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达人秀-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最终,郑廉还是受不了良心上的煎熬,过不了正义感的那一关。
“大人,以学生之见,既然您不想开罪福王,那就不如将此事密报于皇上,如果皇上有意袒护皇叔,也就不会走漏消息,也不至于。。。。最少是在短期之内,福王不会迁怒于你。”
闻听此言,毛九华的眼前顿时一亮,忍不住地赞叹道:“妙,真是妙,即便日后发生了什么,朝廷追究民乱的更有,以密折的形势,将这些事情据实以报给皇上,将来也追究不到本官的身上。”
第九十章 三卦
对于毛九华如此的胆小怕事、如此的谨慎小心,不敢得罪福王分毫,郑廉没有丝毫的看不起,反而心里隐隐还有一些佩服,不仅是因为身为幕僚的觉悟,主要还是在于,毛九华能够做到这个地步,已经非常的不错,至少还有一颗悲天悯人之心,还心系黎民。
毕竟,在河南的官场之上,地方豪强与权臣要搞巡抚丘兆麟的消息,已经传开了,不是秘密的秘密。
如此情形之下,有着近在眼前的前车之鉴,毛九华还能顶住压力,向皇上密报福王的事情,已经是非常难能可贵,在一定程度上来讲,不失是一个好官。
三天之后,崇祯悠然地走在洛阳城内,旁边是女扮男装的田秀英,身后跟着杨启聪以及几名绝声卫。
一行人就像游玩的富家子弟,而崇祯就是为首者的公子哥。
“公子,真是没有到,作为中州为数不多的富庶之地,洛阳城居然如此破败,人丁稀少,远没有传说中的那般繁华。”田秀英一边看着周遭,一边不无感慨地说道。
“不该啊,洛阳可是隋唐大运河的重要枢纽,素有华夏‘神都’之称,立于河洛之间,居天下之中,既禀中原大地敦厚磅礴大气,又兼具南国水乡妩媚风流之质,开天辟地之后,三皇五帝以来,洛阳以其天地造化之大美,成为天人共羡之神都。。。。”
说话之间,崇祯的内心也是一番的感慨,万历神宗皇帝还真是偏心,还真是独爱朱常洵这个儿子,可谓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不仅将如此重要之地作为福王的藩地,还赏赐了两万顷良田。
河南的腴土不足,就从山东和湖广填补,直至凑够两万顷良田。
不仅如此,王府的规格也远超于其他藩王,几乎可以比拟于皇宫的存在,以及各种盐引、矿税等等,使得福王真的是富甲天下。
崇祯的话语被人打断了,众人为之一愣。
“洛阳城,北据邙山,南望伊阙,洛水贯其中,东据虎牢关,西控函谷关,四周群山环绕,雄关林立,因而有‘八关都邑’、‘山河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称。”
“而且,雄踞‘天下之中’,‘东压江淮,西挟关陇,北通幽燕,南系荆襄’,人称‘八方辐辏’、‘九州腹地’、‘十省通衢’,自古以来,都是群雄逐鹿中原的皇者必争之地。”
众人循声望去,听着这一番的慷慨陈词,虽然是悠然的说出,但话语里的那股气势越来越盛,一下子就吸引了崇祯几人的注意力,缓缓而行,穿过过往的行人,寻找那个突然插话之人。
只见,一个江湖术士端坐在那里,悠悠然的摇着鹅毛扇,面前摆满了算卦用的家伙事儿。
然而,相比于一般的算命先生,总是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这位显得要猥琐的多,高不过一米两尺(一米六左右),两撇狭长的胡子,加上面色微黑,根本看不出大概的真实年龄,显得很挫。
不过,即便如此,刚才的一番惊人之语,还是赢得了崇祯的一丝好感,英姿飒爽的田秀英也未以貌取人,只是跟在崇祯的一旁,唯有杨启聪几人不漏痕迹的警惕了起来。
“先生,挂准否?是否真的能占卜吉凶祸福?”
