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达人秀-第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嗯。。。”
  宋献策的戛然而止,面露沉吟之,神凝重无比,片刻之后,这才缓缓地沉声道:“皇上,说白一点,那些所谓的江南士绅,以微臣之见,今时今日,他们已经与商人无异?”
  “因此,对于这些人而言,更加注重于个人的私利,枉顾大义,淡漠了对朝廷的忠心,一心只有,尽可能地为自己敛财,将其形容为铁公鸡,也不为过,所以,以他们的贪婪性格,要想从他们的手里顺利地征缴赋税,和剜他们的肉差不多,恐怕很难。。。。。。”。。。“”,。


第二百九十八章 狼狈为奸

  说到这里,宋献策话语一顿,面露犹豫之,最终意味深长地继续说道:“要想从他们的手里征收到赋税,除非仿效今时今日的京师整饬吏治,来一个杀鸡儆猴,使用铁血手段,杀一小撮,抄一小部分乡绅的家产,进行威慑,逼迫大部分的乡绅按照朝廷的律例,乖乖地缴纳税银。”
  “而且,只有治住了那些极具有势力而富有的几大乡绅,逼迫他们乖乖就范,那些小商小贩也就好办多了,就会老老实实地向朝廷缴纳赋税。”
  虽然宋献策说得洋洋洒洒,很有道理,但崇祯心里清楚,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要想将江南的赋税征收上来,尤其是江南的那些士绅,绝对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工程,必须计划周全,方能一击奏效,解决问题。
  否则的话,就会杀虎不成,反而为虎所伤。
  杀鸡儆猴——敲山震虎——
  猛然间,崇祯的心中一动,也就有了计较,想到了这两词,虽无法立即对江南的那些不守法、不缴纳朝廷赋税的士绅动手,但是,放眼于天下,有那么几个极具有影响力的奸商,却可以动了。
  比如山西的那八条肥鱼,如今之时,应该可以杀那么两三个,使用雷霆手段,抄家灭族,满门抄斩,等等血性手段,就让他们当那只鸡。
  不,以山西八大奸商的财力与影响力,更像是猴,杀猴儆猴,杀猴儆鸡。
  想到这些,崇祯随即就打发走了宋献策,又将洛养性叫了进来。
  “洛养性,朕切问你,关于山西的那八个商人家族,他们勾结外敌的证据,你们收集的怎么样了?能不能完全坐实,让他们无法反驳,让天下人信服?”
  洛养性微微一愣,没有想到,去而复返,皇上再次宣召自己,居然是为了这件事情。
  很显然,洛养性非常熟悉山西八大奸商的事情,仅仅是愣神了那么一下,转瞬就清醒了过来,脱口就予以了回答,语速不急不缓,显得很是自信。
  “启禀皇上,对于那八大家族勾结外族,也就是向鞑子倒卖朝廷严控物质,虽然之前的还不是很清楚,但是,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们暗合建奴,私卖铜铁、粮食等管控等物,严禁流到关外,对于这些事情,却是清清楚楚,了若指掌,掌握了大量的铁证。”
  “尤其是去年下半年之时,范永斗等四人,偷偷潜入到辽东,与黄猪皮接头,私下密议,回到关内之后,就蠢蠢欲动起来,频频活动,接触朝中的官员与武将。”
  “从他们的行动来看,以及后来掌握的诸多证据,这些山西奸商已经不满足于私运铁器这些管控东西,更是想为黄猪皮弄到咱们大明的火器,进行资敌。”
  “而且,皇上,最近一段时间里,辽东频频出现了多次小的失利,单单一次失利,损失并不大,但总得加在一起,朝廷却是损失不少的火器。”
  “种种迹象表明,这些失利并没有那么简单,与那些奸商有很大的关联,那些失利的小队,看似是再平常不过地遭到建奴的埋伏和偷袭,而损失火器,但是,其中一大部分失利小队的将领,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山西奸商接触过。”
  洛养性的话语戛然而止,一副呆呆的模样,装傻充愣的看着崇祯,就好像是在说,这是末将掌握到了全部信息,具体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属下不敢妄下决断。
