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达人秀-第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刻,无人担心太松公主的死活,她的安危,就好像这个人从不存在一般。
沈阳城。。。。
城中到处都弥漫着一股低迷的气息,城中的百姓,尤其是那些女真族人,几乎个个都是垂头丧气的模样,神情很是沮丧,就是在如此紧张而又压抑的氛围之中,大街小巷之中,那些偏僻的角落,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窃窃私语,似乎是顾忌着什么,却又不敢像往常一样交谈。
“这些狗日的杂碎,什么黄金家族,什么成吉思汗的后裔,全tm的都是蛇鼠之辈,胆小怕事,不仅没有一点的血性,更是没有丝毫的诚信可言。”
“就是就是,牛皮吹得震天响,南蛮子不过是略施小恩惠,林丹汗不过是略微施压,居然全都背弃了盟约,不是投降南蛮朝廷,就是依附在林丹汗的羽翼之下,敢当一个走狗。”
“真是让人不明白,咱们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程度,在这辽东之地,还占据着一定的优势,你说,也不知道大汗是怎么想的,怎么就要退回建州呢?这可是咱们辛辛苦苦攻打下来的,付出了无数的女真族人的性命,怎么可以轻言放弃呢?”
“不要胡说,那些不过是谣言,大汗还未下过命令,也并未张贴过相关的告示,不可能是真的。而且,即便是真得,大汗要咱们退回建州,其中自然会有不得已的苦衷,有着某种打算,只是你我这样的人不知道而已。”
。。。。。。
然而,相比于女真族人的忧心忡忡的样子,始终打不起精神了,那些城里的汉人,虽然神色依旧是那么的平静,像往常一样,一副任劳任怨的听凭使唤模样,却又有着丝丝不同。
虽然依旧佝偻着身子,但走路的双脚却格外有力,一步一步的向前,若不是仔细观察的话,很难发现其中的坚定之意,还有他们那有一些呆滞的眸光,趁着没有人注意的时候,闪过一缕精明,偷偷瞥了一眼经过的女真族人,带着无尽的恨意。
嘴唇微微颤抖,很显然,那是在咬牙切齿,身体蕴含着一股涛涛的仇恨。
皇宫之中,皇太极所待得汗庭之中,相比于外界的暮气沉沉、垂头丧气,这里却弥漫着轻松的氛围,言谈之中,透着丝丝喜悦。
“大汗,林丹汗那个老狐狸上钩了,从他们的态度来讲,不仅对咱们的使者予以优待,还停止了对科尔沁等蒙古部落的攻击,看其架势,是想接受咱们的条件。。。。。。”
达海兴冲冲地汇报着,高兴之人只是一小部分,绝大多数都是一脸的平静之色,有那么的一小撮人,脸上带着薄薄的怒意,气氛显得很是诡异,轻松更像是一种表象。
这个时候,达海的话音刚落,似乎是感受了这诡异的气氛,范文程上前一步的同时,露出凝重之色,沉声说道:“大汗,只要林丹汗咬钩了,接手沈阳、辽阳等地,咱们的计划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一旦林丹汗接受了条件,接手这些地方,那么,其势必与明朝交恶,至少有七成的可能性,两者的联盟不仅不存在,还将会发生战争,到时候,两虎相斗之下,就是咱们后金的机会到了。”
“如此一来,察哈尔部落,就成了咱们与大明中间的一道天然屏障,林丹汗将会替咱们抵御明军的攻势,而咱们后金,却可以趁这段时间,恢复元气的同时,加强与那些蒙古部落的同盟关系。”
“毕竟,在这几年里,咱们发展的实在太快了,尤其是与蒙古的关系,结盟的部落虽多,但却是各怀心思,良莠不齐,无法拧成一股绳,形成统一的战斗力,只因如此,才会给林丹汗和明廷以可趁之机,各个击破,分化瓦解咱们的同盟。”
众人的听得频频点头,就连那些脾气暴躁的将军,此刻也耐下了心来,平静地听着,代善更是情不自禁地插话道:“范先生说得不错,这些年来,与那些蒙古人的同盟关系,发展的委实过快了,致使联盟里面良莠不齐,有些部落并不是真心归附咱们后金,不过是在借势而已,从而达到抵抗林丹汗吞并的目的。”
“别得蒙古族不说,仅就内喀尔喀五部而言,之所以与咱们结成的同盟,有着林丹汗的吞并风险只是一方面,主要还是因为,乃是父汗当初武力胁迫而成,因此,内喀尔喀虽是咱们的盟友,但却是貌合神离,经常掣肘咱们西征其他蒙古部落的行动。”
“二哥,理是这个理,弟弟也能明白,也知道这样做是无奈之举,是为了保存女真族的实力,以便东山再起。。。。”
第三百一十九章 收复辽东失地(三)
莽古尔泰突然打断了代善的讲话,一脸的义愤填膺之色,急呼呼的继续说道:“可是,我就是心有不甘呐~!辽阳、沈阳等地,可是咱们辛辛苦苦打下来的,付出了无数族人的性命,就这样便宜了往日仇敌林丹汗,实在让人憋屈的慌。”
这个时候,似乎想到了什么,莽古尔泰的眸子中闪过一丝狠色,语气一顿,转而询问道:“二哥,大汗,要不然这样,就算是要将辽阳、沈阳这些地方给林丹汗那条贪婪而又狡猾的饿狼,咱们也可以将这些地方的城池全部捣毁,让那个王八蛋无城可守,无房可住?”
