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达人秀-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是,魏忠贤将近七年的经营,党羽遍布朝野,天下的魏党何其多?许多州府的要职官员,或多或少,都与魏忠贤有所牵连,要是全都处理的话,几乎是与所有的官员为敌。”
张嫣一脸的凝重之色,越说越心惊,有一种后怕的感觉,这才意识到,要是清理全部的魏党,将会有怎样的严重后果?
毕竟,当魏忠贤为自己修建生祠之时,这股风气随之就席卷了天下,绝大多的官员都为魏忠贤修建了生祠,一时间,魏党的声势达到了顶峰!
第六十章 喜讯
贾亦韬轻轻点头,以示肯定,这个时候,贾亦韬的眸子里闪过一丝冰冷的杀意,转瞬即逝,幽幽地说道:“皇嫂,您尽管放心,皇弟知道您与魏党有着不共戴天的血海深仇。就算是没有这些,皇弟不会放过那些魏忠贤的爪牙,但要想弄死李夔龙这些人,方法何止千万?”
尽管这是自己想要的结果,恨不得李夔龙那些人立即被处斩,但还是被贾亦韬的凌厉气势和冰冷的杀意所吓倒了,不由得吞吐到:“那就好。。。那就好。。。不能这么轻易地就放过那些奸佞之臣。”
在这一刻,张嫣的脑海里闪过一丝明悟,不禁想起了锦衣卫与东厂的存在,有这么两个特务机构,皇上要想整那些魏党爪牙,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神不知鬼不觉地就能将其弄死。
一念及此,张嫣不禁再次看向了“崇祯”,只觉得这位皇帝愈发的陌生,没有了往日的那种谦恭温和,相比于自己的丈夫朱由校,更像一个皇帝。
杀伐果断,沉稳老练,思虑周全,尤其是在锦衣卫和东厂的事情上,能够将其为己所用,而不是被这两把利剑所利用。
呼。。。。
暗暗长松了一口气,张嫣开口欲说些什么,突然之间,似乎想到了什么,连忙改了口,脸上带着几分的笑意。
“对了,皇上,臣妾怎么把此行的目的给忘了?”
张嫣很是突兀的自责了一句,随之展颜一笑,不等贾亦韬询问,进而说道:“恭喜皇上,贺喜皇上,皇后有喜了,皇上你有后了!”
幸福来得太突然,贾亦韬明显楞了一下,转瞬就反应了过来,惊喜的问道:“皇嫂,你说的是真的?皇后真的有了?”
“是的,皇上,千真万确,太医刚刚珍过脉,皇后确实是有了喜脉,身怀六甲!”
张嫣重重地点头,语气甚是笃定,然而,兴奋地神采之下闪过一丝阴郁之色,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孩子,就是被客氏给暗害的。
贾亦韬早已被幸福冲昏了头脑,哪还有心情理会张嫣的神情变化?
毫无疑问,这绝对是他贾亦韬的孩子,而不是那个“崇祯”的,清楚地记得,历史上有过记载,太子朱慈烺就是出生于崇祯二年的二月份,不难推算,周氏正是在他穿越之后有的。
“皇嫂,那皇弟就先行一步了,前去看一下皇后!”
“皇上,你赶紧地去吧!”
看着贾亦韬匆匆忙忙而去的身影,那一副幸福的模样,张嫣为皇后周氏高兴的同时,心里有一丝黯然,很不是味儿,试想当初,自己的丈夫也能如此重视身怀六甲的自己,客氏又如何胆敢谋害自己的孩子?又如何将那些或出生或未出生的皇子弄死?
恍惚间,张嫣的脑海里不禁浮现出了丈夫临死之前的情形,客氏的诸多表现,居然试图从外面随便弄一个孩子,说是什么遗腹子,交给自己抚养?
想起这些事情,懿安皇后张氏就不禁流露出鄙夷之色,嘲讽的笑容愈发浓郁,对客氏很是不屑,如此低劣的手段也好意思拿到台面之上,父亲被魏党陷害,罢官夺职;儿子被客氏残忍的杀害。
此仇此恨,不共戴天,只要是稍有一点的脑子之人,也知道该怎么做?
