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达人秀-第1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何是这副表情?
  “声明一点,朕不是在抬杠,更不是在强词夺理,夸大其词,而是在阐述一个事实,你们都是内阁的辅臣,应该都知道处理奏折的流程,除了你们亲自递送上来的以外,要稍快一些,其他的奏折都要经过反复的审阅之后,才能给予答复。”
  “而且,若只是三两个奏折,或者是十几二十多个奏折那样写,写就写了,也就算了,朕权当一乐,就当缓解一下疲劳的精神,放松一下。可是,成百上千的奏折里,都掺杂着相同或相似的吹捧,先不说会不会审美疲劳,那已经是一种精神折磨,长期以往下去,让人看得想吐,非疯了不可。”
  “当然,朕也知道,这不能说是哪一个官员的错,而是朝堂就是这种风气,使得一些官员不得不这样做,跟着效仿。否则的话,就会被视为异类,将会被人挤兑。”
  。。。。。。
  说话之间,尽管崇祯的神情很平静,但在周道登等人的眼里,对于精于官场上的人情事故的他们而言,却是那么的不平静,话里话外都充斥着不满和义愤填膺,字字句句都透着小孩子般的置气。
  他们能够理解,也能够想象,对于这样的年轻帝王而言,天天批阅着这样的奏折,重复地看相同或相似的言词,成百上千遍,绝不单单是审美疲劳,也不是单纯的麻木,而是有着想吐的冲动。
  毕竟,曾经何时的他们,初期的时候,在处理着这样的奏折之时,日积月累下来,也被搞得脾气暴躁不已,直至渐渐地习以为然,麻木不仁了。
  最终,感受着各位同僚那殷切的目光,态度开始发生转变,渐渐站在崇祯那一边,还是周道登站了出来。
  “皇上,如果您真的不胜其扰的话,可以下一道手谕,通令各州府以及朝堂上的大小官员,从此以后,再次书写奏折之时,不得有任何的虚词,奏折里的内容,必须言简意赅,不得有任何不必要的赘述和夸大之言。。。。。。”
  “周阁老,不止于此,朕的意思不仅仅是这些。”
  崇祯爽朗地打断了周道登的讲话,脸上再次现出了淡淡的笑容,不等对方作出回应,进而又说道:“还有朝廷颁发的各种告示和行文,也要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只要是识文断字之人,都能读的懂,哪怕是一个庄稼把式?”
  刹那间,不管是出头的周道登,还是内阁的其他辅臣,神色顿时僵住了,那种轻松愉快之色也消失的无影无踪,一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毫无疑问,对于学识渊博的这些朝忠而言,被崇祯这个看似简单而合理的要求,给难住了。
  虽然人人写得一手好字,都能写出一篇锦绣文章来,但是,没一个人能够保证,有那个底气,可以写出雅俗共赏的文章来。这个“雅俗共赏”的俗,不仅仅是指那些学识浅薄的读书人,还包括种庄稼的识字百姓。
  显然,崇祯给他们出了一个大难题,天大的难题!
  这个时候,礼部尚书刘鸿训站了出来,开口说道:“皇上,即便是朝廷和官府颁发的告示再如何的简单,通俗易懂,像庄稼把式这些只是认得为数不多的字的百姓,也很难完全读懂告示的内容。”
  “毕竟,除了之、乎、者、也等断句的语气词以外,那些庄稼把式能够勉强分得清,像其他没有这些语气词的句子,他们根本就看不懂,必须有读书人在一旁解读。”
  “要写出这样的告示,只要是一个识字之人,就能看得懂,这也太难难了,也是千百年来困扰读书人的一大难题。否则的话,在私塾之中,认识书中的字,也不会让夫子一句一句的教了。”
  。。。。。。
  整个过程中,崇祯都是认真地倾听着,没有任何的反驳,也不会去辩驳,因为他知道,在古代的时候,是没有任何的标点符号的。
  因此,虽然有文字,有书籍,要想看懂一本书,要想断句,判断到哪里是一段话,都需要老师的口述,念一遍,解释一遍,方能读的通,读得懂。
  否则的话,若是随便拿一本书,给那些读书人看,他们得花费大量的时间,先研究一番,弄懂一篇篇文章的断句,然后才能去理解,不然,根本就可能立即阅读。
  当然,像朝廷的文书、人与人往来的信函等等,之所以能够看懂,就是在于,书写之时,在一句话的末尾,都会带着语气虚词,比如之、乎、者、也、呜、呼、哀、哉之类的词语,从而替代标点符号的作用。
  即便如此,有了这些语气虚词,读起来也有一些费事。
  对于那些只是识得一些个大字之人,读起来就不能说费事那么简单了,而是吃力,甚至于根本就看不懂,而对那些经验累月浸yin此道的读书人而言,当然是轻松无比了。
  渐渐地,文华殿的气氛再次发生了变化,变得有一些异样起来,以周道登为首的官员,神色都是凝重不已,很是复杂,一副心事重重、很难做的样子。
  然而,崇祯的神情却是轻松无比,是难么的坦然,一副风轻云淡的样子,似乎并不觉得这是什么难题,事实也是如此。
  眼前的这些名儒大家,学识渊博之人,他们虽然不知道标点符号的存在,也不懂得如何运用,有着后世灵魂印记的崇祯,却是懂得这些,可谓是门儿清!


