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达人秀-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比如攘外必先安内这句话,明朝时就有,并非蒋介石所创!
作为一个历史学者,贾亦韬一直有一种想法,明末时期的崇祯年代,和民国时期太像了。
一样有来自于东北的外族威胁,一样是天下大乱,义军迭起,官军不断地镇压,四处救火。
若是细细研究的话,不难发现,毛爷爷的那些战略思想脱胎于明末时期的农民起义,总结而来,并予以细化和延伸,更适用于抗日时期。
同样是在湖南与云贵一带发展壮大,借助深山老林,躲避官军的围剿。
贾亦韬甩了甩头,不再想这些,而是想着应对之策,在明天的早朝之时,提出免除三饷之际,如何应对那些百官?
当然,还有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那就是弄钱!
第四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求收藏求推荐)
渐渐地,贾亦韬有一些走神起来,瞳孔越来越迷离,不禁想起了历史上的那个崇祯皇帝朱由检,登基之初,天下还算稳定,大明还控制着辽东的大部分地盘,占据着主动,黄猪皮还未收服蒙古各部落,一些蒙古部落还是听从于大明朝。
然而,历史的车轮开始发生转变之时,是发生于毛文龙死之后,建奴才是真的渐渐发展壮大,如若毛文龙不死,黄猪皮就会受到掣肘,老巢时刻面临着威胁,就无法数次西征,征服蒙古各部落,组建不了蒙八旗。
以建奴的那么一点人口,寥寥数十万人,兵不过十万,如若没有蒙八旗和汉八旗,又如何数次入塞,打到关内?
想到这里,贾亦韬轻轻一点头,心里就有了决定。
“嗯。。。就算是非用袁崇焕不可,也不能予以太大的权利,必须有一个人分权,形成平衡之势。同时,那个人还要有足够的威望,能够让袁崇焕与毛文龙信服,镇得住场面。”
“只要稳定了辽东,自己就能慢慢收拾大明这个烂摊子,稳定天下,应对小冰河时期的到来。”
想到这里,贾亦韬身体前倾,再次拿起了毛笔,看着一片空白的纸张,凭着脑海里的记忆,开始回想起来,穿越之前,自己看过的那些历史书籍,研究成果,以及与其他历史学者讨论的明末事情的事情,大明王朝的几大严重问题。
思绪如泉水般涌来,贾亦韬的大脑一片清明,心中豁然开朗,开始在纸张上奋笔起书,罗列一个又一个问题。
一,朝廷没钱,财政破产;
二,党争不断,阉党,东林党,彼此攻讦,置朝廷大义而不顾,恶斗之下,消耗大明的国力;
三,小冰河时期到来,各种天灾不断,连年旱灾,蝗灾,地震,大面积的瘟疫。。。。。。
四,土地高度集中,百姓流离失所,一无所有,朝廷的税收越来越少;
五,辽东边军几乎成为私军;。。
六,玉米,番薯,土豆,这样舶来品的抗旱农作物未推广,从而不能缓解粮食的短缺;
七,官员**严重,贪污成风,火器的质量严重下滑;
八,军屯田流失严重,士兵素质严重下滑,尤其是京城的城防营,几乎不知道如何使用火器,皇太极打来之时,大炮居然打到自己人;
九,军队内部编制混乱不堪,贪腐问题也十分严重,无法形成统一的指挥,强有力的战斗力。粮饷短缺,或是被贪墨,致使最最底层的兵卒怨声载道,军队哗变不断。
眨眼之间,贾亦韬一口气罗列了大明王朝的九大弊病,走向衰亡的几个主要因由。
轻轻地将毛笔丢掷在一旁,贾亦韬拿起纸张,目光不断地在九大弊病上扫视,眉头微皱,神情很是凝重,心里也很清楚,大明王朝绝不只是这些问题,只是这九个问题更加的突出,更加的严重,亟待解决而已。
呼
贾亦韬暗暗长吁了一口气,想到自己的身份,乃是历史系的教授,对于明末的诸多事情有着极深的研究,政治,经济,军事,社会问题,都有着一定的了解,知道崇祯时期大明的各种弊病,自然而然地也就有一些应对之策。
毕竟,作为历史工作者,研究的过程中,不仅要有一颗冷静的头脑,还会时不时地异位思考,当然也会想想,如果自己是大明王朝的皇帝,结合当时的情况,如何解决那些弊病?
刹那间,贾亦韬对自己充满了自信,自己能够改变历史,中兴大明王朝,灭建奴!
