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吃相-第2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今年关中并不会减产太多,因此臣认为清河侯的提议很有道理,松解商律有助于百业发展,并不会造成粮食减产。”工部右中丞站出来为同属工部的陈旭打气助威。
  “陛下,金布律有规定物价之令,如若废止,岂非物价混乱?而且废止律令,商贾所售必然布不盈匹,粮不盈斗,以次充好货损不一,必然乱市而行,臣恐会引起民间恶乱,非良策也!”这次李斯身后站出来一个更加重量级的中书令,官阶二品。
  果然中书令这句话一出,朝堂之上一阵安静,就连准备继续站出来为陈旭顶贴的工部令宰纮都犹豫了一下之后没有动作。


第636章 开弓没有回头箭
  许多大臣都转头看着陈旭。
  金布律是最重要的商律之一,详细的规定了商贾和官仓售卖货物必须恪守的法令,比如粮食多少钱一石,盐多少钱一斗,布多少钱一匹,钱多少个一畚,而且对钱粮布匹盐巴的质量都做了要求,短斤缺两和缺尺少寸都不得在世面通行,而且还规定所有人不得区分钱币质量的好坏统一流通。
  可以说金布律实际上就是货币法、质量法和价格法的统一综合体,是维护世面物价和商品质量的最重要的法律。
  一旦废止金布律,根据商贾投机取巧的秉性,这些乱七八糟的事必然会出现,因此即便是有人赞同陈旭松解商律,必然也要为粮食布匹这些对民生影响最大的物价和商品质量问题担忧。
  陈旭摇摇头脸色平静的说:“陛下,臣提请松解商律,废止金布律等压制商贾的律令,非是要彻底废除,而是觉得眼下的商律已经不适合我大秦发展的国情,眼下货币改革已经开始,新式钱币已经在铸造之中,等到明年就可能大面积废止粮食和布匹的货币属性,世面交易将全部采用钱币,而金布律将粮食、钱币和布匹强行等价折算,这样货币改革的优势将无法凸显出来,废止金布律当中一些不适合商业发展的律法,重新编制质量法、价格法、经营法,朝廷官吏以新法为绳,加强监督,凡是以次充好者,短斤缺两者,哄抬物价者,囤积居奇者都严格依法处置,只要商贾遵纪守法合法经营,又何来乱市之说?”
  “何况商品一旦允许自由经营买卖,匠工制作的物品和商贾售卖的物品都将各自自由选择,价格和质量虽有波动,但购买者必然也会有自己的辨别和选择权力,物美价廉自然成了首选,以次充好者,以旧充新者,短斤缺两者必然会被摒弃而不顾,只有那些质量好价格公道的商品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
  陈旭转头看着中书令:“姚大人,您如果作为一个平民去市场购物,眼下有三个商人都在卖陶器,一个质量好价格贵,一个质量中等价格合适,还有一个质量差价格便宜,请问您买哪一个?”
  “自然是质量中等价格合适的!”中书令拱手说。
  “这就对了,只要购买者不是大富大贵者,基本上都会选择质量还行价格合适的,而质量差的物品虽然价格便宜,但并非人们的首选,而且买过一次发现不好之后自然不会光顾第二次,商人为了挣钱必然还是会尽量提高自己售卖商品的质量,如果他不愿意这样做,那么就会慢慢被排挤出市场,何况有质量法令的约束,一旦所售物品质量太差导致购买者不满,还可以到署衙进行投诉,则商人要退赔钱财,若是因为所售商品造成他人财物损失,还可以加重处罚缉捕入狱服刑,这些条令我大秦并不缺,自由商业的最大好处就是市场竞争,商人为了挣钱会尽量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而松解商律也并不是放任不管,朝廷和官吏要更加注重对于商品质量的监督和市场价格波动的控制,加强对于商贾经营的管理和引导,重处那些以次充好短斤缺两的行为,因此松解商律绝对不会造成给市场恶乱,反而只会激发商贾的不断竞争而提高所售货物的质量,而且还会尽量降低价格占领更大的市场……”
