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吃相-第1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兄长说话要算话!”杏儿的眼泪流了下来。
  “嗯,说话算话,我们拉钩!”陈旭伸出手,杏儿也伸出小手两人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说完之后杏儿才破涕为笑。
  “娘,你和杏儿在家保重身体,吃喝用度之物我会让大石安排好,冬天别冻坏了身体!”
  “你放心去,不用记挂家里!”陈姜氏眼圈发红,用衣袖不断的擦着眼角。
  “轻柔,家里又要拜托给你了!”陈旭拉着水轻柔的手满脸歉意的说。
  “陈郎且放心去,家里我会照顾好,等春暖花开,我会带婶娘和杏儿虞姬去咸阳探望你!”水轻柔依旧满脸温柔,但眼中却满是依依不舍,每次陈旭离开,她都会觉得心里空荡荡的,既担心又牵挂,一颗心全部都拴在了眼前这个少年的身上。
  而且上个月师尊来的时候还与她说过,如今天机混乱,而混乱的根源就是陈旭,连他都无法推测将来会发生的事情,所以让她好好的辅佐陈旭,看看将来到底会发生什么,这也让她对陈旭充满了一种异样的情绪,深深的爱恋之中还多了许多好奇,相处这么久,她觉得陈旭仍旧如同一团迷雾,怎么都看不清楚。
  大包小包收拾了一大堆,其中大部分都是陈旭实验室的东西,一个做好的地球仪放在一个木箱之中捆在马背上,除开洗漱用品和衣物之外,陈旭还带上了水轻柔补充完整之后装订整齐的封神榜,这本书,进入咸阳之后他会第一时间送给秦始皇。
  上次宛城一席话并未完全打消秦始皇寻找神山求取长生不老之药的念头,因此陈旭决定再加几块砖头,用这部封神榜彻底将秦始皇祈求长生不死的愿望镇压下去,只有如此,秦始皇才会真正才能够沉下心来做一个人间帝王。
  依依不舍与陈姜氏、水轻柔、杏儿和虞姬告别,在数百位禁军的护卫下行至清河镇,逗留一个时辰,收拾了一车精美的瓷器,糖果酒醋也弄了两三车,还有制作好的竹浆纸以及笔墨等物,当然还把麻杆和公输胜两个高级匠工带上,本来还想把木匠刘二娃带上的,但刘二娃身体状况不太好,就把他的两个徒弟带走了,然后又把牛大石、游缴刘波、三老和镇上工坊的诸多管事人员都叫到一起仔细叮嘱一番之后,陈旭正式启程,踏上去咸阳的路。
  这一去是喜是悲,是祸是福,是鱼跃龙门一鸣惊人,还是灰头土脸一鼻子灰,都是一个未知数。
  大秦江山如画,那绵延万里的长城还在一天天变长,民生疾苦,苛法如虎,但只要有些许的改变,大秦之未来,便会变的不一样。
  我们不一样……不一样……
  突然一首歌在心底浮现,在脑海回旋,坐在颠簸摇晃的马车上,陈旭的脸上慢慢露出一丝微笑。
  老子是穿越者,一切终究会变的不一样,而且它已经开始变得不一样了,不是吗?
  ……


第321章 入咸阳
  十月初一,寒衣节。
  从去年到今年,似乎咸阳什么都没有变化。
  但只有身在朝堂之上的王侯公卿和文武官员,才知道有些东西已经开始变化。
  这次大皇子扶苏公子奉始皇帝之命,亲自去南阳,只为一件事,那就是要迎回来一个人。
  而这个人物,李斯赵高王贲蒙毅江珩等一干重臣已经见过,虽然年纪轻轻,但却怪异无比。
  所有人都清晰的记得在宛城看过的那两场歌舞剧,所有人更清晰地记得那晴空霹雳降下的太乙神雷,所有人更加记得,那个年轻人送给了始皇帝一封信和一个锦囊。
  虽然谁都不知道信上的内容和锦囊里面的东西,但自从始皇帝巡游归来之后,在深宫之中静静的沉默数日也不曾上朝,几天之后,听说宫内有一群术士被驱逐出皇宫,而重新上朝之后的始皇帝,看起来略有些与以前不一样,但究竟不一样在哪里,却又都说不清楚。
  寒衣节的祭祀大典持续了三个时辰。
  结束之后百官公卿照例回咸阳宫朝议大殿。
  秦始皇端坐龙椅之上,身穿黑色秀龙袍,头戴玉冕,看着下方分坐两边的大臣,脸色平静而威严,天然带有一股俯视天下苍生的霸气。
  “诸位爱卿,今日祭祀都有些乏累,如若没有奏报之事就散朝回家歇息!”秦始皇的声音一如既往的平静。
  “陛下,臣有奏!”治粟内史高腾站起来。
  “奏来!”秦始皇点头。
  “今年夏秋粮税已经全部收缴完毕,全国三十六郡共计征收税粮三千九百万石,因为今年新粮比去年多出近两成,许多郡县粮食已经无法堆放,臣请陛下允许扩建熬仓、陈留仓和咸阳仓、同时组建新的南阳仓,规模至少达五万一积,因为南阳郡今年粮食增产达到三成,许多税粮如今都还堆在露天,时日太久恐怕会霉烂……”
  高腾的话顿时引起了朝堂之上一阵骚动,许多大臣都满脸喜色的站起来一起行礼,“陛下,粮食丰收可喜可贺,建仓之事必须尽快!”