第六百零七章 好处多多

  显然,当提出这些问题之时,崇祯就有了相应的准备,并有了应对之策,早就想到了这一点,事情进展地不会太顺利,不是因为臣子的对抗心理,抵触情绪,而是这个时候的局限性。
  “喏~你们先看看这篇文章,这是朕写得一篇范文,从此以后,上到朝廷的各种行文、书信往来以及奏折等等,下到地方的府志、账册、告示等诸如此类的书写,都照着这个写。”
  说话之间,对着身侧的冷晓磊,崇祯使了一个眼色,示意对方将自己面前的薄薄一沓纸发给对面的几人,同时,脸不红、心不跳地继续说道:“这篇文章里面,有一些标点符号,乃是朕闲暇之时,脑海里灵光一现,兴之所至,发明而来,在文章的末尾,有关于那些符号作用和意义的描述,你们慢慢看。”
  随着崇祯的话音落下,大殿里再次安静了下来,气氛越来越平静,唯有轻微的呼吸声若隐若现,不同于刚才的那种沉闷,这时的安静显得轻松了许多。
  毫无疑问,看到崇祯书写的这篇文章,若不是看在他是九五至尊的份上,周道登等人一定会嗤之以鼻,不屑一顾,对于这样大白话写得文章,即便是内容再如何精彩,也是难登大雅之堂。
  可以说,若不是崇祯的身份摆在那里,他们看也不会看一眼,实在是,这样的一种文章,根本就是一种挑衅,一种耻辱,毫无文采可言。
  然而,就是怀揣着这样的情绪,对于这种白话文不屑一顾,众人的神情渐渐发生了变化,整个人的心神被吸引住了,开始变得沉浸其中而无法自拔,脸上流露出一股淡淡的陶醉之色,若隐若现。
  之所以有如此逆转性的表现,不是文章的内容有多么的吸引人,多么惊才艳艳,而是那一个个的标点符号使然,以及文章后面关于它们的介绍,讲述它们所代表的意义。
  周道登激动了。
  刘鸿训兴奋了。
  韩一良高兴不已。
  。。。。。。
  在这一刻,这些内阁辅臣的心里,都在回荡着一个声音,标点符号的出现,皇上的这一个发明,绝对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对于学问界而言,将会带来一次重大变革。
  毫无疑问,标点符号虽小,但它所代表的意义不同,给读书人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众人心里很清楚,随着这些标点符号的出现,人们可以更加独立的阅读书籍,名家著作,书信来往之时,著书立传之间,可以少一个虚词。
  总之,标点符号的出现,好处多多,不胜枚举!