毕竟,相对而言,比较那个崇祯皇帝朱由检,他贾亦韬更有全局性,更有战略眼光,知道如何统筹全局,而不是拆西墙补东墙。
最为关键的是,之所以会这么自信,他贾亦韬不是崇祯皇帝朱由检,还对后者有着极深的了解,知道对方失败的原因,着急和猜忌的性格占据了很大的原因。
想到这里,贾亦韬不禁神秘地一笑,摸了摸鼻子,自语道:“真想不明白,朱由检那么着急干嘛?一步一步来不好吗?”
说到这里,贾亦韬脸上的笑意更浓,无耻地很是臭屁道:“嘿嘿。。。不管怎么说,俺还是小年轻,还是小鲜肉,满打满算才只有十七岁,不是那个二十八岁的老腊肉,有的是时间。”
与此同时,贾亦韬的心里有了决定,不仅不能学朱由检的那个急性子,更不能胡乱的猜疑,否则,手里好好的一副牌,非得打坏不可。
有人说,明朝末年,明朝灭亡,已是必然,换做是谁,也改变不了,贾亦韬却是不以为然。
贾亦韬相信,如果崇祯皇帝不那么勤于朝政,不那么瞎指挥,像万历皇帝一般,当一个甩手掌柜,再有一个张居正这样能干的首辅,大明王朝只会蒸蒸日上,怎么会被一个小小的建奴灭了?
想到这里,贾亦韬又有了一个决定,自己不必事事躬亲,只需牢牢地抓住军队即可,将合适的官员放到合适的位置。
甩了甩脑袋,贾亦韬强制自己清醒了过来,不再yy,而是想了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自己想要改革,必须有一个得力的手下,信得过的心腹,忠于自己的朝臣。
思绪百转千回,似乎想到了什么,贾亦韬的眼前一亮,随手又抽出一张白纸,另一只手拿起毛笔,再次奋笔疾书起来,嘴里还在念念有词,不断地嘀咕着。
“嗯。。。有了,崇祯自杀于煤山之上时,既然那些文臣武将能够自杀而亡,以身殉国,毫无疑问,那些人一定是忠于大明王朝,同样也会忠于自己这个皇帝,选他们作为心腹,再合适不过了。”
渐渐地,贾亦韬陷入深思之中,笔速也越来越慢,一个个名字跃然纸上,被贾亦韬默写出来,全都是朱由检自杀之时、跟着以身殉国的文官武将,皇族贵胄。
驸马巩永固,锦衣卫千户高文采,锦衣卫都指挥李若珪,左都督文耀,副兵马司姚成,刑部右侍郎孟兆祥父子,工部大学士范景文,户部尚书倪元璐,左都御史李邦华,副都御使施邦昭。。。。。。
这个时候,屋子里除了贾亦以意外,虽然空无一人,但门外却站着几名宫女和太监,等待着服侍,不时地伸头看看屋子里的情况,看到皇帝时而发笑,时而紧皱眉头,又毫无征兆地奋笔疾书,嘴里还在念念有词,情不自禁的小声地议论起来,压低着声音。
“哎。。。皇上这是怎么了?不会出什么事情了吧?”
“皇后娘娘这刚走,皇上怎么就这样了?”
“还是别在这里站着了,赶紧向娘娘回报这里的情况,皇上不是犯病了吧?如果出了什么事情,你我这些奴才们,可担待不起,动辄可是要掉脑袋的。”
。。。。。。
第五章 拍板(求收藏求推荐)
第二天,朝堂之上,崇祯皇帝朱由检端坐于上方,也就是穿越之后的贾亦韬,此刻,贾亦韬的神色有一些不自然,不再像昨天那般充满意气风发,踌躇满志,下方已经炒作了一团,群臣争执不下。
“启禀皇上,微臣不同意免除三饷,换算下来,三饷所加,也不过是每亩九厘银钱,按照现在的粮价,折合成粮食,尚不足十斤稻谷,相比于每亩产粮一两百斤,这一点根本就不算什么,远远在百姓的承受的范围之内。”
“皇上,微臣不同意朱大人的看法,朱大人这根本就是断章取义,先不说现在许多的百姓无田可种,即便是那些正在务农的老百姓,也不过多是佃农而已,替地主种地,除去朝廷的其他赋税,以及上缴的租子,老百姓也就是勉强过活,如果再摊派三饷的话,恐怕就要饿肚子了。”
“臣附议,老百姓早已是不堪重负,被压得都快喘不过气来了,应该免除三饷。”
“臣倒是也想支持皇上免除三饷之策,可是,今时今日,国库早已空虚,财政入不敷出,各个地方都需要钱,一旦再免除三饷,辽东的军费何来?其他地方的驻军粮饷何来?”