  崇祯的神很难看,但一想到洛养性还在面前,转瞬又恢复了正常,满脸的冷峻之,右手轻轻婆娑着下巴,露出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片刻之后,这才缓缓开了口。
  “嗯。。。。也就是说,那些奸商,为了给黄猪皮弄到火器,他们不仅找到了门路,更是使用了非常手段,将火器运送到了辽东,并将其顺利地交到了建奴的手里。”
  语气一顿,崇祯那漆黑而深邃的眸子里精光闪烁,明灭不定,冷意幽幽,开始弥漫出淡淡的萧杀气息,似乎愈发坚定了心中的判断,说话之时,更是轻微的一点头,以加重语气,表达某种肯定态度。
  “换而言之,那些奸商已经买通了军中的一些将领,他们狼狈为奸,勾结在一起,假借巡防之名,故意泄露行踪,让建奴事先知道他们的巡防的路线,从而提前埋伏,偷袭成功,变相地,以另一种形式,将火器极为顺利地送到建奴的手中。”
  不得不说,洛养性就是一个老狐狸,行事颇为老练,有一颗八面玲珑之心,对于崇祯之言,始终都保持着沉默,没有任何的言语回应,就是那么的迎着崇祯的目光,静静地听着,不发表任何看法。
  私通外敌,贩卖军中火器,条条都是抄家灭门的重罪,军中将会有一场大地震,一场大风波,将会波及到许多将领。
  洛养性心里清楚地知道,尽管这件事情非常的严重,异常的恶劣,但这并不能改变皇上对军队的重视程度,依旧会重用武将,至于那些勾结外敌、贩卖火器的将领,自然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同时,以皇上的行事风格,往往能够化不利为有利,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儿,经此一事,军中将会空出许多位置,也就为皇上安插更多的心腹,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
  毕竟,若无正当的理由,根本就无法动军中那些兵油子的屁股,让他们腾出空缺来。
  所以,洛养性选择了沉默,如此一来,既不得罪老派的武将,也不至于让新兴的将领反感。
  随着武将的崛起,地位越来越好,真正的能够与文官比肩,并驾齐驱,朝野上下,虽然没有人挑明,但都很清楚,军中渐渐形成了两股派系,老牌军人和少壮派。
  前者不单单是指上了年纪的将领,主要是泛指军人世家、世代承袭的将领,至于后者,就很简单了,也不是以年龄为界限,而是凭着自己个人的能力,博得的今时今日的军中地位。
  自然而然地,所谓的少壮派,其中也不乏军人世家子弟,只是没有继承祖上的军功而已。。。。“”,。


第二百九十九章 伴君如伴虎

  很显然,崇祯并未对洛养性抱有多大的期待,能够从他那里得到回应,经过一年多的时间相处,崇祯对洛养性有了一定的了解,自己的这位锦衣卫指挥使,颇为推崇中庸之道,在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做到明哲保身。
  当然,崇祯之所以重用洛养性至今,还是因为他的办事能力非常不错,最为关键的是,对自己也非常的忠心,也没有与东厂沆瀣一气的意图。
  而这,正是崇祯最为看重的一点,也是最需要的,洛养性专注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对自己又忠心,不与东厂结党营私,沆瀣一气。
  崇祯的脑海里浮现这些念头之时,整个人流露出沉吟之,神情愈发的郑重,沉声说道:“洛养性,最近几天,将山西的那几个奸商勾结外敌、为黄猪皮弄到铁器、粮食、火器等朝廷管控的物质的证据整理一下,并且,着手布局,准备抓捕那些奸商的家人以及相关人员。”
  “还有,特别是那些商人买通朝廷官员以及相关将领,统统都要记录在案,尽可能地将其形成铁证。”
  。。。。。。
  随着崇祯发布一个又一个的命令,洛养性听得心惊肉跳,眼角更是微微抖动,屏息凝神之间,看着眼前的这位年轻的君王,身上开始出现若有若无的冷意与杀机,浑身就是一个激灵,跟着害怕了起来,就好像祸及到了他一般。