  一旦将这些标点符号推广,应用于各种书籍之中,从此以后,只要能够识文断字,有了这些标点符号,就能立刻通读一本陌生的书籍,而没有丝毫的阻碍。
  这个时候,周道登最先反应过来,神情是那么的神清气爽,依旧是那么的激动,手指都在颤抖,指着手中的一盘文章说道:“皇上,如果所有的告示、文书、奏折等纸质消息,全都引用您发明的这些标点符合,即便是天下人还没有完全了解这些标点符合的作用以及所代表的意义,只要是识文断字之人,十之八九都能读得懂。”
  “而且,这些标点符合的出现,绝对是学问界的一大进步,绝对可以使得学问的发展更进一步,将会使得所有的书籍都变得通俗易懂起来,而非是让著作人去解释,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老臣相信,只要这些标点符号流传出去,不需数月,就能传遍天下,为所有的读书人所接受,纷纷效仿,进行使用。”
  崇祯微微一笑,并未多说什么,实在是他有一些心虚,毕竟,这是直接抄的,而放在周道登等人的眼里,这就是一种谦虚的表现,这份浅笑,是一种神秘与高深的高人风范。
  “那个,好了,先不说这些标点符号了。”
  崇祯挥了挥手,打断了众人的思绪,周道登还想说些什么,崇祯进而语气平缓地反问道:“周阁老,也就是说,如果按照这种文体方式,进行颁发告示、书写奏折、书信往来等等,就能一目了然,只要识文断字,就能立马看懂?”
  “是的,皇上~”
  尽管有着标点符号所带来的激动与喜悦,但是,随着崇祯将话题拉到白话文上,这种让他们不喜的文体,周道登那高涨的情绪明显冷淡了许多,回答的语气也显得情绪不高。
  “可是,皇上,如果所有的公文、告示、奏折等物,都采用这种文体格式,照这样写的话,会不会显得太过苍白,太过浅薄了?缺少一种文采,不像一个大国应有的风范?”
  最终,冷静下来的周道登,还是按耐不住心中的那种莫名的冲动,问了这么一句,满脸的不甘之色,不等崇祯作出回应,进而又补充道:“毕竟,这样的书写方式,这样的新文体,实在是太粗糙了,没有一点的文采在那里面,更没有丝毫的押韵与对仗可言,完全是就是一篇大白话,犹如白开水一般。”
  “若是签发这样的告示或文书出去,恐怕会沦为天下人的笑柄,为周边藩属国所嗤笑,还请皇上三思。”
  “嗤笑就嗤笑呗~难不成,还能掉一块肉?”
  崇祯再次淡然一笑,满脸不在乎的样子,还是那么的洒脱,更是说道:“朕又不是靠他国的看法过活,更不在乎他们的想法如何,只在乎大明的百姓能否看懂官府颁发的条文,能否读懂朝廷颁发的各种政策。”
  这一刻,周道登等人的神色很是不自然,嘴唇动了动,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去反驳是好?
  毕竟,崇祯的这一个理由,太冠冕堂皇了,就等于直接扣了一个大帽子,以百姓的切身利益为出发点,他们总不能讲,不用管这些吧?那些农民能懂什么,进行反驳吧?一切都要以大局着想,要体现一个大国应有的文化素养?
  就算是心中这么想,所有人都这么想,也不能说出来,以此为反驳依据。
  否则的话,如果自己真这样的话,一旦现在的谈话传出去,可就真得坐蜡了。
  。


第六百零八章 两全其美

  就在这个时候,两方相持不下之时,暗暗成了一种僵局,杨景辰却站了出来,手里拿着那份文稿,似乎是出于谨慎起见,又看了一遍之后,犹如是在确认什么一般。
  这么一个细微的动作,不过是发生在那一瞬间,再次看向崇祯的同时,忽然问道:“皇上,按照您的意思,之所以要求这样的书写文体格式,就是为了,能够让全天下的识字之人都能看得懂,是不是这个意思啊?臣有没有理解错误啊?”
  “嗯,不错,这正是朕的本意,也是最基本的要求。”
  崇祯轻轻点头,回应了一句,并未否定,也没有将话说死,同时,心生一丝疑惑和好奇,杨景辰说这番话的目的何在?究竟想干什么?
  刹那间,杨景辰的眼前就是一亮,好像得到了想要的答案,闪过一缕莫名的神采,隐隐有一些小激动,强压下这份莫名的情绪,进而又问道:“那~皇上,臣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只要能够让天下的识字之人看懂,不一定墨守成规,非要按照这种文体格式去书写,对吗?”
  崇祯这一次没有说话,只是轻轻点头,心中已经了然,知道对方想要干什么?