  “既比如一匹布,眼下金布律规定,一匹粗麻布,长八尺宽二尺五寸,用麻三斤,制作质量不好不得流通,但何为质量不好?这就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全凭验收布匹的官吏自我判断好恶,而且这匹布上市流通,购买者也无从选择,可能同样花十钱买到的布质量差别很大,但如果把收售布匹的事情交给商人自行购买销售,则好坏美恶无所遁行,质量好的布大家抢着购买,质量差的布自然卖不掉,市场上自然会慢慢分化成为几种不同的档次的价格,家境不同的人可以选择不同档次的布料,这就是自由买卖商业的优势,远比用法令和官吏去事无巨细的监督要灵活的多,也方便的多……”
  “所以,我所说的废止商律,并非是彻底废止,而是要大范围的修改,现在所行之商律,从商君制定开始到眼下,已经过去了足足百余年,时移世易,许多法令早已不适合我大秦的需要,甚至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大秦的发展,当年我大秦还是偏居一隅的诸侯,如今却已经取周而代秉持九鼎,陛下之功绩,诸位辅佐之功绩,必将传承万世,但诸位为何眼光不能与时俱进耶,大秦要繁荣昌盛,必要让万民衣食无忧安居乐业,天道自然,万事万物时刻不在发生变化,诸位为何非要抱残守缺死守前律而不变,若是百年前没有商君推动我大秦变法,我大秦焉能有今日之强盛,但为法者也必然要与时俱进,废旧法推新法,不断完善法令以符合天道规律,这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为了推动商业的繁荣发展,首先必须就是要废除压制商贾和匠工农民的法令,不能自由经营就说不上商业自由竞争,因此对于推动商业改革的事陈旭可以说在心里早已盘算过无数遍,也仔细研究过大秦的各种律法,今日这些长篇大论的话,皆都是经过深思熟虑。
  但大秦眼下国家一统,以眼下站在朝堂之上的这些文武百官为核心,大秦已经开始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新兴贵族阶层,如果不是陈旭出现,皇帝的心思也根本就没有放在治国之上,而是放在南北两场战争和寻找长生不老的仙药之上。
  也就是说,整个大秦眼下都是处在一种非常守旧而且迷茫的状态。
  秦始皇和李斯为首的法家门徒,坚信法术就是最好的治国策略,这是大秦的老祖宗终结出来的经验。
  民意广泛的墨家已经分崩离析,儒家也与秦始皇的治国理念有巨大冲突,百家门徒熙熙攘攘无法抗衡法家,更拿不出一个能够比法术更好的治国方略,因此大秦这辆马车便只能束缚在法术这条车辙上往前跑。至于能跑到哪儿……估计李斯都是两眼一抹黑,其他的文武百官更加眼前漆黑,只能闭着眼睛坐在马车上,被李斯为首的一群法家门徒推着往前使劲儿跑。
  然后哪天翻车了都不知道!
  因此眼下大秦唯独有一个看清方向的人,那就是陈旭,但陈旭想用自己一己之力彻底扭转整个局势,必然是困难重重。
  眼下的大秦秦始皇固然是皇帝,九五之尊睥睨天下傲视苍穹,即便是他知道陈旭的提议非常好,但辅佐他一起定鼎江山的李斯和文武公卿的想法他不可能弃置不顾,对于李斯和冯去疾蒙毅这些人,他即便是想改革也要三思而后行,不能闹到君臣离心,秦始皇知人善用,要治理这么大一个国家,没有李斯和王侯公卿的辅佐是绝对不可能的。
  他三番五次召集三省六部的主要官员和一些王侯公卿入宫讨论陈旭的提议,但始终却没有拿出主意,不是他不想,而是阻力很大,这不是统一文字和度量衡,也不是三省六部改制。
  当初的三省六部改制,实际上算不上改革,只是朝堂改制,重新进行了一下权利分配而已,将以前各府署衙模糊不清的职责进行了厘清,受益最大的是冯去疾,李斯也分担了部分皇权,蒙毅依旧保持独立,权力的分配让三人各得其所相互制衡,皇帝也因此轻松了许多,因此改制非常顺利,皇帝想改,三位上卿也并未因此削弱相权,反而是处理政务更加得心应手,少了许多乱七八糟的掣肘,因此当时秦始皇召集三位上卿入宫讨论,冯去疾立刻举双手赞成,并且在心里狠狠感激了陈旭一通,至于蒙毅无所谓,两位上卿同意,皇帝也想改,李斯即便是有所不满也还是非常配合,何况他也是受益者。