  毫无疑问,皇上这是准备大开杀戒了,不是单单的抄家灭门,杀数十人,而是灭族。
  伴君如伴虎。
  这一刻,洛养性是真真切切地这句话所蕴含的真理,不仅是指帝王的变幻无常,心思难以揣摩,更是暗指他们的杀伐果断,冷血无情,近乎于没有人性可言。
  那么多条人命,说杀就杀了,仅仅是轻飘飘的一句话。
  山西八大奸商的满门上下,他们的直系宗亲,心腹手下,以及心腹手下的家人,还有那些接收贿赂的官员与将领,仅仅是这些人,就不下五百人。
  更何况,还有其他人牵涉其中,按照皇上话里话外所流露出的意思,恐怕他们也很难活命。
  仅仅是想,一下子斩杀近千人,就让人不寒而栗,毛骨悚然,洛养性只觉得自己的汗毛都倒竖了起来,不敢再正视皇上的目光,看着地面,唯唯诺诺般地连连称是。
  理性使然,也是前辈的教诲所在,父亲洛思恭曾经也是锦衣卫指挥使,那些曾经的一再忠告,自小灌输的思想,使得洛养性很快就冷静了下来,强压下心中的那份恐惧,崇祯刚一说完,就谨小慎微而又迫不及待地说出了心中所想。
  “启禀皇上,不管是山西勾结外敌的那些商人,以及他们的亲属,还是接受贿赂的官员和将领,牵连甚广,涉入其中的人员很多,单靠锦衣卫的力量,很难做到滴水不漏的地步,将所有的人员密切监控起来,并且顺利抓捕。”
  听到这番话,崇祯的眉头微皱了一下,转瞬就恢复了正常。
  “嗯。。。既然这样,那也无妨,朕稍后下一道手谕,让曹化淳全力配合你手,锦衣卫和东厂联合一起侦办此事,至于后期的抓捕,朕会调一支军队前往山西,并给英国公一道密旨,协助锦衣卫的相关抓捕事宜。。。。。。”
  淡淡地吐出这番话之时,崇祯再次打开了回忆,不禁想起了穿越前的一些研究,崇祯初年的时候,陕西与山西的起义军四起,到处都是流寇,其中以后者最为难以平叛。
  而山西的起义军之所以那么难剿,其中就与山西八大奸商不无关系,原本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不仅是缺衣少粮,更没有兵器和战马,就算是有,也是少之又少,手里的武器多是锄具、木棍之类的。
  然而,就是这样驳杂而缺乏战斗力的农民军,居然可以山西这样的边境重镇如入无人之境,可以与官军正面交手,而毫不落下风,这本身就足以说明问题。
  其中一定存在资敌的事情,有人偷偷卖给农民军粮食与兵器,甚至于战马。
  还不仅于此,明末时期的名将曹文诏,入山西作战,围剿农民军之时,虽然战场上频频得利,但是却有人背后下黑手,阻挠曹文诏的大军入城修整,更是不愿意卖粮食给曹文诏这样平叛得力的官军。
  仅此一点,山西的那些乡绅,其心可诛!其行该杀!
  事情远远不止这些,为了阻挠曹文诏大军入城修整,更是买通了守城的守将和官员,勾结在一起,居然攻击曹文诏的大军,使得后者不得不退去,被迫露宿荒野。
  作为一个历史学家,对于明末有着极深的研究,崇祯当然知道,山西的那些乡绅或商人为何那么的嚣张,为何那么的强势,丝毫不将曹文诏放在眼里。
  那个时候,阉党刚刚被扳倒不久,东林党的风头正盛,在朝中的地位越来越高,而东林党所代表的的利益阶层,正是士绅与权贵。
  再加上武将整体上的地位不加,处于依附文官的一种状态,还有朱由检对武将的猜忌之心,尤其是手握重兵之人,这种猜忌心就越来越强烈。
  自然而然地,尽管吃了这么多亏,曹文诏也只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因为他知道,凭着乡绅在朝中的影响力,一旦自己上报朝廷,不仅是多说无益,讨不到公道,很有可能还会惹祸上身,凭空遭到污蔑。
  脑海里快速闪过这些念头,崇祯那漆黑而深邃的眸子里,光芒闪烁,明灭不定,脸上的冷意愈发的明显,整个人显得愈发无情与冷血起来,心里更是浮现出那么一个声音。
  曹文诏,历史上的你,频频遭到山西商人或乡绅的攻击与陷害,那么,既然我正在改变着历史,那么,就让你提前为自己报个仇,同时,也未朝廷除去在山西的一大祸害。
  冷意幽幽,不断地弥漫开来,随着洛养性那敬畏的声音响起,崇祯转瞬就清醒了过来。
  “皇上,山西那八大奸商以及他们的家属,还有那些涉入其中之人,抓捕过后,全都押到京城,接受处罚吗?”