很显然,莽古尔泰的这番言辞,不仅说出了大部分的心思,其中的提议,更是使得许多人眼前一亮,深得他们的认同,就要纷纷响应,却被一个着急的声音呼给喝止住了。
“不可!”
在诸多错愕的表情之下,还有那一个个的疑惑神情,范文程的脸上却满是焦急,似乎并未意识到,自己如此说话,有一些冒失,进而急促地继续说道:“贝勒爷,这样真的不可以啊,很有可能,会使得整个计划功亏一篑。”
“哦。。。范先生,你倒是说说,为什么不可以?”
莽古尔泰的浓眉微微上扬,面色虽然平静,没有生气的样子,但那紧盯的目光,隐隐有一丝反感于抵触之意,又显得是那么犀利,冷幽幽地,使得范文程心里就是一紧,顿时清醒了过来。
“贝勒爷,是这样的,林丹汗接手了这些地方,察哈尔之所以成为咱们后金与大明之间的一个篱笆,关键所在,就是在于那些城池,可以将林丹汗的部落牢牢地束缚在原地。”
“如果那些城池全部被捣毁,辽东变得和草原无异,也就没有什么固定的场所,明军来了,如果见到情况不对,林丹汗随时都可以撤走。”
“有城池就不一样了,一旦林丹汗与明军发生了冲突,那就是攻防战,不死不休。带兵多年,贝勒爷您也知道,只要是攻城战,不比露野之战,战斗将会更加的惨烈,不管谁胜谁负,折损都会相当的严重。”
“而且,林丹汗与明军大战之后,不管是谁输谁赢,都将是损失惨重,到时候,咱们后金的机会就来了,趁着两者处于虚弱的状态,咱们突然发难,不仅可以收回这些地方,还可以就势攻破大明的宁锦防线,从而占领整个辽东,兵临山海关。”
。。。。。。
听到范文程的这番言辞,众人都是眼前一亮,在场之人,都是有着带兵经验,深知攻城的艰难,付出的代价有多的大,伤亡是露野之战的好几倍。
每个人都明白了范文程的意思,简而言之,就是一句话,那些城池不是什么极为重要的地方,便于御敌,而是一座座巨坑,用来填埋明军与林丹汗的大军。
莽古尔泰的神色缓和了许多,不再那么的强势与逼人,目露赞赏之色,颇为欣赏的轻轻点头,对着范文程。
“好了,就这么办了,就不要再横生枝节了,既然要交给林丹汗,那就给他一个完完整整的辽阳、沈阳等地,就看他能不能吞下这块滚烫的肥肉?”