  但眼下这种废止商律彻底改变国策的改革,从本质上已经触动了所有贵族的底线,动了他们的炊饼。
  而且严苛的商律在大秦官吏的头脑中已经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思维习惯。
  要想改变阻力太大了,几次皇宫议政就连蒙毅都没有发表意见。
  他和陈旭合办的瓷器厂如今正在大把搂钱,一旦允许商贾和匠工自由经营和买卖,这种垄断式的生意很快就做不成了,只要商贾大把的资金砸进来,瓷器利润很快就会一落千丈。
  朝堂之上其他官员府中都有不同的商业,和许多商贾都有勾结,当没有了法令的压制和约束,这些商贾必然不会再大量依靠官员的庇护,做生意,这些官员哪里是那些精明商贾的对手。
  因此陈旭的话虽然听起来的确理由充足,但响应者寥寥无几。
  皇帝沉默,官员皆都沉思不语。
  陈旭不由苦笑。
  纵然是披着一个仙家弟子的光环,很多时候也不太好使。
  当然,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已经发誓要推动商业法令的改革,陈旭也不会就这样放弃,于是再次拱手说:“陛下,废止商律臣以为势在必行,诸位大人只是担忧松解法令之后商贾会投机取利扰乱市场,也担心农民抛荒农田导致粮食减产,臣眼下也不敢保证不会出现这些情形,孔子曰: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即便是站在朝堂之上的官员,也曾有心怀不轨之人,何况是商贾和不识字不懂礼仪的平民,眼下工厂研制出水泥,实乃修路架桥的良物,城东门外的渭河大桥已经初见雏形,等到秋末就会完成,但这座桥足足要耗费五十万石钱粮,而陛下还准备要修建咸阳至齐郡的东方道,花费接近千万石,这笔开销恐怕举全国之力一两年也承担不起,但修路之事却又迫在眉睫越快越好……”
  “陛下,臣愿意和诸位同僚打一个赌!”陈旭转头看着满朝文武。


第637章 千古赌约
  “打赌?赌注为何?”
  不仅皇帝惊讶,满朝文武也都有些发呆的看着陈旭。
  “赌一条路,臣愿意同约法三章一样,以修筑一条咸阳直通齐郡的水泥驰道为赌注,让诸位看到松解商律之后商贾的活力以及其为我大秦带来的巨大变化,如若成功,则陛下和诸位支持我修改商律的请求……”
  “清河侯是说你可以让朝廷不费一石钱粮就让商贾修筑一条咸阳直通齐郡的水泥大道?”李斯猛然抬头看着陈旭,脸色惊讶到扭曲的状态。
  “不错!”陈旭点头,脸色和煦的看着李斯,“我知李相对于我的提议最为不满,但若是我用一年时间便修通这条直通齐郡的康庄大道,又不费朝廷一石钱粮,以此为赌注换取李相的支持,不知李相敢不敢与我一赌!”
  李斯惊讶的神情慢慢变得极其凝重。
  到了这个地位,必然不会完全以一己之私来判断事物的好坏,对于松解压制商贾的法令,李斯可以有自己的理由来坚持,其实在所有人看来,国策和法令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改不改,怎么改,都只是利益的驱动而已。
  李斯可以为了代表自身利益的官僚群体来拒绝改变商律,但面对陈旭以国家利益提出来的赌注,他又不得不接招。
  拒绝,就是置国家利益于不顾,这必然会让皇帝对他不满。
  这条路皇帝必修不可,已经亲口说过数次,谕令科学院和工部少府组建专门的署衙来筹备此事,但近千万石的投资可以说占了大秦全年财政收入的近三分之一,如果开建,这近千万石是必须硬生生挤出来的,三省六部为此要忍受巨大的压力,强征劳役和筹备工具钱粮,起码要动用近百万人,不亚于打一场旷日持久的灭国之战,在眼下本就劳役沉重的状况下,一个不慎便会动摇国本,如若再遇上灾荒,后果不堪预料。