  秦始皇脸上也露出笑容,摸着胡须点头,“这的确是一件值得庆贺之事,准,建仓扩仓之事交由高内史负责,匠作少府选派工匠尽快完成,不得拖延!”
  “喏!”高腾和敖平赶紧一起躬身行礼。
  “高内史,你似乎还有话说?”秦始皇看着意犹未尽的高腾问。
  “不错,陛下,臣还有一件喜事奏报!”
  “好,奏来!朕听听到底是何喜事?”秦始皇心情舒畅的点头。
  “还是税粮之事,今年南阳郡喜获大丰收,独增三成,但南阳下属雉县,丰产增收近五成……”
  “哗~”高藤还未说完,朝堂之上躁动更厉害。
  在这样一个粮食为王的时代,粮食就是一切,往年粮食处处捉襟见肘不够分配,今年竟然全国喜获丰收增加两成,这一些就解决了诸多问题,而眼下竟然还有增收五成的地方,所有人都兴奋起来。
  “还有……”高腾听着满朝文武吵吵嚷嚷的声音,忍不住停下来卖个关子。
  “高内史快说,还有什么?”许多大臣都忍不住催促。
  “还有一个消息诸位还请坐稳后再听……”
  “嘁,高内史快快道来,莫要学那周幽王!”
  “不错,快说快说,不然某下朝之后去你府上玩耍!”内史齐宕用手里的笏板指着高腾笑着说。
  在满朝文武的催促下,看着秦始皇满脸的微笑的期待之色,高腾也不敢继续卖关子,笑着四周拱手行礼说:“雉县下属一个乡镇,可能这个地方诸位都听说过,唤作清河镇!”
  “清河镇如何?”这下连秦始皇都兴趣盎然的问。
  “陛下,清河镇今年夏秋两季粮食竟然增收增倍不止,夏麦平均亩产超过四石,秋粮平均亩产也超过四石,而听说有良种试验田,亩产超过六石,更有清河镇里典精耕细作的试验田,亩产超过八石……”
  “八石!?”朝堂之上一阵惊呼,人人脸上都露出不可置信之色。
  “高内史,何为试验田?”一阵惊呼之后,右相冯去疾疑惑的问。
  “不错不错,高内史,何为试验田?怎会如此高产?”许多人都回过神来一起询问。
  “根据南阳郡守江北亭的详细奏报,试验田就是采用去年南阳郡呈送的深耕积肥,精耕细作之田,加上筛选良种,因此才有如此高产!”
  “陛下,看来今年全国增产与去年的曲辕犁耧耙深耕翻土和积肥有莫大关系,而且也证明这种精耕细作之法的确成效显著,臣建议陛下下令,从今年始,全国开始大范围推广曲辕犁和耧耙的使用,采用深耕积肥之法,如此持续一两年,我大秦粮食定然倍增,就能完全缓解如今粮食不足的困境!”冯去疾对着秦始皇行礼说。
  “臣附议,并且要把此法作为一条法令强制推广下去,让各地官吏加强监督,强迫农夫彻底抛弃刀耕火种的方法!”李斯顶贴的时候同时祭起自己的惯用的法令作为武器。
  “臣等附议!”大殿之上一群大臣呼呼啦啦的一起顶贴。
  “准,法令交由李相负责,开春之前必须通传天下!”
  “喏!”李斯躬身行礼。
  “匠作少府负责新式农具的推行,制作方法和图册通传各地匠工,必须加紧打造。”
  “喏!”匠作少府令敖平领命。
  “治粟内史尽快将深耕积肥、精耕细作、优选良种之法详细编写成书册,通传各郡县乡镇。”
  “喏!”治粟内史高腾领命。
  “御史中丞通传各郡县监御史,必须严格监视各地官吏的执行推广,如有懈怠者,依律令严格惩处!”