张嫣看了看金碧辉煌的乾清宫,面有失落之色,更多的是心灰意冷,没有再过多的停留,在宫女与太监的簇拥之下,缓缓向坤宁宫而去。
哐当哐当声。。。。
坤宁宫,在一阵阵杂乱的纺车碰撞声之中,一个清脆的话语显得格外的突兀。
“小秦子,就给本宫老老实实地跪在那里,这些日子以来,本宫教你识字,你倒可好,这还没过几天,就全给忘记了。十一岁的年纪,正是读书识字的好时候,真是枉费了本宫的一片好心。”
皇后周氏气呼呼地踱着步,整个人显得焦躁而易怒,不断地绕着一个跪在地上的小太监转圈,轻移莲步,缓缓而行,娇容上却是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时不时地来两句,训斥小太监一通。
年仅十一岁的小太监大气都不敢喘一下,小脸有一些惨白,埋着一颗小脑袋,在皇后周氏的训斥之下,害怕不已,身体抖得就像筛糠一般。
“哈哈。。。先生,小秦子虽是太监,却也不过是一个十一岁的孩子,不如先生看在我的面子上,请求先生宽恕他一回,如何?”
伴随着一阵爽朗的大笑声之中,崇祯皇帝阔步走了进来,也正是贾亦韬,说话之间,面脸的打趣之色,皇后也只是喊出一个字“你”,当即就反应了过来。
看到皇上的心情不错,联想到往日的夫妻情分,周氏也没有矫揉造作的行使君臣之礼,佯装嗔怒之色,却是在跟着调笑道:“这是如何使得?岂不是坏了学规?”
这个时候,只要是稍有眼色之人,都知道皇上与皇后在调笑,互相打趣,上来了一个年纪偏大的老太监,走到小太监小秦子的身旁,提醒道:“还不快谢主隆恩?”
能够服侍一国之母,年龄虽小,但也是一个小机灵鬼,经老太监这么一提醒,顿时就反应了过来,连忙跪谢:“小秦子,谢皇上、皇后娘娘恩典!”
皇后周氏没有过多的表示,只是摆了摆手,示意小太监可以起来了,站到一边,不要挡了圣驾。
“皇后,既然怀有身孕,就不要操劳了,还是好好休息,保重身体要紧。”
崇祯上前一步,很是自然地拦住了周氏的细腰,另一只手连连点指着远处的二十四具纺车,以及正在做女红纺纱的宫娥,进而徐徐说道:“以后就不要做这些粗活了,也不要再顿顿粗茶淡饭,多穿一些好衣服,不管是皇后的身份,还是怀有身孕,你都不应该做这些事情了。”
这一刻,周氏略带忸怩之态,只觉得心里暖暖的,耳根子有一些发烫,自从成亲以来,眼前的这个男人还未当众与自己如此亲昵,更不用说一些体己的话语了。
幸福就像汩汩而流的涓涓细流,滋润着周氏的心房,使得她的一颗心砰砰直跳起来,从未有过的情动。
第六十一章 敞开心扉
“皇后啊,如果你实在感觉寂寞难耐,感觉无聊,可以多到御花园里走走,散散步,如若不行,可以去国丈府看看,探探亲。”
周氏有一些发呆,一副难以相信的样子,任由崇祯挽着自己的细腰,愣愣的看着对方,贾亦韬却是摆了摆手,示意所有人都退下去,等到所有的宫女太监离开之后,这才再次开口。
“皇后,你也知道,朕上次之所以动怒,并不是生你的气,而是国丈做得实在太过了,委实有一些贪得无厌,不管是皇家拍卖行,还是皇家珠宝首饰行,亦或是皇家赌楼,都是朕筹措军饷和赈灾银子的途径。”
“国丈可倒好,一看到这三个店铺赚钱,立马就生出了贪婪之意,不仅依仗个人的身份,故意打压拍卖行,还想将这个生意据为己有,你说朕能不生气吗?”
说开了,所有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就能解开双方的心结,周氏乐得如此,自己的丈夫能够开诚布公的说这些。
“皇上,无需多言,臣妾能明白你的良苦用心,也知道您的好意,借助小小惩戒妾身一事,提醒一下我父亲他们,凡事莫要做得太过了。”
“而且,臣妾知道国丈的秉性,惜财如命,如若不敲打一番,不予以适当的警告,将来只会越来越过分,还不如现在就绝掉我父亲的这个念头,妄想以皇亲国戚的身份横征暴敛,掘取一些不义之财,这样反而是为了他们好。”
“果然是朕的好妻子,深得朕心!”
