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达人秀-第1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此,洛养性的这一番话,说得虽然毫不客气,但也让他们心安了许多,更是意识到了这一点,目前为止,朝廷之所以还未对他们动手,不是有所顾忌,而是他们还有利用的价值,就看他们识不识趣,愿意不愿意配合。
否则的话,随时都有牢狱之灾,被抄家之险。
“不妨打开天窗说亮话,皇上也考虑到了这一点,那些士绅拖欠那么多的税银,绝大部分都被贪官污吏索取,因此,皇上又给予了他们最后一个补救方法。”
“将军,什么补救方法?”
不知道是谁喊出了这句问话,却也说出了绝大多数人的心声,极为关心的问题,以及心里的那份迫切,就像身处黑暗中,看到了一丝希望的曙光。
“很简单,就是打欠条~”
洛养性也不在乎是谁问出的,更不在乎是谁打断了自己的讲话,就那么慢悠悠地吐出这句话,在众人疑惑的目光中,继续说道:“其实吧,皇上也知道,哪怕是江南最富有之人,就算变卖了全部家产,所有家当,也不可能拿出那么多的银子。”
“因此,皇上就提出了这一个折中的法子,在能力范围内,先补缴一部分拖欠的税银,余下的税银全都打下欠条,在规定的年限内,以大明钱庄的借贷利息,逐年还款,直至补缴齐全部的税银。”
除了洛养性和张国维以外,在场的都是商人,瞬间就明白了这样做的高明之处,既给江南士绅一个喘息的机会,可以补缴齐全部税银,朝廷也能追缴回那些税银,从而挽回损失,也能将动荡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毕竟,锦衣卫那样的做法,虽然强势,却无法追缴回全部的税银。
而且,若是将那些士绅逼急了,逼得走投无路,其中的一些极为极端之辈,难保不会做出什么傻事儿,制造动荡,就算动荡再小,也会对江南有着不小的影响。
身为父母官,站的位置更高,拥有更大的格局,张国维看得更远,看得更深,崇祯这样做的另一层深意,可以说,也是不得不采取这种这种方法,以打欠条的方式,一点一点地偿还税银。
如果将那么多的江南士绅全都抓起来,查抄家产,看似可以追缴回许多税银,却也破坏了江南的民生,一下子少了那么多的商人,无异于严重阻滞了江南的货物流通,使得经济倒退。
毕竟,一个地方的民生,还离不开商人而独立发展,需要他们充当社会润滑剂的角色。
很显然,一下子逮捕那么多的士绅,查没其家产,势必使得江南动荡不已,就算那些还算清白的商人,没有偷税漏税,也会变得恐慌不已,犹如惊弓之鸟。
如此一来的话,江南的商业势必受到打击,遭到重创,使得整个大环境也会变得大为震荡,社会变得人心惶惶。
再退一步讲,即便那些士绅偷税漏税在先,有着诸多的不对,但也不全是他们的责任,大环境使然,贪官污吏,朝中的各个派系,逼迫他们不得不那样做,以偷税漏税的方式,从其他方面“节省银子”,孝敬那些人。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来讲,朝廷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最起码也是监管不力。
如果吏治清明,没有贪官污吏的存在,他们又怎么可能冒险去偷税漏税?就算还是会有一些爱财如命之辈,会偷税漏税,但也不会太多,最起码也不会是全部。
而且,洛养性和张国维又怎能知道,江南士绅的心中,也有自己说不出的苦,通过偷税漏税,虽然“节省”了大笔的银子,但他们的日子并不好过,士绅换了一茬又一茬,能够经久不绝的屹立在江南,形成家族,又有几个?
可以说,那些贪官污吏掏空了许多士绅的家资,使得后者迅速颓败,由继任者顶替,看似风光无限,实则却是惨淡收场,好不狼狈?
谁都知道,江南是一个富庶之地,相应的衙门就是肥缺,无论是哪个官员,就算是有着怎样的背景与靠山,谁也不可能一直霸占着某个职位而不挪窝。
毕竟,先不论皇权与相权(内阁首辅)的更替,代表着利益的重新分配,就算是江南诸多肥缺的任职,人选问题,也是各方势力相互角逐,最后达成妥协的结果,轮流去坐。
说白一点,对于这样的肥缺,谁也无法吃独食!