崇祯看了看对方挂的幡布,不禁来了兴致,并未置问对方为何打断自己的话语,而是很是突兀的来了这么一句,等待对方的回应。
“信则灵,不信则无。”
算命先生轻飘飘地抛出一句话,一捋那一小撮山羊胡,双眼微眯,上下打量着崇祯一行人,后者也已经来到了挂摊的旁边。
崇祯也是一脸的笑意,并未立即回应算命先生的话语,从他的身上移开了目光,看向了挂棚两侧的对联,忍不住地喃喃般的念了出来:“与八仙作友,以三清为师。”
“好大的口气!”田秀英忍不住地嘀咕了一句,瞥了一眼算命先生。
这个时候,崇祯洒然的坐在挂摊前的椅子上,没有理会算命先生的目光,径直取过毛笔,在桌案的纸上奋笔写了一个字,友,正是朱由检的“由”字谐音。
“喏,就是这个字了。”
写罢,崇祯一指上联“与八仙作友”的友字,努了努嘴,抛出了这么一句话,颇有挑衅味道,进而又补充道:“我不信字桶里那些字,全是你事先写好的,该怎样说,你都想好了预案,还是我自己写一个的比较好!”
算命先生的反应很平静,并未因为崇祯一连串近乎于找事儿的举动而生气,脸上始终挂着和煦的笑容,没有多言,看了一眼纸上的那个“友”字,询问道:“不知道公子想要测什么?是仕途?还是个人婚事?”
崇祯的眉梢挑了挑,脸上的笑意更浓,却抛出了一句惊人之语,不啻于平地一声惊雷,使得算命先生的心里很是震动。
“我要测的是大明的气运!”
很显然,别看算命先生一副得道高人的装扮,其实也不过是一个世俗之人,只不过心理素质要远胜于常人,转瞬就恢复了平静,深深地看了一眼崇祯,眸子里闪过一丝莫名的光芒,面露迟疑之色,故作高深地说道:“这位公子,有句话不知当讲不讲,您用这个字测大明的气运,可不太吉利啊~”
“但说无妨!”
崇祯毫不犹豫地吐出这四个字,看到算命先生脸上闪烁着顾虑之色,进而许诺道:“只要说得有理,不仅不会少你的卦金,还另有奖赏。”
“这位公子,‘友’乃是‘反’字出头,如果各路反王都出了头,大明江山恐怕不稳呐~”
说话之间,算命先生的额头已经现出了一层薄薄的细汗,不知道是吓得,还是天气实在过于燥热,亦或两者兼而有之,忍不住地擦了擦,衣袖不易察觉的微微抖动。
“这个‘友’不算,我刚才写错了,我要测的是有无的‘有’!”
崇祯的心里很不爽,近乎于耍赖般的来了这么一句,进而又在纸上写了“有”字,算命先生却是连连摇头,脸上的汗更多了,岑岑的直流,但还是故作镇定之态,摆出一副高人模样。
“公子,这个字更不好,‘有’字乃是‘大明’各出一半组成的,也就是说,大明江山只剩下一半啦~”
尽管不信占卜之术,算卦以吓人、唬人居多,但崇祯的心里还是下意识的一惊,连忙改口道:“我刚才说错了,我不是要测有无的‘有’,而是申酉戌亥的‘酉’。”
却不料,听到这句话之后,算命先生也是大吃一惊,这次没有再解字,连连摆手的同时,说话有一些结巴的回道:“测不得。。。。测不得。。。。”
如此一番忸怩作态,不知道算命先生是真的怕了,还是在卖关子。
然而,崇祯早已被吸引住了心神,来了兴致,一再的追问之下,算命先生这才唯唯诺诺的回道:“公子,‘酉’字乃是‘尊’字去头去脚,九五之尊乃是皇上,这个‘酉’字预示着皇上恐怕。。。。”
第九十一章 宋献策
一听这话,在这一瞬间,“崇祯”不像是一个灵魂穿越者,更像是历史上的那个朱由检本人,脸上现出怒色,刚要发作,却被一旁女扮男装的田秀英拉住了,后者小声地提醒道:“公子,切莫动怒,否则,就漏了行藏。”
呼。。。。
“崇祯”暗暗长呼了一口气,已经冷静了下来,看着忐忑不已的算命先生,兀自的笑了,笑得很是诡异,充满邪恶,直直地盯着算命先生,幽幽地说道:“我再算一卦,还是这个字,不再是大明的气运,而是测一测你今天的运气如何?如果算得的准话,挂金和奖赏分文不少,要是不准的话,嘿嘿。。。。”
此言一出,原本就有一些紧张地气氛就更加的紧张了,颇有剑拔弩张之势。
不管是算命先生,还是旁边的田秀英,听到崇祯这一番笑盈盈的话语,尤其是最后话里有话,充满冷意,都是微微一阵错愕,满脸的不解,但很快就反映了过来,田秀英也笑了,算命先生的脸色却垮了,耷拉了下来,声音都带着哭腔,连忙求饶。
“公子,请饶过小的这一回,小的都是胡诌的,切莫当真!”