  “不——用”
  崇祯冷冷地吐出两个字,这个时候,似乎想到了什么,觉得自己的回答过于简单,进而又补充道:“只要将其中的主犯押入京城,接受惩罚,其他人就在当地处置。”。。。“”,。


第三百零章 另一层打算

  辽东之地,大凌河附近。。。。
  一个村堡被鞑子攻破,损毁殆尽,到处都是断壁残垣,还有一具具横七竖八的尸体,散落在各处,浓烟与血腥的味道夹杂在一起,充斥在空气之中,不断地向村堡外弥漫,同时,也飘向高空。
  “哈哈。。。不错不错,又缴获了几门大炮,还有数十支火铳,这趟没有白来,那些人果然信守承诺,没有诓骗于我,居然这么轻易就得手了。”
  “贝勒爷,奴才实在不明白,既然已经攻克了村堡,咱们何必又将损毁呢?”
  “是啊,贝勒爷,只要咱们驻守这座村堡,加上前段时间损毁的村堡,彼此策应之下,咱们后金的地盘,就能向南延伸数十里,为什么只打不守,不要这些地盘呢?”
  。。。。。。
  听着诸多下属的不解之言,济尔哈朗没有任何的回应,没有理会周边那些人,脸上始终挂着淡淡的得意之,嘴角含笑,目视前方,站在一处废墟上面,凝视着远方若有若无的几座城池。
  这个时候,济尔哈朗那满面笑容之下,心中却是暗想,再等一段时间,只有获得一定数量的大炮以及储备相应充足的炮弹,那么,就可以再次图谋广宁诸卫,不再受明军火炮的压制。
  就算暂时不攻打明朝在辽宁的驻城,对付日益强大的林丹汗,也就多了几分把握,最不济,也可以遏制住他们的嚣张气焰。
  与此同时,沈阳城内的皇宫之中,汗庭之内,回荡着一个颇为激动地声音。
  “八弟,你究竟怎么想的?又想干什么?如今之时,多么好的时机,有着明将作为内应,咱们可以兵不血刃地攻下一些村堡和小县城,你为何要下达那样非常不明智的命令?”
  “每攻下一个村堡和小县城,想得不是如何将其占领,巩固城防,将其真真正正的变为咱们后金的地盘,却是将其毁灭,捣毁城墙,焚毁城内房屋,尽可能地搞破坏,而所有的战果,仅仅是几门、十几门大炮,以及数十支打不响的火铳,咱们也没有会使用之人。”
  “粗粗算下来,在最近几个月里,咱们如果不将那些村堡与城池捣毁,而是彻彻底底地将其完全掌控,就能将广宁三卫孤立起来,断其粮草来源,使城内明军与外界隔绝,恐怕咱们早就拿下了北镇附近的广宁三卫了,就能出一口恶气。”
  听着代善的牢骚之言,近乎于是在对自己指责,并未将自己当作后金的大汗,皇太极并没有动怒的样子,神很平静,眉宇间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之意,表现的极为有耐心。
  等到代善发泄完之后,刚一说完,皇太极这才平静的予以解释,说出了那样做的理由。
  “二哥,先不要生气,汗弟之所以这样做,自然有汗弟不已的理由,有着更深一层次的打算,且听我解释。”
  代善的神闪了闪,虽然皇太极说话很是客气,但也听出了对方的弦外之音,尤其是对方可以强调“汗”这个字,就是在向自己暗示,他皇太极乃是后金的大汗。
  看到自己的二哥神缓和了许多,冷静下来,已经恢复了理性,更是听懂了自己的话外之音,皇太极这才继续说下去,语气还是那么的客气。
  “大哥,你首先要明白一点,咱们后金的优势所在,善战之处,不是在守城,而是在于露野之战,唯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挥咱们骑兵的优势,给明军最大的伤害。”
  “当然,这并不是汗弟那样做的原因所在,之所以放弃那些城池与村堡,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大明火器,从而组建咱们后金自己的火器营。”
  “至于缺乏熟识和了解火器之人,大可不必担心,那些投降咱们的明军,可堪重用,不乏懂得火器之人,完全可以让他们教会咱们的女真族子弟,如何使用那些火器?这样的话,以后再与明军作战,咱们就不再只是被动地挨炸了。”
  。。。。。。
  渐渐地,代善脸上的疑惑之越来越淡,却而代之的是满脸的恍然,双眼也越来越清明,心领神会。
  “汗弟,你的意思是说,之所以不要那些城池与村堡,并将其毁坏,推倒城墙,就是让它们成为了一个诱饵,从而从明军手里缴获更多的火器,强大咱们自己?”