然而,随着脑海里闪过这些念头,即便是有着洛养性的开诚布公,这样的保证,席姓老者等人依旧是忧心忡忡的样子,并不觉得以后的日子会好过多少。
显然,这些人有着某种难言之隐,又心存着顾忌,无法像张国维和洛养性那般直白,坦诚以待的谈论。
渐渐地,大厅里的气氛再次发生了变化,再次回到了那种沉闷而压抑的感觉,洛养性和张国维对视了一眼,面露疑惑之色,不禁有一些惊异,皇上的这个这种办法,无异于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双赢政策。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已经是变相的妥协和让步了,不可能再退让了。
否则的话,将会永远都解决不了江南的税收问题。
毕竟,皇上的善意已经是非常不错了,随着朝廷政策的变化,越来越重视商业,商人的地位也随之越来越高,两人相信,只要有了本钱,只要启动资金,眼前的这些商人,完全可以做到钱生钱。
照如今的大好形势,商人们的生意只会越来越好做,凭着这些人的精明,在商业中的老辣,极擅长做生意,偷税漏税的那些税银,拖欠的虽多,但也不需数年,就能全部还清。
很快,洛养性和张国维就反应了过来,相继看出了两侧之人有着心事,有着某种顾忌,某种难言之隐,无法明言,却又不好催促什么,逼得太紧。
第六百一十四章 一种手段
{ }?最终,还是另一侧的为首老者按耐不住了,焦虑的神情之中,又掺杂着几分无奈之意,转而又换为了一副决绝的神情,更是狠狠一咬牙,就好像下定了某种决心,准备背水一战一般,率先开口了,那种顾忌之色也明显暗淡了许多。
“张大人,洛将军,说句老实话,如果可以的话,莫说是老朽,就是眼前的这些同行,甚至于整个江南的士绅与商贾,都不愿意偷税漏税,干这种违法的勾当,近乎于冒着抄家的危险。”
犹如捅破了最后一层窗户纸,随着老者的这一番话,气氛变得异样起来。
这一刻,洛养性和张国维极为默契的对视了一眼,转瞬又恢复了正常,再次看向了那名老者,两人的神色虽然平静,始终没有明显的情绪波澜,但在对视的那一瞬间,还是看到了对方眸子里的那一抹奇异神采,尽管转瞬即逝。
在两人的心里,也是一种共识,不怕这些说得话敏感,而是担心他们不开口,死撑下去,否则的话,话不说开,根本就解决不了问题,打不开局面,又不可能将江南的士绅统统抓了,全部抄没家产。
只要肯开口,事情就成功了一半,向前迈了一大步!
尤其是洛养性,心里依旧清楚地记着,离开京城之前,临行之时,崇祯的一再嘱咐和交代,抓捕一部分江南士绅,查抄他们的家产,只是一种手段,一种杀鸡儆猴,进行树威,却不是最终目的,主要还是在于,让江南的税收回归到正常。
总而言之,就是萝卜加大棒,打一巴掌,再揉揉,尽量不要将事情做绝,不要将事情办到没有回旋的余地。。
因此,如此一来的话,行动起来,操作整个计划,就非常考验技巧性了,极其耗费心神,既不能破坏江南的商业,又要塑造一种威势,一种适当的高压环境,从而将江南的赋税回归到正途。
所以说,此次的江南强势之行,他洛养性的主要任务,不是抓人,也不是查没家产,充盈国库,而是从根本上解决江南的税收问题。
脑海里闪过这些念头之后,洛养性的神情愈发地凝重起来,直视着那名老者,沉重的语气中带着几分诚恳之意,适时地问道:“既然如此,老先生,你们又为何这样做呢?朝廷已经释放出了足够的善意与诚意,并明里暗里进行了一定的警告,你们为何还不补缴税银呢?”
“各位都是精明之人,有一颗玲珑之心,想必应该知道,通过大明日报,制造yú lùn压力,就是皇上对你们下达的最后通牒,而非是拿你们没办法。”
“如果你们能够早一点领悟,并付诸于行动,如数补缴税银,并每年及时缴纳税银,就不会有今天的这种局面,各位不是那种愚鲁之人,难道不明白这个道理吗?”