  “喏!”御史中丞领命。
  “报~~”
  就在朝议热烈的时候,突然一个浑身黑衣的玄武卫手持金牌直接奔入朝议大殿门口单膝跪下:“陛下,扶苏殿下从南阳归来,现已至乐游苑!”
  正在发布命令的秦始皇脸色一喜站了起来,大袖一摆说:“诸位爱卿随朕出城迎接!”
  “陛下不可!”李斯和赵高等一干重臣赶紧一起出声阻拦。
  “有何不可?”秦始皇不悦的问。
  “陛下,天下间哪有父迎子之理,此有悖人伦常理也!”李斯大声说。
  “陛下,李相说的是,父迎子,亘古未有也,还请陛下三思!”右相冯去疾也大声说。
  “朕非是迎接扶苏,而是要迎接陈先生,诸位爱卿无需多言,太仆何在?”
  “臣在!”赵高赶紧站出来行礼。
  “速速安排车驾!”
  “喏!”赵高赶紧答应。
  此时距离咸阳五十里外,在数百车马的护送下,经过十多天翻山越岭的跋涉,陈旭终于也跟着大皇子扶苏来到了大秦帝都咸阳附近。
  他们现在停在一个叫乐游苑的地方短暂的驻扎修整,同时安排随行的玄武卫入咸阳禀报,如此大规模的军卒要进入咸阳,即便是皇子也不行,必须先禀告秦始皇,不然擅闯都城,估计皇子也能剁了。
  虽然已经是初冬时节,但停驻之地却风景优美山水如画,旁边有一方天然的巨大湖泊,微风习习波光粼粼,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湖泊沿岸修建无数宫殿楼舍,亭台楼阁曲折交叠,在这西北苦寒之地,竟然有几分江南风光。
  “陈先生,此湖泊名曰隑洲,这殿舍唤作宜春院,乃是我父皇盛夏避暑之地,等有空闲,扶苏可以陪先生前来游玩!”
  下马活动一下腿脚筋骨等候入咸阳传来的命令,扶苏指着眼前的湖泊也沿岸高低绵延的亭台楼阁满脸和煦的为陈旭介绍附近的风景。
  本来这次去南阳迎接陈旭的时候,临到出发甚至在路上,他还根本就不知道陈旭是何人,因此接到秦始皇的命令,满头都是雾水,于是私下找李斯等一众随秦始皇巡游的大臣打听了一番之后,顿时对陈旭充满了兴趣。
  一个十五岁的少年,一个连父皇都要尊为先生的人物,完全就是一个谜一样的存在。
  离开咸阳的时候,秦始皇专门谆谆告诫,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要放下皇族的身份以礼相待,万万不可冲撞。
  因此从到达清河镇那一刻开始,扶苏便让随行人员小心翼翼,连镇上的乡民都不敢大声呵斥,生怕出现差错,而且还舍弃仪仗车驾亲自骑马去小河村上门迎接,这弄的所有随行人员都万分不解。
  见到陈旭本人之后,竟然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山村少年,这让他略微有些失望,但在来的这一路上,经过十多天的交流之后,陈旭留给他的印象已经非常深刻,行事有理有度,说话不卑不亢,特别是随口说出来的一些奇异的话语和理论,更是让他有一种完全无法理解和接受的感觉,但却又充满了新颖和趣味,使得扶苏这一路归来,对陈旭已经不敢再有任何轻视之心。
  “报~~”
  远处一骑快马疾驰而来,马背上的玄武卫下马单膝禀报:“扶苏殿下,陛下有令,命你陪同陈先生速入咸阳!”
  “陈先生请上车,看来父皇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见到先生了!”扶苏彬彬有礼的拱手请陈旭上车。
  “殿下请!”陈旭笑着和扶苏一起蹬车,两人并排而坐,四匹骏马拉乘的豪华马车缓缓启行,护卫的禁军也前后左右跟上,虞无涯、英布和王五等人跟在最后,谈笑风生的一起往咸阳城而去。


第322章 宁可无法,不可为恶法
  五十里路程不过一个时辰而已,陈旭坐在马车上和扶苏谈笑之间很快就到,还隔着七八里远,就能隔着落光了树叶的树木看到咸阳城头飘飞的旌旗和城楼。
  而随着队伍的行进,很快就看到咸阳东门之外,已经车马林立旌旗翻卷,数千禁军两边排开数里列队等候,而在城门前方,数十辆马车排列整齐,为首一辆车是六马拉乘的天子车驾,秦始皇一身黑色玄服,头戴冕冠坐在上面,看着对面缓缓而来的队伍,脸上露出一丝如释重负的微笑。
  而此时距离城门数里之外,密密麻麻的咸阳民众和百家方士也都闻风而动,涌出城来看热闹,不知道皇帝陛下今天会带领文武百官和皇子公主到城外等候什么?
