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达人秀-第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随着这至少六千万的进账,就可以弥补一些财政支出的巨大缺口。
  这个户部尚书,毕自严当得真是心惊肉跳,悲喜交加,高兴的时候,身心都要飞扬,看着国库充盈;忧心忡忡的时候,看着国库日益空虚,各种花销所需要的钱银,如流水一般,每天为了弄到钱,充实国库,可谓夜不能寐,有一种身心俱疲的感觉。
  让毕自严如此煎熬,实在是,皇上虽然能够挣钱,几乎将“开源节流”的这个思维发挥到了淋漓尽致,但是,在这最近一年的时间里,皇上更会花钱,还是变着花样的。
  而且,这种花钱花的很是痛快,让人心服,让他们这些重臣交织在高兴与忧虑的同时,更是无法反驳。
  一口气就组建了两个精锐水师,全都是按照郑和下洋的标准,还有两个陆军,不管是装备,还是士兵待遇,都是远超于其他军队。
  因此,仅仅是朝廷的这四支新军,就是一个烧钱的存在,占了朝廷各项财政支出的近三成左右,达到了六百万的军费,放在以往,绝对是难以想象的。
  当然,国库有着那么充实的储藏,也是以往难以想象的,恐怕历朝历代的户部尚书都没有掌管着那么多的钱财。
  若不是皇上去年“弄”到一大笔财富,极大的充实了国库,莫说是赈灾、迁移百姓、组建新军,能够将历年拖欠的军饷补齐,那就是最好的情况,已经是在烧高香了。
  在天启年间,曾经也做过户部尚书,掌管着南京的财政,毕自严深知,眼前的这位皇上太会挣钱的,否则的话,就无法支撑现在的这种局面,大明步上正轨,渐渐向好。
  尽管皇上很是重视个人生活品质,虽不是穷奢极欲,但也是相差不多,然而,他们这些人却不能说什么,人家花费的是自己的钱,超过七成都是皇家店铺的盈利收入,而不是从国库里拿钱。
  仅凭这一点,他们这些臣子就是无言以对!
  何况,那些皇家店铺从未偷税漏税,都是按时交纳税款,还是足额的,从这一点,还极大地起到了表率作用,他们这些人又不能说些什么?
  历朝历代,放在以往,谁家过皇家店铺缴纳过税款?
  “启禀皇上,最近一段时间,到商部注册的商铺、客栈和酒楼等,数量也是激增,目前为止,已经增加了十万个,囊括了各个行业。。。。。。”
  听着林宗载的汇报,相比于崇祯的高兴,心情愉悦,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毕自严却是忽然流露出了忧心忡忡之色,那犹豫不决的模样,似乎是有什么难言之隐,或者是什么顾忌,迟迟不愿说出口。
  “毕爱卿,怎么了?是不是还有什么事情?”
  林宗载洋洋洒洒地刚一说完,还来不及高兴,没有等到崇祯的夸赞,后者却是将目光投向了毕自严的身上,连连问了这么一句,似乎是为了让他放心,进而又补充道:“毕爱卿,不用有任何的顾忌,朕不是曾经告诉过你们吗?只要事关朝政,不是恶意攻击他人,即便是说错了,也是无妨,事越辩越白,理越讲越明嘛~!”
  呼。。。。
  尽管崇祯这样说,语气是那么的和善,毕自严的心里还是有着莫名的紧张,轻轻长呼了一口气,以此缓解有一些紧张的心情,略微沉吟了一下,似乎是在组织语言,片刻之后,在三人期待、疑惑与好奇之中,这才缓缓张开了口。
  “皇上,恕微臣斗胆,士绅之错,虽不是罪大恶极,但也该遭到这样的惩罚,可是,天下之大,大明缺少不了这些人,需要他们倒卖各地的货物,从而将一些东西贩买到另一个地方,盘活天下的商品。”
  “如果让这些人一下子补缴所有的偷税漏税,等同于逼他们走上绝路,虽然能够解一时之需,大大的充实国库,却形同于杀鸡取卵,使得天下变得闭塞不通起来。”
  “若是能够给他们以喘息的时日,可以分阶段的补齐偷税漏税的款额,这些士绅和商人就不至于破产,依旧可以维系大明的商业运行,不影响百姓的日常生活。”
  “不说其他,单说一点,如果江南的士绅和商人一下子补齐全部的偷税漏税的款项,他们确实能够拿出那些银子,却需要变卖一些产业,比如创办不久的手工作房等等,到时候,随着相关作坊的倒闭关门,那些劳工势必再次失业,丧失挣钱的机会,自然而然地,也就会成为流民,最后演变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
  这一刻,没有人怀疑毕自严藏有私心,之所以为那些士绅和商贾说话,完全是为了朝廷着想,完全是为了百姓考虑。
  毕竟,如今这个时候,关于商贾的事情,是那么的紧张而敏感,一个弄不好,就会沦为千夫所指,众人口诛笔伐的对象,名声就会变臭,再也无法在官场上混下去。
  崇祯听得很认真,神色也变得极为凝重起来,也虽未有任何的言语表示,但也明白了毕自严的意思,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此举将会重创大明的商业。
  一旦大部分的商人遭到重创,亦或是破产,不难想象,大明将会是一个怎样的颓败景象?