崇祯夸赞了一句的同时,更是将周氏揽入了怀中。
光天化日之下,虽然四周无人,但从未感受过如此亲昵的举动,腾的一下子,周氏的满面绯红,愈发的娇羞,这才有一个十七岁女子的应有的表现,显得不再那么老成。
不久之后,似乎适应不了崇祯这样过于亲昵的举动,周氏的身体酥酥的,轻轻推开了贾亦韬,好像想到了什么,神色变得忧心忡忡起来,提醒道:“皇上,臣妾虽然被禁足于坤宁宫,但也听到了宫外的一些消息。”
“怎么了,皇后?”崇祯挑了挑眉毛,转瞬又恢复了正常,淡淡地问道。
“皇上,臣妾担心,一下子罢免或者问罪那么多的官员,将会动摇国家的根基。”
周氏试探性的缓缓说了这么一句,始终留意着崇祯的神情变化,见对方并未有责怪和阻止的意思,这才继续说道:“如今之时,经过前朝魏忠贤的祸乱,天下早已弊病重重,有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
“短期之内,如果清理这么多的官员,暂且不说影响朝廷的稳定,仅就西北的大旱而言,就急需大量的人手赈灾,处理诸多问题。如果这个时候处理那么多朝之重臣,恐怕西北的赈灾会被无限期的延迟,一旦拖延的久了,将会出现更大的乱子。”
“而且,陕西连年大旱,那里的百姓早已是困顿到极点,如若朝廷再不予以安抚,减轻赋税的同时,赈济口粮,将会出现大规模的民乱。毕竟,兔子逼急了还咬人呢。。。何况是成千上万的老百姓?”
。。。。。。
贾亦韬已经收起了那副调笑而暧昧的神色,听得很是认真,时不时地连连点头,一只手婆娑着周氏的肩膀,思绪却早已是百转千回,想到了许多。
历史上的崇祯皇帝朱由检,如果能够听得进去皇后的劝说,以民为重,而不是对起义军一味地强势,采取镇压手段,再辅以减轻赋税,恐怕天下的民乱也不会这么厉害。
最起码也能维持在可控的范围之内。
崇祯时期的大明王朝就像陷入了怪圈之中一般,起义军越剿越多,摊派的赋税与军饷越重,致使越多的百姓起来反抗,再加上各种天灾的接踵而来,使得柔顺而懦弱的百姓露出了獠牙。
怪圈,不仅仅是在镇压起义军与抵御后金之间循环往复,还有周而复始的起义军,此起彼伏,从西北的陕西,再到北方的山西,然后就是河南,最后就是湖广与南直隶。
总之,起义军就是活跃于这几个地方,镇压的越厉害,发展的越快。
最为关键的是,这几个地方还是小冰河时期的重灾区,旱灾、地震、瘟疫、蝗灾。。。。。。
哎。。。
贾亦韬摇了摇头,将这些念头从脑海里赶了出去,迎向了周氏那诚恳的目光,叹息一声过后,徐徐说道:“皇后,朕怎么可能没有想到这一点?你切忘了,咱们大明实行的是两京制,有两套机构,即便没有了那些官员,朕还可以将南京的官吏调过来,不会影响到朝廷的正常运行。”
“而且,朕并不是处理所有的魏党官员,而是将其中的罪大恶极之人清理出去,只是问罪一部分官员。”
很显然,周氏的神色明显缓和了许多,心里长松了一口气,没有再纠结这个问题上,转而说道:“皇上,臣妾准备明天就出宫一趟,前往国丈府,让家父和愚兄愚弟收敛一些,切莫贪婪,更不可以仗势欺人,以身试法。”
“好,你去吧。。。”崇祯轻轻点了点头,一口就答应了下了,进而又突兀的来了一句:“这样也好。。。。。。”
即便知道周奎这个国丈的秉性,将来的所作所为有多么的让人憎恨,恨不得一刀宰了。
但是,仅就此时此刻而言,从内心深处,如果可以的话,崇祯并不想对自己的这个岳父下死手,做得太绝。
温柔,体贴,是女人特有的杀器,对男人最具有杀伤力的“武器”!尤其是怀孕的女人,三者叠加在一起,只要不过分,男人都会对女人有求必应,竭力去办到。
此刻,贾亦韬就是这种心情,看着怀孕的皇后周氏,莫名的心软了,原来的决定出现了松动,不想再对“史上最可恨”的国丈使用霹雳手段,取其性命。
“夫妻情深,真是让人羡慕啊!”
懿安皇后张嫣的声音突兀的响起,回答在坤宁宫之中,打破了二人温馨的场面,周氏就像一只受惊的兔子,连忙脱离了崇祯的怀抱,满脸绯红,娇羞不已,连声音都变得有一些结巴起来。
“皇嫂,你刚才去哪里了?还以为你回慈庆宫了呢?”