  只到看着远来的一支禁军,看到为首的一辆豪华马车,其中许多懂行的人立刻惊讶的开始切切私语。
  “甚是奇怪,这不是大皇子扶苏的车驾么?皇帝为何要迎接皇子入咸阳,这未免太不可思议了吧?”
  “的确,自古未曾有闻过父迎子之理!”
  “上月听闻扶苏殿下去了南阳郡,不知为何?”
  “这事某知晓一二,听说是去迎接仙家弟子!”一个三十所有的文士说。
  “仙家弟子?”周围无数人惊呼。
  “三月间始皇帝巡游东南,在宛城之中的清河剧院观赏歌舞,听说当日便天降太乙神雷……”
  “此事天下早已传的纷纷扬扬,非是讹传,某亲自去看过,神雷降临处地面炸开一个大坑,露出太乙神碑,皇帝当日还亲自去祭拜!”
  “莫非来人真的是仙家弟子?”
  “八九不离十,我等向前靠近点儿,等会儿好一睹仙家弟子的仙颜,也好沾点儿仙气!”
  眼看大皇子扶苏的车队越来越近,观看的民众情绪越发激动,各种版本的消息也在人群中快速传播,很快数万人乌压压从四面八方往东门汇聚而来。
  我靠,这迎接的阵势也太大了吧!
  陈旭坐在马车上,看着两边列队林立的禁军,看着前方秦始皇的车马,看着四周围聚而来的民众,心态也开始变得有些忐忑不安。
  本来他还想悄悄的入城,打枪的不要。
  但眼下看来,只能硬着头皮检阅一下皇帝的仪仗队伍了。
  “诸位爱卿,下车随朕迎接陈先生!”秦始皇在近侍的搀扶下下车,李斯等人也都随同身后一起下车迎接,脸色平静看不出任何心思,但心里的波动却都如同翻江倒海一般。
  始皇帝亲迎,这在大秦历史上前所未有,因此对于陈旭的身份,一个个都心里有各自的猜测与打算。
  相隔百丈,车队停下,陈旭下车整理衣服,然后在扶苏的陪同下一步一步走向秦始皇,隔着十丈距离躬身行礼:“陈旭拜见始皇帝陛下!”
  秦始皇满脸微笑的大步迎上来,伸手挽住陈旭的手说:“快快免礼,朕日思夜想,终于把先生盼来了,一路上车马劳顿,让朕于心不安,这就与朕入城,朕还有许多话要问先生!”
  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隆重迎接仪式。
  秦始皇与陈旭登上天子车驾回宫,庞大的迎接队伍入城许久之后,城外还聚集着无数的民众在流连观望。
  而同时,一个足以引爆咸阳的消息也同时传开。
  陛下请回了伏牛山中传说中的仙家弟子。
  虽然几乎所有人都没看见仙家弟子的容颜,但许多人远远的还是看到了那么一个影子,很快关于一个少年的传说便在整个咸阳的楼堂馆舍之中传开。
  ……
  当晚,咸阳宫紫宸殿灯火通明,油烛灯笼把四周照的亮如白昼。
  数百玄武卫将大殿四周防备的密不透风,卫尉府的禁军更是将整座皇宫门户守卫森严,所有无关人员都不得通行。
  紫宸殿上,一场盛大的歌舞晚宴正在举行。
  上首一左一右相对摆放着两张案桌,秦始皇与陈旭相对而坐,下首左右首位是左相李斯和右相冯去疾,再后是蒙毅赵高等同属三公九卿级别的重臣,再后是文武足有四十余人,皆都是当朝有名望的公卿贵族。
  所谓卿,为上大夫之上的官位,分为上中下三等,类似爵位的级别,有可能有卿之名而无实权,只是表示一种级别和待遇,官秩两千石,而通过王侯公卿这四种称呼经常并列在一起,就可以看出卿的地位非常高。
  在周朝,太师太傅太保三公同列上卿,在大秦则是太尉、左右丞相和御史大夫为上卿,其他太仆郎中令等九卿为中卿和下卿,其他如司空司马司徒司寇司士等五官六卿已经尽皆废止,大秦如今的官员职务和周朝已经几乎完全不同。
  此时参与紫宸殿饮宴的皆都是大夫以上级别的官员,这批人,也正是掌握大秦命脉的最高级别的剥削阶层。
  百官公卿饮宴之际,殿中有舞姬正在随着音乐翩翩起舞,钟鼎琴瑟之声叮叮咚咚袅袅不绝。
  一曲歌罢,舞姬退去。
  “自从朕在宛城观看了陈先生排练的戏剧,再看这些歌舞就索然无味耳!”秦始皇似乎对自己皇宫中排练的歌舞有些拿不上台面感到有些不好意思,邀请陈旭饮酒之时竟然发出一声感慨。
  “陛下说笑了,歌舞也好,戏剧也好,皆都是娱乐,戏剧演绎的是人间百味,内有悲欢离合惹人遐思,而歌舞动作轻松随意舒展优美,更加令人心情舒畅,无有高下之分也,当初伯牙遇钟子期,合奏高山流水引为知己,钟子期死后伯牙也摔琴止技,只为知音难觅耳,旭与陛下神交已久,今日受陛下知遇之恩前来咸阳,也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和陛下互为知音,将我大秦治理成为一个歌舞升平、国泰民安之繁华盛世。”
  “有先生这句话,朕心甚慰,先生请满饮此杯!”
