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达人秀-第1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六百二十章 国情不同

  毕竟,在这个年代,莫说是一府的知府,就是一地的知县,都有着莫大的权力,远超现在所谓的县长,任免三班衙役,还有一些典狱、库吏之类的,也就是知县一句话的事情,可以直接任免。
  简而言之,若是远离京城,尤其是偏远之地,那可真的是天高皇帝远,知县近乎于是当地的土皇帝,三班衙役之类的,更像是知县的狗腿子,私人武装。
  不过,事实也确实如此,那些衙役、师爷、仵作的薪俸,都是由知县发的,朝廷只是给予一定的补贴,而且,他们也没有任何的朝廷编制,并不是朝廷的标配。
  所以说,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知县就是那些衙役们的衣食父母,他们当然也是听话的紧,奉若圣旨!
  因此,要想xiàn zhì知县的权力,进行一定的削弱,就必须将两者剥离开来,没有绝对的依存关系,将衙役纳入公职人员之中,也能吃皇粮,也有朝廷的编制,而非是由知县、知州或知府之类的地方官员发工资。
  说白一点,就是使得两者的利益不能绑在一起!
  与此同时,崇祯的心里也明白,事情不能操之过急,只能一步一步的来,徐徐推进,自己现在提出了这种吏制改革,已经是一个非常大的步子,势必会引起轩然dà bō。
  如果再废除科举,势必会将自己退到yú lùn的风口浪尖上,那样可就不妙了。
  毕竟,科举乃是文人踏入仕途的唯一途径!
  忽然间,崇祯的脑海里闪过一抹灵光,心中又有了新的计量,既然不可以废除科举,最起码是现在,那自己可以引入公wù yuán kǎo shì制度,仅限于县级。
  简单地来讲,就是将衙役公职化,使得他们拥有相应的编制,一样可以吃皇粮,配发相应的薪俸,而非是由相应的官员发工资,给他们工作。
  渐渐地,崇祯的脑海里又有了新的构思,对于吏制的改革,所有的官员选拔,都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像府、州这样类似于后世的省、市一级政要官员,都从州县之中择优提拔。
  简而言之,就是县级的官吏,通过公wù yuán kǎo shì与选举的方式确认,更高一层次的官员,就是从这些官员中择优录用,而非是那种直接委任,空降,让那些还毫无经验的新科中举之人担任。
  这个时候,在其他人再次保持沉默之时,崇祯的话音刚落,脑海里还存着这个念头,李邦国紧接着开口了,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不啻于平地一声惊雷,犹如在平静的湖面上丢进了一块巨石。
  “皇上,这个选举制度,是不是有一些不现实啊?若是这样做的话,进行吏制改革,是不是有一些过于草率了?”
  显然,李邦国问出了所有人的心声,却也使得他们心惊不已,极为震撼,暗暗佩服李邦国的耿直与大胆。
  在这一刻,听到这个置疑话语,内阁成员的眸子里都闪过一缕莫名的光芒,崇祯的神情也有一些不自然起来,而李邦国的话语还远未结束。
  “撇开县之一级不讲,单单是州、府两级,仅就两者而言,州城和府城所在的地方,距离一些县城很远,更不用说地处偏僻的乡村了,村民赶上很长时间的路,少则三五天,多则十天半个月,才能到达相应的目的地。”
  “而且,除了那些州城和府城的居民,亦或是离得很近的百姓,赶路方便,投票并不是什么难事儿,并不需要花费多少时间,但那些离得远的百姓,就不一样了,很有可能会错过投票选举,或者是耽误农务。”
  “何况,即便是交通方便,路途不远,以当下的治安情况,老百姓家里的男人,也不可能全部离家,进行投票?尤其是那些乡村村落,更是不能如此,总要留下一些壮劳力。”
  。。。。。。
  听到这番话,崇祯脸上的那种不满之色,顿时消失不见了,化为淡淡的若有所思,不禁自我反省起来。
  李邦国的这番话,其中的大意无非是,搞全民选举,全民投票,既不现实,也不合理,就算忽视那些交通不便等诸多不利条件,也不可能所有的男人都去投票。
  毕竟,若是真这样做的话,县城还好一些,那些农村就不一样了,若是全村的男人都去投票,将会非常的危险。
  恍惚间,崇祯有一些明悟,后世的华夏,为何没有推行西方的那种mín zhǔ选举?