  这种后果皇帝知道,李斯也知道,文武百官同样知道。
  眼下突然清河侯提出可以让皇帝一石钱粮都不花白捡一条路,皇帝没有任何拒绝的可能,即便是皇帝不开口,冯去疾必定会跳出来支持,因为修路所有的事情最后必然要压在六部的头上,面对这么大一颗烫手的山芋,自然是能丢多远就丢多远,如果可能,清河侯让冯去疾在咸阳裸奔一圈就能帮忙修路,冯去疾必然也不会有太多的犹豫。
  因为裸奔一圈下来,冯去疾绝对不会沦为笑话,而是国家英雄,三省六部的官员和各郡县的主官都会对他感激莫名。
  但如果接下赌注,那么一旦陈旭的策划成功,李斯不得不支持陈旭松解商律的改革,商贾从此翻身成为一股巨大的力量,而且陈旭必将接二连三不断推动他所需要的改革,李斯的地位必将开始旁落。
  这个赌局,其实就是以各自的前途和地位下注。
  胜则以后得到皇帝和诸多大臣的大力支持主导朝堂。
  败则偃旗息鼓蛰伏下去,要么积蓄实力东山再起,要么从此一蹶不振彻底退出朝堂这种最高层的权力争夺。
  满朝文武大臣皆都转头看着陈旭和李斯。
  这是清河侯和左相第二次在朝堂之上针锋相对。
  关于这次松解压制商贾的律令,其实最大的反对力量来自于李斯为代表的法家门徒,因为法律制定一直就是李斯和法家门徒的禁脔,外人根本就无法染指。
  但今天,陈旭把李斯逼到了墙角。
  于公于私,李斯都没有拒绝的可能。
  “好,老夫就和清河侯赌这一局!”短暂的沉默之后,李斯微笑着对陈旭拱手。
  “呼~”整个朝堂之上的官员几乎不约而同的松了一口气,就连皇帝紧握的拳头都慢慢松开。
  如果李斯拒绝,秦始皇对李斯必定会非常失望。
  不管陈旭的筹划成不成功,李斯如果拒绝都是一种绝对自私的表现。
  “陛下,既然清河侯和左相赌约已成,臣愿意为这赌约做一个见证人!”冯去疾笑着站起来拱手,此时他感觉浑身轻松的骨头都轻了十多斤,灵魂都快飘出体外了。
  “哈哈,冯相说的是,我监察省自然也要做一个监督,还望清河侯和李相遵守赌约!”蒙毅畅快的大笑着站起来。
  “好~”端坐龙椅的秦始皇也神情畅快的站起来,大袖一挥:“两位爱卿这一赌约千古未有,传朕谕令,从今日始,凡是清河侯所需的一切财物人手朕都一概应允,三省六部皆都密切配合,凡无辜推脱拖延者,一律严惩不贷!”
  “臣等遵旨!”满朝文武皆都起身躬身领命。
  “清河侯,既然赌约已成,不知你打算什么时候开始修路?”李斯脸色平静的问。
  “明年开春之后,时限一年,成则希望李相践诺,不成,本侯从此以后不再提出任何松解商律的奏书!”
  “好!”
  ……
  “千古赌约,这真的是千古赌约啊!”
  散朝之后,朝堂发生的这件事迅速如同一股飓风横扫咸阳,不到一个时辰便几乎已经传的家喻户晓。
  无论王侯公卿、商贾富豪还是百家方士,皆都被陈旭和李斯这个千万石钱粮的巨大赌注惊的目瞪口呆。
  无论是大街小巷还是曲园杂舍,无数人都聚在一起谈论这个最新的话题,惊异者有之,恐惧者有之,事不关己者有之,但大多数人好奇的是清河侯怎么凭空将这条两千余里的道路修建成功,莫非清河侯真的会仙术不成?
  大秦都市报馆之中,陈平等人知道这个消息之后,也都一个个脸色呆滞,然后就乱成了一锅粥,不知道陈旭为何非要和李斯赌这么大一局,这不仅是把李斯逼到了墙角,实际上把陈旭自己也逼到了墙角。
  “快快,侯爷来了!”就在一大群人聚集在陈平的总务室吵嚷不休的时候,一个管事满头大汗的跑进来大声说。
  陈旭的马车驶进报馆,陈平计通等报馆的一众高层已经迎到院子当中。
  “侯爷!”
  “见过侯爷!”
  一群人见礼之后簇拥着陈旭去总务室,将陈旭团团围在当中又开始吵嚷询问赌约的事情。
  “侯爷,此赌约吃力不讨好,一旦失败,您的名声从此将一落千丈啊!”陈平激动的恨不得把陈旭按到桌子下面去。
  陈旭慢条斯理的喝着茶,润了一下嗓子说:“名声何来?名声又何用?此事并非我一时冲动,但的确是非常困难,因此我便来请你们帮忙了!”