。。。。。。。。
此刻,贾亦韬只觉得一个头两个大,被吵得脑仁儿疼,双手直柔太阳穴,看到大臣们依旧是争执不休,相持不下,心里不禁呐喊:“钱。。。钱。。。全都是钱的事情!”
转瞬间,贾亦韬就恢复了冷静,对于免除三饷的事情,更加的坚定,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小冰河时期已经来临,一旦全面爆发,各地大面积干旱,若是继续加派三饷的话,那是逼着老百姓造反。
“不行,不能再这样讨论下去了,若是朝臣们这样商议下去,永远不会有一个结果。”
一念及此,贾亦韬的双眼里闪烁着坚毅的光芒,大喝一声:“好了,都安静下来!”
刹那间,大殿里顿时就安静了下来,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贾亦韬的身上,而后者朗声继续说道:“朕决定了,三饷必须免除,谁也不准再妄议,好了,今天早朝就到这里,下朝!”
一语落罢,不等其他人反应过来,贾亦韬已经抽身而起,满脸的不耐烦之色,气呼呼的离去了。
这个时候,贾亦韬的声音刚落不久,司礼太监张彝宪连忙上来,快走了几步,停在高台的边缘附近,拂尘轻轻一甩,更甚喊道:“退朝。。。”
不久之后,贾亦韬回到了后宫之中,一副气呼呼的模样,来来回回地走着,仿佛是在发泄胸中的不快,嘴里更是在念念有词,声音越来越大。
“真是气煞我也,堂堂的一国之主,九五之尊,大明的皇帝,居然连这点主儿都做不了,哼。。。我就将话撂下了,就不信那些人不敢遵从我的圣旨,拂逆我的意志!”
一旁的司礼太监张彝宪有一些发呆,等待贾亦韬发泄完之后,愤怒的神色有所放缓,这才上前两步,并未指明贾亦韬的用词不当,将“我”纠正为“朕”,而是安慰了起来。
“皇上莫要动怒,那些官员并不是针对皇上的,之所以争执的那么强烈,不过是党派之争,皇上你既然已经说出口,那就是言随发行,他们不敢不遵圣旨。”
刹那间,贾亦韬的怒意全校,听得那是频频点头,脑海里不禁浮现了早朝之上的画面,细细想来,还真的是两派之争,东林党与魏党余孽的一较长短。
更确切的来说,是东林党对魏党余孽的追杀,痛打落水狗!
这个时候,看到贾亦韬的神情明显缓和了许多,一副深以为然的样子,张彝宪的心里颇为自得,更是得寸进尺的继续说道:“皇上,奴才实在不明白,两派如此相斗下去,只会消耗国力,皇上你何不借着除去魏忠贤之势,一举扫除那些魏党余孽呢?”
贾亦韬的神色变了,阴沉了下来,深深地看了张彝宪一眼,轻轻地吐出一句话:“宦官不得干政,否则。。。”
声音虽轻,说得是那么的随意,但张彝宪却感觉冰冷无比,寒意袭来,浑身一个激灵,心里害怕不已,身体一个哆嗦,立马跪倒,匍匐在地,同时条件反射般的颤声道:“奴才知罪,再也不敢了,还望皇上饶过奴才这一回!”
“好了,起来吧,念你初犯,这次就算了,如若再犯,哼。。。”
随着贾亦韬的这一声冷哼,张彝宪身体再次一个哆嗦,后背直冒冷汗,真真的体会到一句话,伴君如伴虎。
这一刻,贾亦韬的心里却在想,历史上的崇祯皇帝之所以成为亡国君,一半是他的疑心病使然,猜忌名臣大将,另一半就是再次再次重新启用宦官,委以重任,致使了许多不必要的损失。
既然不想重蹈覆辙,那我就必须改变历史,不能有猜忌心的同时,更是不能重用宦官,否则,这个国家迟早还要亡,败在自己的手里。
就在这时,似乎想到了什么解决之策,如何安排宦官,尽可能的发挥他们的长处,为己所用,而不是干涉朝政。
贾亦韬的眼里光芒闪烁,亮晶晶的,心里有了主意,不禁暗道:“嘿嘿。。。又多了一处来钱的渠道!”