  看到崇祯的反应,耳边还在回荡着杨景辰的连连询问的声音,周道登等人的精神就是为之一振,有一些雀跃起来。
  在这个时候,犹如得到了尚方宝剑一般,杨景辰那是一个高兴啊,脸上抑制不住的喜意,转而看向了周道登等人,将手里的文章扬了扬,缓缓说道:“各位大人,其实吧,这篇文章并没有多大的问题,只是在遣词造句上过于粗糙,没有润色而已,所以才会显得太过于大白话。”
  “如果咱们以此为模板,进行改进,在保持韵律和对仗的基础上,少一些浮夸之言,尽可能地不用一些虚词,以及那些晦涩难懂之语,文体格式还是有着很大的改善空间。”
  “本官以为,有了这些标点符号以后,以各位的聪明才智,一定可以草拟出一个两全其美的文本格式来,既能雅俗共赏,所有人都能看得懂,又不失文采,彰显我华夏泱泱大国风采。”
  。。。。。。
  无疑,杨景辰的这一番话下来,犹如一语惊醒梦中人,提醒了周道登等人,若是放在之前,他们还没有那个底气,可以写出这样的文本格式来。
  可是,有了这些标点符号之后,事情就简单多了,就有了至少八成的自信,创作出新的文本格式,专门用于朝廷的办公之用,让识字的百姓都能看得懂。
  淡然,也不能否认一点,这样做的话,也极为方便了他们这些内阁辅臣,可谓是双赢。
  “那~皇上,臣这就将这篇文稿拿到翰林院和国子监,让相应的官员和读书人进行研究,在最短的时间之内,争取一个月之内,就能创作出相应的办公文体格式。”
  “去吧~周阁老,你们都拿回去好好研究研究,朕就不留你们吃午饭了。”
  “是,臣等告退。”
  周道登等人离去之后,在宫女太监端上御膳的过程中,崇祯看了一眼旁边的冷晓磊,声音平静的忽然问道:“对了,晓磊,江南的行动怎么样了?全都布置好了没有?”
  “呃~”
  冷晓磊只是愣了那么一下,转瞬就反应了过来,知道对方所问的是什么事情,略微沉吟了片刻,组织好语言之后,这才缓缓说道:“启禀皇上,已经布置好了。”
  “现在这个时候,不仅南京的镇抚司全员启动,还从北方的镇抚司抽调了部分锦衣卫,前去支援,秘密监控那些偷税漏税而不补缴的士绅。”
  “而且,为了稳妥起见,洛指挥使还从河南巡抚丘大人那里借调了一万精兵,化整为零,分成若干小队,伪装成百姓的样子,秘密潜入了江南,分布于那些士绅的宅院四周,日夜轮班监视着,一旦皇上您下达指令,他们立马就会实施抓捕行动。”
  说出这番话之时,冷晓磊的神色虽然平静,但心里却已是涟漪阵阵,响起了一个声音,江南也要发生一场大地震了,虽不像山西那般惨烈,直接tú shā了八大奸商的全族,但也是血腥无比。
  否则的话,若没有相应数量的人丢掉小命,根本就对不起皇上的这个大手笔,直接动员了大半的锦衣卫,配合这次的行动,更是谋划了大半年之久。
  想到这里,冷晓磊就有一种心悸的感觉,愈发地对崇祯敬畏了起来,实在是,这位年轻帝王的心性与手段,完全与年龄不相符,展现出了非同凡响的隐忍与图谋,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这位帝王就在背后递出了冷刀子。
  可以说,贴身跟随那么久,冷晓磊对于崇祯也算有了一个准确地认识,这位年轻帝王的行事风格,向来喜欢谋定而后动,不动则已,动辄就是雷霆万钧,一击必中。
  因此,若是成为了皇上的目标,察觉到危险之时,却已经晚了,就是这种感觉,让人不得不害怕,不得不敬畏,实在是崇祯的这种手段防不胜防。
  “如果是这样的话,细细算来,估计也就是这两天的事情,洛养性他们应该就会行动,逮捕那些冥顽不灵的士绅。”
  自语间,崇祯的脸上露出若有所思之色,再次看向了冷晓磊,招呼道:“晓磊,别傻站着了,来,坐下来,陪朕一起用膳。”
  “皇上——我——末将——”
  冷晓磊有一些迟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看了看那满桌子的饭菜,不知道该不该坐下来,皇上是不是一种客气地寒暄,吭哧了半天,连一句完整的话也未说出,努力地还想说些什么,却被崇祯给打断了。
  “赶紧坐下吧,晓磊,朕可不是在和你客套~”
  显然,崇祯的心情很是不错,不仅仅因为他那淡淡的微笑表现出,还有那轻松的说话语气,同时,这样的表现,并未再多做询问,恰恰说明了他对行动的信心,不会有丝毫的纰漏。
  毕竟,策划了那么久,还派出了那么的锦衣卫,那么周密的计划,如果还出意外的话,相应的负责人就可以qiē fùzì shā,以死谢罪了。


第六百零九章 今时不同于往日

  { }?与此同时,南京城内,锦衣卫南镇抚司,在一名主事的带领下,洛养性正在巡视着一个印刷作坊,身旁还跟着几名副将,边走边说道:“那些布告准备的怎么样了?什么时候能够全部印刷完毕?”