不得不说,范文程的那些话,起到了极大的安抚作用,使得那些女真族将领的灰心丧气的情绪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踌躇满志,心中很是快活。
按照范文程的分析,如果按照计划去执行,后金不仅可以重回辽东,还可以攻破大明的宁锦防线。
反败为胜,不外如此。
最为关键的是,林丹汗与大明的联盟进攻不仅不存在了,冲突过后的察哈尔蒙古族,还是极度的虚弱,到时候,可以发一支奇兵,就可以彻底将林丹汗剪除了。
如此一来,在这以后的辽东之地,后金的唯一对手就只剩下了大明,至于其他部落,都是不足为虑,轻易就能将其收服,这样的话,何乐而不为呢?尽管冒着相当的风险。
换而言之,这个计划的风险虽大,但收益更是惊人,一旦成功,就定了后金日后的霸主地位,在整个塞外,也就是长城以北。
毕竟,在关外,除了明军之外,能够与后金一较长短的部族,也就是林丹汗的察哈尔族。
蒙古虽然强大,虽然人口众多,是后金的数倍有余,骑兵的战力同样强悍,但是,蒙古族太过于分散,有大大小小数十个独立部族,看似强大,只要还未统一,还未形成联盟,就给了后金各个击破的机会,将其纳入后金的八旗制度之中。
就在众人的脑海里浮现着这些念头之时,这个时候,皇太极直直地看着范文程,目光柔和,询问道:“范先生,事情打听清楚了没有?将近两个月了,山西的那几个商人不仅没有再送东西过来,更是音信全无,没有关于他们的一点消息。”
这一刻,范文程的神色变得有一些不自然起来,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但看到皇太极那催促的目光,最终还是缓缓开口了。
“启禀大汗,自从崇祯登基之后,尤其是去年下半年,不仅整饬边界军备、城防、关口等等,还加强了人员出入的盘查力度,就算是通过互市,如果没有明廷官方开具的文书,也就是通行证,很难深入关内腹地,打听消息。”
看到皇太极微微蹙眉,似有不满,范文程心里一紧,连忙精简了一下自己的汇报。
“还好皇天不负有心人,咱们的人还是混进了关内,打听到了消息,之所以那些山西商人没有再运送咱们所需的物质,没有他们的音信,原因很简单,他们与咱们暗中来往的事情曝光了,全族上下全都被抓了起来,就在几天前,全都被处以极刑,无一幸免。”
刹那间,此言一出,不啻于平地一声惊雷,在众人的耳边炸响,皇太极的神色难看不已,代善更是一脸凝重地说道:“如此一来,咱们以后,不仅很难买到那些重要物资,就连中原的情报网也全部断了。”
没有人回答代善的话语,全都陷入震惊之中。
“这怎么可能?!”
莽古尔泰惊呼了一句,满脸的震惊之色,难以相信地继续说道:“那些山西商人,可不是一般的商贾,暗地里,有着不俗的私人武装,就算大明朝廷想要对他们不利,也不可能将其一锅端了,就没有一个漏网之鱼?”
第三百二十章 收复辽东失地(四)
“贝勒爷,如果是正常情况,确实是如您所说,凭那些商人的实力,暗中培植起来的私人武装,真得打起来,就算是当地的城防营,也拿他们无可奈何,更不用说全部被捉?”
“那,范先生,为何会出现那种情况?”皇太极忍不住地问了一句,隐隐有着急切与催促之意。
“启禀大汗,查抄与逮捕范永斗他们,乃是大明朝廷密谋已久,有着详细的行动计划,事前,不仅从其他地方调去了一支精锐部队,在城外严阵以待,更是有大量的锦衣卫混入城中,趁着他们不备之时,悍然发难,范永斗他们的私人武装几乎没有发挥到丝毫作用。”
“而且,整个密谋过程,明廷做得极为谨慎,事前居然没有一点的风声走漏,就好像临时起意一般,范永斗他们根本没有一点的防备,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儿呢,一家老小就被锦衣卫和东厂的番子给全部抓住了。”
“由于范永斗他们全部被抓,群龙无首、没有人指挥的私人武装,就变成了一群羔羊,没有做出任何的抵抗,就全都缴械投降了。”
经过范文程的这一番讲述,没有一个人再抱有一幻想,如此情形,那些山西商人就没有一点逃脱的可能。
此刻,就算是一个再如何愚鲁之人,反应再如何的迟钝,也明白,这件事情有多么的严重,将会意味着什么?
买不到东西,可以忍一忍,可是,一旦失去了关于中原的消息,明廷的各种消息,是一个什么情况,后金的处境将会非常不妙,甚至于还很危险。
虽未挑明,但众人的心里很清楚,之所以屡次抵挡得住明军的攻势,女真人强悍的作战能力只是一方面,主要还在于,对于中原的局势把控和了解。
确切的来说,就是事先知道了明军的行动,知道了明军将领的计划,后金才能够从容以对,以优势兵力,集中攻击明军的薄弱之处。
否则的话,后金总人口不过二十万左右,加上蒙汉,兵力也不过十万有余,怎么可能挡得住明军的大举进犯?