  “陛下请~”陈旭双手捧起玉杯,袖袍掩面一饮而尽。
  “陈先生,听宛城郡守江北亭奏报,今年清河镇夏秋两季粮食皆都丰收增倍,而且听闻陈先生亲自耕种的二十亩试验田亩产更是达到八石,不知是否属实?”陈旭放下酒杯之后,下面一个官员突然站起来问。
  “不错!”陈旭点头。
  “那就好,看来只要新的法令推行下去,明年我大秦全国粮食倍增有望也!”这个官员很兴奋的坐下去。
  “什么法令?”陈旭忍不住问,同时还转头看了坐在左侧首位的李斯一眼。
  “陈先生今日刚到咸阳,还不知晓,去年先生发明了曲辕犁和耧耙等新式农具,各地推广下去之后,今年大秦各郡县普遍增收两成左右,而推广最早的南阳郡增收超过三成,雉县竟然超过五成,因此朕打算在全国推广这种深耕施肥之法,今日朝议之时让李相颁布一条法令强制执行,免得农夫懒惰!”秦始皇竟然亲自开口解释这件事情。
  陈旭的脸色慢慢的冷静下来,略微思忖之后站起来对着秦始皇深深一躬,“陛下,法令之事是否可以延后推行?”
  “为何?”不光秦始皇愣住了,大殿之上所有人都不解的看着陈旭。
  “法之所以为法,就在于它的严肃性、适应性和普及性,因此法令的推广要慎之又慎,一条法令出台,当适时适当,才能被人接受并且顺利执行,深耕积肥精耕细作之法的确是粮食增收的良法,但我大秦三十六郡八百余县,南北东西相隔遥遥万里,天时地利皆都不同,各地物产也都不同,各地民风更不相同,一旦贸然把法令颁布下去,恐怕会引起民夫的惊恐和混乱,加之各地官吏也并非懂得这种新式的耕种方法,强制推广在很多地方只会适得其反,恐怕会引起极大的民怨,世间万事皆可分出轻重缓急,因此强制推广新式耕种之法非是眼前的当务之急,所以旭恳请陛下缓行这条法令!”
  陈旭一番话说出来,刚才还热闹饮酒的大殿之上顿时安静的落针可闻。
  “新式耕种之法既然效果明显,为何不能强制推广?岂不闻兵贵神速乎?”一个官员站起来问。
  “耕种非是打仗,无有兵贵神速一说,我问你,你可否能够保证新式的犁耙农具能够及时打造分配到每一户农户手中,次者,农夫对新式农具是否能够熟练使用,再有,牛马等大型牲畜是否充足,曲辕犁是某发明的,必须借用牛马之力才能翻耕半尺深的泥土,而且一天翻耕最多也不过七八亩,如果全凭人力,一天翻耕一亩地就是极限,眼下诸多事项皆都还未充分准备,一旦贸然用法令强制执行新式耕种之法,当地官吏可不会管农夫是否能够承受,强制压迫之下必生民怨,既然现在新式耕种之法已经初见成效,推广不过半年全国便征收两成,又何必画蛇添足去强行颁布一条无谓的法令强制执行?民以食为天,当农夫了解了新式耕种之法的好处,为了多收获粮食,自然会主动去学习耕种,只要各地安排工匠大量打造新式农具,官吏大力宣扬新式耕种的好处,风调雨顺之下,两年之后全国增收翻倍是水到渠成之事,因此增收之法在朝堂,在官吏,在民夫,而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