  国情的不同,也就意味着制度的不会一样,相比于西方国家,华夏的农村更多,超过七成以上都是老百姓,这也就意味着,华夏不可能推行那种mín zhǔ制度。
  撇开农民的素质参差不齐不讲,对于投票所代表的mín zhǔ意识不强,单单是农村的分布过于零散,都不可能像欧美那般,可以大面积的选举,以手中的选票,决定州长的人选。
  何况,现在也不同于后世,交通工具,最多也不过是马车、马匹、牛车之类的,当然比不得火车、私家车和飞机等等,远远没有那么方便,两三天就可以一个来回。
  因此,在后世的那种科技发达的社会,选举对老百姓的生活,并不会造成太多的不便。
  现在就不一样了,往返县城的路途那么远,又没有那么先进的交通工具,更没有便利的路况,等等,这一切的一切,都意味着,推行大范围的选举制度,很是不智。
  对于崇祯的神情变幻,眉头时而紧皱,时而舒展开来,如此循环往复,众人都是看在眼里,心里更是知道,这一番的变化,并不是针对李邦国,更不是对他的不满,而是在深思,在自省,在审视自身。
  毫无疑问,这些学识渊博的内阁辅臣,清醒地知道,一味地反对,对崇祯不会有丝毫的影响,反而会使得对方更加坚定自己的想法。
  唯有点出这些机制的弊端,其中不可弥补的短板,才是明智之举,最好的反对策略。
  无疑,从崇祯的反应来看,神色中多了几分迟疑之色,没有再那么的坚持,众人就知道,李邦国的迂回之策成功了,即便是没有阻止皇上的这种想法,也将其搁置了,暂缓实行。
  “好了,你们先下去吧,关于这件事情,再让朕好好想想,思虑一下。”
  。


第六百二十一章 抵触与亲近

  最终,苦思良久之后,还是没有任何的头绪,崇祯不由地来了这么一句,打发众人,言语之中,颇有郁闷的情绪蕴含其中,耷拉着脑袋,没有再理会相继离去的众人,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
  在这一刻,陷入郁闷中的崇祯,清醒的知道,自己还是过于想当然了,真的以为,照搬后世的一些制度和机制,就能解决大明的问题。
  后世的那些东西,只能作为借鉴,只能用于参考,若是生搬硬套的话,只会出大问题!
  然而,就在这般暗暗感慨之时,崇祯却没有想到,反对极为激烈的李邦国却留了下来,还有就是内阁首辅周道登,都是带着有心事的神情,留下来有话要讲。
  “呃~周阁老,李御史,你们怎么还在?还有什么事情吗?”
  崇祯很快就意识到了气氛的不对劲,察觉到还有人在,再次抬头之时,忍不住地惊疑了一句,而李邦国却不管这些,只是向周道登点头示意了一下,就径直说道:“皇上,关于您的这个吏制改革方案,虽然有着诸多的不足,最起码是现在,还无法在大明完全实施和推广,但其中的许多构思,却是非常具有可取之处,有很大的可以借鉴之处。”
  “呵呵。。。。李爱卿,不用如此,朕可不是那种小肚鸡肠之人,不会因为你的言辞激烈反对,而心怀猜忌,更不会对你有什么不满。”
  崇祯轻轻两声,说话之时的那种不咸不淡,尽管嘴上这样说,但对李邦国的那番言辞,还是心怀芥蒂,并没有那么的坦然。
  “皇上,切莫误会,臣并没有任何的虚言,说得都是真得,发自内心的那种。”
  显然,由于耿直的性格,李邦国并不是很在意崇祯此时的态度,只是象征性地解释了一句,就进而补充道:“就拿百姓代表机制和xìn fǎng制度来讲,就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毕竟,自从没有了风闻奏报之策以后,由于人手的原因,都察院不可能面面俱到,监视到每一个官员,并不能第一时间察觉到官员的腐败行为。”