  天下之大,国家要想正常运行,就离不开商业这个润滑剂,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甚至于一种动力,支撑着这个巨大的机器。
  有着前车之鉴,作为明史专家,“崇祯”不可能不知道,太祖初年的时候,就曾经对天下商人或者是士绅,举过大刀,虽不是通通杀了,但也是相差无几。
  大量的商人和士绅,被押到凤阳,充当苦力,修建中都和皇陵,致使大明的商业凋敝,百业不兴,运输严重阻滞,即便是朱元璋下令运到北方的军粮,缺少商人的存在,也是大受影响,几个月都运不到前线。
  然而,即便是意识到这一点,听着毕自严这番诚恳的话语,晓得其中的利害攸关,但崇祯依旧没有松口的意思,神色反而出奇的平静,就好像并不在乎那种结果一般,使得毕自严更加着急了起来。


第三百一十六章 大明钱庄

  “皇上。。。”
  这一刻,看到崇祯如此模样,毕自严顿时着急了,才喊出这么两个字,后面的话语,却被崇祯的一个问话给噎了回去。
  “毕爱卿,朕且问你,如果开了这个口子,就会给他们一个错觉,或者是说幻想,余下的那些商人纷纷效仿,大肆地偷税漏税,认为拖欠的税款越多,朝廷越不敢动他们,如果真出现了这种情况,朝廷日后还如何管理天下所有的商人?”
  “可——可是——皇上——”
  深知商业遭到重创所带来的危害,心有不甘之下,毕自严还想争取一番,然而,吭吭哧哧的吐出几个字,却不知下文该说些什么了,努力地还想挤出几句话,却被崇祯挥手给打断了。
  “毕爱卿,无需多言,朕明白你的意思,也知道你想要说什么,但是,你也要明白,补齐偷税漏税的税款和商业受到影响,即便它们有着因果关系,但它们也是两码事儿,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不能混为一谈。”
  似乎是心有不忍,感念于毕自严的忠心,不愿意看到他这副心急如焚的模样,崇祯略微沉吟了一下,心里想了一想,又提出了一个新的建议。
  “毕爱卿,你所担心的商业会出现破败,问题的关键所在,不是在于那些人应不应该补齐偷税漏税的税款,而是在那之后,他们将会出现资金短缺,无法支撑他们的那些产业。”
  “是的,皇上英明,微臣正是这个意思。。。。。。”
  “既然如此,那些人补齐了偷税漏税的税款之后,只要解决了他们用钱的事情,也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
  这一刻,毕自严被说蒙了,被弄得晕头转向,有一些糊涂了,不知道崇祯想要表达什么意思,尽管心中不解,满满的疑惑,但还是觉得对方说得非常在理,忍不住地频频点头,以示回应,表达赞同。
  “所以,朕准备在宝源局和宝泉局的基础之上,设立一个大明钱庄,专门从事相应的事务,并增加新的职能,有一些类似于典当行,不仅是那些士绅与商人,还有全天下的所有人,只要拿出相应的抵押物,就可以从钱庄里面借钱。”
  “当然,朕所讲的抵押物,又与典当铺又很大的不同,比如房产之类的,在抵押期间,屋主还可以继续使用,不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偿还完本金和相应的利息,房产还是他们的。”
  “如果不能按期偿还全部的借款和利息,钱庄就会查封他们的抵押物,在皇家拍卖行拍卖,拍卖所得财物,刨去他们所欠的借款和利息,余下的钱财还会给那些人。所以说,那些商贾并不吃亏。”
  “而且,朕的大明钱庄,不仅有典当、借钱的功能,还可以存储,简而言之,就是人们可以将他们的钱财存在大明钱庄里面,并且,钱庄还会给他们一定的利息,作为存钱的报酬。”
  听到这里,毕自严早已是神采连连,双眼里面光芒闪烁,而商部尚书林宗载却是有一些错愕,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几乎是一种条件反射,本能地张口问道:“可是,皇上,如果一些人从大明钱庄里面借钱,再将其转手存入,谋取利息差,朝廷不就亏大发了吗?”