“呵呵。。。。”
张嫣一阵温婉的娇笑,缓缓走了进来,还未来得及回答,崇祯却已经抢先说道:“皇后,皇嫂去乾清宫了,告诉朕要当爹了,你有喜了。”
第六十二章 被消磨的文官骨气
周氏犹如小鸡啄米一般,点头回应的同时,表示自己知道了,没有多言,更是乖巧的退到一旁,显得很是温顺,而崇祯转而看向懿安皇后张嫣,再次说道:“皇嫂,在这段时间里,皇弟我可能有一些忙不过来,要处理一下诸多朝政,无暇顾及后宫,还望皇嫂能够多多陪陪皇后,替皇弟照顾一下。”
“这个自然,反正臣妾闲着也是闲着,陪陪皇后也无妨。”
张嫣一口就答应了下来,眸子里闪过一丝悲伤之色,脸上始终挂着笑容,进而又说道:“臣妾虽然与先皇无儿无女,但也怀过孕,还是知道一些孕妇的注意事项,由我照顾皇后,再合适不过了。”
。。。。。。
几天之后,京城发生了风云巨变,就算是寻常的百姓,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其中的变化,朝廷发生的大地震,一大批官员落马。
新潮新气象,美好生活的开端,京城的百姓最先感觉到这细微的迹象。
乾清宫之中,崇祯神色淡然的端坐在那里,听着曹化淳的回报,后者那是满脸的红光,话语里弥漫着兴奋之意。
“启禀皇上,仅仅是几天的时间,就有数百名大大小小的官员主动来投,坦白认罪,请求从宽处理,向朝廷捐输了一大笔的银子,目前为止,将近千万两白银。”
“而且,拔出萝卜带出泥,由于那些官员的主动认罪,牵扯出更多的官员,使得奴才寻找到更多的证据。对于那些嘴硬的官员,就算没有他们的口供,也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他们的罪责。”
贾亦韬对这样的结果一点都不意外,相比于历史上崇祯温和的手段,自己的手腕更加强硬,萝卜加大棒,若不识相的话,直接抄家!
当然,大棒仅仅是用于魏忠贤的爪牙,那些罪大恶极的官员,为百姓所深恶痛绝之人,配合着各种宣传,起到了极大的震慑效果。
毫无疑问,这场清洗行动的最大受益者是崇祯皇帝,也就是贾亦韬,不仅清除了朝廷的一大毒瘤,更是获得了一笔巨大的财富,而这笔财富还在不断地增加。
整个京城之内,随着魏党的垮台,不断被削弱,最高兴的不是崇祯,也不是老百姓,而是东林党,
根据东厂和锦衣卫反馈回来的消息,崇祯知道,那些东林党的官员,一个个就像被掐着脖子的老狐狸,又被打了鸡血,恐惧与兴奋交织在一起,即便京城里许多的官员落马,但在贪婪的催使之下,关注的依旧是未来,那一个个空出的职缺。
相比于京城的这场大地震,官场上大浪潮般的清洗,有意无意间,西北的大旱,西南与东北的畏惧,好像变得缥缈了起来,显得无足轻重,许多官员都故意忽视这些问题的存在,眼里只有那些空出来的官位。
一时间,官场上弥漫着一股血雨腥风的同时,又弥漫着蠢蠢欲动的气氛,就像一群饿狼盯着一块肥肉,眼睛一眨不眨。
此刻,贾亦韬觉得自己想得有一些过于复杂,过于想当然,率性而为即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反正军权已经掌握在自己手里,枪杆子里出政权,不外如此!
而且,这些官员已经没有了血性,全tm是一群软骨头,只要给他们希望,哪怕是一丁点,也不敢做出过激的举动。
曹化淳还在讲述,还在回报清理魏党的进程,贾亦韬虽然是一副倾听的模样,心里却是一阵叹息,很是感慨。
朱家可真是一脉相承,将官员玩弄于鼓掌之中,动辄生杀予夺,从朱元璋的大肆清洗功臣,开国将领,再到万历、天启年间的阉党权倾朝野。
文官的骨气在一点点的被消磨,忠心在流失。
当然,之所以被皇家打压,被皇帝杀了一波又一波,也有文官自找的交过,更多的是咎由自取,赋予更多的权力,他们就会忘乎所以,妄想限制皇权,拥有更大的权力,却忘记了他们的权力是谁给予的?