很显然,算命先生知道了崇祯的意图,不管算的准不准,是怎样的答案,他都难逃一顿胖揍!
“哎。。。你倒是算啊~!”
早就有人留意到这边的情况,听到崇祯的一连三卦,以及算命先生的解说内容,听得那是一个惊心动魄,冷汗直流,胆小的早就远远避之,唯有胆大者还在驻足,看看后续的发展,一听到崇祯这番话语,挤兑算命先生,纷纷起哄了起来。
毫无意外,算命先生挨揍了,动手之人不是崇祯和田秀英,也不是杨启聪等人,而是那些跟着起哄的老百姓。
看着有一些骚乱的人群,听到算命先生不断地惨呼,卦摊早就被砸的面目全非,崇祯的嘴角虽然噙着得意的戏笑,却已是思绪翻飞,想到了许多,心里别有一番感叹。
抛开个人情感不讲,这个算命先生的卦还是挺准的,最起码从历史发展上来看,三卦全都应验了。
反王真得出了头,大明江山确实只剩下一半,朱由检最后更是自缢于煤山之上。
一念及此,“崇祯”的嘴角微微上扬,勾勒出意味深长的弧度,不禁心中暗想,我可不是那个朱由检,有我在,各路反王岂能冒头?
“好了,杨启聪,将人拉出来吧,带到客栈去,本公子对这位算命先生很感兴趣,有一些话想问他。”
就算没有崇祯的这一番手语,作为绝声卫的指挥使,杨启聪也能从崇祯的口型上判断话语的内容。
说话之间,崇祯一马当先,摇着折扇,已经迈步走了出去。
“走吧~田公子,咱们也该回去了。”
化名为田禾的田秀英愣了一下,虽然满脸的疑惑之色,不解自己的丈夫为何对一个江湖骗子感兴趣,但还是跟了上去。
客栈之中,算命先生鼻青脸肿的站在那里,嘴角还有丝丝血渍,不断有新的血液流淌而出,相比于旁边的李若珪,更是矮了一大截,蓬头垢面的模样,整个人显得很是凄惨不已,狼狈不堪。
“说吧,究竟是什么回事儿?”。。
崇祯淡淡地抛出了这一句话之后,看了一眼算命先生,就低头喝起了茶,半天没有人回话,这才再次看向算命先生,徐徐说道:“我从来不相信什么占卜之术,更不相信什么命,只觉得,任何人的命都掌握在自己手里,将来如何,取决于自己此时的努力和作为。”
算命先生嘴角扯动了两下,倒吸了一口冷气,不知道是疼得,还是被崇祯的话气得,忍不住地一阵腹诽。
我勒个擦,既然不相信这些占卜和鬼神之类的,又何必在我这里找不痛快呢?何必为难我这个小人物呢?
不过,尽管心中这样想,但算命先生还是不敢说出,似乎顾忌和忌惮着什么,而是不解地反问了一句:“公子,小的实在不明白您的意思?”
“你是不是早就知道了我的真实身份?”
崇祯的眉梢微微一挑,问出这么一句之时,屋子里的那些随从纷纷上前了一步,颇有杀人灭口的架势,吓得算命先生一个激灵,为之胆寒,扑通一声,瘫软在地,愣是半天没有说出一句话。
崇祯摆了摆手,示意那些护卫反应不要那么敏感,再次看向了算命先生,转而问道:“说吧,你是怎么看穿我的身份的?实话实说,朕不会为难于你。”
不难发现,听到“朕”这个字之时,被吓得狼狈不堪的算命先生有一丝异样的神采,眉宇间闪过淡淡“果然如此”的意蕴,紧接着,唯唯诺诺的回道:“启禀皇上,恕小的斗胆,放眼于天下,在大明的疆土之中,有卦问大明未来的胆识之人,唯有皇上一人耳!”
崇祯轻轻点头,一副不置可否的样子,没有再在这个问题上纠缠,而是询问道:“看你这样子,说话的谈吐,以及在街上的那番言辞,你是读书人?”