  “如果有shàng fǎng这个制度的话,赋予百姓们shàng fǎng的权力,可以合法地告御状,揭发和检举贪官,如此一来的话,从某种程度上来,我们都察院就等于有了许多编外人员,就能有更多双眼睛,时刻对各地官员进行监察。”
  “还有百姓代表制度,虽然选举和投票制度不能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却可以进行一定的改良,缩小范围,以村为单位,选取一定数量的百姓代表,代表全村人在县里进行选举,投票选择知县人选,对现任的知县进行投票打分。”
  。。。。。。
  渐渐地,又是因为李邦国,随着这番话语,崇祯的神采越发炽烈起来,有一些神采飞扬,眸子里的光芒越来越明亮,紧皱的眉眼更是舒展了开来。
  在这个时候,崇祯的心里一动,忍不住地想起了后世的一种村官,村长,一村之长。
  不过,崇祯本能地对这个官职名称有一些抵触,有一些反感,当然,这种反感情绪,不只仅限于村长,还有县长、市长、高官之类的官称,还是对古代的官称比较有好感,更加的亲近。
  之所以对其不感冒,有着明显的抵触情绪,这不是因为后世的贪官污吏很多,而是相应的官职名称使然,让人听起来很不舒服。
  比如说,知县、知州、知府之类的官称,就好像在告诫和提醒着相应的官员,要想当一个称职而合格的官员,就必须对自己的治下了解,很是熟悉,了解当地的情况,知道当地的民情、乡俗之类的。
  而村长、县长、市长之类的官称,就不是那么让人感觉良好了,总是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只要想起这个官名,亦或是见到相应的官员,就好像不断的在提醒,人家是此地最大的,颇有以权压人的味道。
  因此,命名这些官称之时,不管有没有这方面的意思,就等于进行了相应的定性,所谓的村长、县长之类的,就是高人一等,已经站在老百姓的头上。
  否则的话,又怎么对得起“长”这个字?
  李邦国越说越兴奋,越说激动,说到动情之处,更是手舞足蹈了起来。
  “而且,皇上,臣以为,不仅要赋予百姓的这种权利,可以正常的xìn fǎng,官员也应该享受这种权利,可以举报自己的上司。尤其是实名制举报,只要得到了证实,查实以后,举报者可以顶替上司的职位,直接升迁。”
  “如此一来的话,不管是出于公心,还是因为私心,想要爬上更高的职位,都可以最大化地避免相互包庇、相互隐瞒罪行的可能性,吏制也能更加的透明。”
  “这种近乎于背后说坏话的举报方式,虽然有所欠妥,缺少一种光明磊落,但对一个国家来讲,尤其是像大明这样的大国,反而是一种光明磊落的行为,乃是一种大义的表现,对国家的大义。”
  “毕竟,包庇同僚,隐瞒上级的罪行不报,反而是对国家不利,反而是最为令人不齿的行为。”
  “李爱卿,说得不错,正合朕的心意,朕也是如此想得。”
  崇祯听得连连点头,神情愈发的兴奋,忍不住地赞叹了一句,进而又补充道:“虽然这个方案不能全面实施,也不能全部付诸于行动,但其中还是有着许多可取之处,可以应用实际之中。”
  “就拿这个官员的满意度来讲,虽然一道、一府、一州或一县的老百姓,不能全部来打分,却可以由那些百姓代表代替,进行投票。”
  “还有就是,对于官员的考核,同僚与下属,也能对相应的官员进行满意度打分,一样也是可取,只需将其匿名就行,也能避免相应的记恨。”
  “是的,皇上,臣也是这一点~”
  李邦国轻轻点头,附和了一句,就在这个时候,似乎想到了什么,进而又说道:“而且,皇上,臣还以为,朝廷还应该废除一个惯例,一个不成文的规矩?”