一高兴,帝王可以给他们莫大的权力;如果惹得帝王不高兴,不仅仅是收回权力那么简单,还有他们的性命!
忽然间,贾亦韬不禁想起了关于崇祯的一些历史记载,他的可怜之处不是在于前几位皇帝留下了一个烂摊子,而是在于他的才能不足,不足以应对此时的时局。
心计虽然厉害,却不能弥补在治国上的短板。
尤其是在猜忌和急功近利之心的作用之下,更是将这种短板无限放大,使得大明的各种问题越来越严重,加速发展。
别得不说,仅仅就武将一事之上,举一个最能反映问题的例子,崇祯的猜忌之心影响有多么的严重。
登基之初,朱由检在崇祯三年开得武科取士,遴选武状元,参加者如过江之鲫,纷纷涌入京城,场面不可谓不壮观,不可谓不热闹。
首次的武科会试,一下子就录取了一百二十人之多,全都充实到军中,补充急缺的一些将领职位。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武将受到崇祯的猜忌,没有死在敌人之手,或却倒在自己人的屠刀或软刀子之下,是被陷害而死,或是身陷囹圄之中,使得随后的武科每况愈下,参加的人越来越少。
等到崇祯十年之时,也是朱由检开得最后一次武科开试,居然无人参加,潦草收场。
仅此一点,足以说明,无人敢在崇祯的手下为将!
信息虽多,却是在贾亦韬的脑海里一闪而过,想到崇祯年间的武科取士,贾亦韬又想到了民国时期的黄埔军校,为国民党培养了许多的卓越将领,即便是共和国的十大元帅,多数也是出于黄埔军校。
刹那间,贾亦韬的嘴角微微上扬,现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心里暗想:“对啊,我也可以创办一个皇家军事学院,专门培养军事人才,唯有职业军人,灌输过忠君爱国的思想,才不会脱离控制,才不会轻易反叛。”
一念及此,贾亦韬重重地点头,愈发坚定了这个想法。
纵观历史,历史上有名的武将,忠君爱国的将领,几乎都有着很高的教育素养,别得不说,宋朝时的杨家将、岳飞等人,那个不是文武兼备之人?
还有近的戚继光和郑成功,两人都有文人的背景,都是识文断字的读书人,后来才成为的武将。
当然,仅就此时而言,郑成功还只是一个四岁的幼童,远在日本。
究其原因,经过儒家文化的熏陶,无形之中,在增加武将文化素养的同时,也在他们的思维上加上了一个桎梏,忠君的信念远比文官来得更加强烈!
第六十三章 苍白的安抚
贾亦韬越想越觉得有理,越想越觉得应该、也必须这样做。
想到这些,贾亦韬反而弱化了对魏党的兴趣,想要快点结束这次的风波,不仅是想要创办皇家军事学院的事情,更是有一座座宝藏等着他去开采,去挖掘。
这些“宝藏”可都是历代大明先皇留下的,如若再不挖掘,不仅仅是非常可惜的问题,更是阻挡他贾亦韬改革的一大障碍。
皇城之外,京城内,外城之中(京城分为内、外城,南为外城,北为内城,内城里面才是皇城和紫禁城。)
一队队的士兵出现在大街之上,替代了衙门的差役,出入一些豪宅院落,捉拿一些达官显贵,将其投入京城的各个大牢之中。
不难发现,这一队队的士兵组成很是驳杂,高矮不一,穿着也是两种样式,既有秦良玉手下的白杆子兵,又有京城的禁卫军兵卒。
每每有一个宅院被查抄,就会引起附近的百姓一阵惊呼,紧跟着就是围观,帮随着还有各种小声的议论,“嗡嗡”的声音此起彼伏,显得很是嘈杂。
“这家人怎么回事儿?怎么就毫无征兆地被查抄了?”
“看看,这边有查封的告示!”
“原来是魏忠贤的爪牙,这家人隐藏的可真够深得,还以为是什么好官,原来也是一个赃官、贪官、坏官,陷害那么多的忠良,活该被查抄,真是解气!”
。。。。。。
相比于官场之上的血雨腥风、死气沉沉,京城的百姓兴奋了起来,新皇的登基,尤其是在这最近的两三个月,一切都在演绎着新的迹象,仿佛一切都在述说,新的皇上更能体会他们的艰辛,为他们这些平民老百姓着想。
三饷的免除,让他们真真切切地体会到新朝所带来的好处,所带来的实惠。
相比于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