  刚一说完,林宗载就后悔了,转瞬就反应了过来,很想给自己一个大嘴巴子,这个问题问得也太愚蠢了,几乎是愚不可及。
  “林大人,恐怕你没有完全理解皇上的意思,存储与借贷的利息,恐怕两者相差悬殊,不可能给那些人投机取巧的机会。”
  说这话的时候,毕自严的心中一动,想通了更多,愈发地佩服崇祯,创建大明钱庄,可谓是高明至极,不仅解决了那些人的钱财问题,更是在借鸡生蛋。
  不难想象,有着朝廷的这个金字招牌,有着朝廷作为担保,毫无疑问,大明钱庄将会生意兴隆,存储钱财的人很多,就等于拿其他人的钱财,借给另一部分人,朝廷从中赚取利息差。
  而且,大明钱庄还有一个致命性的吸引力,那就是安全!
  放眼于天下,钱庄何其多?
  然而,那些钱庄之所以发展不起来,就是因为,他们存在着一个先天不足,那就是安全不足,很难取得天下人的信任,朝廷就不一样了,自带着公信力,除非大明没有了,那他们存在大明钱庄里面的钱款就没有问题。
  这个时候,就在毕自严与林宗载品味着大明钱庄的优势之时,崇祯想得却是其他问题,一旦大明钱庄投入运行,大明也就有了自己的银行,以后再将宝源局和宝泉局并入大明钱庄,那就是真正性质的银行了。
  凭着银行的金融能力,将会极大地促进大明的商业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变相的增加大明的商业税收。
  而且,最重要的,也是最为关键的是,通过大明钱庄,可以对周边地区和国家,进行经济干预,从而达到控制一个国家经济命脉的实力。
  崇祯笑了起来,笑得是那么灿烂,却又是那么的狡黠,充满邪恶之意。
  与此同时,毕自严算是完全弄明白了崇祯之前的那番话语,不仅是不想向那些士绅和商人退让,更是一种变相的警告,如若以后再偷税漏税,朝廷的手段就不会这么温和了。
  想通了这些,放松了心情之时,在佩服崇祯诸多因由之中,又多了一条,这位年轻的皇上,不仅擅长因势利导,又精于利用民意,更是善于操纵舆论,从而从民意上,逼迫对手进犯。
  这一刻,崇祯提出了“大明钱庄”之时,让毕自严看到了,他不仅有各种阴诡手段,善于算计,更是有着极为高明之处,就比如山西八大奸商这场风波,处理的就非常巧妙,颇有帝王之风,恩威并施,逼迫那些士绅不得不就范。
  否则的话,等待他们的就是冷幽幽的斩杀。
  所谓的众口铄金,不外如此!
  这个时候,似乎想到了什么,崇祯轻抚额头,爽朗地说道:“对了,毕爱卿,林爱卿,你们户部和商部,联合下发一个行文,形成一个告示,张贴于天下各地,内容很简单,一定是要大白话,百姓能够看得明白,听得懂,凡是偷税漏税的商贾和士绅,朝廷不予以庇护,若是发生了什么不测的事情,只要未出人命,朝廷就不会过问,更不会管。”
  {哎。。。订阅惨不忍睹,数据更惨,月票没有,推荐少的可怜,打赏更是微乎其微,新的一周,求波支持啊,求赏求月票求推荐,写书需要动力啊,大大们,多多支持啊!对了,如果有看盗版的,还希望朋友多多支持正版喔,成绩本就不理想,多一个全订,多一个自动订阅,俺都会乐不可支……}


第三百一十七章 收复辽东失地(一)

  很显然,两人再次震惊了,心里浮现出同一个声音,皇上的这一手也太狠了,这是想将那些偷税漏税的商贾和士绅逼上绝路,借助百姓之手,将他们的家产变相的查抄啊~!