  “喔~什么惯例?”崇祯适时地问了一句,满脸的好奇之意。
  “皇上,是这样的,臣以为,以后再选择内阁辅臣之时,不应该对相应的官员有这么一个附加条件,必须是翰林院出身。”
  “喔~这样啊~”


第六百二十二章 延迟

  崇祯的反应虽然有一些冷淡,但是,瞬间就意识到,李邦国的这个建议,根本就是上书万历皇帝的那十条建议的精髓之处,说白一点的话,意思就是官员的出身,不应该只注重个人的资历,而应该是放在能力方面。
  当然,这番的言语,也是正中崇祯的下怀。
  有着历史学者的灵魂印记,崇祯当然知道,翰林院出身的那些官员,说好听一点,是学识渊博之人;难听一点,就是读书读傻的书呆子,十年的寒窗苦读,又在翰林院做编修,实际又是读书,短则几年,长则十几年。
  在翰林院做编修之时,虽然也会看一些衙门的行文,学习那些处理公文的范例,犹如上任前的实习,确切的来讲,是上任前的培训,这并没有什么不好的。
  但是,这种培训的周期,持续了几年、十几年,就反而不好了,使得翰林院出身的官员,实际处理政务的能力,成为了他们的短板。
  说白一点,就是这些学识渊博的官员,有一些好高骛远,有一些眼高手低,不能体会到天下黎民百姓的疾苦,仅就个人的施政能力而言,远远不能和那些一脚一个脚印、从最底层升迁上来的官员相比。
  高屋建瓴,对于翰林院出身的官员而言,看似是一种褒奖,但实际之上,却是满含贬义的嘲弄,并不是在夸奖。
  何况,翰林院出身的那些官员,缺少一种历练,一上来就是身居要职,闹出笑话,也是在所难免,这倒也不算什么,关键的是,贻误了政事,很有可能会因为粗心大意、不了解民情,而造成很大的乱子。
  职位越高,相应的后果就越大,就会有更多的黎民百姓深受其害。
  用后世的一句话来形容,在翰林院待久的那些官员,没有在地方呆过,也没有处理地方政务的经验,他们已经脱离了群众路线,提出的一些建议,往往是不切实际,看似合理,实则却是过于想当然。
  “皇上,老臣也赞同这样做,同意李御史的这个建议,将图纸上的吏制改革方案,进行一定范围内的缩减,汲取其中的可用之处,在县级推行。”
  就在这个时候,李国邦的话音刚落,首辅周道登也站了出来,紧接着附和了一番话之后,却是话风一变,转而说道:“可是,皇上,以老臣之见,就算朝廷真得要推行这样的吏治制度,也应该延缓一段时间,最起码也是要在裁撤两京制,天下的行政区划分好之后。”
  此刻,轮到李邦国震惊了,在前段时间里,传得沸沸扬扬的那个消息,皇上准备裁撤掉南京的都城身份,裁撤掉相应的朝廷中央机构,居然是真的。
  而且,还是他亲眼所见,亲耳所闻!
  毫无疑问,一旦朝廷宣布这个消息,撤销南京的帝京资格,势必会引起轩然dà bō,若是在这个时候,再推行这种吏治制度,必然会激化许多矛盾,也会增加更多的阻碍,反对的声浪也更大。
  当然,不仅是李邦国,还有崇祯,也意识到这一点,并听出了周道登的弦外之音,这位内阁首辅,也同意这样做,真心实意地赞同这个吏治制度。
  “嗯,行,周阁老,朕准了,延缓这种吏制改革,最起码也要等到废除两京制,大明的行政区完全划分好了之后,再予以推行。”
  闻听此言,周道登那爬满岁月沧桑的面容之上,紧张的神情,明显为之一松,缓和了许多。
  “谢主隆恩!”