这个时候,就好像那种决心没有了,老者没有答话,而是目光缓缓转移,看向了在座的同行,最后落在了席姓老者的身上,气氛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似低迷,像悲哀,又似无奈的压抑与沉闷。
毫无疑问,两侧的这些士绅,都有着共同的心事,也有着同样的某种顾忌,需要一种契机,打破这种沉闷的僵局,他们才能真正的敞开心扉。
“方老哥,你就说吧~现在已经没有任何的余地了。”
随着席姓老者的率先开口,就好像打破了某种深藏的寂寥,点燃了某种激烈的情绪,其他人纷纷响应起来,向方姓老者表明态度,进行力挺。
“方老,你就说吧,我支持你~”
“方老,已经没有其他的路可以走了,就跟你一起赌一把~!”
“我也赞同,方老,你说吧~!”
。。。。。。
这一刻,看着眼前的这一幕,洛养性和张国维都是怔了怔,有一些失神的看着这些群情激奋的众人,在诡异的气氛烘托下,表现地就像破罐子破摔一般,豪赌一把。
显然,席姓老者的一句话,就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也是那个刚刚好的契机。
得到众人相应的方姓老者,犹如获得了莫大的鼓励,和心神安慰,这才真正地完全放开了,不再有任何的顾忌,直直地看着洛养性,略微沉吟了一下,再次平复了有一些起伏的心绪,这才缓缓开口了。
“将军,实不相瞒,自从我们这些人的父辈开始,亦或是后起之秀,漏缴的那些税银,十之七八都被用于打点过去的那些官员了,进入那些贪官污吏的口袋。”
“如果只是正常的缴纳税银,不再受贪官污吏的压迫和紧逼,我们这些人都愿意接受朝廷的条件,以拖欠的形式,每隔一段时间,偿还那些漏缴的税银。”
“但是,怕就怕,我们这些人缴纳了税银之后,每年还要受那些官员的胁迫,在缴纳税银的同时,还不得不拿出一定的银子,去孝敬他们,从而保证生意不受影响。”
“若是同时缴纳税银和孝敬地方官员,就算我们这些人再如何的做生意,擅长经商,莫说是每年赚取的利润入不敷出,恐怕也会将本钱打上去,如此长期以往下去,迟早会落败,再多的家产,也经不起贪官污吏的狮子大张口,频频索取。”
。。。。。。
渐渐地,洛养性和张国维沉默了,神色相继变得极为沉重起来,一直以来,整个过程中,两人的注意力都放在了追缴税银方面,尽可能地不让这些人破产,还有做生意的本钱,还可以东山再起,但却忽略了一点,却从未站在他们的立场上思考问题。
即便是有,也很有限,也很片面,并不能体会他们的难处和无奈,迫于生计的一种屈服,一种认命。
方姓老者的这一番沉重的话语,近乎于哀求与绝望,提醒了他们,引得两人一阵深思。
毫无疑问,就算是全免那些漏缴的税银,每年之时,既要缴纳税银,又要打点地方官员,从而维持生意的正常运转,这将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巨大的开销之下,将会一点一点地吞噬这些人的家产。
尤其是后者,相比于税银的额度是有限的,以贪官污吏的贪婪天性,他们的胃口却是无限的,犹如无底洞。
第六百一十五章 一场豪赌
{ }?忽然间,洛养性和张国维幡然醒悟了过来,心间涌现一股莫名的悸动,开始有一些同情这些江南士绅起来,处境也够可悲的,冒着那么大的险,漏缴那么多的税银,却只是缓解财政压力,为了填饱那些贪官污吏的胃口而已。
同时,虽然两人的年岁不大,只有三四十岁,但也知道一点,江南税银的减少,直至后来的只有几十两,是发生在万历年间,一代名相张居正病逝之后。
也就是说,从张居正病逝的那一刻起,先不说万历皇帝本人爱财如命,收刮天下之才,在整个过程中,直至天启末年,都是宦官横行的年代,亦或是东林党得势,两者轮流主政。
因此,在这期间,也是大明最为混乱的时期,各地的贪官污吏横行,层出不穷,吏治极为腐败,搞得民不聊生,尤其是江南,就是因为横征暴敛,激起了好几次小规模的民乱。
细细回味之下,想起这些陈年过往,就能够想象得到,在这么一个混乱的时期,不管是士绅,亦或是商贾,日子都不是那么的好过,倒了一茬又一茬,换了一家又一家。
而且,在当时的那种混乱的环境下,如数缴纳税银,还不如贿赂贪官污吏来得更加实际,更能最大化地保住他们的性命与家产。
何况,神宗皇帝数十年不临朝,大明处于一种近乎于停滞的低效率运转状态,谁还关心国库,只要打通了各层关系,喂饱了那些贪官污吏,自可保住己身。
简而言之,就是在那样的一个年代,个人的私利远超过国家利益!