  林宗载的面有难色,迟疑了一下,最终还是说道:“可是,皇上,天下之大,总会存在着那些宵小之辈,如果他们借助这一纸告示,蓄意滋事,哄抢其他人的财物的话,那些没有偷税漏税的商贾和士绅,亦或是已经补缴之人,很有可能会遭殃,他们不就惨了吗?”
  很显然,这个主意不过是崇祯的一时兴起,心血来潮,稍稍愣了一下,转瞬就反应了过来,有了应对之策,随即回道:“这个简单,凡是没有偷税漏税的,亦或者将税款补缴齐的,你们商部和户部,都要给他们一个凭证,这些凭证可以自己印制副本,张贴于家门口和店铺前,如若再有闹事儿之人,朝廷将会严处不贷,轻者,将会有牢狱之灾;重者,将会有砍头之险。”
  “还有,凡是伪造这些凭证之人,也是重罪,形同于伪造朝廷文书和官方印玺,一样有砍头的危险。”
  听到崇祯的这番话,毕自严和林宗载这才是真真正正的长松一口气,一直悬在嗓子眼里的一颗心总算落下,二人还真是担心,崇祯会仿效朱元璋的那种极端做法,赋予民众莫大的权力,可以抓贪官,不同的是,现在是查抄黑心商人和士绅。
  这个时候,崇祯的心中一动,又冒出来一个主意,脸上挂着微笑,朗声说道:“对了,你们二人注意一下,年末之时,统计一下,从天下的所有商贾之中,甄选出那么十人,缴纳税款最高的十个人,朕要设宴款待他们。”
  毫无疑问,对于那些商贾而言,这绝对是一个好消息,皇上的宴请,并不在请客吃饭的本身,而是在它的意义所在,也就是说,能够参加宴会之人,就等于获得了皇上的认可,乃是大明的义商。
  顶着这个名头,先不说会光宗耀祖,地位直线上升,单单是以后的做生意,都会顺利通畅许多。
  这个时候,思绪翻飞之间,崇祯却想到了辽东的形势,不知道军事行动进行的怎么样了?
  辽河套,察哈尔部落林丹汗的牧区。。。。
  此刻,林丹汗的汗帐之中,聚集着他的诸多心腹亲信,紧张的氛围之中,又有几分轻松愉悦之意,正在商议着事情。
  “父汗,皇太极那边已经松口,只要咱们不再主动针对科尔沁部落,那么,他们对内喀尔喀部落,也不再理会,任由咱们去攻伐。而且,对方还给予了一个允诺,只要咱们不再袭击后金的其他盟友,他们就愿意主动退出辽东,将辽阳、沈阳等地让给咱们,作为一种补偿。”
  作为林丹汗的长子,也是林丹汗目前的唯一儿子,额哲兴奋的说完这些之后,难掩他那一脸的贪婪之色,尽管只有十几岁,却有着蒙古人特有的野性与贪婪。
  很显然,额哲的这番简单而直接的话语,很有市场,触动了许多人的心思,立马就有人站了出来,纷纷附和。
  “是啊,大汗,还是快下决定吧,没有什么时候比现在还好,还是最佳时机!”
  “一旦女真人撤出辽东,在这辽东之地,大汗你就是真正的霸主,有了辽东作为支撑,通过互市,获得大明的物质,大汗你一统蒙古各部落,可就是指日可待!”
  “大汗,这可是送到嘴边的肥肉,咱们不可以轻言放弃啊~!不过是让科尔沁那几个蒙古部落苟延残喘一段时间,待到咱们在辽东站稳脚跟,完全吞并内喀尔喀五部,再收拾他们,那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大汗,不能再犹豫了。”
  。。。。。。
  一时间,汗帐里面变得乱哄哄的,充斥着各种声音,吵得林丹汗直皱眉。
  “好了,都安静下来,这么的吵吵嚷嚷,什么时候是个头?像个什么样子?”
  林丹汗的脸上浮现不满之色,随着他的连连咆哮,压过所有的声音,刹那间,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
  “叔父,对于这件事情,您老是怎么看?侄儿是否应该答应皇太极的条件?”