  崇祯轻嗯了一声,以示回应,没有再理会周道登,而是转移目光,放到了神情有一些呆滞的李邦国身上,爽朗地又说道:“李爱卿,朕也准了你的这个奏请,日后再选拔内阁辅臣之时,相应的官员,不必有在翰林院当编修的资历。”
  “谢——主隆恩——”
  李邦国虽然失神,随着崇祯的目光投来,还有那爽朗的话语,很快就清醒了过来,连忙百姓,只是话语显得有一些结结巴巴,手足无措。
  这个时候,崇祯的心情可谓是大好,就好像治好了许多年的一块心病,一个顽疾,全身心都是猛然一松,目光更是缓缓转移,不断地扫视着两人,那爽朗的声音再次响起,回荡在大殿之内,李邦国和周道登的耳畔。
  “李爱卿的这个奏请,说白一点,其实就是在暗示朕,大量的新科人员,中第之人,并没有让他们施展抱负,发挥他们的个人才能,为百姓服务,却在翰林院空耗青春,浪费大好年华,去修撰那些什么所谓的书籍。”
  显然,崇祯的这番话语,很是出乎两人的以外,更是将他们弄糊涂了,虽是顺着李邦国的话语说得,看似是有感而发,却又是那么的突兀,使得他们摸不准崇祯的心思。
  “说实话,朕也讨厌这样的做法,人生不过寥寥数十年,这么多惊才艳艳,已经是十年寒窗苦读了,中举之后,除了一部分人之外,可以到地方担任一地知县,其中的精英却是在翰林院虚度光阴几年、十几年,委实太过于浪费了。”
  “那么多的青年才俊,那么多在读书人之中拔尖之辈,正是发好年华之时,也是满怀jī qíng之际,想要为国家抛撒一腔热血,却还是要研究学问,直至磨灭了这种心性,成为了官场上的老油条。”
  “到了最后,那种属于读书人的骨气和骄傲,进则,兼济天下;退则,独善其身;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等等,早就被磨灭殆尽,只懂得尔虞我诈,只想着爬到更高的位置,却早就忘记了本心。”
  。。。。。。
  谁不是从十几、二十多岁走来,谁没有年轻过,谁没有那种意气风发、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的那种豪迈,那种豪情壮志,并为此不懈的努力和付出。
  这一刻,听到崇祯的这番话,周道登和李邦国都是颇为触动,他们都是读书人,也都是按照正常的仕途,一路走来,在官场上摸爬滚打几十年,也曾这样空耗青春十几年,碌碌无为。
  天才本站地址:。。


第六百二十三章 接地气

  毫无疑问,他们也有着相同或相似的感触,并同样经历过。
  尤其是在进士及第的那一刻,更是有着无数的幻想,恨不得立即报效朝廷,为皇上尽忠,为黎民百姓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从而好不的一个清官之名。
  若是博得一个美名扬,名垂青史,那就死而无憾了!
  然而,现实却是那么的残酷,若没有人脉和靠山,那就有得等了,直至热血渐冷,满腔壮志都被消磨殆尽。
  就算是有着一定的人脉,有着巨大的靠山,依旧要在翰林院走一遭,在里面虚度光阴,整日无所事事,面对那些书籍,数年如一日,枯燥而无聊的活着。
  听着崇祯的这一番,心生感慨的同时,两人更是敏锐的扑捉到,恐怕用不了多久,皇上就会打破这种僵局,这种毫无意义的消磨官员心性的状态,使得大名的官场更有活力。
  当然,相对于李邦国而言,周道登更能确信这一点,因为,就在决定废除“两京制”的时候,崇祯就已经向他流露出了这方面的意图。
  再次出乎两人的意料,崇祯并未让他们等得太久,脑海里刚刚冒出这个念头,心里有了这方面的猜测,随着崇祯接下来的言语,就得到了明确的证实。
  “两位爱卿,朕还有一个想法,不仅要打破以往的那种用人常规,进入内阁,多是翰林院出身,朕还准备发出一纸圣谕,到南北的翰林院和国子监,号召里面的官员与学子,为官一任,到艰苦的地方,从最小的官职做起,提高他们的实际处理政务能力,更能体会到民情,而非是坐而论道,空谈苍生福祉。。。。。。”
  尽管早就有了心理准备,有了相应的猜测,但在证实的这一刻,两人还是很意外,没有想到崇祯如此杀伐果断,当即就有了决定。
  毕竟,这种惯例已经持续了两百多年,两人会有这样的反应,并不足为奇。
  “皇上,这样做的话,是不是有一些过于仓促了?”
  最终,还是由资历最深、最为年长的周道登开口了,提出了置疑,进而又补充道:“毕竟,每次的新科进士,若是委以重任的话,将会得到朝廷的重点培养,按照惯例,都是要进入翰林院,磨练一下心性,了解朝廷的运行机制,以及相关章程,待上个几年、十几年。”
  “如果一下子打破这种惯例,立马发生这种转变,难免会引起误会,带来诸多的麻烦和不便,倒不如先放出一些风声,看看翰林院的官员和国子监的学子反应如何,然后,再做出下一步的决定,这样也是最为稳妥。”
  “皇上,臣也——”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周道登的话音刚落,李邦国想要附和之时,嘴巴张了张,刚吐出几个字,就被崇祯给打断了。
  “周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