张彝宪战战兢兢的站了起来,心里还是一阵后怕,不禁有一丝疑惑,皇上这是怎么了?自从大病之后,仿佛整个人都变了,不仅限于言行举止、奇谈怪论上,还有对待他们这些跟随的内侍态度上。
以前的皇上,虽然只有十几岁,但极为的冷静,行事颇为老练,绝不会像今天这般毛毛糙糙,以势压人,颇有恼羞成怒之意。
否则,继位之后,也不会一直的隐忍,直至一举扳倒魏忠贤与客氏,以及他们的一些重要党羽!
与此同时,贾亦韬的脑海里也在回荡着一个声音,一些信息如泉水般涌来。
千万不要动那些魏党余孽,否则,将会动摇国之根本,还会使得东林党一支独大,越来越轻视皇权。唯有平衡,方能使得国事日隆。
贾亦韬深以为然地暗暗点头,结合那些信息,深深地明白了,历史上的那个崇祯皇帝朱由检为何没有一举清除所有的魏党余孽,不想让东林党独大只是一方面。
主要的原因还是,魏忠贤与客氏保持朝政的这些年里,提拔的官员不计其数,党羽遍布朝廷内外,若是全部清除的话,朝廷十之七八的官员都将受到牵连,或是被罢官免职,或是被流放戍边,亦或是人头落地。
杀人很简单,褫夺人官职也很简单,难的是,短时间之内,上哪里找那么多人,填补空缺?
想到这些,贾亦韬对历史上的那个崇祯皇帝的意见少了许多,增加了几分钦佩,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行事能够如此深思熟虑,这么的卓有眼光,可谓是天才了。
一个小太监走了进来,打破了屋子里的平静。
“请禀皇上,驸马巩永固求见!”
第六章 皇家生意(求收藏求推荐)
“快快,快让驸马进来!”
霎时,贾亦韬从失神中清醒了过来,脱口而出地喊这么一句话,连连说道,满脸的兴奋之色,没有人比他更知道,这个驸马巩永固对崇祯皇帝朱由检那是绝对的忠心,不仅为了避嫌,从来不私养护卫,更是在朱由检自杀之时,全家殉葬。
“好了,张彝宪,你先下去吧,朕要与驸马商议一些事情。”
“是,皇上,奴才先行告退了。”
打发走司礼太监张彝宪的同时,在一名小太监的带领之下,驸马巩永固缓缓走了进来,见过君臣之礼后,两人相对而立,等到小太监离去之后,贾亦韬这才朗声问道:“永固,关于今天早朝之事,想必你应该听说了吧?”
“是的,皇上,微臣略有耳闻。。。”
巩永固轻轻点头,回应了一句之后,面有犹豫之色,最终还是缓缓说道:“皇上,还望不要与那些大臣们一般见识,他们也是为了朝廷着想,如果没有了三饷,朝廷的财政将会愈发的拮据,难以拿出各地军队的粮饷。”
“驸马,朕当然知道大臣们是出于好意,也并未将早朝上的事情放在心上,放心吧,朕不会迁怒与他们的。否则,又如何做一国之君?又如何让大明王朝中兴?”
贾亦韬颇为大度的说出这番话,整个人散发着意气风发的气质,显得是那么自信,紧接着,神色为之一暗,忧心忡忡地说道:“话说回来,关于三饷之事,之所以争执不休,相持不下,无非是因为朝廷的财政紧张,国库日渐空虚,总之一句话,就是朝廷没有钱,不得不取利于百姓。”
“是啊,皇上,自从万历末年开始,朝廷经历过几场大的战争,西南的叛乱,以及对后金的多次用兵,几乎是耗尽了国库,而且,朝廷的财政收入也是日渐减少,才会出现今时今日的局面,朝廷没钱。”
说话之间,巩永固隐隐透着欲言又止的味道,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有一些话不便明说。
自始至终,贾亦韬都在观察着巩永固的言行举止,神情变化,当然扑捉到这一丝神情异样之处,连忙宽慰道:“永固,有话尽管直说,此间屋子里只有你与朕两人,不会有旁人听到的,放心吧。”
很显然,有了这句话,巩永固明显放下了心中的芥蒂,无视了顾忌之处。
“皇上,恕臣直言,今时今日,朝廷的财政之所以拮据如此,捉襟见肘,拿不出银两,原因都在江南的赋税征收不上来,比如两淮盐引,权贵的税收。”。。
“从内心深处来讲,臣也赞同皇上取缔三饷,为百姓减赋。不过,同时也要将江南的赋税征收上来,否则,军饷这个口子就补不上来,日子一旦久了,恐出大的问题,军心将会不稳。”
“而且,如今陕西出现百年难遇的大旱,更是急需钱粮的时候,如果不能尽快筹措到钱粮,恐出民变。”
贾亦韬一脸的凝重之色,眉头紧皱,对于巩永固的这一番表现,言辞恳切,为君分忧,心里很是满意,愈发的下定决心,这样的忠臣不用,还有谁可以委以重任?