  “是的,二哥,汗弟正是这个意思,但不完全都是这个意思,还有另一层打算,这一招看成是一举两得。”
  “哦,汗弟,这话如何讲?”代善已经被完全吸引了,迫不及待地催促道。
  “呵呵。。。二哥,是这样的,你也知道,明军异常喜欢守城之战,在辽东的政策,也是以守代攻,不断地强化他们那所谓的宁锦防线,从而达到不断向北延伸的目的,一点一点地收回以往之失地。”
  “如此一来,咱们每攻下一座城池或村堡,即便是将其捣毁的破败不堪,以明军的这种守城情节,也会不惜代价的修复城墙,派兵把守,以此维持他们口中的宁锦防线。”
  “不管是修复城墙,还是派兵驻守,重新装备火器,都是一笔不菲的花销,长此以往下去,就能不断地拖垮明朝的财政,让他们的大部分银子都花在修复城墙上面。”
  破坏容易,建设难。
  就算代善是一个粗野的武人,不善谋略,听到皇太极的这番言辞,心里也完全明白了,这是想拖垮明廷的财政,不仅仅是为了获得那些威力巨大的火器。
  毕竟,建造或修复一座城池,所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恐怕都是饷银的数倍。
  因此,后金的诸多的城池,几乎全都是在明军遗留下的城池的基础之上,修复和翻建而来,成本要小得多。
  这一刻,代善的脑海里浮现出那么一个画面,明军负责建造和修复城池,后金负责搞破坏,如此循环往复下去,就算是再如何强大的帝国,财政也会吃不消,也会被彻底拖垮。
  除非,明廷彻底放弃整个辽东,所有的关外之地。
  当然,要想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明军还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化被动为主动,主动出击,不再是单一的把守城池,等待敌人来攻。
  “汗弟,二哥我明白了,从此以后,我不会再有任何的牢骚。。。。”。。。“”,。


第三百零一章 胜者王侯,败者寇

  说到这里,代善的话语一顿,似乎想到了什么,轻松的神色为凝重所取代,沉声问道:“可是,大汗,林丹汗那边怎么办?这段时间里,林丹汗的野心急剧膨胀,胃口越来越大,除了与明廷交好的蒙古族,看他现在的这架势,颇有吞并余下的所有蒙古族之意,尤其是与咱们后金交好的蒙古族,更是他重点攻击的对象,不能再这样放任下去,坐视不管了。”
  这一刻,就好像被人戳到了痛楚,提起了最不愿意想起的事情,皇太极的神色很是难看。
  心中更是暗暗发苦,很想说,我也想管啊,可是,面对林丹汗与大明的犄角进攻之势,堪称无解,后金根本就无法同时应对。
  这个时候,皇太极有一些后悔了,原本以为,获得了明军威力巨大的火器,就可以挽回局势,现在看来,是自己想得太简单了。
  没有立即得到回复,代善暗暗着急了起来,不免流露出焦虑之色,再次开口之时,话语里蕴含满满的担忧之意。
  “大汗,经过这将近半年多的时间,在孙承宗的有意配合之下,林丹汗的攻势越来越凌厉,为人越来越强势与张狂,越来越不把咱们后金放在眼里,可谓是处处针对,那些交好的蒙古族的处境,越来越不妙。”
  “如果再这样下去,咱们后金在蒙古族内部经营了一二十年的威信,将会荡然无存,最终,那些不堪攻势的蒙古族,要么接受林丹汗的吞并,要么归附于明廷,恐怕要不了多久,咱们女真族将会再次被孤立起来。”
  “要是事情真发展到了那个地步,莫说与明廷对抗,分庭抗礼,恐怕就是林丹汗的蒙古察哈尔部,也很难挡住他们的攻势,即便是获得了咱们想要的火器,但也是徒做嫁衣,落入他人手中。”
  。。。。。。
  代善这番发自肺腑的担忧之语,字字句句就好像一柄尖锥一般,一次次的捅在皇太极的心脏之上,让他有一种压抑般的窒息感,都快喘不过气来。
  尽管不愿意面对这个问题,尽管感觉十分的难受,但皇太极的心里清楚,代善隐语说得不错,火器的威力虽强,大炮的射程虽远,但想要熟练地掌握,并应用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