毕竟,不管是宦官祸乱朝堂,还是东林党把持朝政,倒霉的永远都是这些士绅与商旅,都不可避免地要拿出一大笔银子,孝敬得势的派系。
真真的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东林党落下风,处处被打压,那么,作为得势的一方,宦官集团一定会对付东林党支持的士绅与商旅,一定会想方设法地搞得他们家破人亡,弄取钱财。
若是东林党得势,宦官集团处于下风,那么,这些士绅与商旅,就得拿出不少的银子,作为政治献金,去巴结朝中的重臣,去打点与自己生意息息相关的各地官员。
毕竟,就算那些不会明抢,但只要暗地里使绊子,他们这些人就会血本无归,生意难做,同样是家破人亡。
这一刻,不管是张国维,还是洛养性,都明悟了许多,之前的那番谈话,这些人为何是一副吞吞吐吐的样子?
显然,就算朝廷强势行动,以雷霆手段,全都处置了那些贪官污吏,但是,他们的同窗好友,亲戚之类的,难免还有在朝中为官。
如此一来的话,心存顾忌与忌惮之下,更不能吐露那些贪官污吏了,而是将所有的原因都归咎于过往,还留下了一丝余地,不至于遭到报复。
自古以来,就有那么一句话,民不与官斗,这些商人就是坚持着这一点。
因此,在整个过程中,即便下定了莫大的决心,准备破罐子破摔,但他们还是保持着最后一丝“理性”,总是模糊一些事情,只是讲贪官污吏,却不言明是谁,要么就是推卸到以前。
洛养性明白,尽管已经将问题想得很严重了,将事情想得很棘手,但自己还是低估了这次任务的艰巨性,远超自己的想象,还要更加难办。
按照预期,自己的那种做法,所谓的杀鸡儆猴,进行树威,只是治标不治本,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同时,洛养性的心里也知道,事情已经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不再自己的掌控范围,这不是能力问题,而是职权问题,因为,这已经牵涉到吏治腐败的问题,不是自己能够解决和插手的。
说白一点,绕了那么一个大圈,费了那么大的功夫,最终还是要皇上来裁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士绅的问题,使得他们摆脱贪官污吏的压榨和盘剥。
在这个时候,看到洛养性与张国维的沉默不语,没有得到任何的回应,大厅里的那些士绅和商贾,一颗心就是直往下沉,心里有一种不好的感觉。
也无怪乎他们这么紧张,实在是,当方姓老者开口之时,说出他们的难言之隐的那一刻,就等同于背水一战。冒着极大的风险。
成,则摆脱以往的那种枷锁,像一个正常商人那样做生意;败,则赔上身家性命,甚至会连累到妻儿老小,依旧难逃家破人亡的结局,惨淡收场。
因此,当决定说出这一切之时,他们就是进行在一场豪赌!