  “侯爷,我们就算全部都去帮你搬石头平路基烧制水泥,一年也修不了百十里路,而且听闻这条路要投资上千万石的钱粮,这笔钱从哪儿来?”付安苦笑。
  “莫非侯爷还会点石成金的仙术?”计通眼睛突然一亮。
  “点你个头,如果本侯会点石成金,我还开清河园挣钱干什么?”陈旭哭笑不得。
  “那就难办了,此事侯爷必输无疑,李斯和他那群法家的徒子徒孙日后恐怕气焰更加嚣张!”一群人急的连连搓手揪胡须。
  “稍安勿躁,此事虽然困难无比,但也并非无解,只不过要仔细策划一番,还有,帮我策划一个整版的广告,本侯要集资修路……”
  “侯爷,何为集资?”
  “集资就是筹集资金啊,这么浅显的意思都不懂,怎么在报社混的?”陈旭不由翻个白眼儿。
  “侯爷快说,如何集资?我等一定帮侯爷把这个集资广告尽快刊登出来!”陈平急切的催促。
  “不急,我先给你讲解一下这条路的修建方法和过程,然后再详细讨论集资的方案……”陈旭放下茶杯站起来走到总务室的黑板前面,一个主编赶紧上来把黑板上的内容擦干净。
  “大家看好,这是大河,这是咸阳、洛阳、新郑、大梁和临淄,也是东方道贯通中原到东海的几座主要城市,除此以外就是十余个郡县,这些县城各自相距至少百里以上,彼此之间车马行驶至少都在两时辰……”
  陈旭拿着粉笔先在黑板上划出一条几字形的黄河,然后寥寥几笔大致圈出来沿途几座郡城的位置写上名称,用的都是很潦草的楷体字,报馆的所有人也都习惯了陈旭的这种独特字体。
  “这条路通过的地方都是中原繁华富庶区域,沿途人口密集,物产丰富,也是眼下大秦商贾最为活跃的区域,舟船沿大河来往运送货物,修建的东方道也是基本上是与大河并行,形成了水路并行的交通态势,舟船运送的货物需要旱路交通连接来汇聚疏散,因此这东方道基本上也是货物最为繁忙的一条大道,每日来往的车马商队络绎不绝……”
  “如果把这条东方道修建成一条平坦的水泥路面,则会极大的促进咸阳和整个东部地区的货物往来和信息传递,四百里加急的快马眼下需要十天左右才能从齐郡到达咸阳,但若是道路修好之后,这个时间将会被缩短一半,而货物运输的效率至少提高十倍不止,一个商队若是从东海运送大批海盐到咸阳,以前可能会走淮安、徐州、宿州、亳州、宛城,然后走武关道到咸阳,但若是这条水泥土修通之后,盐商必然会走宿州商丘然后上东方道,这样以来,这条路每日的通行的车马数量还要翻上好几倍,而出门在外,无论人马都逃不开吃喝拉撒睡,而且还有货物中转和马车的修理等,都需要有地方来处理这些事,我的想法就是沿着东方道设置十多个大型的服务站来为来往的商旅提供歇脚服务,而以五个大城市为中转核心,设置五个大型的物流交易市场……”
  “因此这个集资方案就是,以这五个物流市场和十多个服务站的经营权为抵押,向大秦所有的商贾征集资金修这条路……”


第638章 集资修路
  “原来如此!”陈旭这样一说,陈平等人恍然大悟。
  “侯爷,这服务站和物流市场究竟如何抵押才能凑够千万石的钱粮?”
  “我暂时的设想是服务站两百万钱,抵押时间十年,物流市场八百万钱,抵押时间同样是十年!”
  “可是侯爷,这样算下来还差的远,就算是一千万石粮食,折算下来也是近四万万钱,您这全部抵押出去,收入加起来也不过是七千万钱的样子,差的太远了!”头脑灵活的人已经很快算出了收入和支出之间的差距。
  “光是这些肯定还不够,但是还有水泥厂的建设权限,为了尽快修好这条路,我准备在全国每个郡授权成立一家水泥厂,把水泥的制作配方提供出来,每家水泥厂作价五百万钱……”
  “嘶~~”所有人都吸了一口凉气。
  眼下全国三十六郡,如果这些水泥厂都授权成功,就会筹集到一点八万万钱。
  “侯爷,如果您的这两个方案都策划成功,差不多可以筹集到二点五万万的资金,但还是不够啊,何况这些水泥厂短期之内卖不掉怎么办?”陈平揪着下巴上稀稀拉拉的几根胡须有些担忧的说。
  “根本就不需要把资金一次到位,因为这路也不是一天就修好,修路可以采用难易程度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