凡此种种,根据以往的经验,他们这些人,对于“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有着极为深刻的了解,更是奉为行动准则,变成了一种习惯。
若是对敌人的情况一点都不了解,犹如聋子、瞎子一般,后果将会有多么的恶劣,可想而知,而又难以相信,让人心惊,让人不安,让人心中忐忑。
一时间,汗庭里面的气氛再次变得死气沉沉起来,每个人的心情都是那么的凝重,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真是没有想到,崇祯这个黄口小儿,年纪轻轻的,居然就这么厉害,就有如此手段,多少年了,好久没有听说过大明动辄就灭人满族,就连别人的亲朋好友也不放过,一下子还不是一两家,而是整整八家,这份铁血手段,还真是罕见。”
“还有这份眼光与心思,真够毒辣和敏锐的,咱们与范永斗他们之间的关系,暗中的往来,数十年没有被人发现,就连天启和万历都没能察觉,才登基不过两年,居然就发现了,那么短的时间,就掌握了那么多的证据,简直就是匪夷所思。”
“最为关键的是,就是这份深沉的心机,让人心惊,居然借助山西商人的风波,极大地震慑了中原的那些士绅,利用舆论,逼迫他们缴纳和补缴税款,让人不佩服都不行。”
。。。。。。
犹如自言自语一般,说这些话之时,代善的神色分外凝重,更有一丝忧虑萦绕于眉宇之间。
通过情报网,范永斗等人递送的情报,皇太极对于中原的情况极为了解,山西八大商人风波,被灭了满族,他关心的不仅仅是后金在关内的情报网彻底被摧毁,再组建的话,将会非常的困难,费时费力。
皇太极主要关心的还是,因此而衍生的诸多效应,大明之弊,人人都说是在党争,而他却不然,认为这一切的根源所在,而是那些士绅,通过个人或团体的影响力,影响着大明朝局的发展。
不难想象,一旦士绅被收拾的服服帖帖,老老实实地做小老百姓,崇祯今后的施政,将会更加的通畅,得心应手。
至于那些整饬军纪、土地改革等等,都不过是一时的治标,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只要是明君当政,一心志在强大大明,再有足够的耐心,假以时日。完全可以办得到。
所以,听到范文程的这番话,相比于代善的震惊与感慨,皇太极更加关心的却是崇祯这个人,通过之前得到了种种消息,分析崇祯这两年的施政,这个年轻的皇帝是一个极为恐怖的存在!
根据自己的分析,得出了一个令人心惊的结论,皇太极相信,如果大明一直都是由崇祯当政,在以后的日子里,后金的处境将会倍加艰难,越来越不好。
“贝勒爷,在范某看来,恐怕这些事情并不是出自于崇祯之手,而是在他的身后,另有高人存在,暗中帮忙策划着。”
范文程突然来了这么一句,使得众人的心中一动,似乎是被点拨了一般,皇太极的眸子里更是点点光芒闪烁,一旁的鳌拜更是猛地一拍大腿,粗声粗气道:“是啊,范先生说得有理,就算是崇祯那黄口小儿,从娘胎里就开始了解大明政事,对于那么的弊病,也不可能那么的清楚啊~!”
“何况,自从其祖父万历皇帝之后,还有其父明光宗、其兄明熹宗,尽管这两位都是短命皇帝,前者登基不过一个月,后者执政不到七年,崇祯又怎么可能知道,他会成为大明的皇帝?”
“如此短的时间里,对于一个十八岁的少年,能够扳倒魏忠贤,有效地压制党争,就算是妖孽般的天才人物,表现也不过如此,怎么可能还有后续的一连串明智之举?”
“在崇祯的背后,如果说没有这么一个人,为他出谋划策,制定相应的行动细则,打死我也不相信,登基之时,不过是十六岁,登记之前,从未离开过京城,这么一个少年,能够做到这些惊人之举,几乎没有犯错的地方?”
