在东南海域,大明不仅掌握了绝对的主动权,更是有着制定规则的权力。
  毫无疑问,随着大明海政策的松动,逐渐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沿海城市开放海禁,进行海贸易,tái wān岛的位置显得至关重要,毕竟,经过tái wān海峡的商船太多了。
  仅仅是关税一项,是一笔不菲的财政收入!
  如果是放在以前,大明实行海禁政策之时,tái wān岛的地位尚且不显,几乎是可有可无,等同于海外孤岛,对于大明没有太大的价值。
  现在不一样了,战略位置太重要了!
  此刻,不只是熊灿,还有洪先春等武将,也是心激动不已,有着莫名的兴奋情绪在涌动,在澎湃,和熊灿的感受略有不同,他们有着更加深刻的体会。
  以往之时,大明在海的政策,多是以被动地防守为主,鲜有主动出击,即便是敌人打到了家门口,也是先kàng yì一下,再进行谈判,谈判之后,才是保卫战。
  即便是保卫战,也只是将敌人驱逐出国门之外,而非是生死之战,灭了敌人,如此一来,只要是东南的将领,骨子里还有血性之人,都有着一股憋屈感,压抑了太久太久。
  无疑,现在得到了最大的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