正如洛养性所想的那般,凭着商人的天赋,做生意的头脑,对于以打欠条的方式,逐年补缴税银,银子虽多,但在他们的眼里,还不算什么,并未放在心上,唯一担心的是,就是每年如数缴纳了税银之后,还要应付那些贪官污吏。
大厅里再次安静了下来,死一般的沉寂,气氛也是越来越压抑。
“各位,既然你们如此开诚布公,坦诚相待,说出自己的难言之隐。那么,本将军也实话实说,关于这件事情,已经超出了本将军的权力范围,就算是相帮,也是无能为力,本将军唯一能做的就是,将这件事情上报给朝廷,由皇上来定夺,为你们主持公道。”
呼——
听到洛养性的这番话,众人不仅泄气,不仅没有流露出失望之色,反而是神色微松,暗暗长吐了一口气,有一种莫名的轻松与期待。
很显然,这番话虽没有他们想要的答案,没有什么允诺,但却是诚意十足,让他们看到了一抹希望,看到了洛养性的坦诚以待,并未和他们打马虎眼,而是真的想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如果洛养性大包大揽的进行允诺,他们反而不安心。
因为,他们的心里也很清楚,就算洛养性真得为他们着想,并进行一定的冒险,利用手中超然的权力,不顾一切地处置那些贪官污吏,也只能是暂时缓解问题,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难题。
毕竟,贪官是杀不完的,走了一批,谁也无法保证,新上任的官员就是清官。
第六百一十六章 天人交战
而且,从本质上讲,他们虽然是商人,以信誉为生,去做生意,但也知道一点,官员的允诺并不可信,也不牢靠,洛养性这样的大白话,直言相告,反而获得了他们的好感,感觉到了诚意。
这时,感觉到气氛的微妙变化,似乎是看穿了众人的心中所想,张国维随之站了出来,缓缓开口了,进行一定的表态。
“各位,别的地方,本官无法说什么,但在这十府之内,只要是在本官的辖区之内,只要是在职一天,若是有官吏对你们索贿,变相地阻挠和破坏你们的生意,本官都将会施以严刑,严惩不贷,你们也可以随时找本官,反应诸多问题。”
无疑,张国维的这一番话,有着相当的力度,等于给洛养性的话语注入了一剂强心剂,使其更加地具有说服力,也给了众人吃了一颗定心丸。
在这江南十府之内,身为巡抚的张国维,就是最大的官,有了这个保证,就等于变相地一个允诺,他张国维,就是他们这些人的靠山,他们的护身符。
若是放到以前,没有对张国维有所认识和了解,就算张国维说得天花乱坠,哪怕是赌咒发誓,众人也不会相信他的这个允诺,更多的还是嗤之以鼻,不以为然。
一年多的亲眼目睹,众人知道,眼前的这个巡抚大人真的是一个好官,不像那些贪官污吏,只知道敛财,从种种施政来看,他绝对是为百姓办实事,是一个好官,
对于好官,不管是谁,都会对他有一种毫无原因的信任,或许,这就是贪官与好官的本质区别。
显然,张国维这一年多的巡抚生涯,不仅获得了江南百姓的好感,还获得了这些士绅的认同,尽管在这段时间里,相处的并不愉快,还经常发生冲突,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的观感,他们对一个好官坏官的判定,以及相应人品的个人评价。
几天后。。。。
文华殿中,崇祯正在看着一本奏折,神情平静无比,没有一丝的波澜,而站在一旁的冷晓磊却是在喋喋不休,满脸的好奇与疑惑之色,言语之中,显然是已经看过了奏折里的内容。
“皇上,这本奏折,您都已经看了四遍,末将并不觉得里面还有其他的深意啊?”
“如果熊大人和朱元帅他们还有其他的用意,应该会在奏折里明言啊。毕竟,这又不是什么十分机密的事情,没有必要遮遮掩掩的。否则的话,直接密奏不就好了。”
“而且,像这种事情,是不是太过于天马行空了?朝廷还有一大堆的问题亟待着要处理,哪还有多余的精力关注南洋啊?何况,这个建议还是出自于一个洋人,这里面别是有什么险恶用心?”
。。。。。。
看着奏折上的内容,一遍又一遍,反反复复,每看一次之时,看到某处,崇祯的心里就有着某种冲动,恨不得立即作回应,答应朱一冯等人的建议,出兵南洋,也就是南海,一举控制整个南海,控制住马六甲海峡,这个海上交通要道,商船出没最为频繁的地方,从而奠定大明在南海的霸主地位。
然而,也是在某个一瞬间,心里残存的理性使然,不断地提醒着崇祯,南海虽然重要,马六甲海峡虽然极具战略价值,但是,现在还不是最佳的时候。
过犹不及,事有轻重缓急,不可能一口就吃成一个胖子。
在这一刻,在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