这一刻,贾亦韬的脑海里不禁闪过一个念头,心里暗想,也不知道历史上的那个崇祯皇帝怎么想的,如此忠心之人,不委以重任,却让人家天天跟在屁股后面,陪着骑马打猎?
“好了,永固,先不说这些。”
贾亦韬摇了摇头,看似是无奈的样子,实则是让自己清醒过来,看到巩永固流露出一丝失望之色,进而补充道:“驸马啊,在朝这么多年,你应该知道,各个派系纵横交错,东林党代表着士族权贵的利益,如果朕强行征收那些税赋。。。。。。”
言虽尽,而意无穷。
巩永固一个激灵,当即就反应了过来,意识到皇上也有无奈之处,阉党虽然打压下去,但东林党却再次壮大起来,而后者又代表着士绅阶层的利益,一旦皇上推行改革,压力可想而知。
最为关键的是,现在处于非常敏感的时期,皇上登基不到三个月,皇权还不能完全得到体现,无论是魏党余孽,还是日渐势大的东林党,都是轻易动不得。
一念及此,巩永固的心直往下沉,神色有一些黯淡起来,沉声问道:“那皇上,召臣前来所为何事?”
相比于巩永固的精神低迷,贾亦韬的心情却是十分不错,转身缓缓而行,从龙案上拿起一张纸,转身走了回来,边走边说道:“三饷免除过后,辽东的军饷就迫在眉睫,朕的那些帑银倒是可以支撑一段时间,却不是持久之计。”
巩永固震动了,为贾亦韬的气度而感动,一脸的焦急之色,几乎是一种条件反射,忍不住地提醒道:“可是,皇上,那是你个人的。。。”
巩永固话还未说完,就被贾亦韬挥手给打断了。
“什么我的朝廷的,整个天下都是朕的,同样,朕的也是天下的。”
说话之时,贾亦韬心中不禁暗想,那个崇祯皇帝真是死脑筋,留那么多的私房钱干什么,国都不在了,哪还有家?
“好了,永固,不要再劝了,朕已经决定了,皇家皇家,先有皇,然后才有家,如果大明王朝都没有了,朕要那么多银子干嘛?”
这番话一出,彻底将巩永固后面的话语全都给堵了回去。
沉吟了一下,贾亦韬略微整理了一下思绪,并将手里的图纸递给巩永固,朗声说道:“永固啊,朕记得,魏忠贤,客氏,以及前任兵部尚书崔呈秀,分别留下了一个豪华宅院,按照这份图纸,将其修葺一下,朕有大用。”
接过图纸之后,巩永固满脸的疑惑和不解之色,快速浏览的同时,嘴里更是念念有词。
“皇家拍卖行。。。皇家珠宝首饰行。。。皇家赌楼。。。”
随着图形映入眼帘,看着一个个奇形怪状的柜台,以及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的装修风格,还有那些注释说明,一切的一切,都使得巩永固惊呆了,神色变得古怪起来,忍不住地一阵腹诽。
“皇上这是想以皇家的名义经商啊,从而取得钱财,也不知道皇上怎么想的,就怕这样有损皇家体面吗?”
不过,虽然心中这样想,但巩永固还是比较认同的,总比收刮民脂民膏好,一不偷,二不抢,正大光明的做生意,皇上的眼光可真够准的,不管是珠宝首饰行,还是赌楼,绝对是销金窟,日进斗金的生意。
“就是不知道这拍卖行是干什么的?又能拍卖些什么?”巩永固挠了挠头,不解地嘀咕了这么一句。
第七章 莫名的庆幸之感(求收藏求推荐)
贾亦韬微微一笑,并未有过多的解释,脸上再次现出那种意气风发的神采,整个人显得愈发的十分自信起来,转而说道:“永固,放心的去做吧,由于你是朕的妹夫,当朝驸马,所以不能出将入相,只能为朕做这些事情了。”
“能够为皇上分忧,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