  “将军,已经完成了八成,我们还在日夜赶工,三班倒,余下的那些告示,最迟明天早上,就能全部赶制出,如数交给各位将军。”
  “嗯,干得不错~”
  听到主事的回答,洛养性先是夸赞了一句,回头看了一下两侧的属下,转而说道:“印刷作坊的保卫工作,一定要做好,在行动之前,这些布告上面的内容,不能有一个字的泄露。否则的话,那可是杀头大罪,本将军也保不了你们。”
  “是,将军,末将等人明白~”
  一名副将回应了一句,进而又补充道:“在行动之前,作坊里的所有工匠,他们的衣食住行,全都是在这个院子里,完全与外界隔离。”
  “即便是负责守卫的那些锦衣卫,也不知道这些工匠在印刷的布告内容是什么,更不可以和院子里的人有任何的交流,更不能踏进院子一步。”
  “而且,所有印刷出的布告,全都密封了起来,由三个人一同看管,在行动的那一刻,如果密封袋出现了问题,有拆封的痕迹,都将会遭到严惩,甚至于是死罪。”
  洛养性轻轻点头,以示回应,但神情依旧是凝重不已,没有丝毫的松懈,紧接着说道:“明天的时候,一旦所有的布告印刷完毕,送到各个行动小队之时,一定要切记,全都要换成百姓的装扮,从秘密通道离开镇抚司,每隔一段时间,离开一些人,别一窝蜂的全部离开。那样的话,将会引起有心人的注意。”
  “是,将军,末将等人遵令!”
  几名副将异口同声地回应之时,愈发地意识到,这次的行动有多么的重要,一系列的程序,是那么的严格保密,都是单线在负责。
  可以说,哪里出了问题,泄了密,就由那一条线上的人负责。
  不过,洛养性这位锦衣卫指挥使,亲自坐镇北镇抚司,统筹这次的行动,仅就这一点,足可见皇帝对事情的重视程度。
  相比而言,作为南镇抚司的锦衣卫,其中的两名副将,更能理解,这次的行动意味着什么,为何这么的谨慎而小心,尽管只是抓捕一些士绅而已,并没有什么武装。
  因为,没有人比他们更清楚,江南的这些士绅,他们的能量有多么的大,已经不能用普通的商户或地主来形容?
  在这些士绅的背后,还有其他的势力,或是当地衙门,或是朝堂之上,他们都与一些官员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否则的话,也不会有那么大的胆子,朝廷已经明令警告了,居然还不补缴漏掉的税银。
  而且,江南士绅偷税漏税的事情,不是一两年,而是有着几十年的历史,却一直没有遭到相应的惩罚,这本身就能说明问题,管中窥豹,可以大概感受到他们的惊人能量,背后的靠山有多的惊人。
  惩治江南士绅,将所有的税银追缴回来,从此杜绝这一弊病,江南的税银收不上来,纵观整个大明,除了锦衣卫和东厂以外,恐怕没有那个官员或衙门能够做得到。
  毕竟,和江南士绅伴随而生的还有东林党,等朝中势力派系,与各个衙门都有着盘根错节的联系,一旦查抄那些江南士绅,就算不敢堂而皇之地庇佑,但也会变着法地放水,使得行动功亏一篑。
  锦衣卫和东厂就不一样了,这两个tè wù jī gōu,直接听命于皇上,不受任何官员和衙门辖制,又有着莫大的超然特权,这也塑造了他们超然而绝对的地位,形势可以无所顾忌,不用看任何官员的眼色。
  因此,就算那些江南士绅背后的朝中派系,又再大的能量,官职再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