然而,鳌拜的这番出言之语,看似无心,看似大大咧咧,看似是一时的有感而发,却给众人以极大的启迪,由不得皇太极不得不深思,考虑存在这种可能。
毕竟,崇祯的表现地太过妖孽,妖孽的几乎令人发指,令人感觉,这不像是凡人所为,而是出自于神人之手。
第三百二十一章 收复辽东失地(五)
原本破破烂烂的大明王朝,存在着诸多的弊病,虽不是烽烟四起,天下动荡,但也是相差不多。
东北有后金威胁,北有蒙古骚扰边境,西北有连年的天灾和民乱,西南也有安奢之乱,东南有海盗肆虐,内有土地兼并严重,百姓的怨念越来越深,用怨声载道来形容,也不为过,还有朝廷的财政急剧紧张,等等。
然而,就是这么多的问题,在那位年轻的皇帝崇祯手中,不过是两年的时间,不是得到了解决,就是得到了极大的缓解,不仅阻止了大明不断地走下坡路,还使其向好的方向转变,国力蒸蒸日上,几乎是一天一个变化,天下也渐渐稳定了下来。
这一刻,只要是稍有理性之人,略微思考一下,就会有这样的判断,只要是一个正常人,哪怕他的智慧堪比妖孽,如此年纪,也不可能有着这样的成就!
毕竟,一件事情还好说,但是太多了,如果要每个行动都能够成功,不出现太大的偏差,若无相应时间的谋划,细化其中的细节,反复论证,根本就不可能成功,根本就不做到。
所以,在众人的潜意识里,在崇祯的背后,不仅有那么一个高人,为其出谋划策,还存在着一个规模不小的智囊团,为崇祯出主意。
否则的话,这根本就解释不通,年纪轻轻的崇祯,在那么短的时间里,为何轻易地就做到了那些事情?
“所以,大汗,微臣以为,大明的这位年轻皇帝并没有那么大的危险性,只要查到他幕后的筹谋之人,并使用离间计,使崇祯对那人产生怀疑和猜忌之心,大明的局势就会再次逆转,继续走下坡路,变得对咱们后金有利。”
说这些话之时,那副侃侃而谈的模样,范文程显得是那么的自信,很是笃定,就是认定了,崇祯的背后就是有那么一个人,为其出谋划策,分析天下时势。
然而,不仅是范文程,还有皇太极那些人,他们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崇祯的背后没有什么高人,更不存在什么智囊团,之所以表现的如此妖孽,只因他是一名穿越者,还是一名穿越的历史学家。
有一些事情,无需了解,就直通本质,并能有相应的解决之策;有一些人无需观察,就知忠奸,可以放心的去用。
如此一来,就可以省去许多时间和精力,只需将“拿来主义”发挥到淋漓尽致,理直气壮地说是自己的,将相应的能臣干吏摆到合适的位置,选出能征善战之将,就能缓解大明紧张的局势。
当然,其中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那就是相应的耐心和信任,对于那些文官武将。
兴城,蓟辽督师府。。。。
此刻,督师府中弥漫着一股极为紧张的氛围,大厅之上,孙承宗一身的戎装,笔直地站在那里,而在他的对面,分别是辽东的诸多主将。
“各位将军,本督刚刚得到消息,林丹汗与黄猪皮的密使暗中往来,尤其是最近几天,越来越频繁,根据察哈尔内部的线报,两者似乎是达成了某种共识,林丹汗许以黄猪皮某种好处,而后者以辽阳、沈阳等地作为报酬。。。。。。”
然而,众人的反应很是平静,并不觉得意外,就好像早有预料一般,两者迟早有一天会勾结在一起,任由孙承宗沉声讲述,这些大将只是静静地听着。
这个时候,若是仔细观察的话,不难发现,这些辽东的诸多将领之中,神色中有几分不满夹杂其中,就好像受到什么不公正的待遇。
“事到如今,各位将军,本督也就不藏着掖着了,想必你们也有耳闻,听到了一些消息,朝廷准备对辽东用兵,收复全部失地,本官可以在这里言明,这条消息是真的。”
“但是,出于谨慎考虑,为以策万全,尽可能地将折损降到最低,此次的军事行动,皇上和本督以及兵部的那些同僚商讨了一下大概的行动方案,咱们辽东兵担任佯攻任务,和大同总兵满桂,一起威慑察哈尔的林丹汗,让其动弹不得,轻易不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