  这个时候,林丹汗将目光投向了脑大毛的身上,问出这句话之后,眉宇间萦绕着淡淡的忧虑之意,不等对方做出回答,进而又补充道:“侄儿对那些地方实在是眼馋得慌,按照皇太极开出的条件,咱们跟白捡的无异,不费一兵一卒,就得到了辽东的大半土地。”
  尽管脑大毛的脸上也泛着贪婪的光芒,或许是上了年纪的原因,经历过岁月的洗礼,他表现的更加沉稳,并没有立即回答自己侄儿的询问,而是露出了沉吟之色,思索了起来。
  很显然,在这汗帐之中,作为长者的脑大毛,有着很大的威望,看他如此表情,没有一个人敢打断他的思绪。
  片刻之后,在脑大毛的神色变得极为凝重之时,他也缓缓开了口。
  “林丹汗,说实话,叔父也赞同众人的意见,接受皇太极的条件,将一半的辽东拿到手再讲,至于其他的,全都是虚的。”
  “可是,叔父。。。。”
  林丹汗虽未说完,脑大毛却已经听出了后面的意思,并做出了回应。
  “至于和大明的联盟,不过是一时的需要,彼此互相利用的关系而已,咱们借助明军,抵御后金的攻势;明军借助咱们的力量,遏制后金向南发展的势头。”
  “如今之时,后金即将退回建州,经过将近一年的时间,在咱们与明军的默契配合之下,后金遭到了极大的削弱,既然如此,现在已经达成了当初结盟的目的。既然能够毫不费力地拿到一半的辽东土地,何乐而不为呢?”
  脑大毛滔滔不绝的说着,彻底点燃了诸将的战意,汗帐里的气氛渐渐沸腾了起来。
  这个时候,似乎想到了什么,脑大毛的语气一顿,神色变得前所未有的凝重,直直地看向林丹汗,语气变得低沉起来,转而说道:“不过,林丹汗,在这里,我不得不提前提醒你一下,一旦答应了皇太极的条件,接手辽阳、沈阳等地,与大明的联盟关系就算是彻底破裂,走向敌对的关系,咱们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大明很有可能会用兵,绝不会眼睁睁地看着咱们接收大半个辽东。”
  “而且,到了那个时候,几乎没有任何缓和余地的可能,大明不可能再对咱们开放互市,也就是说,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咱们察哈尔将会面临物资匮乏、牛羊马难以卖出去的困境。”


第三百一十八章 收复辽东失地(二)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连续打了好几场大的胜仗,小的更是不计其数,原来的牧场不仅全部收了回来,更是扩充了好几倍,因此,林丹汗的自信心得到了急剧的膨胀,几乎不将任何人放在眼里。
  “叔父,至于互市的事情,这个简单,如果明廷胆敢终结对咱们的互市,那么,咱们的十万铁骑就踏平他们那所谓的宁锦防线,不断地袭扰明朝边境,大肆劫掠,搞得明廷不得安生,逼迫他们不得不开放互市。”
  “何况,如今的察哈尔族,我林丹汗,可谓是如日中天,今时不同于往日,不仅元气得到了恢复,实力更是暴增,吞并了周围的数个蒙古部落,兵力达到了二十万有余,民众将近百万,何惧于明军?”
  “现在正是盛夏,所有的战马都是膘肥的时候,粮草充足,就算明廷关闭了互市,停止与咱们贸易,一时之间,也拿咱们没有办法。”
  “况且,如今的大明朝,不过是一个黄口小儿当政,不管是雄才伟略,还是运筹帷幄之能,亦或是对辽东局势的把控,如何与我林丹汗相比?”
  。。。。。。
  这一刻,所有人都沉浸在无限的喜悦之中,就好像大半的辽东已经落入他们的手中,就好像他们的林丹汗已经成了辽东的无冕之主,可以在这东北任意叱咤风云,无人能敌。
  然而,如今这个时候,没有人提醒他们,察哈尔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之所以快速恢复实力,并能发展壮大,又是在怎样的基础之上?
  对于这些人来说,谁也没有想起,他们的太松公主,也就是林丹汗的小妹,还在大明,虽是崇祯的众多嫔妃之一,但何尝又不是人质?
  不难想象,如果林丹汗真得率军占领了辽东大半土地,将会彻底激怒崇祯,太松公主的处境可想而知,即便不会被杀,但也是堪忧。
  这一刻,无人担心太松公主的死活,她的安危,就好像这个人从不存在一般。
  沈阳城。。。。
  城中到处都弥漫着一股低迷的气息,城中的百姓,尤其是那些女真族人,几乎个个都是垂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