“是的,皇上,学生本名宋献策,又名宋康年,苦读诗书,奈何时运不济,多次科考不第,最后也就绝了入仕当官的念头,只好辗转天下,云游四海,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以占卜算卦为生。”
听到这些话,“崇祯”的心中一动,脑海里情不自禁的浮现出一些信息,关于宋献策的历史记载。
这位可是李自成的谋士,开国大军师,有“宋矬子”或“宋孩儿”的别称,不仅是李自成的左膀右臂,在军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向李自成提出了“孩儿兵”的建议,还是反清义士,从某种程度来讲,算得上民族英雄。
“宋献策,以后跟在朕的左右怎么样?你。。。愿不愿意?”
“谢皇上,学生荣幸之至!”
宋献策一口答应了下来,满脸的兴奋之色,躬身长施一礼。
崇祯轻轻点头,露出满意之色,神色忽然变得郑重起来,沉声地连连问道:“刚刚测字的那一番话,你应该不是无的放矢吧?是不是有什么话要和朕说?”
宋献策的身体一颤,一想到测字时的大胆之语,几乎是在以命相搏,心里就是一阵后怕,忍不住地后背直冒冷汗,深怕崇祯问罪,不敢耽搁,连忙答道:“皇上明鉴,学生的那一番言语,绝非是危言耸听。”
第九十二章 宋献策的谋士气度
猛然间,宋献策的话语忽然一顿,青肿的面孔上流露出迟疑之色,看了看四周,似乎是顾虑着什么?
虽未言语,其意已经十分明显。
见此情形,崇祯当即心领神会,虽然不知道宋献策顾虑着什么,但也知道对方有着一定的难言之隐,不想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将,随即招了招手,看向田秀英:“爱妃,你和王之心他们先退出去吧,屋子里留下刘若宰和杨启聪即可。”
田秀英和李若珪等人只是迟疑了一下,听到有杨启聪这个绝声卫的指挥使在场,安全就没有问题,也就放下心来,答应一声,相继离去。
宋献策也是识趣的聪明之人,当然知道,即便再如何的不愿,屋子里也不可能独留自己与大明的皇帝,想通了这一点,也就不再遮遮掩掩。
“皇上,恕学生斗胆,魏党清除之后,朝廷的党争也就暂时压了下去,如此一来,摆在朝廷最为迫切的问题就是,看似是土地兼并的问题日益严重,致使大量的赋税流逝,酿成朝廷财政日益紧张的苦果。”
“实则却是,这一切问题的根源所在是各地的藩王宗室,他们的禄米不仅占据了朝廷的大部分财政支出,更是土地兼并的主导者,天下的土地,一多半落入他们的手中。”
“朝廷要想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就必须从这些藩王宗室先下手,一点一点剥离他们的特权,收回土地,如此才能取信于民,让天下人信服,让那些乡绅无言可说。”
“如果只是针对那些乡绅地主,收回他们兼并的土地,将会引起巨大的反弹和不满,到时候,难免那些乡绅地主暗地里做出什么举动。”
。。。。。。
听到宋献策的这一番话,崇祯的心中一动,豁然开朗了许多,越发坚定了先拿诸王开刀的想法,在原来的基础之上,对于另类的土改,又有了新想法,将会更加的稳妥,更加的安全。
宋献策有一点说得不错,要想解决土地兼并问题,就必须先从诸王和宗室下手。否则,就无法取信于民,就无法服众。
毕竟,天下是朱家的,如果只让百姓和乡绅付出,势必会引起强烈的反弹,更多的不满,要是将那些乡绅推到乱军的那边,那可就坏了。
尤其是现在的这种情况,天下的驻军军纪败坏,除了几支军队的战斗力,绝大多数的军队战斗力孱弱不堪,要是出现大规模的民变,根本就无法应对。。。
而且,最为关键的是,作为四战之地,河南的驻军很是虚弱,大部分的军队不在,要么被抽调到辽东,要么增援西南,如果河南乱起来的话,短时间之内,根本就镇压不下去。
如果先拿藩王开刀,释放出大量的土地的同时,也有了组建新军的资本,只要有那么一支军队坐镇于河南,就可保河南不乱,即便日后在河南推行土改,那些乡绅地主想闹也闹不起来。
最为关键的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作为没有兵权的藩王,轻易不能离开城池,他们属于特殊的“弱势群体”,等同于待宰的羔羊,就算拿他们下手,阻力和反对的声音也小得很多。
“皇上,在测字之时,学生之所以敢下那样的断言,依据就是在于此,现在看来,陕西的那些民乱看似很小,规模不大,很容易就能镇压下去,但他们却是有巨大的潜力,有着变强的土壤。”
宋献策终于回到了主题,正面崇祯一开始的询问,整个人也变得情动起来,颇有谋士的气质,言语之间,尽显胸怀天下的气度,洋溢着韬略之意。
“如今之时,天下土地兼并的问题虽然严重,许多百姓失去了田地,沦为了佃农,但勉强还可以维持一种微妙的平衡状态,那些百姓靠租种田地,勉强可以过活。”
“可是,一旦陕西的旱灾蔓延,向中州延伸,在田地收成大幅度减产的情况下,那些百姓再也难以生活,最后都得沦落街头,成为灾民,乞讨为生,如果还不能活下去,势必酿成大规模的民变,要是乱军再参与其中,大乱的地方可就不止一个陕西了。”
一时间,气氛十分的凝重,几乎有一些压抑,自始至终,崇祯都是默然不语,不时地轻轻点头,一副认真倾听之状。
这一刻,刘若宰对宋献策是由衷的钦佩,佩服对方的大胆,不仅当着皇帝的面说大明种种败落,什么失去半壁江山,什么皇帝陨落,还有就是这番针对藩王宗室的言语。
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而又切中要害,直指朝廷弊病的要害之处,让人无法反驳。
暗暗长呼了一口气,为自己鼓了鼓气,等到宋献策话语停顿之时,尽管心中忐忑不已,刘若宰还是壮着胆子说道:“皇上,宋先生说的不错,如今之时,天下的民怨已经积累到了危险的程度,就像一堆巨大的干柴,尤其是中州之地,而那些小规模的民乱就是火星子,一旦河南也发生陕西那样类似的天灾,只要有一小股民乱,就会出现大量的乱军。”
“而要想抽离这些‘干柴’,唯有削藩,收回一部分田地,还给百姓,以此安抚民怨,如此才能除去隐忧,即便河南真得有陕西那般的天灾,也不至于像西北那样乱,还在可控的范围之内。”
作为一个历史学者,“崇祯”具有独特的视角,更有发展的眼光,当然也明白、也认同两者的分析与见解。
但是,又身为九五之尊,或者是出于谨慎考虑,免得走漏消息,崇祯并未表示明朗的态度,只是轻轻地点头,不置可否地回道:“嗯。。。我知道了,朕会好好想想的。”
忽然间,“崇祯”有一丝明悟,不禁想起了一些乡间野史,民间关于朱由检的一些记载,或许真得有那么一回事儿,朱由检微服私访,有那么问卜三卦。
而且,那个所谓的算命先生说不定就是王承恩等人故意安排的,为得就是想要劝说崇祯皇帝南迁。
毕竟,无论是哪个时候,莫说是面对陌生人,就算是相熟之人,谁敢当着其他人的面大放厥词,朝廷将亡,那和找死有什么区别?
第九十三章 东南捷报
这一天的深夜,房间的里屋之中,昏黄的烛光之下,崇祯端坐在那里,对面分别站着锦衣卫同知李若珪和绝声卫指挥使杨启聪二人,寂静的房间里,回荡着崇祯的声音。
“事情办得怎么样了?布置好了没有?”
李若珪和杨启聪对望了一眼,两人的脸上都有一丝踌躇之色,按理来讲,不管是官职,还是资历,都该由后者来回答崇祯的问题,但碍于某种特殊的原因,看到对方点头示意,李若珪也就没有再客气。
“启禀皇上,锦衣卫和绝声卫的暗卫已经安排了出去,成功打入福王府,只要您一声令下,随时都能够将福王一干人等拿下。”
“不过,由于福王和指挥佥事黄奇瑞乃是姻亲关系,为了以防万一,防止城防营的那些军队受黄奇瑞的蛊惑而出现突变,城里的锦衣卫和绝声卫的人手还略显不足,还无法做到万无一失的地步。”
“嗯嗯。。。。。。”
由于不能够说话,杨启聪只能发出一连串的鼻音,富有节奏感的轻嗯之声,表示他也是这种观点,但底气明显不足,有一丝愧疚和自责之意萦绕于脸上。
“那还要多长时间,才能做到万无一失的地步?”崇祯的眉梢挑了挑,询问道。
“三天!”
李若珪甚为笃定的吐出两个字,进而又补充道:“三天的时间,足够南镇抚司的锦衣卫赶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